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薺菜香'

"

作者:楊寶軍

“立春以後到春分,霜雪消融日乍晴。被暖天寒人懶起,街頭喚醒賣薺聲。”民國邑泰州港口陳炳昌(陳二指)筆下的薺菜,既是尋常百姓喜愛的俗菜,也是歷代王公貴族、文人墨客爭相品嚐的雅菜。

"

作者:楊寶軍

“立春以後到春分,霜雪消融日乍晴。被暖天寒人懶起,街頭喚醒賣薺聲。”民國邑泰州港口陳炳昌(陳二指)筆下的薺菜,既是尋常百姓喜愛的俗菜,也是歷代王公貴族、文人墨客爭相品嚐的雅菜。

春回薺菜香

五十多年了,歲月杳然而去,逆時間而存的是兒時尋薺菜、挑薺菜、吃薺菜的滿滿印記。

百花怒放、馨香可人、雍容典雅、萬物復甦的春天,正是薺菜生長的旺季,田野、路邊、溝壑隨處可見。那時姐姐一手挎著放有小鍬的竹籃,一手拉著我,像出籠的鳥兒,一路生風,滿心歡喜地直奔田頭。真所謂“春風只在園西畔,薺菜花繁胡蝶亂”。

薺菜其貌不揚,羽毛狀的葉片蟄伏於地,灰頭土臉,和剛冒出地上的野芹菜、秧草、蒲公英混在一起,難以分辨。起初,我經常把蒲公英當薺菜,姐用手指點我的腦門教我如何識辨。幾次下來,我不僅認得薺菜了,而且會尋找肥碩鮮嫩的薺菜。

薺菜的葉子會隨著時節變化出不同的顏色,由翠綠、棕褐到墨綠再到灰紫色。葉子的形狀也有多種,有鋸齒狀的,有菠菜狀的,有魚刺狀的……每剷起一棵薺菜,我都會託在手中細細端詳,它嫩生生的、肥萌萌的,洋溢著怡神的春之味道,傳達著生命的律動。

回家的路上,我和姐滿腦子都是果腹的喜悅。姐問我是喜歡吃薺菜餃子還是薺菜餅,我說喜歡吃薺菜餃子。

我和母親、姐姐一齊動手,先將薺菜擇乾淨,然後用水洗淨,放進開水裡焯一下。開水焯過的薺菜,菜莖雪白,葉子翠綠,晶潤淡雅。我們隨後用涼水浸泡薺菜,待它冷卻後撈出擠幹,捏成菜團。接著和麵,擀餃子皮,切薺菜、薑末,炒雞蛋,放入適當的鹽、蒜泥、姜花等做餡。元寶似的餃子別有風味,一口咬下去,滿嘴留香。餡如翡翠,綿軟不膩,食之口感豐滿。

在那個饑饉的年月,我和“發小”明明曾經因為一棵薺菜大打出手,鬧得好幾年不相往來。那年春天我倆一起去田裡挑薺菜,為了一棵薺菜到底是誰先發現的各不相讓,相互廝打。我體單力弱,明明力大,搶薺菜時被明明的小鍬將右手劃了個小口子,鮮血直流。我忍著疼痛,趁其不備將薺菜扔進河中。現在想起來難免啞然失笑。

薺菜入饌歷史悠久,北宋大文學家蘇軾美其名曰“天然之珍”,傳說蘇東坡“時繞麥田求野薺”,將薺菜與米熬粥,人稱“東坡羹”,此為天然之珍,不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薺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據中醫藥學典籍記載:薺菜,性微寒,味甘、淡,歸肝、脾、腎經,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之效。三國時期,神醫華佗在三月初三那天,常給患者開薺菜煮雞蛋的藥方,以此治療肝虛有熱、頭昏眼花,脾胃虛弱,效果特好。

又是一年芳草綠,春潤田頭薺菜花。如果你在喧鬧繁華的都市生活裡浸泡久了,不妨拋開俗事,讓心靈迴歸本真,相約幾個好友到鄉村尋薺菜、挑薺菜、吃薺菜,既親近了自然,又飽了口福,還能體會到兒時的味道,找回童年的歡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