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不完美媽媽 算術 文藝老師 2019-09-06
"
上週到朋友家吃飯,我看到大多中國家庭裡的場景,朋友家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飯。朋友看到後撲過去,各種誇獎“寶寶真棒…”,之後全家齊上陣,把孩子從頭誇到腳,我呆坐一旁,有些尷尬,覺得擾了天倫之樂,也一臉茫然,對於眼前的景象十分不解。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不是很正常麼?不是他應該的麼?怎麼就能贏得的掌聲陣陣,誇獎聲聲?
"
上週到朋友家吃飯,我看到大多中國家庭裡的場景,朋友家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飯。朋友看到後撲過去,各種誇獎“寶寶真棒…”,之後全家齊上陣,把孩子從頭誇到腳,我呆坐一旁,有些尷尬,覺得擾了天倫之樂,也一臉茫然,對於眼前的景象十分不解。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不是很正常麼?不是他應該的麼?怎麼就能贏得的掌聲陣陣,誇獎聲聲?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十萬個為什麼?

父母十分愛孩子,心情可以理解,尤其80 、90後作為在打擊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很多家長便把“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理念奉為神旨。因自己經歷過,渴望被肯定和誇獎的辛酸,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在蜜罐裡,盼望孩子能夠成長為勇敢自信的人,出人頭地。

可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隨隨便便的讚美,並不會讓孩子自信勇敢,反而會讓孩子在眾多甜言蜜語中迷失自我,變得敏感、脆弱,玻璃心,能接受鮮花和掌聲,卻受不了冷落和批評。

我帶二年級時,見過一個在讚美教育中長大的小姑娘,初見時覺得她愛笑開朗,可慢慢我發現,如果某一天沒有聽到老師或同學誇獎她,下午她就變得安靜漠然,我打電話跟她媽媽瞭解情況,她媽媽告訴我,因為還小,比較任性,喜歡被表揚,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多誇她,否則回到家她會撒潑打滾。

"
上週到朋友家吃飯,我看到大多中國家庭裡的場景,朋友家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飯。朋友看到後撲過去,各種誇獎“寶寶真棒…”,之後全家齊上陣,把孩子從頭誇到腳,我呆坐一旁,有些尷尬,覺得擾了天倫之樂,也一臉茫然,對於眼前的景象十分不解。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不是很正常麼?不是他應該的麼?怎麼就能贏得的掌聲陣陣,誇獎聲聲?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十萬個為什麼?

父母十分愛孩子,心情可以理解,尤其80 、90後作為在打擊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很多家長便把“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理念奉為神旨。因自己經歷過,渴望被肯定和誇獎的辛酸,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在蜜罐裡,盼望孩子能夠成長為勇敢自信的人,出人頭地。

可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隨隨便便的讚美,並不會讓孩子自信勇敢,反而會讓孩子在眾多甜言蜜語中迷失自我,變得敏感、脆弱,玻璃心,能接受鮮花和掌聲,卻受不了冷落和批評。

我帶二年級時,見過一個在讚美教育中長大的小姑娘,初見時覺得她愛笑開朗,可慢慢我發現,如果某一天沒有聽到老師或同學誇獎她,下午她就變得安靜漠然,我打電話跟她媽媽瞭解情況,她媽媽告訴我,因為還小,比較任性,喜歡被表揚,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多誇她,否則回到家她會撒潑打滾。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我與他媽媽交流,孩子需要的不是讚美,而是我們正確的引導。可她媽媽不以為然,依然希望我能夠遷就她,多表揚她。我沒有采納她的建議,常常找小姑娘聊天,但我能感受到她越來越不喜歡我,一個學期後,小姑娘任性之餘還夾雜焦躁,常常在教室裡發脾氣,同學們都不太喜歡她,以至於後來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請假,最後轉校走了。

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曾改變,不管去了哪裡,孩子都很難快樂成長。而類似的劇情,依然會在信奉“誇獎出貴子”的家庭上演。

"
上週到朋友家吃飯,我看到大多中國家庭裡的場景,朋友家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飯。朋友看到後撲過去,各種誇獎“寶寶真棒…”,之後全家齊上陣,把孩子從頭誇到腳,我呆坐一旁,有些尷尬,覺得擾了天倫之樂,也一臉茫然,對於眼前的景象十分不解。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不是很正常麼?不是他應該的麼?怎麼就能贏得的掌聲陣陣,誇獎聲聲?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十萬個為什麼?

父母十分愛孩子,心情可以理解,尤其80 、90後作為在打擊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很多家長便把“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理念奉為神旨。因自己經歷過,渴望被肯定和誇獎的辛酸,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在蜜罐裡,盼望孩子能夠成長為勇敢自信的人,出人頭地。

可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隨隨便便的讚美,並不會讓孩子自信勇敢,反而會讓孩子在眾多甜言蜜語中迷失自我,變得敏感、脆弱,玻璃心,能接受鮮花和掌聲,卻受不了冷落和批評。

我帶二年級時,見過一個在讚美教育中長大的小姑娘,初見時覺得她愛笑開朗,可慢慢我發現,如果某一天沒有聽到老師或同學誇獎她,下午她就變得安靜漠然,我打電話跟她媽媽瞭解情況,她媽媽告訴我,因為還小,比較任性,喜歡被表揚,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多誇她,否則回到家她會撒潑打滾。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我與他媽媽交流,孩子需要的不是讚美,而是我們正確的引導。可她媽媽不以為然,依然希望我能夠遷就她,多表揚她。我沒有采納她的建議,常常找小姑娘聊天,但我能感受到她越來越不喜歡我,一個學期後,小姑娘任性之餘還夾雜焦躁,常常在教室裡發脾氣,同學們都不太喜歡她,以至於後來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請假,最後轉校走了。

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曾改變,不管去了哪裡,孩子都很難快樂成長。而類似的劇情,依然會在信奉“誇獎出貴子”的家庭上演。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誇獎無處不在?

  • 孩子還小,不懂事,但成年人應當明白,過於氾濫的表揚,會讓孩子失去規則感,分不清自己的本職和責任,不知道哪些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將長輩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極易獲得讚美,他們會越來越不快樂,因為沒有前進的動力,也體驗不到努力的欣喜。

就像馬戲團裡的小狗,小狗吃飯走路不會獲得獎勵,但如果他能跳火圈、做算術,就會有香腸吃。而我們大多的父母,過早地獻出了自己的誇獎和禮物,讓“小狗們”覺得我學會了走路吃飯,就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孩子,也不會願意在用功和努力,去學習跳火圈、做算術。

  • 隨意的誇獎,讓父母和孩子越來越疏遠。

很多父母自己玩遊戲,把手機丟給孩子。邊玩還邊誇獎孩子,寶寶真乖。但如果你問他寶寶哪裡乖,他會告訴你,他安靜的自己玩耍,沒有哭鬧,也不打擾我,難道不乖嗎?這樣的父母不會看到,孩子在荒野求生的遊戲裡,把敵人一槍爆頭,自然也理解不了,孩子長大後的暴力傾向源自何處。

"
上週到朋友家吃飯,我看到大多中國家庭裡的場景,朋友家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飯。朋友看到後撲過去,各種誇獎“寶寶真棒…”,之後全家齊上陣,把孩子從頭誇到腳,我呆坐一旁,有些尷尬,覺得擾了天倫之樂,也一臉茫然,對於眼前的景象十分不解。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不是很正常麼?不是他應該的麼?怎麼就能贏得的掌聲陣陣,誇獎聲聲?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十萬個為什麼?

父母十分愛孩子,心情可以理解,尤其80 、90後作為在打擊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很多家長便把“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理念奉為神旨。因自己經歷過,渴望被肯定和誇獎的辛酸,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在蜜罐裡,盼望孩子能夠成長為勇敢自信的人,出人頭地。

可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隨隨便便的讚美,並不會讓孩子自信勇敢,反而會讓孩子在眾多甜言蜜語中迷失自我,變得敏感、脆弱,玻璃心,能接受鮮花和掌聲,卻受不了冷落和批評。

我帶二年級時,見過一個在讚美教育中長大的小姑娘,初見時覺得她愛笑開朗,可慢慢我發現,如果某一天沒有聽到老師或同學誇獎她,下午她就變得安靜漠然,我打電話跟她媽媽瞭解情況,她媽媽告訴我,因為還小,比較任性,喜歡被表揚,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多誇她,否則回到家她會撒潑打滾。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我與他媽媽交流,孩子需要的不是讚美,而是我們正確的引導。可她媽媽不以為然,依然希望我能夠遷就她,多表揚她。我沒有采納她的建議,常常找小姑娘聊天,但我能感受到她越來越不喜歡我,一個學期後,小姑娘任性之餘還夾雜焦躁,常常在教室裡發脾氣,同學們都不太喜歡她,以至於後來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請假,最後轉校走了。

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曾改變,不管去了哪裡,孩子都很難快樂成長。而類似的劇情,依然會在信奉“誇獎出貴子”的家庭上演。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誇獎無處不在?

  • 孩子還小,不懂事,但成年人應當明白,過於氾濫的表揚,會讓孩子失去規則感,分不清自己的本職和責任,不知道哪些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將長輩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極易獲得讚美,他們會越來越不快樂,因為沒有前進的動力,也體驗不到努力的欣喜。

就像馬戲團裡的小狗,小狗吃飯走路不會獲得獎勵,但如果他能跳火圈、做算術,就會有香腸吃。而我們大多的父母,過早地獻出了自己的誇獎和禮物,讓“小狗們”覺得我學會了走路吃飯,就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孩子,也不會願意在用功和努力,去學習跳火圈、做算術。

  • 隨意的誇獎,讓父母和孩子越來越疏遠。

很多父母自己玩遊戲,把手機丟給孩子。邊玩還邊誇獎孩子,寶寶真乖。但如果你問他寶寶哪裡乖,他會告訴你,他安靜的自己玩耍,沒有哭鬧,也不打擾我,難道不乖嗎?這樣的父母不會看到,孩子在荒野求生的遊戲裡,把敵人一槍爆頭,自然也理解不了,孩子長大後的暴力傾向源自何處。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孩子從你身上學會了“安靜”

  • 隨意的讚美讓孩子形成表演型人格。

原本專家們提出的“讚美肯定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們,形成樂觀開朗、積極努力的品格,而隨意表揚孩子的父母,無非是為了讓孩子,保持片刻的安靜和乖巧,更有甚者,是為了在親朋好友面前為自己贏得面子。

孩子如此聰明,人小鬼大的他們很快可以摸清,哪些行為可以讓長輩開心,為了贏得長輩的肯定,他們會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緒,在長輩面前扮演乖巧聽話的孩子,而轉過身就是另外一副面孔。

"
上週到朋友家吃飯,我看到大多中國家庭裡的場景,朋友家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飯。朋友看到後撲過去,各種誇獎“寶寶真棒…”,之後全家齊上陣,把孩子從頭誇到腳,我呆坐一旁,有些尷尬,覺得擾了天倫之樂,也一臉茫然,對於眼前的景象十分不解。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不是很正常麼?不是他應該的麼?怎麼就能贏得的掌聲陣陣,誇獎聲聲?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十萬個為什麼?

父母十分愛孩子,心情可以理解,尤其80 、90後作為在打擊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很多家長便把“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理念奉為神旨。因自己經歷過,渴望被肯定和誇獎的辛酸,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在蜜罐裡,盼望孩子能夠成長為勇敢自信的人,出人頭地。

可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隨隨便便的讚美,並不會讓孩子自信勇敢,反而會讓孩子在眾多甜言蜜語中迷失自我,變得敏感、脆弱,玻璃心,能接受鮮花和掌聲,卻受不了冷落和批評。

我帶二年級時,見過一個在讚美教育中長大的小姑娘,初見時覺得她愛笑開朗,可慢慢我發現,如果某一天沒有聽到老師或同學誇獎她,下午她就變得安靜漠然,我打電話跟她媽媽瞭解情況,她媽媽告訴我,因為還小,比較任性,喜歡被表揚,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多誇她,否則回到家她會撒潑打滾。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我與他媽媽交流,孩子需要的不是讚美,而是我們正確的引導。可她媽媽不以為然,依然希望我能夠遷就她,多表揚她。我沒有采納她的建議,常常找小姑娘聊天,但我能感受到她越來越不喜歡我,一個學期後,小姑娘任性之餘還夾雜焦躁,常常在教室裡發脾氣,同學們都不太喜歡她,以至於後來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請假,最後轉校走了。

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曾改變,不管去了哪裡,孩子都很難快樂成長。而類似的劇情,依然會在信奉“誇獎出貴子”的家庭上演。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誇獎無處不在?

  • 孩子還小,不懂事,但成年人應當明白,過於氾濫的表揚,會讓孩子失去規則感,分不清自己的本職和責任,不知道哪些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將長輩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極易獲得讚美,他們會越來越不快樂,因為沒有前進的動力,也體驗不到努力的欣喜。

就像馬戲團裡的小狗,小狗吃飯走路不會獲得獎勵,但如果他能跳火圈、做算術,就會有香腸吃。而我們大多的父母,過早地獻出了自己的誇獎和禮物,讓“小狗們”覺得我學會了走路吃飯,就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孩子,也不會願意在用功和努力,去學習跳火圈、做算術。

  • 隨意的誇獎,讓父母和孩子越來越疏遠。

很多父母自己玩遊戲,把手機丟給孩子。邊玩還邊誇獎孩子,寶寶真乖。但如果你問他寶寶哪裡乖,他會告訴你,他安靜的自己玩耍,沒有哭鬧,也不打擾我,難道不乖嗎?這樣的父母不會看到,孩子在荒野求生的遊戲裡,把敵人一槍爆頭,自然也理解不了,孩子長大後的暴力傾向源自何處。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孩子從你身上學會了“安靜”

  • 隨意的讚美讓孩子形成表演型人格。

原本專家們提出的“讚美肯定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們,形成樂觀開朗、積極努力的品格,而隨意表揚孩子的父母,無非是為了讓孩子,保持片刻的安靜和乖巧,更有甚者,是為了在親朋好友面前為自己贏得面子。

孩子如此聰明,人小鬼大的他們很快可以摸清,哪些行為可以讓長輩開心,為了贏得長輩的肯定,他們會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緒,在長輩面前扮演乖巧聽話的孩子,而轉過身就是另外一副面孔。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孩子越來越孤獨

所以當我們告訴家長,你的孩子收低年級孩子的保護費,或者偷別人東西時,家長第一反應是不可能,那絕對不是我家的孩子。可事實總是啪啪打臉。

  • 無時無刻都在誇獎孩子的父母與常常打罵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不負責任。他們不動腦筋,不花精力去觀察孩子,沒有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生活,想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將孩子誇獎、管教成才,不懂共情,更別談理解。

無時無刻的讚美與孩子而言,像慢性的毒藥,也像傳銷的洗腦,讓孩子和家長都陷入一種孩子是天才的幻覺裡,當孩子遭遇挫折和失敗,結果往往兩敗俱傷。

連父母都沒有學會勇敢面對挫折,正視人生的困境,孩子怎麼可能會擁有這些美好品質?

  • 孩子成長的路上,讚美必不可少,但犯錯時父母的接納和鼓勵,才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養料,先成人才能談成才。
"
上週到朋友家吃飯,我看到大多中國家庭裡的場景,朋友家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飯。朋友看到後撲過去,各種誇獎“寶寶真棒…”,之後全家齊上陣,把孩子從頭誇到腳,我呆坐一旁,有些尷尬,覺得擾了天倫之樂,也一臉茫然,對於眼前的景象十分不解。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不是很正常麼?不是他應該的麼?怎麼就能贏得的掌聲陣陣,誇獎聲聲?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十萬個為什麼?

父母十分愛孩子,心情可以理解,尤其80 、90後作為在打擊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很多家長便把“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理念奉為神旨。因自己經歷過,渴望被肯定和誇獎的辛酸,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在蜜罐裡,盼望孩子能夠成長為勇敢自信的人,出人頭地。

可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隨隨便便的讚美,並不會讓孩子自信勇敢,反而會讓孩子在眾多甜言蜜語中迷失自我,變得敏感、脆弱,玻璃心,能接受鮮花和掌聲,卻受不了冷落和批評。

我帶二年級時,見過一個在讚美教育中長大的小姑娘,初見時覺得她愛笑開朗,可慢慢我發現,如果某一天沒有聽到老師或同學誇獎她,下午她就變得安靜漠然,我打電話跟她媽媽瞭解情況,她媽媽告訴我,因為還小,比較任性,喜歡被表揚,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多誇她,否則回到家她會撒潑打滾。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我與他媽媽交流,孩子需要的不是讚美,而是我們正確的引導。可她媽媽不以為然,依然希望我能夠遷就她,多表揚她。我沒有采納她的建議,常常找小姑娘聊天,但我能感受到她越來越不喜歡我,一個學期後,小姑娘任性之餘還夾雜焦躁,常常在教室裡發脾氣,同學們都不太喜歡她,以至於後來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請假,最後轉校走了。

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曾改變,不管去了哪裡,孩子都很難快樂成長。而類似的劇情,依然會在信奉“誇獎出貴子”的家庭上演。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誇獎無處不在?

  • 孩子還小,不懂事,但成年人應當明白,過於氾濫的表揚,會讓孩子失去規則感,分不清自己的本職和責任,不知道哪些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將長輩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極易獲得讚美,他們會越來越不快樂,因為沒有前進的動力,也體驗不到努力的欣喜。

就像馬戲團裡的小狗,小狗吃飯走路不會獲得獎勵,但如果他能跳火圈、做算術,就會有香腸吃。而我們大多的父母,過早地獻出了自己的誇獎和禮物,讓“小狗們”覺得我學會了走路吃飯,就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孩子,也不會願意在用功和努力,去學習跳火圈、做算術。

  • 隨意的誇獎,讓父母和孩子越來越疏遠。

很多父母自己玩遊戲,把手機丟給孩子。邊玩還邊誇獎孩子,寶寶真乖。但如果你問他寶寶哪裡乖,他會告訴你,他安靜的自己玩耍,沒有哭鬧,也不打擾我,難道不乖嗎?這樣的父母不會看到,孩子在荒野求生的遊戲裡,把敵人一槍爆頭,自然也理解不了,孩子長大後的暴力傾向源自何處。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孩子從你身上學會了“安靜”

  • 隨意的讚美讓孩子形成表演型人格。

原本專家們提出的“讚美肯定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們,形成樂觀開朗、積極努力的品格,而隨意表揚孩子的父母,無非是為了讓孩子,保持片刻的安靜和乖巧,更有甚者,是為了在親朋好友面前為自己贏得面子。

孩子如此聰明,人小鬼大的他們很快可以摸清,哪些行為可以讓長輩開心,為了贏得長輩的肯定,他們會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緒,在長輩面前扮演乖巧聽話的孩子,而轉過身就是另外一副面孔。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孩子越來越孤獨

所以當我們告訴家長,你的孩子收低年級孩子的保護費,或者偷別人東西時,家長第一反應是不可能,那絕對不是我家的孩子。可事實總是啪啪打臉。

  • 無時無刻都在誇獎孩子的父母與常常打罵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不負責任。他們不動腦筋,不花精力去觀察孩子,沒有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生活,想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將孩子誇獎、管教成才,不懂共情,更別談理解。

無時無刻的讚美與孩子而言,像慢性的毒藥,也像傳銷的洗腦,讓孩子和家長都陷入一種孩子是天才的幻覺裡,當孩子遭遇挫折和失敗,結果往往兩敗俱傷。

連父母都沒有學會勇敢面對挫折,正視人生的困境,孩子怎麼可能會擁有這些美好品質?

  • 孩子成長的路上,讚美必不可少,但犯錯時父母的接納和鼓勵,才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養料,先成人才能談成才。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先成人才談成才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孩子,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我受到親朋好友的各種寵愛和誇獎,這讓我變得情緒化、玻璃心。常因為爸爸的批評而生氣,覺得爸爸過於嚴厲到不近人情。高中畢業學開車,第一次就撞到了樹上,我惶惶不安打電話給老爸,心想這次肯定會被罵的狗血淋頭,結果我爸安靜詢問我有沒事,有沒傷到人,聽我說沒有,他鬆了口氣,對我說,“沒事,可能你們的教練車早想整容來著,一直找不到機會,剛好你幫了它一忙。”

爸爸跟教練道歉後將車開去修好,後耐心囑咐我安全駕駛的事宜。

  • 後面的人生裡但凡遇到困難,我就會想起老爸的淡定和幽默,未曾害怕,總是能從容應對。那時我才明白,再多的讚美,也比不上天塌下來時,家長的淡定和從容。

讓孩子明白人生是場馬拉松,重要的不是名次和榮譽,而是中途戰勝自己的堅毅和堅持到底的品格,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經過研究分析得出結論: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極高的IQ,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是抗壓和抗挫折的能力。

養育孩子練的不是嘴皮子,而是拼父母的“三心”(耐心、細心、恆心)、格局和智慧,誇獎孩子,是門手藝活,需要家長們修一顆匠心。

關於誇獎孩子,我有幾個小建議:

1、知其棒,也要知其所以棒。孩子自己吃飯、按時睡覺、獨立寫作業、整理玩具,不是誇獎他自己能夠完成,而是誇獎他為這件事付出的努力,不斷的學習和進步,以及他戰勝自己惰性的過程。

2、當孩子克服困難達到目標時,問一問過程,參與他的成長,融入他的生活。幫他進行自我分析,總結經驗,收集人生的素材,以便他在以後的人生裡,遇到困難,不會逃避,不易放棄,培養孩子堅韌的品格。

"
上週到朋友家吃飯,我看到大多中國家庭裡的場景,朋友家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飯。朋友看到後撲過去,各種誇獎“寶寶真棒…”,之後全家齊上陣,把孩子從頭誇到腳,我呆坐一旁,有些尷尬,覺得擾了天倫之樂,也一臉茫然,對於眼前的景象十分不解。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不是很正常麼?不是他應該的麼?怎麼就能贏得的掌聲陣陣,誇獎聲聲?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十萬個為什麼?

父母十分愛孩子,心情可以理解,尤其80 、90後作為在打擊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很多家長便把“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理念奉為神旨。因自己經歷過,渴望被肯定和誇獎的辛酸,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在蜜罐裡,盼望孩子能夠成長為勇敢自信的人,出人頭地。

可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隨隨便便的讚美,並不會讓孩子自信勇敢,反而會讓孩子在眾多甜言蜜語中迷失自我,變得敏感、脆弱,玻璃心,能接受鮮花和掌聲,卻受不了冷落和批評。

我帶二年級時,見過一個在讚美教育中長大的小姑娘,初見時覺得她愛笑開朗,可慢慢我發現,如果某一天沒有聽到老師或同學誇獎她,下午她就變得安靜漠然,我打電話跟她媽媽瞭解情況,她媽媽告訴我,因為還小,比較任性,喜歡被表揚,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多誇她,否則回到家她會撒潑打滾。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我與他媽媽交流,孩子需要的不是讚美,而是我們正確的引導。可她媽媽不以為然,依然希望我能夠遷就她,多表揚她。我沒有采納她的建議,常常找小姑娘聊天,但我能感受到她越來越不喜歡我,一個學期後,小姑娘任性之餘還夾雜焦躁,常常在教室裡發脾氣,同學們都不太喜歡她,以至於後來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請假,最後轉校走了。

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曾改變,不管去了哪裡,孩子都很難快樂成長。而類似的劇情,依然會在信奉“誇獎出貴子”的家庭上演。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誇獎無處不在?

  • 孩子還小,不懂事,但成年人應當明白,過於氾濫的表揚,會讓孩子失去規則感,分不清自己的本職和責任,不知道哪些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將長輩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極易獲得讚美,他們會越來越不快樂,因為沒有前進的動力,也體驗不到努力的欣喜。

就像馬戲團裡的小狗,小狗吃飯走路不會獲得獎勵,但如果他能跳火圈、做算術,就會有香腸吃。而我們大多的父母,過早地獻出了自己的誇獎和禮物,讓“小狗們”覺得我學會了走路吃飯,就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孩子,也不會願意在用功和努力,去學習跳火圈、做算術。

  • 隨意的誇獎,讓父母和孩子越來越疏遠。

很多父母自己玩遊戲,把手機丟給孩子。邊玩還邊誇獎孩子,寶寶真乖。但如果你問他寶寶哪裡乖,他會告訴你,他安靜的自己玩耍,沒有哭鬧,也不打擾我,難道不乖嗎?這樣的父母不會看到,孩子在荒野求生的遊戲裡,把敵人一槍爆頭,自然也理解不了,孩子長大後的暴力傾向源自何處。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孩子從你身上學會了“安靜”

  • 隨意的讚美讓孩子形成表演型人格。

原本專家們提出的“讚美肯定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們,形成樂觀開朗、積極努力的品格,而隨意表揚孩子的父母,無非是為了讓孩子,保持片刻的安靜和乖巧,更有甚者,是為了在親朋好友面前為自己贏得面子。

孩子如此聰明,人小鬼大的他們很快可以摸清,哪些行為可以讓長輩開心,為了贏得長輩的肯定,他們會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緒,在長輩面前扮演乖巧聽話的孩子,而轉過身就是另外一副面孔。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孩子越來越孤獨

所以當我們告訴家長,你的孩子收低年級孩子的保護費,或者偷別人東西時,家長第一反應是不可能,那絕對不是我家的孩子。可事實總是啪啪打臉。

  • 無時無刻都在誇獎孩子的父母與常常打罵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不負責任。他們不動腦筋,不花精力去觀察孩子,沒有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生活,想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將孩子誇獎、管教成才,不懂共情,更別談理解。

無時無刻的讚美與孩子而言,像慢性的毒藥,也像傳銷的洗腦,讓孩子和家長都陷入一種孩子是天才的幻覺裡,當孩子遭遇挫折和失敗,結果往往兩敗俱傷。

連父母都沒有學會勇敢面對挫折,正視人生的困境,孩子怎麼可能會擁有這些美好品質?

  • 孩子成長的路上,讚美必不可少,但犯錯時父母的接納和鼓勵,才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養料,先成人才能談成才。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先成人才談成才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孩子,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我受到親朋好友的各種寵愛和誇獎,這讓我變得情緒化、玻璃心。常因為爸爸的批評而生氣,覺得爸爸過於嚴厲到不近人情。高中畢業學開車,第一次就撞到了樹上,我惶惶不安打電話給老爸,心想這次肯定會被罵的狗血淋頭,結果我爸安靜詢問我有沒事,有沒傷到人,聽我說沒有,他鬆了口氣,對我說,“沒事,可能你們的教練車早想整容來著,一直找不到機會,剛好你幫了它一忙。”

爸爸跟教練道歉後將車開去修好,後耐心囑咐我安全駕駛的事宜。

  • 後面的人生裡但凡遇到困難,我就會想起老爸的淡定和幽默,未曾害怕,總是能從容應對。那時我才明白,再多的讚美,也比不上天塌下來時,家長的淡定和從容。

讓孩子明白人生是場馬拉松,重要的不是名次和榮譽,而是中途戰勝自己的堅毅和堅持到底的品格,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經過研究分析得出結論: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極高的IQ,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是抗壓和抗挫折的能力。

養育孩子練的不是嘴皮子,而是拼父母的“三心”(耐心、細心、恆心)、格局和智慧,誇獎孩子,是門手藝活,需要家長們修一顆匠心。

關於誇獎孩子,我有幾個小建議:

1、知其棒,也要知其所以棒。孩子自己吃飯、按時睡覺、獨立寫作業、整理玩具,不是誇獎他自己能夠完成,而是誇獎他為這件事付出的努力,不斷的學習和進步,以及他戰勝自己惰性的過程。

2、當孩子克服困難達到目標時,問一問過程,參與他的成長,融入他的生活。幫他進行自我分析,總結經驗,收集人生的素材,以便他在以後的人生裡,遇到困難,不會逃避,不易放棄,培養孩子堅韌的品格。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專心的陪伴勝過萬千誇獎

3、孩子做的好,給他掌聲和表揚,孩子做的不好給他擁抱和肯定。犯錯是拉近親子關係最好的契機,與孩子一同學習,一起成長。面對失敗,不是讓我們哭泣,而是讓我們學會爬起來,尋找另一種方法通向成功。

隨口的讚美,是讓孩子服慢性毒藥,某日遇到“藥引”,孩子可能就武功盡廢,寢食難安。不要讓誇獎,成為孩子的軟肋,要用愛和溫暖幫他織一件鎧甲,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打怪升級。

"
上週到朋友家吃飯,我看到大多中國家庭裡的場景,朋友家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完了一碗飯。朋友看到後撲過去,各種誇獎“寶寶真棒…”,之後全家齊上陣,把孩子從頭誇到腳,我呆坐一旁,有些尷尬,覺得擾了天倫之樂,也一臉茫然,對於眼前的景象十分不解。一個三歲多的孩子自己吃飯,不是很正常麼?不是他應該的麼?怎麼就能贏得的掌聲陣陣,誇獎聲聲?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十萬個為什麼?

父母十分愛孩子,心情可以理解,尤其80 、90後作為在打擊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很多家長便把“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理念奉為神旨。因自己經歷過,渴望被肯定和誇獎的辛酸,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在蜜罐裡,盼望孩子能夠成長為勇敢自信的人,出人頭地。

可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隨隨便便的讚美,並不會讓孩子自信勇敢,反而會讓孩子在眾多甜言蜜語中迷失自我,變得敏感、脆弱,玻璃心,能接受鮮花和掌聲,卻受不了冷落和批評。

我帶二年級時,見過一個在讚美教育中長大的小姑娘,初見時覺得她愛笑開朗,可慢慢我發現,如果某一天沒有聽到老師或同學誇獎她,下午她就變得安靜漠然,我打電話跟她媽媽瞭解情況,她媽媽告訴我,因為還小,比較任性,喜歡被表揚,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多誇她,否則回到家她會撒潑打滾。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我與他媽媽交流,孩子需要的不是讚美,而是我們正確的引導。可她媽媽不以為然,依然希望我能夠遷就她,多表揚她。我沒有采納她的建議,常常找小姑娘聊天,但我能感受到她越來越不喜歡我,一個學期後,小姑娘任性之餘還夾雜焦躁,常常在教室裡發脾氣,同學們都不太喜歡她,以至於後來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請假,最後轉校走了。

如果這樣的情況不曾改變,不管去了哪裡,孩子都很難快樂成長。而類似的劇情,依然會在信奉“誇獎出貴子”的家庭上演。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誇獎無處不在?

  • 孩子還小,不懂事,但成年人應當明白,過於氾濫的表揚,會讓孩子失去規則感,分不清自己的本職和責任,不知道哪些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將長輩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極易獲得讚美,他們會越來越不快樂,因為沒有前進的動力,也體驗不到努力的欣喜。

就像馬戲團裡的小狗,小狗吃飯走路不會獲得獎勵,但如果他能跳火圈、做算術,就會有香腸吃。而我們大多的父母,過早地獻出了自己的誇獎和禮物,讓“小狗們”覺得我學會了走路吃飯,就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孩子,也不會願意在用功和努力,去學習跳火圈、做算術。

  • 隨意的誇獎,讓父母和孩子越來越疏遠。

很多父母自己玩遊戲,把手機丟給孩子。邊玩還邊誇獎孩子,寶寶真乖。但如果你問他寶寶哪裡乖,他會告訴你,他安靜的自己玩耍,沒有哭鬧,也不打擾我,難道不乖嗎?這樣的父母不會看到,孩子在荒野求生的遊戲裡,把敵人一槍爆頭,自然也理解不了,孩子長大後的暴力傾向源自何處。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孩子從你身上學會了“安靜”

  • 隨意的讚美讓孩子形成表演型人格。

原本專家們提出的“讚美肯定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們,形成樂觀開朗、積極努力的品格,而隨意表揚孩子的父母,無非是為了讓孩子,保持片刻的安靜和乖巧,更有甚者,是為了在親朋好友面前為自己贏得面子。

孩子如此聰明,人小鬼大的他們很快可以摸清,哪些行為可以讓長輩開心,為了贏得長輩的肯定,他們會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緒,在長輩面前扮演乖巧聽話的孩子,而轉過身就是另外一副面孔。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孩子越來越孤獨

所以當我們告訴家長,你的孩子收低年級孩子的保護費,或者偷別人東西時,家長第一反應是不可能,那絕對不是我家的孩子。可事實總是啪啪打臉。

  • 無時無刻都在誇獎孩子的父母與常常打罵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不負責任。他們不動腦筋,不花精力去觀察孩子,沒有融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和生活,想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將孩子誇獎、管教成才,不懂共情,更別談理解。

無時無刻的讚美與孩子而言,像慢性的毒藥,也像傳銷的洗腦,讓孩子和家長都陷入一種孩子是天才的幻覺裡,當孩子遭遇挫折和失敗,結果往往兩敗俱傷。

連父母都沒有學會勇敢面對挫折,正視人生的困境,孩子怎麼可能會擁有這些美好品質?

  • 孩子成長的路上,讚美必不可少,但犯錯時父母的接納和鼓勵,才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養料,先成人才能談成才。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先成人才談成才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孩子,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我受到親朋好友的各種寵愛和誇獎,這讓我變得情緒化、玻璃心。常因為爸爸的批評而生氣,覺得爸爸過於嚴厲到不近人情。高中畢業學開車,第一次就撞到了樹上,我惶惶不安打電話給老爸,心想這次肯定會被罵的狗血淋頭,結果我爸安靜詢問我有沒事,有沒傷到人,聽我說沒有,他鬆了口氣,對我說,“沒事,可能你們的教練車早想整容來著,一直找不到機會,剛好你幫了它一忙。”

爸爸跟教練道歉後將車開去修好,後耐心囑咐我安全駕駛的事宜。

  • 後面的人生裡但凡遇到困難,我就會想起老爸的淡定和幽默,未曾害怕,總是能從容應對。那時我才明白,再多的讚美,也比不上天塌下來時,家長的淡定和從容。

讓孩子明白人生是場馬拉松,重要的不是名次和榮譽,而是中途戰勝自己的堅毅和堅持到底的品格,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經過研究分析得出結論: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極高的IQ,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是抗壓和抗挫折的能力。

養育孩子練的不是嘴皮子,而是拼父母的“三心”(耐心、細心、恆心)、格局和智慧,誇獎孩子,是門手藝活,需要家長們修一顆匠心。

關於誇獎孩子,我有幾個小建議:

1、知其棒,也要知其所以棒。孩子自己吃飯、按時睡覺、獨立寫作業、整理玩具,不是誇獎他自己能夠完成,而是誇獎他為這件事付出的努力,不斷的學習和進步,以及他戰勝自己惰性的過程。

2、當孩子克服困難達到目標時,問一問過程,參與他的成長,融入他的生活。幫他進行自我分析,總結經驗,收集人生的素材,以便他在以後的人生裡,遇到困難,不會逃避,不易放棄,培養孩子堅韌的品格。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專心的陪伴勝過萬千誇獎

3、孩子做的好,給他掌聲和表揚,孩子做的不好給他擁抱和肯定。犯錯是拉近親子關係最好的契機,與孩子一同學習,一起成長。面對失敗,不是讓我們哭泣,而是讓我們學會爬起來,尋找另一種方法通向成功。

隨口的讚美,是讓孩子服慢性毒藥,某日遇到“藥引”,孩子可能就武功盡廢,寢食難安。不要讓誇獎,成為孩子的軟肋,要用愛和溫暖幫他織一件鎧甲,在人生路上不斷的打怪升級。

你隨口的讚美,是孩子的慢性毒藥

讓家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