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不完美媽媽 布丁媽媽私享會 2019-08-17
"

前幾天,在家陪孩子玩遊戲,雖然是玩遊戲也是按照實力進行比拼,自然也不會放水,只是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調整不同程度遊戲方案而已。

很不幸,在最後一局中我贏了他,孩子立馬翻臉,開始哭訴我為什麼贏了他,是不是說明他很笨,是不是就再也贏不了了等等之類的怨言。我並沒有給他任何承諾,只是任由他將這些不好的傾訴發洩,直到自己破涕為笑,繼續去玩別的遊戲,忘記了這場遊戲。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說孩子需要進行逆商培養,增加孩子經歷挫折的能力,增強孩子抗擊打抗壓力能力等,殊不知,過度給孩子施加“逆境”行為,看似正常卻很討厭。

"

前幾天,在家陪孩子玩遊戲,雖然是玩遊戲也是按照實力進行比拼,自然也不會放水,只是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調整不同程度遊戲方案而已。

很不幸,在最後一局中我贏了他,孩子立馬翻臉,開始哭訴我為什麼贏了他,是不是說明他很笨,是不是就再也贏不了了等等之類的怨言。我並沒有給他任何承諾,只是任由他將這些不好的傾訴發洩,直到自己破涕為笑,繼續去玩別的遊戲,忘記了這場遊戲。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說孩子需要進行逆商培養,增加孩子經歷挫折的能力,增強孩子抗擊打抗壓力能力等,殊不知,過度給孩子施加“逆境”行為,看似正常卻很討厭。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逆境”培養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忍受能力,但同樣也給孩子的心理增加了壓力,一旦這種逆境“超標”,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面臨著崩潰或者無所適從的情況。

孩子本應該無憂無慮,擁有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孩子天性,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抑鬱或崩潰,甚至有一部分孩子竟然會常常出現不開心不快樂。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年代,不愁吃喝也不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為什麼反而不快樂呢?深究行為背後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 孩子得到太多

這個時代與以往時代存在很多的不同,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很多。基本只要孩子想要,只要孩子需要,爸爸媽媽都會變著花樣滿足,哪怕沒有一模一樣也會換一種方式滿足。

孩子太容易得到這些本應該需要付出努力得到的東西,自然不會思考來之不易,反而認為得到太過簡單,並且更加強化想要更多的念頭。

孩子一開始因為得到而欣喜,隨之帶來選擇困難症,產生煩惱,失去興趣,導致心理產生壓力,變得不快樂。很多家長感覺很不理解,一家人所有的行為基本都為了孩子,怎麼他們還感覺不滿足不快樂呢?

其實,父母並沒有理解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孩子身上很自然的一種表現,孩子也並不是因為物質富有就感覺快樂,反而產生困擾。

"

前幾天,在家陪孩子玩遊戲,雖然是玩遊戲也是按照實力進行比拼,自然也不會放水,只是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調整不同程度遊戲方案而已。

很不幸,在最後一局中我贏了他,孩子立馬翻臉,開始哭訴我為什麼贏了他,是不是說明他很笨,是不是就再也贏不了了等等之類的怨言。我並沒有給他任何承諾,只是任由他將這些不好的傾訴發洩,直到自己破涕為笑,繼續去玩別的遊戲,忘記了這場遊戲。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說孩子需要進行逆商培養,增加孩子經歷挫折的能力,增強孩子抗擊打抗壓力能力等,殊不知,過度給孩子施加“逆境”行為,看似正常卻很討厭。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逆境”培養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忍受能力,但同樣也給孩子的心理增加了壓力,一旦這種逆境“超標”,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面臨著崩潰或者無所適從的情況。

孩子本應該無憂無慮,擁有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孩子天性,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抑鬱或崩潰,甚至有一部分孩子竟然會常常出現不開心不快樂。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年代,不愁吃喝也不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為什麼反而不快樂呢?深究行為背後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 孩子得到太多

這個時代與以往時代存在很多的不同,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很多。基本只要孩子想要,只要孩子需要,爸爸媽媽都會變著花樣滿足,哪怕沒有一模一樣也會換一種方式滿足。

孩子太容易得到這些本應該需要付出努力得到的東西,自然不會思考來之不易,反而認為得到太過簡單,並且更加強化想要更多的念頭。

孩子一開始因為得到而欣喜,隨之帶來選擇困難症,產生煩惱,失去興趣,導致心理產生壓力,變得不快樂。很多家長感覺很不理解,一家人所有的行為基本都為了孩子,怎麼他們還感覺不滿足不快樂呢?

其實,父母並沒有理解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孩子身上很自然的一種表現,孩子也並不是因為物質富有就感覺快樂,反而產生困擾。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 父母干涉過多

現在家庭模式基本都是4+2+X模式,六個大人甚至更多隻圍繞一兩個孩子轉,孩子自然無法大開“手腳”,反被約束、干涉。

家長永遠將“孩子太小”掛在嘴邊,端著水杯放到孩子嘴邊給孩子喝水,怕餓壞孩子追著哄著餵飯,一個勁囑咐不要跟“壞”孩子做朋友......

父母嫌自己做的不夠,時刻關注孩子一舉一動,發現孩子情緒不好,還沒等孩子冷靜,家長一通噼裡啪啦所謂的勸解,其實孩子只想自己安靜一下而已。 孩子天天在這種“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中生活,父母認為的“福窩”其實是孩子的“圈窩”,孩子變得單調,乏味,自然不開心。

  • 親子關係不融洽

親子關係是家庭中僅次於夫妻關係的一種親密關係,強調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行為,受各種因素影響,或者親密或者對立等,無論哪一種都有自身產生的原因。

父母與孩子除去血脈親情,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信任理解。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存在“你必須聽我的”“沒什麼好商量”“我說的就是對的”等情況,表面徵集孩子想法,實則“一言堂”“權威制”,對孩子反駁。

孩子的正常家庭行為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支持,還要事事都被父母干涉,無法行使自己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孩子自然高興不起來。

"

前幾天,在家陪孩子玩遊戲,雖然是玩遊戲也是按照實力進行比拼,自然也不會放水,只是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調整不同程度遊戲方案而已。

很不幸,在最後一局中我贏了他,孩子立馬翻臉,開始哭訴我為什麼贏了他,是不是說明他很笨,是不是就再也贏不了了等等之類的怨言。我並沒有給他任何承諾,只是任由他將這些不好的傾訴發洩,直到自己破涕為笑,繼續去玩別的遊戲,忘記了這場遊戲。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說孩子需要進行逆商培養,增加孩子經歷挫折的能力,增強孩子抗擊打抗壓力能力等,殊不知,過度給孩子施加“逆境”行為,看似正常卻很討厭。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逆境”培養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忍受能力,但同樣也給孩子的心理增加了壓力,一旦這種逆境“超標”,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面臨著崩潰或者無所適從的情況。

孩子本應該無憂無慮,擁有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孩子天性,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抑鬱或崩潰,甚至有一部分孩子竟然會常常出現不開心不快樂。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年代,不愁吃喝也不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為什麼反而不快樂呢?深究行為背後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 孩子得到太多

這個時代與以往時代存在很多的不同,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很多。基本只要孩子想要,只要孩子需要,爸爸媽媽都會變著花樣滿足,哪怕沒有一模一樣也會換一種方式滿足。

孩子太容易得到這些本應該需要付出努力得到的東西,自然不會思考來之不易,反而認為得到太過簡單,並且更加強化想要更多的念頭。

孩子一開始因為得到而欣喜,隨之帶來選擇困難症,產生煩惱,失去興趣,導致心理產生壓力,變得不快樂。很多家長感覺很不理解,一家人所有的行為基本都為了孩子,怎麼他們還感覺不滿足不快樂呢?

其實,父母並沒有理解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孩子身上很自然的一種表現,孩子也並不是因為物質富有就感覺快樂,反而產生困擾。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 父母干涉過多

現在家庭模式基本都是4+2+X模式,六個大人甚至更多隻圍繞一兩個孩子轉,孩子自然無法大開“手腳”,反被約束、干涉。

家長永遠將“孩子太小”掛在嘴邊,端著水杯放到孩子嘴邊給孩子喝水,怕餓壞孩子追著哄著餵飯,一個勁囑咐不要跟“壞”孩子做朋友......

父母嫌自己做的不夠,時刻關注孩子一舉一動,發現孩子情緒不好,還沒等孩子冷靜,家長一通噼裡啪啦所謂的勸解,其實孩子只想自己安靜一下而已。 孩子天天在這種“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中生活,父母認為的“福窩”其實是孩子的“圈窩”,孩子變得單調,乏味,自然不開心。

  • 親子關係不融洽

親子關係是家庭中僅次於夫妻關係的一種親密關係,強調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行為,受各種因素影響,或者親密或者對立等,無論哪一種都有自身產生的原因。

父母與孩子除去血脈親情,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信任理解。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存在“你必須聽我的”“沒什麼好商量”“我說的就是對的”等情況,表面徵集孩子想法,實則“一言堂”“權威制”,對孩子反駁。

孩子的正常家庭行為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支持,還要事事都被父母干涉,無法行使自己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孩子自然高興不起來。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快樂是一個人的心理得到滿足,通過言行舉止流露出的一種情緒,它是在個人在通過與外界的一些事物發生共鳴之,主觀的感受到的一種持續的開心、愉悅。

每個人家長都希望孩子是一個樂天派,可以在遭遇到各種挫折、困境的時候微笑面對而不是避而不談,可以在猶疑的時候堅毅果敢,也可以在別人遭遇到不幸的時候用樂觀感染他人。想要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家長可以考慮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最開始模仿和學習的對象,他們年幼無法真正的分辨行為好壞以及產生後果。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家長不積極上進,天天悲天憫人,怨聲載道,孩子自然也會產生敏感、多疑、憂鬱、抱怨等狀況。

想要孩子快樂、開心,父母首要做到的就是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家庭中不管遇到任何的大事小事,都雲淡風輕的用很樂觀的看待,孩子自然會將這些看在眼裡放在心裡,當孩子遇到不好的情況時,他們就會很自然的記起父母的做法,平心靜氣的積極面對,這就是身教言傳的莫大好處。

快樂並不只是表面表現得開心,更重要的是心態的端正,不偏不倚,父母平時做事多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讓孩子在這些引導中學會快樂成長。

"

前幾天,在家陪孩子玩遊戲,雖然是玩遊戲也是按照實力進行比拼,自然也不會放水,只是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調整不同程度遊戲方案而已。

很不幸,在最後一局中我贏了他,孩子立馬翻臉,開始哭訴我為什麼贏了他,是不是說明他很笨,是不是就再也贏不了了等等之類的怨言。我並沒有給他任何承諾,只是任由他將這些不好的傾訴發洩,直到自己破涕為笑,繼續去玩別的遊戲,忘記了這場遊戲。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說孩子需要進行逆商培養,增加孩子經歷挫折的能力,增強孩子抗擊打抗壓力能力等,殊不知,過度給孩子施加“逆境”行為,看似正常卻很討厭。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逆境”培養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忍受能力,但同樣也給孩子的心理增加了壓力,一旦這種逆境“超標”,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面臨著崩潰或者無所適從的情況。

孩子本應該無憂無慮,擁有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孩子天性,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抑鬱或崩潰,甚至有一部分孩子竟然會常常出現不開心不快樂。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年代,不愁吃喝也不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為什麼反而不快樂呢?深究行為背後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 孩子得到太多

這個時代與以往時代存在很多的不同,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很多。基本只要孩子想要,只要孩子需要,爸爸媽媽都會變著花樣滿足,哪怕沒有一模一樣也會換一種方式滿足。

孩子太容易得到這些本應該需要付出努力得到的東西,自然不會思考來之不易,反而認為得到太過簡單,並且更加強化想要更多的念頭。

孩子一開始因為得到而欣喜,隨之帶來選擇困難症,產生煩惱,失去興趣,導致心理產生壓力,變得不快樂。很多家長感覺很不理解,一家人所有的行為基本都為了孩子,怎麼他們還感覺不滿足不快樂呢?

其實,父母並沒有理解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孩子身上很自然的一種表現,孩子也並不是因為物質富有就感覺快樂,反而產生困擾。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 父母干涉過多

現在家庭模式基本都是4+2+X模式,六個大人甚至更多隻圍繞一兩個孩子轉,孩子自然無法大開“手腳”,反被約束、干涉。

家長永遠將“孩子太小”掛在嘴邊,端著水杯放到孩子嘴邊給孩子喝水,怕餓壞孩子追著哄著餵飯,一個勁囑咐不要跟“壞”孩子做朋友......

父母嫌自己做的不夠,時刻關注孩子一舉一動,發現孩子情緒不好,還沒等孩子冷靜,家長一通噼裡啪啦所謂的勸解,其實孩子只想自己安靜一下而已。 孩子天天在這種“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中生活,父母認為的“福窩”其實是孩子的“圈窩”,孩子變得單調,乏味,自然不開心。

  • 親子關係不融洽

親子關係是家庭中僅次於夫妻關係的一種親密關係,強調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行為,受各種因素影響,或者親密或者對立等,無論哪一種都有自身產生的原因。

父母與孩子除去血脈親情,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信任理解。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存在“你必須聽我的”“沒什麼好商量”“我說的就是對的”等情況,表面徵集孩子想法,實則“一言堂”“權威制”,對孩子反駁。

孩子的正常家庭行為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支持,還要事事都被父母干涉,無法行使自己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孩子自然高興不起來。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快樂是一個人的心理得到滿足,通過言行舉止流露出的一種情緒,它是在個人在通過與外界的一些事物發生共鳴之,主觀的感受到的一種持續的開心、愉悅。

每個人家長都希望孩子是一個樂天派,可以在遭遇到各種挫折、困境的時候微笑面對而不是避而不談,可以在猶疑的時候堅毅果敢,也可以在別人遭遇到不幸的時候用樂觀感染他人。想要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家長可以考慮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最開始模仿和學習的對象,他們年幼無法真正的分辨行為好壞以及產生後果。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家長不積極上進,天天悲天憫人,怨聲載道,孩子自然也會產生敏感、多疑、憂鬱、抱怨等狀況。

想要孩子快樂、開心,父母首要做到的就是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家庭中不管遇到任何的大事小事,都雲淡風輕的用很樂觀的看待,孩子自然會將這些看在眼裡放在心裡,當孩子遇到不好的情況時,他們就會很自然的記起父母的做法,平心靜氣的積極面對,這就是身教言傳的莫大好處。

快樂並不只是表面表現得開心,更重要的是心態的端正,不偏不倚,父母平時做事多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讓孩子在這些引導中學會快樂成長。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二、家長減少過度給予

現在家庭生活條件較好,孩子的一般需求都會得到滿足,甚至有些父母將自己曾經沒有得到的,一股腦的塞給孩子,導致孩子物質需求過量,孩子本身並無他求,只是因為家長的這種“主動”行為刺激到孩子對於物質的追求、攀比。

我有個女性朋友,孩子出生不到3個月,她購買床鈴已經不下5個,甚至連孩子3歲之後的東西也開始囤,問她為什麼,她說孩子總得買,提前買跟以後買有什麼區別,別人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有,不差那一點。

這個朋友媽媽如此,我有個同事也是如此,她給孩子準備積木,只要市面上有的,基本都買回家,美其名曰,孩子開發智力都要接觸一下。事實上,孩子根本就沒怎麼玩,從一開始的新鮮到後來的不知道該玩什麼,甚至隨意的亂扔。

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曾有觀點說,孩子並不是玩具越多越好,反而因為玩具多變得無法選擇。玩具少的時候,孩子更能玩出花樣,玩的更加開心,更加願意去思考、去創造。父母對孩子的愛並不是用這種過度的物質進行堆積,反而是需要一些空間,需要孩子去用自己的智慧填補,獲得內心真正的快樂。

"

前幾天,在家陪孩子玩遊戲,雖然是玩遊戲也是按照實力進行比拼,自然也不會放水,只是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調整不同程度遊戲方案而已。

很不幸,在最後一局中我贏了他,孩子立馬翻臉,開始哭訴我為什麼贏了他,是不是說明他很笨,是不是就再也贏不了了等等之類的怨言。我並沒有給他任何承諾,只是任由他將這些不好的傾訴發洩,直到自己破涕為笑,繼續去玩別的遊戲,忘記了這場遊戲。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說孩子需要進行逆商培養,增加孩子經歷挫折的能力,增強孩子抗擊打抗壓力能力等,殊不知,過度給孩子施加“逆境”行為,看似正常卻很討厭。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逆境”培養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忍受能力,但同樣也給孩子的心理增加了壓力,一旦這種逆境“超標”,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面臨著崩潰或者無所適從的情況。

孩子本應該無憂無慮,擁有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孩子天性,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抑鬱或崩潰,甚至有一部分孩子竟然會常常出現不開心不快樂。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年代,不愁吃喝也不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為什麼反而不快樂呢?深究行為背後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 孩子得到太多

這個時代與以往時代存在很多的不同,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很多。基本只要孩子想要,只要孩子需要,爸爸媽媽都會變著花樣滿足,哪怕沒有一模一樣也會換一種方式滿足。

孩子太容易得到這些本應該需要付出努力得到的東西,自然不會思考來之不易,反而認為得到太過簡單,並且更加強化想要更多的念頭。

孩子一開始因為得到而欣喜,隨之帶來選擇困難症,產生煩惱,失去興趣,導致心理產生壓力,變得不快樂。很多家長感覺很不理解,一家人所有的行為基本都為了孩子,怎麼他們還感覺不滿足不快樂呢?

其實,父母並沒有理解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孩子身上很自然的一種表現,孩子也並不是因為物質富有就感覺快樂,反而產生困擾。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 父母干涉過多

現在家庭模式基本都是4+2+X模式,六個大人甚至更多隻圍繞一兩個孩子轉,孩子自然無法大開“手腳”,反被約束、干涉。

家長永遠將“孩子太小”掛在嘴邊,端著水杯放到孩子嘴邊給孩子喝水,怕餓壞孩子追著哄著餵飯,一個勁囑咐不要跟“壞”孩子做朋友......

父母嫌自己做的不夠,時刻關注孩子一舉一動,發現孩子情緒不好,還沒等孩子冷靜,家長一通噼裡啪啦所謂的勸解,其實孩子只想自己安靜一下而已。 孩子天天在這種“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中生活,父母認為的“福窩”其實是孩子的“圈窩”,孩子變得單調,乏味,自然不開心。

  • 親子關係不融洽

親子關係是家庭中僅次於夫妻關係的一種親密關係,強調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行為,受各種因素影響,或者親密或者對立等,無論哪一種都有自身產生的原因。

父母與孩子除去血脈親情,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信任理解。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存在“你必須聽我的”“沒什麼好商量”“我說的就是對的”等情況,表面徵集孩子想法,實則“一言堂”“權威制”,對孩子反駁。

孩子的正常家庭行為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支持,還要事事都被父母干涉,無法行使自己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孩子自然高興不起來。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快樂是一個人的心理得到滿足,通過言行舉止流露出的一種情緒,它是在個人在通過與外界的一些事物發生共鳴之,主觀的感受到的一種持續的開心、愉悅。

每個人家長都希望孩子是一個樂天派,可以在遭遇到各種挫折、困境的時候微笑面對而不是避而不談,可以在猶疑的時候堅毅果敢,也可以在別人遭遇到不幸的時候用樂觀感染他人。想要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家長可以考慮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最開始模仿和學習的對象,他們年幼無法真正的分辨行為好壞以及產生後果。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家長不積極上進,天天悲天憫人,怨聲載道,孩子自然也會產生敏感、多疑、憂鬱、抱怨等狀況。

想要孩子快樂、開心,父母首要做到的就是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家庭中不管遇到任何的大事小事,都雲淡風輕的用很樂觀的看待,孩子自然會將這些看在眼裡放在心裡,當孩子遇到不好的情況時,他們就會很自然的記起父母的做法,平心靜氣的積極面對,這就是身教言傳的莫大好處。

快樂並不只是表面表現得開心,更重要的是心態的端正,不偏不倚,父母平時做事多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讓孩子在這些引導中學會快樂成長。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二、家長減少過度給予

現在家庭生活條件較好,孩子的一般需求都會得到滿足,甚至有些父母將自己曾經沒有得到的,一股腦的塞給孩子,導致孩子物質需求過量,孩子本身並無他求,只是因為家長的這種“主動”行為刺激到孩子對於物質的追求、攀比。

我有個女性朋友,孩子出生不到3個月,她購買床鈴已經不下5個,甚至連孩子3歲之後的東西也開始囤,問她為什麼,她說孩子總得買,提前買跟以後買有什麼區別,別人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有,不差那一點。

這個朋友媽媽如此,我有個同事也是如此,她給孩子準備積木,只要市面上有的,基本都買回家,美其名曰,孩子開發智力都要接觸一下。事實上,孩子根本就沒怎麼玩,從一開始的新鮮到後來的不知道該玩什麼,甚至隨意的亂扔。

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曾有觀點說,孩子並不是玩具越多越好,反而因為玩具多變得無法選擇。玩具少的時候,孩子更能玩出花樣,玩的更加開心,更加願意去思考、去創造。父母對孩子的愛並不是用這種過度的物質進行堆積,反而是需要一些空間,需要孩子去用自己的智慧填補,獲得內心真正的快樂。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三、家長給孩子選擇權

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沒有話語權,家長髮揮自己的權威性,小到孩子穿衣吃喝,大到孩子報班上課,家長用各種規則各種規矩等,武斷的為孩子做決定,阻止孩子的一些自由行為,如果孩子反抗,父母就用一句“都是為了你好”掩飾這種控制慾。孩子沒有自由選擇權,內心充滿矛盾,感覺自己“無能”,不開心。

有人說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才是開心快樂的,孩子這種因為家長的過度干涉無法正常行駛自己的選擇權,導致的後果是孩子變得唯唯諾諾,不敢真正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甚至將自己的所有念頭都隱藏起來,不能自己做主。

孩子年幼雖然不能夠做出很完美的決定,但家長如果允許孩子做一些限定範圍內的決定,比如穿哪一件衣服,比如買哪種鞋子,比如先玩還是先做作業等,孩子在這些微小事情上得到滿足,有種當家做主的感覺,自然內心喜悅,內心裡面對於家長那些大事情的決策也不再牴觸,反而促進親子關係的融洽、和諧。

四、家長引導孩子調節情緒

孩子想要樂觀,情緒調節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情。孩子自身閱歷少,對待外界發生的一些與己相關的事情會格外在意,如果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很容易出現情緒低沉,心情鬱悶。

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發生情緒變化時,不妨引導著孩子用一種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方式發洩情緒。孩子表達完情緒,父母再安撫孩子內心小脆弱,幫助孩子尋找情緒發生的根源,進而調整下次發生情緒時自身的變化。

孩子擁有樂觀性格,自身調節情緒的能力就會很強。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父母如果有一些不好情緒的時候,最好不要對著孩子表現出來,避免孩子因為接觸這些不良情緒改變自身的樂觀性格。

"

前幾天,在家陪孩子玩遊戲,雖然是玩遊戲也是按照實力進行比拼,自然也不會放水,只是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調整不同程度遊戲方案而已。

很不幸,在最後一局中我贏了他,孩子立馬翻臉,開始哭訴我為什麼贏了他,是不是說明他很笨,是不是就再也贏不了了等等之類的怨言。我並沒有給他任何承諾,只是任由他將這些不好的傾訴發洩,直到自己破涕為笑,繼續去玩別的遊戲,忘記了這場遊戲。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說孩子需要進行逆商培養,增加孩子經歷挫折的能力,增強孩子抗擊打抗壓力能力等,殊不知,過度給孩子施加“逆境”行為,看似正常卻很討厭。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逆境”培養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忍受能力,但同樣也給孩子的心理增加了壓力,一旦這種逆境“超標”,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面臨著崩潰或者無所適從的情況。

孩子本應該無憂無慮,擁有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孩子天性,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抑鬱或崩潰,甚至有一部分孩子竟然會常常出現不開心不快樂。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年代,不愁吃喝也不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為什麼反而不快樂呢?深究行為背後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 孩子得到太多

這個時代與以往時代存在很多的不同,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很多。基本只要孩子想要,只要孩子需要,爸爸媽媽都會變著花樣滿足,哪怕沒有一模一樣也會換一種方式滿足。

孩子太容易得到這些本應該需要付出努力得到的東西,自然不會思考來之不易,反而認為得到太過簡單,並且更加強化想要更多的念頭。

孩子一開始因為得到而欣喜,隨之帶來選擇困難症,產生煩惱,失去興趣,導致心理產生壓力,變得不快樂。很多家長感覺很不理解,一家人所有的行為基本都為了孩子,怎麼他們還感覺不滿足不快樂呢?

其實,父母並沒有理解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孩子身上很自然的一種表現,孩子也並不是因為物質富有就感覺快樂,反而產生困擾。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 父母干涉過多

現在家庭模式基本都是4+2+X模式,六個大人甚至更多隻圍繞一兩個孩子轉,孩子自然無法大開“手腳”,反被約束、干涉。

家長永遠將“孩子太小”掛在嘴邊,端著水杯放到孩子嘴邊給孩子喝水,怕餓壞孩子追著哄著餵飯,一個勁囑咐不要跟“壞”孩子做朋友......

父母嫌自己做的不夠,時刻關注孩子一舉一動,發現孩子情緒不好,還沒等孩子冷靜,家長一通噼裡啪啦所謂的勸解,其實孩子只想自己安靜一下而已。 孩子天天在這種“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中生活,父母認為的“福窩”其實是孩子的“圈窩”,孩子變得單調,乏味,自然不開心。

  • 親子關係不融洽

親子關係是家庭中僅次於夫妻關係的一種親密關係,強調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行為,受各種因素影響,或者親密或者對立等,無論哪一種都有自身產生的原因。

父母與孩子除去血脈親情,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信任理解。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存在“你必須聽我的”“沒什麼好商量”“我說的就是對的”等情況,表面徵集孩子想法,實則“一言堂”“權威制”,對孩子反駁。

孩子的正常家庭行為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支持,還要事事都被父母干涉,無法行使自己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孩子自然高興不起來。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快樂是一個人的心理得到滿足,通過言行舉止流露出的一種情緒,它是在個人在通過與外界的一些事物發生共鳴之,主觀的感受到的一種持續的開心、愉悅。

每個人家長都希望孩子是一個樂天派,可以在遭遇到各種挫折、困境的時候微笑面對而不是避而不談,可以在猶疑的時候堅毅果敢,也可以在別人遭遇到不幸的時候用樂觀感染他人。想要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家長可以考慮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最開始模仿和學習的對象,他們年幼無法真正的分辨行為好壞以及產生後果。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家長不積極上進,天天悲天憫人,怨聲載道,孩子自然也會產生敏感、多疑、憂鬱、抱怨等狀況。

想要孩子快樂、開心,父母首要做到的就是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家庭中不管遇到任何的大事小事,都雲淡風輕的用很樂觀的看待,孩子自然會將這些看在眼裡放在心裡,當孩子遇到不好的情況時,他們就會很自然的記起父母的做法,平心靜氣的積極面對,這就是身教言傳的莫大好處。

快樂並不只是表面表現得開心,更重要的是心態的端正,不偏不倚,父母平時做事多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讓孩子在這些引導中學會快樂成長。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二、家長減少過度給予

現在家庭生活條件較好,孩子的一般需求都會得到滿足,甚至有些父母將自己曾經沒有得到的,一股腦的塞給孩子,導致孩子物質需求過量,孩子本身並無他求,只是因為家長的這種“主動”行為刺激到孩子對於物質的追求、攀比。

我有個女性朋友,孩子出生不到3個月,她購買床鈴已經不下5個,甚至連孩子3歲之後的東西也開始囤,問她為什麼,她說孩子總得買,提前買跟以後買有什麼區別,別人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有,不差那一點。

這個朋友媽媽如此,我有個同事也是如此,她給孩子準備積木,只要市面上有的,基本都買回家,美其名曰,孩子開發智力都要接觸一下。事實上,孩子根本就沒怎麼玩,從一開始的新鮮到後來的不知道該玩什麼,甚至隨意的亂扔。

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曾有觀點說,孩子並不是玩具越多越好,反而因為玩具多變得無法選擇。玩具少的時候,孩子更能玩出花樣,玩的更加開心,更加願意去思考、去創造。父母對孩子的愛並不是用這種過度的物質進行堆積,反而是需要一些空間,需要孩子去用自己的智慧填補,獲得內心真正的快樂。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三、家長給孩子選擇權

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沒有話語權,家長髮揮自己的權威性,小到孩子穿衣吃喝,大到孩子報班上課,家長用各種規則各種規矩等,武斷的為孩子做決定,阻止孩子的一些自由行為,如果孩子反抗,父母就用一句“都是為了你好”掩飾這種控制慾。孩子沒有自由選擇權,內心充滿矛盾,感覺自己“無能”,不開心。

有人說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才是開心快樂的,孩子這種因為家長的過度干涉無法正常行駛自己的選擇權,導致的後果是孩子變得唯唯諾諾,不敢真正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甚至將自己的所有念頭都隱藏起來,不能自己做主。

孩子年幼雖然不能夠做出很完美的決定,但家長如果允許孩子做一些限定範圍內的決定,比如穿哪一件衣服,比如買哪種鞋子,比如先玩還是先做作業等,孩子在這些微小事情上得到滿足,有種當家做主的感覺,自然內心喜悅,內心裡面對於家長那些大事情的決策也不再牴觸,反而促進親子關係的融洽、和諧。

四、家長引導孩子調節情緒

孩子想要樂觀,情緒調節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情。孩子自身閱歷少,對待外界發生的一些與己相關的事情會格外在意,如果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很容易出現情緒低沉,心情鬱悶。

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發生情緒變化時,不妨引導著孩子用一種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方式發洩情緒。孩子表達完情緒,父母再安撫孩子內心小脆弱,幫助孩子尋找情緒發生的根源,進而調整下次發生情緒時自身的變化。

孩子擁有樂觀性格,自身調節情緒的能力就會很強。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父母如果有一些不好情緒的時候,最好不要對著孩子表現出來,避免孩子因為接觸這些不良情緒改變自身的樂觀性格。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五、家長教孩子學會寬容、理解

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家中的大大小小都圍繞著孩子旋轉,因此很多孩子養成了一旦有什麼不合心意就會鬧脾氣的情況,不管是對自己家人還是對待其他人,各種抱怨與怪罪,吵吵鬧鬧不管不顧。

日常中,這種情況太多了,比如孩子畫畫,旁邊小朋友不小心碰一下,畫歪了,孩子就很容易得理不饒人,吱吱歪歪,又或者孩子看到別人玩一個新玩具,別人不給孩子玩,孩子就開始用各種的方式耍賴,甚至搶玩具等等。其實,如果互相理解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學會寬容和理解,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好處。

三國時候,諸葛亮氣死周瑜的故事廣為流傳,說的就是周瑜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一心想要將諸葛亮打敗,明知自己不如諸葛亮,最後氣的吐血身亡,也是令人唏噓。如果周瑜能夠放開胸懷,惺惺相惜,為自己擁有一個不相上下對手的存在充滿理解,解決也就不一樣了。

孩子受自身個體成長的特點,存在一定的小脾氣小倔強,但如果父母帶領孩子感受一份理解與寬容之後的愉悅,自然也會不知不覺變得快樂。

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耍,難免會產生矛盾,爸爸媽媽教會孩子謙讓以及理解別人,自然也就不會出現誰也不理誰的情形;當與同學產生摩擦時,讓一讓也無妨,雙方找個臺階下來,依然還是好朋友……孩子們會因為這種理解、寬容,讓自己的心性得到更好的磨鍊,同樣也會獲得更多因為人際交往融洽帶來的快樂。

"

前幾天,在家陪孩子玩遊戲,雖然是玩遊戲也是按照實力進行比拼,自然也不會放水,只是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調整不同程度遊戲方案而已。

很不幸,在最後一局中我贏了他,孩子立馬翻臉,開始哭訴我為什麼贏了他,是不是說明他很笨,是不是就再也贏不了了等等之類的怨言。我並沒有給他任何承諾,只是任由他將這些不好的傾訴發洩,直到自己破涕為笑,繼續去玩別的遊戲,忘記了這場遊戲。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說孩子需要進行逆商培養,增加孩子經歷挫折的能力,增強孩子抗擊打抗壓力能力等,殊不知,過度給孩子施加“逆境”行為,看似正常卻很討厭。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逆境”培養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忍受能力,但同樣也給孩子的心理增加了壓力,一旦這種逆境“超標”,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面臨著崩潰或者無所適從的情況。

孩子本應該無憂無慮,擁有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孩子天性,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抑鬱或崩潰,甚至有一部分孩子竟然會常常出現不開心不快樂。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年代,不愁吃喝也不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為什麼反而不快樂呢?深究行為背後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 孩子得到太多

這個時代與以往時代存在很多的不同,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很多。基本只要孩子想要,只要孩子需要,爸爸媽媽都會變著花樣滿足,哪怕沒有一模一樣也會換一種方式滿足。

孩子太容易得到這些本應該需要付出努力得到的東西,自然不會思考來之不易,反而認為得到太過簡單,並且更加強化想要更多的念頭。

孩子一開始因為得到而欣喜,隨之帶來選擇困難症,產生煩惱,失去興趣,導致心理產生壓力,變得不快樂。很多家長感覺很不理解,一家人所有的行為基本都為了孩子,怎麼他們還感覺不滿足不快樂呢?

其實,父母並沒有理解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孩子身上很自然的一種表現,孩子也並不是因為物質富有就感覺快樂,反而產生困擾。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 父母干涉過多

現在家庭模式基本都是4+2+X模式,六個大人甚至更多隻圍繞一兩個孩子轉,孩子自然無法大開“手腳”,反被約束、干涉。

家長永遠將“孩子太小”掛在嘴邊,端著水杯放到孩子嘴邊給孩子喝水,怕餓壞孩子追著哄著餵飯,一個勁囑咐不要跟“壞”孩子做朋友......

父母嫌自己做的不夠,時刻關注孩子一舉一動,發現孩子情緒不好,還沒等孩子冷靜,家長一通噼裡啪啦所謂的勸解,其實孩子只想自己安靜一下而已。 孩子天天在這種“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中生活,父母認為的“福窩”其實是孩子的“圈窩”,孩子變得單調,乏味,自然不開心。

  • 親子關係不融洽

親子關係是家庭中僅次於夫妻關係的一種親密關係,強調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行為,受各種因素影響,或者親密或者對立等,無論哪一種都有自身產生的原因。

父母與孩子除去血脈親情,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信任理解。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存在“你必須聽我的”“沒什麼好商量”“我說的就是對的”等情況,表面徵集孩子想法,實則“一言堂”“權威制”,對孩子反駁。

孩子的正常家庭行為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支持,還要事事都被父母干涉,無法行使自己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孩子自然高興不起來。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快樂是一個人的心理得到滿足,通過言行舉止流露出的一種情緒,它是在個人在通過與外界的一些事物發生共鳴之,主觀的感受到的一種持續的開心、愉悅。

每個人家長都希望孩子是一個樂天派,可以在遭遇到各種挫折、困境的時候微笑面對而不是避而不談,可以在猶疑的時候堅毅果敢,也可以在別人遭遇到不幸的時候用樂觀感染他人。想要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家長可以考慮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最開始模仿和學習的對象,他們年幼無法真正的分辨行為好壞以及產生後果。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家長不積極上進,天天悲天憫人,怨聲載道,孩子自然也會產生敏感、多疑、憂鬱、抱怨等狀況。

想要孩子快樂、開心,父母首要做到的就是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家庭中不管遇到任何的大事小事,都雲淡風輕的用很樂觀的看待,孩子自然會將這些看在眼裡放在心裡,當孩子遇到不好的情況時,他們就會很自然的記起父母的做法,平心靜氣的積極面對,這就是身教言傳的莫大好處。

快樂並不只是表面表現得開心,更重要的是心態的端正,不偏不倚,父母平時做事多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讓孩子在這些引導中學會快樂成長。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二、家長減少過度給予

現在家庭生活條件較好,孩子的一般需求都會得到滿足,甚至有些父母將自己曾經沒有得到的,一股腦的塞給孩子,導致孩子物質需求過量,孩子本身並無他求,只是因為家長的這種“主動”行為刺激到孩子對於物質的追求、攀比。

我有個女性朋友,孩子出生不到3個月,她購買床鈴已經不下5個,甚至連孩子3歲之後的東西也開始囤,問她為什麼,她說孩子總得買,提前買跟以後買有什麼區別,別人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有,不差那一點。

這個朋友媽媽如此,我有個同事也是如此,她給孩子準備積木,只要市面上有的,基本都買回家,美其名曰,孩子開發智力都要接觸一下。事實上,孩子根本就沒怎麼玩,從一開始的新鮮到後來的不知道該玩什麼,甚至隨意的亂扔。

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曾有觀點說,孩子並不是玩具越多越好,反而因為玩具多變得無法選擇。玩具少的時候,孩子更能玩出花樣,玩的更加開心,更加願意去思考、去創造。父母對孩子的愛並不是用這種過度的物質進行堆積,反而是需要一些空間,需要孩子去用自己的智慧填補,獲得內心真正的快樂。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三、家長給孩子選擇權

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沒有話語權,家長髮揮自己的權威性,小到孩子穿衣吃喝,大到孩子報班上課,家長用各種規則各種規矩等,武斷的為孩子做決定,阻止孩子的一些自由行為,如果孩子反抗,父母就用一句“都是為了你好”掩飾這種控制慾。孩子沒有自由選擇權,內心充滿矛盾,感覺自己“無能”,不開心。

有人說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才是開心快樂的,孩子這種因為家長的過度干涉無法正常行駛自己的選擇權,導致的後果是孩子變得唯唯諾諾,不敢真正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甚至將自己的所有念頭都隱藏起來,不能自己做主。

孩子年幼雖然不能夠做出很完美的決定,但家長如果允許孩子做一些限定範圍內的決定,比如穿哪一件衣服,比如買哪種鞋子,比如先玩還是先做作業等,孩子在這些微小事情上得到滿足,有種當家做主的感覺,自然內心喜悅,內心裡面對於家長那些大事情的決策也不再牴觸,反而促進親子關係的融洽、和諧。

四、家長引導孩子調節情緒

孩子想要樂觀,情緒調節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情。孩子自身閱歷少,對待外界發生的一些與己相關的事情會格外在意,如果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很容易出現情緒低沉,心情鬱悶。

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發生情緒變化時,不妨引導著孩子用一種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方式發洩情緒。孩子表達完情緒,父母再安撫孩子內心小脆弱,幫助孩子尋找情緒發生的根源,進而調整下次發生情緒時自身的變化。

孩子擁有樂觀性格,自身調節情緒的能力就會很強。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父母如果有一些不好情緒的時候,最好不要對著孩子表現出來,避免孩子因為接觸這些不良情緒改變自身的樂觀性格。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五、家長教孩子學會寬容、理解

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家中的大大小小都圍繞著孩子旋轉,因此很多孩子養成了一旦有什麼不合心意就會鬧脾氣的情況,不管是對自己家人還是對待其他人,各種抱怨與怪罪,吵吵鬧鬧不管不顧。

日常中,這種情況太多了,比如孩子畫畫,旁邊小朋友不小心碰一下,畫歪了,孩子就很容易得理不饒人,吱吱歪歪,又或者孩子看到別人玩一個新玩具,別人不給孩子玩,孩子就開始用各種的方式耍賴,甚至搶玩具等等。其實,如果互相理解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學會寬容和理解,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好處。

三國時候,諸葛亮氣死周瑜的故事廣為流傳,說的就是周瑜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一心想要將諸葛亮打敗,明知自己不如諸葛亮,最後氣的吐血身亡,也是令人唏噓。如果周瑜能夠放開胸懷,惺惺相惜,為自己擁有一個不相上下對手的存在充滿理解,解決也就不一樣了。

孩子受自身個體成長的特點,存在一定的小脾氣小倔強,但如果父母帶領孩子感受一份理解與寬容之後的愉悅,自然也會不知不覺變得快樂。

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耍,難免會產生矛盾,爸爸媽媽教會孩子謙讓以及理解別人,自然也就不會出現誰也不理誰的情形;當與同學產生摩擦時,讓一讓也無妨,雙方找個臺階下來,依然還是好朋友……孩子們會因為這種理解、寬容,讓自己的心性得到更好的磨鍊,同樣也會獲得更多因為人際交往融洽帶來的快樂。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六、幫助孩子發現快樂

孩子受到自身視野,以及個體發展的原因,對於快樂真正的含義並不能完全理解,但內心表達出來的快樂感情卻可以真正的體會到,比如兩個小夥伴一起說個悄悄話,比如幾個小夥伴能夠追來追去等,這種都是很容易忽略但卻帶給孩子最基礎快樂的行為。

  • 與人交往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小圈子,小圈子圈住的是一群同道中人,孩子們也一樣,因為同樣的愛好或者同樣的需求組成了一個小圈子。孩子在這個小圈子中學會與他人交往,學會如何讓自己開心,這是快樂性格的主要來源。

  • 參加活動

活動大部分都是集體行為,是由很多來自於不同環境長大的人因為同一個目的組成,比如奧運會、世界盃等。孩子們多多參加一些符合自己年齡階段的活動,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認識不少具有相同愛好的其他孩子,而且能夠讓自己的心情愉悅,情緒積極向上,有助於培養快樂精神。

  • 關心他人

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他們看到爸爸媽媽之間的愛,同樣也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他們心中也充滿了愛心。當在外界看到他人遇到困難時候,孩子很主動的去幫助他人關心他人,孩子在得到別人感激和讚揚的時候,內心存在的快樂情緒立馬釋放,並在這種正向循環中增強。

"

前幾天,在家陪孩子玩遊戲,雖然是玩遊戲也是按照實力進行比拼,自然也不會放水,只是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調整不同程度遊戲方案而已。

很不幸,在最後一局中我贏了他,孩子立馬翻臉,開始哭訴我為什麼贏了他,是不是說明他很笨,是不是就再也贏不了了等等之類的怨言。我並沒有給他任何承諾,只是任由他將這些不好的傾訴發洩,直到自己破涕為笑,繼續去玩別的遊戲,忘記了這場遊戲。

很多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說孩子需要進行逆商培養,增加孩子經歷挫折的能力,增強孩子抗擊打抗壓力能力等,殊不知,過度給孩子施加“逆境”行為,看似正常卻很討厭。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逆境”培養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忍受能力,但同樣也給孩子的心理增加了壓力,一旦這種逆境“超標”,有一部分孩子可能會面臨著崩潰或者無所適從的情況。

孩子本應該無憂無慮,擁有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孩子天性,為什麼出現了那麼多抑鬱或崩潰,甚至有一部分孩子竟然會常常出現不開心不快樂。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年代,不愁吃喝也不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為什麼反而不快樂呢?深究行為背後原因,不外乎以下三點。

  • 孩子得到太多

這個時代與以往時代存在很多的不同,孩子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很多。基本只要孩子想要,只要孩子需要,爸爸媽媽都會變著花樣滿足,哪怕沒有一模一樣也會換一種方式滿足。

孩子太容易得到這些本應該需要付出努力得到的東西,自然不會思考來之不易,反而認為得到太過簡單,並且更加強化想要更多的念頭。

孩子一開始因為得到而欣喜,隨之帶來選擇困難症,產生煩惱,失去興趣,導致心理產生壓力,變得不快樂。很多家長感覺很不理解,一家人所有的行為基本都為了孩子,怎麼他們還感覺不滿足不快樂呢?

其實,父母並沒有理解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孩子身上很自然的一種表現,孩子也並不是因為物質富有就感覺快樂,反而產生困擾。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 父母干涉過多

現在家庭模式基本都是4+2+X模式,六個大人甚至更多隻圍繞一兩個孩子轉,孩子自然無法大開“手腳”,反被約束、干涉。

家長永遠將“孩子太小”掛在嘴邊,端著水杯放到孩子嘴邊給孩子喝水,怕餓壞孩子追著哄著餵飯,一個勁囑咐不要跟“壞”孩子做朋友......

父母嫌自己做的不夠,時刻關注孩子一舉一動,發現孩子情緒不好,還沒等孩子冷靜,家長一通噼裡啪啦所謂的勸解,其實孩子只想自己安靜一下而已。 孩子天天在這種“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中生活,父母認為的“福窩”其實是孩子的“圈窩”,孩子變得單調,乏味,自然不開心。

  • 親子關係不融洽

親子關係是家庭中僅次於夫妻關係的一種親密關係,強調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行為,受各種因素影響,或者親密或者對立等,無論哪一種都有自身產生的原因。

父母與孩子除去血脈親情,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信任理解。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存在“你必須聽我的”“沒什麼好商量”“我說的就是對的”等情況,表面徵集孩子想法,實則“一言堂”“權威制”,對孩子反駁。

孩子的正常家庭行為不僅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支持,還要事事都被父母干涉,無法行使自己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孩子自然高興不起來。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快樂是一個人的心理得到滿足,通過言行舉止流露出的一種情緒,它是在個人在通過與外界的一些事物發生共鳴之,主觀的感受到的一種持續的開心、愉悅。

每個人家長都希望孩子是一個樂天派,可以在遭遇到各種挫折、困境的時候微笑面對而不是避而不談,可以在猶疑的時候堅毅果敢,也可以在別人遭遇到不幸的時候用樂觀感染他人。想要培養孩子的快樂性格,家長可以考慮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最開始模仿和學習的對象,他們年幼無法真正的分辨行為好壞以及產生後果。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家長不積極上進,天天悲天憫人,怨聲載道,孩子自然也會產生敏感、多疑、憂鬱、抱怨等狀況。

想要孩子快樂、開心,父母首要做到的就是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家庭中不管遇到任何的大事小事,都雲淡風輕的用很樂觀的看待,孩子自然會將這些看在眼裡放在心裡,當孩子遇到不好的情況時,他們就會很自然的記起父母的做法,平心靜氣的積極面對,這就是身教言傳的莫大好處。

快樂並不只是表面表現得開心,更重要的是心態的端正,不偏不倚,父母平時做事多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讓孩子在這些引導中學會快樂成長。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二、家長減少過度給予

現在家庭生活條件較好,孩子的一般需求都會得到滿足,甚至有些父母將自己曾經沒有得到的,一股腦的塞給孩子,導致孩子物質需求過量,孩子本身並無他求,只是因為家長的這種“主動”行為刺激到孩子對於物質的追求、攀比。

我有個女性朋友,孩子出生不到3個月,她購買床鈴已經不下5個,甚至連孩子3歲之後的東西也開始囤,問她為什麼,她說孩子總得買,提前買跟以後買有什麼區別,別人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有,不差那一點。

這個朋友媽媽如此,我有個同事也是如此,她給孩子準備積木,只要市面上有的,基本都買回家,美其名曰,孩子開發智力都要接觸一下。事實上,孩子根本就沒怎麼玩,從一開始的新鮮到後來的不知道該玩什麼,甚至隨意的亂扔。

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曾有觀點說,孩子並不是玩具越多越好,反而因為玩具多變得無法選擇。玩具少的時候,孩子更能玩出花樣,玩的更加開心,更加願意去思考、去創造。父母對孩子的愛並不是用這種過度的物質進行堆積,反而是需要一些空間,需要孩子去用自己的智慧填補,獲得內心真正的快樂。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三、家長給孩子選擇權

很多孩子在家庭中沒有話語權,家長髮揮自己的權威性,小到孩子穿衣吃喝,大到孩子報班上課,家長用各種規則各種規矩等,武斷的為孩子做決定,阻止孩子的一些自由行為,如果孩子反抗,父母就用一句“都是為了你好”掩飾這種控制慾。孩子沒有自由選擇權,內心充滿矛盾,感覺自己“無能”,不開心。

有人說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才是開心快樂的,孩子這種因為家長的過度干涉無法正常行駛自己的選擇權,導致的後果是孩子變得唯唯諾諾,不敢真正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甚至將自己的所有念頭都隱藏起來,不能自己做主。

孩子年幼雖然不能夠做出很完美的決定,但家長如果允許孩子做一些限定範圍內的決定,比如穿哪一件衣服,比如買哪種鞋子,比如先玩還是先做作業等,孩子在這些微小事情上得到滿足,有種當家做主的感覺,自然內心喜悅,內心裡面對於家長那些大事情的決策也不再牴觸,反而促進親子關係的融洽、和諧。

四、家長引導孩子調節情緒

孩子想要樂觀,情緒調節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情。孩子自身閱歷少,對待外界發生的一些與己相關的事情會格外在意,如果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很容易出現情緒低沉,心情鬱悶。

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發生情緒變化時,不妨引導著孩子用一種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的方式發洩情緒。孩子表達完情緒,父母再安撫孩子內心小脆弱,幫助孩子尋找情緒發生的根源,進而調整下次發生情緒時自身的變化。

孩子擁有樂觀性格,自身調節情緒的能力就會很強。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父母如果有一些不好情緒的時候,最好不要對著孩子表現出來,避免孩子因為接觸這些不良情緒改變自身的樂觀性格。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五、家長教孩子學會寬容、理解

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家中的大大小小都圍繞著孩子旋轉,因此很多孩子養成了一旦有什麼不合心意就會鬧脾氣的情況,不管是對自己家人還是對待其他人,各種抱怨與怪罪,吵吵鬧鬧不管不顧。

日常中,這種情況太多了,比如孩子畫畫,旁邊小朋友不小心碰一下,畫歪了,孩子就很容易得理不饒人,吱吱歪歪,又或者孩子看到別人玩一個新玩具,別人不給孩子玩,孩子就開始用各種的方式耍賴,甚至搶玩具等等。其實,如果互相理解一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學會寬容和理解,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好處。

三國時候,諸葛亮氣死周瑜的故事廣為流傳,說的就是周瑜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一心想要將諸葛亮打敗,明知自己不如諸葛亮,最後氣的吐血身亡,也是令人唏噓。如果周瑜能夠放開胸懷,惺惺相惜,為自己擁有一個不相上下對手的存在充滿理解,解決也就不一樣了。

孩子受自身個體成長的特點,存在一定的小脾氣小倔強,但如果父母帶領孩子感受一份理解與寬容之後的愉悅,自然也會不知不覺變得快樂。

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耍,難免會產生矛盾,爸爸媽媽教會孩子謙讓以及理解別人,自然也就不會出現誰也不理誰的情形;當與同學產生摩擦時,讓一讓也無妨,雙方找個臺階下來,依然還是好朋友……孩子們會因為這種理解、寬容,讓自己的心性得到更好的磨鍊,同樣也會獲得更多因為人際交往融洽帶來的快樂。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六、幫助孩子發現快樂

孩子受到自身視野,以及個體發展的原因,對於快樂真正的含義並不能完全理解,但內心表達出來的快樂感情卻可以真正的體會到,比如兩個小夥伴一起說個悄悄話,比如幾個小夥伴能夠追來追去等,這種都是很容易忽略但卻帶給孩子最基礎快樂的行為。

  • 與人交往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小圈子,小圈子圈住的是一群同道中人,孩子們也一樣,因為同樣的愛好或者同樣的需求組成了一個小圈子。孩子在這個小圈子中學會與他人交往,學會如何讓自己開心,這是快樂性格的主要來源。

  • 參加活動

活動大部分都是集體行為,是由很多來自於不同環境長大的人因為同一個目的組成,比如奧運會、世界盃等。孩子們多多參加一些符合自己年齡階段的活動,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認識不少具有相同愛好的其他孩子,而且能夠讓自己的心情愉悅,情緒積極向上,有助於培養快樂精神。

  • 關心他人

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他們看到爸爸媽媽之間的愛,同樣也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他們心中也充滿了愛心。當在外界看到他人遇到困難時候,孩子很主動的去幫助他人關心他人,孩子在得到別人感激和讚揚的時候,內心存在的快樂情緒立馬釋放,並在這種正向循環中增強。

培養逆商,誰看到了孩子壓力?孩子不快樂3原因,父母6招輕鬆搞定

父母付出真心,用最適合孩子的方式引導他們走向快樂,對待事物正面、積極,這就是父母最大的心願:孩子快快樂樂長大。

孩子在父母這些帶動之中,不僅僅找到了快樂,還能讓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得到昇華,真正的將自己鍛造成一個快樂的人。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用愛分享育兒經驗。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