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長大的兒童'

不完美媽媽 大學 枸杞 薺菜 音樂 藤博士留學 2019-08-13
"

上了小學的孫女兒對我說:“奶奶,我發現您像個小孩子,我喜歡和您玩。”聽罷孫女的話,我是何等驚喜!因為兒童說我像兒童,大概我是真的有點像兒童了。這對當小學老師的我來說,我認定是一種讚譽。其實,在我的內心,自我評價便是: 長大的兒童。

窮孩子也會想象

我像所有人一樣,曾經是兒童。儘管我的童年是清苦的,我仍然享受到作為兒童特有的幸福和快樂。

小時候,我沒有洋娃娃,沒有布狗熊,更沒有“汽車”、積木。記得過年的時候,叔父給我買了個小撥浪鼓,圓圓的鼓面上畫著紅圈圈,兩邊的細繩子繫著兩個小鼓槌,只要轉著鼓柄,就撥浪撥浪地響起來。那情景就像一個扎著辮子的小姑娘在跳舞給我看;春天來了,和鄰居家的孩子用一張正方形的厚紙,插上兩根蘆葦,做成一隻土製的風箏,奔到空地上,跟著搖搖擺擺上天的風箏心兒也歡跳不已。

最難忘的是母親給我買過一隻萬花筒,圓圓的筒子裹著藍底紅花的紙,上面有一個小圓孔,只要舉起它,眯起一隻眼,手一轉動,啊,就看到一幅想象不到的精彩的畫,再一轉,又是一幅,層出不窮。在我眼裡,那簡直是摘下的星空,是無數用珍珠嵌起來的矮人國宮殿,是誠實的孩子用老人給的斧子劈開的寶石山!我真是愛不釋手呀。那小小的萬花筒曾勾起我多少奇妙而美麗的幻想。

"

上了小學的孫女兒對我說:“奶奶,我發現您像個小孩子,我喜歡和您玩。”聽罷孫女的話,我是何等驚喜!因為兒童說我像兒童,大概我是真的有點像兒童了。這對當小學老師的我來說,我認定是一種讚譽。其實,在我的內心,自我評價便是: 長大的兒童。

窮孩子也會想象

我像所有人一樣,曾經是兒童。儘管我的童年是清苦的,我仍然享受到作為兒童特有的幸福和快樂。

小時候,我沒有洋娃娃,沒有布狗熊,更沒有“汽車”、積木。記得過年的時候,叔父給我買了個小撥浪鼓,圓圓的鼓面上畫著紅圈圈,兩邊的細繩子繫著兩個小鼓槌,只要轉著鼓柄,就撥浪撥浪地響起來。那情景就像一個扎著辮子的小姑娘在跳舞給我看;春天來了,和鄰居家的孩子用一張正方形的厚紙,插上兩根蘆葦,做成一隻土製的風箏,奔到空地上,跟著搖搖擺擺上天的風箏心兒也歡跳不已。

最難忘的是母親給我買過一隻萬花筒,圓圓的筒子裹著藍底紅花的紙,上面有一個小圓孔,只要舉起它,眯起一隻眼,手一轉動,啊,就看到一幅想象不到的精彩的畫,再一轉,又是一幅,層出不窮。在我眼裡,那簡直是摘下的星空,是無數用珍珠嵌起來的矮人國宮殿,是誠實的孩子用老人給的斧子劈開的寶石山!我真是愛不釋手呀。那小小的萬花筒曾勾起我多少奇妙而美麗的幻想。

我是長大的兒童

現在想起來,造物主是公正的,它把想象的翅膀不分貧富貴賤,同樣賦予了每個孩子。話得說回來,冷漠的現實也催逼著窮孩子快快長大。春天是野菜長勢最盛的季節,放學回來,我常常提著小籃子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到河邊、田埂挖野菜。小小年紀,我已經知道枸杞新冒出來的芽最嫩,而薺菜開出了小白花就老了;馬蘭頭一長一大片,不必一根一根地摘,可以一把一把地採;野莧菜則要小心地一片一片地摘,要不就要被尖尖的刺划著手。太陽落到山的背後了,晚霞送著我們回家,吃晚飯的時候,端上我摘來的鮮嫩的野菜,看著母親的微笑, 心裡萌生了一種能做小幫手的快樂。

童年漸漸離我遠去,我一心想減輕母親的負擔,早一點能給母親帶來安定的生活。女師快畢業了,班上的同學都可以考大學,我作為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又何嘗不想邁進高等學府的門檻呢。但是為了母親,在大學與小學之間,我選擇了小學。教數學的吳老校長說:“你工作了,每月有了工資你和母親的生活也夠了。”

我生活在兒童的世界裡

1956年的初秋,我走進了小學,終於能掙錢了,能養活母親了!在放棄上大學的同時,我嚐到了作為女兒履行責任的一種快慰。當然掙錢絕不是我生活的目的,我雖不敢有遠大的抱負,但心裡一直對自己說:當老師,就得當好老師,當孩子喜歡的老師。來到附小,我被校長分到六(四)班擔任班主任,教語文和音樂。

活動課上,我和他們一起唱歌,幫他們排節目,和他們一起轉“巨人步”,甚至和男孩兒踢足球。冬天的課間,我接過他們手中的毽子,踢給他們看,我能踢出許多花式,一連幾十個,孩子們興奮地在一旁為我數數。上課,我更是想出許多辦法吸引他們,把課上得生動有趣。我沒有用教師的“尊嚴”壓服他們,而是用愛,用真摯的愛去溝通,去融合了他們。

小學老師的生涯,讓我幸福地生活在兒童的世界裡。看到孩子的笑臉,我覺得自己是在花叢中看花兒朵朵;聽到他們的叫聲,我彷彿來到小鳥的王國裡聽啾啾鳥鳴;想到他們的明天,又覺得自己在小樹林裡徜徉。孩子們每日在我的身邊,他們的眼睛卻忽閃在我的心裡,那是會說話的眼睛,是好奇,是求知,是靈性,是多情,是純真,那裡面蘊藏著嬌嫩的寶貝,那是不能忽略,不能挫傷,不能壓抑的。

課間,我常常會久久地看著他們,他們不停地奔跑著,叫喊著,歡笑著,臉上掛著汗珠,頭上冒著騰騰的熱氣。下雨天,他們故意在水潭裡跑來跑去。我真擔心泥水浸溼鞋襪,他們卻若無其事地任水花濺溼褲管。冬天哪兒有冰凌,哪兒有積雪,哪兒就有小手在捧呀,捏呀,我看見冰雪從他們的手裡化為水滴,他們呵著氣,凍得小手發紅,但絕不捨得輕易扔下。我知道,這就是孩子!他們是校園裡的主角,因為有了他們,才有學校,校園裡才有笑臉、笑聲、笑語,才讓你不斷感受到不可遏制的勃勃的生命力;讓你不斷地聆聽著最動聽、最富生趣的交響樂,而蹦跳的音符就是兒童生命的火花, 智慧的火花。

在月照星稀的晚上,獨坐燈下,我驀然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每日正是和這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自己的工作就是為這些小花和小樹澆水、施肥,讓他們快快長大,詩情畫意沒有窮盡。在兒童的世界裡,不斷地編織著美麗的童話和小詩。你說它偉大,教的全是小孩;你說它渺小,它卻影響一個人長大後的幾十年。生活在兒童的世界裡的幸福感,無與倫比。

我在愛孩子中長大了

在兒童的世界裡,我在愛孩子中,漸漸長大了。我把這種愛,昇華成自己的理念,又把它細化成自己的行為。

雖然我仍像孩子那樣容易動情,然而,我的情感深沉了,在理性的支撐下,穩定了,執著了。正是這樣的情感讓我在小學裡紮了根。市裡歌舞團要我去,國家跳傘隊覺得我合適,也有中學示意讓我過去,但是我看山看水,小學最美,兒童最讓我愛戀。從此,我像農民忠實地守著自己的園地,不斷地耕耘,不斷地播種,不斷地收穫。泥土般的氣息,稻穀似的芳香,彷彿又有清粼粼的河水流淌, 讓我享受著田園詩人一般的純淨與甜美。

在兒童的世界裡,在孩子中我長大了,我懂得了一個老師的責任。我常常想一個語文老師不僅是要孩子學好語文,還得給他們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從小懂得熱愛自己的祖國,懂得自己外,還有許多人,要懂得給他人帶來快樂,有一顆善良的心,崇尚美好,憎惡醜陋。我深知這其中的許多品質,是在純真的孩提時期就應該開始培養的,而又完全可以在孩子學習祖國語言文化的過程中去滲透,去影響,去強化。我深知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做人的教育的重要部分,那是人的語文學習,這正是幾十年來我一直追求的一種完美境界。只是昔日朦朧,今日清晰,以至急切罷了。

小學語文把我帶到一個美好的境界中,我也通過小學語文教學把孩子帶到了寬闊而多姿多彩的空間裡,我的情感與課文作者共鳴,我的心與孩子相通。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正是在對孩子、對自己終身從事的事業的愛中,在對小學語文、小學教育日益加深的感悟中,在一心想著讓孩子得到早一點,好一點,全面一點,充分一點的強烈的願望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倘若忘掉了孩子,那是任你怎麼苦思冥想也是想不出來的。

"

上了小學的孫女兒對我說:“奶奶,我發現您像個小孩子,我喜歡和您玩。”聽罷孫女的話,我是何等驚喜!因為兒童說我像兒童,大概我是真的有點像兒童了。這對當小學老師的我來說,我認定是一種讚譽。其實,在我的內心,自我評價便是: 長大的兒童。

窮孩子也會想象

我像所有人一樣,曾經是兒童。儘管我的童年是清苦的,我仍然享受到作為兒童特有的幸福和快樂。

小時候,我沒有洋娃娃,沒有布狗熊,更沒有“汽車”、積木。記得過年的時候,叔父給我買了個小撥浪鼓,圓圓的鼓面上畫著紅圈圈,兩邊的細繩子繫著兩個小鼓槌,只要轉著鼓柄,就撥浪撥浪地響起來。那情景就像一個扎著辮子的小姑娘在跳舞給我看;春天來了,和鄰居家的孩子用一張正方形的厚紙,插上兩根蘆葦,做成一隻土製的風箏,奔到空地上,跟著搖搖擺擺上天的風箏心兒也歡跳不已。

最難忘的是母親給我買過一隻萬花筒,圓圓的筒子裹著藍底紅花的紙,上面有一個小圓孔,只要舉起它,眯起一隻眼,手一轉動,啊,就看到一幅想象不到的精彩的畫,再一轉,又是一幅,層出不窮。在我眼裡,那簡直是摘下的星空,是無數用珍珠嵌起來的矮人國宮殿,是誠實的孩子用老人給的斧子劈開的寶石山!我真是愛不釋手呀。那小小的萬花筒曾勾起我多少奇妙而美麗的幻想。

我是長大的兒童

現在想起來,造物主是公正的,它把想象的翅膀不分貧富貴賤,同樣賦予了每個孩子。話得說回來,冷漠的現實也催逼著窮孩子快快長大。春天是野菜長勢最盛的季節,放學回來,我常常提著小籃子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到河邊、田埂挖野菜。小小年紀,我已經知道枸杞新冒出來的芽最嫩,而薺菜開出了小白花就老了;馬蘭頭一長一大片,不必一根一根地摘,可以一把一把地採;野莧菜則要小心地一片一片地摘,要不就要被尖尖的刺划著手。太陽落到山的背後了,晚霞送著我們回家,吃晚飯的時候,端上我摘來的鮮嫩的野菜,看著母親的微笑, 心裡萌生了一種能做小幫手的快樂。

童年漸漸離我遠去,我一心想減輕母親的負擔,早一點能給母親帶來安定的生活。女師快畢業了,班上的同學都可以考大學,我作為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又何嘗不想邁進高等學府的門檻呢。但是為了母親,在大學與小學之間,我選擇了小學。教數學的吳老校長說:“你工作了,每月有了工資你和母親的生活也夠了。”

我生活在兒童的世界裡

1956年的初秋,我走進了小學,終於能掙錢了,能養活母親了!在放棄上大學的同時,我嚐到了作為女兒履行責任的一種快慰。當然掙錢絕不是我生活的目的,我雖不敢有遠大的抱負,但心裡一直對自己說:當老師,就得當好老師,當孩子喜歡的老師。來到附小,我被校長分到六(四)班擔任班主任,教語文和音樂。

活動課上,我和他們一起唱歌,幫他們排節目,和他們一起轉“巨人步”,甚至和男孩兒踢足球。冬天的課間,我接過他們手中的毽子,踢給他們看,我能踢出許多花式,一連幾十個,孩子們興奮地在一旁為我數數。上課,我更是想出許多辦法吸引他們,把課上得生動有趣。我沒有用教師的“尊嚴”壓服他們,而是用愛,用真摯的愛去溝通,去融合了他們。

小學老師的生涯,讓我幸福地生活在兒童的世界裡。看到孩子的笑臉,我覺得自己是在花叢中看花兒朵朵;聽到他們的叫聲,我彷彿來到小鳥的王國裡聽啾啾鳥鳴;想到他們的明天,又覺得自己在小樹林裡徜徉。孩子們每日在我的身邊,他們的眼睛卻忽閃在我的心裡,那是會說話的眼睛,是好奇,是求知,是靈性,是多情,是純真,那裡面蘊藏著嬌嫩的寶貝,那是不能忽略,不能挫傷,不能壓抑的。

課間,我常常會久久地看著他們,他們不停地奔跑著,叫喊著,歡笑著,臉上掛著汗珠,頭上冒著騰騰的熱氣。下雨天,他們故意在水潭裡跑來跑去。我真擔心泥水浸溼鞋襪,他們卻若無其事地任水花濺溼褲管。冬天哪兒有冰凌,哪兒有積雪,哪兒就有小手在捧呀,捏呀,我看見冰雪從他們的手裡化為水滴,他們呵著氣,凍得小手發紅,但絕不捨得輕易扔下。我知道,這就是孩子!他們是校園裡的主角,因為有了他們,才有學校,校園裡才有笑臉、笑聲、笑語,才讓你不斷感受到不可遏制的勃勃的生命力;讓你不斷地聆聽著最動聽、最富生趣的交響樂,而蹦跳的音符就是兒童生命的火花, 智慧的火花。

在月照星稀的晚上,獨坐燈下,我驀然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每日正是和這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自己的工作就是為這些小花和小樹澆水、施肥,讓他們快快長大,詩情畫意沒有窮盡。在兒童的世界裡,不斷地編織著美麗的童話和小詩。你說它偉大,教的全是小孩;你說它渺小,它卻影響一個人長大後的幾十年。生活在兒童的世界裡的幸福感,無與倫比。

我在愛孩子中長大了

在兒童的世界裡,我在愛孩子中,漸漸長大了。我把這種愛,昇華成自己的理念,又把它細化成自己的行為。

雖然我仍像孩子那樣容易動情,然而,我的情感深沉了,在理性的支撐下,穩定了,執著了。正是這樣的情感讓我在小學裡紮了根。市裡歌舞團要我去,國家跳傘隊覺得我合適,也有中學示意讓我過去,但是我看山看水,小學最美,兒童最讓我愛戀。從此,我像農民忠實地守著自己的園地,不斷地耕耘,不斷地播種,不斷地收穫。泥土般的氣息,稻穀似的芳香,彷彿又有清粼粼的河水流淌, 讓我享受著田園詩人一般的純淨與甜美。

在兒童的世界裡,在孩子中我長大了,我懂得了一個老師的責任。我常常想一個語文老師不僅是要孩子學好語文,還得給他們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從小懂得熱愛自己的祖國,懂得自己外,還有許多人,要懂得給他人帶來快樂,有一顆善良的心,崇尚美好,憎惡醜陋。我深知這其中的許多品質,是在純真的孩提時期就應該開始培養的,而又完全可以在孩子學習祖國語言文化的過程中去滲透,去影響,去強化。我深知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做人的教育的重要部分,那是人的語文學習,這正是幾十年來我一直追求的一種完美境界。只是昔日朦朧,今日清晰,以至急切罷了。

小學語文把我帶到一個美好的境界中,我也通過小學語文教學把孩子帶到了寬闊而多姿多彩的空間裡,我的情感與課文作者共鳴,我的心與孩子相通。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正是在對孩子、對自己終身從事的事業的愛中,在對小學語文、小學教育日益加深的感悟中,在一心想著讓孩子得到早一點,好一點,全面一點,充分一點的強烈的願望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倘若忘掉了孩子,那是任你怎麼苦思冥想也是想不出來的。

我是長大的兒童

多少次多少回,我把孩子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課文與人在情境中有了形象,有了生命,有了漢字語言最講究的神韻。我和孩子們常常沉浸其中,甚至忘我了。下課鈴聲一響,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喊起來:“怎麼,下課了!”“李老師,我們不下課,我們繼續上!”下課了,孩子們仍然圍著我不肯離去,一定要把課堂上想說的而沒來得及說的話告訴我,才感到一種滿足。這種場合往往是爭先恐後的,此時此刻,我能不陶醉嗎?我的心和孩子的心貼得更近了。

情境教育的“縮短心理距離”正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真實的感受中提升出來的。致使我很自然地想到郭沫若在《女神》中寫的詩句:我尋求到“那與我燃燒點相等的人”,“把他們的心絃撥動,把他們的智光點燃吧!”

我雖然仍像孩子那樣喜歡無拘無束,但是我有了意志,能管住自己了。我年輕時原本喜歡打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都喜歡!甚至一個人拿著籃球在雨中投籃,也挺瀟灑的,“球,快樂的精靈”!漸漸地,我忙起來,要看的書也多起來了, 因為我深知,我的薄弱之處是缺少理論,也懂得一個小學老師應該自覺地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來的道路。寒暑假,我利用這相對集中的空餘時間,學習文學的、心理學的、教育學的、美學的、教學論的、中國的、外國的甚至古代的,盡力去讀。

"

上了小學的孫女兒對我說:“奶奶,我發現您像個小孩子,我喜歡和您玩。”聽罷孫女的話,我是何等驚喜!因為兒童說我像兒童,大概我是真的有點像兒童了。這對當小學老師的我來說,我認定是一種讚譽。其實,在我的內心,自我評價便是: 長大的兒童。

窮孩子也會想象

我像所有人一樣,曾經是兒童。儘管我的童年是清苦的,我仍然享受到作為兒童特有的幸福和快樂。

小時候,我沒有洋娃娃,沒有布狗熊,更沒有“汽車”、積木。記得過年的時候,叔父給我買了個小撥浪鼓,圓圓的鼓面上畫著紅圈圈,兩邊的細繩子繫著兩個小鼓槌,只要轉著鼓柄,就撥浪撥浪地響起來。那情景就像一個扎著辮子的小姑娘在跳舞給我看;春天來了,和鄰居家的孩子用一張正方形的厚紙,插上兩根蘆葦,做成一隻土製的風箏,奔到空地上,跟著搖搖擺擺上天的風箏心兒也歡跳不已。

最難忘的是母親給我買過一隻萬花筒,圓圓的筒子裹著藍底紅花的紙,上面有一個小圓孔,只要舉起它,眯起一隻眼,手一轉動,啊,就看到一幅想象不到的精彩的畫,再一轉,又是一幅,層出不窮。在我眼裡,那簡直是摘下的星空,是無數用珍珠嵌起來的矮人國宮殿,是誠實的孩子用老人給的斧子劈開的寶石山!我真是愛不釋手呀。那小小的萬花筒曾勾起我多少奇妙而美麗的幻想。

我是長大的兒童

現在想起來,造物主是公正的,它把想象的翅膀不分貧富貴賤,同樣賦予了每個孩子。話得說回來,冷漠的現實也催逼著窮孩子快快長大。春天是野菜長勢最盛的季節,放學回來,我常常提著小籃子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到河邊、田埂挖野菜。小小年紀,我已經知道枸杞新冒出來的芽最嫩,而薺菜開出了小白花就老了;馬蘭頭一長一大片,不必一根一根地摘,可以一把一把地採;野莧菜則要小心地一片一片地摘,要不就要被尖尖的刺划著手。太陽落到山的背後了,晚霞送著我們回家,吃晚飯的時候,端上我摘來的鮮嫩的野菜,看著母親的微笑, 心裡萌生了一種能做小幫手的快樂。

童年漸漸離我遠去,我一心想減輕母親的負擔,早一點能給母親帶來安定的生活。女師快畢業了,班上的同學都可以考大學,我作為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又何嘗不想邁進高等學府的門檻呢。但是為了母親,在大學與小學之間,我選擇了小學。教數學的吳老校長說:“你工作了,每月有了工資你和母親的生活也夠了。”

我生活在兒童的世界裡

1956年的初秋,我走進了小學,終於能掙錢了,能養活母親了!在放棄上大學的同時,我嚐到了作為女兒履行責任的一種快慰。當然掙錢絕不是我生活的目的,我雖不敢有遠大的抱負,但心裡一直對自己說:當老師,就得當好老師,當孩子喜歡的老師。來到附小,我被校長分到六(四)班擔任班主任,教語文和音樂。

活動課上,我和他們一起唱歌,幫他們排節目,和他們一起轉“巨人步”,甚至和男孩兒踢足球。冬天的課間,我接過他們手中的毽子,踢給他們看,我能踢出許多花式,一連幾十個,孩子們興奮地在一旁為我數數。上課,我更是想出許多辦法吸引他們,把課上得生動有趣。我沒有用教師的“尊嚴”壓服他們,而是用愛,用真摯的愛去溝通,去融合了他們。

小學老師的生涯,讓我幸福地生活在兒童的世界裡。看到孩子的笑臉,我覺得自己是在花叢中看花兒朵朵;聽到他們的叫聲,我彷彿來到小鳥的王國裡聽啾啾鳥鳴;想到他們的明天,又覺得自己在小樹林裡徜徉。孩子們每日在我的身邊,他們的眼睛卻忽閃在我的心裡,那是會說話的眼睛,是好奇,是求知,是靈性,是多情,是純真,那裡面蘊藏著嬌嫩的寶貝,那是不能忽略,不能挫傷,不能壓抑的。

課間,我常常會久久地看著他們,他們不停地奔跑著,叫喊著,歡笑著,臉上掛著汗珠,頭上冒著騰騰的熱氣。下雨天,他們故意在水潭裡跑來跑去。我真擔心泥水浸溼鞋襪,他們卻若無其事地任水花濺溼褲管。冬天哪兒有冰凌,哪兒有積雪,哪兒就有小手在捧呀,捏呀,我看見冰雪從他們的手裡化為水滴,他們呵著氣,凍得小手發紅,但絕不捨得輕易扔下。我知道,這就是孩子!他們是校園裡的主角,因為有了他們,才有學校,校園裡才有笑臉、笑聲、笑語,才讓你不斷感受到不可遏制的勃勃的生命力;讓你不斷地聆聽著最動聽、最富生趣的交響樂,而蹦跳的音符就是兒童生命的火花, 智慧的火花。

在月照星稀的晚上,獨坐燈下,我驀然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每日正是和這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自己的工作就是為這些小花和小樹澆水、施肥,讓他們快快長大,詩情畫意沒有窮盡。在兒童的世界裡,不斷地編織著美麗的童話和小詩。你說它偉大,教的全是小孩;你說它渺小,它卻影響一個人長大後的幾十年。生活在兒童的世界裡的幸福感,無與倫比。

我在愛孩子中長大了

在兒童的世界裡,我在愛孩子中,漸漸長大了。我把這種愛,昇華成自己的理念,又把它細化成自己的行為。

雖然我仍像孩子那樣容易動情,然而,我的情感深沉了,在理性的支撐下,穩定了,執著了。正是這樣的情感讓我在小學裡紮了根。市裡歌舞團要我去,國家跳傘隊覺得我合適,也有中學示意讓我過去,但是我看山看水,小學最美,兒童最讓我愛戀。從此,我像農民忠實地守著自己的園地,不斷地耕耘,不斷地播種,不斷地收穫。泥土般的氣息,稻穀似的芳香,彷彿又有清粼粼的河水流淌, 讓我享受著田園詩人一般的純淨與甜美。

在兒童的世界裡,在孩子中我長大了,我懂得了一個老師的責任。我常常想一個語文老師不僅是要孩子學好語文,還得給他們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從小懂得熱愛自己的祖國,懂得自己外,還有許多人,要懂得給他人帶來快樂,有一顆善良的心,崇尚美好,憎惡醜陋。我深知這其中的許多品質,是在純真的孩提時期就應該開始培養的,而又完全可以在孩子學習祖國語言文化的過程中去滲透,去影響,去強化。我深知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做人的教育的重要部分,那是人的語文學習,這正是幾十年來我一直追求的一種完美境界。只是昔日朦朧,今日清晰,以至急切罷了。

小學語文把我帶到一個美好的境界中,我也通過小學語文教學把孩子帶到了寬闊而多姿多彩的空間裡,我的情感與課文作者共鳴,我的心與孩子相通。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正是在對孩子、對自己終身從事的事業的愛中,在對小學語文、小學教育日益加深的感悟中,在一心想著讓孩子得到早一點,好一點,全面一點,充分一點的強烈的願望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倘若忘掉了孩子,那是任你怎麼苦思冥想也是想不出來的。

我是長大的兒童

多少次多少回,我把孩子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課文與人在情境中有了形象,有了生命,有了漢字語言最講究的神韻。我和孩子們常常沉浸其中,甚至忘我了。下課鈴聲一響,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喊起來:“怎麼,下課了!”“李老師,我們不下課,我們繼續上!”下課了,孩子們仍然圍著我不肯離去,一定要把課堂上想說的而沒來得及說的話告訴我,才感到一種滿足。這種場合往往是爭先恐後的,此時此刻,我能不陶醉嗎?我的心和孩子的心貼得更近了。

情境教育的“縮短心理距離”正是在這一次又一次真實的感受中提升出來的。致使我很自然地想到郭沫若在《女神》中寫的詩句:我尋求到“那與我燃燒點相等的人”,“把他們的心絃撥動,把他們的智光點燃吧!”

我雖然仍像孩子那樣喜歡無拘無束,但是我有了意志,能管住自己了。我年輕時原本喜歡打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都喜歡!甚至一個人拿著籃球在雨中投籃,也挺瀟灑的,“球,快樂的精靈”!漸漸地,我忙起來,要看的書也多起來了, 因為我深知,我的薄弱之處是缺少理論,也懂得一個小學老師應該自覺地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來的道路。寒暑假,我利用這相對集中的空餘時間,學習文學的、心理學的、教育學的、美學的、教學論的、中國的、外國的甚至古代的,盡力去讀。

我是長大的兒童

我只恨自己讀得少,也隨時做些讀書筆記,邊讀邊想:如何讓書上的理論活起來,為我所用。一以貫之的認真的態度,伴隨著這種真摯情感的實踐,使我有了許多感受、認知、主張和思想,於是我就拿起筆去寫,寫隨筆,寫散文,寫經驗,寫論文,也寫了專著。通過概括,通過寫,零亂的思路、淺表的認識變得條理化,清晰了,深刻了。

當然,說來容易,做起來確實不是那麼簡單。正是出於對兒童的愛,使我不怕吃苦,不怕麻煩。意志使我體驗到作為人的一種力量。我覺得意志會使情感持續,穩定,強化。我想心理學上可能並不這樣寫,情感與意志是人心理的兩大區域,其實在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裡,兩者卻是難以一分為二的, 它們是互動的,是相互影響的。

永遠像兒童多麼好

眼下,我已是年過花甲的人了,不要說是兒童,就是青年、中年,我都沾不到邊了,歲月已經無情地把我推到了老人的行列。但是,我感覺到我的心仍然是年輕的,真正領悟到什麼叫“赤子之心”。我總感到世界還是那樣的美好,一切都是那麼新鮮,彷彿是第一次看到。

我仍然像孩子一樣,懷著強烈的求知慾望,什麼都想知道,什麼都想學。《學習的革命》,“建構主義”叢書,科學精神與人文主義結合的新論, 有關課程的書、腦科學的書,我都想學。世界這麼大,新知識像浪潮向我湧來,我永遠只能抓一點芝麻,大西瓜是搬不動了。但能抓一點芝麻,總比兩手空空要好得多。我十分警惕老人的封閉,封閉就停滯,停滯就萎縮。只要像孩子那樣憧憬著未來, 敞開自己的心懷,便能不斷地呼吸到新的空氣,吮吸新的營養,而這一切都是教孩子所必需的。

我仍然像兒童一樣,常常睜大眼睛看著這多彩的世界,用兒童的心靈去感受,去體驗,心裡想著許多問題。夏天來了,我從街上買回兩隻蟈蟈, 聽著蟈蟈的歌聲,挑逗起蟬的鳴叫,哈,它們對歌了,它們都是夏日的“歌手”,倘若沒有它們,夏天似乎寂寞多了。冬天來了,我又巴望著下雪,倘若早晨起來看到屋上一片白,我會情不自禁地大聲報告家人:“下雪了!”馬上趕到學校,雪戰早已經開始,真希望孩子的雪團扔在我的臉上、我的身上,讓銀白色的粉末沾著我的眉毛,沾在我紫紅的棉襖上,那該多帶勁兒!我想到雪花是“冬爺爺” 給孩子帶來的禮物,於是我圍著一條白色的圍巾走進教室,成了“冬爺爺”,裝著粗聲粗氣的嗓子向孩子們問好,孩子們也向“冬爺爺”問好。一堂觀察說話課,在充滿童話色彩的師生對話中別有情趣地進行著。

我常常就是這樣,像孩子般懷著一顆好奇心去設計教學,童心幫助我想出許多好辦法,那是最受孩子歡迎的好辦法,它讓我不止一次地獲得成功, 享受到當語文老師從事小學教育的快樂。教學《撈鐵牛》,我想孩子一定要知道懷丙究竟是怎麼撈起鐵牛的。我就和孩子們在沙坑裡做起了“實驗”。一個個圓圓的腦袋聚在一起,其中也有我,這時我顯然不像老師,而是孩子王,是他們的夥伴,津津有味地操作,看著浮力把埋在沙裡的“鐵牛”撈起來。教學《魚和潛水艇》,孩子對仿生學感興趣, 人類的進一步發展也少不了仿生學。我找來大大小小的十幾只瓶子,專心致志地模擬潛水艇和潛水艇中的“櫃子”,大瓶子,小瓶子,裝進水,又倒掉;這一組沉下去,浮不起來;那一組浮起來又沉不下去……幾十次地調試,我不厭其煩做得津津有味。哈!終於成功了!這一種勁頭或者是一種痴情,我自己也覺得和我的年齡十分不相稱。

兒童的眼睛,兒童的情感,兒童的心理,構築了我的內心世界。是的,正是兒童,是童心,給了我智慧。我想說:愛會產生智慧,愛與智慧改變人生。

我愛兒童,一輩子愛。如今我已不是兒童,但喜似兒童,我只不過是個長大的兒童。我多麼喜歡自己永遠像兒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