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不完美媽媽 語文 我和夏天最來電 村口大花 2019-07-23
"

前幾天我們小區發生了一件令人想來極其後怕的事情,一位7歲的小男孩因為暑假在家拖沓懶散經常被媽媽吼,結果被吼急了,跟媽媽大吵一架後悄悄離家出走,一直到第二天清早才被人在城郊的河堤上發現送了回來。

試想一下,一個7歲的孩子穿過城市的車馬人流,又一個人在郊外的河堤溜達一晚上,其間的氣憤、委屈、孤獨恐懼尚且不提,單說安全方面,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那可能都是大問題!

所幸孩子平安無事!但這件事註定要成為他心頭的烙痕,也成了媽媽們心間的警鐘!

"

前幾天我們小區發生了一件令人想來極其後怕的事情,一位7歲的小男孩因為暑假在家拖沓懶散經常被媽媽吼,結果被吼急了,跟媽媽大吵一架後悄悄離家出走,一直到第二天清早才被人在城郊的河堤上發現送了回來。

試想一下,一個7歲的孩子穿過城市的車馬人流,又一個人在郊外的河堤溜達一晚上,其間的氣憤、委屈、孤獨恐懼尚且不提,單說安全方面,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那可能都是大問題!

所幸孩子平安無事!但這件事註定要成為他心頭的烙痕,也成了媽媽們心間的警鐘!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其實說起吼孩子,可以說是為人父母身上的一個頑疾了,大家都知道不好,可誰也沒把自己治好。

尤其是暑假期間,孩子放假在家,那真是不吼就沒法過的日子:

早上九十點了,太陽晒到屁股了還賴在床上!

放假初像模像樣做的逆襲計劃成了裝飾畫貼在牆上,也不知道是給誰看的!

終於吼起來了,結果穿衣洗漱磨磨蹭蹭,別人幾分鐘搞定的事情,他得半小時!

好不容易洗漱好了,吃頓不知道是早餐還是午飯的飯,還吃得迷迷瞪瞪挑肥撿瘦的!

吃完進屋寫作業,半小時文具還都沒擺上桌!

被子不疊襪子不洗,吃完飯連碗筷都懶得收,自己的書桌搞得比垃圾場還亂!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休息時間,討手機要電視,家長不催別想自己上床睡覺!

你說這一樁樁一件件,那件不用吼啊?

但是,吼就有用嗎?

你能把孩子的成績吼上去?

你能把一個懶散的孩子吼自律?

你能把一個拖沓的孩子吼利索?

你能吼出娃的好習慣?

還是能吼出美好的親子關係?

都不能!

吼叫永遠不能產生什麼良性效應,相反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及健康,影響孩子的心情和成長,影響親密的親子關係。

"

前幾天我們小區發生了一件令人想來極其後怕的事情,一位7歲的小男孩因為暑假在家拖沓懶散經常被媽媽吼,結果被吼急了,跟媽媽大吵一架後悄悄離家出走,一直到第二天清早才被人在城郊的河堤上發現送了回來。

試想一下,一個7歲的孩子穿過城市的車馬人流,又一個人在郊外的河堤溜達一晚上,其間的氣憤、委屈、孤獨恐懼尚且不提,單說安全方面,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那可能都是大問題!

所幸孩子平安無事!但這件事註定要成為他心頭的烙痕,也成了媽媽們心間的警鐘!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其實說起吼孩子,可以說是為人父母身上的一個頑疾了,大家都知道不好,可誰也沒把自己治好。

尤其是暑假期間,孩子放假在家,那真是不吼就沒法過的日子:

早上九十點了,太陽晒到屁股了還賴在床上!

放假初像模像樣做的逆襲計劃成了裝飾畫貼在牆上,也不知道是給誰看的!

終於吼起來了,結果穿衣洗漱磨磨蹭蹭,別人幾分鐘搞定的事情,他得半小時!

好不容易洗漱好了,吃頓不知道是早餐還是午飯的飯,還吃得迷迷瞪瞪挑肥撿瘦的!

吃完進屋寫作業,半小時文具還都沒擺上桌!

被子不疊襪子不洗,吃完飯連碗筷都懶得收,自己的書桌搞得比垃圾場還亂!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休息時間,討手機要電視,家長不催別想自己上床睡覺!

你說這一樁樁一件件,那件不用吼啊?

但是,吼就有用嗎?

你能把孩子的成績吼上去?

你能把一個懶散的孩子吼自律?

你能把一個拖沓的孩子吼利索?

你能吼出娃的好習慣?

還是能吼出美好的親子關係?

都不能!

吼叫永遠不能產生什麼良性效應,相反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及健康,影響孩子的心情和成長,影響親密的親子關係。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如《慾望山莊》中的那一句: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人的筋骨。

吼叫可以說是最惡毒的管教,也是最無用的管教!

那麼,為了不影響心情不影響孩子不傷害親子關係,就一聲不吭,讓孩子為所欲為?

這樣當然行不通,別說這樣的縱容對孩子是種傷害,作為家長,我們從情至理,都有管教孩子的義務,生而不教是我們的失職!

"

前幾天我們小區發生了一件令人想來極其後怕的事情,一位7歲的小男孩因為暑假在家拖沓懶散經常被媽媽吼,結果被吼急了,跟媽媽大吵一架後悄悄離家出走,一直到第二天清早才被人在城郊的河堤上發現送了回來。

試想一下,一個7歲的孩子穿過城市的車馬人流,又一個人在郊外的河堤溜達一晚上,其間的氣憤、委屈、孤獨恐懼尚且不提,單說安全方面,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那可能都是大問題!

所幸孩子平安無事!但這件事註定要成為他心頭的烙痕,也成了媽媽們心間的警鐘!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其實說起吼孩子,可以說是為人父母身上的一個頑疾了,大家都知道不好,可誰也沒把自己治好。

尤其是暑假期間,孩子放假在家,那真是不吼就沒法過的日子:

早上九十點了,太陽晒到屁股了還賴在床上!

放假初像模像樣做的逆襲計劃成了裝飾畫貼在牆上,也不知道是給誰看的!

終於吼起來了,結果穿衣洗漱磨磨蹭蹭,別人幾分鐘搞定的事情,他得半小時!

好不容易洗漱好了,吃頓不知道是早餐還是午飯的飯,還吃得迷迷瞪瞪挑肥撿瘦的!

吃完進屋寫作業,半小時文具還都沒擺上桌!

被子不疊襪子不洗,吃完飯連碗筷都懶得收,自己的書桌搞得比垃圾場還亂!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休息時間,討手機要電視,家長不催別想自己上床睡覺!

你說這一樁樁一件件,那件不用吼啊?

但是,吼就有用嗎?

你能把孩子的成績吼上去?

你能把一個懶散的孩子吼自律?

你能把一個拖沓的孩子吼利索?

你能吼出娃的好習慣?

還是能吼出美好的親子關係?

都不能!

吼叫永遠不能產生什麼良性效應,相反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及健康,影響孩子的心情和成長,影響親密的親子關係。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如《慾望山莊》中的那一句: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人的筋骨。

吼叫可以說是最惡毒的管教,也是最無用的管教!

那麼,為了不影響心情不影響孩子不傷害親子關係,就一聲不吭,讓孩子為所欲為?

這樣當然行不通,別說這樣的縱容對孩子是種傷害,作為家長,我們從情至理,都有管教孩子的義務,生而不教是我們的失職!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那麼,我們該怎麼樣做到與孩子相處時不吼不叫還能管教好孩子呢?

其實,小學語文裡學過的幾個知識點就能幫我們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

把問句改成陳述句。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這樣質問孩子:

你怎麼還不起床呢?

你怎麼還不吃飯呢?

你怎麼還沒寫完作業呢?

你怎麼又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的呢……

作為家長,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些話都沒毛病,很正常啊!但是,你若肯靜下心來分析這些句式,你會發現這些句子裡都暗含著這樣的因素:

提醒錯誤

表示不滿

暗示指責

這些因素都是極不友好的,而且這種質問的語氣本身就帶著不好的情緒,所以孩子會產生牴觸心理,不想溝通,甚至變得越發不聽話,而問題本身很有可能是孩子遭遇到什麼困難而產生出不好的表現:

可能他身體不舒服,所以多睡了一會。

可能他不習慣飯菜的口味,所以吃得少,吃得慢。

可能他遇到不會的習題需要幫助。

可能他在找東西的過程搞亂了房間準備馬上收拾的。

此刻家長負面情緒滿滿的質問會讓孩子放棄解釋或是求助的想法,潛意識裡認為:你已經覺得我錯了,我還解釋那麼多有用嗎?我解釋了你也會當我在撒謊。

但是,當你把這些問句都改成陳述句後,效果就會大不相同。當媽媽很平靜地提醒孩子:

你該起床了。

飯菜要涼了。

你作業還沒寫完。

你房間很亂。

孩子在這種非常平和的氛圍內會沒有絲毫壓力,即便有原因有問題,也會很平靜地跟媽媽提出來,並且解釋清楚。

"

前幾天我們小區發生了一件令人想來極其後怕的事情,一位7歲的小男孩因為暑假在家拖沓懶散經常被媽媽吼,結果被吼急了,跟媽媽大吵一架後悄悄離家出走,一直到第二天清早才被人在城郊的河堤上發現送了回來。

試想一下,一個7歲的孩子穿過城市的車馬人流,又一個人在郊外的河堤溜達一晚上,其間的氣憤、委屈、孤獨恐懼尚且不提,單說安全方面,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那可能都是大問題!

所幸孩子平安無事!但這件事註定要成為他心頭的烙痕,也成了媽媽們心間的警鐘!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其實說起吼孩子,可以說是為人父母身上的一個頑疾了,大家都知道不好,可誰也沒把自己治好。

尤其是暑假期間,孩子放假在家,那真是不吼就沒法過的日子:

早上九十點了,太陽晒到屁股了還賴在床上!

放假初像模像樣做的逆襲計劃成了裝飾畫貼在牆上,也不知道是給誰看的!

終於吼起來了,結果穿衣洗漱磨磨蹭蹭,別人幾分鐘搞定的事情,他得半小時!

好不容易洗漱好了,吃頓不知道是早餐還是午飯的飯,還吃得迷迷瞪瞪挑肥撿瘦的!

吃完進屋寫作業,半小時文具還都沒擺上桌!

被子不疊襪子不洗,吃完飯連碗筷都懶得收,自己的書桌搞得比垃圾場還亂!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休息時間,討手機要電視,家長不催別想自己上床睡覺!

你說這一樁樁一件件,那件不用吼啊?

但是,吼就有用嗎?

你能把孩子的成績吼上去?

你能把一個懶散的孩子吼自律?

你能把一個拖沓的孩子吼利索?

你能吼出娃的好習慣?

還是能吼出美好的親子關係?

都不能!

吼叫永遠不能產生什麼良性效應,相反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及健康,影響孩子的心情和成長,影響親密的親子關係。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如《慾望山莊》中的那一句: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人的筋骨。

吼叫可以說是最惡毒的管教,也是最無用的管教!

那麼,為了不影響心情不影響孩子不傷害親子關係,就一聲不吭,讓孩子為所欲為?

這樣當然行不通,別說這樣的縱容對孩子是種傷害,作為家長,我們從情至理,都有管教孩子的義務,生而不教是我們的失職!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那麼,我們該怎麼樣做到與孩子相處時不吼不叫還能管教好孩子呢?

其實,小學語文裡學過的幾個知識點就能幫我們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

把問句改成陳述句。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這樣質問孩子:

你怎麼還不起床呢?

你怎麼還不吃飯呢?

你怎麼還沒寫完作業呢?

你怎麼又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的呢……

作為家長,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些話都沒毛病,很正常啊!但是,你若肯靜下心來分析這些句式,你會發現這些句子裡都暗含著這樣的因素:

提醒錯誤

表示不滿

暗示指責

這些因素都是極不友好的,而且這種質問的語氣本身就帶著不好的情緒,所以孩子會產生牴觸心理,不想溝通,甚至變得越發不聽話,而問題本身很有可能是孩子遭遇到什麼困難而產生出不好的表現:

可能他身體不舒服,所以多睡了一會。

可能他不習慣飯菜的口味,所以吃得少,吃得慢。

可能他遇到不會的習題需要幫助。

可能他在找東西的過程搞亂了房間準備馬上收拾的。

此刻家長負面情緒滿滿的質問會讓孩子放棄解釋或是求助的想法,潛意識裡認為:你已經覺得我錯了,我還解釋那麼多有用嗎?我解釋了你也會當我在撒謊。

但是,當你把這些問句都改成陳述句後,效果就會大不相同。當媽媽很平靜地提醒孩子:

你該起床了。

飯菜要涼了。

你作業還沒寫完。

你房間很亂。

孩子在這種非常平和的氛圍內會沒有絲毫壓力,即便有原因有問題,也會很平靜地跟媽媽提出來,並且解釋清楚。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縮句。

日常我們指責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於這樣的句式:

你又把東西打翻了!太粗心了!

這麼簡單的題你怎麼就不會呢?笨死了!

你一回家就吵個沒完沒了,煩死了!

這孩子怎麼這麼皮呢?真討厭!

照你這樣不思進取,你這輩子是完了!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溝通》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

現在,我們看看上面幾個句式就會明白,是什麼矇蔽了愛!

是你常常帶著詆譭的評判:太粗心、笨、煩人、討厭、這輩子完了!

是你隱藏在語氣裡常常高高在上的強制:你不能把東西打翻、你應該會做所有題目、你不能吵不能皮、你應該思進取!

所以,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不僅要學會把質問句變成陳述句,還要學會縮句,把語句裡負面的、貶義的評判都拿掉:

你打翻東西了。

這道題你好像沒搞明白。

你這樣子很吵。

你可以安靜一會。

你可以更上進的。

同樣的話語,換成不一樣的說法,從語氣到效應都會有所改變,而平和的溝通也往往才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一張口就是負面的指責,貶義的評判,別說是孩子了,就是大人都很難接受繼續溝通,會選擇要麼沉默,要麼爭執。

"

前幾天我們小區發生了一件令人想來極其後怕的事情,一位7歲的小男孩因為暑假在家拖沓懶散經常被媽媽吼,結果被吼急了,跟媽媽大吵一架後悄悄離家出走,一直到第二天清早才被人在城郊的河堤上發現送了回來。

試想一下,一個7歲的孩子穿過城市的車馬人流,又一個人在郊外的河堤溜達一晚上,其間的氣憤、委屈、孤獨恐懼尚且不提,單說安全方面,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那可能都是大問題!

所幸孩子平安無事!但這件事註定要成為他心頭的烙痕,也成了媽媽們心間的警鐘!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其實說起吼孩子,可以說是為人父母身上的一個頑疾了,大家都知道不好,可誰也沒把自己治好。

尤其是暑假期間,孩子放假在家,那真是不吼就沒法過的日子:

早上九十點了,太陽晒到屁股了還賴在床上!

放假初像模像樣做的逆襲計劃成了裝飾畫貼在牆上,也不知道是給誰看的!

終於吼起來了,結果穿衣洗漱磨磨蹭蹭,別人幾分鐘搞定的事情,他得半小時!

好不容易洗漱好了,吃頓不知道是早餐還是午飯的飯,還吃得迷迷瞪瞪挑肥撿瘦的!

吃完進屋寫作業,半小時文具還都沒擺上桌!

被子不疊襪子不洗,吃完飯連碗筷都懶得收,自己的書桌搞得比垃圾場還亂!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休息時間,討手機要電視,家長不催別想自己上床睡覺!

你說這一樁樁一件件,那件不用吼啊?

但是,吼就有用嗎?

你能把孩子的成績吼上去?

你能把一個懶散的孩子吼自律?

你能把一個拖沓的孩子吼利索?

你能吼出娃的好習慣?

還是能吼出美好的親子關係?

都不能!

吼叫永遠不能產生什麼良性效應,相反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及健康,影響孩子的心情和成長,影響親密的親子關係。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如《慾望山莊》中的那一句: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人的筋骨。

吼叫可以說是最惡毒的管教,也是最無用的管教!

那麼,為了不影響心情不影響孩子不傷害親子關係,就一聲不吭,讓孩子為所欲為?

這樣當然行不通,別說這樣的縱容對孩子是種傷害,作為家長,我們從情至理,都有管教孩子的義務,生而不教是我們的失職!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那麼,我們該怎麼樣做到與孩子相處時不吼不叫還能管教好孩子呢?

其實,小學語文裡學過的幾個知識點就能幫我們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

把問句改成陳述句。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這樣質問孩子:

你怎麼還不起床呢?

你怎麼還不吃飯呢?

你怎麼還沒寫完作業呢?

你怎麼又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的呢……

作為家長,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些話都沒毛病,很正常啊!但是,你若肯靜下心來分析這些句式,你會發現這些句子裡都暗含著這樣的因素:

提醒錯誤

表示不滿

暗示指責

這些因素都是極不友好的,而且這種質問的語氣本身就帶著不好的情緒,所以孩子會產生牴觸心理,不想溝通,甚至變得越發不聽話,而問題本身很有可能是孩子遭遇到什麼困難而產生出不好的表現:

可能他身體不舒服,所以多睡了一會。

可能他不習慣飯菜的口味,所以吃得少,吃得慢。

可能他遇到不會的習題需要幫助。

可能他在找東西的過程搞亂了房間準備馬上收拾的。

此刻家長負面情緒滿滿的質問會讓孩子放棄解釋或是求助的想法,潛意識裡認為:你已經覺得我錯了,我還解釋那麼多有用嗎?我解釋了你也會當我在撒謊。

但是,當你把這些問句都改成陳述句後,效果就會大不相同。當媽媽很平靜地提醒孩子:

你該起床了。

飯菜要涼了。

你作業還沒寫完。

你房間很亂。

孩子在這種非常平和的氛圍內會沒有絲毫壓力,即便有原因有問題,也會很平靜地跟媽媽提出來,並且解釋清楚。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縮句。

日常我們指責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於這樣的句式:

你又把東西打翻了!太粗心了!

這麼簡單的題你怎麼就不會呢?笨死了!

你一回家就吵個沒完沒了,煩死了!

這孩子怎麼這麼皮呢?真討厭!

照你這樣不思進取,你這輩子是完了!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溝通》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

現在,我們看看上面幾個句式就會明白,是什麼矇蔽了愛!

是你常常帶著詆譭的評判:太粗心、笨、煩人、討厭、這輩子完了!

是你隱藏在語氣裡常常高高在上的強制:你不能把東西打翻、你應該會做所有題目、你不能吵不能皮、你應該思進取!

所以,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不僅要學會把質問句變成陳述句,還要學會縮句,把語句裡負面的、貶義的評判都拿掉:

你打翻東西了。

這道題你好像沒搞明白。

你這樣子很吵。

你可以安靜一會。

你可以更上進的。

同樣的話語,換成不一樣的說法,從語氣到效應都會有所改變,而平和的溝通也往往才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一張口就是負面的指責,貶義的評判,別說是孩子了,就是大人都很難接受繼續溝通,會選擇要麼沉默,要麼爭執。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擴句。

在剛剛說完縮句又說到擴句,大家可能想不明白,其實很簡單,縮該縮的,擴該擴的。

平時我們嘮叨起孩子來,那些詞兒想都不用想,扎著堆地往出冒,但往往到了需要我們多

說幾句的時候,我們卻大都會把最該說的給省略了。

例如孩子過生日,買了雙他最喜歡的新款球鞋,結果卡片也不弄,祝福也省了,紙低子直

接拎回去,愣生生丟給孩子一句:試試大小!

再比如有時候我們一直固執,錯怪了孩子,心裡過意不去,這時候孩子最想要的是你那句

對不起,結果你回家燒了盆紅燒肉,還故作冷漠地說:還不吃等啥呢?孩子在等你那句對不起呀!不是這盆紅燒肉!

再比如某些事情上,孩子拿出所有努力,做出了很不錯的表現,有些家長卻認為不能隨意誇孩子,會把孩子誇虛榮,所以簡單一句‘不錯’這事兒就過了。

但其實你可以多耽誤幾秒鐘,告訴孩子:你表現很好,再加把勁,會更出色的!

遇到孩子有其它優秀的表現,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誇讚,把該表揚的話都說出來,而不是隻說前半句,後半句留給孩子去猜。

"

前幾天我們小區發生了一件令人想來極其後怕的事情,一位7歲的小男孩因為暑假在家拖沓懶散經常被媽媽吼,結果被吼急了,跟媽媽大吵一架後悄悄離家出走,一直到第二天清早才被人在城郊的河堤上發現送了回來。

試想一下,一個7歲的孩子穿過城市的車馬人流,又一個人在郊外的河堤溜達一晚上,其間的氣憤、委屈、孤獨恐懼尚且不提,單說安全方面,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那可能都是大問題!

所幸孩子平安無事!但這件事註定要成為他心頭的烙痕,也成了媽媽們心間的警鐘!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其實說起吼孩子,可以說是為人父母身上的一個頑疾了,大家都知道不好,可誰也沒把自己治好。

尤其是暑假期間,孩子放假在家,那真是不吼就沒法過的日子:

早上九十點了,太陽晒到屁股了還賴在床上!

放假初像模像樣做的逆襲計劃成了裝飾畫貼在牆上,也不知道是給誰看的!

終於吼起來了,結果穿衣洗漱磨磨蹭蹭,別人幾分鐘搞定的事情,他得半小時!

好不容易洗漱好了,吃頓不知道是早餐還是午飯的飯,還吃得迷迷瞪瞪挑肥撿瘦的!

吃完進屋寫作業,半小時文具還都沒擺上桌!

被子不疊襪子不洗,吃完飯連碗筷都懶得收,自己的書桌搞得比垃圾場還亂!

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休息時間,討手機要電視,家長不催別想自己上床睡覺!

你說這一樁樁一件件,那件不用吼啊?

但是,吼就有用嗎?

你能把孩子的成績吼上去?

你能把一個懶散的孩子吼自律?

你能把一個拖沓的孩子吼利索?

你能吼出娃的好習慣?

還是能吼出美好的親子關係?

都不能!

吼叫永遠不能產生什麼良性效應,相反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及健康,影響孩子的心情和成長,影響親密的親子關係。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如《慾望山莊》中的那一句: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人的筋骨。

吼叫可以說是最惡毒的管教,也是最無用的管教!

那麼,為了不影響心情不影響孩子不傷害親子關係,就一聲不吭,讓孩子為所欲為?

這樣當然行不通,別說這樣的縱容對孩子是種傷害,作為家長,我們從情至理,都有管教孩子的義務,生而不教是我們的失職!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那麼,我們該怎麼樣做到與孩子相處時不吼不叫還能管教好孩子呢?

其實,小學語文裡學過的幾個知識點就能幫我們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

把問句改成陳述句。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這樣質問孩子:

你怎麼還不起床呢?

你怎麼還不吃飯呢?

你怎麼還沒寫完作業呢?

你怎麼又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的呢……

作為家長,我們可能會覺得這些話都沒毛病,很正常啊!但是,你若肯靜下心來分析這些句式,你會發現這些句子裡都暗含著這樣的因素:

提醒錯誤

表示不滿

暗示指責

這些因素都是極不友好的,而且這種質問的語氣本身就帶著不好的情緒,所以孩子會產生牴觸心理,不想溝通,甚至變得越發不聽話,而問題本身很有可能是孩子遭遇到什麼困難而產生出不好的表現:

可能他身體不舒服,所以多睡了一會。

可能他不習慣飯菜的口味,所以吃得少,吃得慢。

可能他遇到不會的習題需要幫助。

可能他在找東西的過程搞亂了房間準備馬上收拾的。

此刻家長負面情緒滿滿的質問會讓孩子放棄解釋或是求助的想法,潛意識裡認為:你已經覺得我錯了,我還解釋那麼多有用嗎?我解釋了你也會當我在撒謊。

但是,當你把這些問句都改成陳述句後,效果就會大不相同。當媽媽很平靜地提醒孩子:

你該起床了。

飯菜要涼了。

你作業還沒寫完。

你房間很亂。

孩子在這種非常平和的氛圍內會沒有絲毫壓力,即便有原因有問題,也會很平靜地跟媽媽提出來,並且解釋清楚。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縮句。

日常我們指責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於這樣的句式:

你又把東西打翻了!太粗心了!

這麼簡單的題你怎麼就不會呢?笨死了!

你一回家就吵個沒完沒了,煩死了!

這孩子怎麼這麼皮呢?真討厭!

照你這樣不思進取,你這輩子是完了!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溝通》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我相信,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可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

現在,我們看看上面幾個句式就會明白,是什麼矇蔽了愛!

是你常常帶著詆譭的評判:太粗心、笨、煩人、討厭、這輩子完了!

是你隱藏在語氣裡常常高高在上的強制:你不能把東西打翻、你應該會做所有題目、你不能吵不能皮、你應該思進取!

所以,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不僅要學會把質問句變成陳述句,還要學會縮句,把語句裡負面的、貶義的評判都拿掉:

你打翻東西了。

這道題你好像沒搞明白。

你這樣子很吵。

你可以安靜一會。

你可以更上進的。

同樣的話語,換成不一樣的說法,從語氣到效應都會有所改變,而平和的溝通也往往才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一張口就是負面的指責,貶義的評判,別說是孩子了,就是大人都很難接受繼續溝通,會選擇要麼沉默,要麼爭執。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擴句。

在剛剛說完縮句又說到擴句,大家可能想不明白,其實很簡單,縮該縮的,擴該擴的。

平時我們嘮叨起孩子來,那些詞兒想都不用想,扎著堆地往出冒,但往往到了需要我們多

說幾句的時候,我們卻大都會把最該說的給省略了。

例如孩子過生日,買了雙他最喜歡的新款球鞋,結果卡片也不弄,祝福也省了,紙低子直

接拎回去,愣生生丟給孩子一句:試試大小!

再比如有時候我們一直固執,錯怪了孩子,心裡過意不去,這時候孩子最想要的是你那句

對不起,結果你回家燒了盆紅燒肉,還故作冷漠地說:還不吃等啥呢?孩子在等你那句對不起呀!不是這盆紅燒肉!

再比如某些事情上,孩子拿出所有努力,做出了很不錯的表現,有些家長卻認為不能隨意誇孩子,會把孩子誇虛榮,所以簡單一句‘不錯’這事兒就過了。

但其實你可以多耽誤幾秒鐘,告訴孩子:你表現很好,再加把勁,會更出色的!

遇到孩子有其它優秀的表現,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誇讚,把該表揚的話都說出來,而不是隻說前半句,後半句留給孩子去猜。

掌握小學語文裡的3個句型轉換,這個暑假你再不用吼孩子了

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他的心理學實驗裡都論證了這樣一種效應:認可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尤其是來源父母的認可,那簡直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加油站啊!

無論是我愛你,還是你很棒,這都是父母給予孩子的肯定和認可,在樹立孩子自信心的同時,也能令他們不畏將來。所以,多說幾句,何妨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