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中國父母: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

孩子天生是一張白紙,你用它寫詩,他的生活就是詩;你用它畫畫,他的人生就是畫;你用它抹灰,他的世界就會灰暗。

你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樣!國外網站發佈了一組父母不良教養方式的漫畫,刷爆了Facebook。這10張漫畫戳中了許多中國父母面臨的親子關係痛點。看過漫畫才知道,生活中孩子很多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後,原來都有答案。只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往往不自知:孩子的問題,根源出在父母身上。

孩子的每一次打擾

是在呼喚你的愛

聽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的每一次打擾,都是在呼喚愛。

當你在忙著做自己的事,忽略了孩子,他就會在旁弄些小動靜來打斷你的工作。

而父母的一句“走開,沒看到我正忙著嗎?每天什麼都不會,就只會搗亂!”

硬生生地將孩子從自己身邊推開。

當一個孩子經常得到父母的無關反應,甚至是漠然無迴應,會產生巨大的虛無感,無法確認自己的存在,自我支離破碎。

孩子的打擾往往只是在呼喚你的關注和關心,他們需要從你的關注中感受愛意。

請珍惜孩子的打擾,務必做到及時迴應,對孩子的愛毫無迴應,比語言暴力更有殺傷力。

別等到孩子長大後什麼都會了,可以照顧好自己的時候,就不再那麼需要你了。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請珍惜孩子需要你的每分每秒。

你不知道

愛撒謊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當孩子犯錯時,為什麼會撒謊?

因為他知道一旦說出實話,將會面臨來自父母的吼叫,指責、甚至是打罵。

孩子為了逃避處罰,而說出謊話。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曾說到:

如果孩子跟你說謊,說明孩子沒有把你當做不幸的分擔者。

當恐懼佔據了孩子的內心,他們自然失去了正確解決問題的理智,撒謊掩飾就成了一種本能的選擇。他們寧可自己承擔犯錯後的愧疚感,圓謊的心理壓力,也不惜對父母撒謊。

孩子錯了,可以改,而親子關係一旦產生隔閡,卻需要更多時間來治癒傷痕。

偽挫折教育

玩壞了孩子的自信心

中國式的打壓教育,向來崇尚讓一個孩子學會獨立堅強。可這種對孩子沒有鼓勵和表揚,只有批評和嘲諷的“打擊式教育”,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焦慮的父母認為孩子不學會“72”變,沒有人能來替他扛過“81”難。

事實是當父母試圖用打壓來增加孩子對挫折的“抵抗力”,往往用力過度,傷及無辜。

打擊式教育最大弊端,就是會導致孩子強烈的自我否定!

不管做得多好,孩子總會下意識的挑自己的毛病;絲毫不敢放鬆自己,生怕聽到別人的批評;總是無法說服自己,心安理得的接受讚美和誇讚,他們無法自我欣賞,永遠覺得自己配不上擁有的一切。

過多的插手和打壓,只會養育出一個自卑的孩子。

一個時長被父母打壓,未曾感受到認同的孩子,怎麼能自信起來呢?

試問,他從哪裡獲得自信呢?

孩子沒主見

是父母惹的禍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在公眾場合教訓孩子?

你以為你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處事,卻讓他在眾人看熱鬧的曖昧眼光裡抬不起頭來。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七步,其中之一就是讓孩子當眾出醜。

在人們的意識中,當父母在面對子女的時候,似乎就覺得,不管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作為父母的,教育兒女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甚至說,有的父母,打罵兒女,都可以絲毫不顧及場合的。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自尊心如果被碾碎,就會成為一道難愈的傷疤。

孩子也要面子,孩子的面子父母需要去保護

就算孩子真的做錯了,關起自家門開始教育,沒人說你半句不是。但在大街上對孩子罵罵咧咧,誰都看不過去。

懂得給孩子留面子的父母,才能養出自信、有出息的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給予孩子的認同與肯定,會讓他們將「希望得到別人尊重」的面子,轉化為「自愛、自尊、自重」的裡子,一路披荊斬棘,迎向未來。

父母的控制慾

是一個孩子的災難

很多父母對孩子有著很強烈的控制慾,父母用這種控制慾,來規範孩子人生道路。

小到孩子穿什麼衣服,買什麼玩具;大到孩子讀什麼學校,從事什麼工作。

這種建立在控制基礎上的愛對孩子來說,是前行路上沉重的枷鎖,《小歡喜》中英子因為母親強烈的控制慾得了抑鬱症,甚至要跳海自殺。

黃執中在節目《奇葩說》中說過一句話:

一個孩子完美的人生,是擁有選擇權。

一個能決定自己人生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他擁有了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

一個能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的父母,是明智的,因為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控制慾,敢於讓孩子過自己的人生。

無底線的溺愛

只會養出“巨嬰”

慣子如殺子,溺愛不是愛。

在中國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磕著碰著,不敢讓他接觸自立,他們要什麼就給什麼,用心血鑄成了一個個象牙塔。

當他走向社會的時候,社會還會寵他嗎?當他工作的時候,會有人去幫助他完成工作嗎?他該如何與朋友同事相處呢?

看過這樣一句話,愛的本質不僅僅是我對你好這麼簡單,而是我願意奉獻自己,讓你成為你自己。

為什麼說溺愛不是愛?

因為這種愛是偷懶的,沒有思考沒有斟酌,沒有動用到真心。

當你打著為孩子的名義,替孩子把所有事都給辦了,最終的結局是隻養出一個終生依附父母,不能獨立生活的巨嬰。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巨嬰”,他們有著成年人的身體,但精神卻還未斷奶。

他們極度自私,毫不獨立,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奉獻,只知道橫衝直撞不管後果,只知道需要他人寵愛擔不起任何的責任。

我想,我們每個父母,應該都不希望把孩子養成“巨嬰”吧。

嫉妒心重的孩子

背後一定站著愛比較的父母

隔壁小孩悠揚的鋼琴聲傳來,優美動人,每次參賽之後拿到的鋼琴證書令人眼紅不已。於是,你就對孩子說教起來,“你看看鄰居XX多優秀”。

每一個總愛在孩子耳邊提起“別人家孩子多優秀”的父母,本心一定是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別人的優點。

父母認為自己是良苦用心,而孩子認為父母在貶低自己,否定自己。

孩子的嫉妒心後面藏著一句沒說的話:

“我沒有他們那麼好,那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

一個優秀的孩子從來不是比出來的,而是用心養出來的。

關於這點,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每個愛發脾氣的孩子

都在尋求你的關注

兒童心理學家通過多年研究發現,孩子需要從父母的關注中,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孩子寧可被父母提醒,嘮叨、責罵也不想被父母忽視。

常常被父母忽視的孩子,不得不用錯誤的行為,快速引發父母的關注。

來證明自己是被父母所在乎的,是被父母所在意的。

你的修養

就是孩子的教養

你用命令的口吻指揮孩子做事情,那孩子自然有樣學樣。

孩子沒有從家長的身上學會尊重,自然不能明白如何尊重別人。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父母的人品往往會像病菌一樣往下傳,最後孩子的三觀和行為模式,保證都是父母骨子裡的精髓。

熊孩子不是橫空出世的,而是熊父母教出來的。

孩子的真心話

只說給能懂的人聽

很多父母都會疑惑,什麼時候起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世界,父母被隔絕在外進不去。

孩子的喜好我們不知道,孩子談論的話題我們插不上嘴。

為何不反思一下自己,當孩子興致沖沖跟你分享自己的喜歡的東西時,你是不是脫口而出一句:

“怎麼都不好好學習,天天玩物喪志!”

孩子自然認為跟你說那麼多有用嗎,還不如不說,省得討罵。

糟糕父母群像可能有你有我,當這些問題已經發生,我們能做什麼?

不需要你的大徹大悟,只是從今天起你要開始學會自我反省。

教育是一場單程車票,失去了自省的機會,最終失去的是孩子的人生。

今生與孩子相遇一場,尋求的不止是相依相伴,還有彼此信任和良好合作。

願你我都能贏得孩子的合作,在這短暫一生中,與孩子攜手相伴,收穫幸福人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