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嶽峰:薺菜攪團

薺菜 不完美媽媽 雞蛋 蔬菜 田野 力薦悅讀 2019-04-05
董嶽峰:薺菜攪團

薺菜 攪團

文/董嶽峰

董嶽峰:薺菜攪團

久居在鬧市裡讓人總覺得有點憋悶,春暖花開了,我想,何不去郊外,踏青尋芳。感受一下“吹面不寒楊柳風”,欣賞一下“千樹萬樹梨花開”,豈不是樂之陶陶呢?

週末,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走在鄉間阡陌,看到田野裡,草長鶯飛,綠意盎然,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迎著和煦的春風,走在剛解凍不久的田野裡,土地是酥軟的,走在上面有一種很舒服愜意的感覺。突然,我發現腳底下有一坨一坨的薺菜,嫩綠新鮮極了,令我且喜且愕。再抬頭仔細一看,田埂上的薺菜不像麥子可以成片的長著,它自由散漫地在溝畔、田埂上就那麼隨意的長著,有紫紅色的,光亮耀眼,有綠油油的,葉肥根粗,長勢很喜人,我忍不住彎下腰,掏出隨身攜帶的小剪刀剜起薺菜來。且不說薺菜能帶給人的美味,單是在風和日麗的日子,到田野裡挖薺菜就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董嶽峰:薺菜攪團

董嶽峰:薺菜攪團

董嶽峰:薺菜攪團

由於我的工具不得力,所以剜菜很艱難,剜的菜也大都散爛了,不成形不完整。不一會兒一群少女向小鳥兒一樣,說說笑笑從我身旁經過,原來她們也是提著籃籠剜薺菜的。大概是看著我剜菜的窘樣子,她們似乎好笑,在一邊竊竊私議什麼,這使我更加窘迫不堪,我便打算起身放棄挖菜。

這時,一個漂亮可愛的紅衣小女孩子便說:“爺爺,你不用剜了,我們給你薺菜。”說罷,孩子們你一把她一把,紛紛慷慨給出薺菜。頓時我帶的塑料袋鼓了起來,幾乎裝不下了,我非常感激,又不好意思地說:“孩子們,你們給我了菜,可是你們籃籃裡菜少了,回家給媽媽怎麼交代?”,她們異口同聲道:“我們還會繼續剜菜呀!”,說罷,孩子們又猶如一群小蝴蝶一般飛向綠色原野……

望著孩子們的背影,又看著我手裡鮮嫩的薺菜,我的思緒也飛回到遙遠的家鄉和童年時光。

董嶽峰:薺菜攪團

董嶽峰:薺菜攪團

記得小時候,一到春天,母親經常帶我去田野剜薺菜。那時麥地裡的野菜很多,由於我年齡小,不認得什麼是薺菜,在母親的指點下,我得仔細辨別,才能看清薺菜。剜薺菜可是一個技術活兒,母親說,:鏟的淺了,薺菜就容易散架,不好挑揀;鏟的深了,粘帶的泥土多。最好的辦法是用小鏟子挨著薺菜的根,薄薄的鏟一下,用手攏住整棵薺菜,輕輕一拔,微微的甩一下泥土,整個薺菜就完整的剜出來了。那時是六、七十年代,糧食特別匱乏,薺菜是充飢的最好食物。在我的印象裡薺菜的確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

現在,農民經常在麥地打下除草劑。人們剜薺菜不敢在麥地裡,怕有農藥,只能在專門的菜地或其他坡坎等偏僻的地方剜。現在,人們富裕了,蔬菜品種多了,薺菜只是人們增加生活情調的一個小稀奇。也許是憶苦思甜的心理吧,這種感情可以從薺菜的這種美味聯想到好多。

我的童年,和小夥伴挖薺菜,以及母親各種薺菜的做法記載了我多少歡樂時光。薺菜這種美味,如今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的了。在物質生活充裕的今天,它依舊能夠給我帶來更多新鮮的感覺。

董嶽峰:薺菜攪團

董嶽峰:薺菜攪團

董嶽峰:薺菜攪團

記憶中,最令我回味無窮的是母親做的薺菜攪團。那時母親經常剜薺菜回來,竹籠子裝的薺菜滿滿的。她用水清洗了好多遍,去泥,洗淨薺菜根。揀完並淘洗淨薺菜後,母親用開水把薺菜要燙一燙,不然泥土味道太濃。每次做攪團前,母親先給焯過後的薺菜裡放些鹽攪拌一下。然後將雞蛋打入薺菜中,攪拌均勻。在鍋中放少量油,燒熱後,倒入攪拌好的薺菜和雞蛋,翻炒至熟,呵,這樣炒出來的薺菜色澤亮麗,嫩而耐嚼。處理好薺菜後,母親便開始打攪團。


董嶽峰:薺菜攪團


俗話說的好,攪團要好,七十二攪。打攪團要先和麵芡,嚴格來說,本來要用麥面和麵芡,這樣,面芡不會有太多的疙瘩。可是,在那年代麥面糧食短缺,基本上是玉米麵為主。母親先用涼水和麵芡,攪到沒有疙瘩為止。等鍋裡水燒開後,再將和好的面芡倒入鍋中,不斷地攪拌,我坐在灶窩拉著笨重木風箱燒鍋,母親讓我用小火一直燒,並且叮嚀注意火不要太大,大了鍋底就糊了。她要一邊攪拌一邊均勻地將包穀面撒入鍋中。她用一個長把子的大木勺攪拌時,始終朝一個方向攪拌。等到鍋裡沒有疙瘩了,麵糊糊在鍋裡發亮色,才算攪好了。


董嶽峰:薺菜攪團


母親邊做飯,邊講解,說道:稀稠要定好,太稀不算是攪團。若過稠則在攪拌時要加少許水,注意加水必須是開水。攪時要以挑起的麵糊糊,能掛起不斷線墜兒為合適。最後,母親要求我再文火慢熬約十五分鐘,就可以了。

做好攪團,母親給碗裡調好汁子,放進她早已準備好的薺菜,淋上辣子油,舀一勺熱攪團在碗裡。待稍涼後,我就用筷子在飯上劃成“小方格子”,就著薺菜和汁子夾一塊,吃一塊。順著碗邊慢慢地向裡一點點吃,我吃攪團幾乎不咬嚼,就那麼囫圇一咽,便入肚去。母親叮嚀我,吃熱攪團不能急,那樣會燙嘴,燒了喉,又燒了心,要慢慢吃,不燒不涼溫溫的最合適,這樣才算是吃出攪團的滋味了。以上這種吃法叫“水圍城”,一般冷天習慣這樣吃。


董嶽峰:薺菜攪團


天熱時,母親又用大漏勺漏出來“涼魚魚”,也是非常好吃的。有時,做的攪團多了,母親就把剩餘的攪團盛在一個大盤子裡,等晚上或第二天吃玉米珍子時涼調著就飯吃。她用刀切成小塊或薄條,澆上汁子,放些辣子,薺菜,涼調著吃。吃攪團關鍵是菜和汁子,那個貧困年代主要是薺菜等野菜了,吃攪團僅僅是填飽肚子而已。

當然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人們大魚大肉,白米細面,吃攪團成了一種稀欠了。現在人們吃攪團蔬菜豐富多樣了,汁子用西紅柿熬的湯最有味了,把生薑蒜搗成蒜泥,油潑好。盛一碗“水圍城”或涼魚魚,澆上汁子,再放點紅辣子,酸酸的,辣辣的,碗裡流光溢彩,吃起來那個味道,那個香,那個爽,簡直是無法形容了。


董嶽峰:薺菜攪團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忽然,遠處那些剜薺菜的孩子們嘰嘰喳喳說說笑笑的聲音又飄進我的耳際,我才想起該回家吃飯了。我拎著那些女孩子們給的薺菜,急匆匆回家,打算讓妻子也打一頓攪團,因為很久沒有吃攪團,我想再回味一下當年母親做薺菜攪團的滋味,想到這兒,我不由得饞涎欲滴,母親的味道永遠難忘…..

董嶽峰:薺菜攪團


董嶽峰:薺菜攪團


配圖 |秦志峰

編輯 |秦志峰



董嶽峰:薺菜攪團


作者簡介:

董嶽峰,武功遊鳳人,中共黨員,語文教師,鍾愛文學,閒暇時喜遊覽人文勝蹟,業餘時愛掭筆抒寫胸懷。曾多次以“秦夫” “五嶽草”或“千里草”的筆名在國內多家文學刊物和網絡上發表詩文。

步入光陰原創作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