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跟著雷佳音一起,吃遍唐代“長安味道”

​作為一部豆瓣評分高達8.7分的熱播網劇,《長安十二時辰》講述了:唐天寶三年,元月十四日,突厥狼衛混入長安,意圖以烈焰焚城。為破危局,靖安司司丞李必冒險提調獨眼死囚張小敬,與其攜手在短短十二時辰內抓出幕後主謀,拯救百姓於危難的故事。

《長安十二時辰》:跟著雷佳音一起,吃遍唐代“長安味道”

該劇節奏緊湊,環環相扣。此外,那隱藏於民間食肆中的誘人煙火氣,更是將當時兼容幷包的大唐風儀展現的淋漓盡致。

《長安十二時辰》:跟著雷佳音一起,吃遍唐代“長安味道”

在那個“以胖為美”的華彩盛世裡,食物不僅美味,而且品類繁多。下面就跟隨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一起,去探索《長安十二時辰》裡所流行的“長安味道”吧。

水盆羊肉

《長安十二時辰》:跟著雷佳音一起,吃遍唐代“長安味道”

張小敬開始辦案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直奔集市街角,痛痛快快的幹下一大碗水盆羊肉。

之所以叫“水盆羊肉”不是因為盛放肉湯的碗大,而是因為以前賣這種羊肉湯的店鋪,多用大水盆做盛湯器皿,所以“水盆羊肉”是因器得名。

而賣水盆羊肉的店,也是在門前設灶臺,明堂售賣。大塊的羊肉架就擱在水盆上,按照顧客要求,現切現調,不過癮的話還可以加錢再添肉。滿滿一碗盛到面前來,肉爛湯清,肥而不膩,食用時再配上剛出爐的月牙燒餅兩個,解饞充飢,熱熱乎乎扒拉下去,甭提有多舒坦!

火晶柿子

《長安十二時辰》:跟著雷佳音一起,吃遍唐代“長安味道”

添了第二份水盆羊肉後,張小敬耐不住嘴饞,又喚著夥計趕緊上了兩個火晶柿子,紅彤彤端到面前來,“一窩蜜”!

火晶柿子,無絲無核。個兒不大,皮兒很薄,耀眼似火球,透亮如水晶。吃時只需要用管子噗的一插,再用嘴那麼一嘬,軟若化汁的果肉便一齊湧到喉嚨口兒,香甜似蜜,清涼爽口,瞬間滿足感爆棚!

水煮羊肉

《長安十二時辰》:跟著雷佳音一起,吃遍唐代“長安味道”

經歷過一番波折後,“吃貨”張小敬再次上線,一手按住肉,一手拿著刀胡亂劃開,將一盤手抓羊肉吃的是風生水起。

唐人吃羊,除了烤,也有水煮。有一首《贈酒店胡姬》描寫的就是唐代水煮羊肉--“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鏘鏘。紅逼鋪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盤初膾鯉,金鼎正烹羊。上客無勞散,聽歌樂世娘。”

這種冒著熱氣的羊肉,不用太多的調料,吃的就是羊肉本身的肥美。連骨烹熟,肉爛無羶味,口感細嫩。大塊入口,豐沛的油脂香伴隨著咀嚼的節奏在味蕾間擴散開來,將食材的原味體現的淋漓盡致。

胡餅

《長安十二時辰》:跟著雷佳音一起,吃遍唐代“長安味道”

在唐人的飲食結構中,外來食品已然成為不可切分的重要組成。劇中多次出現的胡餅,便是唐人飲食多元化的一個縮影。製作時將麵餅放入爐中烘烤,上著胡麻,內可著餡,可窮可富。

胡餅由西域傳來,成為廣泛融入唐人生活的一種主食。白居易在《寄胡餅與楊萬州》就曾寫下過“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的詩句。在京師長安,胡餅已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異域美食,街市上不僅有流動吆喝著賣胡餅的小商販,還有很多負有盛名的老字號,像長安的輔興坊,就是一片胡餅攤鋪扎堆食客雲集之處。

此外,像胡瓜、胡芹、酢菜、甜菜這些西域菜蔬,更是成為了唐人飲食體系中重要的美食符號。


吃貨的眼裡,看啥都能看出誘人好滋味,這部“大型唐朝美食記錄片”對於覓探來說,真真兒是看的過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