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想不優秀都難!'

"

被作業逼瘋的老母親因為失去耐性,訓了女兒兩句。不曾想,孩子被逼急了也“教育”起媽媽來。

只見孩子邊嗷嗷哭,邊學媽媽的樣子,指著媽媽聲嘶力竭地喊:你這種態度,對嗎?

結果,媽媽被氣走了,孩子哽咽著繼續寫作業。

過了一會兒,爸爸過來跟女兒瞭解情況,並安撫了她,接著又說:我瞅你媽看我的眼神兒就不對,寫完趕緊把她哄好了啊,別最後連累我。

孩子乖乖地答:嗯!

爸爸的“卑微”,孩子的心照不宣,讓人忍俊不禁。

大笑之餘,忍不住想:爸爸不僅不責備她,還讓女兒設身處地為他著想,這是把孩子當兄弟看待啊!

爸爸的方式看似獨特,實際是放下身段,變小變柔軟走進了孩子的世界。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父親是孩子成長路上不可缺少的角色,他能給予孩子不一樣的愛,對孩子的陪伴和母親同樣重要。

而優秀的爸爸都自帶這樣的屬性:

陪孩子“瘋”的爸爸

盧梭在《愛彌爾》中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

每個孩子天性都愛玩兒,高明的爸爸懂得走進孩子的世界,遵從他原來的樣子陪他鬧,陪他瘋。

鄧超就是這樣的爸爸:

孩子臨時起意說要滑雪,他就用紙殼自制滑雪板。

想不到,看起來“粗製濫造”的玩具,孩子們卻很“給面兒”,迫不及待地穿上它們在家裡“滑”了起來。

這樣的事還很多。前段時間,孫儷就發微博吐槽:

為了和孩子們玩真人版植物大戰殭屍,鄧超竟拿她的泡腳桶當道具,讓孩子用毛絨玩具當“子彈”襲擊他,扔得家裡到處都是。

屋頂的燈在晃,桌上的水杯在晃,狗在不停地叫,還有他們玩兒高興了的尖叫。一關結束又開始一關

雖然孫儷“嗔怪”太鬧騰,但讚賞之情溢於言表。

網友們紛紛自行腦補這個畫面,都表示很羨慕孩子們有這樣一位好爸爸。

《窮爸爸,富爸爸》裡有句話說: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因為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獨父母角色無可替代。

不管父親在事業上有多大成就,願意花時間陪孩子玩兒的爸爸才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不擺架子”的爸爸

一代文學大師汪曾祺在子女的眼裡是一名毫無“地位”的爸爸。

他的兒子回憶說:父親雖名聲在外,但在家裡卻什麼都不是。

從小到大,爸爸對我們很溫和,一點架子都沒有,有時候我們對他沒大沒小,他也會一笑而過。

小時候,我們學媽媽管他叫老頭,甚至孫女也這樣開玩笑稱呼過他。可他一點都不介意,每次聽到都樂呵呵的。

汪曾祺從不會因為自己是家長,和孩子談資論輩,所以家裡總是充滿歡聲笑語。

不僅如此,汪曾祺還給孩子充分自由的成長空間,對孩子很多事都不過多幹涉。

比如談戀愛,雖然兒子談了好幾次才結婚,但汪曾祺只是瞭解從不干涉,始終相信兒子的選擇和決定。

汪曾祺還曾在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裡這樣說:

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

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要做到和平相處,父母教人敬畏的同時,也要平等相待。

汪曾祺老人以兄弟關係來處理父子之間的關係,讓家庭關係簡單化,多了點溫暖,少了些許嚴肅,但卻其樂融融。

無獨有偶,鄭淵潔也是這樣一位對兒子從不擺架子的爸爸。

他不僅允許兒子從小就對他直呼大名,還管兒子叫“哥”。

鄭淵潔在節目中曾說:

我在1985年創刊了雜誌《童話大王》,被大家所熟悉,所以一直被親切地稱呼為“童話大王”。

而兒子是在1983年出生的,比《童話大王》大兩歲,所以我就稱呼他為哥。

平常,回到家只要沒見著兒子,就會很自然地問:我哥還沒回來啊?

不僅如此,兒子小的時候,見到親朋好友,街坊鄰里,鄭淵潔也從不強迫他必須叫人,只要能主動說句:你好。就很滿意。

鄭淵潔說:真正的有禮貌不是口頭稱謂,而是內心的尊重。

鄭淵潔創建了一個真正民主的家庭教育環境,是孩子成長的福氣。

作家周國平曾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

能和孩子平起平坐,“不擺架子”的爸爸才是最值得尊重。

帶孩子一起“做夢”的爸爸

兒童心理學家陳忻曾說:對兒童的期望、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和發展現狀。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有理想有追求,就要遵從他的意願,放慢腳步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引導。

福建一名5歲的小男孩,因為受爸爸的影響喜歡上了拍攝。

於是,爸爸不僅交給他攝影和修圖技術,還樂此不疲地配合孩子擺拍:

“你再做一個撲出去的動作”

“好。是要拍一個斜的角度對不對?”

“對,你怎麼知道?”

兒子常常像這樣指揮爸爸按要求做動作,進行抓拍,爸爸也總是耐心地解讀完意思後順從地照做。

就這樣,在爸爸的配合、引導下,兒子拍出來的照片一點都不輸專業攝影師。很快,便在網上走紅。

孩子能有如此收穫,這得益於爸爸放慢腳步的陪伴。

被孩子崇拜的爸爸不少見,但願意將孩子當成自己的夥伴一起去探尋夢想的爸爸是難能可貴的。

王爾德曾說:即使生活在陰溝,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懂得呵護,甘為孩子的夢想彎腰的爸爸是孩子成長的一盞指明燈。

教給孩子“勇氣”的爸爸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肯陪伴孩子接觸未知的世界,一起探險的爸爸會給孩子帶來成長的勇氣。

老極便是這樣的爸爸。

因工作之便,兒子辛巴三歲就跟著老極四處旅行,並喜歡上了大自然,於是一發不可收拾,從此和爸爸開始了環遊世界之旅。

如今,才5歲的辛巴已是縱貫南北極的小小冒險家。

也是到達南極最小的中國人。

爸爸不辭辛苦地陪著他挑戰各種“不可能”。

雖然艱險,但兒子卻樂在其中。

爸爸說:越放手,越獨立。

能把孩子當成年人看,放手讓他去實踐,並不忘在一旁暗暗呵護,這是父愛的最高境界。

勇氣是孩子成長的底氣,格局高的爸爸都懂得賦予孩子這項能力。

▼▼▼

簡·尼爾森曾在《正面管教》一書中說:

最極致的教育,就是既不懲罰也不嬌縱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把價值觀、社會技能、生活技能教給孩子。

好的教育一定不是高高在上的,肯放下身段和孩子相處的爸爸才是育兒的最高境界:

優秀的爸爸能把孩子當“兄弟”那樣去疼愛,捨得抽出時間陪孩子瘋、鬧,肯放下威嚴走進孩子的世界。

鄭淵潔的《父與子》裡有這樣兩段話,很美,願與您分享:

父:

我是羊,但我愛我的小豬兒子,如果他是雞或是蛇或是兔或是老鼠,我一樣愛他,一樣讓他成為世界最幸福的孩子。—— 因為我是他爸爸。

子:

我是豬,我的爸爸雖然是一隻羊,但他是一個男子漢,他知道怎麼愛我。我要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

假如我的爸爸是老鼠或是雞或是蛇呢?我一樣照樣愛他,為他自豪 —— 因為我是他兒子。

能擁有父親之愛的孩子內心會更加豐盈,願每個孩子不僅能享有媽媽的貼心呵護,更有爸爸常伴左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