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三境界

文化 雲馨堂紫砂文化知識 2017-07-16

品茶三境界

禪宗修行,有這樣的三重境界:

一、看山是山;

二、看山不是山;

三、看山還是山。

習茶亦是修行,也有這三重境界。

一、初學茶時,看茶是茶,著於表面形式

見種種茶的型、色、香、味、口感,驚豔於芽嫩毫纖的葉片,馥郁清幽的香氣,湯清水軟的茶汁,精緻潔雅的茶器。更愛溫杯燙盞,分茶靜品的儀式感。

彷彿初入山林,對山間曲徑,澗中溪水,流連忘返,希翼珍寶藏於其中,卻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二、修習漸深,看茶不是茶,以為有所得

磨練烹茶的技藝,精進鑑茶、品茶的功夫,將習茶、品茶當做求索。

見到每一道茶,便對應出適合它的水質、水溫,應用的茶器,注水的力道,出

湯的速度……

品評茶的外形、氣息、湯色、滋味、葉底;

考究茶的產區、山頭、年份、工藝、選料、拼配、存儲……

此時境界,將茶分為三六九等,七門八類,有著好與不好、喜與不喜的分別之心。

彷彿久入山林,知道“本來無山”,是土石草木和合成山,對於山中雜寶,更是如數家珍,但隱隱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

三、修至無修,看茶還是茶,心茶不二

烹茶,不再刻意追求技巧、器具、水質,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每泡茶卻都是當下可以達到的最好;

品茶,知道每道茶各有其:色澤、香氣、滋味、口感、喉韻等,卻也明白“茶本無好壞,是心有差別”;

鑑茶,若有人問,便有針對問者的種種解說、詮釋,若無人問,心如平鏡,種種茶即種種茶;

存茶,順茶性、用地利、合天時,每隔久久,偶品一泡,就像與至交老友相會,知他就當是這個樣子。

山林遊罷,絕頂凌畢,歸家穩坐,茶來,瓢瓢都是好水,茶去,片片俱是佳茗。

有人問:"你拿禪喻茶,當知禪茶一味是何味?"

但禪既不可說,茶味亦不可說,勉強答個:“吃茶來"!

品茶三境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