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手機,家長懶要為之“買單”?

不完美媽媽 新京報 新京報 2019-05-25

在通訊網絡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青少年也不例外。做作業、查資料、聽故事、學英語都要用到手機。手機在給青少年學習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讓許多人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青少年沉迷手機,多數是因為家長“懶”嗎?帶著這樣的疑問,4月21日下午,新京報小記者就這一主題進行了街頭採訪。

青少年沉迷手機,家長懶要為之“買單”?

小記者就“青少年沉迷手機,是否因為家長‘懶’”進行街頭採訪。 供圖 新京報小記者

採訪中,小記者們選擇了不同的採訪對象,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他們中有人認為青少年沉迷手機,確實是因為家長懶,很多年輕父母不能以身作則,一回到家,就捧著手機刷朋友圈、打遊戲、神侃,手機一刻也不離身。更有甚者為了有自己的空間,乾脆甩一個手機給孩子,用手機代替陪伴,天長日久孩子自然沉迷手機了。

也有部分人認為,青少年沉迷手機並不是因為家長懶,而是因為青少年禁不住誘惑,沒有很好的自制力。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孩子和父母應該各負一半的責任,家長因為懶,沒有盡到監管的職責,同時,孩子自身缺乏自律性也是重要因素。

在小記者採訪的24人中,第一種觀點佔到了58.3%,第二種觀點佔到了29.2%,第三種觀點佔比為12.5%。

青少年沉迷手機這一困局到底該如何解開?小記者們在採訪中發現,人們對此採取了三種解決方法:親和派、暴力派和中庸派。

親和派主張青少年和家長平等對待,家長首先要身體力行,減少玩手機的時間,拿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這樣孩子自然不會再沉迷手機。

暴力派主張直接沒收孩子的電子產品,實行絕對的“物理隔絕”,一旦發現孩子偷偷玩手機,將對孩子進行嚴厲處罰。

中庸派則認為強行禁止玩手機不可行,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提前制定玩手機的“遊戲規則”。

三派各有各的道理,小記者們則認為想要處理好青少年沉迷手機問題,必須“望聞問切,對症下藥”。針對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這需要家長運用自己的智慧,畢竟家長最瞭解自己的孩子!

採寫 新京報小記者 建華實驗學校四年級5班滕芮;府學衚衕小學四年級14班李語涵;星火小學五年級2班盧婧漪;馬駒橋金橋小學五年級3班劉正宇;建華實驗學校四年級3班呂照蘊;清華大學附小商務中心區實驗小學通惠校區三年級2班宋偉宸

編輯 潘燦 校對 李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