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美好的每一年,便會是精彩的匆匆那年'

春節家書 不完美媽媽 泰和 紅薯 幽悠說情感 2019-08-21
"

年,在我眼裡是親情的粘合濟,又是尋覓鄉愁的好時機。就像小時候的夢想,身著新衣裳,手捧麥芽糖;吹煙淼淼攜溫情,微風輕輕飄肉香。如今,看著院子裡左鄰右舍的孩子們,分不清誰是誰家的。忽然就心生距離感,一份鄉情甚堪憂。

這回攜著大小一家早早回去,激動之情難於言表。想著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可以多陪媽幾天,愧疚感也就減少了幾分。一路馳騁,千里不困,家在眼前,媽亦在心中。一直到了下高速,心才平靜。這或許就是親切的力量,親近即能心平。這一路下來,有妻兒小女的陪伴,幸福之情早已滿滿。更甚是妻兒對我這份鄉情的打趣,我彷彿找到了童年。

進入鄉村小路,我放慢了速度。一來,路面太窄,安全謹慎;二來,一草一木,情融不驚。翻越了這座山,也就真切的回到了家的地界。不管是任何一個路人,我都想分清他是誰,面帶微笑,客家聲聲。

看見了第一棟土牆瓦房就是家,駐足停留,依然如故。只是大門已上鎖,院壩已長滿草,房前的菜園已沒有整齊的籬笆。山腳兩側,當年父親親手栽種的果樹,已被藤蔓纏繞枯萎,無人管理,自生自滅。房前左邊那顆鐵樹長的特別昌盛,大氣,漂亮,即使沒人修剪,也形美如畫。繼續往外一公里,到家了。這是最早我們出生的老房子,弟已在此新建樓房。原來的鄰居們都通通拆土房建成了新樓房。舊時代的面貌已不復存在了,換然一新的磚混樓房。與時俱近的格調,把城鄉距離縮小的無蹤影。激動的媽媽,眼睛溼潤的迎了出來,懂事的兒子叫著奶奶。再加上還未見面的小孫女,情融交集,我亦心酸。親人啊!一股滲入五臟六俯血液,不會有任何排異,不會有任何陌生。抱著小的,撫著大的。看著媽媽的表情,我竟不知所以。


"

年,在我眼裡是親情的粘合濟,又是尋覓鄉愁的好時機。就像小時候的夢想,身著新衣裳,手捧麥芽糖;吹煙淼淼攜溫情,微風輕輕飄肉香。如今,看著院子裡左鄰右舍的孩子們,分不清誰是誰家的。忽然就心生距離感,一份鄉情甚堪憂。

這回攜著大小一家早早回去,激動之情難於言表。想著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可以多陪媽幾天,愧疚感也就減少了幾分。一路馳騁,千里不困,家在眼前,媽亦在心中。一直到了下高速,心才平靜。這或許就是親切的力量,親近即能心平。這一路下來,有妻兒小女的陪伴,幸福之情早已滿滿。更甚是妻兒對我這份鄉情的打趣,我彷彿找到了童年。

進入鄉村小路,我放慢了速度。一來,路面太窄,安全謹慎;二來,一草一木,情融不驚。翻越了這座山,也就真切的回到了家的地界。不管是任何一個路人,我都想分清他是誰,面帶微笑,客家聲聲。

看見了第一棟土牆瓦房就是家,駐足停留,依然如故。只是大門已上鎖,院壩已長滿草,房前的菜園已沒有整齊的籬笆。山腳兩側,當年父親親手栽種的果樹,已被藤蔓纏繞枯萎,無人管理,自生自滅。房前左邊那顆鐵樹長的特別昌盛,大氣,漂亮,即使沒人修剪,也形美如畫。繼續往外一公里,到家了。這是最早我們出生的老房子,弟已在此新建樓房。原來的鄰居們都通通拆土房建成了新樓房。舊時代的面貌已不復存在了,換然一新的磚混樓房。與時俱近的格調,把城鄉距離縮小的無蹤影。激動的媽媽,眼睛溼潤的迎了出來,懂事的兒子叫著奶奶。再加上還未見面的小孫女,情融交集,我亦心酸。親人啊!一股滲入五臟六俯血液,不會有任何排異,不會有任何陌生。抱著小的,撫著大的。看著媽媽的表情,我竟不知所以。


珍惜美好的每一年,便會是精彩的匆匆那年


有媽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有溫暖,有溫暖就倍感幸福。略有不完美的是,弟弟一家三口說不能趕回來過年。在外置業後過第一個新年,也是滿滿的祝賀和高興。接下來就是聽從媽的吩咐,這年前工作安排是井井有條啊。今天打掃衛生,明天夠置生活日常用品,還有分類年貨,後天去看望親戚。反正是精準,精切安排,沒一天休息的。媽在我心中總是那麼權威,我是堅決服從。

這些日子,妻兒經常打趣我,沒見我幹活態度如此好過,不誇獎的說是唯諾是從。其實只有我懂,媽,七十六了。這些年只要我回去,我都會聽她的安排,不管做的事有無意義,甚至有沒道理,我都會去做。一個曾經把我們兄弟姊妹六個拉扯大的家庭婦女,那個年代,那種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無法厲經的艱辛,甚至是無法想向的。


"

年,在我眼裡是親情的粘合濟,又是尋覓鄉愁的好時機。就像小時候的夢想,身著新衣裳,手捧麥芽糖;吹煙淼淼攜溫情,微風輕輕飄肉香。如今,看著院子裡左鄰右舍的孩子們,分不清誰是誰家的。忽然就心生距離感,一份鄉情甚堪憂。

這回攜著大小一家早早回去,激動之情難於言表。想著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可以多陪媽幾天,愧疚感也就減少了幾分。一路馳騁,千里不困,家在眼前,媽亦在心中。一直到了下高速,心才平靜。這或許就是親切的力量,親近即能心平。這一路下來,有妻兒小女的陪伴,幸福之情早已滿滿。更甚是妻兒對我這份鄉情的打趣,我彷彿找到了童年。

進入鄉村小路,我放慢了速度。一來,路面太窄,安全謹慎;二來,一草一木,情融不驚。翻越了這座山,也就真切的回到了家的地界。不管是任何一個路人,我都想分清他是誰,面帶微笑,客家聲聲。

看見了第一棟土牆瓦房就是家,駐足停留,依然如故。只是大門已上鎖,院壩已長滿草,房前的菜園已沒有整齊的籬笆。山腳兩側,當年父親親手栽種的果樹,已被藤蔓纏繞枯萎,無人管理,自生自滅。房前左邊那顆鐵樹長的特別昌盛,大氣,漂亮,即使沒人修剪,也形美如畫。繼續往外一公里,到家了。這是最早我們出生的老房子,弟已在此新建樓房。原來的鄰居們都通通拆土房建成了新樓房。舊時代的面貌已不復存在了,換然一新的磚混樓房。與時俱近的格調,把城鄉距離縮小的無蹤影。激動的媽媽,眼睛溼潤的迎了出來,懂事的兒子叫著奶奶。再加上還未見面的小孫女,情融交集,我亦心酸。親人啊!一股滲入五臟六俯血液,不會有任何排異,不會有任何陌生。抱著小的,撫著大的。看著媽媽的表情,我竟不知所以。


珍惜美好的每一年,便會是精彩的匆匆那年


有媽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有溫暖,有溫暖就倍感幸福。略有不完美的是,弟弟一家三口說不能趕回來過年。在外置業後過第一個新年,也是滿滿的祝賀和高興。接下來就是聽從媽的吩咐,這年前工作安排是井井有條啊。今天打掃衛生,明天夠置生活日常用品,還有分類年貨,後天去看望親戚。反正是精準,精切安排,沒一天休息的。媽在我心中總是那麼權威,我是堅決服從。

這些日子,妻兒經常打趣我,沒見我幹活態度如此好過,不誇獎的說是唯諾是從。其實只有我懂,媽,七十六了。這些年只要我回去,我都會聽她的安排,不管做的事有無意義,甚至有沒道理,我都會去做。一個曾經把我們兄弟姊妹六個拉扯大的家庭婦女,那個年代,那種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無法厲經的艱辛,甚至是無法想向的。


珍惜美好的每一年,便會是精彩的匆匆那年


我覺得現在,媽媽在,只要她的身體和思維還能正常,說的話和做的事就無須糾結她的錯與對,或行與不行。再者她也就是習慣性的操心日常生活中一些循規蹈矩的小事。諸如,東家今天準備什麼了,西家今天又買什麼了,誰誰誰又做了什麼值得我們也去做的事。一個地道的世輩的家庭主婦地位,維護她的權威,其實在她心中最滿足。就像平時我們兄弟倆都在外,各自有小家庭的生活,不指望老人家為我們做任何事。我們只求她身體好,平安大於一切。但平時的電話等交流,老人家總是說,我又種了一些紅薯,花生。又晒了各類菜乾,果乾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我每次都是叫少弄點,而不然讓她聽出我們不需要,更不能有嫌棄之意。其實,年年弄也只有她自己知道,我們是不想要這些東西,最後都是送的送丟的丟。

給老年人一份尊重,其實就是孝順。切身理解她的心意也就不會有心靈的代溝。我每次都在想,難道我們為她做的太少,還有資格去剝奪她的一份誠心嗎?到了這年齡,不管對錯,不管方式,她的終點還是在為子女操心。這就值得感恩一生了。一說到媽,就覺得有說不完的話題。還是迴歸主題吧。


"

年,在我眼裡是親情的粘合濟,又是尋覓鄉愁的好時機。就像小時候的夢想,身著新衣裳,手捧麥芽糖;吹煙淼淼攜溫情,微風輕輕飄肉香。如今,看著院子裡左鄰右舍的孩子們,分不清誰是誰家的。忽然就心生距離感,一份鄉情甚堪憂。

這回攜著大小一家早早回去,激動之情難於言表。想著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可以多陪媽幾天,愧疚感也就減少了幾分。一路馳騁,千里不困,家在眼前,媽亦在心中。一直到了下高速,心才平靜。這或許就是親切的力量,親近即能心平。這一路下來,有妻兒小女的陪伴,幸福之情早已滿滿。更甚是妻兒對我這份鄉情的打趣,我彷彿找到了童年。

進入鄉村小路,我放慢了速度。一來,路面太窄,安全謹慎;二來,一草一木,情融不驚。翻越了這座山,也就真切的回到了家的地界。不管是任何一個路人,我都想分清他是誰,面帶微笑,客家聲聲。

看見了第一棟土牆瓦房就是家,駐足停留,依然如故。只是大門已上鎖,院壩已長滿草,房前的菜園已沒有整齊的籬笆。山腳兩側,當年父親親手栽種的果樹,已被藤蔓纏繞枯萎,無人管理,自生自滅。房前左邊那顆鐵樹長的特別昌盛,大氣,漂亮,即使沒人修剪,也形美如畫。繼續往外一公里,到家了。這是最早我們出生的老房子,弟已在此新建樓房。原來的鄰居們都通通拆土房建成了新樓房。舊時代的面貌已不復存在了,換然一新的磚混樓房。與時俱近的格調,把城鄉距離縮小的無蹤影。激動的媽媽,眼睛溼潤的迎了出來,懂事的兒子叫著奶奶。再加上還未見面的小孫女,情融交集,我亦心酸。親人啊!一股滲入五臟六俯血液,不會有任何排異,不會有任何陌生。抱著小的,撫著大的。看著媽媽的表情,我竟不知所以。


珍惜美好的每一年,便會是精彩的匆匆那年


有媽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有溫暖,有溫暖就倍感幸福。略有不完美的是,弟弟一家三口說不能趕回來過年。在外置業後過第一個新年,也是滿滿的祝賀和高興。接下來就是聽從媽的吩咐,這年前工作安排是井井有條啊。今天打掃衛生,明天夠置生活日常用品,還有分類年貨,後天去看望親戚。反正是精準,精切安排,沒一天休息的。媽在我心中總是那麼權威,我是堅決服從。

這些日子,妻兒經常打趣我,沒見我幹活態度如此好過,不誇獎的說是唯諾是從。其實只有我懂,媽,七十六了。這些年只要我回去,我都會聽她的安排,不管做的事有無意義,甚至有沒道理,我都會去做。一個曾經把我們兄弟姊妹六個拉扯大的家庭婦女,那個年代,那種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無法厲經的艱辛,甚至是無法想向的。


珍惜美好的每一年,便會是精彩的匆匆那年


我覺得現在,媽媽在,只要她的身體和思維還能正常,說的話和做的事就無須糾結她的錯與對,或行與不行。再者她也就是習慣性的操心日常生活中一些循規蹈矩的小事。諸如,東家今天準備什麼了,西家今天又買什麼了,誰誰誰又做了什麼值得我們也去做的事。一個地道的世輩的家庭主婦地位,維護她的權威,其實在她心中最滿足。就像平時我們兄弟倆都在外,各自有小家庭的生活,不指望老人家為我們做任何事。我們只求她身體好,平安大於一切。但平時的電話等交流,老人家總是說,我又種了一些紅薯,花生。又晒了各類菜乾,果乾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我每次都是叫少弄點,而不然讓她聽出我們不需要,更不能有嫌棄之意。其實,年年弄也只有她自己知道,我們是不想要這些東西,最後都是送的送丟的丟。

給老年人一份尊重,其實就是孝順。切身理解她的心意也就不會有心靈的代溝。我每次都在想,難道我們為她做的太少,還有資格去剝奪她的一份誠心嗎?到了這年齡,不管對錯,不管方式,她的終點還是在為子女操心。這就值得感恩一生了。一說到媽,就覺得有說不完的話題。還是迴歸主題吧。


珍惜美好的每一年,便會是精彩的匆匆那年


這次在家的時間二十天。我覺得最有意義的事,還是圍繞著媽。第一件是過年的準備一切都按她的意思,買衣服,買年貨,買送人的禮,甚至買菜,買肉,煙花鞭炮都按媽的意思來。年前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吃的東西,她說要做點,我就幫忙做,忙併快樂著。第二件也是最大的成功是帶她去了泰和,她從小成長的地方,每一處都她都能回憶猶新,那裡還有她分離幾十年未見兒時的同伴。雖然停留的時間短暫,但這是我這輩子看見媽最激動的表情。原本勸了幾天都堅持不去,在我的堅持下還是去了。結果滿心歡喜。第三件是,能看著從小長大的外甥結婚,也為他見證了這場最感人的婚禮,我這心裡真是滿滿的祝福。很特別,也很珍重。願他從此能家庭和事業都好。

還有很多想事想對自己嘮叨,也是記錄生命中的點滴。比如這次在家感受到的,重情復義的叔叔,姐夫。他們真值得我敬佩。講家庭感情,講義氣,這種能融入親情的行為,叫做真情,而不是虛頭八腦的做作和顯耀。習慣了平淡,對待任何事與物就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就再也不會用激進、衝動的行為和語言去面對。年,對每個人都是過一年少一年,年年歡喜。親人亦是,對每個人都是同樣,今生就這幾個,此生多珍惜。

只要珍惜美好的今年,留下的也會是精彩的匆匆那年。

文/吳巧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