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國醫大師柴嵩巖:二陽致病、婦科三論、腎之四最

本公眾號為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首都中醫”進行關注。

本文作者:王伏聲 丁毅 北京中醫醫院

柴嵩巖婦科學術思想發端於對中醫經典的繼承,成長於對中醫各家學說的借鑑,受到現代中醫名家的引領,以及現代醫學教育的培養,在六十寒暑的潛心堅守中,通過反覆不輟的臨證實踐,逐步總結提升積澱壘砌而成。柴嵩巖學術思想分為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兩個層面。學術思想層面涉及辨證思想、論治法則兩個部分,其中,辨證思想部分以“養護陰血”思想、“腎之四最”理論、“二陽致病”學說、“婦科三論”思維為代表;論治法則部分則以“順應週期”、“注重氣化”、“運用五行”為體現。臨床經驗層面包含認證技巧、用藥經驗和辨病經驗三個方面。

【學術】國醫大師柴嵩巖:二陽致病、婦科三論、腎之四最

辨證思想

重視“養護陰血”思想

“養護陰血”作為柴嵩巖辨證思想的基礎,貫穿於婦科臨床實踐的始終。其思想發源於朱丹溪《格致餘論》中“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理論,受到明代《景嶽全書·婦人歸》中“經本陰血,何髒無之”陰血觀的影響,並引申劉完素“六氣化火”學說,關注“火毒傷陰”的致病因素,更基於對現代女性生活方式的觀察,補充提出“陰血暗耗”的病因學說。以此思想為指導,主張在婦科辨證中重視陰血的虧虛,在治療中著重陰血的養護,關注火毒對陰血的爍傷,慎用耗血破血、避免溫燥擾動,杜絕損耗陰血的不良習慣,以寧靜殷實的生活方式追求美好人生。

完善“腎之四最”理論

“腎之四最”是以腎氣盛衰作為婦科臨床核心關注的辨證思想。其思想淵源在於《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女子腎氣從“一七”到“七七”的盛衰變化所作的論述。柴嵩巖借鑑清代沈堯封《女科輯要》“腎生最先、腎足最遲、腎衰獨早”的觀點,將腎氣的特點概括為“腎生最先”“腎足最遲”“腎衰最早”“腎最需護”,統稱為“腎之四最”。其中,“腎生最先”“腎足最遲”“腎衰最早”是婦科臨床的階段性辨治原則,指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中,對腎氣的“養”與“用”要迎應生理需要變化而作出調整。“腎最需護”是柴嵩巖結合現代社會發展提出的絕經期女性的生活和養生原則,是對經典精神的引申和自身職業生涯的感悟。

形成“二陽致病”學說

“二陽致病”學說是柴嵩巖對婦科疾病陽明病機作出的重要補充。思想發展源自《素問·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的論述。柴嵩巖以古籍研讀結合臨床感悟,提煉出陽明熱毒侵入衝脈血海,燔爍陰血,導致月經失調的婦科疾病陽明病機。在治療上,柴嵩巖改良了以瓜蔞治療妊娠孕吐的方法,結合蒲輔周老師以石斛治療陰虛閉經的經驗,將血海胞宮衝任二脈的婦科疾病與陽明病機相聯繫,發展出清解陽明的婦科調經治法,為中醫治療高泌乳素血癥等疑難疾病提供了臨床思路。近年來,隨著醫學實踐的發展,“二陽致病”學說在認識下丘腦-垂體-性腺神經內分泌軸疾病規律方面顯現出新的應用前景。

首創“婦科三論”思維

“婦科三論”是柴嵩巖認識女性生殖系統生理功能和解釋病理變化的方法論。“婦科三論”來源於對樸素日常生活的觀察感悟,內容涉及與女性生殖系統生理功能關係密切的三大要素,即血海、胞宮、胎元,分別概括為“水庫論” “土地論”“種子論”。“婦科三論”以形象思維闡釋女性生殖系統的生理功能,有助於在婦科疾病複雜的病理中理清治療思路,說明在婦科疾病中存在血海不足、胞宮(內膜)紊亂、卵子失活等病理層次,並論述了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方法,成為柴嵩巖臨床治療女性不孕症的主要辨證思想。

論治法則

順應週期

“順應週期”是中醫“天人合一”思想在婦科臨床中的具體體現。婦科月經生理有如年之四季、月之盈缺、海之潮汐,是一個陰陽轉化的週期運動過程,柴嵩巖通過對《素問·四氣調神》論的解讀,確立了婦科臨床中順應週期治療的法度。傳統的中醫婦科只依據患者的月經週期確定臨床治法,對於月經紊亂甚或閉經的患者則缺乏有效的指導,柴嵩巖結合現代醫學對婦科內分泌的認識,藉助基礎體溫、女性激素、超聲監測等技術手段,在辨證中增強了對月經週期的掌控能力,同時,在治療中始終堅守著順勢而為的干預原則,兼顧對週期的積極促進與耐心守候,認為人為製造的週期是不可持續的。

注重氣化

“注重氣化”的論治法則發源於三焦氣化理論。《素問·六微旨大論》說“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強調了氣化運動對人身至關重要的作用。柴嵩巖領悟經典精神,結合對婦科生理病理的觀察,在生理功能中體會氣化的正常狀態,在病理變化中洞察氣化的異常趨勢,發揮臟腑的特性引領氣化的持續運行,運用中藥的氣味歸經調整氣化的運動方向,“走上”“走下”“走氣”“動血”“固斂”“動散”等,或相得益彰,或相反相成,其獨到見解和臨床應用是柴嵩巖學術思想中極富變化的部分。

運用五行

“運用五行”是維護和調節臟腑功能的特殊方法。其學術發源於傳統的五行生化制克理論,最早為《金匱要略》扶助脾土以預防肝病傳變,即“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思想所闡發。《傅青主女科》以腎水不涵肝木論治妊娠惡阻以及劉奉五老師對肺腎關係的深刻理解均對其思想的產生髮揮了重要的影響。內容主要涉及用補益肺氣來開啟虛損腎氣修復的“補肺啟腎”學說,借腎水不涵肝木來解釋婦科急危重證病理的“肝無所索”學說,以心火與腎水相反相成來說明氣化之抑制與協同規律的“水火既濟”學說。

臨床經驗

舌診經驗

在認證技巧方面,柴嵩巖對舌象的關注源於上世紀60年代,從上世紀80年代起,柴嵩巖著手收集臨床舌象資料,至今保存典型舌象照片數千張,並依據疾病診斷加以分類,為舌象研究積累了寶貴的臨床資料。柴嵩巖認為,舌象很少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可以較客觀地反映病機變化。舌色、舌形、舌質長於判別陰陽寒熱、評價臟腑氣化和氣血盛衰,舌苔則長於定位病變髒腑,尤其是二陽之氣強弱的反映。柴嵩巖不僅將臨床常見舌象概括為肥舌、瘦舌、齒痕舌、嫩舌、斂舌、淡舌、紅舌、黯舌、瘀斑舌、厚苔、剝苔、無苔等十二種類別,更結合婦科疾病的證候變化縱橫論之,形成獨具特色的舌診辨證思維,是柴嵩巖臨證中非常倚重的婦科認證技巧之一。

脈診經驗

柴嵩巖的脈法理論源於《瀕湖脈學》等經典脈學的學習,並結合自己長期的臨床實踐。柴嵩巖認為脈診玄妙,是中醫學中至高至難之學問,若想在臨床中成功運用,就必須端正態度、明確目標,切忌好高騖遠、追逐玄虛,最為重要的是,將對傳統脈法的領悟與專業臨床的需要相結合,切實發揮指導和服務臨床的作用。柴嵩巖婦科學術思想中,重視血海盈虧和腎氣盛衰的關鍵作用,因此柴嵩巖的脈診實踐亦緊扣學術主題,著重論述了滑脈辨血海盈虧、尺脈動象辨腎氣強弱的技巧。同時,柴嵩巖特別強調知常達變的學習方法,通過對婦科常脈和病脈的對比認識,以把握婦科臨床的病機演變,指導辨證治療、實現認證價值。雖然柴老在脈診方面經驗豐富,但在給學生講解脈診時,經常背誦《脈學正義》開篇語:“四診之序,望聞為先,切脈居後。……蓋察脈以審病,只是參考病理之一端,萬不能不論聲色形證,僅據脈理,以審定其為寒為熱,屬實屬虛。……如謂精於脈法,但一下指,不問其他,而竟能洞見隔垣,則從古名家,未聞有此高論。……”以此來告誡學生,對診脈的認識萬萬不可偏頗。

基礎體溫經驗

基礎體溫監測是柴嵩巖認證技巧中的顯著特色,源於對現代婦科進展的跟蹤與運用。柴嵩巖認為,基礎體溫監測是對中醫四診的重要補充,特別長於呈現女性生理的週期變化,連續回顧歷史、展示現在、預判未來,其信息量豐富,方法簡便無創,對監測排卵、指導妊娠、診斷早孕,判定卵的質量、早孕安危、黃體功能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女性激素檢測、超聲監測等其他檢測手段相比,在把握治療時機方面準確便捷。柴嵩巖將中醫辨證與基礎體溫解讀相結合,臨床應用指導辨證常獲良效,是落實順應週期論治法則的有力依據。

用藥經驗

在用藥經驗方面,柴嵩岩基於傳統中藥學深厚的功底,借鑑對歷代名方的精髓理解,十分注重對藥物性味、歸經、升降、浮沉與動靜的選擇,遣方用藥既要求目標明確,又追求平和輕靈。在深入理解中藥傳統藥性的同時,亦特別注重中藥的現代藥理,尤其重視對中藥不良反應的規避,以及中藥對婦科生理和妊娠的影響。在柴嵩巖的用藥經驗中,不僅包括對養陰、補腎、理血、清熱、調暢陽明、疏肝、祛溼、妊娠禁忌等藥物的經典論述,更涉及對特殊藥物的獨到認識,有助於豐富甚或是糾正我們對中藥藥性的現有認識。

辨病經驗

作為中醫婦科的臨床大家,柴嵩巖亦十分重視對辨病經驗的總結應用。從《傅青主女科》《女科經綸》《女科輯要》等婦科專著中提取辨病思路,跟隨劉奉五、祁振華、姚正平等當代名醫學習診療特長,使得柴嵩巖的婦科辨病經驗融各家之長。由於時代的發展,婦科疾病的流行病譜亦發生變化,如對不孕症、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綜合徵、高泌乳素血癥等疾病的關注度日益提升,很多疾病無前人經驗可循,柴嵩巖憑藉紮實的中醫辨證功底,藉助現代醫學理論科技的進步,通過長期的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柴氏辨病經驗,是柴嵩巖學術思想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在長期的臨床磨礪中,柴嵩巖的學術思想早已融合成為臨床診療的特定模式。後學者在繼承學習時,要耐心還原邏輯關係、努力合成演練,逐步建立起與柴嵩巖學術思想相關的認知結構。以這種認知結構來解析臨床現象,通過反覆檢驗修正,達到對柴嵩巖學術思想的基本繼承。首先,依據柴嵩巖的辨證思想明確最重要的辨證關切,如陰血是否充足、腎氣盛衰與否、天癸有無鼓動、二陽與衝任的強弱,以及血海、胞宮、胎元的狀態如何等。運用認證技巧搭建思想聯繫臨床的橋樑,如通過滑脈辨析血海盈虧、尺脈動象辨析腎氣盛衰;通過脈證及參考基礎體溫變化來辨別血海、胞宮的週期變化,把握受孕的時機、確認胎元的健康;通過舌色、舌形、舌質判別陰陽寒熱、評價臟腑氣化和氣血盛衰,通過舌苔定位病變髒腑,以及二陽之氣的強弱等。然後,遵從論治法則確立臨床治法,如確立順應週期變化、恢復週期運行為治療目標;運用補肺啟腎、肝無所索、水火既濟等生剋制化關係調整臟腑功能;辨析氣化的生理規律,洞察把握氣化的病理變化,調整氣化的運行方向等。為了有效落實論治法則,對藥性的深入理解和疾病的特點總結也同樣是實現柴嵩巖學術思想臨床應用的必需手段。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編輯:王迪

審核:朱蕗鋆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官方微信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您投稿,收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