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不完美媽媽 黃磊 爬行動物 動物 心理諮詢師育兒 2019-09-16
"

前些天,黃磊發了個微博,自曝調侃女兒發脾氣,結果被女兒懟得無話可說。

"

前些天,黃磊發了個微博,自曝調侃女兒發脾氣,結果被女兒懟得無話可說。

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原來,小女兒早上因起床氣發了脾氣,黃磊中午逗她:“早上是誰發脾氣了?”女兒直接回敬:你明知故問。

其實我們很多父母都和黃磊一樣,孩子發脾氣了,我們總會明知故問。

我們總是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發脾氣了,大人或者當時就跑過去說:哎喲,這是誰在發脾氣喲?怎麼發脾氣了呢?或者事後舊事重提:早上誰發脾氣啦?為什麼發脾氣呀?我們喜歡用明知故問的方式來逗孩子,好讓孩子自知羞愧,立即停止發脾氣或者下次不再犯。

還有一些家長,害怕孩子發脾氣,當孩子發脾氣時,會採用哄、吼、嚇等手段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我們看來,發脾氣是不好的,我們希望孩子少發脾氣,並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然而,不發脾氣更好嗎?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孩子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嗎?

1.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其實孩子發脾氣是他大腦正在發育的表現

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萊恩說,大腦是三層包裹的結構,它們分別是爬行動物腦,情緒腦和理智腦,分別代表了人類不同進化階段。

爬行動物腦是最古老的,負責人體的生理需求。情緒腦,負責情感。理智腦主管認知功能主要具體包括注意,思考,推理等理性情緒,相比動物腦和情緒腦,嬰幼兒時期的理智腦極不成熟,常常導致孩子的行為情緒與理智分離。理智腦,大約在孩子兩三歲才開始正式發育,而且過程非常緩慢,一直持續到25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善,也就是那時孩子才能發展成為一個情緒基本成熟的人。

"

前些天,黃磊發了個微博,自曝調侃女兒發脾氣,結果被女兒懟得無話可說。

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原來,小女兒早上因起床氣發了脾氣,黃磊中午逗她:“早上是誰發脾氣了?”女兒直接回敬:你明知故問。

其實我們很多父母都和黃磊一樣,孩子發脾氣了,我們總會明知故問。

我們總是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發脾氣了,大人或者當時就跑過去說:哎喲,這是誰在發脾氣喲?怎麼發脾氣了呢?或者事後舊事重提:早上誰發脾氣啦?為什麼發脾氣呀?我們喜歡用明知故問的方式來逗孩子,好讓孩子自知羞愧,立即停止發脾氣或者下次不再犯。

還有一些家長,害怕孩子發脾氣,當孩子發脾氣時,會採用哄、吼、嚇等手段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我們看來,發脾氣是不好的,我們希望孩子少發脾氣,並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然而,不發脾氣更好嗎?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孩子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嗎?

1.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其實孩子發脾氣是他大腦正在發育的表現

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萊恩說,大腦是三層包裹的結構,它們分別是爬行動物腦,情緒腦和理智腦,分別代表了人類不同進化階段。

爬行動物腦是最古老的,負責人體的生理需求。情緒腦,負責情感。理智腦主管認知功能主要具體包括注意,思考,推理等理性情緒,相比動物腦和情緒腦,嬰幼兒時期的理智腦極不成熟,常常導致孩子的行為情緒與理智分離。理智腦,大約在孩子兩三歲才開始正式發育,而且過程非常緩慢,一直持續到25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善,也就是那時孩子才能發展成為一個情緒基本成熟的人。

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所以,對於孩子而言,發脾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尤其對於兒童而言,因為他是沒有能力用理智腦思考的。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認為:“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不利於孩子成長。

腦科學研究還表明,人類理智做出的決策都需要情緒腦、理智腦同時參與,而不是沒有情緒會更理智。當孩子發脾氣時,大腦掌管情緒的區域和掌管理智的區域會發生強烈的連接,情緒腦和理智的同時參加工作,此時就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允許孩子發脾氣也就間接促進了兩個腦的連接。

同時,對於孩子而言,發脾氣也是一件好事。孩子發脾氣證明他心中有一些負面情緒,我們都知道負面情緒蓄積在心中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都不利。發脾氣,能幫助他把心中的這種情緒宣洩出來。

所以孩子發脾氣時,我們不妨給他一些時間空間讓他處理一下。

2.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不允許孩子發脾氣,還有一部分人則允許孩子發脾氣,但是孩子發脾氣後,總是想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哄孩子,幫孩子處理負面情緒。

我表姐家有個孩子朵朵,奶奶十分從寵愛她,每當朵朵不開心時,奶奶就通過哄她、滿足她的要求、為她解決各種問題等方式,把她重新哄開心起來。所以朵朵長到六七歲都從來不會控制自己的壞情緒,而且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也變得一定要有別人哄,她才能重新開心起來。

毫無疑問,作為家長,當孩子年幼時,我們也要參與到消除孩子負面情緒的過程當中,然而,當孩子逐漸長大,已經逐漸學會控制自己情緒,處理情緒的時候,我們如果還是選擇直接代勞,將轉換孩子情緒的任務放在自己身上,那麼實際上也就是變相地剝奪了孩子自己處理情緒的機會,而沒有機會處理自己情緒的孩子,他們將比同齡人更成長得更慢,更不能很好地發展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

前些天,黃磊發了個微博,自曝調侃女兒發脾氣,結果被女兒懟得無話可說。

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原來,小女兒早上因起床氣發了脾氣,黃磊中午逗她:“早上是誰發脾氣了?”女兒直接回敬:你明知故問。

其實我們很多父母都和黃磊一樣,孩子發脾氣了,我們總會明知故問。

我們總是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發脾氣了,大人或者當時就跑過去說:哎喲,這是誰在發脾氣喲?怎麼發脾氣了呢?或者事後舊事重提:早上誰發脾氣啦?為什麼發脾氣呀?我們喜歡用明知故問的方式來逗孩子,好讓孩子自知羞愧,立即停止發脾氣或者下次不再犯。

還有一些家長,害怕孩子發脾氣,當孩子發脾氣時,會採用哄、吼、嚇等手段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我們看來,發脾氣是不好的,我們希望孩子少發脾氣,並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然而,不發脾氣更好嗎?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孩子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嗎?

1.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其實孩子發脾氣是他大腦正在發育的表現

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萊恩說,大腦是三層包裹的結構,它們分別是爬行動物腦,情緒腦和理智腦,分別代表了人類不同進化階段。

爬行動物腦是最古老的,負責人體的生理需求。情緒腦,負責情感。理智腦主管認知功能主要具體包括注意,思考,推理等理性情緒,相比動物腦和情緒腦,嬰幼兒時期的理智腦極不成熟,常常導致孩子的行為情緒與理智分離。理智腦,大約在孩子兩三歲才開始正式發育,而且過程非常緩慢,一直持續到25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善,也就是那時孩子才能發展成為一個情緒基本成熟的人。

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所以,對於孩子而言,發脾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尤其對於兒童而言,因為他是沒有能力用理智腦思考的。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認為:“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不利於孩子成長。

腦科學研究還表明,人類理智做出的決策都需要情緒腦、理智腦同時參與,而不是沒有情緒會更理智。當孩子發脾氣時,大腦掌管情緒的區域和掌管理智的區域會發生強烈的連接,情緒腦和理智的同時參加工作,此時就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允許孩子發脾氣也就間接促進了兩個腦的連接。

同時,對於孩子而言,發脾氣也是一件好事。孩子發脾氣證明他心中有一些負面情緒,我們都知道負面情緒蓄積在心中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都不利。發脾氣,能幫助他把心中的這種情緒宣洩出來。

所以孩子發脾氣時,我們不妨給他一些時間空間讓他處理一下。

2.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不允許孩子發脾氣,還有一部分人則允許孩子發脾氣,但是孩子發脾氣後,總是想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哄孩子,幫孩子處理負面情緒。

我表姐家有個孩子朵朵,奶奶十分從寵愛她,每當朵朵不開心時,奶奶就通過哄她、滿足她的要求、為她解決各種問題等方式,把她重新哄開心起來。所以朵朵長到六七歲都從來不會控制自己的壞情緒,而且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也變得一定要有別人哄,她才能重新開心起來。

毫無疑問,作為家長,當孩子年幼時,我們也要參與到消除孩子負面情緒的過程當中,然而,當孩子逐漸長大,已經逐漸學會控制自己情緒,處理情緒的時候,我們如果還是選擇直接代勞,將轉換孩子情緒的任務放在自己身上,那麼實際上也就是變相地剝奪了孩子自己處理情緒的機會,而沒有機會處理自己情緒的孩子,他們將比同齡人更成長得更慢,更不能很好地發展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3.

大人通過“哄”等手段來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孩子的負面情緒往往會來得快,去得也快。但這其實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孩子從來沒有處理過自己的負面情緒,心理髮育也就會慢於常人。他們從來不知道如何自我調節,也不知道該怎麼如何控制內心的負面情緒,這樣的孩子往往會顯得脾氣比較大、容易使小性子、特別容易哭。一旦他們進入學校,失去以往的保護和屏障,也就很容易出現不適。

我曾經在廣場上看到這樣一個事情: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在玩滑輪,快速轉彎的時候摔了一跤,蹭傷了手,看起來並不嚴重,孩子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有點手足無措。這時候,孩子雖然有些不開心,但是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我心想這孩子挺鎮定、不嬌氣。可是接下來,我看到了另外一種景象。可能媽媽遠遠地看到孩子摔跤了,跑過來,媽媽非常焦急,拉著他的手問:摔得嚴不嚴重,疼不疼?孩子突然間哇地一聲就哭了起來,“好疼”。

為什麼在看到媽媽前後,孩子的表現差異會這麼大呢?很簡單,孩子受的傷不那麼嚴重,不足以讓他立刻哭出來;。孩子也知道,廣場只有媽媽才會心疼她,哭給別人看是沒有用的。

孩子處於負面情緒時,也往往有兩種狀態,當父母不在的時候,他們便有了一個自己處理情緒的機會。當父母在的時候他們感覺到了有可依賴的人,所以會更誇張地表現自己的情緒。所以,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時,我們需要幫助他們走出陰霾,我們更需要學會留給他們自己處理情緒的機會,而不是一切包辦。

"

前些天,黃磊發了個微博,自曝調侃女兒發脾氣,結果被女兒懟得無話可說。

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原來,小女兒早上因起床氣發了脾氣,黃磊中午逗她:“早上是誰發脾氣了?”女兒直接回敬:你明知故問。

其實我們很多父母都和黃磊一樣,孩子發脾氣了,我們總會明知故問。

我們總是看到這樣的情形:孩子發脾氣了,大人或者當時就跑過去說:哎喲,這是誰在發脾氣喲?怎麼發脾氣了呢?或者事後舊事重提:早上誰發脾氣啦?為什麼發脾氣呀?我們喜歡用明知故問的方式來逗孩子,好讓孩子自知羞愧,立即停止發脾氣或者下次不再犯。

還有一些家長,害怕孩子發脾氣,當孩子發脾氣時,會採用哄、吼、嚇等手段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

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我們看來,發脾氣是不好的,我們希望孩子少發脾氣,並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然而,不發脾氣更好嗎?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孩子自我情緒管理的能力嗎?

1.

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其實孩子發脾氣是他大腦正在發育的表現

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萊恩說,大腦是三層包裹的結構,它們分別是爬行動物腦,情緒腦和理智腦,分別代表了人類不同進化階段。

爬行動物腦是最古老的,負責人體的生理需求。情緒腦,負責情感。理智腦主管認知功能主要具體包括注意,思考,推理等理性情緒,相比動物腦和情緒腦,嬰幼兒時期的理智腦極不成熟,常常導致孩子的行為情緒與理智分離。理智腦,大約在孩子兩三歲才開始正式發育,而且過程非常緩慢,一直持續到25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善,也就是那時孩子才能發展成為一個情緒基本成熟的人。

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所以,對於孩子而言,發脾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尤其對於兒童而言,因為他是沒有能力用理智腦思考的。兒童心理學家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認為:“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不利於孩子成長。

腦科學研究還表明,人類理智做出的決策都需要情緒腦、理智腦同時參與,而不是沒有情緒會更理智。當孩子發脾氣時,大腦掌管情緒的區域和掌管理智的區域會發生強烈的連接,情緒腦和理智的同時參加工作,此時就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允許孩子發脾氣也就間接促進了兩個腦的連接。

同時,對於孩子而言,發脾氣也是一件好事。孩子發脾氣證明他心中有一些負面情緒,我們都知道負面情緒蓄積在心中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都不利。發脾氣,能幫助他把心中的這種情緒宣洩出來。

所以孩子發脾氣時,我們不妨給他一些時間空間讓他處理一下。

2.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不允許孩子發脾氣,還有一部分人則允許孩子發脾氣,但是孩子發脾氣後,總是想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哄孩子,幫孩子處理負面情緒。

我表姐家有個孩子朵朵,奶奶十分從寵愛她,每當朵朵不開心時,奶奶就通過哄她、滿足她的要求、為她解決各種問題等方式,把她重新哄開心起來。所以朵朵長到六七歲都從來不會控制自己的壞情緒,而且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受到不良情緒的影響,也變得一定要有別人哄,她才能重新開心起來。

毫無疑問,作為家長,當孩子年幼時,我們也要參與到消除孩子負面情緒的過程當中,然而,當孩子逐漸長大,已經逐漸學會控制自己情緒,處理情緒的時候,我們如果還是選擇直接代勞,將轉換孩子情緒的任務放在自己身上,那麼實際上也就是變相地剝奪了孩子自己處理情緒的機會,而沒有機會處理自己情緒的孩子,他們將比同齡人更成長得更慢,更不能很好地發展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3.

大人通過“哄”等手段來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孩子的負面情緒往往會來得快,去得也快。但這其實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孩子從來沒有處理過自己的負面情緒,心理髮育也就會慢於常人。他們從來不知道如何自我調節,也不知道該怎麼如何控制內心的負面情緒,這樣的孩子往往會顯得脾氣比較大、容易使小性子、特別容易哭。一旦他們進入學校,失去以往的保護和屏障,也就很容易出現不適。

我曾經在廣場上看到這樣一個事情: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在玩滑輪,快速轉彎的時候摔了一跤,蹭傷了手,看起來並不嚴重,孩子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有點手足無措。這時候,孩子雖然有些不開心,但是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我心想這孩子挺鎮定、不嬌氣。可是接下來,我看到了另外一種景象。可能媽媽遠遠地看到孩子摔跤了,跑過來,媽媽非常焦急,拉著他的手問:摔得嚴不嚴重,疼不疼?孩子突然間哇地一聲就哭了起來,“好疼”。

為什麼在看到媽媽前後,孩子的表現差異會這麼大呢?很簡單,孩子受的傷不那麼嚴重,不足以讓他立刻哭出來;。孩子也知道,廣場只有媽媽才會心疼她,哭給別人看是沒有用的。

孩子處於負面情緒時,也往往有兩種狀態,當父母不在的時候,他們便有了一個自己處理情緒的機會。當父母在的時候他們感覺到了有可依賴的人,所以會更誇張地表現自己的情緒。所以,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時,我們需要幫助他們走出陰霾,我們更需要學會留給他們自己處理情緒的機會,而不是一切包辦。

黃磊調侃女兒發脾氣被懟: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機會

4.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獨立成長,在處理情緒上的成長也是一樣,所以在確定孩子已經初步體驗過如何處理情緒時,我們需要放手,留給孩子時間空間讓他獨立處理情緒。

具體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旦孩子情緒爆發了,彆著急當救火隊長。先穩坐釣魚臺,“袖手旁觀”幾分鐘再說。這可不是單純要求爸爸媽媽無理由的狠心,而是給孩子一次自我處理情緒的機會。如果孩子遇到挫折,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能稍稍躲起來一段時間,孩子這種堅強依賴自己的表現就會持續更久,漸漸地他們也就學會了安慰自己,自我排解,不再受到負面情緒的困擾。

孩子不需要你的引導和參與,也要陪伴他們。雖然孩子也可以排遣自己的負面情緒,但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父母的陪伴。我們不一定要在孩子處於負面情緒時,對他進行滔滔不絕,細緻入微地引導與教育。有時候我們只要看著他們自己慢慢恢復就行,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把孩子丟到一旁,甚至讓他們的心理受傷,而不是陪伴他們。父母的存在能夠給孩子們擁有必要的安全感,讓他們產生嘗試的勇氣,從而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說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堅強的後盾。

讓孩子學會對情緒失控負責。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際行動讓孩子學會負責,比如當他們生氣發怒時摔了東西,我們就讓孩子去打掃,讓他們明白,這些東西摔碎了也就無法修補。這樣孩子就意識到自己做錯的事情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以後他們就會有意識地避免再次出現類似錯誤,也就學會了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情緒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