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

人一旦將自己放低,世界也就大了起來。就如此刻在青龍古廟燃起清香,跪在神靈面前。

韓江岸邊的青龍古廟,青天朗朗,江水滔滔,開闊的江面吹來清風,讓人心曠神怡。在廟外拜庭的香爐前站起來身的時候,突然抬頭遠遠望見廟裡的安濟聖王威嚴神武神像,頓時更覺自身的卑微。青龍古廟大門兩側掛著一副對聯:船如梭,橫織江中錦繡;塔作筆,仰寫天上文章。此聯為清代惠來舉人卓晏春所撰,對聯結合古廟門口的韓江以及鳳凰塔,用了一個廣闊的視野去看待,引人深思。此聯讀罷,彷彿置身天地間,站在一個蒼茫的制高點看待塵世,此時再大的船隻,不過梭子一樣,再高的塔,小如掌中之筆。人世浮沉,滄海一粟。讀懂此聯,凡間俗事閒務,至此頓覺雲淡風輕。

"

人一旦將自己放低,世界也就大了起來。就如此刻在青龍古廟燃起清香,跪在神靈面前。

韓江岸邊的青龍古廟,青天朗朗,江水滔滔,開闊的江面吹來清風,讓人心曠神怡。在廟外拜庭的香爐前站起來身的時候,突然抬頭遠遠望見廟裡的安濟聖王威嚴神武神像,頓時更覺自身的卑微。青龍古廟大門兩側掛著一副對聯:船如梭,橫織江中錦繡;塔作筆,仰寫天上文章。此聯為清代惠來舉人卓晏春所撰,對聯結合古廟門口的韓江以及鳳凰塔,用了一個廣闊的視野去看待,引人深思。此聯讀罷,彷彿置身天地間,站在一個蒼茫的制高點看待塵世,此時再大的船隻,不過梭子一樣,再高的塔,小如掌中之筆。人世浮沉,滄海一粟。讀懂此聯,凡間俗事閒務,至此頓覺雲淡風輕。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每次到潮州,當地的朋友會帶我來青龍古廟上香。廟裡坐鎮的神明是安濟聖王,這也是當地的“大老爺”,但是在府城群眾口中,他不但是神明,更如每個人身邊親切的朋友。談論之餘,聽他們隨口一句“青龍爺”,覺得既崇敬又親切,彷彿所談不是神靈,乃是鄰家慈祥老人。

青龍古廟由來久矣!清代吳震方《嶺南雜記》載:“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遊天大帝。龕中皆蛇也。”清代乾隆周碩勳主修的《潮州府志》載:“青龍廟,廟跨城南大堤,當韓江之衝,神靈素應,常有靈物蜿蜒憑龕次香案間,其色青,是曰青龍。”顧名思義,青龍乃是青蛇是也。潮州自古乃是閩越之地,秦漢以來,中央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甌越和閩越等,潮州特地劃給南越管轄。北宋地理全書《輿地廣記》記載潮州為閩地。閩越大地,江河交錯,這裡的先人傍水而居,習於水斗,善於用舟,最重要的習俗是以蛇為圖騰、斷髮紋身。閩字拆開,乃是門內一條大蛇是也。

青龍古廟又名安濟王廟,傳說來自宋仁宗的敕封。北宋仁宗皇佑年間,朝廷派兵平南蠻十八洞之亂。宋軍行軍沿江南下時有青蛇附於舟上而征途順利、征戰皆捷而諸洞俱平,由此,朝廷敕封潮州青蛇為“安濟靈王”。

北宋至今,已經一千多年。站在韓江岸邊,我悄然掀開厚重的歷史冊頁,管窺青龍古廟的變遷。

"

人一旦將自己放低,世界也就大了起來。就如此刻在青龍古廟燃起清香,跪在神靈面前。

韓江岸邊的青龍古廟,青天朗朗,江水滔滔,開闊的江面吹來清風,讓人心曠神怡。在廟外拜庭的香爐前站起來身的時候,突然抬頭遠遠望見廟裡的安濟聖王威嚴神武神像,頓時更覺自身的卑微。青龍古廟大門兩側掛著一副對聯:船如梭,橫織江中錦繡;塔作筆,仰寫天上文章。此聯為清代惠來舉人卓晏春所撰,對聯結合古廟門口的韓江以及鳳凰塔,用了一個廣闊的視野去看待,引人深思。此聯讀罷,彷彿置身天地間,站在一個蒼茫的制高點看待塵世,此時再大的船隻,不過梭子一樣,再高的塔,小如掌中之筆。人世浮沉,滄海一粟。讀懂此聯,凡間俗事閒務,至此頓覺雲淡風輕。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每次到潮州,當地的朋友會帶我來青龍古廟上香。廟裡坐鎮的神明是安濟聖王,這也是當地的“大老爺”,但是在府城群眾口中,他不但是神明,更如每個人身邊親切的朋友。談論之餘,聽他們隨口一句“青龍爺”,覺得既崇敬又親切,彷彿所談不是神靈,乃是鄰家慈祥老人。

青龍古廟由來久矣!清代吳震方《嶺南雜記》載:“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遊天大帝。龕中皆蛇也。”清代乾隆周碩勳主修的《潮州府志》載:“青龍廟,廟跨城南大堤,當韓江之衝,神靈素應,常有靈物蜿蜒憑龕次香案間,其色青,是曰青龍。”顧名思義,青龍乃是青蛇是也。潮州自古乃是閩越之地,秦漢以來,中央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甌越和閩越等,潮州特地劃給南越管轄。北宋地理全書《輿地廣記》記載潮州為閩地。閩越大地,江河交錯,這裡的先人傍水而居,習於水斗,善於用舟,最重要的習俗是以蛇為圖騰、斷髮紋身。閩字拆開,乃是門內一條大蛇是也。

青龍古廟又名安濟王廟,傳說來自宋仁宗的敕封。北宋仁宗皇佑年間,朝廷派兵平南蠻十八洞之亂。宋軍行軍沿江南下時有青蛇附於舟上而征途順利、征戰皆捷而諸洞俱平,由此,朝廷敕封潮州青蛇為“安濟靈王”。

北宋至今,已經一千多年。站在韓江岸邊,我悄然掀開厚重的歷史冊頁,管窺青龍古廟的變遷。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從字面的理解,安濟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江中行舟,完全渡過。宋代何薳《春渚紀聞•龍神需舍利經文》載道:“指顧之間風濤恬息,即安行,晚與前舟相及,往還皆獲安濟焉。”舊時韓江,風浪險惡,舟行頗多風險,而在中國的傳統之中,龍是蛇的另外一種升級化身,能騰雲駕霧,興風作浪,乃是諸神之中重要的水神。古代潮州百姓傍水而居,奉青龍為保護神,祈禱風平浪靜。韓江直通南海,舊時潮人由江入海,直到海外東南亞一帶。臨行之際,即將漂泊的遊子大多會到青龍廟祈禱,而一旦歸鄉上岸,首先的一件事就是到青龍廟上香。時至今日,潮州的海外僑胞回來,都要到青龍廟來上香,感謝神明庇佑恩德。隨著海外遊子的足跡,青龍廟也在海外各地有了香火,而潮州青龍古廟每年的廟會,更是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子回鄉拜神,因此青龍古廟也是海外潮人共同的溝通紐帶。

安濟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安撫救濟。這一層意思我認為涉及青龍古廟的變遷。青龍古廟原本供奉青蛇,但是現在青龍已經不見蹤跡,坐鎮神廟的相傳是三國時期蜀國永昌太守王伉。據記載,建興三年,蠻王孟獲起兵十萬,犯境侵掠。重兵壓境之下,當時蜀國眾太守皆降,唯獨王伉與功曹呂凱,會集百姓,死守城池。後來蜀國丞相諸葛亮馳師救之。因為王伉的鎮守,穩定了蜀國的朝政,諸葛亮後來說:“府丞王伉等,執忠絕域,十有餘年。”而在《蜀世譜》中則做出正面評價:“王伉等亦守正節。”可見王伉乃忠義正節之人。一千多年前的蜀國太守為何會坐鎮潮州神廟?傳說是因為明代成化年間一位在雲南任職的叫謝少滄的潮州人。

"

人一旦將自己放低,世界也就大了起來。就如此刻在青龍古廟燃起清香,跪在神靈面前。

韓江岸邊的青龍古廟,青天朗朗,江水滔滔,開闊的江面吹來清風,讓人心曠神怡。在廟外拜庭的香爐前站起來身的時候,突然抬頭遠遠望見廟裡的安濟聖王威嚴神武神像,頓時更覺自身的卑微。青龍古廟大門兩側掛著一副對聯:船如梭,橫織江中錦繡;塔作筆,仰寫天上文章。此聯為清代惠來舉人卓晏春所撰,對聯結合古廟門口的韓江以及鳳凰塔,用了一個廣闊的視野去看待,引人深思。此聯讀罷,彷彿置身天地間,站在一個蒼茫的制高點看待塵世,此時再大的船隻,不過梭子一樣,再高的塔,小如掌中之筆。人世浮沉,滄海一粟。讀懂此聯,凡間俗事閒務,至此頓覺雲淡風輕。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每次到潮州,當地的朋友會帶我來青龍古廟上香。廟裡坐鎮的神明是安濟聖王,這也是當地的“大老爺”,但是在府城群眾口中,他不但是神明,更如每個人身邊親切的朋友。談論之餘,聽他們隨口一句“青龍爺”,覺得既崇敬又親切,彷彿所談不是神靈,乃是鄰家慈祥老人。

青龍古廟由來久矣!清代吳震方《嶺南雜記》載:“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遊天大帝。龕中皆蛇也。”清代乾隆周碩勳主修的《潮州府志》載:“青龍廟,廟跨城南大堤,當韓江之衝,神靈素應,常有靈物蜿蜒憑龕次香案間,其色青,是曰青龍。”顧名思義,青龍乃是青蛇是也。潮州自古乃是閩越之地,秦漢以來,中央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甌越和閩越等,潮州特地劃給南越管轄。北宋地理全書《輿地廣記》記載潮州為閩地。閩越大地,江河交錯,這裡的先人傍水而居,習於水斗,善於用舟,最重要的習俗是以蛇為圖騰、斷髮紋身。閩字拆開,乃是門內一條大蛇是也。

青龍古廟又名安濟王廟,傳說來自宋仁宗的敕封。北宋仁宗皇佑年間,朝廷派兵平南蠻十八洞之亂。宋軍行軍沿江南下時有青蛇附於舟上而征途順利、征戰皆捷而諸洞俱平,由此,朝廷敕封潮州青蛇為“安濟靈王”。

北宋至今,已經一千多年。站在韓江岸邊,我悄然掀開厚重的歷史冊頁,管窺青龍古廟的變遷。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從字面的理解,安濟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江中行舟,完全渡過。宋代何薳《春渚紀聞•龍神需舍利經文》載道:“指顧之間風濤恬息,即安行,晚與前舟相及,往還皆獲安濟焉。”舊時韓江,風浪險惡,舟行頗多風險,而在中國的傳統之中,龍是蛇的另外一種升級化身,能騰雲駕霧,興風作浪,乃是諸神之中重要的水神。古代潮州百姓傍水而居,奉青龍為保護神,祈禱風平浪靜。韓江直通南海,舊時潮人由江入海,直到海外東南亞一帶。臨行之際,即將漂泊的遊子大多會到青龍廟祈禱,而一旦歸鄉上岸,首先的一件事就是到青龍廟上香。時至今日,潮州的海外僑胞回來,都要到青龍廟來上香,感謝神明庇佑恩德。隨著海外遊子的足跡,青龍廟也在海外各地有了香火,而潮州青龍古廟每年的廟會,更是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子回鄉拜神,因此青龍古廟也是海外潮人共同的溝通紐帶。

安濟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安撫救濟。這一層意思我認為涉及青龍古廟的變遷。青龍古廟原本供奉青蛇,但是現在青龍已經不見蹤跡,坐鎮神廟的相傳是三國時期蜀國永昌太守王伉。據記載,建興三年,蠻王孟獲起兵十萬,犯境侵掠。重兵壓境之下,當時蜀國眾太守皆降,唯獨王伉與功曹呂凱,會集百姓,死守城池。後來蜀國丞相諸葛亮馳師救之。因為王伉的鎮守,穩定了蜀國的朝政,諸葛亮後來說:“府丞王伉等,執忠絕域,十有餘年。”而在《蜀世譜》中則做出正面評價:“王伉等亦守正節。”可見王伉乃忠義正節之人。一千多年前的蜀國太守為何會坐鎮潮州神廟?傳說是因為明代成化年間一位在雲南任職的叫謝少滄的潮州人。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傳說謝少滄在雲南為官,忠職愛民,有一年恰逢大旱饑饉,為了救濟百姓,他私開官倉而獲罪。他被罰吊於樹上,其時“天降神人”,張開黑布化為烏雲為其頂住烈日風霜。謝少滄死裡逃生之後,備辦祭品到當地神廟祭拜,見正中端坐者就是搭救自己的神人——蜀漢永昌郡太守王伉。謝少滄回鄉時,將王伉及大、二夫人香火帶回潮州設點供奉,而後入住青龍廟。清乾隆《潮州府志》明確記載,“前明滇人有宦於潮者,奉神像至此,號安濟靈王,立廟鎮水患,遂獲安瀾。”潮州學者曾楚楠在《青龍廟建造年代芻探》中,則依據自己的研究,提出王伉香火入住潮州乃明萬曆二十七年潮州府海防同知施所學帶來。

時至今日,歷經各種歷史變遷,青龍古廟正廳中供奉王伉及大、二夫人神像;廳外兩頭,一為“仙師宮”,為官廳,官廳前座供謝少滄木主。安濟聖王成為潮州城護境安民的正神,每年正月,安濟聖王出遊,城中萬人空巷,爭迎神駕,凡間百姓,出遠洋和經商者尤將其視為事業騰達的保護神。清末丘逢甲在《潮州春思》中寫道:“銀花寶樹影重重,襯出春光別樣濃。歌管滿城燈似海,珠簾齊卷拜青龍。”可見青龍廟由來香火旺盛。

而特別有意思的是,在寫本文的時候,我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記載,無意在《廣東文史》上看到一篇文史記載,作者黃錦樹在探討青龍廟中的青龍爺究竟是何方神聖時,他認為青龍爺就是畲族先祖盤瓠。盤瓠其實就是一條神犬,《盤瓠王開山公據圖》中提到:“護王原東海蒼龍出世,生於大耳婆左耳”。蒼龍乃是青龍,盤瓠乃是青龍出世。古代的潮州乃是古帝少昊南遷苗裔畲族居地,畲族的先祖南武侯織,曾被漢高帝詔封為南海王,建立了南海王國,擁有今閩粵贛邊諸地(王城在潮州大質山下),在明代明中期以前舊時潮州地主要居民是瑤、畲、苗等族人。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對於豐富青龍古廟的研究是有輔助作用的。

"

人一旦將自己放低,世界也就大了起來。就如此刻在青龍古廟燃起清香,跪在神靈面前。

韓江岸邊的青龍古廟,青天朗朗,江水滔滔,開闊的江面吹來清風,讓人心曠神怡。在廟外拜庭的香爐前站起來身的時候,突然抬頭遠遠望見廟裡的安濟聖王威嚴神武神像,頓時更覺自身的卑微。青龍古廟大門兩側掛著一副對聯:船如梭,橫織江中錦繡;塔作筆,仰寫天上文章。此聯為清代惠來舉人卓晏春所撰,對聯結合古廟門口的韓江以及鳳凰塔,用了一個廣闊的視野去看待,引人深思。此聯讀罷,彷彿置身天地間,站在一個蒼茫的制高點看待塵世,此時再大的船隻,不過梭子一樣,再高的塔,小如掌中之筆。人世浮沉,滄海一粟。讀懂此聯,凡間俗事閒務,至此頓覺雲淡風輕。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每次到潮州,當地的朋友會帶我來青龍古廟上香。廟裡坐鎮的神明是安濟聖王,這也是當地的“大老爺”,但是在府城群眾口中,他不但是神明,更如每個人身邊親切的朋友。談論之餘,聽他們隨口一句“青龍爺”,覺得既崇敬又親切,彷彿所談不是神靈,乃是鄰家慈祥老人。

青龍古廟由來久矣!清代吳震方《嶺南雜記》載:“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遊天大帝。龕中皆蛇也。”清代乾隆周碩勳主修的《潮州府志》載:“青龍廟,廟跨城南大堤,當韓江之衝,神靈素應,常有靈物蜿蜒憑龕次香案間,其色青,是曰青龍。”顧名思義,青龍乃是青蛇是也。潮州自古乃是閩越之地,秦漢以來,中央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甌越和閩越等,潮州特地劃給南越管轄。北宋地理全書《輿地廣記》記載潮州為閩地。閩越大地,江河交錯,這裡的先人傍水而居,習於水斗,善於用舟,最重要的習俗是以蛇為圖騰、斷髮紋身。閩字拆開,乃是門內一條大蛇是也。

青龍古廟又名安濟王廟,傳說來自宋仁宗的敕封。北宋仁宗皇佑年間,朝廷派兵平南蠻十八洞之亂。宋軍行軍沿江南下時有青蛇附於舟上而征途順利、征戰皆捷而諸洞俱平,由此,朝廷敕封潮州青蛇為“安濟靈王”。

北宋至今,已經一千多年。站在韓江岸邊,我悄然掀開厚重的歷史冊頁,管窺青龍古廟的變遷。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從字面的理解,安濟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江中行舟,完全渡過。宋代何薳《春渚紀聞•龍神需舍利經文》載道:“指顧之間風濤恬息,即安行,晚與前舟相及,往還皆獲安濟焉。”舊時韓江,風浪險惡,舟行頗多風險,而在中國的傳統之中,龍是蛇的另外一種升級化身,能騰雲駕霧,興風作浪,乃是諸神之中重要的水神。古代潮州百姓傍水而居,奉青龍為保護神,祈禱風平浪靜。韓江直通南海,舊時潮人由江入海,直到海外東南亞一帶。臨行之際,即將漂泊的遊子大多會到青龍廟祈禱,而一旦歸鄉上岸,首先的一件事就是到青龍廟上香。時至今日,潮州的海外僑胞回來,都要到青龍廟來上香,感謝神明庇佑恩德。隨著海外遊子的足跡,青龍廟也在海外各地有了香火,而潮州青龍古廟每年的廟會,更是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子回鄉拜神,因此青龍古廟也是海外潮人共同的溝通紐帶。

安濟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安撫救濟。這一層意思我認為涉及青龍古廟的變遷。青龍古廟原本供奉青蛇,但是現在青龍已經不見蹤跡,坐鎮神廟的相傳是三國時期蜀國永昌太守王伉。據記載,建興三年,蠻王孟獲起兵十萬,犯境侵掠。重兵壓境之下,當時蜀國眾太守皆降,唯獨王伉與功曹呂凱,會集百姓,死守城池。後來蜀國丞相諸葛亮馳師救之。因為王伉的鎮守,穩定了蜀國的朝政,諸葛亮後來說:“府丞王伉等,執忠絕域,十有餘年。”而在《蜀世譜》中則做出正面評價:“王伉等亦守正節。”可見王伉乃忠義正節之人。一千多年前的蜀國太守為何會坐鎮潮州神廟?傳說是因為明代成化年間一位在雲南任職的叫謝少滄的潮州人。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傳說謝少滄在雲南為官,忠職愛民,有一年恰逢大旱饑饉,為了救濟百姓,他私開官倉而獲罪。他被罰吊於樹上,其時“天降神人”,張開黑布化為烏雲為其頂住烈日風霜。謝少滄死裡逃生之後,備辦祭品到當地神廟祭拜,見正中端坐者就是搭救自己的神人——蜀漢永昌郡太守王伉。謝少滄回鄉時,將王伉及大、二夫人香火帶回潮州設點供奉,而後入住青龍廟。清乾隆《潮州府志》明確記載,“前明滇人有宦於潮者,奉神像至此,號安濟靈王,立廟鎮水患,遂獲安瀾。”潮州學者曾楚楠在《青龍廟建造年代芻探》中,則依據自己的研究,提出王伉香火入住潮州乃明萬曆二十七年潮州府海防同知施所學帶來。

時至今日,歷經各種歷史變遷,青龍古廟正廳中供奉王伉及大、二夫人神像;廳外兩頭,一為“仙師宮”,為官廳,官廳前座供謝少滄木主。安濟聖王成為潮州城護境安民的正神,每年正月,安濟聖王出遊,城中萬人空巷,爭迎神駕,凡間百姓,出遠洋和經商者尤將其視為事業騰達的保護神。清末丘逢甲在《潮州春思》中寫道:“銀花寶樹影重重,襯出春光別樣濃。歌管滿城燈似海,珠簾齊卷拜青龍。”可見青龍廟由來香火旺盛。

而特別有意思的是,在寫本文的時候,我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記載,無意在《廣東文史》上看到一篇文史記載,作者黃錦樹在探討青龍廟中的青龍爺究竟是何方神聖時,他認為青龍爺就是畲族先祖盤瓠。盤瓠其實就是一條神犬,《盤瓠王開山公據圖》中提到:“護王原東海蒼龍出世,生於大耳婆左耳”。蒼龍乃是青龍,盤瓠乃是青龍出世。古代的潮州乃是古帝少昊南遷苗裔畲族居地,畲族的先祖南武侯織,曾被漢高帝詔封為南海王,建立了南海王國,擁有今閩粵贛邊諸地(王城在潮州大質山下),在明代明中期以前舊時潮州地主要居民是瑤、畲、苗等族人。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對於豐富青龍古廟的研究是有輔助作用的。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青龍古廟,歷史深厚,香火綿延至今一千多年。一千多年的歷史,發生了太多的變遷,有的真相已經湮滅在歲月風煙之中,有的僅剩蛛絲馬跡。從青龍古廟的歷史文化記載中鉤沉,一不小心就可以管窺潮州發展的前世今生。不管青龍古廟如何變遷,潮州人對神明的虔誠與敬仰之心是不變的。守一方疆土,保一方百姓。老百姓是樸實的,青龍古廟的神,無論是作為保護行舟安全的水神,或者是堅守城池保民一方的王伉,再或者是開官倉濟災民的謝少滄,只要是保民、愛民、護民的神,老百姓都敬。現在的青龍古廟之中,橫匾掛著四個字“賜福鹹民”(賜福給所有子民),充分表達了這個意思。

"

人一旦將自己放低,世界也就大了起來。就如此刻在青龍古廟燃起清香,跪在神靈面前。

韓江岸邊的青龍古廟,青天朗朗,江水滔滔,開闊的江面吹來清風,讓人心曠神怡。在廟外拜庭的香爐前站起來身的時候,突然抬頭遠遠望見廟裡的安濟聖王威嚴神武神像,頓時更覺自身的卑微。青龍古廟大門兩側掛著一副對聯:船如梭,橫織江中錦繡;塔作筆,仰寫天上文章。此聯為清代惠來舉人卓晏春所撰,對聯結合古廟門口的韓江以及鳳凰塔,用了一個廣闊的視野去看待,引人深思。此聯讀罷,彷彿置身天地間,站在一個蒼茫的制高點看待塵世,此時再大的船隻,不過梭子一樣,再高的塔,小如掌中之筆。人世浮沉,滄海一粟。讀懂此聯,凡間俗事閒務,至此頓覺雲淡風輕。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每次到潮州,當地的朋友會帶我來青龍古廟上香。廟裡坐鎮的神明是安濟聖王,這也是當地的“大老爺”,但是在府城群眾口中,他不但是神明,更如每個人身邊親切的朋友。談論之餘,聽他們隨口一句“青龍爺”,覺得既崇敬又親切,彷彿所談不是神靈,乃是鄰家慈祥老人。

青龍古廟由來久矣!清代吳震方《嶺南雜記》載:“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遊天大帝。龕中皆蛇也。”清代乾隆周碩勳主修的《潮州府志》載:“青龍廟,廟跨城南大堤,當韓江之衝,神靈素應,常有靈物蜿蜒憑龕次香案間,其色青,是曰青龍。”顧名思義,青龍乃是青蛇是也。潮州自古乃是閩越之地,秦漢以來,中央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甌越和閩越等,潮州特地劃給南越管轄。北宋地理全書《輿地廣記》記載潮州為閩地。閩越大地,江河交錯,這裡的先人傍水而居,習於水斗,善於用舟,最重要的習俗是以蛇為圖騰、斷髮紋身。閩字拆開,乃是門內一條大蛇是也。

青龍古廟又名安濟王廟,傳說來自宋仁宗的敕封。北宋仁宗皇佑年間,朝廷派兵平南蠻十八洞之亂。宋軍行軍沿江南下時有青蛇附於舟上而征途順利、征戰皆捷而諸洞俱平,由此,朝廷敕封潮州青蛇為“安濟靈王”。

北宋至今,已經一千多年。站在韓江岸邊,我悄然掀開厚重的歷史冊頁,管窺青龍古廟的變遷。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從字面的理解,安濟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江中行舟,完全渡過。宋代何薳《春渚紀聞•龍神需舍利經文》載道:“指顧之間風濤恬息,即安行,晚與前舟相及,往還皆獲安濟焉。”舊時韓江,風浪險惡,舟行頗多風險,而在中國的傳統之中,龍是蛇的另外一種升級化身,能騰雲駕霧,興風作浪,乃是諸神之中重要的水神。古代潮州百姓傍水而居,奉青龍為保護神,祈禱風平浪靜。韓江直通南海,舊時潮人由江入海,直到海外東南亞一帶。臨行之際,即將漂泊的遊子大多會到青龍廟祈禱,而一旦歸鄉上岸,首先的一件事就是到青龍廟上香。時至今日,潮州的海外僑胞回來,都要到青龍廟來上香,感謝神明庇佑恩德。隨著海外遊子的足跡,青龍廟也在海外各地有了香火,而潮州青龍古廟每年的廟會,更是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子回鄉拜神,因此青龍古廟也是海外潮人共同的溝通紐帶。

安濟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安撫救濟。這一層意思我認為涉及青龍古廟的變遷。青龍古廟原本供奉青蛇,但是現在青龍已經不見蹤跡,坐鎮神廟的相傳是三國時期蜀國永昌太守王伉。據記載,建興三年,蠻王孟獲起兵十萬,犯境侵掠。重兵壓境之下,當時蜀國眾太守皆降,唯獨王伉與功曹呂凱,會集百姓,死守城池。後來蜀國丞相諸葛亮馳師救之。因為王伉的鎮守,穩定了蜀國的朝政,諸葛亮後來說:“府丞王伉等,執忠絕域,十有餘年。”而在《蜀世譜》中則做出正面評價:“王伉等亦守正節。”可見王伉乃忠義正節之人。一千多年前的蜀國太守為何會坐鎮潮州神廟?傳說是因為明代成化年間一位在雲南任職的叫謝少滄的潮州人。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傳說謝少滄在雲南為官,忠職愛民,有一年恰逢大旱饑饉,為了救濟百姓,他私開官倉而獲罪。他被罰吊於樹上,其時“天降神人”,張開黑布化為烏雲為其頂住烈日風霜。謝少滄死裡逃生之後,備辦祭品到當地神廟祭拜,見正中端坐者就是搭救自己的神人——蜀漢永昌郡太守王伉。謝少滄回鄉時,將王伉及大、二夫人香火帶回潮州設點供奉,而後入住青龍廟。清乾隆《潮州府志》明確記載,“前明滇人有宦於潮者,奉神像至此,號安濟靈王,立廟鎮水患,遂獲安瀾。”潮州學者曾楚楠在《青龍廟建造年代芻探》中,則依據自己的研究,提出王伉香火入住潮州乃明萬曆二十七年潮州府海防同知施所學帶來。

時至今日,歷經各種歷史變遷,青龍古廟正廳中供奉王伉及大、二夫人神像;廳外兩頭,一為“仙師宮”,為官廳,官廳前座供謝少滄木主。安濟聖王成為潮州城護境安民的正神,每年正月,安濟聖王出遊,城中萬人空巷,爭迎神駕,凡間百姓,出遠洋和經商者尤將其視為事業騰達的保護神。清末丘逢甲在《潮州春思》中寫道:“銀花寶樹影重重,襯出春光別樣濃。歌管滿城燈似海,珠簾齊卷拜青龍。”可見青龍廟由來香火旺盛。

而特別有意思的是,在寫本文的時候,我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記載,無意在《廣東文史》上看到一篇文史記載,作者黃錦樹在探討青龍廟中的青龍爺究竟是何方神聖時,他認為青龍爺就是畲族先祖盤瓠。盤瓠其實就是一條神犬,《盤瓠王開山公據圖》中提到:“護王原東海蒼龍出世,生於大耳婆左耳”。蒼龍乃是青龍,盤瓠乃是青龍出世。古代的潮州乃是古帝少昊南遷苗裔畲族居地,畲族的先祖南武侯織,曾被漢高帝詔封為南海王,建立了南海王國,擁有今閩粵贛邊諸地(王城在潮州大質山下),在明代明中期以前舊時潮州地主要居民是瑤、畲、苗等族人。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對於豐富青龍古廟的研究是有輔助作用的。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青龍古廟,歷史深厚,香火綿延至今一千多年。一千多年的歷史,發生了太多的變遷,有的真相已經湮滅在歲月風煙之中,有的僅剩蛛絲馬跡。從青龍古廟的歷史文化記載中鉤沉,一不小心就可以管窺潮州發展的前世今生。不管青龍古廟如何變遷,潮州人對神明的虔誠與敬仰之心是不變的。守一方疆土,保一方百姓。老百姓是樸實的,青龍古廟的神,無論是作為保護行舟安全的水神,或者是堅守城池保民一方的王伉,再或者是開官倉濟災民的謝少滄,只要是保民、愛民、護民的神,老百姓都敬。現在的青龍古廟之中,橫匾掛著四個字“賜福鹹民”(賜福給所有子民),充分表達了這個意思。

謁潮州青龍古廟,鎮守潮州這塊風水寶地


俗世之間,信仰曾經奔潰,敬畏之心頓失,導致私慾膨脹,物慾橫流,傲氣戾氣充斥。行走塵世,如駕獨木小舟,功名利祿如濁浪衝擊,何處保安全?青龍古廟裡,安然點起三炷清香。

安濟,安濟,完全渡濟。安濟,安濟,安撫救濟。人在俗世,碰到困難,需要救濟,人的一生,從此岸泅渡,一路風浪險惡,我們燃香祈求神力扶持,順利到達彼岸。

來源:黃劍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