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

場景一:

大人:“聽懂了嗎?”

孩子:“懂了。”

結果,等做題時又雙叒叕錯了!

"

場景一:

大人:“聽懂了嗎?”

孩子:“懂了。”

結果,等做題時又雙叒叕錯了!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場景二:

孩子盯著題目半天,就憋出了一個“解”字。

最後忍不住看了答案解析,直呼:“啊~原來如此,這知識點我知道。”

"

場景一:

大人:“聽懂了嗎?”

孩子:“懂了。”

結果,等做題時又雙叒叕錯了!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場景二:

孩子盯著題目半天,就憋出了一個“解”字。

最後忍不住看了答案解析,直呼:“啊~原來如此,這知識點我知道。”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假學會”的現象呢?又要如何做才能真學會?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

兩個問題。

是能力錯覺在搗鬼

在《學習之道》一書中,“假學會”有個更專業的名字,叫做能力錯覺(illusions of competence)。

也就是人們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會高估自己的接受能力,誤把記憶當學習,把眼熟當學會

"

場景一:

大人:“聽懂了嗎?”

孩子:“懂了。”

結果,等做題時又雙叒叕錯了!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場景二:

孩子盯著題目半天,就憋出了一個“解”字。

最後忍不住看了答案解析,直呼:“啊~原來如此,這知識點我知道。”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假學會”的現象呢?又要如何做才能真學會?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

兩個問題。

是能力錯覺在搗鬼

在《學習之道》一書中,“假學會”有個更專業的名字,叫做能力錯覺(illusions of competence)。

也就是人們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會高估自己的接受能力,誤把記憶當學習,把眼熟當學會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這種幻覺常觸發於特定的條件:你能看到(聽到)答案。大腦就會以為這些東西都已經輸入進去了,但其實你只是看懂意思而已,並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一旦脫離答案你還是不會。

"

場景一:

大人:“聽懂了嗎?”

孩子:“懂了。”

結果,等做題時又雙叒叕錯了!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場景二:

孩子盯著題目半天,就憋出了一個“解”字。

最後忍不住看了答案解析,直呼:“啊~原來如此,這知識點我知道。”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假學會”的現象呢?又要如何做才能真學會?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

兩個問題。

是能力錯覺在搗鬼

在《學習之道》一書中,“假學會”有個更專業的名字,叫做能力錯覺(illusions of competence)。

也就是人們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會高估自己的接受能力,誤把記憶當學習,把眼熟當學會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這種幻覺常觸發於特定的條件:你能看到(聽到)答案。大腦就會以為這些東西都已經輸入進去了,但其實你只是看懂意思而已,並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一旦脫離答案你還是不會。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比如下面這兩種孩子慣用的學習方式,就會使他們陷入能力幻覺中:

一直重複閱讀書/筆記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學生明明那麼努力,但學習效率卻很差。最後顯得“越努力越心酸”。

如果換成“讀——回想——讀——回想”的方式,就會發現新世界:記得又快又牢。

過多地用彩筆畫線做標記

讀書的時候,很多人喜歡一邊讀一邊用彩筆劃重點,越畫越多,最後看著五顏六色的書本自信滿滿。好像畫過就學會一樣。可合上書本,一回想就會發現“啥”“什麼”“我剛剛看了什麼”。

奧克利教授解釋說,畫下劃線的實際行為會在大腦中造成錯誤的掌握感。所以儘量不要用過多的突出線,如果你試著在旁邊空白處用自己的語言寫下關鍵詞、想法會更高效

最高效的學習方式:費曼學習法

要想確保真學會,那就不得不提被稱作“終極學習法”的費曼學習法了。

理查德費曼被歐米雜誌稱作"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早就清楚“知道事物名稱”和“知道事物”的區別。

I learned very ear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name of something and knowing something.

——費曼

其實費曼學習法簡單來說就是“以教促學”。費曼認為如果自己不能把一個概念講得讓大學新生也能聽懂,那就說明他自己對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粒子物理學家弗蘭克奧本海默也曾說過:“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教”。

一般課後題,就可以變身小老師,給爸爸媽媽講一講解題思路。

平時父母也要記得讓孩子試試看費曼學習法,具體來說有四個步驟:

"

場景一:

大人:“聽懂了嗎?”

孩子:“懂了。”

結果,等做題時又雙叒叕錯了!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場景二:

孩子盯著題目半天,就憋出了一個“解”字。

最後忍不住看了答案解析,直呼:“啊~原來如此,這知識點我知道。”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假學會”的現象呢?又要如何做才能真學會?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

兩個問題。

是能力錯覺在搗鬼

在《學習之道》一書中,“假學會”有個更專業的名字,叫做能力錯覺(illusions of competence)。

也就是人們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會高估自己的接受能力,誤把記憶當學習,把眼熟當學會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這種幻覺常觸發於特定的條件:你能看到(聽到)答案。大腦就會以為這些東西都已經輸入進去了,但其實你只是看懂意思而已,並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一旦脫離答案你還是不會。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比如下面這兩種孩子慣用的學習方式,就會使他們陷入能力幻覺中:

一直重複閱讀書/筆記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學生明明那麼努力,但學習效率卻很差。最後顯得“越努力越心酸”。

如果換成“讀——回想——讀——回想”的方式,就會發現新世界:記得又快又牢。

過多地用彩筆畫線做標記

讀書的時候,很多人喜歡一邊讀一邊用彩筆劃重點,越畫越多,最後看著五顏六色的書本自信滿滿。好像畫過就學會一樣。可合上書本,一回想就會發現“啥”“什麼”“我剛剛看了什麼”。

奧克利教授解釋說,畫下劃線的實際行為會在大腦中造成錯誤的掌握感。所以儘量不要用過多的突出線,如果你試著在旁邊空白處用自己的語言寫下關鍵詞、想法會更高效

最高效的學習方式:費曼學習法

要想確保真學會,那就不得不提被稱作“終極學習法”的費曼學習法了。

理查德費曼被歐米雜誌稱作"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早就清楚“知道事物名稱”和“知道事物”的區別。

I learned very ear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name of something and knowing something.

——費曼

其實費曼學習法簡單來說就是“以教促學”。費曼認為如果自己不能把一個概念講得讓大學新生也能聽懂,那就說明他自己對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粒子物理學家弗蘭克奧本海默也曾說過:“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教”。

一般課後題,就可以變身小老師,給爸爸媽媽講一講解題思路。

平時父母也要記得讓孩子試試看費曼學習法,具體來說有四個步驟: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可別小看教,它暴露出了悶頭學時意識不到的知識漏洞,給自我修復提升提供了機會(也就是上圖的第三步)。

在解釋的時候,要儘可能用自己簡單的語言去描述,這時候類比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比如,費曼小時候爸爸給他讀大英百科全書,關於恐龍的描述“7.6米高,頭1.6米寬”就變成了“如果恐龍站在我們院子裡,它的高度足以讓它把頭伸進窗戶裡,但它卻伸不進去,因為它的頭太寬了”。

"

場景一:

大人:“聽懂了嗎?”

孩子:“懂了。”

結果,等做題時又雙叒叕錯了!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場景二:

孩子盯著題目半天,就憋出了一個“解”字。

最後忍不住看了答案解析,直呼:“啊~原來如此,這知識點我知道。”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假學會”的現象呢?又要如何做才能真學會?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

兩個問題。

是能力錯覺在搗鬼

在《學習之道》一書中,“假學會”有個更專業的名字,叫做能力錯覺(illusions of competence)。

也就是人們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會高估自己的接受能力,誤把記憶當學習,把眼熟當學會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這種幻覺常觸發於特定的條件:你能看到(聽到)答案。大腦就會以為這些東西都已經輸入進去了,但其實你只是看懂意思而已,並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一旦脫離答案你還是不會。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比如下面這兩種孩子慣用的學習方式,就會使他們陷入能力幻覺中:

一直重複閱讀書/筆記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學生明明那麼努力,但學習效率卻很差。最後顯得“越努力越心酸”。

如果換成“讀——回想——讀——回想”的方式,就會發現新世界:記得又快又牢。

過多地用彩筆畫線做標記

讀書的時候,很多人喜歡一邊讀一邊用彩筆劃重點,越畫越多,最後看著五顏六色的書本自信滿滿。好像畫過就學會一樣。可合上書本,一回想就會發現“啥”“什麼”“我剛剛看了什麼”。

奧克利教授解釋說,畫下劃線的實際行為會在大腦中造成錯誤的掌握感。所以儘量不要用過多的突出線,如果你試著在旁邊空白處用自己的語言寫下關鍵詞、想法會更高效

最高效的學習方式:費曼學習法

要想確保真學會,那就不得不提被稱作“終極學習法”的費曼學習法了。

理查德費曼被歐米雜誌稱作"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早就清楚“知道事物名稱”和“知道事物”的區別。

I learned very ear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name of something and knowing something.

——費曼

其實費曼學習法簡單來說就是“以教促學”。費曼認為如果自己不能把一個概念講得讓大學新生也能聽懂,那就說明他自己對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粒子物理學家弗蘭克奧本海默也曾說過:“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教”。

一般課後題,就可以變身小老師,給爸爸媽媽講一講解題思路。

平時父母也要記得讓孩子試試看費曼學習法,具體來說有四個步驟: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可別小看教,它暴露出了悶頭學時意識不到的知識漏洞,給自我修復提升提供了機會(也就是上圖的第三步)。

在解釋的時候,要儘可能用自己簡單的語言去描述,這時候類比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比如,費曼小時候爸爸給他讀大英百科全書,關於恐龍的描述“7.6米高,頭1.6米寬”就變成了“如果恐龍站在我們院子裡,它的高度足以讓它把頭伸進窗戶裡,但它卻伸不進去,因為它的頭太寬了”。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截取自《了不起的費曼先生》紀錄片

美國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吸收率金字塔”也通過實驗證明了費曼學習法的強大優勢:各類學習方式中,教別人的吸收率最高,達到90%。

"

場景一:

大人:“聽懂了嗎?”

孩子:“懂了。”

結果,等做題時又雙叒叕錯了!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場景二:

孩子盯著題目半天,就憋出了一個“解”字。

最後忍不住看了答案解析,直呼:“啊~原來如此,這知識點我知道。”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假學會”的現象呢?又要如何做才能真學會?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

兩個問題。

是能力錯覺在搗鬼

在《學習之道》一書中,“假學會”有個更專業的名字,叫做能力錯覺(illusions of competence)。

也就是人們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會高估自己的接受能力,誤把記憶當學習,把眼熟當學會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這種幻覺常觸發於特定的條件:你能看到(聽到)答案。大腦就會以為這些東西都已經輸入進去了,但其實你只是看懂意思而已,並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一旦脫離答案你還是不會。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比如下面這兩種孩子慣用的學習方式,就會使他們陷入能力幻覺中:

一直重複閱讀書/筆記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學生明明那麼努力,但學習效率卻很差。最後顯得“越努力越心酸”。

如果換成“讀——回想——讀——回想”的方式,就會發現新世界:記得又快又牢。

過多地用彩筆畫線做標記

讀書的時候,很多人喜歡一邊讀一邊用彩筆劃重點,越畫越多,最後看著五顏六色的書本自信滿滿。好像畫過就學會一樣。可合上書本,一回想就會發現“啥”“什麼”“我剛剛看了什麼”。

奧克利教授解釋說,畫下劃線的實際行為會在大腦中造成錯誤的掌握感。所以儘量不要用過多的突出線,如果你試著在旁邊空白處用自己的語言寫下關鍵詞、想法會更高效

最高效的學習方式:費曼學習法

要想確保真學會,那就不得不提被稱作“終極學習法”的費曼學習法了。

理查德費曼被歐米雜誌稱作"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早就清楚“知道事物名稱”和“知道事物”的區別。

I learned very ear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name of something and knowing something.

——費曼

其實費曼學習法簡單來說就是“以教促學”。費曼認為如果自己不能把一個概念講得讓大學新生也能聽懂,那就說明他自己對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粒子物理學家弗蘭克奧本海默也曾說過:“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教”。

一般課後題,就可以變身小老師,給爸爸媽媽講一講解題思路。

平時父母也要記得讓孩子試試看費曼學習法,具體來說有四個步驟: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可別小看教,它暴露出了悶頭學時意識不到的知識漏洞,給自我修復提升提供了機會(也就是上圖的第三步)。

在解釋的時候,要儘可能用自己簡單的語言去描述,這時候類比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比如,費曼小時候爸爸給他讀大英百科全書,關於恐龍的描述“7.6米高,頭1.6米寬”就變成了“如果恐龍站在我們院子裡,它的高度足以讓它把頭伸進窗戶裡,但它卻伸不進去,因為它的頭太寬了”。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截取自《了不起的費曼先生》紀錄片

美國國家訓練實驗室的“學習吸收率金字塔”也通過實驗證明了費曼學習法的強大優勢:各類學習方式中,教別人的吸收率最高,達到90%。

一說就會,一做就錯!“假學會”的孩子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

總而言之,學習本就不是一件純靠花的時間多少來決定效果的事兒,用對正確學習方法也很重要!千萬小心別讓孩子成為班裡最努力卻成績最差的人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