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
"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昨夜,細雨輕敲著窗外的芭蕉,輕敲著一個遊子溼漉漉的思緒,於一種恍惚之中,我又一次回到了老街。

夢境裡的老街,依然是那麼清晰,那麼親切——波光瀲灩的湖水,古老清瘦的街衢。遠遠望去,綠樹蔥蘢,波依浪擁,罾網靜臥,帆檣遊弋,宛若一幀詩意闌珊的寫意山水。若是夜幕四合,街後漁火點點,漁柝聲聲,雁鳧群棲,聽蘆語濤,那便是另一番禪意了。

街心的一塊塊青石板,早已被時光踐踏得光滑如鏡。走近那四季爬滿青藤爬滿苔蘚的青灰色牆壁,在鱗次櫛比中,我又一次見到了那一幢幢熟悉親切的小樓,那齊簷封火的馬頭牆,清一色的木板門窗,還有那積塵蒙隙的黑色屋頂上毛茸茸的瓦松。不經意間,一抬頭,就能瞥見門頭上一塊塊蒼涼古樸的老字號匾額:信泰日雜、元亨國藥、一品糕點、恆昌布莊…….

"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昨夜,細雨輕敲著窗外的芭蕉,輕敲著一個遊子溼漉漉的思緒,於一種恍惚之中,我又一次回到了老街。

夢境裡的老街,依然是那麼清晰,那麼親切——波光瀲灩的湖水,古老清瘦的街衢。遠遠望去,綠樹蔥蘢,波依浪擁,罾網靜臥,帆檣遊弋,宛若一幀詩意闌珊的寫意山水。若是夜幕四合,街後漁火點點,漁柝聲聲,雁鳧群棲,聽蘆語濤,那便是另一番禪意了。

街心的一塊塊青石板,早已被時光踐踏得光滑如鏡。走近那四季爬滿青藤爬滿苔蘚的青灰色牆壁,在鱗次櫛比中,我又一次見到了那一幢幢熟悉親切的小樓,那齊簷封火的馬頭牆,清一色的木板門窗,還有那積塵蒙隙的黑色屋頂上毛茸茸的瓦松。不經意間,一抬頭,就能瞥見門頭上一塊塊蒼涼古樸的老字號匾額:信泰日雜、元亨國藥、一品糕點、恆昌布莊…….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時隔多年,再度與老街執手相看,許許多多的景物已面目全非,唯有一家挨著一家擁擠得參差不齊的店面還固守得一如從前。街巷人家在初露的晨曦裡漸蘇漸醒,在哈欠與慵懶中卸下了一扇扇油漆斑駁厚重敦實的木門,來不及漱洗的老街每天便是這樣的踏進一個嶄新的日子。面對眼前的熙來攘往,櫃檯後斯文儒雅的男子照例捧著紫砂壺,透出一種永遠捉摸不透的玄機,而女人,總愛在這個時候,把那甜爽滑膩的笑塗抹得一臉都是。一單一單的生意,正是在這老街的慢時光裡,在寧靜與安然的笑語中不緊不慢的進行。

那幾家門臉不大的茶館,曾留下了我童年的許多歡笑和溫馨的記憶。如今,就像一張受潮模糊的黑白照片,爬滿溝壑的容顏裡影映著老街過盡千帆的滄桑。八仙桌還是八仙桌,蓋碗茶還是蓋碗茶,老銅壺還是那樣的老銅壺,只是,再也沒有了手執紅牙鐵板,輕敲板鼓,眉飛色舞地說著大古書的人。耳邊,似乎還斷斷續續地迴響著說書人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哪吒鬧海,穆桂英掛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吐沫四濺,一驚一乍。那塊磨舊發黑的驚堂木,似乎隱藏著永遠呼之欲出的懸念與神奇。只是,接下來,那些許許多多勾人攝魄的歡樂、風趣、神祕與幽默,遠遠地離開了我們,剩下的,是那義憤填膺的人群,打得鼻青臉腫的“四類分子”和揮拳躍躍的批鬥會。

老街,曾經有過光輝的一頁。戰爭年代,水泊中的小鎮,一望無垠的蘆葦,是新四軍最為活躍的所在。平民的水缸、糟坊的酒甕、郎中的病床、老闆娘的被窩、年節的宴席都曾經掩護過新四軍傷員和地下黨。後來,那些街頭修鞋補傘算卦賣狗皮膏的,遊學講經賣筆墨字畫的,搖撥浪鼓喊雞毛換燈草的,居然也成了縣裡甚至省裡的官員。現在的人,有誰還能記起時常出沒於小鎮的抗日傳奇英雄陳定一、何爪子……以及那些逝去時光裡影影綽綽的陳年舊事?

"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昨夜,細雨輕敲著窗外的芭蕉,輕敲著一個遊子溼漉漉的思緒,於一種恍惚之中,我又一次回到了老街。

夢境裡的老街,依然是那麼清晰,那麼親切——波光瀲灩的湖水,古老清瘦的街衢。遠遠望去,綠樹蔥蘢,波依浪擁,罾網靜臥,帆檣遊弋,宛若一幀詩意闌珊的寫意山水。若是夜幕四合,街後漁火點點,漁柝聲聲,雁鳧群棲,聽蘆語濤,那便是另一番禪意了。

街心的一塊塊青石板,早已被時光踐踏得光滑如鏡。走近那四季爬滿青藤爬滿苔蘚的青灰色牆壁,在鱗次櫛比中,我又一次見到了那一幢幢熟悉親切的小樓,那齊簷封火的馬頭牆,清一色的木板門窗,還有那積塵蒙隙的黑色屋頂上毛茸茸的瓦松。不經意間,一抬頭,就能瞥見門頭上一塊塊蒼涼古樸的老字號匾額:信泰日雜、元亨國藥、一品糕點、恆昌布莊…….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時隔多年,再度與老街執手相看,許許多多的景物已面目全非,唯有一家挨著一家擁擠得參差不齊的店面還固守得一如從前。街巷人家在初露的晨曦裡漸蘇漸醒,在哈欠與慵懶中卸下了一扇扇油漆斑駁厚重敦實的木門,來不及漱洗的老街每天便是這樣的踏進一個嶄新的日子。面對眼前的熙來攘往,櫃檯後斯文儒雅的男子照例捧著紫砂壺,透出一種永遠捉摸不透的玄機,而女人,總愛在這個時候,把那甜爽滑膩的笑塗抹得一臉都是。一單一單的生意,正是在這老街的慢時光裡,在寧靜與安然的笑語中不緊不慢的進行。

那幾家門臉不大的茶館,曾留下了我童年的許多歡笑和溫馨的記憶。如今,就像一張受潮模糊的黑白照片,爬滿溝壑的容顏裡影映著老街過盡千帆的滄桑。八仙桌還是八仙桌,蓋碗茶還是蓋碗茶,老銅壺還是那樣的老銅壺,只是,再也沒有了手執紅牙鐵板,輕敲板鼓,眉飛色舞地說著大古書的人。耳邊,似乎還斷斷續續地迴響著說書人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哪吒鬧海,穆桂英掛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吐沫四濺,一驚一乍。那塊磨舊發黑的驚堂木,似乎隱藏著永遠呼之欲出的懸念與神奇。只是,接下來,那些許許多多勾人攝魄的歡樂、風趣、神祕與幽默,遠遠地離開了我們,剩下的,是那義憤填膺的人群,打得鼻青臉腫的“四類分子”和揮拳躍躍的批鬥會。

老街,曾經有過光輝的一頁。戰爭年代,水泊中的小鎮,一望無垠的蘆葦,是新四軍最為活躍的所在。平民的水缸、糟坊的酒甕、郎中的病床、老闆娘的被窩、年節的宴席都曾經掩護過新四軍傷員和地下黨。後來,那些街頭修鞋補傘算卦賣狗皮膏的,遊學講經賣筆墨字畫的,搖撥浪鼓喊雞毛換燈草的,居然也成了縣裡甚至省裡的官員。現在的人,有誰還能記起時常出沒於小鎮的抗日傳奇英雄陳定一、何爪子……以及那些逝去時光裡影影綽綽的陳年舊事?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老街的房屋,一律的穿坊,據說修建於大明時期,因為椽檁上都是清一色的竹釘。屋宇三進或是四進,前店後坊,方正的天井,雕花的窗牖,吱嘎作響的木樓梯。早些時候,還能在繡樓裡見到美人靠。只是有的建築年久失修,蒙於灰垢,幾於坍圮。可那一柱一檁一磚一瓦里,都積澱著漫長厚重的歷史,彷彿就像一位經歷歲月風霜的老者,在輕聲細語裡慢慢訴說著塵封多年的浪漫故事。

兒時的夏天,最愛擠坐在剃頭鋪的戶坎上,一邊享受習習涼風,一邊聽東旺師傅扯山海經,講聊齋裡的狐仙精怪。講到興頭上他便將剃刀在蕩刀布上蕩幾下,蕩幾下又眉飛色舞地講一段,講著講著,竟把刮鬍子的老頭撂在椅子上打起了呼嚕。少時的我,最喜歡聽那神仙鬼怪的故事,想象著虛幻世界裡那嫵媚動人的“狐仙”,一身素白,娉婷婀娜,若隱若現,飄飄忽忽的樣子。卻又十分的怕鬼,怕黑夜的降臨,怕“狐仙”附體。因為我家的閣樓上就居有一群“狐仙”,以致年少的我一直不敢親近閣樓。

下街的水府廟碼頭,曾經是城鄉物資集散地,早年,這裡是祭祀水神的地方,也是新四軍宣傳抗日鎮壓土匪惡霸的場所。舉辦廟會的日子,就在廣場上搭臺唱戲,扎臺閣,扮武猖,踩高蹺,舞龍燈,玩雜耍,打擂比武。解放了,古樹蒼天的廟基上建起了糧站,碼頭邊便飄來一片片詩意的白帆和漿聲欸乃的烏篷船。運送公糧的船隻擠得碼頭成天喘不過氣來。可如今,這裡再也見不到馱著滿麻袋的稻穀,一步一步踩著跳板顫悠悠上船的那一張張古銅色的脊背,還有那深深勒進肌肉裡的纖繩,聽不見那粗獷的搬運號子,在這個一切都“現代化”的時代,我的父老鄉親再也無需用一身酸臭的汗水去維繫平民百姓的簡陋生活。

"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昨夜,細雨輕敲著窗外的芭蕉,輕敲著一個遊子溼漉漉的思緒,於一種恍惚之中,我又一次回到了老街。

夢境裡的老街,依然是那麼清晰,那麼親切——波光瀲灩的湖水,古老清瘦的街衢。遠遠望去,綠樹蔥蘢,波依浪擁,罾網靜臥,帆檣遊弋,宛若一幀詩意闌珊的寫意山水。若是夜幕四合,街後漁火點點,漁柝聲聲,雁鳧群棲,聽蘆語濤,那便是另一番禪意了。

街心的一塊塊青石板,早已被時光踐踏得光滑如鏡。走近那四季爬滿青藤爬滿苔蘚的青灰色牆壁,在鱗次櫛比中,我又一次見到了那一幢幢熟悉親切的小樓,那齊簷封火的馬頭牆,清一色的木板門窗,還有那積塵蒙隙的黑色屋頂上毛茸茸的瓦松。不經意間,一抬頭,就能瞥見門頭上一塊塊蒼涼古樸的老字號匾額:信泰日雜、元亨國藥、一品糕點、恆昌布莊…….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時隔多年,再度與老街執手相看,許許多多的景物已面目全非,唯有一家挨著一家擁擠得參差不齊的店面還固守得一如從前。街巷人家在初露的晨曦裡漸蘇漸醒,在哈欠與慵懶中卸下了一扇扇油漆斑駁厚重敦實的木門,來不及漱洗的老街每天便是這樣的踏進一個嶄新的日子。面對眼前的熙來攘往,櫃檯後斯文儒雅的男子照例捧著紫砂壺,透出一種永遠捉摸不透的玄機,而女人,總愛在這個時候,把那甜爽滑膩的笑塗抹得一臉都是。一單一單的生意,正是在這老街的慢時光裡,在寧靜與安然的笑語中不緊不慢的進行。

那幾家門臉不大的茶館,曾留下了我童年的許多歡笑和溫馨的記憶。如今,就像一張受潮模糊的黑白照片,爬滿溝壑的容顏裡影映著老街過盡千帆的滄桑。八仙桌還是八仙桌,蓋碗茶還是蓋碗茶,老銅壺還是那樣的老銅壺,只是,再也沒有了手執紅牙鐵板,輕敲板鼓,眉飛色舞地說著大古書的人。耳邊,似乎還斷斷續續地迴響著說書人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哪吒鬧海,穆桂英掛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吐沫四濺,一驚一乍。那塊磨舊發黑的驚堂木,似乎隱藏著永遠呼之欲出的懸念與神奇。只是,接下來,那些許許多多勾人攝魄的歡樂、風趣、神祕與幽默,遠遠地離開了我們,剩下的,是那義憤填膺的人群,打得鼻青臉腫的“四類分子”和揮拳躍躍的批鬥會。

老街,曾經有過光輝的一頁。戰爭年代,水泊中的小鎮,一望無垠的蘆葦,是新四軍最為活躍的所在。平民的水缸、糟坊的酒甕、郎中的病床、老闆娘的被窩、年節的宴席都曾經掩護過新四軍傷員和地下黨。後來,那些街頭修鞋補傘算卦賣狗皮膏的,遊學講經賣筆墨字畫的,搖撥浪鼓喊雞毛換燈草的,居然也成了縣裡甚至省裡的官員。現在的人,有誰還能記起時常出沒於小鎮的抗日傳奇英雄陳定一、何爪子……以及那些逝去時光裡影影綽綽的陳年舊事?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老街的房屋,一律的穿坊,據說修建於大明時期,因為椽檁上都是清一色的竹釘。屋宇三進或是四進,前店後坊,方正的天井,雕花的窗牖,吱嘎作響的木樓梯。早些時候,還能在繡樓裡見到美人靠。只是有的建築年久失修,蒙於灰垢,幾於坍圮。可那一柱一檁一磚一瓦里,都積澱著漫長厚重的歷史,彷彿就像一位經歷歲月風霜的老者,在輕聲細語裡慢慢訴說著塵封多年的浪漫故事。

兒時的夏天,最愛擠坐在剃頭鋪的戶坎上,一邊享受習習涼風,一邊聽東旺師傅扯山海經,講聊齋裡的狐仙精怪。講到興頭上他便將剃刀在蕩刀布上蕩幾下,蕩幾下又眉飛色舞地講一段,講著講著,竟把刮鬍子的老頭撂在椅子上打起了呼嚕。少時的我,最喜歡聽那神仙鬼怪的故事,想象著虛幻世界裡那嫵媚動人的“狐仙”,一身素白,娉婷婀娜,若隱若現,飄飄忽忽的樣子。卻又十分的怕鬼,怕黑夜的降臨,怕“狐仙”附體。因為我家的閣樓上就居有一群“狐仙”,以致年少的我一直不敢親近閣樓。

下街的水府廟碼頭,曾經是城鄉物資集散地,早年,這裡是祭祀水神的地方,也是新四軍宣傳抗日鎮壓土匪惡霸的場所。舉辦廟會的日子,就在廣場上搭臺唱戲,扎臺閣,扮武猖,踩高蹺,舞龍燈,玩雜耍,打擂比武。解放了,古樹蒼天的廟基上建起了糧站,碼頭邊便飄來一片片詩意的白帆和漿聲欸乃的烏篷船。運送公糧的船隻擠得碼頭成天喘不過氣來。可如今,這裡再也見不到馱著滿麻袋的稻穀,一步一步踩著跳板顫悠悠上船的那一張張古銅色的脊背,還有那深深勒進肌肉裡的纖繩,聽不見那粗獷的搬運號子,在這個一切都“現代化”的時代,我的父老鄉親再也無需用一身酸臭的汗水去維繫平民百姓的簡陋生活。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漫步在青石板的街巷,總想著應該飄點蒙紗般的細雨,期盼著這熟悉的雨巷中緩緩走出戴望舒筆下那個撐著紅油紙傘,扎著兩條小辮,結著丁香般愁怨的姑娘,為我留下淺淺的一笑。眼前這座深深的宅院顯然更加古老,溼漉漉的天井裡逸出一縷白蘭花的幽香,一條絨毛雪白的狗靜臥在藤蘿葳蕤的紫藤下,還有一張清閒的竹椅,一支黃銅水菸袋,一把寂寞的茶壺,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看到這些,我不由想起那個月夜,井臺邊一個身穿旗袍的女人對著月光長吁短嘆,然後帶著滿腹詩書,一腔憂怨和許多美好的嚮往舉步邁向了清池。其實在這深深宅院裡,哪一扇雕花窗櫺背後不留有一點纏綿悱惻的動人故事?正當我茫然四顧,不期然,古宅裡就飄出潺潺流水樣的小提琴聲,幽幽的琴音此刻就從那玉蔥般的手指間緩緩流出,讓人聽來頓生一種恍若隔世的久違心醉。

佇立於深巷之中,我終於明白,離別的這些年,我依然深深地眷戀著這方水土,這座白蕩湖畔的色澤近乎幽暗的老街。因為,這裡曾經有過我懵懂的青春,我的夢幻,我的追求,我的至愛。我家閣樓上的“狐仙”,雖然沒有附我道行太淺的凡夫肉體,卻留下了一個叫“留仙閣”的齋名;雖然沒有鶯鶯燕燕的一夜繾綣,卻留給我能夠抵達內心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影片般鮮活的記憶與遐思的空間。我想我應該打開老屋門上那把銅綠斑斑的大鎖,重新回到生我養我的老街。起點往往便是終點,人生也無非是在不停地畫圓,一個很大很大的圓。有的人始終把自己圈在圓裡,而有的人卻勇敢地跳到了圓的外邊。

夜幕四合,燈光照出一街的溫馨與靜謐。此時的小巷深處,傳來了“噠!噠!噠噠!”竹梆聲:“各家各戶的,小心火燭吶——!”老者的聲音蒼涼,沉悶,嘶啞,漸去漸遠。我呢,正是在那漸去漸遠的竹梆聲裡,了卻了一個長長的夢。

"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昨夜,細雨輕敲著窗外的芭蕉,輕敲著一個遊子溼漉漉的思緒,於一種恍惚之中,我又一次回到了老街。

夢境裡的老街,依然是那麼清晰,那麼親切——波光瀲灩的湖水,古老清瘦的街衢。遠遠望去,綠樹蔥蘢,波依浪擁,罾網靜臥,帆檣遊弋,宛若一幀詩意闌珊的寫意山水。若是夜幕四合,街後漁火點點,漁柝聲聲,雁鳧群棲,聽蘆語濤,那便是另一番禪意了。

街心的一塊塊青石板,早已被時光踐踏得光滑如鏡。走近那四季爬滿青藤爬滿苔蘚的青灰色牆壁,在鱗次櫛比中,我又一次見到了那一幢幢熟悉親切的小樓,那齊簷封火的馬頭牆,清一色的木板門窗,還有那積塵蒙隙的黑色屋頂上毛茸茸的瓦松。不經意間,一抬頭,就能瞥見門頭上一塊塊蒼涼古樸的老字號匾額:信泰日雜、元亨國藥、一品糕點、恆昌布莊…….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時隔多年,再度與老街執手相看,許許多多的景物已面目全非,唯有一家挨著一家擁擠得參差不齊的店面還固守得一如從前。街巷人家在初露的晨曦裡漸蘇漸醒,在哈欠與慵懶中卸下了一扇扇油漆斑駁厚重敦實的木門,來不及漱洗的老街每天便是這樣的踏進一個嶄新的日子。面對眼前的熙來攘往,櫃檯後斯文儒雅的男子照例捧著紫砂壺,透出一種永遠捉摸不透的玄機,而女人,總愛在這個時候,把那甜爽滑膩的笑塗抹得一臉都是。一單一單的生意,正是在這老街的慢時光裡,在寧靜與安然的笑語中不緊不慢的進行。

那幾家門臉不大的茶館,曾留下了我童年的許多歡笑和溫馨的記憶。如今,就像一張受潮模糊的黑白照片,爬滿溝壑的容顏裡影映著老街過盡千帆的滄桑。八仙桌還是八仙桌,蓋碗茶還是蓋碗茶,老銅壺還是那樣的老銅壺,只是,再也沒有了手執紅牙鐵板,輕敲板鼓,眉飛色舞地說著大古書的人。耳邊,似乎還斷斷續續地迴響著說書人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哪吒鬧海,穆桂英掛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吐沫四濺,一驚一乍。那塊磨舊發黑的驚堂木,似乎隱藏著永遠呼之欲出的懸念與神奇。只是,接下來,那些許許多多勾人攝魄的歡樂、風趣、神祕與幽默,遠遠地離開了我們,剩下的,是那義憤填膺的人群,打得鼻青臉腫的“四類分子”和揮拳躍躍的批鬥會。

老街,曾經有過光輝的一頁。戰爭年代,水泊中的小鎮,一望無垠的蘆葦,是新四軍最為活躍的所在。平民的水缸、糟坊的酒甕、郎中的病床、老闆娘的被窩、年節的宴席都曾經掩護過新四軍傷員和地下黨。後來,那些街頭修鞋補傘算卦賣狗皮膏的,遊學講經賣筆墨字畫的,搖撥浪鼓喊雞毛換燈草的,居然也成了縣裡甚至省裡的官員。現在的人,有誰還能記起時常出沒於小鎮的抗日傳奇英雄陳定一、何爪子……以及那些逝去時光裡影影綽綽的陳年舊事?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老街的房屋,一律的穿坊,據說修建於大明時期,因為椽檁上都是清一色的竹釘。屋宇三進或是四進,前店後坊,方正的天井,雕花的窗牖,吱嘎作響的木樓梯。早些時候,還能在繡樓裡見到美人靠。只是有的建築年久失修,蒙於灰垢,幾於坍圮。可那一柱一檁一磚一瓦里,都積澱著漫長厚重的歷史,彷彿就像一位經歷歲月風霜的老者,在輕聲細語裡慢慢訴說著塵封多年的浪漫故事。

兒時的夏天,最愛擠坐在剃頭鋪的戶坎上,一邊享受習習涼風,一邊聽東旺師傅扯山海經,講聊齋裡的狐仙精怪。講到興頭上他便將剃刀在蕩刀布上蕩幾下,蕩幾下又眉飛色舞地講一段,講著講著,竟把刮鬍子的老頭撂在椅子上打起了呼嚕。少時的我,最喜歡聽那神仙鬼怪的故事,想象著虛幻世界裡那嫵媚動人的“狐仙”,一身素白,娉婷婀娜,若隱若現,飄飄忽忽的樣子。卻又十分的怕鬼,怕黑夜的降臨,怕“狐仙”附體。因為我家的閣樓上就居有一群“狐仙”,以致年少的我一直不敢親近閣樓。

下街的水府廟碼頭,曾經是城鄉物資集散地,早年,這裡是祭祀水神的地方,也是新四軍宣傳抗日鎮壓土匪惡霸的場所。舉辦廟會的日子,就在廣場上搭臺唱戲,扎臺閣,扮武猖,踩高蹺,舞龍燈,玩雜耍,打擂比武。解放了,古樹蒼天的廟基上建起了糧站,碼頭邊便飄來一片片詩意的白帆和漿聲欸乃的烏篷船。運送公糧的船隻擠得碼頭成天喘不過氣來。可如今,這裡再也見不到馱著滿麻袋的稻穀,一步一步踩著跳板顫悠悠上船的那一張張古銅色的脊背,還有那深深勒進肌肉裡的纖繩,聽不見那粗獷的搬運號子,在這個一切都“現代化”的時代,我的父老鄉親再也無需用一身酸臭的汗水去維繫平民百姓的簡陋生活。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漫步在青石板的街巷,總想著應該飄點蒙紗般的細雨,期盼著這熟悉的雨巷中緩緩走出戴望舒筆下那個撐著紅油紙傘,扎著兩條小辮,結著丁香般愁怨的姑娘,為我留下淺淺的一笑。眼前這座深深的宅院顯然更加古老,溼漉漉的天井裡逸出一縷白蘭花的幽香,一條絨毛雪白的狗靜臥在藤蘿葳蕤的紫藤下,還有一張清閒的竹椅,一支黃銅水菸袋,一把寂寞的茶壺,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看到這些,我不由想起那個月夜,井臺邊一個身穿旗袍的女人對著月光長吁短嘆,然後帶著滿腹詩書,一腔憂怨和許多美好的嚮往舉步邁向了清池。其實在這深深宅院裡,哪一扇雕花窗櫺背後不留有一點纏綿悱惻的動人故事?正當我茫然四顧,不期然,古宅裡就飄出潺潺流水樣的小提琴聲,幽幽的琴音此刻就從那玉蔥般的手指間緩緩流出,讓人聽來頓生一種恍若隔世的久違心醉。

佇立於深巷之中,我終於明白,離別的這些年,我依然深深地眷戀著這方水土,這座白蕩湖畔的色澤近乎幽暗的老街。因為,這裡曾經有過我懵懂的青春,我的夢幻,我的追求,我的至愛。我家閣樓上的“狐仙”,雖然沒有附我道行太淺的凡夫肉體,卻留下了一個叫“留仙閣”的齋名;雖然沒有鶯鶯燕燕的一夜繾綣,卻留給我能夠抵達內心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影片般鮮活的記憶與遐思的空間。我想我應該打開老屋門上那把銅綠斑斑的大鎖,重新回到生我養我的老街。起點往往便是終點,人生也無非是在不停地畫圓,一個很大很大的圓。有的人始終把自己圈在圓裡,而有的人卻勇敢地跳到了圓的外邊。

夜幕四合,燈光照出一街的溫馨與靜謐。此時的小巷深處,傳來了“噠!噠!噠噠!”竹梆聲:“各家各戶的,小心火燭吶——!”老者的聲音蒼涼,沉悶,嘶啞,漸去漸遠。我呢,正是在那漸去漸遠的竹梆聲裡,了卻了一個長長的夢。

史良高散文《夢裡老街》,請欣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