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不完美媽媽 安米曉課堂 2019-09-14
"

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信任對於孩子而言,有著特別神奇的力量。

被父母信任的感覺是很溫暖的,它不僅能帶給孩子自信,也能讓孩子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好。

"

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信任對於孩子而言,有著特別神奇的力量。

被父母信任的感覺是很溫暖的,它不僅能帶給孩子自信,也能讓孩子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好。

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一、信任孩子的感覺和判斷

不管孩子3歲,還是30歲,父母總是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吃好喝好,懂得添衣加衣,知道走路看路......習慣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斷孩子的感受,於是不相信孩子的選擇,也不相信孩子的想法。最後直接導致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力量,甚至自我懷疑。曾經在路邊看到一個孩子,大概三四歲的樣子,一邊扯著身上的外套一邊說:“好熱!”旁邊的媽媽卻不讓:“不熱,風大,必須得穿!”這就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然後替孩子做了一個讓他並不舒服的決定。然而冷與不冷,難道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嗎?

"

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信任對於孩子而言,有著特別神奇的力量。

被父母信任的感覺是很溫暖的,它不僅能帶給孩子自信,也能讓孩子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好。

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一、信任孩子的感覺和判斷

不管孩子3歲,還是30歲,父母總是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吃好喝好,懂得添衣加衣,知道走路看路......習慣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斷孩子的感受,於是不相信孩子的選擇,也不相信孩子的想法。最後直接導致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力量,甚至自我懷疑。曾經在路邊看到一個孩子,大概三四歲的樣子,一邊扯著身上的外套一邊說:“好熱!”旁邊的媽媽卻不讓:“不熱,風大,必須得穿!”這就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然後替孩子做了一個讓他並不舒服的決定。然而冷與不冷,難道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嗎?

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二、相信孩子有能力

孩子的信心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獨立,他們有天生的主動性,很小就知道自己想做一些事情,比如“我要澆花”、“我要自己倒水喝”、“我要自己吃飯”、“我要掃地”......如果你很怕孩子做不到,反而阻止她去做這些事,那麼,孩子本身又怎麼能得到成長呢?應該耐心教給他在社會的能力和生活中的技巧,這便有利於他長大以後教育他的下一代。

"

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信任對於孩子而言,有著特別神奇的力量。

被父母信任的感覺是很溫暖的,它不僅能帶給孩子自信,也能讓孩子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好。

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一、信任孩子的感覺和判斷

不管孩子3歲,還是30歲,父母總是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吃好喝好,懂得添衣加衣,知道走路看路......習慣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斷孩子的感受,於是不相信孩子的選擇,也不相信孩子的想法。最後直接導致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力量,甚至自我懷疑。曾經在路邊看到一個孩子,大概三四歲的樣子,一邊扯著身上的外套一邊說:“好熱!”旁邊的媽媽卻不讓:“不熱,風大,必須得穿!”這就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然後替孩子做了一個讓他並不舒服的決定。然而冷與不冷,難道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嗎?

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二、相信孩子有能力

孩子的信心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獨立,他們有天生的主動性,很小就知道自己想做一些事情,比如“我要澆花”、“我要自己倒水喝”、“我要自己吃飯”、“我要掃地”......如果你很怕孩子做不到,反而阻止她去做這些事,那麼,孩子本身又怎麼能得到成長呢?應該耐心教給他在社會的能力和生活中的技巧,這便有利於他長大以後教育他的下一代。

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三、相信孩子會變好

記得在我弟弟小時候時,他非常淘氣經常膽大做一些事情,比如今天把花瓶打碎了,明天和別的小朋友打架了。每當我媽準備去“收拾”他之前,我耳邊總能聽見我媽的一句話:“哎!這孩子以後不知道是啥樣,我看今後肯定都不會改了!”幾年後,弟弟沒有再犯此類的毛病了,可是媽媽還是不相信他,每次弟弟要出去或者一個人在家時,她都會叮囑好半天才行。

"

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信任對於孩子而言,有著特別神奇的力量。

被父母信任的感覺是很溫暖的,它不僅能帶給孩子自信,也能讓孩子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好。

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一、信任孩子的感覺和判斷

不管孩子3歲,還是30歲,父母總是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吃好喝好,懂得添衣加衣,知道走路看路......習慣用自己的感受去判斷孩子的感受,於是不相信孩子的選擇,也不相信孩子的想法。最後直接導致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力量,甚至自我懷疑。曾經在路邊看到一個孩子,大概三四歲的樣子,一邊扯著身上的外套一邊說:“好熱!”旁邊的媽媽卻不讓:“不熱,風大,必須得穿!”這就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然後替孩子做了一個讓他並不舒服的決定。然而冷與不冷,難道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嗎?

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二、相信孩子有能力

孩子的信心很大一部分來源於獨立,他們有天生的主動性,很小就知道自己想做一些事情,比如“我要澆花”、“我要自己倒水喝”、“我要自己吃飯”、“我要掃地”......如果你很怕孩子做不到,反而阻止她去做這些事,那麼,孩子本身又怎麼能得到成長呢?應該耐心教給他在社會的能力和生活中的技巧,這便有利於他長大以後教育他的下一代。

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三、相信孩子會變好

記得在我弟弟小時候時,他非常淘氣經常膽大做一些事情,比如今天把花瓶打碎了,明天和別的小朋友打架了。每當我媽準備去“收拾”他之前,我耳邊總能聽見我媽的一句話:“哎!這孩子以後不知道是啥樣,我看今後肯定都不會改了!”幾年後,弟弟沒有再犯此類的毛病了,可是媽媽還是不相信他,每次弟弟要出去或者一個人在家時,她都會叮囑好半天才行。

孩子和父母真的有疏遠感嗎?父母只差做這三件事

天底下本沒有多少壞孩子,只不過很多父母不願相信那個滿身缺點的孩子會突然變好。這種不相信,不僅傷害了親子關係,更給孩子的成長設了限。

心理學上有個皮格馬利翁效應,它啟示家長: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孩子的行為。

父母發自內心地相信孩子,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這就是他成長的力量。簡單來說,就是你相信孩子有多好,他才會有可能越來越好。

信任與理解始終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