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家長,會從小教孩子這個技能,這些孩子的人生會更精彩'

不完美媽媽 聰明孩子養成記 日本 德國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千零一問 2019-09-08
"

中國的家長可能是最“愛”孩子的,之所以“愛”加了雙引號,是因為這種愛已經脫離了它的真正含義,更確切的表達應該是“溺愛”。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59.1%的家長在養育孩子上不惜代價,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每月給孩子零花錢50元以上者佔22%,其中,每月超過百元的佔7.85%。

以過生日為例,61.74%的家長想到和做到的是給孩子“做好吃的”。其中,有8.64%的家長在飯店為孩子舉行“生日宴會。

勞動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孩子智力發展是每個家長的共識,但對於培養勞動的習慣,卻往往被家長忽視。

孩子每週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極少。18.72%的學生根本不參加任何家務勞動,47.78%的學生每週只參加1小時以下的家務活動。為此,60.12%的學生不會洗衣、做飯;

54.75%的學生上下學需要家長接送,7.81%的孩子學校值日打掃衛生經常讓家長代勞,更有甚者,為了孩子能“講究衛生”,47.19%的家長是把洗腳水端到孩子面前的。

"

中國的家長可能是最“愛”孩子的,之所以“愛”加了雙引號,是因為這種愛已經脫離了它的真正含義,更確切的表達應該是“溺愛”。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59.1%的家長在養育孩子上不惜代價,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每月給孩子零花錢50元以上者佔22%,其中,每月超過百元的佔7.85%。

以過生日為例,61.74%的家長想到和做到的是給孩子“做好吃的”。其中,有8.64%的家長在飯店為孩子舉行“生日宴會。

勞動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孩子智力發展是每個家長的共識,但對於培養勞動的習慣,卻往往被家長忽視。

孩子每週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極少。18.72%的學生根本不參加任何家務勞動,47.78%的學生每週只參加1小時以下的家務活動。為此,60.12%的學生不會洗衣、做飯;

54.75%的學生上下學需要家長接送,7.81%的孩子學校值日打掃衛生經常讓家長代勞,更有甚者,為了孩子能“講究衛生”,47.19%的家長是把洗腳水端到孩子面前的。

聰明的家長,會從小教孩子這個技能,這些孩子的人生會更精彩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家長是如何養育孩子的,是否有我們可以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一、德國家長

德國家長們從不包辦孩子的事情。他們將子女視為獨立的個體,給他空間,讓子女學習成為獨立的人應該做的事。

比如,在孩子1週歲左右,家長就鼓勵他們自己捧著奶瓶喝牛奶,喝完了,家長對孩子加以讚許。

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長,家長再引導他們完成一些更難的事情。這樣,當他們走入社會時,在別人眼裡就不會成為低能的“廢物”。

不僅家長們注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法律也有這樣的要求。

德國法律規定:孩子到了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義務,比如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德國家長常說,自己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是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所以從小就要對自己負責。

二、美國家長

美國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的開拓精神、使之成為一個自食其力者為出發點的。美國家長採取種種有效的方法,都是為了讓孩子從小認識勞動的價值。

比如:

讓孩子自己動手裝配自行車,修理小家電,做簡易木工,粉刷房間和到外邊參加義務勞動等等。

即使是家境富裕的家長,也十分注重對孩子自謀生路的能力培養,以及道德觀和價值觀教育。

美國南部一些州立中學為培養學生獨立生存的能力,還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才允許畢業。

不管家裡經濟狀況如何,孩子12歲以後就得給自家庭院剪草,給別人送報,以換取零花錢。一些家庭還要求孩子外出當雜工。

美國的家長們常說,只要有利於培養孩子謀生的能力,讓他們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

中國的家長可能是最“愛”孩子的,之所以“愛”加了雙引號,是因為這種愛已經脫離了它的真正含義,更確切的表達應該是“溺愛”。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59.1%的家長在養育孩子上不惜代價,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每月給孩子零花錢50元以上者佔22%,其中,每月超過百元的佔7.85%。

以過生日為例,61.74%的家長想到和做到的是給孩子“做好吃的”。其中,有8.64%的家長在飯店為孩子舉行“生日宴會。

勞動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孩子智力發展是每個家長的共識,但對於培養勞動的習慣,卻往往被家長忽視。

孩子每週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極少。18.72%的學生根本不參加任何家務勞動,47.78%的學生每週只參加1小時以下的家務活動。為此,60.12%的學生不會洗衣、做飯;

54.75%的學生上下學需要家長接送,7.81%的孩子學校值日打掃衛生經常讓家長代勞,更有甚者,為了孩子能“講究衛生”,47.19%的家長是把洗腳水端到孩子面前的。

聰明的家長,會從小教孩子這個技能,這些孩子的人生會更精彩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家長是如何養育孩子的,是否有我們可以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一、德國家長

德國家長們從不包辦孩子的事情。他們將子女視為獨立的個體,給他空間,讓子女學習成為獨立的人應該做的事。

比如,在孩子1週歲左右,家長就鼓勵他們自己捧著奶瓶喝牛奶,喝完了,家長對孩子加以讚許。

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長,家長再引導他們完成一些更難的事情。這樣,當他們走入社會時,在別人眼裡就不會成為低能的“廢物”。

不僅家長們注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法律也有這樣的要求。

德國法律規定:孩子到了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義務,比如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德國家長常說,自己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是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所以從小就要對自己負責。

二、美國家長

美國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的開拓精神、使之成為一個自食其力者為出發點的。美國家長採取種種有效的方法,都是為了讓孩子從小認識勞動的價值。

比如:

讓孩子自己動手裝配自行車,修理小家電,做簡易木工,粉刷房間和到外邊參加義務勞動等等。

即使是家境富裕的家長,也十分注重對孩子自謀生路的能力培養,以及道德觀和價值觀教育。

美國南部一些州立中學為培養學生獨立生存的能力,還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才允許畢業。

不管家裡經濟狀況如何,孩子12歲以後就得給自家庭院剪草,給別人送報,以換取零花錢。一些家庭還要求孩子外出當雜工。

美國的家長們常說,只要有利於培養孩子謀生的能力,讓他們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聰明的家長,會從小教孩子這個技能,這些孩子的人生會更精彩

三、日本家長

日本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句名言:“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餘的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

在這一教育觀念指導下,許多日本家長在教育孩子學好功課的同時,並要求他們利用課餘時間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到外面參加勞動掙錢。

在日本大學生中勤工儉學非常普遍,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做家庭教師,陪護老人等,掙自己的學費。

孩子很小時,家長就要給他門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家長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背。”

總之,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的精神,是日本家長的根本出發點。

"

中國的家長可能是最“愛”孩子的,之所以“愛”加了雙引號,是因為這種愛已經脫離了它的真正含義,更確切的表達應該是“溺愛”。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59.1%的家長在養育孩子上不惜代價,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每月給孩子零花錢50元以上者佔22%,其中,每月超過百元的佔7.85%。

以過生日為例,61.74%的家長想到和做到的是給孩子“做好吃的”。其中,有8.64%的家長在飯店為孩子舉行“生日宴會。

勞動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孩子智力發展是每個家長的共識,但對於培養勞動的習慣,卻往往被家長忽視。

孩子每週從事家務勞動的時間極少。18.72%的學生根本不參加任何家務勞動,47.78%的學生每週只參加1小時以下的家務活動。為此,60.12%的學生不會洗衣、做飯;

54.75%的學生上下學需要家長接送,7.81%的孩子學校值日打掃衛生經常讓家長代勞,更有甚者,為了孩子能“講究衛生”,47.19%的家長是把洗腳水端到孩子面前的。

聰明的家長,會從小教孩子這個技能,這些孩子的人生會更精彩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家長是如何養育孩子的,是否有我們可以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一、德國家長

德國家長們從不包辦孩子的事情。他們將子女視為獨立的個體,給他空間,讓子女學習成為獨立的人應該做的事。

比如,在孩子1週歲左右,家長就鼓勵他們自己捧著奶瓶喝牛奶,喝完了,家長對孩子加以讚許。

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長,家長再引導他們完成一些更難的事情。這樣,當他們走入社會時,在別人眼裡就不會成為低能的“廢物”。

不僅家長們注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法律也有這樣的要求。

德國法律規定:孩子到了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義務,比如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德國家長常說,自己的首要責任就是讓孩子懂得,一個人走向社會,最終是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強,所以從小就要對自己負責。

二、美國家長

美國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的開拓精神、使之成為一個自食其力者為出發點的。美國家長採取種種有效的方法,都是為了讓孩子從小認識勞動的價值。

比如:

讓孩子自己動手裝配自行車,修理小家電,做簡易木工,粉刷房間和到外邊參加義務勞動等等。

即使是家境富裕的家長,也十分注重對孩子自謀生路的能力培養,以及道德觀和價值觀教育。

美國南部一些州立中學為培養學生獨立生存的能力,還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週才允許畢業。

不管家裡經濟狀況如何,孩子12歲以後就得給自家庭院剪草,給別人送報,以換取零花錢。一些家庭還要求孩子外出當雜工。

美國的家長們常說,只要有利於培養孩子謀生的能力,讓他們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聰明的家長,會從小教孩子這個技能,這些孩子的人生會更精彩

三、日本家長

日本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句名言:“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餘的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

在這一教育觀念指導下,許多日本家長在教育孩子學好功課的同時,並要求他們利用課餘時間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到外面參加勞動掙錢。

在日本大學生中勤工儉學非常普遍,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做家庭教師,陪護老人等,掙自己的學費。

孩子很小時,家長就要給他門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小揹包。家長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背。”

總之,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的精神,是日本家長的根本出發點。

聰明的家長,會從小教孩子這個技能,這些孩子的人生會更精彩

只關注孩子的智力教育,輕視勞動的教育,會導致孩子學習的知識和實際的生產生活嚴重脫節,一切科學知識的掌握,都是離不開勞動這個途徑的。

離開勞動而只是學習知識,那麼,這些所學的知識其實是空洞的,毫無用處的,對一個人的發展是一種阻礙,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更是一種阻礙。

你家的孩子愛勞動嗎?

你如果真正的愛你的孩子,你會從小培養他愛勞動的習慣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