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心理學 法國 幼兒說 2019-09-15
"

路上,1歲多的寶寶“啪嗒啪嗒”地學走路,一回頭看到爸爸媽媽張開手臂,寶寶毫不猶豫地撲進媽媽懷裡,雖然他心裡覺得自己愛爸爸媽媽一樣多;

一位媽媽告訴女兒,女孩子也可以玩機器人,女兒非常贊同。到了玩具店,小女孩一進門,還是義無反顧地被粉紅色的芭比吸引了目光;

有一位小男孩,當目睹爸爸媽媽吵架時,雖然他覺得爸爸媽媽都有錯,但是當爸爸的拳頭落下時,小男孩還是義無反顧地擋在了媽媽前面……


"

路上,1歲多的寶寶“啪嗒啪嗒”地學走路,一回頭看到爸爸媽媽張開手臂,寶寶毫不猶豫地撲進媽媽懷裡,雖然他心裡覺得自己愛爸爸媽媽一樣多;

一位媽媽告訴女兒,女孩子也可以玩機器人,女兒非常贊同。到了玩具店,小女孩一進門,還是義無反顧地被粉紅色的芭比吸引了目光;

有一位小男孩,當目睹爸爸媽媽吵架時,雖然他覺得爸爸媽媽都有錯,但是當爸爸的拳頭落下時,小男孩還是義無反顧地擋在了媽媽前面……


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美國芝加哥大學腦科學專家西恩.貝洛克說,人腦會無意識地控制人的行為。就像大部分人在選擇東西的時候,總喜歡右手邊的東西,左撇子喜歡左邊的,雖然這些人絲毫沒覺察到自己的無意識“偏好”。孩子們呢?毫無疑問也是無意識“偏好者”。在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認知”前,行為總是無意識地受大腦控制的;當孩子在接受教育,對自我有一定的“認知”後,大腦才可以實現“有意識地控制大腦”。

一位爸爸給女兒瑤瑤買了一個布娃娃玩具,但是當瑤瑤拆開布娃娃玩具的包裝時,發現布娃娃的裙子破了一個口子,瑤瑤很失望地哭了,立即把布娃娃扔在了地上。瑤瑤的哭和扔布娃娃的行為,是大腦無意識控制下的行為。


"

路上,1歲多的寶寶“啪嗒啪嗒”地學走路,一回頭看到爸爸媽媽張開手臂,寶寶毫不猶豫地撲進媽媽懷裡,雖然他心裡覺得自己愛爸爸媽媽一樣多;

一位媽媽告訴女兒,女孩子也可以玩機器人,女兒非常贊同。到了玩具店,小女孩一進門,還是義無反顧地被粉紅色的芭比吸引了目光;

有一位小男孩,當目睹爸爸媽媽吵架時,雖然他覺得爸爸媽媽都有錯,但是當爸爸的拳頭落下時,小男孩還是義無反顧地擋在了媽媽前面……


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美國芝加哥大學腦科學專家西恩.貝洛克說,人腦會無意識地控制人的行為。就像大部分人在選擇東西的時候,總喜歡右手邊的東西,左撇子喜歡左邊的,雖然這些人絲毫沒覺察到自己的無意識“偏好”。孩子們呢?毫無疑問也是無意識“偏好者”。在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認知”前,行為總是無意識地受大腦控制的;當孩子在接受教育,對自我有一定的“認知”後,大腦才可以實現“有意識地控制大腦”。

一位爸爸給女兒瑤瑤買了一個布娃娃玩具,但是當瑤瑤拆開布娃娃玩具的包裝時,發現布娃娃的裙子破了一個口子,瑤瑤很失望地哭了,立即把布娃娃扔在了地上。瑤瑤的哭和扔布娃娃的行為,是大腦無意識控制下的行為。


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爸爸看到了這樣的情形,立即安慰瑤瑤:“我看布娃娃的裙子不是很完美,破了是好事,我們可以趁機把布娃娃的裙子縫得更漂亮一些!”

瑤瑤愣了一下,隨即開心笑了:“是呢,爸爸,我也真的覺得布娃娃的裙子不夠好看。”就這樣,兩父女便拿出了剪刀、綵帶和手工布,給布娃娃縫了一條比原來漂亮很多的裙子。瑤瑤覺得開心極了。爸爸那句“我看布娃娃的裙子不是很完美,破了是好事”的話,引導孩子分析和思考,也幫助孩子自我認知,最終幫助孩子用大腦有意識地控制了大腦。

我們用圖展示一下,這個過程是怎麼發生的?


"

路上,1歲多的寶寶“啪嗒啪嗒”地學走路,一回頭看到爸爸媽媽張開手臂,寶寶毫不猶豫地撲進媽媽懷裡,雖然他心裡覺得自己愛爸爸媽媽一樣多;

一位媽媽告訴女兒,女孩子也可以玩機器人,女兒非常贊同。到了玩具店,小女孩一進門,還是義無反顧地被粉紅色的芭比吸引了目光;

有一位小男孩,當目睹爸爸媽媽吵架時,雖然他覺得爸爸媽媽都有錯,但是當爸爸的拳頭落下時,小男孩還是義無反顧地擋在了媽媽前面……


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美國芝加哥大學腦科學專家西恩.貝洛克說,人腦會無意識地控制人的行為。就像大部分人在選擇東西的時候,總喜歡右手邊的東西,左撇子喜歡左邊的,雖然這些人絲毫沒覺察到自己的無意識“偏好”。孩子們呢?毫無疑問也是無意識“偏好者”。在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認知”前,行為總是無意識地受大腦控制的;當孩子在接受教育,對自我有一定的“認知”後,大腦才可以實現“有意識地控制大腦”。

一位爸爸給女兒瑤瑤買了一個布娃娃玩具,但是當瑤瑤拆開布娃娃玩具的包裝時,發現布娃娃的裙子破了一個口子,瑤瑤很失望地哭了,立即把布娃娃扔在了地上。瑤瑤的哭和扔布娃娃的行為,是大腦無意識控制下的行為。


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爸爸看到了這樣的情形,立即安慰瑤瑤:“我看布娃娃的裙子不是很完美,破了是好事,我們可以趁機把布娃娃的裙子縫得更漂亮一些!”

瑤瑤愣了一下,隨即開心笑了:“是呢,爸爸,我也真的覺得布娃娃的裙子不夠好看。”就這樣,兩父女便拿出了剪刀、綵帶和手工布,給布娃娃縫了一條比原來漂亮很多的裙子。瑤瑤覺得開心極了。爸爸那句“我看布娃娃的裙子不是很完美,破了是好事”的話,引導孩子分析和思考,也幫助孩子自我認知,最終幫助孩子用大腦有意識地控制了大腦。

我們用圖展示一下,這個過程是怎麼發生的?


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從這個圖我們可以知道,當孩子發脾氣時,是無意識大腦遇到外部刺激之後的下意識反應,由沮喪到暴怒,大腦無意識地由情緒腦控制,所以這時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是缺乏理性的;

相反,當孩子在遇到不愉快事件等外部刺激之後,如果父母能引導孩子分析,或者孩子具備了思考的能力,理智腦發生作用,情緒得到了控制,隨著孩子獲得了對事情合理的解釋,負面情緒就會消失。


"

路上,1歲多的寶寶“啪嗒啪嗒”地學走路,一回頭看到爸爸媽媽張開手臂,寶寶毫不猶豫地撲進媽媽懷裡,雖然他心裡覺得自己愛爸爸媽媽一樣多;

一位媽媽告訴女兒,女孩子也可以玩機器人,女兒非常贊同。到了玩具店,小女孩一進門,還是義無反顧地被粉紅色的芭比吸引了目光;

有一位小男孩,當目睹爸爸媽媽吵架時,雖然他覺得爸爸媽媽都有錯,但是當爸爸的拳頭落下時,小男孩還是義無反顧地擋在了媽媽前面……


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美國芝加哥大學腦科學專家西恩.貝洛克說,人腦會無意識地控制人的行為。就像大部分人在選擇東西的時候,總喜歡右手邊的東西,左撇子喜歡左邊的,雖然這些人絲毫沒覺察到自己的無意識“偏好”。孩子們呢?毫無疑問也是無意識“偏好者”。在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認知”前,行為總是無意識地受大腦控制的;當孩子在接受教育,對自我有一定的“認知”後,大腦才可以實現“有意識地控制大腦”。

一位爸爸給女兒瑤瑤買了一個布娃娃玩具,但是當瑤瑤拆開布娃娃玩具的包裝時,發現布娃娃的裙子破了一個口子,瑤瑤很失望地哭了,立即把布娃娃扔在了地上。瑤瑤的哭和扔布娃娃的行為,是大腦無意識控制下的行為。


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爸爸看到了這樣的情形,立即安慰瑤瑤:“我看布娃娃的裙子不是很完美,破了是好事,我們可以趁機把布娃娃的裙子縫得更漂亮一些!”

瑤瑤愣了一下,隨即開心笑了:“是呢,爸爸,我也真的覺得布娃娃的裙子不夠好看。”就這樣,兩父女便拿出了剪刀、綵帶和手工布,給布娃娃縫了一條比原來漂亮很多的裙子。瑤瑤覺得開心極了。爸爸那句“我看布娃娃的裙子不是很完美,破了是好事”的話,引導孩子分析和思考,也幫助孩子自我認知,最終幫助孩子用大腦有意識地控制了大腦。

我們用圖展示一下,這個過程是怎麼發生的?


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從這個圖我們可以知道,當孩子發脾氣時,是無意識大腦遇到外部刺激之後的下意識反應,由沮喪到暴怒,大腦無意識地由情緒腦控制,所以這時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是缺乏理性的;

相反,當孩子在遇到不愉快事件等外部刺激之後,如果父母能引導孩子分析,或者孩子具備了思考的能力,理智腦發生作用,情緒得到了控制,隨著孩子獲得了對事情合理的解釋,負面情緒就會消失。


看了這張圖,下次孩子發脾氣你就不用愁了


記得前幾天,我家阿果在路上踩三輪車的時候,一個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從路邊衝到路中央,撞了一下她的小三輪車,她差點從車上摔下來。這時阿果很生氣地朝對方大叫:“你幹什麼!”小朋友連忙說對不起,他說衝出來的時候沒發現她,當他發現時已經來不及。我提醒阿果:“‘生氣蟲’從籠子裡跑出來了,怎麼辦呀?”阿果嘻嘻笑著對小男孩說:“你看不見,那就算了。”接著就頭也不回地騎著她的三輪車離開了,似乎剛才的不愉快從沒發生。

正如法國心理學專家米歇爾.勒朱瓦耶說,你無法制止抑鬱的小鳥從你頭頂飛過,但你可以制止它們在你的頭上築巢!這也是本文想說的道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