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的承德實踐'

"

來源:經濟日報

"

來源:經濟日報

綠色發展的承德實踐

今年春天,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群眾在植樹造林。經濟日報 記者 宋美倩 攝

"

來源:經濟日報

綠色發展的承德實踐

今年春天,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群眾在植樹造林。經濟日報 記者 宋美倩 攝

綠色發展的承德實踐

今年7月份,塞罕壩幼苗培育基地,工作人員在查看培育的松樹幼苗情況。經濟日報 記者 高興貴 攝

歷史上,河北承德曾是一處水草豐茂的地方。但由於不斷毀林開荒,植被受到極大破壞,沙化嚴重。為了消除土地沙化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及其對京津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威脅,承德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系列重大生態項目,使承德的林地面積大幅增加,生態明顯好轉。承德順勢科學營林,並大力發展經濟林、全域旅遊,使當地美富兼得。

初秋時節,塞外山城河北省承德市進入一年中最有味道的季節。廣袤的原野不再是單一基調,而是橙、黃、綠、紅層層鋪開,山嶺河谷間的一片片果林——核桃、板栗、蘋果等掛滿枝頭,散發著沁人芳香。

看著眼前的景象,人們怎麼會相信,這裡曾經是森林覆蓋率僅有5.8%的不毛之地,是對京津等地造成重大生態威脅的風沙源頭呢?

艱苦創業 遏制沙化

承德豐寧縣原本水草豐茂,但由於不斷毀林開荒,植被受到極大破壞。全縣8765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有2730平方公里出現了嚴重沙化,並以每年5.14%的速度擴展。風沙不僅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危害,也對京津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治沙止漠刻不容緩。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態項目相繼展開。

承德豐寧縣小壩子鄉榔頭溝村村民周慶榮說:“當初在細沙中種活一棵樹可真難。先得從幾公里外運來黃土,倒在挖好的沙坑中,然後再栽樹苗。沙地易滲水,必須經常澆,等樹的根系長大,這個過程要四五年時間。為了種活樹,大家每天都要往返幾里路去挑水。”但是,即便如此,樹的成活率也只有70%左右。全村200餘口人經過5年的艱苦付出,終於將千畝沙地變成了綠洲。

如今,周慶榮家後牆外的沙丘已被碗口粗的楊樹林所覆蓋,就在這片林子的中間,豐寧縣建起了京津風沙源治理紀念館。

小壩子鄉黨委書記王豔國說,近20年來,各方累計投入8000多萬元,造林11.5萬多畝,恢復草場6萬畝,目前,土地沙化面積已經減少了六成多。生態環境的轉好,使得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多種經營迅速崛起,全鄉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857元上升到2018年的3600元,貧困人口由原來的835戶1812人減少到309戶552人。

目前,承德森林覆蓋率由5.8%提高到58.1%,林地面積由340萬畝增加到3417萬畝,相當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倍,佔河北省總量的45.1%,京津冀總量的38.4%。森林提升了涵養水源能力,目前承德自產水量達到37.6億立方米,出境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達到100%,供應水量佔密雲水庫的56.7%、潘家口水庫的93.4%,每年向京津輸水量達到22億立方米以上。同時,全市森林、草原、溼地每年向大氣中蒸發清潔水3842.5萬噸,年吸收二氧化碳1.24億噸、釋放氧氣1.1億噸、滯留灰塵8032萬噸。

科技營林 質優量增

登上平泉黃土樑子鄉的後山山樑遠望,山下一片片油松林鬱鬱蔥蔥……

黃土樑子區域地處冀遼蒙三省區交界處,地理環境惡劣。當年群眾聽說要在這片石山上建林場,都說“不可能”。

面對惡劣環境,黃土樑子林場職工將苦幹實幹精神與科技創新手段相結合,發明了“小反坡”造林技術,有效破解了石質陽坡造林難以成活的問題。

平泉黃土樑子林場場長遲明峰說:“本地最為優勢的樹種為油松,它的特點是喜陰涼、耐瘠薄、耐乾旱。我們利用小反坡魚鱗坑,為油松種子或者樹苗創造一個初期陰坡生長的環境,讓它把根紮下來。等到林子形成規模就不怕惡劣環境了。”

就是憑著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黃土樑子林場職工在這片荒山上開出了22萬畝的人工林,使森林覆蓋率由0.6%上升到了71%,活立木蓄積量達到75萬立方米。每年產生的生物多樣性價值多達近10億元。小反坡造林技術不僅獲得了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更對燕山、太行山植樹造林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除了擴大種植面積需要科學外,開展營林管護同樣要科學。承德壩上地區木蘭林管局副局長趙久宇告訴記者:“木蘭林管局現有林地面積143.7萬畝,森林覆蓋率90.6%,落葉松人工純林超過28萬畝。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這些林木在40年左右的時候就會進行大面積皆伐,而40年左右正是落葉松的生長旺盛期。也就是說,以前的營林方式相當於人為遏制了林木生長,浪費了大量林地生產力。而在德國,落葉松人工林在120年左右才進入採伐期。”

由此,他們改變傳統經營模式,採用近自然理念進行管理和經營。通過“宜造則造、宜撫則撫,控制皆伐、經營劣質林、改造貶值林、全面封育”的方法全面提升營林效益。經過10年實踐,使得森林覆蓋率提高了近10%。同時精細化撫育森林115萬畝,撫育後的森林生長速率增長31.1%,相當於每年增加林木蓄積量6.7萬立方米。由於林木儲蓄量的增長,每年增加吸收二氧化碳12.3萬噸,釋放氧氣10.9萬噸,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因地制宜 美富兼得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都在搞區域綠化,將其總數加起來,面積也不少。可在現實中,真正形成林地的面積並不大。究其原因,就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脫了節,沒有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徹好,沒有把山頭要綠、農民要富結合起來。”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說。

正是出於這樣的認識,承德市出臺了《關於加快功能農業扶貧綜合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堅持以板栗、蘋果、山楂、仁用杏、時令果為重點,同時兼顧花卉、中藥材、苗木、榛子、大果沙棘種植,進行“一帶四區”的經濟林產業佈局,全面推進八大經濟林基地建設,其中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59.86億元進行經濟林建設,使得全市林果業實現了飛速發展。

地處燕山深山區的興隆縣,國土總面積468萬畝,而耕地僅有22萬畝。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多山少地的地方,經濟林面積卻突破了100萬畝。這些經濟林是怎麼來的?

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該縣大部分鄉鎮,發現這裡的農民格外愛山場和果樹。在土質較好的河谷平地,遍是高產高效的蘋果;在土地條件較差的荒山緩坡,則是生命力和效益率都不錯的板栗和山楂;在乾旱瘠薄的陡坡地帶,栽種了耐受力極強的山杏、榛子……就這樣,興隆共發展了蘋果20萬畝、山楂22萬畝、板栗56萬畝,年產果品50萬噸。僅果品收入一項,當地農民就人均增收4000多元。

興隆縣南天門鄉石廟子村是燕山大峽谷中的一個巖邊村,坡度在30度以下的耕地幾乎不存在。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一片山楂林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半山腰。當地的山楂種植帶頭人於長國告訴記者,發展林果產業後,全村1000多畝山場都種上了山楂和板栗。果木成林之後,這裡就再沒有發生過水毀災害。“後來,縣裡又引導我們發展新品種,目前這裡的林木大都實現了高頭嫁接,一般山楂每斤售價不過8角,而我們的優質品種售價能夠達到每斤4元,一畝山楂收益就能達到8000元。”

目前,承德市經濟林總面積達983.5萬畝,全市260萬農業人口人均擁有經濟林近4畝,經濟林人均收入3360元,居全省第一位。經濟林有力促進了林果加工及生態旅遊等產業的發展。目前,承德林產品加工發展了露露、益達、慄源等知名品牌在內的加工企業356家,年銷售額達121億元;旅遊業發展了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灤河源、遼河源、木蘭圍場等國家、省級森林公園23個、自然保護區10個、溼地公園20個,帶動旅遊收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遞增,2018年旅遊收入達865.31億元。真正使承德成了青山與金山兼得、美麗與富裕同在的京津生態支撐高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宋美倩)

現場

建水窖讓村民嚐到“生態甜頭”

"

來源:經濟日報

綠色發展的承德實踐

今年春天,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群眾在植樹造林。經濟日報 記者 宋美倩 攝

綠色發展的承德實踐

今年7月份,塞罕壩幼苗培育基地,工作人員在查看培育的松樹幼苗情況。經濟日報 記者 高興貴 攝

歷史上,河北承德曾是一處水草豐茂的地方。但由於不斷毀林開荒,植被受到極大破壞,沙化嚴重。為了消除土地沙化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及其對京津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威脅,承德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系列重大生態項目,使承德的林地面積大幅增加,生態明顯好轉。承德順勢科學營林,並大力發展經濟林、全域旅遊,使當地美富兼得。

初秋時節,塞外山城河北省承德市進入一年中最有味道的季節。廣袤的原野不再是單一基調,而是橙、黃、綠、紅層層鋪開,山嶺河谷間的一片片果林——核桃、板栗、蘋果等掛滿枝頭,散發著沁人芳香。

看著眼前的景象,人們怎麼會相信,這裡曾經是森林覆蓋率僅有5.8%的不毛之地,是對京津等地造成重大生態威脅的風沙源頭呢?

艱苦創業 遏制沙化

承德豐寧縣原本水草豐茂,但由於不斷毀林開荒,植被受到極大破壞。全縣8765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有2730平方公里出現了嚴重沙化,並以每年5.14%的速度擴展。風沙不僅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危害,也對京津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治沙止漠刻不容緩。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態項目相繼展開。

承德豐寧縣小壩子鄉榔頭溝村村民周慶榮說:“當初在細沙中種活一棵樹可真難。先得從幾公里外運來黃土,倒在挖好的沙坑中,然後再栽樹苗。沙地易滲水,必須經常澆,等樹的根系長大,這個過程要四五年時間。為了種活樹,大家每天都要往返幾里路去挑水。”但是,即便如此,樹的成活率也只有70%左右。全村200餘口人經過5年的艱苦付出,終於將千畝沙地變成了綠洲。

如今,周慶榮家後牆外的沙丘已被碗口粗的楊樹林所覆蓋,就在這片林子的中間,豐寧縣建起了京津風沙源治理紀念館。

小壩子鄉黨委書記王豔國說,近20年來,各方累計投入8000多萬元,造林11.5萬多畝,恢復草場6萬畝,目前,土地沙化面積已經減少了六成多。生態環境的轉好,使得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多種經營迅速崛起,全鄉人均收入由2012年的857元上升到2018年的3600元,貧困人口由原來的835戶1812人減少到309戶552人。

目前,承德森林覆蓋率由5.8%提高到58.1%,林地面積由340萬畝增加到3417萬畝,相當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倍,佔河北省總量的45.1%,京津冀總量的38.4%。森林提升了涵養水源能力,目前承德自產水量達到37.6億立方米,出境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達到100%,供應水量佔密雲水庫的56.7%、潘家口水庫的93.4%,每年向京津輸水量達到22億立方米以上。同時,全市森林、草原、溼地每年向大氣中蒸發清潔水3842.5萬噸,年吸收二氧化碳1.24億噸、釋放氧氣1.1億噸、滯留灰塵8032萬噸。

科技營林 質優量增

登上平泉黃土樑子鄉的後山山樑遠望,山下一片片油松林鬱鬱蔥蔥……

黃土樑子區域地處冀遼蒙三省區交界處,地理環境惡劣。當年群眾聽說要在這片石山上建林場,都說“不可能”。

面對惡劣環境,黃土樑子林場職工將苦幹實幹精神與科技創新手段相結合,發明了“小反坡”造林技術,有效破解了石質陽坡造林難以成活的問題。

平泉黃土樑子林場場長遲明峰說:“本地最為優勢的樹種為油松,它的特點是喜陰涼、耐瘠薄、耐乾旱。我們利用小反坡魚鱗坑,為油松種子或者樹苗創造一個初期陰坡生長的環境,讓它把根紮下來。等到林子形成規模就不怕惡劣環境了。”

就是憑著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黃土樑子林場職工在這片荒山上開出了22萬畝的人工林,使森林覆蓋率由0.6%上升到了71%,活立木蓄積量達到75萬立方米。每年產生的生物多樣性價值多達近10億元。小反坡造林技術不僅獲得了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更對燕山、太行山植樹造林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除了擴大種植面積需要科學外,開展營林管護同樣要科學。承德壩上地區木蘭林管局副局長趙久宇告訴記者:“木蘭林管局現有林地面積143.7萬畝,森林覆蓋率90.6%,落葉松人工純林超過28萬畝。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這些林木在40年左右的時候就會進行大面積皆伐,而40年左右正是落葉松的生長旺盛期。也就是說,以前的營林方式相當於人為遏制了林木生長,浪費了大量林地生產力。而在德國,落葉松人工林在120年左右才進入採伐期。”

由此,他們改變傳統經營模式,採用近自然理念進行管理和經營。通過“宜造則造、宜撫則撫,控制皆伐、經營劣質林、改造貶值林、全面封育”的方法全面提升營林效益。經過10年實踐,使得森林覆蓋率提高了近10%。同時精細化撫育森林115萬畝,撫育後的森林生長速率增長31.1%,相當於每年增加林木蓄積量6.7萬立方米。由於林木儲蓄量的增長,每年增加吸收二氧化碳12.3萬噸,釋放氧氣10.9萬噸,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因地制宜 美富兼得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都在搞區域綠化,將其總數加起來,面積也不少。可在現實中,真正形成林地的面積並不大。究其原因,就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脫了節,沒有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徹好,沒有把山頭要綠、農民要富結合起來。”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說。

正是出於這樣的認識,承德市出臺了《關於加快功能農業扶貧綜合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堅持以板栗、蘋果、山楂、仁用杏、時令果為重點,同時兼顧花卉、中藥材、苗木、榛子、大果沙棘種植,進行“一帶四區”的經濟林產業佈局,全面推進八大經濟林基地建設,其中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59.86億元進行經濟林建設,使得全市林果業實現了飛速發展。

地處燕山深山區的興隆縣,國土總面積468萬畝,而耕地僅有22萬畝。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多山少地的地方,經濟林面積卻突破了100萬畝。這些經濟林是怎麼來的?

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該縣大部分鄉鎮,發現這裡的農民格外愛山場和果樹。在土質較好的河谷平地,遍是高產高效的蘋果;在土地條件較差的荒山緩坡,則是生命力和效益率都不錯的板栗和山楂;在乾旱瘠薄的陡坡地帶,栽種了耐受力極強的山杏、榛子……就這樣,興隆共發展了蘋果20萬畝、山楂22萬畝、板栗56萬畝,年產果品50萬噸。僅果品收入一項,當地農民就人均增收4000多元。

興隆縣南天門鄉石廟子村是燕山大峽谷中的一個巖邊村,坡度在30度以下的耕地幾乎不存在。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一片山楂林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半山腰。當地的山楂種植帶頭人於長國告訴記者,發展林果產業後,全村1000多畝山場都種上了山楂和板栗。果木成林之後,這裡就再沒有發生過水毀災害。“後來,縣裡又引導我們發展新品種,目前這裡的林木大都實現了高頭嫁接,一般山楂每斤售價不過8角,而我們的優質品種售價能夠達到每斤4元,一畝山楂收益就能達到8000元。”

目前,承德市經濟林總面積達983.5萬畝,全市260萬農業人口人均擁有經濟林近4畝,經濟林人均收入3360元,居全省第一位。經濟林有力促進了林果加工及生態旅遊等產業的發展。目前,承德林產品加工發展了露露、益達、慄源等知名品牌在內的加工企業356家,年銷售額達121億元;旅遊業發展了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灤河源、遼河源、木蘭圍場等國家、省級森林公園23個、自然保護區10個、溼地公園20個,帶動旅遊收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遞增,2018年旅遊收入達865.31億元。真正使承德成了青山與金山兼得、美麗與富裕同在的京津生態支撐高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宋美倩)

現場

建水窖讓村民嚐到“生態甜頭”

綠色發展的承德實踐

近年來,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依託美麗山水資源,深入實施“旅遊興縣”發展戰略,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利時機,著力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善、宜居宜遊宜業的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產業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目前,興隆縣已經建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景區11個。圖為遊客在山林裡漫步。經濟日報 記者 宋美倩 攝

目前,離河北省承德市承德縣新杖子鄉王麻子溝的鴨梨、蘋果等水果完全成熟的採摘季還有一段時間,但已經有不少遊客提前到此嚐鮮和預訂果品了。記者看到,漫山遍野的果樹掛滿累累果實,散發出沁人的清香,格外喜人。

王麻子溝村民組長範孝臣對記者說:“上世紀90年代,我們王麻子溝還是一片荒山禿嶺,由於嚴重缺水,種啥都不行,可以說是承德縣最窮的地方。全村53戶村民散居在這燕山北麓一條四面環山的狹長溝谷之中,地勢落差高達300米。這裡不僅雨熱同季,而且每年500毫米左右的降水量都集中在夏季主汛期,在這荒山坡中很難積存,因此這裡十年九旱,村裡人的生活用水都得用牛車到五六裡外的山下去拉。”

“越是缺水的地方,越是盼水。”範孝臣說,1998年春天,眼看著播種季節就要到了,可就是不下雨。“溝里人急啊!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光禿禿的山坡上一下子就形成了地表徑流,一會兒就把山間的坑坑窪窪積滿了。看著這種狀況,我想,山場面積大,容易積水,但山洪來得快、去得也快,能不能挖一個水窖,把洪水引導到水窖中積存下來,等到缺水時再使用。”

說幹就幹,範孝臣立即在自家高海拔的自留地山溝中挖了一口深3米、長寬各5米、水泥澆築的集水窖,水窖建成了沒幾天,果然積滿了雨水,他用軟皮塑料管把水引到山下自家的果園裡。果樹喝上了“及時水”,長勢格外喜人,當年10多棵果樹就收入了5000多元。

53戶村民紛紛向範孝臣學習,開始建水窖。因為水流靠落差,不需水泵不用電,村民笑稱這是“自流井”“自流水”。

只有山更綠,水才會更多。嚐到“生態甜頭”的王麻子溝人很快明白,只有樹多林密,雨水才會越積越多。如今,王麻子溝村共建起綿延1裡的集水窖“自流井”600多口,鋪設地下輸水管道55萬米,人均蓄水100立方米,年蓄水量相當於一座3萬立方米的小水庫。全村戶戶改善生態環境,把坡上坡下、房前屋後全都種上了蘋果、鴨梨等果樹,人均果樹達到300棵,每畝地收益至少達到三四千元。“依託果品產業吸引遊客採摘、吃農家飯,一般農戶一年就能掙個六七萬元呢。”範孝臣說。

如今,20年過去了,王麻子村種植果樹已經超過了千畝。“只要能種樹的地方,全部是果樹。”範孝臣說,是這漫山遍野、星羅棋佈、汩汩流淌的集水窖“自流水”,為村民們輸送著源源不斷的生態財富。“我們的做法還被省裡評選為‘河北節約之星’呢!”(經濟日報 記者 宋美倩)

採訪手記

綠色的背後……

走訪了河北省承德市的多處地方以後,看到村民們開山鑿地、砌牆壘石,在荒山上共建起綿延1里長的集水窖“自流井”600多口,鋪設地下輸水管道55萬米,人均蓄水100立方米,使得2000多畝荒山荒崗變成了生態果園,戶均收入超過6萬元,比過去種糧食增加了30倍。記者不由得為他們這種積極想辦法順應自然、改善環境的做法喝彩。

明明是河北自然條件最為艱苦的地區,明明是全省經濟條件最為落後的地區,但是承德的生態建設工作卻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把不毛之地變成了生態高地,靠的就是實幹精神。

通過深入採訪,記者發現,承德人的精神風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大無畏的奮鬥精神。這裡說的大無畏,不是盲目蠻幹,而是通過艱苦努力,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比如黃土樑子林場的員工,通過大力改善自然環境,硬是在石質山上營造出了22萬畝生態林;比如木蘭林管局,通過推行近自然森林撫育,讓森林成材率提升30%以上。這些做法將艱苦奮鬥精神與科學態度相結合,取得的效益異常明顯。

其二,是恆久不變的定力。做事不能淺嘗輒止、遇挫即退,而要百折不撓。比如山多地少的興隆,憑著初心不改的堅強意志,持續進行綠化荒山,只要人能落腳的地方,就會刨出一個樹坑,種下一棵樹苗。就此造就出一個僅有22萬畝耕地的區域卻開拓出100萬畝經濟林的奇蹟。通過這種持久的奮鬥和創造,承德全市林地面積比以往淨增9倍,為京津冀水源涵養和生態支撐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宋美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