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朋友忍住笑,對孩子說:“我是跟你說這道題的意思,不是讓你這麼填吶。”

“可是我就是問你該怎麼填,填什麼東西啊!”孩子激動爭辯。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

找我諮詢的一個家長,小玥,昨天也跟我說了件孩子頂嘴的趣事兒。

她週末帶孩子逛公園,孩子突然指著一棵掛了個營養液袋子的樹,問:“媽媽,這是在幹什麼?這袋子幹嘛掛樹上啊,像個垃圾袋一樣,好醜。”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朋友忍住笑,對孩子說:“我是跟你說這道題的意思,不是讓你這麼填吶。”

“可是我就是問你該怎麼填,填什麼東西啊!”孩子激動爭辯。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

找我諮詢的一個家長,小玥,昨天也跟我說了件孩子頂嘴的趣事兒。

她週末帶孩子逛公園,孩子突然指著一棵掛了個營養液袋子的樹,問:“媽媽,這是在幹什麼?這袋子幹嘛掛樹上啊,像個垃圾袋一樣,好醜。”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玥想著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視線和思考方式,我們做家長的要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啊,就告訴孩子:“可能是風吹的,那袋子飄過來就剛好卡那兒了吧。”

沒想到孩子笑話她:“怎麼可能,你肯定說錯了,那個袋子明顯是被綁在那兒的,怎麼可能是被風吹的!”

回家後,孩子還特意上網查了查,得意地來給小玥科普:“媽媽,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在公園看見的那個袋子,其實是裝了營養液的,它可以讓新種的樹健康生長。”

小玥說孩子頂嘴笑話她的時候,她還有點生氣,可看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答案後,還是挺開心的。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朋友忍住笑,對孩子說:“我是跟你說這道題的意思,不是讓你這麼填吶。”

“可是我就是問你該怎麼填,填什麼東西啊!”孩子激動爭辯。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

找我諮詢的一個家長,小玥,昨天也跟我說了件孩子頂嘴的趣事兒。

她週末帶孩子逛公園,孩子突然指著一棵掛了個營養液袋子的樹,問:“媽媽,這是在幹什麼?這袋子幹嘛掛樹上啊,像個垃圾袋一樣,好醜。”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玥想著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視線和思考方式,我們做家長的要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啊,就告訴孩子:“可能是風吹的,那袋子飄過來就剛好卡那兒了吧。”

沒想到孩子笑話她:“怎麼可能,你肯定說錯了,那個袋子明顯是被綁在那兒的,怎麼可能是被風吹的!”

回家後,孩子還特意上網查了查,得意地來給小玥科普:“媽媽,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在公園看見的那個袋子,其實是裝了營養液的,它可以讓新種的樹健康生長。”

小玥說孩子頂嘴笑話她的時候,她還有點生氣,可看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答案後,還是挺開心的。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朋友忍住笑,對孩子說:“我是跟你說這道題的意思,不是讓你這麼填吶。”

“可是我就是問你該怎麼填,填什麼東西啊!”孩子激動爭辯。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

找我諮詢的一個家長,小玥,昨天也跟我說了件孩子頂嘴的趣事兒。

她週末帶孩子逛公園,孩子突然指著一棵掛了個營養液袋子的樹,問:“媽媽,這是在幹什麼?這袋子幹嘛掛樹上啊,像個垃圾袋一樣,好醜。”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玥想著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視線和思考方式,我們做家長的要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啊,就告訴孩子:“可能是風吹的,那袋子飄過來就剛好卡那兒了吧。”

沒想到孩子笑話她:“怎麼可能,你肯定說錯了,那個袋子明顯是被綁在那兒的,怎麼可能是被風吹的!”

回家後,孩子還特意上網查了查,得意地來給小玥科普:“媽媽,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在公園看見的那個袋子,其實是裝了營養液的,它可以讓新種的樹健康生長。”

小玥說孩子頂嘴笑話她的時候,她還有點生氣,可看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答案後,還是挺開心的。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其實,當孩子認為不對或者不合理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用“頂嘴”來反對爸媽的言行。

孩子開始頂嘴,就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地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前段時間,一個小女孩“教訓”自己爸媽的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原來小女孩因被家長批評,一本正經地開始教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朋友忍住笑,對孩子說:“我是跟你說這道題的意思,不是讓你這麼填吶。”

“可是我就是問你該怎麼填,填什麼東西啊!”孩子激動爭辯。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

找我諮詢的一個家長,小玥,昨天也跟我說了件孩子頂嘴的趣事兒。

她週末帶孩子逛公園,孩子突然指著一棵掛了個營養液袋子的樹,問:“媽媽,這是在幹什麼?這袋子幹嘛掛樹上啊,像個垃圾袋一樣,好醜。”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玥想著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視線和思考方式,我們做家長的要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啊,就告訴孩子:“可能是風吹的,那袋子飄過來就剛好卡那兒了吧。”

沒想到孩子笑話她:“怎麼可能,你肯定說錯了,那個袋子明顯是被綁在那兒的,怎麼可能是被風吹的!”

回家後,孩子還特意上網查了查,得意地來給小玥科普:“媽媽,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在公園看見的那個袋子,其實是裝了營養液的,它可以讓新種的樹健康生長。”

小玥說孩子頂嘴笑話她的時候,她還有點生氣,可看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答案後,還是挺開心的。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其實,當孩子認為不對或者不合理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用“頂嘴”來反對爸媽的言行。

孩子開始頂嘴,就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地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前段時間,一個小女孩“教訓”自己爸媽的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原來小女孩因被家長批評,一本正經地開始教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你總是在那裡罵人,嗷嗷嗷!你看人家動畫片裡面那些,你看他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他要他改正,他們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嗎?”

“誰想聽你們罵人的啊,他們的父母如果像你一樣打他罵他,他們是不是越來越笨了?被罵笨了,還打,打個半死去哦!”

女孩像個小大人,隨後又指出讓父母文明的語言來罵人:

“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這罵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點來罵人呢?還不會用好的名句來罵人,不會用古詩來罵人嗎?”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朋友忍住笑,對孩子說:“我是跟你說這道題的意思,不是讓你這麼填吶。”

“可是我就是問你該怎麼填,填什麼東西啊!”孩子激動爭辯。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

找我諮詢的一個家長,小玥,昨天也跟我說了件孩子頂嘴的趣事兒。

她週末帶孩子逛公園,孩子突然指著一棵掛了個營養液袋子的樹,問:“媽媽,這是在幹什麼?這袋子幹嘛掛樹上啊,像個垃圾袋一樣,好醜。”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玥想著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視線和思考方式,我們做家長的要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啊,就告訴孩子:“可能是風吹的,那袋子飄過來就剛好卡那兒了吧。”

沒想到孩子笑話她:“怎麼可能,你肯定說錯了,那個袋子明顯是被綁在那兒的,怎麼可能是被風吹的!”

回家後,孩子還特意上網查了查,得意地來給小玥科普:“媽媽,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在公園看見的那個袋子,其實是裝了營養液的,它可以讓新種的樹健康生長。”

小玥說孩子頂嘴笑話她的時候,她還有點生氣,可看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答案後,還是挺開心的。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其實,當孩子認為不對或者不合理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用“頂嘴”來反對爸媽的言行。

孩子開始頂嘴,就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地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前段時間,一個小女孩“教訓”自己爸媽的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原來小女孩因被家長批評,一本正經地開始教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你總是在那裡罵人,嗷嗷嗷!你看人家動畫片裡面那些,你看他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他要他改正,他們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嗎?”

“誰想聽你們罵人的啊,他們的父母如果像你一樣打他罵他,他們是不是越來越笨了?被罵笨了,還打,打個半死去哦!”

女孩像個小大人,隨後又指出讓父母文明的語言來罵人:

“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這罵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點來罵人呢?還不會用好的名句來罵人,不會用古詩來罵人嗎?”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著女孩更是提高了音量,自信地說道:“來罵人我都可以用古詩來說服別人,你呢,只會嗷嗷喊。”

孩子借用自己看過的動畫片、學過的古詩名句,來指出父母教育方法的錯誤,還講得頭頭是道。

父母被自己的女兒“教訓”得一聲不吭,驚訝於孩子的批評思路。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朋友忍住笑,對孩子說:“我是跟你說這道題的意思,不是讓你這麼填吶。”

“可是我就是問你該怎麼填,填什麼東西啊!”孩子激動爭辯。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

找我諮詢的一個家長,小玥,昨天也跟我說了件孩子頂嘴的趣事兒。

她週末帶孩子逛公園,孩子突然指著一棵掛了個營養液袋子的樹,問:“媽媽,這是在幹什麼?這袋子幹嘛掛樹上啊,像個垃圾袋一樣,好醜。”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玥想著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視線和思考方式,我們做家長的要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啊,就告訴孩子:“可能是風吹的,那袋子飄過來就剛好卡那兒了吧。”

沒想到孩子笑話她:“怎麼可能,你肯定說錯了,那個袋子明顯是被綁在那兒的,怎麼可能是被風吹的!”

回家後,孩子還特意上網查了查,得意地來給小玥科普:“媽媽,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在公園看見的那個袋子,其實是裝了營養液的,它可以讓新種的樹健康生長。”

小玥說孩子頂嘴笑話她的時候,她還有點生氣,可看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答案後,還是挺開心的。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其實,當孩子認為不對或者不合理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用“頂嘴”來反對爸媽的言行。

孩子開始頂嘴,就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地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前段時間,一個小女孩“教訓”自己爸媽的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原來小女孩因被家長批評,一本正經地開始教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你總是在那裡罵人,嗷嗷嗷!你看人家動畫片裡面那些,你看他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他要他改正,他們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嗎?”

“誰想聽你們罵人的啊,他們的父母如果像你一樣打他罵他,他們是不是越來越笨了?被罵笨了,還打,打個半死去哦!”

女孩像個小大人,隨後又指出讓父母文明的語言來罵人:

“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這罵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點來罵人呢?還不會用好的名句來罵人,不會用古詩來罵人嗎?”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著女孩更是提高了音量,自信地說道:“來罵人我都可以用古詩來說服別人,你呢,只會嗷嗷喊。”

孩子借用自己看過的動畫片、學過的古詩名句,來指出父母教育方法的錯誤,還講得頭頭是道。

父母被自己的女兒“教訓”得一聲不吭,驚訝於孩子的批評思路。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弗吉尼亞大學研究發現,那些在家跟爸媽經常頂嘴爭論的小孩,自主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更強。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朋友忍住笑,對孩子說:“我是跟你說這道題的意思,不是讓你這麼填吶。”

“可是我就是問你該怎麼填,填什麼東西啊!”孩子激動爭辯。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

找我諮詢的一個家長,小玥,昨天也跟我說了件孩子頂嘴的趣事兒。

她週末帶孩子逛公園,孩子突然指著一棵掛了個營養液袋子的樹,問:“媽媽,這是在幹什麼?這袋子幹嘛掛樹上啊,像個垃圾袋一樣,好醜。”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玥想著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視線和思考方式,我們做家長的要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啊,就告訴孩子:“可能是風吹的,那袋子飄過來就剛好卡那兒了吧。”

沒想到孩子笑話她:“怎麼可能,你肯定說錯了,那個袋子明顯是被綁在那兒的,怎麼可能是被風吹的!”

回家後,孩子還特意上網查了查,得意地來給小玥科普:“媽媽,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在公園看見的那個袋子,其實是裝了營養液的,它可以讓新種的樹健康生長。”

小玥說孩子頂嘴笑話她的時候,她還有點生氣,可看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答案後,還是挺開心的。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其實,當孩子認為不對或者不合理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用“頂嘴”來反對爸媽的言行。

孩子開始頂嘴,就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地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前段時間,一個小女孩“教訓”自己爸媽的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原來小女孩因被家長批評,一本正經地開始教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你總是在那裡罵人,嗷嗷嗷!你看人家動畫片裡面那些,你看他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他要他改正,他們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嗎?”

“誰想聽你們罵人的啊,他們的父母如果像你一樣打他罵他,他們是不是越來越笨了?被罵笨了,還打,打個半死去哦!”

女孩像個小大人,隨後又指出讓父母文明的語言來罵人:

“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這罵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點來罵人呢?還不會用好的名句來罵人,不會用古詩來罵人嗎?”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著女孩更是提高了音量,自信地說道:“來罵人我都可以用古詩來說服別人,你呢,只會嗷嗷喊。”

孩子借用自己看過的動畫片、學過的古詩名句,來指出父母教育方法的錯誤,還講得頭頭是道。

父母被自己的女兒“教訓”得一聲不吭,驚訝於孩子的批評思路。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弗吉尼亞大學研究發現,那些在家跟爸媽經常頂嘴爭論的小孩,自主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更強。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研究者們將500名小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平時喜歡頂嘴爭論,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平時乖順,反抗性較弱。

結果發現,反抗性較強的孩子中,80%的長大以後更會思考,獨立判斷能力也更強。

反抗性較弱的孩子中,只有24%長大以後能夠自我行事,但是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仍然比較弱,更習慣於依賴他人。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朋友忍住笑,對孩子說:“我是跟你說這道題的意思,不是讓你這麼填吶。”

“可是我就是問你該怎麼填,填什麼東西啊!”孩子激動爭辯。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

找我諮詢的一個家長,小玥,昨天也跟我說了件孩子頂嘴的趣事兒。

她週末帶孩子逛公園,孩子突然指著一棵掛了個營養液袋子的樹,問:“媽媽,這是在幹什麼?這袋子幹嘛掛樹上啊,像個垃圾袋一樣,好醜。”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玥想著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視線和思考方式,我們做家長的要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啊,就告訴孩子:“可能是風吹的,那袋子飄過來就剛好卡那兒了吧。”

沒想到孩子笑話她:“怎麼可能,你肯定說錯了,那個袋子明顯是被綁在那兒的,怎麼可能是被風吹的!”

回家後,孩子還特意上網查了查,得意地來給小玥科普:“媽媽,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在公園看見的那個袋子,其實是裝了營養液的,它可以讓新種的樹健康生長。”

小玥說孩子頂嘴笑話她的時候,她還有點生氣,可看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答案後,還是挺開心的。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其實,當孩子認為不對或者不合理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用“頂嘴”來反對爸媽的言行。

孩子開始頂嘴,就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地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前段時間,一個小女孩“教訓”自己爸媽的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原來小女孩因被家長批評,一本正經地開始教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你總是在那裡罵人,嗷嗷嗷!你看人家動畫片裡面那些,你看他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他要他改正,他們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嗎?”

“誰想聽你們罵人的啊,他們的父母如果像你一樣打他罵他,他們是不是越來越笨了?被罵笨了,還打,打個半死去哦!”

女孩像個小大人,隨後又指出讓父母文明的語言來罵人:

“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這罵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點來罵人呢?還不會用好的名句來罵人,不會用古詩來罵人嗎?”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著女孩更是提高了音量,自信地說道:“來罵人我都可以用古詩來說服別人,你呢,只會嗷嗷喊。”

孩子借用自己看過的動畫片、學過的古詩名句,來指出父母教育方法的錯誤,還講得頭頭是道。

父母被自己的女兒“教訓”得一聲不吭,驚訝於孩子的批評思路。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弗吉尼亞大學研究發現,那些在家跟爸媽經常頂嘴爭論的小孩,自主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更強。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研究者們將500名小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平時喜歡頂嘴爭論,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平時乖順,反抗性較弱。

結果發現,反抗性較強的孩子中,80%的長大以後更會思考,獨立判斷能力也更強。

反抗性較弱的孩子中,只有24%長大以後能夠自我行事,但是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仍然比較弱,更習慣於依賴他人。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即使不喜歡參加聚會,卻也跟著大家走。

即使想要拒絕別人的請求,卻怎麼也說不出“不”。

即使知道自己的方案比別人更好,卻不敢在會議上發言。

究其這些情況的原因,基本都能追溯到他們的小時候。

在他們發出幼小的反對聲時,得到的全是家長的否定或者不允許,甚至被懲罰。

這些孩子長大後也就越來越不敢提出反對意見。

"

一個人口才太好、太能說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典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有一集是“呂聖人智鬥姬無命”,呂秀才把自己的能說會道發揮得淋漓盡致。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在面對姬無命的絕對武力值之下,呂秀才巧用哲學邏輯,問了姬無命一堆似是而非的問題,居然把姬無命給活活說死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知識就是力量”,放在這裡絕對是真理。

如果孩子也這麼能說,家長們會不會感覺頭大呢?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朋友孩子上二年級,孩子發下練習冊後,生氣地嚷嚷:“爸爸你給我教錯了!”

朋友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想著怎麼也不至於給你教錯這題啊。

孩子繼續解釋:“我昨晚問你,這個空怎麼填,你告訴我填誰看的頁數多,我就在這裡寫了個‘誰’,就錯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朋友忍住笑,對孩子說:“我是跟你說這道題的意思,不是讓你這麼填吶。”

“可是我就是問你該怎麼填,填什麼東西啊!”孩子激動爭辯。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

找我諮詢的一個家長,小玥,昨天也跟我說了件孩子頂嘴的趣事兒。

她週末帶孩子逛公園,孩子突然指著一棵掛了個營養液袋子的樹,問:“媽媽,這是在幹什麼?這袋子幹嘛掛樹上啊,像個垃圾袋一樣,好醜。”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小玥想著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視線和思考方式,我們做家長的要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啊,就告訴孩子:“可能是風吹的,那袋子飄過來就剛好卡那兒了吧。”

沒想到孩子笑話她:“怎麼可能,你肯定說錯了,那個袋子明顯是被綁在那兒的,怎麼可能是被風吹的!”

回家後,孩子還特意上網查了查,得意地來給小玥科普:“媽媽,我來告訴你吧,今天我們在公園看見的那個袋子,其實是裝了營養液的,它可以讓新種的樹健康生長。”

小玥說孩子頂嘴笑話她的時候,她還有點生氣,可看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答案後,還是挺開心的。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其實,當孩子認為不對或者不合理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用“頂嘴”來反對爸媽的言行。

孩子開始頂嘴,就會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地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前段時間,一個小女孩“教訓”自己爸媽的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原來小女孩因被家長批評,一本正經地開始教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你總是在那裡罵人,嗷嗷嗷!你看人家動畫片裡面那些,你看他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他要他改正,他們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嗎?”

“誰想聽你們罵人的啊,他們的父母如果像你一樣打他罵他,他們是不是越來越笨了?被罵笨了,還打,打個半死去哦!”

女孩像個小大人,隨後又指出讓父母文明的語言來罵人:

“總是讓我來幫你,自己都不反省,這罵人能不能用文化高一點來罵人呢?還不會用好的名句來罵人,不會用古詩來罵人嗎?”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說著女孩更是提高了音量,自信地說道:“來罵人我都可以用古詩來說服別人,你呢,只會嗷嗷喊。”

孩子借用自己看過的動畫片、學過的古詩名句,來指出父母教育方法的錯誤,還講得頭頭是道。

父母被自己的女兒“教訓”得一聲不吭,驚訝於孩子的批評思路。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弗吉尼亞大學研究發現,那些在家跟爸媽經常頂嘴爭論的小孩,自主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更強。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研究者們將500名小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平時喜歡頂嘴爭論,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平時乖順,反抗性較弱。

結果發現,反抗性較強的孩子中,80%的長大以後更會思考,獨立判斷能力也更強。

反抗性較弱的孩子中,只有24%長大以後能夠自我行事,但是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仍然比較弱,更習慣於依賴他人。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即使不喜歡參加聚會,卻也跟著大家走。

即使想要拒絕別人的請求,卻怎麼也說不出“不”。

即使知道自己的方案比別人更好,卻不敢在會議上發言。

究其這些情況的原因,基本都能追溯到他們的小時候。

在他們發出幼小的反對聲時,得到的全是家長的否定或者不允許,甚至被懲罰。

這些孩子長大後也就越來越不敢提出反對意見。

說一句頂十句,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孩子一年年長大,自主思考的意識會越來越強,頂嘴的現象也就會越來越多。

比如:

朋友孩子做錯習題後對原因的捍衛。

小玥兒子對媽媽答案的嘲笑和糾正。

孩子常對你說的“媽媽,你說得不對”。

心理學博士安格利卡·法斯說:“爭執能幫助兒童變得自信和獨立,在對抗中他們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知道怎樣才能貫徹自己的意志。 ”

會頂嘴的孩子,才算是獨立的個體。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頂嘴,我只想說: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在獨立思考了。

- 互動話題 -

孩子和你頂嘴時,你會怎麼做?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和小畫一起分享。

(文章來源:“畫荻教子”微信公眾號,ID:hoedu0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