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惠風和暢入堂來

李振/文

和黃偉農聊天是一種享受,輕鬆隨意,沒有譁眾取寵,也沒有避重就輕,正如他的書法一般,自然流暢,宛若天成。黃偉農不僅謙虛、坦誠,而且對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惠風和暢入堂來

李振/文

和黃偉農聊天是一種享受,輕鬆隨意,沒有譁眾取寵,也沒有避重就輕,正如他的書法一般,自然流暢,宛若天成。黃偉農不僅謙虛、坦誠,而且對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書法藝術需要“眼高手低”

黃偉農的家住在6樓,記者在朋友的帶領下,剛到樓下時,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直入心田,感覺很適意。越往上走,墨香便越來越濃。

由於提前打過電話,黃偉農早早地打開了門,立在那裡等著。待記者—行進到客廳,墨香和書香徑直入鼻,沁人心脾。

這是一個帶有閣樓的房間,書齋和客廳相連,甚是開闊。書齋內放著—個長桌,桌上隨意擺放著筆、硯臺及臨摹的字帖。桌子的後面是一排長長的書櫃,裡面放滿了各種書籍。客廳的一部分和閣樓相通,在客廳和書齋中間的上方,“惠風堂”三個字徑入眼簾。惠風堂是黃偉農的齋名,也是他平時習字讀帖的所在。

雖然現在諸多榮譽加身,黃偉農仍認為,他不是專業搞書法的書家,而且他愛上書法很偶然。黃偉農說,早在他上初中時,由於看到老師的板書很好,當時簡單的審美觀促使他很快喜歡上了書法,並完全憑藉興趣開始了對書法藝術的摸索階段。

讓黃偉農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85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他在常熟的一次書法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這對黃偉農觸動很大。隨後,經朋友介紹,黃偉農拜著名書法家張錫庚為師,正式步入書法界。

“其實,從那時開始,我的書法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規的道路。”黃偉農說,在張錫庚老師的指點、開導與講解下,他很快理清了思路,知道了書法的好壞所在,也知道了臨帖要了解帖子產生的背景、帖子的特點……

從1990年拜張錫庚為師,到2000年十年間,黃偉農獲得了巨大的收穫,參展國家、省、市級書法大展,拿下多個大獎。現在回想起來,黃偉農感慨地說,那十年是他收穫最大的時期,讓他從一個書法愛好者到登堂入室書法藝術殿堂,也漸漸地形成了其蒼潤靈逸、以情制勝的個人風格。

黃偉農擅長行書,尤以小行書最為精妙。而黃偉農卻謙虛地認為,一個書家形成風格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更需要對書法藝術深層次的理解。自然是一切藝術的最高法則。書法藝術和別的藝術不同,它需要眼高手低。因為眼力的高低決定了書者書法的好壞,只有眼高了,手低才可能逐漸變成手高。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惠風和暢入堂來

李振/文

和黃偉農聊天是一種享受,輕鬆隨意,沒有譁眾取寵,也沒有避重就輕,正如他的書法一般,自然流暢,宛若天成。黃偉農不僅謙虛、坦誠,而且對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書法藝術需要“眼高手低”

黃偉農的家住在6樓,記者在朋友的帶領下,剛到樓下時,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直入心田,感覺很適意。越往上走,墨香便越來越濃。

由於提前打過電話,黃偉農早早地打開了門,立在那裡等著。待記者—行進到客廳,墨香和書香徑直入鼻,沁人心脾。

這是一個帶有閣樓的房間,書齋和客廳相連,甚是開闊。書齋內放著—個長桌,桌上隨意擺放著筆、硯臺及臨摹的字帖。桌子的後面是一排長長的書櫃,裡面放滿了各種書籍。客廳的一部分和閣樓相通,在客廳和書齋中間的上方,“惠風堂”三個字徑入眼簾。惠風堂是黃偉農的齋名,也是他平時習字讀帖的所在。

雖然現在諸多榮譽加身,黃偉農仍認為,他不是專業搞書法的書家,而且他愛上書法很偶然。黃偉農說,早在他上初中時,由於看到老師的板書很好,當時簡單的審美觀促使他很快喜歡上了書法,並完全憑藉興趣開始了對書法藝術的摸索階段。

讓黃偉農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85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他在常熟的一次書法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這對黃偉農觸動很大。隨後,經朋友介紹,黃偉農拜著名書法家張錫庚為師,正式步入書法界。

“其實,從那時開始,我的書法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規的道路。”黃偉農說,在張錫庚老師的指點、開導與講解下,他很快理清了思路,知道了書法的好壞所在,也知道了臨帖要了解帖子產生的背景、帖子的特點……

從1990年拜張錫庚為師,到2000年十年間,黃偉農獲得了巨大的收穫,參展國家、省、市級書法大展,拿下多個大獎。現在回想起來,黃偉農感慨地說,那十年是他收穫最大的時期,讓他從一個書法愛好者到登堂入室書法藝術殿堂,也漸漸地形成了其蒼潤靈逸、以情制勝的個人風格。

黃偉農擅長行書,尤以小行書最為精妙。而黃偉農卻謙虛地認為,一個書家形成風格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更需要對書法藝術深層次的理解。自然是一切藝術的最高法則。書法藝術和別的藝術不同,它需要眼高手低。因為眼力的高低決定了書者書法的好壞,只有眼高了,手低才可能逐漸變成手高。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和諧有礙,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常熟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之美譽,書法人才層出不窮。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黃偉農是地地道道的常熟人,作為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他不僅善於學習他人,經常與同道進行交流,還致力於推動常熟書法藝術的發展,提攜後輩。

黃偉農認為,書法習練如同飲食,不能挑食,也不能偏食,要多方面吸收營養,要勇於做“加減法”。大凡藝術大師,在藝術上都是做加減法的高手,書法藝術在繼承問題上,同樣也不能簡單地採用“拿來主義”,繼承的同時要揚棄,否則便會淪為“書奴”。

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法作品源頭在古人,沒有古人的根,書法作品就沒有生命力。如果書法藝術是來源於古人,有一些古人的影子,書法作品才可能厚重、大氣。黃偉農說,欣賞書法,應當對書法的發展段落、作品名家特點等有所瞭解,從作品中讀出它的根,即:書法的源頭。

“真正有生命力的書法精品是有個性的,學習書法需要經常練習、研讀,達到對技法的熟練掌握,以到達嫻熟的地步。除此之外,學習者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內涵以及非凡的悟性。”

黃偉農十分喜歡李陽冰書論名言“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布滋愛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隨手萬變,任心所成。”李陽冰所云,道出了書法藝術之精髓,箇中奧祕,全在感悟。

黃偉農於書法有著極高的悟性,他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真正是在用心去感悟抽象的書法藝術。他認為,搞書法也需要“製造矛盾”,藝術追求要追求完美,但又不可能完美。好的書法作品是讓人觸動的,也讓人震驚的好東西,這便是和諧有礙,相對平和,內裡交叉。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惠風和暢入堂來

李振/文

和黃偉農聊天是一種享受,輕鬆隨意,沒有譁眾取寵,也沒有避重就輕,正如他的書法一般,自然流暢,宛若天成。黃偉農不僅謙虛、坦誠,而且對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書法藝術需要“眼高手低”

黃偉農的家住在6樓,記者在朋友的帶領下,剛到樓下時,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直入心田,感覺很適意。越往上走,墨香便越來越濃。

由於提前打過電話,黃偉農早早地打開了門,立在那裡等著。待記者—行進到客廳,墨香和書香徑直入鼻,沁人心脾。

這是一個帶有閣樓的房間,書齋和客廳相連,甚是開闊。書齋內放著—個長桌,桌上隨意擺放著筆、硯臺及臨摹的字帖。桌子的後面是一排長長的書櫃,裡面放滿了各種書籍。客廳的一部分和閣樓相通,在客廳和書齋中間的上方,“惠風堂”三個字徑入眼簾。惠風堂是黃偉農的齋名,也是他平時習字讀帖的所在。

雖然現在諸多榮譽加身,黃偉農仍認為,他不是專業搞書法的書家,而且他愛上書法很偶然。黃偉農說,早在他上初中時,由於看到老師的板書很好,當時簡單的審美觀促使他很快喜歡上了書法,並完全憑藉興趣開始了對書法藝術的摸索階段。

讓黃偉農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85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他在常熟的一次書法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這對黃偉農觸動很大。隨後,經朋友介紹,黃偉農拜著名書法家張錫庚為師,正式步入書法界。

“其實,從那時開始,我的書法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規的道路。”黃偉農說,在張錫庚老師的指點、開導與講解下,他很快理清了思路,知道了書法的好壞所在,也知道了臨帖要了解帖子產生的背景、帖子的特點……

從1990年拜張錫庚為師,到2000年十年間,黃偉農獲得了巨大的收穫,參展國家、省、市級書法大展,拿下多個大獎。現在回想起來,黃偉農感慨地說,那十年是他收穫最大的時期,讓他從一個書法愛好者到登堂入室書法藝術殿堂,也漸漸地形成了其蒼潤靈逸、以情制勝的個人風格。

黃偉農擅長行書,尤以小行書最為精妙。而黃偉農卻謙虛地認為,一個書家形成風格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更需要對書法藝術深層次的理解。自然是一切藝術的最高法則。書法藝術和別的藝術不同,它需要眼高手低。因為眼力的高低決定了書者書法的好壞,只有眼高了,手低才可能逐漸變成手高。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和諧有礙,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常熟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之美譽,書法人才層出不窮。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黃偉農是地地道道的常熟人,作為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他不僅善於學習他人,經常與同道進行交流,還致力於推動常熟書法藝術的發展,提攜後輩。

黃偉農認為,書法習練如同飲食,不能挑食,也不能偏食,要多方面吸收營養,要勇於做“加減法”。大凡藝術大師,在藝術上都是做加減法的高手,書法藝術在繼承問題上,同樣也不能簡單地採用“拿來主義”,繼承的同時要揚棄,否則便會淪為“書奴”。

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法作品源頭在古人,沒有古人的根,書法作品就沒有生命力。如果書法藝術是來源於古人,有一些古人的影子,書法作品才可能厚重、大氣。黃偉農說,欣賞書法,應當對書法的發展段落、作品名家特點等有所瞭解,從作品中讀出它的根,即:書法的源頭。

“真正有生命力的書法精品是有個性的,學習書法需要經常練習、研讀,達到對技法的熟練掌握,以到達嫻熟的地步。除此之外,學習者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內涵以及非凡的悟性。”

黃偉農十分喜歡李陽冰書論名言“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布滋愛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隨手萬變,任心所成。”李陽冰所云,道出了書法藝術之精髓,箇中奧祕,全在感悟。

黃偉農於書法有著極高的悟性,他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真正是在用心去感悟抽象的書法藝術。他認為,搞書法也需要“製造矛盾”,藝術追求要追求完美,但又不可能完美。好的書法作品是讓人觸動的,也讓人震驚的好東西,這便是和諧有礙,相對平和,內裡交叉。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不贊成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

黃偉農表示,書法作品當講究價值,但又不能過於講究價值。有些書法家靠這個吃飯,生存為第一要義,如果不過分炒作,賣作品無可厚非。

黃偉農的本職工作是在銀行。“我不靠書法吃飯,不會強求別人買,也不會向別人推銷,即便是有企業家慕名找上門,我也沒想到刻意去賣多少錢。”

“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到社區、部隊寫春聯,與一些單位舉辦書畫創作聯誼會,展示書法藝術。”黃偉農認為,這樣去做既有利於書畫藝術的傳承,又起到了推廣、宣傳,回報社會的目的,帶動常熟書法藝術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黃偉農說:“如果我們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則意味著縮小了自己的價值。現在常熟已有41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常熟書法分會都設到了鎮裡,這些在全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常熟形成了良好的書法氛圍,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家的信心也更足了。”

書法藝術的提高,離不開良好氛圍的薰陶。黃偉農告訴記者,張錫庚老師在傳授他和師兄弟們書法藝術的時候,曾堅持每週讓他們拿出一幅作品來,大家進行點評,並以此促使他們不斷創作,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更好。“那段時間,是我們進步最大的階段,也是我們集中出成績的最好時期。”

在對黃偉農的點評中,著名書法家流沙先生寫道:於寫帖而言,黃偉農是成功的。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並以此沉潛了二十餘年之久,傳統功底可謂紮實。近年來,作品屢獲大獎,成為蘇州書壇的佼佼者。但黃偉農沒有因此停滯不前,他在“二王”之外,向魏晉發力,向秦漢乞靈,汲取高古、雄強之氣,碑帖齊頭並進,書風為之一變。

正如南航藝術學院院長、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劉燦銘所言,藝術之道乃生命之道,貴在“日新又日新”之創造精神。黃偉農習書二十餘載,在他的眼中,真正的書法精品不僅有生命力,而且永遠沒有滿足,永遠需要超越。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惠風和暢入堂來

李振/文

和黃偉農聊天是一種享受,輕鬆隨意,沒有譁眾取寵,也沒有避重就輕,正如他的書法一般,自然流暢,宛若天成。黃偉農不僅謙虛、坦誠,而且對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書法藝術需要“眼高手低”

黃偉農的家住在6樓,記者在朋友的帶領下,剛到樓下時,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直入心田,感覺很適意。越往上走,墨香便越來越濃。

由於提前打過電話,黃偉農早早地打開了門,立在那裡等著。待記者—行進到客廳,墨香和書香徑直入鼻,沁人心脾。

這是一個帶有閣樓的房間,書齋和客廳相連,甚是開闊。書齋內放著—個長桌,桌上隨意擺放著筆、硯臺及臨摹的字帖。桌子的後面是一排長長的書櫃,裡面放滿了各種書籍。客廳的一部分和閣樓相通,在客廳和書齋中間的上方,“惠風堂”三個字徑入眼簾。惠風堂是黃偉農的齋名,也是他平時習字讀帖的所在。

雖然現在諸多榮譽加身,黃偉農仍認為,他不是專業搞書法的書家,而且他愛上書法很偶然。黃偉農說,早在他上初中時,由於看到老師的板書很好,當時簡單的審美觀促使他很快喜歡上了書法,並完全憑藉興趣開始了對書法藝術的摸索階段。

讓黃偉農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85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他在常熟的一次書法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這對黃偉農觸動很大。隨後,經朋友介紹,黃偉農拜著名書法家張錫庚為師,正式步入書法界。

“其實,從那時開始,我的書法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規的道路。”黃偉農說,在張錫庚老師的指點、開導與講解下,他很快理清了思路,知道了書法的好壞所在,也知道了臨帖要了解帖子產生的背景、帖子的特點……

從1990年拜張錫庚為師,到2000年十年間,黃偉農獲得了巨大的收穫,參展國家、省、市級書法大展,拿下多個大獎。現在回想起來,黃偉農感慨地說,那十年是他收穫最大的時期,讓他從一個書法愛好者到登堂入室書法藝術殿堂,也漸漸地形成了其蒼潤靈逸、以情制勝的個人風格。

黃偉農擅長行書,尤以小行書最為精妙。而黃偉農卻謙虛地認為,一個書家形成風格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更需要對書法藝術深層次的理解。自然是一切藝術的最高法則。書法藝術和別的藝術不同,它需要眼高手低。因為眼力的高低決定了書者書法的好壞,只有眼高了,手低才可能逐漸變成手高。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和諧有礙,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常熟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之美譽,書法人才層出不窮。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黃偉農是地地道道的常熟人,作為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他不僅善於學習他人,經常與同道進行交流,還致力於推動常熟書法藝術的發展,提攜後輩。

黃偉農認為,書法習練如同飲食,不能挑食,也不能偏食,要多方面吸收營養,要勇於做“加減法”。大凡藝術大師,在藝術上都是做加減法的高手,書法藝術在繼承問題上,同樣也不能簡單地採用“拿來主義”,繼承的同時要揚棄,否則便會淪為“書奴”。

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法作品源頭在古人,沒有古人的根,書法作品就沒有生命力。如果書法藝術是來源於古人,有一些古人的影子,書法作品才可能厚重、大氣。黃偉農說,欣賞書法,應當對書法的發展段落、作品名家特點等有所瞭解,從作品中讀出它的根,即:書法的源頭。

“真正有生命力的書法精品是有個性的,學習書法需要經常練習、研讀,達到對技法的熟練掌握,以到達嫻熟的地步。除此之外,學習者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內涵以及非凡的悟性。”

黃偉農十分喜歡李陽冰書論名言“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布滋愛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隨手萬變,任心所成。”李陽冰所云,道出了書法藝術之精髓,箇中奧祕,全在感悟。

黃偉農於書法有著極高的悟性,他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真正是在用心去感悟抽象的書法藝術。他認為,搞書法也需要“製造矛盾”,藝術追求要追求完美,但又不可能完美。好的書法作品是讓人觸動的,也讓人震驚的好東西,這便是和諧有礙,相對平和,內裡交叉。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不贊成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

黃偉農表示,書法作品當講究價值,但又不能過於講究價值。有些書法家靠這個吃飯,生存為第一要義,如果不過分炒作,賣作品無可厚非。

黃偉農的本職工作是在銀行。“我不靠書法吃飯,不會強求別人買,也不會向別人推銷,即便是有企業家慕名找上門,我也沒想到刻意去賣多少錢。”

“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到社區、部隊寫春聯,與一些單位舉辦書畫創作聯誼會,展示書法藝術。”黃偉農認為,這樣去做既有利於書畫藝術的傳承,又起到了推廣、宣傳,回報社會的目的,帶動常熟書法藝術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黃偉農說:“如果我們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則意味著縮小了自己的價值。現在常熟已有41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常熟書法分會都設到了鎮裡,這些在全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常熟形成了良好的書法氛圍,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家的信心也更足了。”

書法藝術的提高,離不開良好氛圍的薰陶。黃偉農告訴記者,張錫庚老師在傳授他和師兄弟們書法藝術的時候,曾堅持每週讓他們拿出一幅作品來,大家進行點評,並以此促使他們不斷創作,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更好。“那段時間,是我們進步最大的階段,也是我們集中出成績的最好時期。”

在對黃偉農的點評中,著名書法家流沙先生寫道:於寫帖而言,黃偉農是成功的。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並以此沉潛了二十餘年之久,傳統功底可謂紮實。近年來,作品屢獲大獎,成為蘇州書壇的佼佼者。但黃偉農沒有因此停滯不前,他在“二王”之外,向魏晉發力,向秦漢乞靈,汲取高古、雄強之氣,碑帖齊頭並進,書風為之一變。

正如南航藝術學院院長、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劉燦銘所言,藝術之道乃生命之道,貴在“日新又日新”之創造精神。黃偉農習書二十餘載,在他的眼中,真正的書法精品不僅有生命力,而且永遠沒有滿足,永遠需要超越。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意在筆前

黃偉農/文

書法創作中講究意在筆前,此語出自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意在筆前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提示。

那麼意在筆前,這個前到底是前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說前十天、前三天,也有人說是下筆前幾小時,還有人模糊時間概念,把前理解為反覆思考和醞釀,當然這樣的前因人而異,並不是機械統一的。

我覺得筆前之意尤為重要,它既是創作的前奏,也是創作的組成部分。其意為、意想就是一種預示即胸有成竹,前有著時間的長短外,還有前的厚度,諸如書家的整體素質。

我創作書法意在筆前就是在下筆前一天,有時也就幾小時,我不喜歡考慮太長,但我創作每一件作品時有一習慣,一定要先臨摹一下古人的作品,讀之研之,這叫熱身吧。繼而再考慮形式內容,對結字和佈局我常常模糊而為,我追求創作的即時性。因為我知道真正好的書法作品,往往在不經意間產生和流出,會讓你意外,讓你驚喜。就像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畫,用色彩抓住自然光影明暗的瞬間定格,其有及強的時間原則性。我也見到有些同道,對意在筆前有著“更深”的理解,他們創作一幅字,尤其是要參加全國性展覽,這個筆前的時間就長多了,有半年,甚至一年也有,從形式到內容,再到結字和章法,有紙張的拼接或者染色等等進行有條不紊的規劃和安排,甚至從古人碑帖中去找出每一個對應的字進行臨摹,再進行填充、糅合,最後來完成自己的“創作”。雖然也有自己的書寫,可我想這樣筆前的漫長準備,費盡心機的完成,很難說是一件藝術作品了。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其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為,是人格精神的外化。書法亦然。當然前提是作者要具備嫻熟的技法駕馭能力,再者要有內在素養的厚度。王羲之以散逸的方式拷問生與死而揮成《蘭亭序》,顏真卿用生命的血和淚、悲與痛草成《祭侄文稿》,蘇軾身處逆境,直陳人生的困頓而寫就《寒食帖》。他們每一位都是在自然的不同狀態下或某一個境遇中,為內容而作,為心境而書,無以為書而書卻成了一件件千古絕唱。這是情感的宣洩,是生命觀照的自然流露。其實他們筆前也有意,是意在心,意在情······

其實創作一幅書法作品所講究的意在筆前,即先期的思考也好,構思也罷,都是在實現作者的時間長度和學養深度的統一,只有這樣,創作才會得心應手,氣韻相通,會有佳作出現,其筆下之形乃其心、乃其志,化其意、化其神······ 所以 我理解的意在筆前: 應該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一種想象,甚至是一種模糊的幻想。

作品欣賞: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惠風和暢入堂來

李振/文

和黃偉農聊天是一種享受,輕鬆隨意,沒有譁眾取寵,也沒有避重就輕,正如他的書法一般,自然流暢,宛若天成。黃偉農不僅謙虛、坦誠,而且對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書法藝術需要“眼高手低”

黃偉農的家住在6樓,記者在朋友的帶領下,剛到樓下時,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直入心田,感覺很適意。越往上走,墨香便越來越濃。

由於提前打過電話,黃偉農早早地打開了門,立在那裡等著。待記者—行進到客廳,墨香和書香徑直入鼻,沁人心脾。

這是一個帶有閣樓的房間,書齋和客廳相連,甚是開闊。書齋內放著—個長桌,桌上隨意擺放著筆、硯臺及臨摹的字帖。桌子的後面是一排長長的書櫃,裡面放滿了各種書籍。客廳的一部分和閣樓相通,在客廳和書齋中間的上方,“惠風堂”三個字徑入眼簾。惠風堂是黃偉農的齋名,也是他平時習字讀帖的所在。

雖然現在諸多榮譽加身,黃偉農仍認為,他不是專業搞書法的書家,而且他愛上書法很偶然。黃偉農說,早在他上初中時,由於看到老師的板書很好,當時簡單的審美觀促使他很快喜歡上了書法,並完全憑藉興趣開始了對書法藝術的摸索階段。

讓黃偉農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85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他在常熟的一次書法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這對黃偉農觸動很大。隨後,經朋友介紹,黃偉農拜著名書法家張錫庚為師,正式步入書法界。

“其實,從那時開始,我的書法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規的道路。”黃偉農說,在張錫庚老師的指點、開導與講解下,他很快理清了思路,知道了書法的好壞所在,也知道了臨帖要了解帖子產生的背景、帖子的特點……

從1990年拜張錫庚為師,到2000年十年間,黃偉農獲得了巨大的收穫,參展國家、省、市級書法大展,拿下多個大獎。現在回想起來,黃偉農感慨地說,那十年是他收穫最大的時期,讓他從一個書法愛好者到登堂入室書法藝術殿堂,也漸漸地形成了其蒼潤靈逸、以情制勝的個人風格。

黃偉農擅長行書,尤以小行書最為精妙。而黃偉農卻謙虛地認為,一個書家形成風格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更需要對書法藝術深層次的理解。自然是一切藝術的最高法則。書法藝術和別的藝術不同,它需要眼高手低。因為眼力的高低決定了書者書法的好壞,只有眼高了,手低才可能逐漸變成手高。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和諧有礙,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常熟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之美譽,書法人才層出不窮。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黃偉農是地地道道的常熟人,作為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他不僅善於學習他人,經常與同道進行交流,還致力於推動常熟書法藝術的發展,提攜後輩。

黃偉農認為,書法習練如同飲食,不能挑食,也不能偏食,要多方面吸收營養,要勇於做“加減法”。大凡藝術大師,在藝術上都是做加減法的高手,書法藝術在繼承問題上,同樣也不能簡單地採用“拿來主義”,繼承的同時要揚棄,否則便會淪為“書奴”。

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法作品源頭在古人,沒有古人的根,書法作品就沒有生命力。如果書法藝術是來源於古人,有一些古人的影子,書法作品才可能厚重、大氣。黃偉農說,欣賞書法,應當對書法的發展段落、作品名家特點等有所瞭解,從作品中讀出它的根,即:書法的源頭。

“真正有生命力的書法精品是有個性的,學習書法需要經常練習、研讀,達到對技法的熟練掌握,以到達嫻熟的地步。除此之外,學習者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內涵以及非凡的悟性。”

黃偉農十分喜歡李陽冰書論名言“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布滋愛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隨手萬變,任心所成。”李陽冰所云,道出了書法藝術之精髓,箇中奧祕,全在感悟。

黃偉農於書法有著極高的悟性,他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真正是在用心去感悟抽象的書法藝術。他認為,搞書法也需要“製造矛盾”,藝術追求要追求完美,但又不可能完美。好的書法作品是讓人觸動的,也讓人震驚的好東西,這便是和諧有礙,相對平和,內裡交叉。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不贊成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

黃偉農表示,書法作品當講究價值,但又不能過於講究價值。有些書法家靠這個吃飯,生存為第一要義,如果不過分炒作,賣作品無可厚非。

黃偉農的本職工作是在銀行。“我不靠書法吃飯,不會強求別人買,也不會向別人推銷,即便是有企業家慕名找上門,我也沒想到刻意去賣多少錢。”

“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到社區、部隊寫春聯,與一些單位舉辦書畫創作聯誼會,展示書法藝術。”黃偉農認為,這樣去做既有利於書畫藝術的傳承,又起到了推廣、宣傳,回報社會的目的,帶動常熟書法藝術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黃偉農說:“如果我們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則意味著縮小了自己的價值。現在常熟已有41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常熟書法分會都設到了鎮裡,這些在全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常熟形成了良好的書法氛圍,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家的信心也更足了。”

書法藝術的提高,離不開良好氛圍的薰陶。黃偉農告訴記者,張錫庚老師在傳授他和師兄弟們書法藝術的時候,曾堅持每週讓他們拿出一幅作品來,大家進行點評,並以此促使他們不斷創作,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更好。“那段時間,是我們進步最大的階段,也是我們集中出成績的最好時期。”

在對黃偉農的點評中,著名書法家流沙先生寫道:於寫帖而言,黃偉農是成功的。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並以此沉潛了二十餘年之久,傳統功底可謂紮實。近年來,作品屢獲大獎,成為蘇州書壇的佼佼者。但黃偉農沒有因此停滯不前,他在“二王”之外,向魏晉發力,向秦漢乞靈,汲取高古、雄強之氣,碑帖齊頭並進,書風為之一變。

正如南航藝術學院院長、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劉燦銘所言,藝術之道乃生命之道,貴在“日新又日新”之創造精神。黃偉農習書二十餘載,在他的眼中,真正的書法精品不僅有生命力,而且永遠沒有滿足,永遠需要超越。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意在筆前

黃偉農/文

書法創作中講究意在筆前,此語出自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意在筆前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提示。

那麼意在筆前,這個前到底是前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說前十天、前三天,也有人說是下筆前幾小時,還有人模糊時間概念,把前理解為反覆思考和醞釀,當然這樣的前因人而異,並不是機械統一的。

我覺得筆前之意尤為重要,它既是創作的前奏,也是創作的組成部分。其意為、意想就是一種預示即胸有成竹,前有著時間的長短外,還有前的厚度,諸如書家的整體素質。

我創作書法意在筆前就是在下筆前一天,有時也就幾小時,我不喜歡考慮太長,但我創作每一件作品時有一習慣,一定要先臨摹一下古人的作品,讀之研之,這叫熱身吧。繼而再考慮形式內容,對結字和佈局我常常模糊而為,我追求創作的即時性。因為我知道真正好的書法作品,往往在不經意間產生和流出,會讓你意外,讓你驚喜。就像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畫,用色彩抓住自然光影明暗的瞬間定格,其有及強的時間原則性。我也見到有些同道,對意在筆前有著“更深”的理解,他們創作一幅字,尤其是要參加全國性展覽,這個筆前的時間就長多了,有半年,甚至一年也有,從形式到內容,再到結字和章法,有紙張的拼接或者染色等等進行有條不紊的規劃和安排,甚至從古人碑帖中去找出每一個對應的字進行臨摹,再進行填充、糅合,最後來完成自己的“創作”。雖然也有自己的書寫,可我想這樣筆前的漫長準備,費盡心機的完成,很難說是一件藝術作品了。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其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為,是人格精神的外化。書法亦然。當然前提是作者要具備嫻熟的技法駕馭能力,再者要有內在素養的厚度。王羲之以散逸的方式拷問生與死而揮成《蘭亭序》,顏真卿用生命的血和淚、悲與痛草成《祭侄文稿》,蘇軾身處逆境,直陳人生的困頓而寫就《寒食帖》。他們每一位都是在自然的不同狀態下或某一個境遇中,為內容而作,為心境而書,無以為書而書卻成了一件件千古絕唱。這是情感的宣洩,是生命觀照的自然流露。其實他們筆前也有意,是意在心,意在情······

其實創作一幅書法作品所講究的意在筆前,即先期的思考也好,構思也罷,都是在實現作者的時間長度和學養深度的統一,只有這樣,創作才會得心應手,氣韻相通,會有佳作出現,其筆下之形乃其心、乃其志,化其意、化其神······ 所以 我理解的意在筆前: 應該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一種想象,甚至是一種模糊的幻想。

作品欣賞: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惠風和暢入堂來

李振/文

和黃偉農聊天是一種享受,輕鬆隨意,沒有譁眾取寵,也沒有避重就輕,正如他的書法一般,自然流暢,宛若天成。黃偉農不僅謙虛、坦誠,而且對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書法藝術需要“眼高手低”

黃偉農的家住在6樓,記者在朋友的帶領下,剛到樓下時,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直入心田,感覺很適意。越往上走,墨香便越來越濃。

由於提前打過電話,黃偉農早早地打開了門,立在那裡等著。待記者—行進到客廳,墨香和書香徑直入鼻,沁人心脾。

這是一個帶有閣樓的房間,書齋和客廳相連,甚是開闊。書齋內放著—個長桌,桌上隨意擺放著筆、硯臺及臨摹的字帖。桌子的後面是一排長長的書櫃,裡面放滿了各種書籍。客廳的一部分和閣樓相通,在客廳和書齋中間的上方,“惠風堂”三個字徑入眼簾。惠風堂是黃偉農的齋名,也是他平時習字讀帖的所在。

雖然現在諸多榮譽加身,黃偉農仍認為,他不是專業搞書法的書家,而且他愛上書法很偶然。黃偉農說,早在他上初中時,由於看到老師的板書很好,當時簡單的審美觀促使他很快喜歡上了書法,並完全憑藉興趣開始了對書法藝術的摸索階段。

讓黃偉農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85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他在常熟的一次書法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這對黃偉農觸動很大。隨後,經朋友介紹,黃偉農拜著名書法家張錫庚為師,正式步入書法界。

“其實,從那時開始,我的書法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規的道路。”黃偉農說,在張錫庚老師的指點、開導與講解下,他很快理清了思路,知道了書法的好壞所在,也知道了臨帖要了解帖子產生的背景、帖子的特點……

從1990年拜張錫庚為師,到2000年十年間,黃偉農獲得了巨大的收穫,參展國家、省、市級書法大展,拿下多個大獎。現在回想起來,黃偉農感慨地說,那十年是他收穫最大的時期,讓他從一個書法愛好者到登堂入室書法藝術殿堂,也漸漸地形成了其蒼潤靈逸、以情制勝的個人風格。

黃偉農擅長行書,尤以小行書最為精妙。而黃偉農卻謙虛地認為,一個書家形成風格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更需要對書法藝術深層次的理解。自然是一切藝術的最高法則。書法藝術和別的藝術不同,它需要眼高手低。因為眼力的高低決定了書者書法的好壞,只有眼高了,手低才可能逐漸變成手高。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和諧有礙,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常熟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之美譽,書法人才層出不窮。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黃偉農是地地道道的常熟人,作為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他不僅善於學習他人,經常與同道進行交流,還致力於推動常熟書法藝術的發展,提攜後輩。

黃偉農認為,書法習練如同飲食,不能挑食,也不能偏食,要多方面吸收營養,要勇於做“加減法”。大凡藝術大師,在藝術上都是做加減法的高手,書法藝術在繼承問題上,同樣也不能簡單地採用“拿來主義”,繼承的同時要揚棄,否則便會淪為“書奴”。

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法作品源頭在古人,沒有古人的根,書法作品就沒有生命力。如果書法藝術是來源於古人,有一些古人的影子,書法作品才可能厚重、大氣。黃偉農說,欣賞書法,應當對書法的發展段落、作品名家特點等有所瞭解,從作品中讀出它的根,即:書法的源頭。

“真正有生命力的書法精品是有個性的,學習書法需要經常練習、研讀,達到對技法的熟練掌握,以到達嫻熟的地步。除此之外,學習者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內涵以及非凡的悟性。”

黃偉農十分喜歡李陽冰書論名言“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布滋愛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隨手萬變,任心所成。”李陽冰所云,道出了書法藝術之精髓,箇中奧祕,全在感悟。

黃偉農於書法有著極高的悟性,他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真正是在用心去感悟抽象的書法藝術。他認為,搞書法也需要“製造矛盾”,藝術追求要追求完美,但又不可能完美。好的書法作品是讓人觸動的,也讓人震驚的好東西,這便是和諧有礙,相對平和,內裡交叉。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不贊成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

黃偉農表示,書法作品當講究價值,但又不能過於講究價值。有些書法家靠這個吃飯,生存為第一要義,如果不過分炒作,賣作品無可厚非。

黃偉農的本職工作是在銀行。“我不靠書法吃飯,不會強求別人買,也不會向別人推銷,即便是有企業家慕名找上門,我也沒想到刻意去賣多少錢。”

“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到社區、部隊寫春聯,與一些單位舉辦書畫創作聯誼會,展示書法藝術。”黃偉農認為,這樣去做既有利於書畫藝術的傳承,又起到了推廣、宣傳,回報社會的目的,帶動常熟書法藝術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黃偉農說:“如果我們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則意味著縮小了自己的價值。現在常熟已有41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常熟書法分會都設到了鎮裡,這些在全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常熟形成了良好的書法氛圍,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家的信心也更足了。”

書法藝術的提高,離不開良好氛圍的薰陶。黃偉農告訴記者,張錫庚老師在傳授他和師兄弟們書法藝術的時候,曾堅持每週讓他們拿出一幅作品來,大家進行點評,並以此促使他們不斷創作,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更好。“那段時間,是我們進步最大的階段,也是我們集中出成績的最好時期。”

在對黃偉農的點評中,著名書法家流沙先生寫道:於寫帖而言,黃偉農是成功的。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並以此沉潛了二十餘年之久,傳統功底可謂紮實。近年來,作品屢獲大獎,成為蘇州書壇的佼佼者。但黃偉農沒有因此停滯不前,他在“二王”之外,向魏晉發力,向秦漢乞靈,汲取高古、雄強之氣,碑帖齊頭並進,書風為之一變。

正如南航藝術學院院長、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劉燦銘所言,藝術之道乃生命之道,貴在“日新又日新”之創造精神。黃偉農習書二十餘載,在他的眼中,真正的書法精品不僅有生命力,而且永遠沒有滿足,永遠需要超越。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意在筆前

黃偉農/文

書法創作中講究意在筆前,此語出自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意在筆前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提示。

那麼意在筆前,這個前到底是前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說前十天、前三天,也有人說是下筆前幾小時,還有人模糊時間概念,把前理解為反覆思考和醞釀,當然這樣的前因人而異,並不是機械統一的。

我覺得筆前之意尤為重要,它既是創作的前奏,也是創作的組成部分。其意為、意想就是一種預示即胸有成竹,前有著時間的長短外,還有前的厚度,諸如書家的整體素質。

我創作書法意在筆前就是在下筆前一天,有時也就幾小時,我不喜歡考慮太長,但我創作每一件作品時有一習慣,一定要先臨摹一下古人的作品,讀之研之,這叫熱身吧。繼而再考慮形式內容,對結字和佈局我常常模糊而為,我追求創作的即時性。因為我知道真正好的書法作品,往往在不經意間產生和流出,會讓你意外,讓你驚喜。就像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畫,用色彩抓住自然光影明暗的瞬間定格,其有及強的時間原則性。我也見到有些同道,對意在筆前有著“更深”的理解,他們創作一幅字,尤其是要參加全國性展覽,這個筆前的時間就長多了,有半年,甚至一年也有,從形式到內容,再到結字和章法,有紙張的拼接或者染色等等進行有條不紊的規劃和安排,甚至從古人碑帖中去找出每一個對應的字進行臨摹,再進行填充、糅合,最後來完成自己的“創作”。雖然也有自己的書寫,可我想這樣筆前的漫長準備,費盡心機的完成,很難說是一件藝術作品了。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其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為,是人格精神的外化。書法亦然。當然前提是作者要具備嫻熟的技法駕馭能力,再者要有內在素養的厚度。王羲之以散逸的方式拷問生與死而揮成《蘭亭序》,顏真卿用生命的血和淚、悲與痛草成《祭侄文稿》,蘇軾身處逆境,直陳人生的困頓而寫就《寒食帖》。他們每一位都是在自然的不同狀態下或某一個境遇中,為內容而作,為心境而書,無以為書而書卻成了一件件千古絕唱。這是情感的宣洩,是生命觀照的自然流露。其實他們筆前也有意,是意在心,意在情······

其實創作一幅書法作品所講究的意在筆前,即先期的思考也好,構思也罷,都是在實現作者的時間長度和學養深度的統一,只有這樣,創作才會得心應手,氣韻相通,會有佳作出現,其筆下之形乃其心、乃其志,化其意、化其神······ 所以 我理解的意在筆前: 應該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一種想象,甚至是一種模糊的幻想。

作品欣賞: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惠風和暢入堂來

李振/文

和黃偉農聊天是一種享受,輕鬆隨意,沒有譁眾取寵,也沒有避重就輕,正如他的書法一般,自然流暢,宛若天成。黃偉農不僅謙虛、坦誠,而且對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書法藝術需要“眼高手低”

黃偉農的家住在6樓,記者在朋友的帶領下,剛到樓下時,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直入心田,感覺很適意。越往上走,墨香便越來越濃。

由於提前打過電話,黃偉農早早地打開了門,立在那裡等著。待記者—行進到客廳,墨香和書香徑直入鼻,沁人心脾。

這是一個帶有閣樓的房間,書齋和客廳相連,甚是開闊。書齋內放著—個長桌,桌上隨意擺放著筆、硯臺及臨摹的字帖。桌子的後面是一排長長的書櫃,裡面放滿了各種書籍。客廳的一部分和閣樓相通,在客廳和書齋中間的上方,“惠風堂”三個字徑入眼簾。惠風堂是黃偉農的齋名,也是他平時習字讀帖的所在。

雖然現在諸多榮譽加身,黃偉農仍認為,他不是專業搞書法的書家,而且他愛上書法很偶然。黃偉農說,早在他上初中時,由於看到老師的板書很好,當時簡單的審美觀促使他很快喜歡上了書法,並完全憑藉興趣開始了對書法藝術的摸索階段。

讓黃偉農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85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他在常熟的一次書法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這對黃偉農觸動很大。隨後,經朋友介紹,黃偉農拜著名書法家張錫庚為師,正式步入書法界。

“其實,從那時開始,我的書法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規的道路。”黃偉農說,在張錫庚老師的指點、開導與講解下,他很快理清了思路,知道了書法的好壞所在,也知道了臨帖要了解帖子產生的背景、帖子的特點……

從1990年拜張錫庚為師,到2000年十年間,黃偉農獲得了巨大的收穫,參展國家、省、市級書法大展,拿下多個大獎。現在回想起來,黃偉農感慨地說,那十年是他收穫最大的時期,讓他從一個書法愛好者到登堂入室書法藝術殿堂,也漸漸地形成了其蒼潤靈逸、以情制勝的個人風格。

黃偉農擅長行書,尤以小行書最為精妙。而黃偉農卻謙虛地認為,一個書家形成風格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更需要對書法藝術深層次的理解。自然是一切藝術的最高法則。書法藝術和別的藝術不同,它需要眼高手低。因為眼力的高低決定了書者書法的好壞,只有眼高了,手低才可能逐漸變成手高。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和諧有礙,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常熟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之美譽,書法人才層出不窮。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黃偉農是地地道道的常熟人,作為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他不僅善於學習他人,經常與同道進行交流,還致力於推動常熟書法藝術的發展,提攜後輩。

黃偉農認為,書法習練如同飲食,不能挑食,也不能偏食,要多方面吸收營養,要勇於做“加減法”。大凡藝術大師,在藝術上都是做加減法的高手,書法藝術在繼承問題上,同樣也不能簡單地採用“拿來主義”,繼承的同時要揚棄,否則便會淪為“書奴”。

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法作品源頭在古人,沒有古人的根,書法作品就沒有生命力。如果書法藝術是來源於古人,有一些古人的影子,書法作品才可能厚重、大氣。黃偉農說,欣賞書法,應當對書法的發展段落、作品名家特點等有所瞭解,從作品中讀出它的根,即:書法的源頭。

“真正有生命力的書法精品是有個性的,學習書法需要經常練習、研讀,達到對技法的熟練掌握,以到達嫻熟的地步。除此之外,學習者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內涵以及非凡的悟性。”

黃偉農十分喜歡李陽冰書論名言“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布滋愛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隨手萬變,任心所成。”李陽冰所云,道出了書法藝術之精髓,箇中奧祕,全在感悟。

黃偉農於書法有著極高的悟性,他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真正是在用心去感悟抽象的書法藝術。他認為,搞書法也需要“製造矛盾”,藝術追求要追求完美,但又不可能完美。好的書法作品是讓人觸動的,也讓人震驚的好東西,這便是和諧有礙,相對平和,內裡交叉。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不贊成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

黃偉農表示,書法作品當講究價值,但又不能過於講究價值。有些書法家靠這個吃飯,生存為第一要義,如果不過分炒作,賣作品無可厚非。

黃偉農的本職工作是在銀行。“我不靠書法吃飯,不會強求別人買,也不會向別人推銷,即便是有企業家慕名找上門,我也沒想到刻意去賣多少錢。”

“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到社區、部隊寫春聯,與一些單位舉辦書畫創作聯誼會,展示書法藝術。”黃偉農認為,這樣去做既有利於書畫藝術的傳承,又起到了推廣、宣傳,回報社會的目的,帶動常熟書法藝術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黃偉農說:“如果我們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則意味著縮小了自己的價值。現在常熟已有41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常熟書法分會都設到了鎮裡,這些在全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常熟形成了良好的書法氛圍,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家的信心也更足了。”

書法藝術的提高,離不開良好氛圍的薰陶。黃偉農告訴記者,張錫庚老師在傳授他和師兄弟們書法藝術的時候,曾堅持每週讓他們拿出一幅作品來,大家進行點評,並以此促使他們不斷創作,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更好。“那段時間,是我們進步最大的階段,也是我們集中出成績的最好時期。”

在對黃偉農的點評中,著名書法家流沙先生寫道:於寫帖而言,黃偉農是成功的。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並以此沉潛了二十餘年之久,傳統功底可謂紮實。近年來,作品屢獲大獎,成為蘇州書壇的佼佼者。但黃偉農沒有因此停滯不前,他在“二王”之外,向魏晉發力,向秦漢乞靈,汲取高古、雄強之氣,碑帖齊頭並進,書風為之一變。

正如南航藝術學院院長、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劉燦銘所言,藝術之道乃生命之道,貴在“日新又日新”之創造精神。黃偉農習書二十餘載,在他的眼中,真正的書法精品不僅有生命力,而且永遠沒有滿足,永遠需要超越。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意在筆前

黃偉農/文

書法創作中講究意在筆前,此語出自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意在筆前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提示。

那麼意在筆前,這個前到底是前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說前十天、前三天,也有人說是下筆前幾小時,還有人模糊時間概念,把前理解為反覆思考和醞釀,當然這樣的前因人而異,並不是機械統一的。

我覺得筆前之意尤為重要,它既是創作的前奏,也是創作的組成部分。其意為、意想就是一種預示即胸有成竹,前有著時間的長短外,還有前的厚度,諸如書家的整體素質。

我創作書法意在筆前就是在下筆前一天,有時也就幾小時,我不喜歡考慮太長,但我創作每一件作品時有一習慣,一定要先臨摹一下古人的作品,讀之研之,這叫熱身吧。繼而再考慮形式內容,對結字和佈局我常常模糊而為,我追求創作的即時性。因為我知道真正好的書法作品,往往在不經意間產生和流出,會讓你意外,讓你驚喜。就像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畫,用色彩抓住自然光影明暗的瞬間定格,其有及強的時間原則性。我也見到有些同道,對意在筆前有著“更深”的理解,他們創作一幅字,尤其是要參加全國性展覽,這個筆前的時間就長多了,有半年,甚至一年也有,從形式到內容,再到結字和章法,有紙張的拼接或者染色等等進行有條不紊的規劃和安排,甚至從古人碑帖中去找出每一個對應的字進行臨摹,再進行填充、糅合,最後來完成自己的“創作”。雖然也有自己的書寫,可我想這樣筆前的漫長準備,費盡心機的完成,很難說是一件藝術作品了。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其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為,是人格精神的外化。書法亦然。當然前提是作者要具備嫻熟的技法駕馭能力,再者要有內在素養的厚度。王羲之以散逸的方式拷問生與死而揮成《蘭亭序》,顏真卿用生命的血和淚、悲與痛草成《祭侄文稿》,蘇軾身處逆境,直陳人生的困頓而寫就《寒食帖》。他們每一位都是在自然的不同狀態下或某一個境遇中,為內容而作,為心境而書,無以為書而書卻成了一件件千古絕唱。這是情感的宣洩,是生命觀照的自然流露。其實他們筆前也有意,是意在心,意在情······

其實創作一幅書法作品所講究的意在筆前,即先期的思考也好,構思也罷,都是在實現作者的時間長度和學養深度的統一,只有這樣,創作才會得心應手,氣韻相通,會有佳作出現,其筆下之形乃其心、乃其志,化其意、化其神······ 所以 我理解的意在筆前: 應該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一種想象,甚至是一種模糊的幻想。

作品欣賞: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惠風和暢入堂來

李振/文

和黃偉農聊天是一種享受,輕鬆隨意,沒有譁眾取寵,也沒有避重就輕,正如他的書法一般,自然流暢,宛若天成。黃偉農不僅謙虛、坦誠,而且對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書法藝術需要“眼高手低”

黃偉農的家住在6樓,記者在朋友的帶領下,剛到樓下時,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直入心田,感覺很適意。越往上走,墨香便越來越濃。

由於提前打過電話,黃偉農早早地打開了門,立在那裡等著。待記者—行進到客廳,墨香和書香徑直入鼻,沁人心脾。

這是一個帶有閣樓的房間,書齋和客廳相連,甚是開闊。書齋內放著—個長桌,桌上隨意擺放著筆、硯臺及臨摹的字帖。桌子的後面是一排長長的書櫃,裡面放滿了各種書籍。客廳的一部分和閣樓相通,在客廳和書齋中間的上方,“惠風堂”三個字徑入眼簾。惠風堂是黃偉農的齋名,也是他平時習字讀帖的所在。

雖然現在諸多榮譽加身,黃偉農仍認為,他不是專業搞書法的書家,而且他愛上書法很偶然。黃偉農說,早在他上初中時,由於看到老師的板書很好,當時簡單的審美觀促使他很快喜歡上了書法,並完全憑藉興趣開始了對書法藝術的摸索階段。

讓黃偉農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85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他在常熟的一次書法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這對黃偉農觸動很大。隨後,經朋友介紹,黃偉農拜著名書法家張錫庚為師,正式步入書法界。

“其實,從那時開始,我的書法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規的道路。”黃偉農說,在張錫庚老師的指點、開導與講解下,他很快理清了思路,知道了書法的好壞所在,也知道了臨帖要了解帖子產生的背景、帖子的特點……

從1990年拜張錫庚為師,到2000年十年間,黃偉農獲得了巨大的收穫,參展國家、省、市級書法大展,拿下多個大獎。現在回想起來,黃偉農感慨地說,那十年是他收穫最大的時期,讓他從一個書法愛好者到登堂入室書法藝術殿堂,也漸漸地形成了其蒼潤靈逸、以情制勝的個人風格。

黃偉農擅長行書,尤以小行書最為精妙。而黃偉農卻謙虛地認為,一個書家形成風格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更需要對書法藝術深層次的理解。自然是一切藝術的最高法則。書法藝術和別的藝術不同,它需要眼高手低。因為眼力的高低決定了書者書法的好壞,只有眼高了,手低才可能逐漸變成手高。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和諧有礙,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常熟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之美譽,書法人才層出不窮。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黃偉農是地地道道的常熟人,作為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他不僅善於學習他人,經常與同道進行交流,還致力於推動常熟書法藝術的發展,提攜後輩。

黃偉農認為,書法習練如同飲食,不能挑食,也不能偏食,要多方面吸收營養,要勇於做“加減法”。大凡藝術大師,在藝術上都是做加減法的高手,書法藝術在繼承問題上,同樣也不能簡單地採用“拿來主義”,繼承的同時要揚棄,否則便會淪為“書奴”。

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法作品源頭在古人,沒有古人的根,書法作品就沒有生命力。如果書法藝術是來源於古人,有一些古人的影子,書法作品才可能厚重、大氣。黃偉農說,欣賞書法,應當對書法的發展段落、作品名家特點等有所瞭解,從作品中讀出它的根,即:書法的源頭。

“真正有生命力的書法精品是有個性的,學習書法需要經常練習、研讀,達到對技法的熟練掌握,以到達嫻熟的地步。除此之外,學習者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內涵以及非凡的悟性。”

黃偉農十分喜歡李陽冰書論名言“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布滋愛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隨手萬變,任心所成。”李陽冰所云,道出了書法藝術之精髓,箇中奧祕,全在感悟。

黃偉農於書法有著極高的悟性,他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真正是在用心去感悟抽象的書法藝術。他認為,搞書法也需要“製造矛盾”,藝術追求要追求完美,但又不可能完美。好的書法作品是讓人觸動的,也讓人震驚的好東西,這便是和諧有礙,相對平和,內裡交叉。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不贊成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

黃偉農表示,書法作品當講究價值,但又不能過於講究價值。有些書法家靠這個吃飯,生存為第一要義,如果不過分炒作,賣作品無可厚非。

黃偉農的本職工作是在銀行。“我不靠書法吃飯,不會強求別人買,也不會向別人推銷,即便是有企業家慕名找上門,我也沒想到刻意去賣多少錢。”

“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到社區、部隊寫春聯,與一些單位舉辦書畫創作聯誼會,展示書法藝術。”黃偉農認為,這樣去做既有利於書畫藝術的傳承,又起到了推廣、宣傳,回報社會的目的,帶動常熟書法藝術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黃偉農說:“如果我們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則意味著縮小了自己的價值。現在常熟已有41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常熟書法分會都設到了鎮裡,這些在全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常熟形成了良好的書法氛圍,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家的信心也更足了。”

書法藝術的提高,離不開良好氛圍的薰陶。黃偉農告訴記者,張錫庚老師在傳授他和師兄弟們書法藝術的時候,曾堅持每週讓他們拿出一幅作品來,大家進行點評,並以此促使他們不斷創作,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更好。“那段時間,是我們進步最大的階段,也是我們集中出成績的最好時期。”

在對黃偉農的點評中,著名書法家流沙先生寫道:於寫帖而言,黃偉農是成功的。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並以此沉潛了二十餘年之久,傳統功底可謂紮實。近年來,作品屢獲大獎,成為蘇州書壇的佼佼者。但黃偉農沒有因此停滯不前,他在“二王”之外,向魏晉發力,向秦漢乞靈,汲取高古、雄強之氣,碑帖齊頭並進,書風為之一變。

正如南航藝術學院院長、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劉燦銘所言,藝術之道乃生命之道,貴在“日新又日新”之創造精神。黃偉農習書二十餘載,在他的眼中,真正的書法精品不僅有生命力,而且永遠沒有滿足,永遠需要超越。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意在筆前

黃偉農/文

書法創作中講究意在筆前,此語出自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意在筆前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提示。

那麼意在筆前,這個前到底是前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說前十天、前三天,也有人說是下筆前幾小時,還有人模糊時間概念,把前理解為反覆思考和醞釀,當然這樣的前因人而異,並不是機械統一的。

我覺得筆前之意尤為重要,它既是創作的前奏,也是創作的組成部分。其意為、意想就是一種預示即胸有成竹,前有著時間的長短外,還有前的厚度,諸如書家的整體素質。

我創作書法意在筆前就是在下筆前一天,有時也就幾小時,我不喜歡考慮太長,但我創作每一件作品時有一習慣,一定要先臨摹一下古人的作品,讀之研之,這叫熱身吧。繼而再考慮形式內容,對結字和佈局我常常模糊而為,我追求創作的即時性。因為我知道真正好的書法作品,往往在不經意間產生和流出,會讓你意外,讓你驚喜。就像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畫,用色彩抓住自然光影明暗的瞬間定格,其有及強的時間原則性。我也見到有些同道,對意在筆前有著“更深”的理解,他們創作一幅字,尤其是要參加全國性展覽,這個筆前的時間就長多了,有半年,甚至一年也有,從形式到內容,再到結字和章法,有紙張的拼接或者染色等等進行有條不紊的規劃和安排,甚至從古人碑帖中去找出每一個對應的字進行臨摹,再進行填充、糅合,最後來完成自己的“創作”。雖然也有自己的書寫,可我想這樣筆前的漫長準備,費盡心機的完成,很難說是一件藝術作品了。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其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為,是人格精神的外化。書法亦然。當然前提是作者要具備嫻熟的技法駕馭能力,再者要有內在素養的厚度。王羲之以散逸的方式拷問生與死而揮成《蘭亭序》,顏真卿用生命的血和淚、悲與痛草成《祭侄文稿》,蘇軾身處逆境,直陳人生的困頓而寫就《寒食帖》。他們每一位都是在自然的不同狀態下或某一個境遇中,為內容而作,為心境而書,無以為書而書卻成了一件件千古絕唱。這是情感的宣洩,是生命觀照的自然流露。其實他們筆前也有意,是意在心,意在情······

其實創作一幅書法作品所講究的意在筆前,即先期的思考也好,構思也罷,都是在實現作者的時間長度和學養深度的統一,只有這樣,創作才會得心應手,氣韻相通,會有佳作出現,其筆下之形乃其心、乃其志,化其意、化其神······ 所以 我理解的意在筆前: 應該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一種想象,甚至是一種模糊的幻想。

作品欣賞: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

黃偉農,江蘇常熟人,齋號惠風堂。師從著名書法家張錫庚先生。常熟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會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書法家、蘇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青年和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常熟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兼書法創作室主任,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作品先後入選全國第四、七屆中青展,第七、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展,首屆全國扇面書法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展,首屆全國青年展,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第二屆新人展,全國第五屆楹聯展等。

先後榮獲首屆蘇州市中青年書法十佳,獲2006江蘇省30位優秀青年書法家。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美術報》、《書法世界》、《書法》、《蘇州日報》、《江南時報》等報刊雜誌做過專題報道,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黃偉農:惠風和暢入堂來

李振/文

和黃偉農聊天是一種享受,輕鬆隨意,沒有譁眾取寵,也沒有避重就輕,正如他的書法一般,自然流暢,宛若天成。黃偉農不僅謙虛、坦誠,而且對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書法藝術需要“眼高手低”

黃偉農的家住在6樓,記者在朋友的帶領下,剛到樓下時,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直入心田,感覺很適意。越往上走,墨香便越來越濃。

由於提前打過電話,黃偉農早早地打開了門,立在那裡等著。待記者—行進到客廳,墨香和書香徑直入鼻,沁人心脾。

這是一個帶有閣樓的房間,書齋和客廳相連,甚是開闊。書齋內放著—個長桌,桌上隨意擺放著筆、硯臺及臨摹的字帖。桌子的後面是一排長長的書櫃,裡面放滿了各種書籍。客廳的一部分和閣樓相通,在客廳和書齋中間的上方,“惠風堂”三個字徑入眼簾。惠風堂是黃偉農的齋名,也是他平時習字讀帖的所在。

雖然現在諸多榮譽加身,黃偉農仍認為,他不是專業搞書法的書家,而且他愛上書法很偶然。黃偉農說,早在他上初中時,由於看到老師的板書很好,當時簡單的審美觀促使他很快喜歡上了書法,並完全憑藉興趣開始了對書法藝術的摸索階段。

讓黃偉農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1985年,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他在常熟的一次書法比賽中,榮獲了三等獎,這對黃偉農觸動很大。隨後,經朋友介紹,黃偉農拜著名書法家張錫庚為師,正式步入書法界。

“其實,從那時開始,我的書法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規的道路。”黃偉農說,在張錫庚老師的指點、開導與講解下,他很快理清了思路,知道了書法的好壞所在,也知道了臨帖要了解帖子產生的背景、帖子的特點……

從1990年拜張錫庚為師,到2000年十年間,黃偉農獲得了巨大的收穫,參展國家、省、市級書法大展,拿下多個大獎。現在回想起來,黃偉農感慨地說,那十年是他收穫最大的時期,讓他從一個書法愛好者到登堂入室書法藝術殿堂,也漸漸地形成了其蒼潤靈逸、以情制勝的個人風格。

黃偉農擅長行書,尤以小行書最為精妙。而黃偉農卻謙虛地認為,一個書家形成風格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更需要對書法藝術深層次的理解。自然是一切藝術的最高法則。書法藝術和別的藝術不同,它需要眼高手低。因為眼力的高低決定了書者書法的好壞,只有眼高了,手低才可能逐漸變成手高。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和諧有礙,不完美中追求完美

常熟素有“中國書法之鄉”之美譽,書法人才層出不窮。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黃偉農是地地道道的常熟人,作為常熟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他不僅善於學習他人,經常與同道進行交流,還致力於推動常熟書法藝術的發展,提攜後輩。

黃偉農認為,書法習練如同飲食,不能挑食,也不能偏食,要多方面吸收營養,要勇於做“加減法”。大凡藝術大師,在藝術上都是做加減法的高手,書法藝術在繼承問題上,同樣也不能簡單地採用“拿來主義”,繼承的同時要揚棄,否則便會淪為“書奴”。

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法作品源頭在古人,沒有古人的根,書法作品就沒有生命力。如果書法藝術是來源於古人,有一些古人的影子,書法作品才可能厚重、大氣。黃偉農說,欣賞書法,應當對書法的發展段落、作品名家特點等有所瞭解,從作品中讀出它的根,即:書法的源頭。

“真正有生命力的書法精品是有個性的,學習書法需要經常練習、研讀,達到對技法的熟練掌握,以到達嫻熟的地步。除此之外,學習者還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內涵以及非凡的悟性。”

黃偉農十分喜歡李陽冰書論名言“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霏布滋愛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隨手萬變,任心所成。”李陽冰所云,道出了書法藝術之精髓,箇中奧祕,全在感悟。

黃偉農於書法有著極高的悟性,他善於學習,善於思考,真正是在用心去感悟抽象的書法藝術。他認為,搞書法也需要“製造矛盾”,藝術追求要追求完美,但又不可能完美。好的書法作品是讓人觸動的,也讓人震驚的好東西,這便是和諧有礙,相對平和,內裡交叉。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不贊成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

黃偉農表示,書法作品當講究價值,但又不能過於講究價值。有些書法家靠這個吃飯,生存為第一要義,如果不過分炒作,賣作品無可厚非。

黃偉農的本職工作是在銀行。“我不靠書法吃飯,不會強求別人買,也不會向別人推銷,即便是有企業家慕名找上門,我也沒想到刻意去賣多少錢。”

“每年,我們都會組織到社區、部隊寫春聯,與一些單位舉辦書畫創作聯誼會,展示書法藝術。”黃偉農認為,這樣去做既有利於書畫藝術的傳承,又起到了推廣、宣傳,回報社會的目的,帶動常熟書法藝術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黃偉農說:“如果我們過於講究作品的價值,則意味著縮小了自己的價值。現在常熟已有41位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常熟書法分會都設到了鎮裡,這些在全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常熟形成了良好的書法氛圍,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家的信心也更足了。”

書法藝術的提高,離不開良好氛圍的薰陶。黃偉農告訴記者,張錫庚老師在傳授他和師兄弟們書法藝術的時候,曾堅持每週讓他們拿出一幅作品來,大家進行點評,並以此促使他們不斷創作,克服惰性,努力做到更好。“那段時間,是我們進步最大的階段,也是我們集中出成績的最好時期。”

在對黃偉農的點評中,著名書法家流沙先生寫道:於寫帖而言,黃偉農是成功的。他的行書以“二王”為宗,並以此沉潛了二十餘年之久,傳統功底可謂紮實。近年來,作品屢獲大獎,成為蘇州書壇的佼佼者。但黃偉農沒有因此停滯不前,他在“二王”之外,向魏晉發力,向秦漢乞靈,汲取高古、雄強之氣,碑帖齊頭並進,書風為之一變。

正如南航藝術學院院長、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劉燦銘所言,藝術之道乃生命之道,貴在“日新又日新”之創造精神。黃偉農習書二十餘載,在他的眼中,真正的書法精品不僅有生命力,而且永遠沒有滿足,永遠需要超越。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意在筆前

黃偉農/文

書法創作中講究意在筆前,此語出自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意在筆前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提示。

那麼意在筆前,這個前到底是前到什麼程度呢?有人說前十天、前三天,也有人說是下筆前幾小時,還有人模糊時間概念,把前理解為反覆思考和醞釀,當然這樣的前因人而異,並不是機械統一的。

我覺得筆前之意尤為重要,它既是創作的前奏,也是創作的組成部分。其意為、意想就是一種預示即胸有成竹,前有著時間的長短外,還有前的厚度,諸如書家的整體素質。

我創作書法意在筆前就是在下筆前一天,有時也就幾小時,我不喜歡考慮太長,但我創作每一件作品時有一習慣,一定要先臨摹一下古人的作品,讀之研之,這叫熱身吧。繼而再考慮形式內容,對結字和佈局我常常模糊而為,我追求創作的即時性。因為我知道真正好的書法作品,往往在不經意間產生和流出,會讓你意外,讓你驚喜。就像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畫,用色彩抓住自然光影明暗的瞬間定格,其有及強的時間原則性。我也見到有些同道,對意在筆前有著“更深”的理解,他們創作一幅字,尤其是要參加全國性展覽,這個筆前的時間就長多了,有半年,甚至一年也有,從形式到內容,再到結字和章法,有紙張的拼接或者染色等等進行有條不紊的規劃和安排,甚至從古人碑帖中去找出每一個對應的字進行臨摹,再進行填充、糅合,最後來完成自己的“創作”。雖然也有自己的書寫,可我想這樣筆前的漫長準備,費盡心機的完成,很難說是一件藝術作品了。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其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為,是人格精神的外化。書法亦然。當然前提是作者要具備嫻熟的技法駕馭能力,再者要有內在素養的厚度。王羲之以散逸的方式拷問生與死而揮成《蘭亭序》,顏真卿用生命的血和淚、悲與痛草成《祭侄文稿》,蘇軾身處逆境,直陳人生的困頓而寫就《寒食帖》。他們每一位都是在自然的不同狀態下或某一個境遇中,為內容而作,為心境而書,無以為書而書卻成了一件件千古絕唱。這是情感的宣洩,是生命觀照的自然流露。其實他們筆前也有意,是意在心,意在情······

其實創作一幅書法作品所講究的意在筆前,即先期的思考也好,構思也罷,都是在實現作者的時間長度和學養深度的統一,只有這樣,創作才會得心應手,氣韻相通,會有佳作出現,其筆下之形乃其心、乃其志,化其意、化其神······ 所以 我理解的意在筆前: 應該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一種想象,甚至是一種模糊的幻想。

作品欣賞: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常熟虞山當代藝術研究院推薦名家之——黃偉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