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石板上原本為“玉兔掛樹”祥瑞石雕圖,1918年的地震已經震斷了一塊,落在塵土厚積的五層塔面上。站在第六層的中間,仰天便能看見殘存的中間一塊“玉兔掛樹”石板,往下可見被震落半段石板,左上邊另一斷了一半的石板搖搖欲墜,令人望而生畏。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石板上原本為“玉兔掛樹”祥瑞石雕圖,1918年的地震已經震斷了一塊,落在塵土厚積的五層塔面上。站在第六層的中間,仰天便能看見殘存的中間一塊“玉兔掛樹”石板,往下可見被震落半段石板,左上邊另一斷了一半的石板搖搖欲墜,令人望而生畏。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然而也怪,從地震1918年的一百零一年來,這看似搖搖欲墜的殘塔又幾乎一直以這樣的姿勢保持著。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石板上原本為“玉兔掛樹”祥瑞石雕圖,1918年的地震已經震斷了一塊,落在塵土厚積的五層塔面上。站在第六層的中間,仰天便能看見殘存的中間一塊“玉兔掛樹”石板,往下可見被震落半段石板,左上邊另一斷了一半的石板搖搖欲墜,令人望而生畏。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然而也怪,從地震1918年的一百零一年來,這看似搖搖欲墜的殘塔又幾乎一直以這樣的姿勢保持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傳說最後一層有鹿銜靈芝的祥瑞石雕圖,但因為整層被地震震落而無從考證。頂部裸露著的石階,是最後通天的石梯,人若登爬,隨時都有被刮落的可能。塔頂的風大得能讓人感覺到塔身晃動著,而頂部殘存的石板,貌似隨時都有墮落的危險。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石板上原本為“玉兔掛樹”祥瑞石雕圖,1918年的地震已經震斷了一塊,落在塵土厚積的五層塔面上。站在第六層的中間,仰天便能看見殘存的中間一塊“玉兔掛樹”石板,往下可見被震落半段石板,左上邊另一斷了一半的石板搖搖欲墜,令人望而生畏。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然而也怪,從地震1918年的一百零一年來,這看似搖搖欲墜的殘塔又幾乎一直以這樣的姿勢保持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傳說最後一層有鹿銜靈芝的祥瑞石雕圖,但因為整層被地震震落而無從考證。頂部裸露著的石階,是最後通天的石梯,人若登爬,隨時都有被刮落的可能。塔頂的風大得能讓人感覺到塔身晃動著,而頂部殘存的石板,貌似隨時都有墮落的危險。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站在塔頂,透過古塔殘壁向外眺望,左邊是群山黛影,中間是煙波飄渺的韓江水,隔了茫茫的蘆葦叢和油綠的芭蕉林,右邊是白牆黑瓦的村落。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石板上原本為“玉兔掛樹”祥瑞石雕圖,1918年的地震已經震斷了一塊,落在塵土厚積的五層塔面上。站在第六層的中間,仰天便能看見殘存的中間一塊“玉兔掛樹”石板,往下可見被震落半段石板,左上邊另一斷了一半的石板搖搖欲墜,令人望而生畏。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然而也怪,從地震1918年的一百零一年來,這看似搖搖欲墜的殘塔又幾乎一直以這樣的姿勢保持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傳說最後一層有鹿銜靈芝的祥瑞石雕圖,但因為整層被地震震落而無從考證。頂部裸露著的石階,是最後通天的石梯,人若登爬,隨時都有被刮落的可能。塔頂的風大得能讓人感覺到塔身晃動著,而頂部殘存的石板,貌似隨時都有墮落的危險。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站在塔頂,透過古塔殘壁向外眺望,左邊是群山黛影,中間是煙波飄渺的韓江水,隔了茫茫的蘆葦叢和油綠的芭蕉林,右邊是白牆黑瓦的村落。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風光,與兒時所見,雖隔數十載,卻有如一日,叫人感慨浮生若夢。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石板上原本為“玉兔掛樹”祥瑞石雕圖,1918年的地震已經震斷了一塊,落在塵土厚積的五層塔面上。站在第六層的中間,仰天便能看見殘存的中間一塊“玉兔掛樹”石板,往下可見被震落半段石板,左上邊另一斷了一半的石板搖搖欲墜,令人望而生畏。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然而也怪,從地震1918年的一百零一年來,這看似搖搖欲墜的殘塔又幾乎一直以這樣的姿勢保持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傳說最後一層有鹿銜靈芝的祥瑞石雕圖,但因為整層被地震震落而無從考證。頂部裸露著的石階,是最後通天的石梯,人若登爬,隨時都有被刮落的可能。塔頂的風大得能讓人感覺到塔身晃動著,而頂部殘存的石板,貌似隨時都有墮落的危險。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站在塔頂,透過古塔殘壁向外眺望,左邊是群山黛影,中間是煙波飄渺的韓江水,隔了茫茫的蘆葦叢和油綠的芭蕉林,右邊是白牆黑瓦的村落。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風光,與兒時所見,雖隔數十載,卻有如一日,叫人感慨浮生若夢。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落日餘暉,映照著急水古渡。如今急水不急,不再現曾經的洶湧咆哮。唯剩下殘塔仍屹立於亙古的鯉魚山上,歷經四百多年風雨。

它的來歷

據《林忠宣公熙春略傳》記載,林熙春為海陽龍溪都人士。萬曆廿三年(1595),林熙春因上《申救言官疏》,觸犯神宗皇帝,被貶為茶陵州判官。林熙春託病回鄉,韜光養晦26載,急水塔正是他在此期間倡議修建的。

急水塔成為了“鎮煞止水”的吉祥物。韓江從廣濟橋流過後經鳳凰洲便分汊為東、西兩大支流,東溪南下20裡,兩岸貓頭山,鯉魚山對峙,險峽天成,江面驟窄,水急浪湧,故這一江段,俗稱急水,容易崩堤。

東岸的急水村,地面高是7米多,要比西岸的圓山村高出2米,一遇洪水暴發,西岸堤段容易出險情。急水埠又是古時東南部的交通要道,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發港之一。由於江面在此陡生丈餘落差,若遇漲潮,更是 湍流奔湧,水霧氤氳。商旅至此常有禍事,拖累無數船家葬身魚腹。清鄭昌時在《韓江聞見錄》中談風水地理時,其中“急水關鎖”就指急水三元塔。曰:“郡左韓 江,南下二十里為急水。關山鎖石,西岸低,建塔焉。”正在於固堤防洪。

林熙春返鄉後,聽聞急水埠凶險,便力倡在鯉魚山上建塔。一作鎮煞止水之用,二有引航之便,三來還有聚氣昌文之效。建塔,也將堤基拓寬壓實無疑大大提高堤圍的防汛能力。自萬曆三十三年 (1605)到萬曆三十五年(1607),耗時三年,修成這七級浮屠,按照道家《雲笈七籤》《元氣論》描述:“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 養萬物”,命名為三元塔。當然,“三元”,也有取狀元、會元、解元之暗指。潮州自古元魁輩出,以此為塔名,寓有稱頌潮郡學風昌盛、人才代出之意。

它的傳說

1、破風水:

傳說古時潮州於人才輩出,從嘉靖年間到明朝末期,潮州不只出了狀元林大欽,中士中舉的文人也不在少數。時任潮州知府的林監丞是福建人,眼見潮州彈丸之地,官 運竟如此興旺,心中又是嫉恨又是疑惑,於是請來風水先生一窺究竟。這風水先生走遍潮州府城,發現了一處風水寶地——潮州府城東南邊,急水埠上的鯉魚山。

風水先生說,鯉魚山正處潮州東南,居巽方。巽屬木,又有韓江水滋養,水生木,木盛則文秀,故生得潮州府內昌盛文風。且這鯉魚久居此地,已經修得道行,大有翻 躍龍門之勢,若加以時日,鯉魚過了龍門,潮州地區更是文蓋天下。風水先生賜了林監丞一條妙計:只要在鯉魚山上建一七級寶塔,將鯉魚釘死,潮州的風水便能破開。

林監丞聞言,即大興土木,欲在鯉魚山上興建風水塔。但是鯉魚精道行不淺,加之此地人煙稀少,激流亂石,要建這 風水塔並不容易。林知府第一回把塔建在鯉魚尾,結果塔基剛打好,鯉魚一甩尾就把塔甩倒了;於是林監丞挪了個位,在鯉魚背上重興土木。誰知鯉魚力氣非凡,稍 一拱背,又把塔給震塌了。這可急煞了林知府,虧得了風水先生指點,送了一妙計。告知林知府須得兩處著手,一方在鯉魚頭上建塔,一方在鯉魚尾造廟,頭尾並施 方可制住鯉魚精。林知府依了妙計,土木大興,耗時三年,終於把塔建成,釘死鯉魚,破了潮州府風水。

說來也怪,自從急水塔建成之後,鯉魚山下忽地多出成群指頭長短的小魚。傳說是鯉魚精心知在劫難逃,無力再庇佑潮州風水,死前淚流不止,化作無數小魚,名為“鯉魚蟲”。小時候還曾抓來吃過,其味道鮮美無比。

林監丞建塔敗風水的傳說,在潮州地區流傳甚廣,將鯉魚精說得有仁有義,雖無雷峰塔下白娘子的故事來得悽美,卻也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師徒鬥法:

傳說當時鳳凰塔的工匠是急水塔工匠的師傅,師徒二人為了較勁,在塔竣工之時約定要從塔上跳下。到了建成之日,為師的捲了三層厚棉跳了下來,結果撞到塔簷,落地時摔得粉碎。徒弟生性聰慧,挑了個大風天氣,撐了把大鐵傘從塔頂掉下,借風力安全著陸。

當然,這段古只是作為茶餘飯後閒聊,實則毫無根據。鳳凰塔建於萬曆十三年(1586),而急水塔建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它的修建比急水塔早了整整 20年,其師徒鬥法的傳說根本無從說起。但是單從建築設計上,急水塔確實比鳳凰塔更有新意。

它的未來

關於它的未來,或許還有很多未知的變數。

或許,我們不要再破壞它,任其風雨飄搖,直至歷史將其推到壽終。

或許,我們修繕它,回覆它最初最輝煌時的樣貌。

或許,現在的三元塔才是上天註定它該有的樣子,它可以是“1918潮汕大地震重要遺址“,可以是”歷史上潮州第一張照片主角“、”第一個在外國刊物上出現的潮州景物“……

它,是一個文物,一座承載了幾百年潮州歷史的寶塔。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石板上原本為“玉兔掛樹”祥瑞石雕圖,1918年的地震已經震斷了一塊,落在塵土厚積的五層塔面上。站在第六層的中間,仰天便能看見殘存的中間一塊“玉兔掛樹”石板,往下可見被震落半段石板,左上邊另一斷了一半的石板搖搖欲墜,令人望而生畏。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然而也怪,從地震1918年的一百零一年來,這看似搖搖欲墜的殘塔又幾乎一直以這樣的姿勢保持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傳說最後一層有鹿銜靈芝的祥瑞石雕圖,但因為整層被地震震落而無從考證。頂部裸露著的石階,是最後通天的石梯,人若登爬,隨時都有被刮落的可能。塔頂的風大得能讓人感覺到塔身晃動著,而頂部殘存的石板,貌似隨時都有墮落的危險。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站在塔頂,透過古塔殘壁向外眺望,左邊是群山黛影,中間是煙波飄渺的韓江水,隔了茫茫的蘆葦叢和油綠的芭蕉林,右邊是白牆黑瓦的村落。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風光,與兒時所見,雖隔數十載,卻有如一日,叫人感慨浮生若夢。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落日餘暉,映照著急水古渡。如今急水不急,不再現曾經的洶湧咆哮。唯剩下殘塔仍屹立於亙古的鯉魚山上,歷經四百多年風雨。

它的來歷

據《林忠宣公熙春略傳》記載,林熙春為海陽龍溪都人士。萬曆廿三年(1595),林熙春因上《申救言官疏》,觸犯神宗皇帝,被貶為茶陵州判官。林熙春託病回鄉,韜光養晦26載,急水塔正是他在此期間倡議修建的。

急水塔成為了“鎮煞止水”的吉祥物。韓江從廣濟橋流過後經鳳凰洲便分汊為東、西兩大支流,東溪南下20裡,兩岸貓頭山,鯉魚山對峙,險峽天成,江面驟窄,水急浪湧,故這一江段,俗稱急水,容易崩堤。

東岸的急水村,地面高是7米多,要比西岸的圓山村高出2米,一遇洪水暴發,西岸堤段容易出險情。急水埠又是古時東南部的交通要道,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發港之一。由於江面在此陡生丈餘落差,若遇漲潮,更是 湍流奔湧,水霧氤氳。商旅至此常有禍事,拖累無數船家葬身魚腹。清鄭昌時在《韓江聞見錄》中談風水地理時,其中“急水關鎖”就指急水三元塔。曰:“郡左韓 江,南下二十里為急水。關山鎖石,西岸低,建塔焉。”正在於固堤防洪。

林熙春返鄉後,聽聞急水埠凶險,便力倡在鯉魚山上建塔。一作鎮煞止水之用,二有引航之便,三來還有聚氣昌文之效。建塔,也將堤基拓寬壓實無疑大大提高堤圍的防汛能力。自萬曆三十三年 (1605)到萬曆三十五年(1607),耗時三年,修成這七級浮屠,按照道家《雲笈七籤》《元氣論》描述:“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 養萬物”,命名為三元塔。當然,“三元”,也有取狀元、會元、解元之暗指。潮州自古元魁輩出,以此為塔名,寓有稱頌潮郡學風昌盛、人才代出之意。

它的傳說

1、破風水:

傳說古時潮州於人才輩出,從嘉靖年間到明朝末期,潮州不只出了狀元林大欽,中士中舉的文人也不在少數。時任潮州知府的林監丞是福建人,眼見潮州彈丸之地,官 運竟如此興旺,心中又是嫉恨又是疑惑,於是請來風水先生一窺究竟。這風水先生走遍潮州府城,發現了一處風水寶地——潮州府城東南邊,急水埠上的鯉魚山。

風水先生說,鯉魚山正處潮州東南,居巽方。巽屬木,又有韓江水滋養,水生木,木盛則文秀,故生得潮州府內昌盛文風。且這鯉魚久居此地,已經修得道行,大有翻 躍龍門之勢,若加以時日,鯉魚過了龍門,潮州地區更是文蓋天下。風水先生賜了林監丞一條妙計:只要在鯉魚山上建一七級寶塔,將鯉魚釘死,潮州的風水便能破開。

林監丞聞言,即大興土木,欲在鯉魚山上興建風水塔。但是鯉魚精道行不淺,加之此地人煙稀少,激流亂石,要建這 風水塔並不容易。林知府第一回把塔建在鯉魚尾,結果塔基剛打好,鯉魚一甩尾就把塔甩倒了;於是林監丞挪了個位,在鯉魚背上重興土木。誰知鯉魚力氣非凡,稍 一拱背,又把塔給震塌了。這可急煞了林知府,虧得了風水先生指點,送了一妙計。告知林知府須得兩處著手,一方在鯉魚頭上建塔,一方在鯉魚尾造廟,頭尾並施 方可制住鯉魚精。林知府依了妙計,土木大興,耗時三年,終於把塔建成,釘死鯉魚,破了潮州府風水。

說來也怪,自從急水塔建成之後,鯉魚山下忽地多出成群指頭長短的小魚。傳說是鯉魚精心知在劫難逃,無力再庇佑潮州風水,死前淚流不止,化作無數小魚,名為“鯉魚蟲”。小時候還曾抓來吃過,其味道鮮美無比。

林監丞建塔敗風水的傳說,在潮州地區流傳甚廣,將鯉魚精說得有仁有義,雖無雷峰塔下白娘子的故事來得悽美,卻也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師徒鬥法:

傳說當時鳳凰塔的工匠是急水塔工匠的師傅,師徒二人為了較勁,在塔竣工之時約定要從塔上跳下。到了建成之日,為師的捲了三層厚棉跳了下來,結果撞到塔簷,落地時摔得粉碎。徒弟生性聰慧,挑了個大風天氣,撐了把大鐵傘從塔頂掉下,借風力安全著陸。

當然,這段古只是作為茶餘飯後閒聊,實則毫無根據。鳳凰塔建於萬曆十三年(1586),而急水塔建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它的修建比急水塔早了整整 20年,其師徒鬥法的傳說根本無從說起。但是單從建築設計上,急水塔確實比鳳凰塔更有新意。

它的未來

關於它的未來,或許還有很多未知的變數。

或許,我們不要再破壞它,任其風雨飄搖,直至歷史將其推到壽終。

或許,我們修繕它,回覆它最初最輝煌時的樣貌。

或許,現在的三元塔才是上天註定它該有的樣子,它可以是“1918潮汕大地震重要遺址“,可以是”歷史上潮州第一張照片主角“、”第一個在外國刊物上出現的潮州景物“……

它,是一個文物,一座承載了幾百年潮州歷史的寶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石板上原本為“玉兔掛樹”祥瑞石雕圖,1918年的地震已經震斷了一塊,落在塵土厚積的五層塔面上。站在第六層的中間,仰天便能看見殘存的中間一塊“玉兔掛樹”石板,往下可見被震落半段石板,左上邊另一斷了一半的石板搖搖欲墜,令人望而生畏。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然而也怪,從地震1918年的一百零一年來,這看似搖搖欲墜的殘塔又幾乎一直以這樣的姿勢保持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傳說最後一層有鹿銜靈芝的祥瑞石雕圖,但因為整層被地震震落而無從考證。頂部裸露著的石階,是最後通天的石梯,人若登爬,隨時都有被刮落的可能。塔頂的風大得能讓人感覺到塔身晃動著,而頂部殘存的石板,貌似隨時都有墮落的危險。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站在塔頂,透過古塔殘壁向外眺望,左邊是群山黛影,中間是煙波飄渺的韓江水,隔了茫茫的蘆葦叢和油綠的芭蕉林,右邊是白牆黑瓦的村落。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風光,與兒時所見,雖隔數十載,卻有如一日,叫人感慨浮生若夢。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落日餘暉,映照著急水古渡。如今急水不急,不再現曾經的洶湧咆哮。唯剩下殘塔仍屹立於亙古的鯉魚山上,歷經四百多年風雨。

它的來歷

據《林忠宣公熙春略傳》記載,林熙春為海陽龍溪都人士。萬曆廿三年(1595),林熙春因上《申救言官疏》,觸犯神宗皇帝,被貶為茶陵州判官。林熙春託病回鄉,韜光養晦26載,急水塔正是他在此期間倡議修建的。

急水塔成為了“鎮煞止水”的吉祥物。韓江從廣濟橋流過後經鳳凰洲便分汊為東、西兩大支流,東溪南下20裡,兩岸貓頭山,鯉魚山對峙,險峽天成,江面驟窄,水急浪湧,故這一江段,俗稱急水,容易崩堤。

東岸的急水村,地面高是7米多,要比西岸的圓山村高出2米,一遇洪水暴發,西岸堤段容易出險情。急水埠又是古時東南部的交通要道,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發港之一。由於江面在此陡生丈餘落差,若遇漲潮,更是 湍流奔湧,水霧氤氳。商旅至此常有禍事,拖累無數船家葬身魚腹。清鄭昌時在《韓江聞見錄》中談風水地理時,其中“急水關鎖”就指急水三元塔。曰:“郡左韓 江,南下二十里為急水。關山鎖石,西岸低,建塔焉。”正在於固堤防洪。

林熙春返鄉後,聽聞急水埠凶險,便力倡在鯉魚山上建塔。一作鎮煞止水之用,二有引航之便,三來還有聚氣昌文之效。建塔,也將堤基拓寬壓實無疑大大提高堤圍的防汛能力。自萬曆三十三年 (1605)到萬曆三十五年(1607),耗時三年,修成這七級浮屠,按照道家《雲笈七籤》《元氣論》描述:“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 養萬物”,命名為三元塔。當然,“三元”,也有取狀元、會元、解元之暗指。潮州自古元魁輩出,以此為塔名,寓有稱頌潮郡學風昌盛、人才代出之意。

它的傳說

1、破風水:

傳說古時潮州於人才輩出,從嘉靖年間到明朝末期,潮州不只出了狀元林大欽,中士中舉的文人也不在少數。時任潮州知府的林監丞是福建人,眼見潮州彈丸之地,官 運竟如此興旺,心中又是嫉恨又是疑惑,於是請來風水先生一窺究竟。這風水先生走遍潮州府城,發現了一處風水寶地——潮州府城東南邊,急水埠上的鯉魚山。

風水先生說,鯉魚山正處潮州東南,居巽方。巽屬木,又有韓江水滋養,水生木,木盛則文秀,故生得潮州府內昌盛文風。且這鯉魚久居此地,已經修得道行,大有翻 躍龍門之勢,若加以時日,鯉魚過了龍門,潮州地區更是文蓋天下。風水先生賜了林監丞一條妙計:只要在鯉魚山上建一七級寶塔,將鯉魚釘死,潮州的風水便能破開。

林監丞聞言,即大興土木,欲在鯉魚山上興建風水塔。但是鯉魚精道行不淺,加之此地人煙稀少,激流亂石,要建這 風水塔並不容易。林知府第一回把塔建在鯉魚尾,結果塔基剛打好,鯉魚一甩尾就把塔甩倒了;於是林監丞挪了個位,在鯉魚背上重興土木。誰知鯉魚力氣非凡,稍 一拱背,又把塔給震塌了。這可急煞了林知府,虧得了風水先生指點,送了一妙計。告知林知府須得兩處著手,一方在鯉魚頭上建塔,一方在鯉魚尾造廟,頭尾並施 方可制住鯉魚精。林知府依了妙計,土木大興,耗時三年,終於把塔建成,釘死鯉魚,破了潮州府風水。

說來也怪,自從急水塔建成之後,鯉魚山下忽地多出成群指頭長短的小魚。傳說是鯉魚精心知在劫難逃,無力再庇佑潮州風水,死前淚流不止,化作無數小魚,名為“鯉魚蟲”。小時候還曾抓來吃過,其味道鮮美無比。

林監丞建塔敗風水的傳說,在潮州地區流傳甚廣,將鯉魚精說得有仁有義,雖無雷峰塔下白娘子的故事來得悽美,卻也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師徒鬥法:

傳說當時鳳凰塔的工匠是急水塔工匠的師傅,師徒二人為了較勁,在塔竣工之時約定要從塔上跳下。到了建成之日,為師的捲了三層厚棉跳了下來,結果撞到塔簷,落地時摔得粉碎。徒弟生性聰慧,挑了個大風天氣,撐了把大鐵傘從塔頂掉下,借風力安全著陸。

當然,這段古只是作為茶餘飯後閒聊,實則毫無根據。鳳凰塔建於萬曆十三年(1586),而急水塔建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它的修建比急水塔早了整整 20年,其師徒鬥法的傳說根本無從說起。但是單從建築設計上,急水塔確實比鳳凰塔更有新意。

它的未來

關於它的未來,或許還有很多未知的變數。

或許,我們不要再破壞它,任其風雨飄搖,直至歷史將其推到壽終。

或許,我們修繕它,回覆它最初最輝煌時的樣貌。

或許,現在的三元塔才是上天註定它該有的樣子,它可以是“1918潮汕大地震重要遺址“,可以是”歷史上潮州第一張照片主角“、”第一個在外國刊物上出現的潮州景物“……

它,是一個文物,一座承載了幾百年潮州歷史的寶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石板上原本為“玉兔掛樹”祥瑞石雕圖,1918年的地震已經震斷了一塊,落在塵土厚積的五層塔面上。站在第六層的中間,仰天便能看見殘存的中間一塊“玉兔掛樹”石板,往下可見被震落半段石板,左上邊另一斷了一半的石板搖搖欲墜,令人望而生畏。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然而也怪,從地震1918年的一百零一年來,這看似搖搖欲墜的殘塔又幾乎一直以這樣的姿勢保持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傳說最後一層有鹿銜靈芝的祥瑞石雕圖,但因為整層被地震震落而無從考證。頂部裸露著的石階,是最後通天的石梯,人若登爬,隨時都有被刮落的可能。塔頂的風大得能讓人感覺到塔身晃動著,而頂部殘存的石板,貌似隨時都有墮落的危險。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站在塔頂,透過古塔殘壁向外眺望,左邊是群山黛影,中間是煙波飄渺的韓江水,隔了茫茫的蘆葦叢和油綠的芭蕉林,右邊是白牆黑瓦的村落。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風光,與兒時所見,雖隔數十載,卻有如一日,叫人感慨浮生若夢。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落日餘暉,映照著急水古渡。如今急水不急,不再現曾經的洶湧咆哮。唯剩下殘塔仍屹立於亙古的鯉魚山上,歷經四百多年風雨。

它的來歷

據《林忠宣公熙春略傳》記載,林熙春為海陽龍溪都人士。萬曆廿三年(1595),林熙春因上《申救言官疏》,觸犯神宗皇帝,被貶為茶陵州判官。林熙春託病回鄉,韜光養晦26載,急水塔正是他在此期間倡議修建的。

急水塔成為了“鎮煞止水”的吉祥物。韓江從廣濟橋流過後經鳳凰洲便分汊為東、西兩大支流,東溪南下20裡,兩岸貓頭山,鯉魚山對峙,險峽天成,江面驟窄,水急浪湧,故這一江段,俗稱急水,容易崩堤。

東岸的急水村,地面高是7米多,要比西岸的圓山村高出2米,一遇洪水暴發,西岸堤段容易出險情。急水埠又是古時東南部的交通要道,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發港之一。由於江面在此陡生丈餘落差,若遇漲潮,更是 湍流奔湧,水霧氤氳。商旅至此常有禍事,拖累無數船家葬身魚腹。清鄭昌時在《韓江聞見錄》中談風水地理時,其中“急水關鎖”就指急水三元塔。曰:“郡左韓 江,南下二十里為急水。關山鎖石,西岸低,建塔焉。”正在於固堤防洪。

林熙春返鄉後,聽聞急水埠凶險,便力倡在鯉魚山上建塔。一作鎮煞止水之用,二有引航之便,三來還有聚氣昌文之效。建塔,也將堤基拓寬壓實無疑大大提高堤圍的防汛能力。自萬曆三十三年 (1605)到萬曆三十五年(1607),耗時三年,修成這七級浮屠,按照道家《雲笈七籤》《元氣論》描述:“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 養萬物”,命名為三元塔。當然,“三元”,也有取狀元、會元、解元之暗指。潮州自古元魁輩出,以此為塔名,寓有稱頌潮郡學風昌盛、人才代出之意。

它的傳說

1、破風水:

傳說古時潮州於人才輩出,從嘉靖年間到明朝末期,潮州不只出了狀元林大欽,中士中舉的文人也不在少數。時任潮州知府的林監丞是福建人,眼見潮州彈丸之地,官 運竟如此興旺,心中又是嫉恨又是疑惑,於是請來風水先生一窺究竟。這風水先生走遍潮州府城,發現了一處風水寶地——潮州府城東南邊,急水埠上的鯉魚山。

風水先生說,鯉魚山正處潮州東南,居巽方。巽屬木,又有韓江水滋養,水生木,木盛則文秀,故生得潮州府內昌盛文風。且這鯉魚久居此地,已經修得道行,大有翻 躍龍門之勢,若加以時日,鯉魚過了龍門,潮州地區更是文蓋天下。風水先生賜了林監丞一條妙計:只要在鯉魚山上建一七級寶塔,將鯉魚釘死,潮州的風水便能破開。

林監丞聞言,即大興土木,欲在鯉魚山上興建風水塔。但是鯉魚精道行不淺,加之此地人煙稀少,激流亂石,要建這 風水塔並不容易。林知府第一回把塔建在鯉魚尾,結果塔基剛打好,鯉魚一甩尾就把塔甩倒了;於是林監丞挪了個位,在鯉魚背上重興土木。誰知鯉魚力氣非凡,稍 一拱背,又把塔給震塌了。這可急煞了林知府,虧得了風水先生指點,送了一妙計。告知林知府須得兩處著手,一方在鯉魚頭上建塔,一方在鯉魚尾造廟,頭尾並施 方可制住鯉魚精。林知府依了妙計,土木大興,耗時三年,終於把塔建成,釘死鯉魚,破了潮州府風水。

說來也怪,自從急水塔建成之後,鯉魚山下忽地多出成群指頭長短的小魚。傳說是鯉魚精心知在劫難逃,無力再庇佑潮州風水,死前淚流不止,化作無數小魚,名為“鯉魚蟲”。小時候還曾抓來吃過,其味道鮮美無比。

林監丞建塔敗風水的傳說,在潮州地區流傳甚廣,將鯉魚精說得有仁有義,雖無雷峰塔下白娘子的故事來得悽美,卻也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師徒鬥法:

傳說當時鳳凰塔的工匠是急水塔工匠的師傅,師徒二人為了較勁,在塔竣工之時約定要從塔上跳下。到了建成之日,為師的捲了三層厚棉跳了下來,結果撞到塔簷,落地時摔得粉碎。徒弟生性聰慧,挑了個大風天氣,撐了把大鐵傘從塔頂掉下,借風力安全著陸。

當然,這段古只是作為茶餘飯後閒聊,實則毫無根據。鳳凰塔建於萬曆十三年(1586),而急水塔建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它的修建比急水塔早了整整 20年,其師徒鬥法的傳說根本無從說起。但是單從建築設計上,急水塔確實比鳳凰塔更有新意。

它的未來

關於它的未來,或許還有很多未知的變數。

或許,我們不要再破壞它,任其風雨飄搖,直至歷史將其推到壽終。

或許,我們修繕它,回覆它最初最輝煌時的樣貌。

或許,現在的三元塔才是上天註定它該有的樣子,它可以是“1918潮汕大地震重要遺址“,可以是”歷史上潮州第一張照片主角“、”第一個在外國刊物上出現的潮州景物“……

它,是一個文物,一座承載了幾百年潮州歷史的寶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丁銓編著的《舊影潮州》收集了一批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近一百年間的歷史老照片,是一本難得的潮州歷史影像圖書,封面就是潮州的第一張照片——三元塔。

長光裡特地邀請作者丁銓為讀者們親筆簽名

限量30本

點擊上圖或識別以下二維碼搶購

"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本文資料整理自

凡夫文章:《風雨飄搖急水塔》

潮州老照片文章:《或許每個江東人心中都有一座急水塔》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來,我們來放大潮州第一張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城區往南十來公里,韓江下游江東鎮的鯉魚山上,有一座“破”塔屹立在江濱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段江水自古激流奔騰,對岸就是磷溪急水村,民間稱其為急水塔,它的本名叫“三元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潮州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殘破的三元塔,它原來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潮州老照片君在收集潮州歷史照片時發現:

1870 年(清同治九年)的晚秋,一個名叫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的英國攝影師雲遊中國進入潮州後拍攝下的第一張照片,它就是三元塔!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上第一張潮州照片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約翰·湯姆遜在其著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一篇名為《中國南方的塔》的文章裡寫道。

這張照片上的塔可視為是散佈於中國南方無數寶塔的一個代表,它矗立於韓江右岸,靠近潮州府。

它的臺基用石頭建造。塔身有七層,每層的平臺都與外面的平座相對應,裡面有一道旋繞的塔梯可以通往頂層。每一層的平座上原本都有石制欄杆,嵌在同樣材料製成的望柱上。這些欄杆現在大都被損毀了,但保留下來的部分還是極致地展現了欄板與立柱之間榫接結構的獨特技巧與優美的形態。

站在塔上,四周的河道鄉野盡收眼底。

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潮州景物

1875年在法國出版的《世界各地(le tour du monde)》上半年刊,刊中畫家根據湯姆遜拍攝的三元塔製作的銅版畫,這或許是潮州最早出現在國外刊物的景物。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個如今似乎被人們遺忘的破敗的古塔,在那個時候,成了西方人認識中國的一扇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2015年,老照片君拍下了一百多年來三元塔的照片對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可以看到,七層的古塔現在已經剩下了五層半。

塔頂原來那座裝飾用的小塔現已不見了。六層位置也倒塌近半,看似搖搖欲墜。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它是1918年潮汕大地震的見證

為何古塔上部會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呢?

事情還需從一百零一年前的那場潮汕大地震說起。

戊午年大年初三 (1918年2月13日) 下午的2時07分,,當潮汕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之中時,南澳島東北約10千米的海底突發大地震,震級達到了7.3級(512汶川大地震為8.0級)。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一瞬間撕裂潮汕大地,造成重大破壞和人命傷亡。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1918年4月1日出版的《東方雜誌》裡關於潮州當時地震現狀的報道,這也是目前能找到的關於潮汕大地震潮州府城情況的三張照片。其中,倒塌的牌坊是百代文宗坊

這次地震不但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附近縣市多受嚴重破壞,幾乎整個華南也都感受到震動,有感範圍包括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以至廣西,蘇州、廣州等省市皆受到破壞。

這是有歷史記載以來廣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1919年2月13日《臺灣氣象報文第六集》對1918年的那場潮汕大地震有這樣的描述:

潮州城內十分之二的房屋倒塌,十分之四的房屋損毀嚴重,城內30人死亡,城外死傷無數,無法計算,潮州紅十字會已經收治受傷居民70人,其餘傷者等待救治,城外西門娘媽宮所在護城池乾涸,韓江北堤裂開,其中龍母廟前裂開數十丈,有決堤危險......江東急水塔塔頂震塌

那場地震將三元塔六層以上塔身直接震塌,第六層內室亦崩去一角。被震崩的破畔厝牆體青磚畢露。頂部一塊刻有“玉兔掛樹”的石板搖搖欲墜,而通往頂層石階僅半米寬且暴露在外,風吹欲倒。

據稱當時磚石落入江中,水花濺起數十米高。幸而塔基穩固,塔身直立,至今仍然屹立於鯉魚山頭。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時至今日,三元塔成了寥若晨星的潮汕大地震遺址。

它的現狀

101年前被潮汕大地震嚴重破壞了的三元塔,如今它怎麼樣了?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老家就在江東島的張三,背起相機扛起腳架,從被雜草灌木覆蓋的小道中爬上古塔,用照片及文字給我們詳細記載下三元塔的現狀。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從塔下石階仰望急水塔,飛簷上長滿樹枝。塔門早已不見。塔門對聯是林熙春親手所題的“霞光插漢三千界,砥柱當潮九萬程”,橫批為:“三元塔”。字裡行間大氣恢弘,迎著獵獵江風,自有鎮守一番水土的正氣。遙想當年,浩瀚如海的江面上,這根七級浮屠獨立於鯉魚山上,直插星漢,砥擋韓水,有如定海神針般氣勢磅礴。

走進塔門,穿過拱頂,是首層的巨大內室,迎面而來的又是那條巨龍般的石階梯,彎延盤旋。樓梯設計巧奪天工。首層建築呈螺旋狀直上,單憑拱形、弧形、梯形等結構石塊壘疊而起。自下而上仰望,石梯懸空而築。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在昏暗的塔身內,顯得古老而神祕,叫人不敢久視。遺憾的是,原本石階上的石柱欄杆,如今連同地下的花崗岩地板,盡數被人撬走,留下空蕩蕩的石臼和一片狼藉的風化侵蝕泥沙地。

沿著石梯登上,石梯建造在塔壁中間,塔壁中空,盤旋而上,每層均有道口進出,攀登起來格外安全。至二層,眼前豁然開朗,江山一覽無遺。逐層上爬,每層的內室構造基本一樣,只是隨塔身逐層縮窄,空間隨之縮小。當年的建造者不僅在建築技藝上推陳出新,而且還將明代的雕刻、繪畫藝術融入塔的建築中。每層塔頂的藻井均有精美石雕,其中二至五層的石雕仍然清晰可辨,分別為八卦圖、雙龍搶寶、雙鳳朝陽、雙鶴呈祥、玉兔掛樹、鹿含靈芝。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二層的八卦圖,用三條石板拼合成。在這一層還可以依稀看到藻井下面的牆面有彩繪的圖案。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三層的雙龍搶寶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四層的雙鳳朝陽圖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第五層的雙鶴呈祥圖

從第五層開始,塔身開始有斷裂。藻井石雕已有一塊斷裂成兩半。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塔身內室曾繪有精美的壁畫,其中二到五層更設有壁龕,自下而上分別供有元始天尊、靈清天尊和道德天尊。

可如今塔內已面貌全非,可以看到的只是狼藉一片的慘敗樣子。那三尊塔神也不知何時“飛走”,留下三個殘破的壁龕。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牆上精美的壁畫也被“到此一遊”的塗鴉覆蓋

更為揪心的是,不僅塔身首層的石板、樓梯的欄杆以及大量青磚被人撬走,上邊幾層標臺上的石欄杆也因年久失落、無人維修,如今只剩第四層留有的一根石柱,獨望一江秋水。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至五層,在塔的內壁曾刻有明戶部左侍郎林熙春撰寫的三元塔銘

鳳城之東,急水一泓,兩山對峙,萬派朝宗,左昂右遜,華表偏隆,時維萬曆,群議攸同,乙已建塔,丁未竣工,負巽抱乾,一柱凌空,路從內轉,不覺身崇,牖窺星漢,簷散氛風,天地為小,雲階可通,影搖金剎,砥柱潮中,發輪永固,灝氣新鍾,元魁輩出,國泰民豐。

洋洋灑灑的四字文,把建塔的經過及三元塔的雄偉壯觀氣勢描述得淋漓盡致。

可如今這些記錄也已脫落,不見蹤影了。

爬上最後的第六層,場面更是落荒凋零。塔身六層的內室已被地震毀了一大半,只留下半邊裸露的青磚,支撐著藻井三塊搖搖欲墜的石板。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石板上原本為“玉兔掛樹”祥瑞石雕圖,1918年的地震已經震斷了一塊,落在塵土厚積的五層塔面上。站在第六層的中間,仰天便能看見殘存的中間一塊“玉兔掛樹”石板,往下可見被震落半段石板,左上邊另一斷了一半的石板搖搖欲墜,令人望而生畏。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然而也怪,從地震1918年的一百零一年來,這看似搖搖欲墜的殘塔又幾乎一直以這樣的姿勢保持著。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傳說最後一層有鹿銜靈芝的祥瑞石雕圖,但因為整層被地震震落而無從考證。頂部裸露著的石階,是最後通天的石梯,人若登爬,隨時都有被刮落的可能。塔頂的風大得能讓人感覺到塔身晃動著,而頂部殘存的石板,貌似隨時都有墮落的危險。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站在塔頂,透過古塔殘壁向外眺望,左邊是群山黛影,中間是煙波飄渺的韓江水,隔了茫茫的蘆葦叢和油綠的芭蕉林,右邊是白牆黑瓦的村落。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這風光,與兒時所見,雖隔數十載,卻有如一日,叫人感慨浮生若夢。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落日餘暉,映照著急水古渡。如今急水不急,不再現曾經的洶湧咆哮。唯剩下殘塔仍屹立於亙古的鯉魚山上,歷經四百多年風雨。

它的來歷

據《林忠宣公熙春略傳》記載,林熙春為海陽龍溪都人士。萬曆廿三年(1595),林熙春因上《申救言官疏》,觸犯神宗皇帝,被貶為茶陵州判官。林熙春託病回鄉,韜光養晦26載,急水塔正是他在此期間倡議修建的。

急水塔成為了“鎮煞止水”的吉祥物。韓江從廣濟橋流過後經鳳凰洲便分汊為東、西兩大支流,東溪南下20裡,兩岸貓頭山,鯉魚山對峙,險峽天成,江面驟窄,水急浪湧,故這一江段,俗稱急水,容易崩堤。

東岸的急水村,地面高是7米多,要比西岸的圓山村高出2米,一遇洪水暴發,西岸堤段容易出險情。急水埠又是古時東南部的交通要道,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發港之一。由於江面在此陡生丈餘落差,若遇漲潮,更是 湍流奔湧,水霧氤氳。商旅至此常有禍事,拖累無數船家葬身魚腹。清鄭昌時在《韓江聞見錄》中談風水地理時,其中“急水關鎖”就指急水三元塔。曰:“郡左韓 江,南下二十里為急水。關山鎖石,西岸低,建塔焉。”正在於固堤防洪。

林熙春返鄉後,聽聞急水埠凶險,便力倡在鯉魚山上建塔。一作鎮煞止水之用,二有引航之便,三來還有聚氣昌文之效。建塔,也將堤基拓寬壓實無疑大大提高堤圍的防汛能力。自萬曆三十三年 (1605)到萬曆三十五年(1607),耗時三年,修成這七級浮屠,按照道家《雲笈七籤》《元氣論》描述:“混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 養萬物”,命名為三元塔。當然,“三元”,也有取狀元、會元、解元之暗指。潮州自古元魁輩出,以此為塔名,寓有稱頌潮郡學風昌盛、人才代出之意。

它的傳說

1、破風水:

傳說古時潮州於人才輩出,從嘉靖年間到明朝末期,潮州不只出了狀元林大欽,中士中舉的文人也不在少數。時任潮州知府的林監丞是福建人,眼見潮州彈丸之地,官 運竟如此興旺,心中又是嫉恨又是疑惑,於是請來風水先生一窺究竟。這風水先生走遍潮州府城,發現了一處風水寶地——潮州府城東南邊,急水埠上的鯉魚山。

風水先生說,鯉魚山正處潮州東南,居巽方。巽屬木,又有韓江水滋養,水生木,木盛則文秀,故生得潮州府內昌盛文風。且這鯉魚久居此地,已經修得道行,大有翻 躍龍門之勢,若加以時日,鯉魚過了龍門,潮州地區更是文蓋天下。風水先生賜了林監丞一條妙計:只要在鯉魚山上建一七級寶塔,將鯉魚釘死,潮州的風水便能破開。

林監丞聞言,即大興土木,欲在鯉魚山上興建風水塔。但是鯉魚精道行不淺,加之此地人煙稀少,激流亂石,要建這 風水塔並不容易。林知府第一回把塔建在鯉魚尾,結果塔基剛打好,鯉魚一甩尾就把塔甩倒了;於是林監丞挪了個位,在鯉魚背上重興土木。誰知鯉魚力氣非凡,稍 一拱背,又把塔給震塌了。這可急煞了林知府,虧得了風水先生指點,送了一妙計。告知林知府須得兩處著手,一方在鯉魚頭上建塔,一方在鯉魚尾造廟,頭尾並施 方可制住鯉魚精。林知府依了妙計,土木大興,耗時三年,終於把塔建成,釘死鯉魚,破了潮州府風水。

說來也怪,自從急水塔建成之後,鯉魚山下忽地多出成群指頭長短的小魚。傳說是鯉魚精心知在劫難逃,無力再庇佑潮州風水,死前淚流不止,化作無數小魚,名為“鯉魚蟲”。小時候還曾抓來吃過,其味道鮮美無比。

林監丞建塔敗風水的傳說,在潮州地區流傳甚廣,將鯉魚精說得有仁有義,雖無雷峰塔下白娘子的故事來得悽美,卻也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2、師徒鬥法:

傳說當時鳳凰塔的工匠是急水塔工匠的師傅,師徒二人為了較勁,在塔竣工之時約定要從塔上跳下。到了建成之日,為師的捲了三層厚棉跳了下來,結果撞到塔簷,落地時摔得粉碎。徒弟生性聰慧,挑了個大風天氣,撐了把大鐵傘從塔頂掉下,借風力安全著陸。

當然,這段古只是作為茶餘飯後閒聊,實則毫無根據。鳳凰塔建於萬曆十三年(1586),而急水塔建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它的修建比急水塔早了整整 20年,其師徒鬥法的傳說根本無從說起。但是單從建築設計上,急水塔確實比鳳凰塔更有新意。

它的未來

關於它的未來,或許還有很多未知的變數。

或許,我們不要再破壞它,任其風雨飄搖,直至歷史將其推到壽終。

或許,我們修繕它,回覆它最初最輝煌時的樣貌。

或許,現在的三元塔才是上天註定它該有的樣子,它可以是“1918潮汕大地震重要遺址“,可以是”歷史上潮州第一張照片主角“、”第一個在外國刊物上出現的潮州景物“……

它,是一個文物,一座承載了幾百年潮州歷史的寶塔。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丁銓編著的《舊影潮州》收集了一批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近一百年間的歷史老照片,是一本難得的潮州歷史影像圖書,封面就是潮州的第一張照片——三元塔。

長光裡特地邀請作者丁銓為讀者們親筆簽名

限量30本

點擊上圖或識別以下二維碼搶購

潮州江東的一座“破”塔,卻承載著多麼多的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