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內向的孩子,成不了會說的馬雲,但他可能是寡言的巴菲特

你家內向的孩子,成不了會說的馬雲,但他可能是寡言的巴菲特

文 | 楊瑤

公號:魚心理(fishpsycho)

1

自來熟的東北人,每次都會因為,他們大大咧咧的性格而登上熱搜。

畢竟在一直以含蓄和內斂自居的中國,這種性格很是不常見。

他們可能敲你車窗問你:“兄弟,你的車真帥,多少錢買的?”也可能在飯館裡看著你臉前的菜問你那個是不是好吃,你看著他們認真的樣子,知道這不是來找茬的。

網友對東北老鐵們的這種外向的性格的好奇之中,又有一分的羨慕。

家長也是如此。

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一個社交小能手,一個自來熟的人,希望孩子主動一點,而不要太過內斂和謹慎。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太過文靜,不是特別的開放。“孩子能夠融入到一個很陌生的環境,但是交流起來非常的謹慎,對比較感興趣的也迴應,總體感覺他還是比較被動。”臭蛋爸說道。

他希望孩子能稍微放開一點。“男孩子嘛,有一點闖勁,交流起來不要那麼內向。”

Lisa則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不要太像自己。要積極一點,學會表現自己。“每當老師上公開課,讓小朋友上臺分享個小故事時,很多小朋友都會搶著舉手,就他坐在那裡沒反應。其實他是會講的,但是他就不願意舉手往前面去。”

她的寶寶經今年6歲,上中班。

你家內向的孩子,成不了會說的馬雲,但他可能是寡言的巴菲特

2

當我們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與他人打招呼的時候,就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有點內向,在心裡不自覺的給孩子貼上標籤。

認為孩子就是這樣的人,其實並不是如此。

之前我們有寫過一篇文章:《那些被貼標籤的孩子,都長成了標籤的模樣

所以,當你認為孩子內向時,你需要去再次去考慮孩子是不是真的就是內向,可以從下面幾個緯度思考一下。

第一個維度是時間;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孩子不善交流的現象,之前是什麼樣子,之後是什麼樣子。孩子是一直不和人打招呼,還是最近才開始不和別人打招呼。就是時間的緯度。

第二個緯度是有沒有特例;

我們總是會說孩子好像比較害羞,但是有時候又不是這樣,有時候覺得孩子好像跟其他小朋友打交道,但有時候又比較羞怯。

那我們就要找一下特例,什麼樣的情況下他表現的比較放鬆,比較大方,什麼情況下他比較退縮,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觀察。

最後一個緯度是家人的觀點是不是一致;

是隻有媽媽這麼覺得,還是隻有爸爸這麼覺得,家裡的爺爺奶奶會不會認為,孩子很擅長與別人交流。

當我們從這些角度都去確認一遍時,我們再去看看給,孩子內向問題,是不是真的那樣存在,又是不是真的如我們認為的那樣嚴重。

有時候可能只是我們一個人的焦慮,並不是真的是問題。

如果孩子從小到大都是不善於和別人交流,即使和小夥伴長時間的接觸也不主動,跟誰也都一樣時;你這時需要仔細想想,內向又真的是一個不好的性格嗎?

自己是不是被一直流行的觀念挾持了。

你家內向的孩子,成不了會說的馬雲,但他可能是寡言的巴菲特

3

大人會出於實際的角度,認為在社會上混的好的都是善於交際的,如果沒有這項技能孩子以後可能會吃虧。

卡爾·榮格在1921年《心理類型學》中提出了外向(Extrovert)和內向(introvert)的概念。

這兩種特質的區別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他們的能量指向內部,因此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自省和思考,外向者則喜歡和人交流。

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兩種兩種描述心理能量的詞彙,竟然被後來者們曲解,並且將成功和外向鉤在了一起,認為外向者都是成功者。

不過這種掛鉤是否真的具有參考性?美國人沃倫還是有話要說的。

四十年前,美國人沃倫購買了一家報紙的股份。

為了表示答謝,報紙的擁有者格雷厄姆和蘇珊,特地為沃倫準備一場晚宴。

他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正式而豪華的晚宴。當雞尾酒會結束後,他們穿過大堂來到一個巨大的餐廳,這是格雷厄姆舉行那些著名宴會的地方。

青銅燭臺上閃耀著錐形的燭光,與鑲板的牆相映生輝,這使得沃倫感覺很不自在

圓圓的核桃木餐桌上擺放著水晶燭臺和紋章瓷,閃閃發光,不過格雷厄姆所邀請的客人使得這些壯麗的景色全都黯然失色。任何時候,這裡都能擠滿一群達官顯貴,包括美國總統、外國領導人、外交官、政府高官、兩黨的國會議員、大律師。

而這個被邀請過來的傢伙此時卻是十分的內斂。“我根本沒有勇氣站起來發表祝酒詞,而我又必須這樣做,我完全把它搞砸了。我感覺太不舒服了。我甚至想嘔吐,真的是這樣。我無法站在那裡,面對著一半的客人去講話。我不擅長這種事。”

沃倫一心想著逃離。

後來,他和蘇珊終於可以說再見了。沃倫感覺在他們走後很久,喬治敦的人仍會繼續嘲笑他這個來自內布拉斯加的鄉巴佬。

然而這個連西裝都是租來的鄉巴佬,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一直徘徊在著全球的富豪榜前幾位。

他就是沃倫,巴菲特。

如果你不是從他嘴裡聽到的這些詞彙,“沒有勇氣”,“太不舒服”,“想嘔吐”,“無法”,“不擅長”

你根本不會相信,這個世界級富豪竟是個內向者,而會自以為這些成功者,都像是馬老師那樣善於演講,精於社交。

內向的巴菲特,小時候常常數小時沉迷在畫有火車模型的目錄中間,即使上中學依然沉迷於數字。

不過他的媽媽並沒染上焦慮。

儘管那些跟沃倫同歲的外向的孩子們,可以和外國遊客打交道,給老外免費當翻譯以求練習外語。

她也沒有焦慮,也沒責備沃倫:“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沒出息的兒子,整天就知道看數字!

內向不是一種病,不用害怕。

但是可怕的在於你認為它是一種病,並且一直強擰著,讓孩子變成另外一種性格。這個過程中只會讓沒病的孩子患上病——自卑心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內向,不用擔心;他成不了會演說的馬雲,但他可能成為寡言巴菲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