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每談論春秋戰國歷史,“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最常被提到的兩個詞。戰國七雄並沒有什麼爭議,就是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國家:齊楚燕韓趙魏秦。而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確實眾說紛紜。

究竟春秋五霸是哪五位呢?這還要先從什麼是“春秋五霸”說起。

"

每每談論春秋戰國歷史,“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最常被提到的兩個詞。戰國七雄並沒有什麼爭議,就是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國家:齊楚燕韓趙魏秦。而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確實眾說紛紜。

究竟春秋五霸是哪五位呢?這還要先從什麼是“春秋五霸”說起。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或者說“春秋五霸”是個什麼概念?

“春秋”是個時代範圍,“五”是個數量,這都沒什麼好說的。接下來要從“霸”說起。

“霸”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意思是依靠強大的勢力或實力壓制別人的人或行為。而在“春秋五霸”這個古文環境中卻並不是這個意思。“霸”通“伯”,在一家兄弟排行中,伯就是老大,用在諸侯之中,也叫方伯,就是一方諸侯之長,在後來也有將地方官稱為方伯。

所以“春秋五霸”用通俗點的說法就是春秋時期諸侯中的五個老大哥。

而方伯是一方諸侯之長,其實這個身份更類似於一個官位,對應一個人,因此無論是哪種觀點,春秋五霸都是五位春秋時代的諸侯國君,而不是諸侯國。

"

每每談論春秋戰國歷史,“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最常被提到的兩個詞。戰國七雄並沒有什麼爭議,就是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國家:齊楚燕韓趙魏秦。而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確實眾說紛紜。

究竟春秋五霸是哪五位呢?這還要先從什麼是“春秋五霸”說起。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或者說“春秋五霸”是個什麼概念?

“春秋”是個時代範圍,“五”是個數量,這都沒什麼好說的。接下來要從“霸”說起。

“霸”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意思是依靠強大的勢力或實力壓制別人的人或行為。而在“春秋五霸”這個古文環境中卻並不是這個意思。“霸”通“伯”,在一家兄弟排行中,伯就是老大,用在諸侯之中,也叫方伯,就是一方諸侯之長,在後來也有將地方官稱為方伯。

所以“春秋五霸”用通俗點的說法就是春秋時期諸侯中的五個老大哥。

而方伯是一方諸侯之長,其實這個身份更類似於一個官位,對應一個人,因此無論是哪種觀點,春秋五霸都是五位春秋時代的諸侯國君,而不是諸侯國。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那麼“春秋五霸”是哪幾位呢?雖然五霸的說法由來已久,可卻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觀點,現今比較流行的說法大概有7個:

1、最最公認的是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提到的觀點: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在這一組中,除了宋襄公的實力比較水,其他四位實力可以說都是槓槓的,齊、晉、秦、楚有春秋四強國之稱。而宋襄公其實被罵的有點冤,他是周王室的堅決擁護者,是周禮的堅強守護者,只是實力上略遜罷了。

2、還有一個也是相當流行的觀點,同上一個一塊被教科書採納,《荀子·王霸》中認為,春秋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吳王闔閭曾攻破楚國都城,其子夫差在艾陵之戰中大敗齊軍。越王勾踐滅掉齊國,而後同樣戰勝齊國會盟諸侯。

有不少人說秦國只是稱霸西戎,其實吳越二國也只是稱霸東南,誰都沒有和中原大國晉國爭奪過霸權,二者也就是半斤對八兩罷了。

"

每每談論春秋戰國歷史,“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最常被提到的兩個詞。戰國七雄並沒有什麼爭議,就是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國家:齊楚燕韓趙魏秦。而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確實眾說紛紜。

究竟春秋五霸是哪五位呢?這還要先從什麼是“春秋五霸”說起。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或者說“春秋五霸”是個什麼概念?

“春秋”是個時代範圍,“五”是個數量,這都沒什麼好說的。接下來要從“霸”說起。

“霸”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意思是依靠強大的勢力或實力壓制別人的人或行為。而在“春秋五霸”這個古文環境中卻並不是這個意思。“霸”通“伯”,在一家兄弟排行中,伯就是老大,用在諸侯之中,也叫方伯,就是一方諸侯之長,在後來也有將地方官稱為方伯。

所以“春秋五霸”用通俗點的說法就是春秋時期諸侯中的五個老大哥。

而方伯是一方諸侯之長,其實這個身份更類似於一個官位,對應一個人,因此無論是哪種觀點,春秋五霸都是五位春秋時代的諸侯國君,而不是諸侯國。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那麼“春秋五霸”是哪幾位呢?雖然五霸的說法由來已久,可卻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觀點,現今比較流行的說法大概有7個:

1、最最公認的是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提到的觀點: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在這一組中,除了宋襄公的實力比較水,其他四位實力可以說都是槓槓的,齊、晉、秦、楚有春秋四強國之稱。而宋襄公其實被罵的有點冤,他是周王室的堅決擁護者,是周禮的堅強守護者,只是實力上略遜罷了。

2、還有一個也是相當流行的觀點,同上一個一塊被教科書採納,《荀子·王霸》中認為,春秋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吳王闔閭曾攻破楚國都城,其子夫差在艾陵之戰中大敗齊軍。越王勾踐滅掉齊國,而後同樣戰勝齊國會盟諸侯。

有不少人說秦國只是稱霸西戎,其實吳越二國也只是稱霸東南,誰都沒有和中原大國晉國爭奪過霸權,二者也就是半斤對八兩罷了。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3、《詞通》是一部出版於民國時期的解釋古書中異體同義詞語的辭典。在這部詞典中編撰者也提出了一種觀點: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前邊四位和《史記索隱》中一樣,那麼鄭莊公何許人也?《鄭伯克段於鄢》一文中的鄭伯就是鄭莊公,繻葛之戰鄭國一國擊敗周桓王率領的陳、蔡、虢、衛四國聯軍,周天子威信掃地,而鄭莊公聲威大震,鄭國成為當時中原最強勢的諸侯國,鄭莊公也有“春秋三小霸之首”的稱號。

4、我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中有一篇《四子講德論》中說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稱齊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晉文“取威定霸,以尊天子”,秦穆“攘卻西戎,始開帝緒”,楚莊“兼定江淮,威震諸夏”,勾踐“克滅強吳,雪會稽之恥”。不過從評價上看,勾踐還是不能和其他四位並列啊。

5、班固等編撰《白虎通義》中《號》一篇也有關於五霸論述,卻是有三種說法,其一: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這個是和《史記索隱》相同的。其二: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文中說“蔡侯無罪而拘於楚,吳有憂中國心,興師伐楚,諸侯莫敢不至,知吳之霸也”,“宋襄伐齊,亂齊桓公,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春秋傳》曰:‘雖文王之戰不是過。’,知其霸也”。還有一個值得一提,這篇文章中關於五霸還有第三種說法:昆吾氏、大彭氏、豕韋氏、齊桓公、晉文公,現在也稱這五個為上古五霸。

"

每每談論春秋戰國歷史,“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最常被提到的兩個詞。戰國七雄並沒有什麼爭議,就是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國家:齊楚燕韓趙魏秦。而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確實眾說紛紜。

究竟春秋五霸是哪五位呢?這還要先從什麼是“春秋五霸”說起。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或者說“春秋五霸”是個什麼概念?

“春秋”是個時代範圍,“五”是個數量,這都沒什麼好說的。接下來要從“霸”說起。

“霸”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意思是依靠強大的勢力或實力壓制別人的人或行為。而在“春秋五霸”這個古文環境中卻並不是這個意思。“霸”通“伯”,在一家兄弟排行中,伯就是老大,用在諸侯之中,也叫方伯,就是一方諸侯之長,在後來也有將地方官稱為方伯。

所以“春秋五霸”用通俗點的說法就是春秋時期諸侯中的五個老大哥。

而方伯是一方諸侯之長,其實這個身份更類似於一個官位,對應一個人,因此無論是哪種觀點,春秋五霸都是五位春秋時代的諸侯國君,而不是諸侯國。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那麼“春秋五霸”是哪幾位呢?雖然五霸的說法由來已久,可卻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觀點,現今比較流行的說法大概有7個:

1、最最公認的是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提到的觀點: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在這一組中,除了宋襄公的實力比較水,其他四位實力可以說都是槓槓的,齊、晉、秦、楚有春秋四強國之稱。而宋襄公其實被罵的有點冤,他是周王室的堅決擁護者,是周禮的堅強守護者,只是實力上略遜罷了。

2、還有一個也是相當流行的觀點,同上一個一塊被教科書採納,《荀子·王霸》中認為,春秋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吳王闔閭曾攻破楚國都城,其子夫差在艾陵之戰中大敗齊軍。越王勾踐滅掉齊國,而後同樣戰勝齊國會盟諸侯。

有不少人說秦國只是稱霸西戎,其實吳越二國也只是稱霸東南,誰都沒有和中原大國晉國爭奪過霸權,二者也就是半斤對八兩罷了。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3、《詞通》是一部出版於民國時期的解釋古書中異體同義詞語的辭典。在這部詞典中編撰者也提出了一種觀點: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前邊四位和《史記索隱》中一樣,那麼鄭莊公何許人也?《鄭伯克段於鄢》一文中的鄭伯就是鄭莊公,繻葛之戰鄭國一國擊敗周桓王率領的陳、蔡、虢、衛四國聯軍,周天子威信掃地,而鄭莊公聲威大震,鄭國成為當時中原最強勢的諸侯國,鄭莊公也有“春秋三小霸之首”的稱號。

4、我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中有一篇《四子講德論》中說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稱齊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晉文“取威定霸,以尊天子”,秦穆“攘卻西戎,始開帝緒”,楚莊“兼定江淮,威震諸夏”,勾踐“克滅強吳,雪會稽之恥”。不過從評價上看,勾踐還是不能和其他四位並列啊。

5、班固等編撰《白虎通義》中《號》一篇也有關於五霸論述,卻是有三種說法,其一: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這個是和《史記索隱》相同的。其二: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文中說“蔡侯無罪而拘於楚,吳有憂中國心,興師伐楚,諸侯莫敢不至,知吳之霸也”,“宋襄伐齊,亂齊桓公,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春秋傳》曰:‘雖文王之戰不是過。’,知其霸也”。還有一個值得一提,這篇文章中關於五霸還有第三種說法:昆吾氏、大彭氏、豕韋氏、齊桓公、晉文公,現在也稱這五個為上古五霸。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6、唐朝顏師古的《漢書注》則認為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

7、還有一種完全不同於前邊六種的觀點清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全祖望則認為春秋五霸只涉及齊、晉兩個國家,五霸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其中晉襄公是晉文公的兒子,晉景公是晉文公的孫子、晉襄公的侄子,晉悼公是晉景公的侄孫、晉襄公的曾孫。晉國一國獨佔四席,足可見當年晉國的強大。

若問阿飛更支持那種觀點呢?這依然要從五霸的概念說起了,這五霸本質上就是諸侯長,是代表天子“管理”諸侯的,所以最基本的應該有兩個特點:第一要有天子的冊封,不管天子是主動的還是被迫的,這個形式總要有。第二,當老大總要有小弟,這諸侯長也要有諸侯擁護,不管擁護者是強是弱,是多是少。所以阿飛認為縱然是偏安一隅,只要有天子冊封,有諸侯擁護,就但的上“霸”這個字。

"

每每談論春秋戰國歷史,“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最常被提到的兩個詞。戰國七雄並沒有什麼爭議,就是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國家:齊楚燕韓趙魏秦。而關於春秋五霸的說法確實眾說紛紜。

究竟春秋五霸是哪五位呢?這還要先從什麼是“春秋五霸”說起。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或者說“春秋五霸”是個什麼概念?

“春秋”是個時代範圍,“五”是個數量,這都沒什麼好說的。接下來要從“霸”說起。

“霸”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意思是依靠強大的勢力或實力壓制別人的人或行為。而在“春秋五霸”這個古文環境中卻並不是這個意思。“霸”通“伯”,在一家兄弟排行中,伯就是老大,用在諸侯之中,也叫方伯,就是一方諸侯之長,在後來也有將地方官稱為方伯。

所以“春秋五霸”用通俗點的說法就是春秋時期諸侯中的五個老大哥。

而方伯是一方諸侯之長,其實這個身份更類似於一個官位,對應一個人,因此無論是哪種觀點,春秋五霸都是五位春秋時代的諸侯國君,而不是諸侯國。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那麼“春秋五霸”是哪幾位呢?雖然五霸的說法由來已久,可卻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觀點,現今比較流行的說法大概有7個:

1、最最公認的是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提到的觀點: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在這一組中,除了宋襄公的實力比較水,其他四位實力可以說都是槓槓的,齊、晉、秦、楚有春秋四強國之稱。而宋襄公其實被罵的有點冤,他是周王室的堅決擁護者,是周禮的堅強守護者,只是實力上略遜罷了。

2、還有一個也是相當流行的觀點,同上一個一塊被教科書採納,《荀子·王霸》中認為,春秋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吳王闔閭曾攻破楚國都城,其子夫差在艾陵之戰中大敗齊軍。越王勾踐滅掉齊國,而後同樣戰勝齊國會盟諸侯。

有不少人說秦國只是稱霸西戎,其實吳越二國也只是稱霸東南,誰都沒有和中原大國晉國爭奪過霸權,二者也就是半斤對八兩罷了。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3、《詞通》是一部出版於民國時期的解釋古書中異體同義詞語的辭典。在這部詞典中編撰者也提出了一種觀點: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前邊四位和《史記索隱》中一樣,那麼鄭莊公何許人也?《鄭伯克段於鄢》一文中的鄭伯就是鄭莊公,繻葛之戰鄭國一國擊敗周桓王率領的陳、蔡、虢、衛四國聯軍,周天子威信掃地,而鄭莊公聲威大震,鄭國成為當時中原最強勢的諸侯國,鄭莊公也有“春秋三小霸之首”的稱號。

4、我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中有一篇《四子講德論》中說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稱齊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晉文“取威定霸,以尊天子”,秦穆“攘卻西戎,始開帝緒”,楚莊“兼定江淮,威震諸夏”,勾踐“克滅強吳,雪會稽之恥”。不過從評價上看,勾踐還是不能和其他四位並列啊。

5、班固等編撰《白虎通義》中《號》一篇也有關於五霸論述,卻是有三種說法,其一: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這個是和《史記索隱》相同的。其二: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文中說“蔡侯無罪而拘於楚,吳有憂中國心,興師伐楚,諸侯莫敢不至,知吳之霸也”,“宋襄伐齊,亂齊桓公,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春秋傳》曰:‘雖文王之戰不是過。’,知其霸也”。還有一個值得一提,這篇文章中關於五霸還有第三種說法:昆吾氏、大彭氏、豕韋氏、齊桓公、晉文公,現在也稱這五個為上古五霸。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6、唐朝顏師古的《漢書注》則認為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

7、還有一種完全不同於前邊六種的觀點清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全祖望則認為春秋五霸只涉及齊、晉兩個國家,五霸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其中晉襄公是晉文公的兒子,晉景公是晉文公的孫子、晉襄公的侄子,晉悼公是晉景公的侄孫、晉襄公的曾孫。晉國一國獨佔四席,足可見當年晉國的強大。

若問阿飛更支持那種觀點呢?這依然要從五霸的概念說起了,這五霸本質上就是諸侯長,是代表天子“管理”諸侯的,所以最基本的應該有兩個特點:第一要有天子的冊封,不管天子是主動的還是被迫的,這個形式總要有。第二,當老大總要有小弟,這諸侯長也要有諸侯擁護,不管擁護者是強是弱,是多是少。所以阿飛認為縱然是偏安一隅,只要有天子冊封,有諸侯擁護,就但的上“霸”這個字。

春秋五霸是怎麼回事?春秋五霸是哪幾位?

​史書中稱周文王姬昌為“西伯”,也即是說姬昌是當時商朝西方的諸侯長,雖然不是統領天下所有諸侯,但也真正擔得起這個“霸”字。

依此結論,整個春秋擔得起這個“霸”字的,恐怕遠遠不止5個啊。

各位讀者怎麼看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