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缺席不是件小事,想取得孩子諒解需要用愛來感化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是專門為孩子設立的節日,表達了對兒童的重視和關愛。那麼,“六一節”在孩子們的心裡,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應該是大吃大玩的一天,還是應該和爸爸媽媽共同度過的一天?“六一節”在孩子們的心裡,究竟是有多重要?

兒童節缺席不是件小事,想取得孩子諒解需要用愛來感化

俊俊的媽媽是一位高中老師,為了提高班上的平均成績,達到學校要求的升學率,媽媽把幾乎所有的心思都撲在了工作上。每天早出晚歸,忙忙碌碌。就連在六一兒童節這天,媽媽也因為都要給學生們補習功課,不能陪俊俊過節,這讓俊俊很不開心,俊俊告訴媽媽,他希望自己的媽媽也能夠像別的媽媽一樣,不去工作,專門負責帶自己。媽媽聽了俊俊的話,感覺有點哭笑不得,感慨孩子天真可愛的同時,也開始反省,是不是平時對俊俊的陪伴太少了。

孩子一天天的長大,開始懂得和別的小朋友做比較了,他們會在心裡想:為什麼每次幼兒園搞活動的時候,別的小朋友媽媽總能過來一起參加?為什麼別的小朋友的媽媽每天放學都能來接孩子?

有了對比,就會有失落。俊俊的媽媽也在心裡盤算著:也許明年,真的要考慮不帶畢業班了,應該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不能讓孩子的童年太缺少陪伴。

人們常說:“陪伴,最長情的告白!”家長的陪伴對於孩子,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否真的這麼的重要?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其實這份意義,每個孩子心裡都很清楚,只是因為他們還太過年幼,不知該如何描述,怎樣表達,以至於經常被大人忽略。

自以為是的成年人,總是以需要工作,忙碌生活,作為敷衍年幼孩子的理由,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可是,又有多少大人,願意多花些時間,嘗試去理解孩子的內心所想呢?

兒童節缺席不是件小事,想取得孩子諒解需要用愛來感化

一、兒童節對孩子的意義重大

1、讓與眾不同的一天,為孩子的童年畫上璀璨的一筆

起床時間到了,妞妞的媽媽說:“快起來啦,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本來這只是媽媽隨意的一句話,沒想到妞妞聽了以後,一下子從床上跳了起來,往日的小懶蟲一下子改了性子。媽媽很是驚訝,原來六一節在孩子的心裡,竟有這麼重要的意義。

是的,這一天對於孩子而言,是多麼與眾不同的一天。年幼的孩子們,為這一天注入了多少期待,多少憧憬!一個快樂的“六一兒童節”,足以為孩子多彩的人生,更添上璀璨的一筆。

2、抓住“六一節”,體驗儀式感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所謂儀式感,就是讓自己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意義。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永遠不懈怠,不放鬆,不懶惰就是一種儀式感。

作為大人,把握好六一兒童節這個契機,為孩子的成長注入更多的儀式感,會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都充滿了熱愛和期待,幫助他們學會如何經營和點綴自己未來的人生。

兒童節缺席不是件小事,想取得孩子諒解需要用愛來感化

3.六一兒童節,童年中的里程碑

每過一次“六一節”,孩子都會長大了一歲。而每一次過節,都會因年齡的增長,產生不同的期待。 “六一節”,是孩子童年中的里程碑,是有著重大意義的一天。讓孩子過好每一個“六一節”,或許將是他們童年中,最美好的記憶。

若是問一百個小朋友,希望六一節怎麼過?也許會有一半的小朋友給出相同的答案,那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出去玩。”孩子們的期望總是很單純簡單,在他們的歡樂裡,總會有爸爸媽媽位置。

兒童節缺席不是件小事,想取得孩子諒解需要用愛來感化

二、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陪,我卻沒有

1、不瞭解工作對於家長的意義

在孩子的心裡,也許不會明白工作對於成年人的意義。所以,當家長為了工作未能陪伴時,總會讓孩子感到很沮喪和失落,併產生一種被忽視,不重要的感覺。作為家長,一定要多體諒孩子。

2、別的小朋友回到幼兒園討論“六一”活動時,只能一言不發

六一節過後,孩子們一回到了幼兒園,便嘰嘰喳喳的討論著六一兒童節的活動。有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去吃了肯德基,還有的去了遊樂場,還有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兒童書店看書。

只有琳琳一個人坐在一邊,不說話。原來,在節日放假時,由於爸爸媽媽都要加班,琳琳只好獨自和奶奶呆在家裡,擺弄了一天已經玩過很多次的小玩具。這兒節日,和平常的每一天都一樣,沒有任何的特別之處。琳琳的小腦瓜子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爸爸媽媽總是那麼忙,連過節都不能陪自己呢?

兒童節缺席不是件小事,想取得孩子諒解需要用愛來感化

3、幼兒園舉行活動,爸爸媽媽卻總是缺席

每到六一節期間,幼兒園裡總是會舉行一些活動。每一次的活動,都會邀請家長一起來參與。可總有一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因為工作脫離不開,不能參加活動,讓孩子的心裡十分失落。

4、家長自發舉行聚會,好朋友們都去了,可自己的爸爸媽媽卻沒時間

很多的家長會在六一放假期間,相約帶孩子去某個地方玩。這樣孩子在一起可以玩得更開心,大人們也可以交流一下生活經驗。可是,毛毛卻感到十分的沮喪,原來,他的媽媽和爸爸要在六一時間出差。因此毛毛只能留在家裡,缺席參加聚會了。看到班上的小朋友都一起出去玩兒了,毛毛的心裡別提多難過了。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不願意陪伴孩子。可是,作為一個成年人,總是肩負著許多的責任,家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作為社會的一顆螺絲釘,肩上的重任確實另許多家長們身不由己。

兒童節缺席不是件小事,想取得孩子諒解需要用愛來感化

三、父母並不是不愛孩子,只是工作不允許

1、工作性質的原因,有時也確實無可奈何

有一些工作,因為性質的工作性質的原因,確實需要犧牲大量的生活時間。長期在外出差,不能夠常常在家,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2.職業責任重大,承載著千萬人的幸福

警察肩負著人民的安全,醫生承載著無數家庭的健康需求。對他們的職業,都非常忙碌且責任重大。他們不是不愛孩子,只是舍小家顧大家,為了更多人的幸福和安康著想,只能將對孩子的一份虧欠藏在了心底。

不論是因為什麼原因,主觀的還是客觀的,缺席對孩子的陪伴,終究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

兒童節缺席不是件小事,想取得孩子諒解需要用愛來感化

四、缺少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

1.讓孩子有不被重視的感覺

對於孩子而言,不會理解工作對於大人的意義。如果看到自己的父母經常不在家,而別的父母卻經常帶著孩子一起玩兒,那麼相對比之下,就會產生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自己?是不是不重視自己?

孩子一旦產生了這樣的心理,就需要家長的高度重視。因為長期在這種心理模式下成長的孩子,會產生無法痊癒的心靈創傷。

2.缺少陪伴,也就缺少很多教育的機會

父母陪伴孩子的同時,其實也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機會。如果父母經常拒絕陪伴孩子,把孩子隨意的交給家中的老人撫養,就等於就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機會。這是一種責任的缺失,是需要每一個父母都反省的問題。

兒童節缺席不是件小事,想取得孩子諒解需要用愛來感化

3.缺少陪伴會導致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缺失

一個成年人,在心理上的很多問題,都要從童年追溯原因。情感方面的欠缺,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無法痊癒的內傷。而這些心理問題,在童年的時候往往表現不明顯,但在青春期和成年的時候卻會很明顯的顯現。為人父母,不管有任何的理由,不可以輕易的忽略孩子的內心和情感需求。否則,您的孩子在成年後,將會受到很多心理方面的困擾。

孩子們的快樂,就像是一個極簡的拼圖,只需幾塊就可以拼湊完整,而父母的陪伴,便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塊。設想,一個孩子的童年,如果能夠擁有一個完整的拼圖,他必定擁有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而擁有快樂童年的孩子,才會有足夠的樂觀和勇氣,面對未知的人生。

今日互動話題:你每週有多少時間用於陪伴孩子呢?你是否注意過,在你陪孩子游戲時,孩子臉上那滿足的笑容?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在育兒過程中,大家如果遇到難題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識和經驗能夠給你們有效的建議。

我是小歆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兒師,每天分享育兒相關知識。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