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

春秋戰國時代,面積的大小往往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實力。楚國無疑是春秋戰國時代面積最大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通過兼併戰爭吞併了“漢陽諸姬”,將伏牛山以南地區納入了疆域,覆蓋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河南部分地區。戰國時代,楚國又兼併了越國魯國,其疆域面積將近100萬平方公里。

"

春秋戰國時代,面積的大小往往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實力。楚國無疑是春秋戰國時代面積最大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通過兼併戰爭吞併了“漢陽諸姬”,將伏牛山以南地區納入了疆域,覆蓋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河南部分地區。戰國時代,楚國又兼併了越國魯國,其疆域面積將近100萬平方公里。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戰國地圖

因為土地廣闊,因而楚國人口是諸侯中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歷史學家估計,楚國約有500萬人口,和戰國後期的秦國並列戰國第一。因為面積大,人口多,楚國的軍事實力也十分強盛。《史記》中提到楚國“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通常來說,面積最大的割據政權是最有可能完成國家統一的。然而,面積最大的楚國最終在列國爭霸的舞臺中走向衰落,最終被秦國所滅。這是什麼原因呢?

"

春秋戰國時代,面積的大小往往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實力。楚國無疑是春秋戰國時代面積最大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通過兼併戰爭吞併了“漢陽諸姬”,將伏牛山以南地區納入了疆域,覆蓋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河南部分地區。戰國時代,楚國又兼併了越國魯國,其疆域面積將近100萬平方公里。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戰國地圖

因為土地廣闊,因而楚國人口是諸侯中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歷史學家估計,楚國約有500萬人口,和戰國後期的秦國並列戰國第一。因為面積大,人口多,楚國的軍事實力也十分強盛。《史記》中提到楚國“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通常來說,面積最大的割據政權是最有可能完成國家統一的。然而,面積最大的楚國最終在列國爭霸的舞臺中走向衰落,最終被秦國所滅。這是什麼原因呢?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在政治上實行“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的世卿世祿制,羋姓各氏族把持著朝中大政,以至於賢才得不到重用。整個楚國曆史上,只有在春秋早期早期啟用了都俘觀丁父和申俘彭仲爽和孫叔敖等庶民輔國。清人顧棟高在分析春秋楚令尹的史實後說:“楚以令尹當國執政,而自子文以後,若敖氏、成氏、芮氏、陽氏,皆公族子孫,世相傳授,絕不聞以異姓為之售。” 除了令尹之外,楚國的司馬和莫敖等要職皆由公族成員擔任,即使是地方的縣公也多為王族成員出任。到了戰國晚期,楚國的政壇一直由昭、屈、景三族控制。《呂氏春秋》曾用“刻舟求劍”來隱喻楚國政治落後於時代潮流。

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呂氏春秋·察今》

貴族政治主要有兩大弊端,一是貴族長期壟斷政治,不利於社會階級流動,不利於統治階層的更新。由於楚國貴族政治氣息濃厚,導致楚國大量的賢才得不到重用,他們許多流向中原諸侯,因此楚國成為人才流失最多的國家的之一。春秋時期就有“楚才晉用”的現象,楚國的百里奚、范蠡、文種、伍子胥等流入了他國,戰國時代又有魏冉、甘茂、李斯等到了秦國擔任丞相,佔據秦國丞相的三分之一。不僅庶族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就是公族的賢才也有很多鬱郁不得志,其中屈原因為得不到楚懷王、頃襄王的重用,被貶沅湘。

"

春秋戰國時代,面積的大小往往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實力。楚國無疑是春秋戰國時代面積最大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通過兼併戰爭吞併了“漢陽諸姬”,將伏牛山以南地區納入了疆域,覆蓋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河南部分地區。戰國時代,楚國又兼併了越國魯國,其疆域面積將近100萬平方公里。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戰國地圖

因為土地廣闊,因而楚國人口是諸侯中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歷史學家估計,楚國約有500萬人口,和戰國後期的秦國並列戰國第一。因為面積大,人口多,楚國的軍事實力也十分強盛。《史記》中提到楚國“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通常來說,面積最大的割據政權是最有可能完成國家統一的。然而,面積最大的楚國最終在列國爭霸的舞臺中走向衰落,最終被秦國所滅。這是什麼原因呢?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在政治上實行“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的世卿世祿制,羋姓各氏族把持著朝中大政,以至於賢才得不到重用。整個楚國曆史上,只有在春秋早期早期啟用了都俘觀丁父和申俘彭仲爽和孫叔敖等庶民輔國。清人顧棟高在分析春秋楚令尹的史實後說:“楚以令尹當國執政,而自子文以後,若敖氏、成氏、芮氏、陽氏,皆公族子孫,世相傳授,絕不聞以異姓為之售。” 除了令尹之外,楚國的司馬和莫敖等要職皆由公族成員擔任,即使是地方的縣公也多為王族成員出任。到了戰國晚期,楚國的政壇一直由昭、屈、景三族控制。《呂氏春秋》曾用“刻舟求劍”來隱喻楚國政治落後於時代潮流。

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呂氏春秋·察今》

貴族政治主要有兩大弊端,一是貴族長期壟斷政治,不利於社會階級流動,不利於統治階層的更新。由於楚國貴族政治氣息濃厚,導致楚國大量的賢才得不到重用,他們許多流向中原諸侯,因此楚國成為人才流失最多的國家的之一。春秋時期就有“楚才晉用”的現象,楚國的百里奚、范蠡、文種、伍子胥等流入了他國,戰國時代又有魏冉、甘茂、李斯等到了秦國擔任丞相,佔據秦國丞相的三分之一。不僅庶族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就是公族的賢才也有很多鬱郁不得志,其中屈原因為得不到楚懷王、頃襄王的重用,被貶沅湘。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令尹墓編鐘

第二個弊端在於貴族政治是一種分權政治,不利於中央集權。楚國世代實行了分封制,貴族擁有相當數量的軍隊,而楚王直接控制的軍隊有限。因此在對外作戰過程中,楚王必須要獲得各公族的支持才能調動數量龐大的軍隊。即使軍隊能夠調動,但是在作戰過程中也難以統一號令。地方貴族甚至會擁兵自重,公然叛亂,楚國曆史上多公族叛亂,春秋時期就有若敖氏、白公等叛亂,戰國有“莊踽暴郢”的事件。

貴族的勢力的強盛阻礙了社會變革。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吳起在楚國效仿李悝變法,實行了“明法審令”, 實行法治;虛弱貴族的特權和俸祿;加強軍隊訓練;整頓吏治等。吳起的變法使得楚國迅速強大起來。然而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反攻倒算,將吳起殺死。新上任的楚惠王只能恢復貴族封地,吳起變法就此夭折。戰國中期有屈原進行改革,然而也因為觸犯了其他公族的利益遭到排斥。

"

春秋戰國時代,面積的大小往往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實力。楚國無疑是春秋戰國時代面積最大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通過兼併戰爭吞併了“漢陽諸姬”,將伏牛山以南地區納入了疆域,覆蓋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河南部分地區。戰國時代,楚國又兼併了越國魯國,其疆域面積將近100萬平方公里。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戰國地圖

因為土地廣闊,因而楚國人口是諸侯中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歷史學家估計,楚國約有500萬人口,和戰國後期的秦國並列戰國第一。因為面積大,人口多,楚國的軍事實力也十分強盛。《史記》中提到楚國“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通常來說,面積最大的割據政權是最有可能完成國家統一的。然而,面積最大的楚國最終在列國爭霸的舞臺中走向衰落,最終被秦國所滅。這是什麼原因呢?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在政治上實行“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的世卿世祿制,羋姓各氏族把持著朝中大政,以至於賢才得不到重用。整個楚國曆史上,只有在春秋早期早期啟用了都俘觀丁父和申俘彭仲爽和孫叔敖等庶民輔國。清人顧棟高在分析春秋楚令尹的史實後說:“楚以令尹當國執政,而自子文以後,若敖氏、成氏、芮氏、陽氏,皆公族子孫,世相傳授,絕不聞以異姓為之售。” 除了令尹之外,楚國的司馬和莫敖等要職皆由公族成員擔任,即使是地方的縣公也多為王族成員出任。到了戰國晚期,楚國的政壇一直由昭、屈、景三族控制。《呂氏春秋》曾用“刻舟求劍”來隱喻楚國政治落後於時代潮流。

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呂氏春秋·察今》

貴族政治主要有兩大弊端,一是貴族長期壟斷政治,不利於社會階級流動,不利於統治階層的更新。由於楚國貴族政治氣息濃厚,導致楚國大量的賢才得不到重用,他們許多流向中原諸侯,因此楚國成為人才流失最多的國家的之一。春秋時期就有“楚才晉用”的現象,楚國的百里奚、范蠡、文種、伍子胥等流入了他國,戰國時代又有魏冉、甘茂、李斯等到了秦國擔任丞相,佔據秦國丞相的三分之一。不僅庶族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就是公族的賢才也有很多鬱郁不得志,其中屈原因為得不到楚懷王、頃襄王的重用,被貶沅湘。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令尹墓編鐘

第二個弊端在於貴族政治是一種分權政治,不利於中央集權。楚國世代實行了分封制,貴族擁有相當數量的軍隊,而楚王直接控制的軍隊有限。因此在對外作戰過程中,楚王必須要獲得各公族的支持才能調動數量龐大的軍隊。即使軍隊能夠調動,但是在作戰過程中也難以統一號令。地方貴族甚至會擁兵自重,公然叛亂,楚國曆史上多公族叛亂,春秋時期就有若敖氏、白公等叛亂,戰國有“莊踽暴郢”的事件。

貴族的勢力的強盛阻礙了社會變革。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吳起在楚國效仿李悝變法,實行了“明法審令”, 實行法治;虛弱貴族的特權和俸祿;加強軍隊訓練;整頓吏治等。吳起的變法使得楚國迅速強大起來。然而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反攻倒算,將吳起殺死。新上任的楚惠王只能恢復貴族封地,吳起變法就此夭折。戰國中期有屈原進行改革,然而也因為觸犯了其他公族的利益遭到排斥。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吳起被殺

北望中原,同時代的北方諸國紛紛推行變法,打破了貴族政治的傳統模式,魏國有李悝變法,秦國有商鞅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趙國有“胡服騎射”等。其基本的內容都是廢除貴族特權,推行了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以法治國。其中秦國的變法最為徹底,因此成為戰國後期最強盛的國家。除了變法之外,各國還積極招納賢才,甚至設置專門的機構,如如齊國有稷下學宮,燕國有碣石宮、秦國有咸陽宮。而楚國的在這方面嚴重落後,最終只能走向衰亡了。

"

春秋戰國時代,面積的大小往往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實力。楚國無疑是春秋戰國時代面積最大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通過兼併戰爭吞併了“漢陽諸姬”,將伏牛山以南地區納入了疆域,覆蓋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河南部分地區。戰國時代,楚國又兼併了越國魯國,其疆域面積將近100萬平方公里。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戰國地圖

因為土地廣闊,因而楚國人口是諸侯中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歷史學家估計,楚國約有500萬人口,和戰國後期的秦國並列戰國第一。因為面積大,人口多,楚國的軍事實力也十分強盛。《史記》中提到楚國“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通常來說,面積最大的割據政權是最有可能完成國家統一的。然而,面積最大的楚國最終在列國爭霸的舞臺中走向衰落,最終被秦國所滅。這是什麼原因呢?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在政治上實行“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的世卿世祿制,羋姓各氏族把持著朝中大政,以至於賢才得不到重用。整個楚國曆史上,只有在春秋早期早期啟用了都俘觀丁父和申俘彭仲爽和孫叔敖等庶民輔國。清人顧棟高在分析春秋楚令尹的史實後說:“楚以令尹當國執政,而自子文以後,若敖氏、成氏、芮氏、陽氏,皆公族子孫,世相傳授,絕不聞以異姓為之售。” 除了令尹之外,楚國的司馬和莫敖等要職皆由公族成員擔任,即使是地方的縣公也多為王族成員出任。到了戰國晚期,楚國的政壇一直由昭、屈、景三族控制。《呂氏春秋》曾用“刻舟求劍”來隱喻楚國政治落後於時代潮流。

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呂氏春秋·察今》

貴族政治主要有兩大弊端,一是貴族長期壟斷政治,不利於社會階級流動,不利於統治階層的更新。由於楚國貴族政治氣息濃厚,導致楚國大量的賢才得不到重用,他們許多流向中原諸侯,因此楚國成為人才流失最多的國家的之一。春秋時期就有“楚才晉用”的現象,楚國的百里奚、范蠡、文種、伍子胥等流入了他國,戰國時代又有魏冉、甘茂、李斯等到了秦國擔任丞相,佔據秦國丞相的三分之一。不僅庶族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就是公族的賢才也有很多鬱郁不得志,其中屈原因為得不到楚懷王、頃襄王的重用,被貶沅湘。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令尹墓編鐘

第二個弊端在於貴族政治是一種分權政治,不利於中央集權。楚國世代實行了分封制,貴族擁有相當數量的軍隊,而楚王直接控制的軍隊有限。因此在對外作戰過程中,楚王必須要獲得各公族的支持才能調動數量龐大的軍隊。即使軍隊能夠調動,但是在作戰過程中也難以統一號令。地方貴族甚至會擁兵自重,公然叛亂,楚國曆史上多公族叛亂,春秋時期就有若敖氏、白公等叛亂,戰國有“莊踽暴郢”的事件。

貴族的勢力的強盛阻礙了社會變革。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吳起在楚國效仿李悝變法,實行了“明法審令”, 實行法治;虛弱貴族的特權和俸祿;加強軍隊訓練;整頓吏治等。吳起的變法使得楚國迅速強大起來。然而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反攻倒算,將吳起殺死。新上任的楚惠王只能恢復貴族封地,吳起變法就此夭折。戰國中期有屈原進行改革,然而也因為觸犯了其他公族的利益遭到排斥。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吳起被殺

北望中原,同時代的北方諸國紛紛推行變法,打破了貴族政治的傳統模式,魏國有李悝變法,秦國有商鞅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趙國有“胡服騎射”等。其基本的內容都是廢除貴族特權,推行了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以法治國。其中秦國的變法最為徹底,因此成為戰國後期最強盛的國家。除了變法之外,各國還積極招納賢才,甚至設置專門的機構,如如齊國有稷下學宮,燕國有碣石宮、秦國有咸陽宮。而楚國的在這方面嚴重落後,最終只能走向衰亡了。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稷下學宮

當然,政治的原因只是楚國走向滅亡原因的其中之一,還有其他原因也非常重要。例如楚國的疆域雖然大,然而經濟發展卻十分滯後。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提到這裡“地薄,寡於積聚”“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也就是說,楚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許多地區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國的外交方針不堅定,國王較為昏庸。戰國時代是一個縱橫捭闔的時代,外交的選擇可以讓一個國家興盛,也可以讓一個國家處於四戰之地,最終衰落。戰國時代的魏國和齊國曾經強盛一時,但因為外交的失誤,最終被多國圍攻,最終國家被削弱。從戰國中期開始,秦國就逐漸成為最強的國家,為了對付秦國,東方六國結合為“合縱”,共同對付秦國。其中楚國和齊國是合縱的核心,楚懷王曾被推舉為合眾縱長。秦國為了瓦解合縱,便聯合東方一國形成連橫。

"

春秋戰國時代,面積的大小往往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實力。楚國無疑是春秋戰國時代面積最大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通過兼併戰爭吞併了“漢陽諸姬”,將伏牛山以南地區納入了疆域,覆蓋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河南部分地區。戰國時代,楚國又兼併了越國魯國,其疆域面積將近100萬平方公里。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戰國地圖

因為土地廣闊,因而楚國人口是諸侯中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歷史學家估計,楚國約有500萬人口,和戰國後期的秦國並列戰國第一。因為面積大,人口多,楚國的軍事實力也十分強盛。《史記》中提到楚國“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通常來說,面積最大的割據政權是最有可能完成國家統一的。然而,面積最大的楚國最終在列國爭霸的舞臺中走向衰落,最終被秦國所滅。這是什麼原因呢?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在政治上實行“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的世卿世祿制,羋姓各氏族把持著朝中大政,以至於賢才得不到重用。整個楚國曆史上,只有在春秋早期早期啟用了都俘觀丁父和申俘彭仲爽和孫叔敖等庶民輔國。清人顧棟高在分析春秋楚令尹的史實後說:“楚以令尹當國執政,而自子文以後,若敖氏、成氏、芮氏、陽氏,皆公族子孫,世相傳授,絕不聞以異姓為之售。” 除了令尹之外,楚國的司馬和莫敖等要職皆由公族成員擔任,即使是地方的縣公也多為王族成員出任。到了戰國晚期,楚國的政壇一直由昭、屈、景三族控制。《呂氏春秋》曾用“刻舟求劍”來隱喻楚國政治落後於時代潮流。

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呂氏春秋·察今》

貴族政治主要有兩大弊端,一是貴族長期壟斷政治,不利於社會階級流動,不利於統治階層的更新。由於楚國貴族政治氣息濃厚,導致楚國大量的賢才得不到重用,他們許多流向中原諸侯,因此楚國成為人才流失最多的國家的之一。春秋時期就有“楚才晉用”的現象,楚國的百里奚、范蠡、文種、伍子胥等流入了他國,戰國時代又有魏冉、甘茂、李斯等到了秦國擔任丞相,佔據秦國丞相的三分之一。不僅庶族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就是公族的賢才也有很多鬱郁不得志,其中屈原因為得不到楚懷王、頃襄王的重用,被貶沅湘。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令尹墓編鐘

第二個弊端在於貴族政治是一種分權政治,不利於中央集權。楚國世代實行了分封制,貴族擁有相當數量的軍隊,而楚王直接控制的軍隊有限。因此在對外作戰過程中,楚王必須要獲得各公族的支持才能調動數量龐大的軍隊。即使軍隊能夠調動,但是在作戰過程中也難以統一號令。地方貴族甚至會擁兵自重,公然叛亂,楚國曆史上多公族叛亂,春秋時期就有若敖氏、白公等叛亂,戰國有“莊踽暴郢”的事件。

貴族的勢力的強盛阻礙了社會變革。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吳起在楚國效仿李悝變法,實行了“明法審令”, 實行法治;虛弱貴族的特權和俸祿;加強軍隊訓練;整頓吏治等。吳起的變法使得楚國迅速強大起來。然而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反攻倒算,將吳起殺死。新上任的楚惠王只能恢復貴族封地,吳起變法就此夭折。戰國中期有屈原進行改革,然而也因為觸犯了其他公族的利益遭到排斥。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吳起被殺

北望中原,同時代的北方諸國紛紛推行變法,打破了貴族政治的傳統模式,魏國有李悝變法,秦國有商鞅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趙國有“胡服騎射”等。其基本的內容都是廢除貴族特權,推行了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以法治國。其中秦國的變法最為徹底,因此成為戰國後期最強盛的國家。除了變法之外,各國還積極招納賢才,甚至設置專門的機構,如如齊國有稷下學宮,燕國有碣石宮、秦國有咸陽宮。而楚國的在這方面嚴重落後,最終只能走向衰亡了。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稷下學宮

當然,政治的原因只是楚國走向滅亡原因的其中之一,還有其他原因也非常重要。例如楚國的疆域雖然大,然而經濟發展卻十分滯後。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提到這裡“地薄,寡於積聚”“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也就是說,楚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許多地區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國的外交方針不堅定,國王較為昏庸。戰國時代是一個縱橫捭闔的時代,外交的選擇可以讓一個國家興盛,也可以讓一個國家處於四戰之地,最終衰落。戰國時代的魏國和齊國曾經強盛一時,但因為外交的失誤,最終被多國圍攻,最終國家被削弱。從戰國中期開始,秦國就逐漸成為最強的國家,為了對付秦國,東方六國結合為“合縱”,共同對付秦國。其中楚國和齊國是合縱的核心,楚懷王曾被推舉為合眾縱長。秦國為了瓦解合縱,便聯合東方一國形成連橫。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合縱連橫示意圖

如果楚國能夠堅持合縱不動搖,就能夠成為東方六國抗秦的核心。然而楚懷王目光短淺,因為“六百里商於地”而背叛齊國,不僅使得齊國和楚國關係陷入了僵化,而“六百里地”也沒有獲得。楚懷王得知被秦國欺騙後,不惜舉全國之兵攻秦國,被魏章大破于丹陽,再慘敗於藍田,前311年,秦攻取召陵。前201年,齊國又聯合韓魏大敗楚軍於垂沙以報楚國背叛之仇。

"

春秋戰國時代,面積的大小往往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實力。楚國無疑是春秋戰國時代面積最大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通過兼併戰爭吞併了“漢陽諸姬”,將伏牛山以南地區納入了疆域,覆蓋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河南部分地區。戰國時代,楚國又兼併了越國魯國,其疆域面積將近100萬平方公里。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戰國地圖

因為土地廣闊,因而楚國人口是諸侯中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歷史學家估計,楚國約有500萬人口,和戰國後期的秦國並列戰國第一。因為面積大,人口多,楚國的軍事實力也十分強盛。《史記》中提到楚國“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通常來說,面積最大的割據政權是最有可能完成國家統一的。然而,面積最大的楚國最終在列國爭霸的舞臺中走向衰落,最終被秦國所滅。這是什麼原因呢?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在政治上實行“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的世卿世祿制,羋姓各氏族把持著朝中大政,以至於賢才得不到重用。整個楚國曆史上,只有在春秋早期早期啟用了都俘觀丁父和申俘彭仲爽和孫叔敖等庶民輔國。清人顧棟高在分析春秋楚令尹的史實後說:“楚以令尹當國執政,而自子文以後,若敖氏、成氏、芮氏、陽氏,皆公族子孫,世相傳授,絕不聞以異姓為之售。” 除了令尹之外,楚國的司馬和莫敖等要職皆由公族成員擔任,即使是地方的縣公也多為王族成員出任。到了戰國晚期,楚國的政壇一直由昭、屈、景三族控制。《呂氏春秋》曾用“刻舟求劍”來隱喻楚國政治落後於時代潮流。

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呂氏春秋·察今》

貴族政治主要有兩大弊端,一是貴族長期壟斷政治,不利於社會階級流動,不利於統治階層的更新。由於楚國貴族政治氣息濃厚,導致楚國大量的賢才得不到重用,他們許多流向中原諸侯,因此楚國成為人才流失最多的國家的之一。春秋時期就有“楚才晉用”的現象,楚國的百里奚、范蠡、文種、伍子胥等流入了他國,戰國時代又有魏冉、甘茂、李斯等到了秦國擔任丞相,佔據秦國丞相的三分之一。不僅庶族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就是公族的賢才也有很多鬱郁不得志,其中屈原因為得不到楚懷王、頃襄王的重用,被貶沅湘。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令尹墓編鐘

第二個弊端在於貴族政治是一種分權政治,不利於中央集權。楚國世代實行了分封制,貴族擁有相當數量的軍隊,而楚王直接控制的軍隊有限。因此在對外作戰過程中,楚王必須要獲得各公族的支持才能調動數量龐大的軍隊。即使軍隊能夠調動,但是在作戰過程中也難以統一號令。地方貴族甚至會擁兵自重,公然叛亂,楚國曆史上多公族叛亂,春秋時期就有若敖氏、白公等叛亂,戰國有“莊踽暴郢”的事件。

貴族的勢力的強盛阻礙了社會變革。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吳起在楚國效仿李悝變法,實行了“明法審令”, 實行法治;虛弱貴族的特權和俸祿;加強軍隊訓練;整頓吏治等。吳起的變法使得楚國迅速強大起來。然而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反攻倒算,將吳起殺死。新上任的楚惠王只能恢復貴族封地,吳起變法就此夭折。戰國中期有屈原進行改革,然而也因為觸犯了其他公族的利益遭到排斥。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吳起被殺

北望中原,同時代的北方諸國紛紛推行變法,打破了貴族政治的傳統模式,魏國有李悝變法,秦國有商鞅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趙國有“胡服騎射”等。其基本的內容都是廢除貴族特權,推行了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以法治國。其中秦國的變法最為徹底,因此成為戰國後期最強盛的國家。除了變法之外,各國還積極招納賢才,甚至設置專門的機構,如如齊國有稷下學宮,燕國有碣石宮、秦國有咸陽宮。而楚國的在這方面嚴重落後,最終只能走向衰亡了。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稷下學宮

當然,政治的原因只是楚國走向滅亡原因的其中之一,還有其他原因也非常重要。例如楚國的疆域雖然大,然而經濟發展卻十分滯後。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提到這裡“地薄,寡於積聚”“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也就是說,楚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許多地區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國的外交方針不堅定,國王較為昏庸。戰國時代是一個縱橫捭闔的時代,外交的選擇可以讓一個國家興盛,也可以讓一個國家處於四戰之地,最終衰落。戰國時代的魏國和齊國曾經強盛一時,但因為外交的失誤,最終被多國圍攻,最終國家被削弱。從戰國中期開始,秦國就逐漸成為最強的國家,為了對付秦國,東方六國結合為“合縱”,共同對付秦國。其中楚國和齊國是合縱的核心,楚懷王曾被推舉為合眾縱長。秦國為了瓦解合縱,便聯合東方一國形成連橫。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合縱連橫示意圖

如果楚國能夠堅持合縱不動搖,就能夠成為東方六國抗秦的核心。然而楚懷王目光短淺,因為“六百里商於地”而背叛齊國,不僅使得齊國和楚國關係陷入了僵化,而“六百里地”也沒有獲得。楚懷王得知被秦國欺騙後,不惜舉全國之兵攻秦國,被魏章大破于丹陽,再慘敗於藍田,前311年,秦攻取召陵。前201年,齊國又聯合韓魏大敗楚軍於垂沙以報楚國背叛之仇。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懷王

前299年,秦國攻陷楚國八座城池,並約楚懷王到武關盟約。楚懷王不顧昭睢、屈原的勸告,決定赴會,最終被秦國扣留一直到去世。懷王之後,楚頃襄王沉湎於畋獵和酒色。《戰國策》記載他“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前278年,秦國軍隊長驅直入,攻陷了楚都郢(荊州),楚國被迫遷都陳(淮陽),這宣告了楚國正式走向了衰落。考烈王時,楚國為了躲避秦國的兵鋒再次東遷首都到了壽春,當然這最終免不了滅亡的命運。

楚國在戰國時代走向衰落,最終統一的大任交給了秦國。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完成了六國統一,建立了秦朝。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先進的社會制度必然會取代落後的社會體制。秦國變法最為徹底,因而能夠統一天下,楚國面積最大,但是社會經濟落後,最終擺脫不了亡國的命運。當然,楚國雖然滅亡,但是卻創造了瑰麗的楚文化,產生了老子、屈原、宋玉等傑出的學者。到現在,這裡出土的許多竹簡成為了研究先秦歷史的新資料。楚人還成為了推翻秦朝的主力軍,陳勝、項羽、劉邦、韓信都是楚人。漢朝建立後,楚文化成為主流之一,楚歌盛行,楚辭經過發展成為了漢賦。

"

春秋戰國時代,面積的大小往往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實力。楚國無疑是春秋戰國時代面積最大的諸侯國。春秋時期,楚國通過兼併戰爭吞併了“漢陽諸姬”,將伏牛山以南地區納入了疆域,覆蓋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河南部分地區。戰國時代,楚國又兼併了越國魯國,其疆域面積將近100萬平方公里。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戰國地圖

因為土地廣闊,因而楚國人口是諸侯中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歷史學家估計,楚國約有500萬人口,和戰國後期的秦國並列戰國第一。因為面積大,人口多,楚國的軍事實力也十分強盛。《史記》中提到楚國“今楚地方五千裡,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通常來說,面積最大的割據政權是最有可能完成國家統一的。然而,面積最大的楚國最終在列國爭霸的舞臺中走向衰落,最終被秦國所滅。這是什麼原因呢?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在政治上實行“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的世卿世祿制,羋姓各氏族把持著朝中大政,以至於賢才得不到重用。整個楚國曆史上,只有在春秋早期早期啟用了都俘觀丁父和申俘彭仲爽和孫叔敖等庶民輔國。清人顧棟高在分析春秋楚令尹的史實後說:“楚以令尹當國執政,而自子文以後,若敖氏、成氏、芮氏、陽氏,皆公族子孫,世相傳授,絕不聞以異姓為之售。” 除了令尹之外,楚國的司馬和莫敖等要職皆由公族成員擔任,即使是地方的縣公也多為王族成員出任。到了戰國晚期,楚國的政壇一直由昭、屈、景三族控制。《呂氏春秋》曾用“刻舟求劍”來隱喻楚國政治落後於時代潮流。

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荊國之為政,有似於此。——《呂氏春秋·察今》

貴族政治主要有兩大弊端,一是貴族長期壟斷政治,不利於社會階級流動,不利於統治階層的更新。由於楚國貴族政治氣息濃厚,導致楚國大量的賢才得不到重用,他們許多流向中原諸侯,因此楚國成為人才流失最多的國家的之一。春秋時期就有“楚才晉用”的現象,楚國的百里奚、范蠡、文種、伍子胥等流入了他國,戰國時代又有魏冉、甘茂、李斯等到了秦國擔任丞相,佔據秦國丞相的三分之一。不僅庶族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就是公族的賢才也有很多鬱郁不得志,其中屈原因為得不到楚懷王、頃襄王的重用,被貶沅湘。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國令尹墓編鐘

第二個弊端在於貴族政治是一種分權政治,不利於中央集權。楚國世代實行了分封制,貴族擁有相當數量的軍隊,而楚王直接控制的軍隊有限。因此在對外作戰過程中,楚王必須要獲得各公族的支持才能調動數量龐大的軍隊。即使軍隊能夠調動,但是在作戰過程中也難以統一號令。地方貴族甚至會擁兵自重,公然叛亂,楚國曆史上多公族叛亂,春秋時期就有若敖氏、白公等叛亂,戰國有“莊踽暴郢”的事件。

貴族的勢力的強盛阻礙了社會變革。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吳起在楚國效仿李悝變法,實行了“明法審令”, 實行法治;虛弱貴族的特權和俸祿;加強軍隊訓練;整頓吏治等。吳起的變法使得楚國迅速強大起來。然而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反攻倒算,將吳起殺死。新上任的楚惠王只能恢復貴族封地,吳起變法就此夭折。戰國中期有屈原進行改革,然而也因為觸犯了其他公族的利益遭到排斥。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吳起被殺

北望中原,同時代的北方諸國紛紛推行變法,打破了貴族政治的傳統模式,魏國有李悝變法,秦國有商鞅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趙國有“胡服騎射”等。其基本的內容都是廢除貴族特權,推行了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以法治國。其中秦國的變法最為徹底,因此成為戰國後期最強盛的國家。除了變法之外,各國還積極招納賢才,甚至設置專門的機構,如如齊國有稷下學宮,燕國有碣石宮、秦國有咸陽宮。而楚國的在這方面嚴重落後,最終只能走向衰亡了。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稷下學宮

當然,政治的原因只是楚國走向滅亡原因的其中之一,還有其他原因也非常重要。例如楚國的疆域雖然大,然而經濟發展卻十分滯後。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提到這裡“地薄,寡於積聚”“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也就是說,楚國大部分地區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許多地區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國的外交方針不堅定,國王較為昏庸。戰國時代是一個縱橫捭闔的時代,外交的選擇可以讓一個國家興盛,也可以讓一個國家處於四戰之地,最終衰落。戰國時代的魏國和齊國曾經強盛一時,但因為外交的失誤,最終被多國圍攻,最終國家被削弱。從戰國中期開始,秦國就逐漸成為最強的國家,為了對付秦國,東方六國結合為“合縱”,共同對付秦國。其中楚國和齊國是合縱的核心,楚懷王曾被推舉為合眾縱長。秦國為了瓦解合縱,便聯合東方一國形成連橫。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合縱連橫示意圖

如果楚國能夠堅持合縱不動搖,就能夠成為東方六國抗秦的核心。然而楚懷王目光短淺,因為“六百里商於地”而背叛齊國,不僅使得齊國和楚國關係陷入了僵化,而“六百里地”也沒有獲得。楚懷王得知被秦國欺騙後,不惜舉全國之兵攻秦國,被魏章大破于丹陽,再慘敗於藍田,前311年,秦攻取召陵。前201年,齊國又聯合韓魏大敗楚軍於垂沙以報楚國背叛之仇。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楚懷王

前299年,秦國攻陷楚國八座城池,並約楚懷王到武關盟約。楚懷王不顧昭睢、屈原的勸告,決定赴會,最終被秦國扣留一直到去世。懷王之後,楚頃襄王沉湎於畋獵和酒色。《戰國策》記載他“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前278年,秦國軍隊長驅直入,攻陷了楚都郢(荊州),楚國被迫遷都陳(淮陽),這宣告了楚國正式走向了衰落。考烈王時,楚國為了躲避秦國的兵鋒再次東遷首都到了壽春,當然這最終免不了滅亡的命運。

楚國在戰國時代走向衰落,最終統一的大任交給了秦國。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完成了六國統一,建立了秦朝。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先進的社會制度必然會取代落後的社會體制。秦國變法最為徹底,因而能夠統一天下,楚國面積最大,但是社會經濟落後,最終擺脫不了亡國的命運。當然,楚國雖然滅亡,但是卻創造了瑰麗的楚文化,產生了老子、屈原、宋玉等傑出的學者。到現在,這裡出土的許多竹簡成為了研究先秦歷史的新資料。楚人還成為了推翻秦朝的主力軍,陳勝、項羽、劉邦、韓信都是楚人。漢朝建立後,楚文化成為主流之一,楚歌盛行,楚辭經過發展成為了漢賦。

戰國時代楚國的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為何統一中國的卻不是楚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