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家長這樣帶孩子春遊,快樂玩耍不耽誤學習,成績反而提高了

做小學老師的時候,經常有家長向我抱怨:為什麼孩子上課非常認真,但就是學不好?為什麼數學應用題他永遠讀不懂?為什麼一碰到閱讀理解題孩子就犯難?為什麼每次寫作文孩子絞盡腦汁都擠不出一個字來?

我問家長:平常孩子的作息是怎麼安排的?多半都會回答:每天放學就回家做作業,還額外給他做很多輔導題啊,週末也沒閒著呢!輔導班興趣班都在上。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上了小學,應該以學習為主,晚上寸步不離陪著孩子做作業,週末馬不停蹄帶著孩子去上課,親子互動少之又少,出門玩樂也成了奢侈品。

因為學習不好,所以沒有時間出門遊玩——這是大部分家長的無奈。殊不知,正是因為沒有出門遊玩的時間,才導致了孩子學不好。

聰明的家長這樣帶孩子春遊,快樂玩耍不耽誤學習,成績反而提高了

快樂春遊

孩子天生就對事物有超強的感知力,但如果在孩童時期,每天面對的就是枯燥的白紙黑字、抽象的知識教學,偶爾的放鬆也是靠電子產品,家長把教育侷限於課堂、興趣班,不注重親子休閒、互動的時光,那我們又怎麼可能去奢望孩子能做對數學應用題、看懂閱讀理解、寫出好文章?

盧梭在教育著作《愛彌兒》中寫過:“倘若一個人生來就被圈養在一個地方,倘若那裡四季沒有變化,倘若每一個人都聽從命運的安排,並且永遠都不改變……如果他不脫離自己的地位,可能永遠也不會遇上其他地位的煩惱。然而,人生在世變化莫測,還有什麼比把孩子圈養在家裡、每每出門就有人貼身跟隨這種方式更荒唐的嗎?”

盧梭認為,12歲以下的兒童理智並未發展成熟,對於形象的東西會更好理解,而空洞的說教、概念性的教學較為抽象,應當和實際生活相聯繫,促進孩子的理解。

他帶愛彌兒到郊野,觀察日出日落,讓孩子自己發現地理規律、感受大自然的美。愛彌兒從小在鄉村長大,看鄉野風光,聽鳥語、聞花香,在草坪奔跑,感受陽光炙晒,鋤地、耕作,鍛鍊體格……

可以說,愛彌兒學到的,都來源於生動的生活和有趣的大自然。因為盧梭重視感觀教育,鼓勵愛彌兒動手探究、積極思考,所以儘管愛彌兒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知識教學,卻比同齡的孩子更善於判斷、推理和預測。

就像盧梭所說:“愛彌兒成熟起來,但他不是通過犧牲快樂的時光才達到這樣完美成熟的狀態。相反,它們是一起進行的。在獲得和他年紀相仿的理智的同時,他還獲得了強健的體魄,讓他享有愉快和自由。”

聰明的家長這樣帶孩子春遊,快樂玩耍不耽誤學習,成績反而提高了

自由自在

誰說學習就要犧牲快樂和自由?教育即生活,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在做中學,在玩中學,他所看所聽所想所做,不僅能激發更多學習興趣,也能將這些寶貴的經驗用到知識學習中。

陽春三月,正是出遊好時節,不要再把孩子圈養在家中、課堂上,帶上孩子去春遊吧!

01 帶孩子春遊,讓孩子發現學習樂趣

小宇家週末計劃去春遊,週五晚上小宇爸爸就會告訴小宇:“明天我們要去郊野公園春遊哦!”這時候小宇就會興奮地做起“旅行預算”,在詢問了爸爸出行人數、門票、出行時間以及出行方式後,小宇自己就拿起筆算起來了:

2019年3月16日全家春遊計劃

1. 時間:全天

2. 地點:郊野公園

3. 人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

4. 行程安排:早九點乘坐公交車出發,大概十點到達公園,十二點之前在公園內遊玩賞景照相,中午飯在公園內解決,下午搭帳篷午覺,然後放風箏、踢足球、划船,遊樂場遊玩

5. 預算明細

交通費:(5人公交車往返,爺爺有老年證免票)2*4*2=16(元)

門票:(爺爺奶奶和我半價)10*2+10*3*0.5=35(元)

伙食費:(預算每人10元)10*5=50元

船票和遊樂場費用:預算控制在50元以內,具體到場根據實際情況安排

預算合計:151元

幾乎每次出遊,小宇爸爸都讓小宇自己當個“小導遊”,提前做好預算,然後保管好錢,負責出遊的開支。一開始,小宇在費用計算時需要爸爸引導和幫助,現在他已經四年級了,“小導遊”做了四年,做這樣一份預算對他來說已經輕車熟路。

有時候,小宇還通過百度瞭解公園的門票、餐食情況、遊樂項目的報價,以準確預算出出行費用。而每次出遊,小宇都有“小導遊”的架勢和責任心,把行程安排得妥妥當當。

這天,到了划船地點,有小船和大船,小船可以坐4人,租金10元每小時,大船可以坐6人,租金25元每小時,小宇反應迅速地選擇了租兩條小船。等划船的時候,爸爸又啟發小宇,如果是班裡30個人組織春遊來划船呢?怎麼租船更划算……

到了遊樂場,遊樂項目很多,票價也不同,小宇拿著30元的預算,又開始思考決策……

很多孩子抱怨數學很枯燥,數學題看不懂,其實就是把數學孤立地看做了書本知識,沒有看到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

想想看,小宇在做出行預算,在進行租船和遊樂場費用決策時,不都是在解一道又一道活生生的應用題嗎?

利用好春遊的機會,讓孩子當導遊、做管家,家長適當引導,孩子自然而然就養成了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問題的習慣。一個覺得數學很有趣、數學很重要、隨時在用數學的孩子,在數學課堂上,一定也能找到學習的樂趣。

聰明的家長這樣帶孩子春遊,快樂玩耍不耽誤學習,成績反而提高了

樂趣

02 帶孩子春遊,讓孩子懂得融會貫通

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郊野公園的梨花、桃花開了滿山遍野。小宇一家人開心地賞花照相。

走到河邊,柳樹隨風擺動,山坡上開滿了梨花和桃花,小宇爸爸說:我突然想起你最近學的一首詩——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小宇聽了以後也詩興大發,說道:“我也想到了一句呢——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全家人都嘖嘖讚歎,說小宇真是活學活用。

正好學過了《第一朵杏花》這一課,小宇爸爸問小宇:“梨花和杏花有什麼不同呢?”這時小宇仔細觀察了梨花花瓣和花蕊,說道:“杏花白裡會透著點紅,而且花蕊比較長。梨花的花瓣是潔白如雪的。”

說起這篇課文,小宇自然就想起裡面描寫春天的句子: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時爸爸又問,今天看了那麼多美景,你能模仿這句話描述一下我們看到的美景嗎?

小宇想了想,在爸爸的引導下,說出了這樣一段好句子:

光陰似箭,一眨眼一年過去了。春風吹開了梨花,吹紅了桃花的臉頰,吹醒了沉睡的小草,吹來了陣陣花香。

全家都讚歎不已,直誇小宇是個小文學家。

當然,小宇的文學功底並非天賦,因為每次出遊,小宇的父母都鼓勵小宇仔細觀察,用自己的話表達出看到的景色、經歷的事情,哪怕小宇只說出一個詞,一個簡單的句子,家裡人都積極迴應,並適當引導。

慢慢地,小宇越來越愛說話,出遊時看到美景,或者發現什麼有趣的事情,經歷了什麼難忘的事,他都興奮地告訴父母,在父母的啟發下,還能聯想到課堂上學過的相關知識。所以小宇的語文成績很好,在課堂上總是踴躍發言,善於歸納總結,寫作文時好詞好句也能信手拈來。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會閱讀理解,寫不出好作文,就給孩子報各種語文補習班、作文訓練營。但其實,語文教育來源於生活,學習語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服務於生活——為了更好地溝通、理解、表達。

溝通從何而來?春遊時,一家人有說有笑有交流,就是來源於生活最自然的溝通,也是孩子最能接受的溝通。

理解從何而來?對於小孩子來說,看了一段話,一篇文章,如果只停留在抽象的文字,學習起來難免生澀吃力。但如果出門去,見的風景多了,相似的事情經歷過了,他再去學習,和自己豐富的體驗、直觀的感受結合起來,慢慢地就能理解相關的文字。

表達從何而來?對於小孩子,提筆寫字,是一個難度較大的跨越。但說話人人都會,如果家長都能像小宇爸爸那樣,通過春遊,讓小宇自己去感受去探索去發現,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話嘮,家長要做的只是適時引導,讓孩子愛上說話,樂於表達,課堂上能踴躍抒發己見,作文時也能有話可說。

可見,春遊不過是一個契機,在生動有趣的出遊和抽象枯燥的學習間架起了一座橋。

孩子天性愛玩,到大自然去,在開心的情緒下,在親子頻繁的互動中,每一次自然而然的交流,每一次積極主動的觀察探究,每一段發自內心的表達,都是知識與體驗融會貫通的過程,讓孩子在學習中懂得生活,在生活中明白學習。

聰明的家長這樣帶孩子春遊,快樂玩耍不耽誤學習,成績反而提高了

帶娃春遊

03帶孩子春遊,讓孩子迴歸生活本質

盧梭提倡教育應當順應孩子的天性,教育是在生活裡自然發生的。愛彌兒生活在鄉下,幹農活,吃簡單的食物,自由自在地玩耍。因為聽覺、視覺、嗅覺受到的刺激是豐富的,愛彌兒認識新事物總是更快更全面。體力鍛鍊不僅讓愛彌兒擁有了健壯的四肢,也擁有了更活躍的思維。

為什麼要在本該玩耍、釋放天性的年紀,將孩子禁錮在室內,用枯燥的知識、機械的學習去抹殺孩童時期本該有的想象力呢?

就像盧梭在書裡所說的:“身體活躍,腦子才能更靈活。體力與智力的發展總是相得益彰的。”

一個動手能力超強的孩子,一定是善於動腦,熱愛鑽研的孩子。一個活力十足的孩子,一定會調動更多的熱情到生活學習中,遇到任何問題都能迎難而上。

即使是大人,我們都知道需要勞逸結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而對於孩子,每個做父母的也都應該想想,如何創造出更多機會,讓孩子保持應有的活力,提高學習效率。

在小宇家,基本上每個月都要有兩次以上的出遊。父母對小宇學習的要求很簡單:認真聽課、按時按量完成作業,不額外佈置任何課外作業,只是根據小宇的愛好,給他報了兩個興趣班。

這樣一來,就能保證每個週末都有一天專屬於孩子的自由時間,小宇可以選擇外出遊玩或者約著小夥伴打籃球踢足球,這一天的時間,讓小宇的身心得到放鬆,學習時也能更有動力更有幹勁。

聰明的家長這樣帶孩子春遊,快樂玩耍不耽誤學習,成績反而提高了

放鬆

看看那些優秀的孩子,不過都是在該勤奮的時候埋頭鑽研,在休息的時候全然放鬆的。

帶著孩子去春遊,做些有趣的戶外運動,不管是踢球、撈魚、放風箏,還是一起野炊、露營、做食物,孩子盡情地釋放壓力,也積極地參與其中,獨立思考、主動探究,不管是對學習也好,還是對今後的社會生活也好,都是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的。

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名言就是“教育即生活。”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也說過:“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

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也發表過類似的看法,他提出:“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把眼光放遠一些,教育的目的遠不止培養出一個好學生、乖寶寶,教育最終是要培育出面向生活的社會人,一個能立足於生活的獨立個體,一定是知行合一、會獨立思考、懂主動探究的人。

帶孩子春遊,不過是讓孩子迴歸自然,迴歸生活本質,在大自然裡學習,在大自然裡成長,最終收穫的,將是更健全的身心、更靈活的大腦,以及更獨立的人格。

文/一塊寫寫的 張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