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不完美媽媽 拖延症 玩具 蝸牛 高級育嬰師小淘老師 2019-08-04
"
"
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一旦孩子養成了拖延的習慣,遇事的口頭禪可能會變成“等會兒”,比如家長讓孩子收拾玩具,孩子不會表示拒絕,一般會說一句“等會兒”,那這個“等會兒”到底是多長時間,家長和孩子可能理解不一樣,孩子可能想的是半個小時,家長想的是五分鐘,而家長髮現孩子五分鐘內還沒有收拾好,就會大發雷霆,而孩子卻十分委屈,“我沒有不守承諾啊,我說了我會收拾的,急什麼。”孩子非常反感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但是有這樣一個“蝸牛寶寶”,控制脾氣可是有點難。

"
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一旦孩子養成了拖延的習慣,遇事的口頭禪可能會變成“等會兒”,比如家長讓孩子收拾玩具,孩子不會表示拒絕,一般會說一句“等會兒”,那這個“等會兒”到底是多長時間,家長和孩子可能理解不一樣,孩子可能想的是半個小時,家長想的是五分鐘,而家長髮現孩子五分鐘內還沒有收拾好,就會大發雷霆,而孩子卻十分委屈,“我沒有不守承諾啊,我說了我會收拾的,急什麼。”孩子非常反感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但是有這樣一個“蝸牛寶寶”,控制脾氣可是有點難。

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孩子的磨蹭,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心理因素,二是能力因素。家長總是告訴孩子不要磨蹭,要提高效率,但其實有的時候孩子是不知道怎麼做的。孩子特別需要關於方法的幫助,好多孩子學習的時候邊寫邊玩,一會上廁所一會要喝水,實在沒有理由出去了就開始摳橡皮,反正就是不專注,這樣的孩子一般生活都是被家裡安排好的,沒有機會照料自己的生活,在家裡沒有養成妥善統籌的能力或者條理性。

"
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一旦孩子養成了拖延的習慣,遇事的口頭禪可能會變成“等會兒”,比如家長讓孩子收拾玩具,孩子不會表示拒絕,一般會說一句“等會兒”,那這個“等會兒”到底是多長時間,家長和孩子可能理解不一樣,孩子可能想的是半個小時,家長想的是五分鐘,而家長髮現孩子五分鐘內還沒有收拾好,就會大發雷霆,而孩子卻十分委屈,“我沒有不守承諾啊,我說了我會收拾的,急什麼。”孩子非常反感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但是有這樣一個“蝸牛寶寶”,控制脾氣可是有點難。

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孩子的磨蹭,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心理因素,二是能力因素。家長總是告訴孩子不要磨蹭,要提高效率,但其實有的時候孩子是不知道怎麼做的。孩子特別需要關於方法的幫助,好多孩子學習的時候邊寫邊玩,一會上廁所一會要喝水,實在沒有理由出去了就開始摳橡皮,反正就是不專注,這樣的孩子一般生活都是被家裡安排好的,沒有機會照料自己的生活,在家裡沒有養成妥善統籌的能力或者條理性。

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沒有條理性,表現出來的就是行動上的拖延。比如在寫作業上,孩子不知道怎麼重點安排事物,怎麼安排時間合理,這個問題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列出一個詳細的程序表出來,幫著寶寶把事情的順序理清楚,比如,老師的作業是什麼、現在我們需要去買什麼、這些需要花多少時間、怎麼安排是最方便的方式等等,這是需要對孩子進行訓練的。

"
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一旦孩子養成了拖延的習慣,遇事的口頭禪可能會變成“等會兒”,比如家長讓孩子收拾玩具,孩子不會表示拒絕,一般會說一句“等會兒”,那這個“等會兒”到底是多長時間,家長和孩子可能理解不一樣,孩子可能想的是半個小時,家長想的是五分鐘,而家長髮現孩子五分鐘內還沒有收拾好,就會大發雷霆,而孩子卻十分委屈,“我沒有不守承諾啊,我說了我會收拾的,急什麼。”孩子非常反感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但是有這樣一個“蝸牛寶寶”,控制脾氣可是有點難。

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孩子的磨蹭,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心理因素,二是能力因素。家長總是告訴孩子不要磨蹭,要提高效率,但其實有的時候孩子是不知道怎麼做的。孩子特別需要關於方法的幫助,好多孩子學習的時候邊寫邊玩,一會上廁所一會要喝水,實在沒有理由出去了就開始摳橡皮,反正就是不專注,這樣的孩子一般生活都是被家裡安排好的,沒有機會照料自己的生活,在家裡沒有養成妥善統籌的能力或者條理性。

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沒有條理性,表現出來的就是行動上的拖延。比如在寫作業上,孩子不知道怎麼重點安排事物,怎麼安排時間合理,這個問題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列出一個詳細的程序表出來,幫著寶寶把事情的順序理清楚,比如,老師的作業是什麼、現在我們需要去買什麼、這些需要花多少時間、怎麼安排是最方便的方式等等,這是需要對孩子進行訓練的。

你家也有“蝸牛寶寶”嗎?拖延症怎麼改?

還有一種拖延的原因是孩子太追求完美,總是想萬事都準備齊全才開始行動,或者是中途有一點不完美就要停下來修正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如同強迫症一般,心理學上把這種行為稱為“橡皮綜合症”,原因是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有心理壓力,怕出錯,這一般是孩子對自己或者父母對孩子要求高造成的,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要通過獎勵的方式來逐漸改變孩子的習慣,孩子這種依賴“橡皮”的習慣會逐漸擺脫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