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張學文“辨治慢性胃炎”三:驗案舉隅

腸胃病 胃炎 中醫 腹瀉 神黃中醫說 神黃中醫說 2017-08-26

國醫大師張學文“辨治慢性胃炎”三:驗案舉隅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驗案舉隅

國醫大師張學文“辨治慢性胃炎”三:驗案舉隅

國醫大師 張學文

案1

患者某,男,29歲。初診時間:2013年1月10日。主訴:反覆胃脘脹滿疼痛2年。

患者於2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反覆胃脘脹滿疼痛,每於進食多時出現,有時伴胃脘燒灼感,曾於外院診斷為胃炎,治療效果欠佳,遂來診。

來診症見:面色少華,反覆胃脘部脹滿隱痛,時伴燒灼感,納呆,眠可,腰痠困,小便調,大便時干時稀,舌淡暗,齒痕,舌尖偏紅,苔薄白,右脈弦細。

國醫大師張學文“辨治慢性胃炎”三:驗案舉隅

西醫診斷:慢性胃炎。

中醫診斷:胃脘痛,辨證:肝胃不和。治以疏肝和胃,予方:黃連10g,黃芩10g,乾薑6g,姜半夏10g,茯苓12g,佛手10g,青皮10g,厚朴10g,延胡索10g,廣木香6g,白蔻仁6g,扁豆15g,焦三仙各15g,生甘草6g,30劑,每日1劑,加生薑2片,大棗1枚,水煎服。

二診:2013年4月9日。患者服藥後胃脘脹痛、腹瀉等症狀完全緩解。但近期外出工作,飲食不節,後上症再發,情況基本同一診,舌淡暗,齒痕,苔薄白,右脈弦。提示服藥後肝氣得疏、脾已健運、胃之寒熱已消,但飲食不節而誘發之,結合四診,病機大體相同,守上方,加蒼朮、白朮各10g以加強健脾燥溼之力,20劑,每日1劑,水煎服。隨診,患者上症再次緩解。

國醫大師張學文“辨治慢性胃炎”三:驗案舉隅

半夏

案2

患者某,男,28歲。初診時間:2012年9月22日。主訴:消瘦1年餘,反覆胃腹脹滿、腹瀉8月餘。

患者於2012年7月開始體質量下降、形體消瘦,於外院行胃鏡檢查: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膽汁返流。未行治療。8月餘前患者出現進食稍不慎則胃腹脹滿、噯氣、反酸,大便每日約3次,為稀爛便,體質量持續下降,為中醫治療來診。發病以來體質量下降10kg。有慢性乙肝病史十餘年,現服用恩替卡韋,血轉氨酶正常。

初診症見:形體消瘦,面色少華,怕冷,易疲乏,手涼,性格平和,進食稍多則胃腹脹滿,噯氣反酸,大便稀爛,無黏液膿血,眠差易醒,舌淡暗,苔薄白,脈虛數。

西醫診斷:慢性胃炎、胃腸功能紊亂。

中醫診斷:胃痞,腹瀉,辨證:肝鬱脾虛,治以疏肝健脾,予方:香附12g,廣木香6g,砂仁6g,姜半夏10g,陳皮10g,黨蔘10g,白朮12g,茯苓12g,黃連6g,吳茱萸5g,鬱金12g,焦三仙各15g,炙甘草6g,雞內金10g,佛手10g,大腹皮12g,小茴香6g,17劑,每日1劑,加生薑2片,大棗1枚,水煎服。

二診:2012年10月9日上症明顯減輕,無腹瀉,進食多則胃腹仍脹滿明顯,體質量增加0.5kg,舌淡暗,苔薄白,脈虛數。提示脾氣健旺,肝鬱得疏,但胃之和降仍欠佳,故上方加厚朴10g、陳皮10g加強行氣降氣之力,10劑,每日1劑,水煎服。

三診:2012年10月20日患者無明顯不適,納眠可,二便調,舌淡暗,苔薄白,脈虛。提示患者病情穩定,上方去大腹皮加白蔻仁6g、桂枝6g以加強溫中化溼消滯之力。此後以上方為基礎加減調理,患者病情穩定,體質量漸增加5kg。

國醫大師張學文“辨治慢性胃炎”三:驗案舉隅

鬱金

按:

案1張師認為其肝氣不疏、脾虛失運、胃之寒熱互結,而以半夏瀉心湯合行氣之品加減治療,以平調寒熱、疏肝散結。

案2張師認為患者肝氣失疏、過勞正傷、脾虛失運、胃失和降,而見諸症,其見噯氣反酸,為肝鬱化熱、肝胃不和之象,故以香砂六君子湯合左金丸、鬱金等以健脾行氣、疏肝清鬱。

對比兩則醫案,足見張師治療該病時明辨臟腑虛實、靈活運用祛邪、或扶正祛邪的特點。方藥治療始終,張師根據患者病邪特點,運用黃連、黃芩、白蔻仁等解毒之品,與舒肝、運脾、消食、和胃等法合理搭配,取得滿意療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