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批評,孩子越不改!批評孩子前,一定要先問孩子8個問題'

不完美媽媽 上知教育 2019-08-21
"

最大的教養,是溫柔地對待我們愛的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家長急著去指責孩子的錯誤,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知的關鍵時機。

很多媽媽都會吐槽,自己現在和孩子溝通基本靠吼,感覺自己的更年期都提前了;

如果遇到孩子犯個錯誤,瞬間就感覺到火星撞地球,感覺自己快爆炸了。

實際上,經常吼孩子對教育孩子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可能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那麼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可以嘗試先問問孩子這8個問題。

"

最大的教養,是溫柔地對待我們愛的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家長急著去指責孩子的錯誤,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知的關鍵時機。

很多媽媽都會吐槽,自己現在和孩子溝通基本靠吼,感覺自己的更年期都提前了;

如果遇到孩子犯個錯誤,瞬間就感覺到火星撞地球,感覺自己快爆炸了。

實際上,經常吼孩子對教育孩子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可能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那麼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可以嘗試先問問孩子這8個問題。

你越批評,孩子越不改!批評孩子前,一定要先問孩子8個問題

“發生什麼事情了?”——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事情弄清楚前,先彆著急給問題定性,更不要劈頭蓋臉一頓罵。

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他真的有錯,也會因為有機會解釋而比較甘心認錯。

“你的感受如何?”——讓孩子的情緒有個出口

瞭解事情的經過後,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

孩子心裡受到的衝擊是主觀的感受,沒有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

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受,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冷靜之後,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

"

最大的教養,是溫柔地對待我們愛的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家長急著去指責孩子的錯誤,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知的關鍵時機。

很多媽媽都會吐槽,自己現在和孩子溝通基本靠吼,感覺自己的更年期都提前了;

如果遇到孩子犯個錯誤,瞬間就感覺到火星撞地球,感覺自己快爆炸了。

實際上,經常吼孩子對教育孩子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可能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那麼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可以嘗試先問問孩子這8個問題。

你越批評,孩子越不改!批評孩子前,一定要先問孩子8個問題

“發生什麼事情了?”——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事情弄清楚前,先彆著急給問題定性,更不要劈頭蓋臉一頓罵。

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他真的有錯,也會因為有機會解釋而比較甘心認錯。

“你的感受如何?”——讓孩子的情緒有個出口

瞭解事情的經過後,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

孩子心裡受到的衝擊是主觀的感受,沒有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

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受,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冷靜之後,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

你越批評,孩子越不改!批評孩子前,一定要先問孩子8個問題

“你想做什麼?”——知道孩子的內心想法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也不要驚慌,更不要害怕,而是冷靜地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

“那你覺得有什麼辦法?”——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辦法

在這個階段,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童言無忌”,給予孩子意見的足夠尊重。

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點子,為孩子出謀劃策,和他一起去想解決的方法。這樣,孩子今後再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想著要向你求助。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

“你這麼做,後果會如何?”——引導孩子思考結果

讓孩子去思考,並且瞭解,每一樣的解決方法背後都有一個你需要承擔的後果,你是否可以接受這個後果?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不能思考明白。家長就要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告訴孩子什麼後果是他必須承擔的。但是這裡父母應該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你決定怎麼做?”——讓孩子自己思考下一步行動

當分析完所有的情況和後果之後,孩子也會權衡利弊,選擇最有利的解決方式。而且,這一般也是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

即便他的選擇不符合你的期待,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如果你出爾反爾,以後恐怕孩子再也不會相信你。

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

最大的教養,是溫柔地對待我們愛的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家長急著去指責孩子的錯誤,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知的關鍵時機。

很多媽媽都會吐槽,自己現在和孩子溝通基本靠吼,感覺自己的更年期都提前了;

如果遇到孩子犯個錯誤,瞬間就感覺到火星撞地球,感覺自己快爆炸了。

實際上,經常吼孩子對教育孩子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可能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那麼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可以嘗試先問問孩子這8個問題。

你越批評,孩子越不改!批評孩子前,一定要先問孩子8個問題

“發生什麼事情了?”——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事情弄清楚前,先彆著急給問題定性,更不要劈頭蓋臉一頓罵。

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他真的有錯,也會因為有機會解釋而比較甘心認錯。

“你的感受如何?”——讓孩子的情緒有個出口

瞭解事情的經過後,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

孩子心裡受到的衝擊是主觀的感受,沒有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

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受,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冷靜之後,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

你越批評,孩子越不改!批評孩子前,一定要先問孩子8個問題

“你想做什麼?”——知道孩子的內心想法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也不要驚慌,更不要害怕,而是冷靜地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

“那你覺得有什麼辦法?”——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辦法

在這個階段,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童言無忌”,給予孩子意見的足夠尊重。

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點子,為孩子出謀劃策,和他一起去想解決的方法。這樣,孩子今後再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想著要向你求助。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

“你這麼做,後果會如何?”——引導孩子思考結果

讓孩子去思考,並且瞭解,每一樣的解決方法背後都有一個你需要承擔的後果,你是否可以接受這個後果?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不能思考明白。家長就要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告訴孩子什麼後果是他必須承擔的。但是這裡父母應該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你決定怎麼做?”——讓孩子自己思考下一步行動

當分析完所有的情況和後果之後,孩子也會權衡利弊,選擇最有利的解決方式。而且,這一般也是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

即便他的選擇不符合你的期待,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如果你出爾反爾,以後恐怕孩子再也不會相信你。

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你越批評,孩子越不改!批評孩子前,一定要先問孩子8個問題

“你希望我做什麼?”——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位置

當孩子說出自己希望如何幫助他時,家長一定要積極表示支持。父母的支持是孩子堅強的後盾,這會讓孩子更有信心。

等到事情過去之後,再問他最後一個問題。

“下次我們該怎麼做?”——讓孩子學會反思

等事情過去以後,給孩子審視自己的機會。反思自己的判斷和解決辦法是否有效,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年齡小,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際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運用一些策略和辦法來解決問題。

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家長不妨試試先問以上8個問題,多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而不是要打擊孩子,故意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

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始終都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問問孩子,“你希望我做什麼?”

下次再遇到此類事情,是否希望家長能夠提供幫助,或者家長能為孩子做些什麼,避免孩子再次犯錯。

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教會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從旁給予協助,

但是不要強迫他接受你的思想,這樣才能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