新民隨筆丨老街新事

蛋糕 甜品 建築 文物 新民網 2017-05-21
新民隨筆丨老街新事

沈月明/文

因為要拍幾張老街的照片,我又一次來到了黃路老街。這條曾經熟悉的古鎮小街,我已經30年沒有走過了。

老街是有一兩百年曆史的黃路鎮的“南京路”,南北貫通,將老街的一切活色生香串連起來。老街對我來說最熟悉的是橋南堍的“野雞蛋糕”攤,兼賣油炸蘿蔔絲餅。所謂“野雞蛋糕”就是海棠糕,那對老夫妻做的海棠糕、蘿蔔絲餅,特別甜、特別香。然後就是橋北堍西首的廢品收購站,少年時代,我時常來這裡賣銅絲,賣兔毛。老街上曾經有一家集體點心店,有一陣小學裡提倡早鍛鍊,宅上的小孩天不亮就敲窗集結,跑三里路來到老街,買上一兩根熱騰騰的油條,打道回府。

上世紀80年代的老街幾乎保留了百年前的原貌。街道是石板路,兩邊一間接一間的商店,打烊後就用一塊塊厚重的木板封起來。因為街道是南北向的,又比較狹窄,所以印象中永遠是暗暗的,人少的時候特別的安靜。

這其實是中國南方水鄉最普通的小型市鎮。然而當推土機蕩平一個又一個的“古鎮”,在夾縫中勉力生存的黃路老街就顯露出一點點的價值來。

老街仍然保留了相當數量的老建築,有些體量還相當大,如倪氏宅、沈氏宅等。但老街已經不復舊日的風韻。街道變成了水泥路,青石板不知散落何處。街道兩邊特別是街的外側,造起了很多新樓房。一些老房子也有改變,牆面、門、窗子,都留下了深深的現代化痕跡。有些無人修繕的老宅,如沈氏宅,已經斑駁不堪、搖搖欲墜了。

今日老街的居民,大概本地人和外來人口各佔一半。而這一半的本地居民,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了。他們喜歡三三兩兩搬個椅子坐在街上聊天,或者聚在一間小屋裡搓麻將。對於日漸寥落的老街,他們無可奈何。

當我把老街的照片發到網上,朋友圈裡有人說,黃路老街近日已被評為文物保護點,可能會加以修繕。我想這總歸是一件好事吧。只是感慨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往往是在價值殘缺甚至價值消失時才又發現它的珍貴,比如北京古城、濟南火車站。但知道要糾正過往的失誤,總還是好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