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這種不解和困惱,其實很多家長都有:

為什麼那麼多玩具孩子都不玩,只愛重複玩一個玩具?

為什麼孩子一遍一遍地重複要玩一個遊戲?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玩遊戲時不看指令卡總出錯,出錯了就不高興不想繼續玩了?

為什麼這個玩具明明是用來挖沙子的,孩子卻要拿來玩吃飯遊戲?

這些疑問,其實都要從孩子的遊戲心理說起了。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這種不解和困惱,其實很多家長都有:

為什麼那麼多玩具孩子都不玩,只愛重複玩一個玩具?

為什麼孩子一遍一遍地重複要玩一個遊戲?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玩遊戲時不看指令卡總出錯,出錯了就不高興不想繼續玩了?

為什麼這個玩具明明是用來挖沙子的,孩子卻要拿來玩吃飯遊戲?

這些疑問,其實都要從孩子的遊戲心理說起了。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1

練習性遊戲

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拉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對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任何一種活動、任何一樣玩具或材料,只要他還在不厭其煩地重複進行和反覆擺弄,就意味著對他來說還有挑戰性。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這種不解和困惱,其實很多家長都有:

為什麼那麼多玩具孩子都不玩,只愛重複玩一個玩具?

為什麼孩子一遍一遍地重複要玩一個遊戲?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玩遊戲時不看指令卡總出錯,出錯了就不高興不想繼續玩了?

為什麼這個玩具明明是用來挖沙子的,孩子卻要拿來玩吃飯遊戲?

這些疑問,其實都要從孩子的遊戲心理說起了。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1

練習性遊戲

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拉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對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任何一種活動、任何一樣玩具或材料,只要他還在不厭其煩地重複進行和反覆擺弄,就意味著對他來說還有挑戰性。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2

象徵性遊戲

即模仿遊戲,出現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徵。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 “小醫院”、 “商店購物”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兒童遊戲在象徵性階段正是想象力發展、社會性發展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將教育要求內化為孩子“玩耍”需要的最好契機。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這種不解和困惱,其實很多家長都有:

為什麼那麼多玩具孩子都不玩,只愛重複玩一個玩具?

為什麼孩子一遍一遍地重複要玩一個遊戲?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玩遊戲時不看指令卡總出錯,出錯了就不高興不想繼續玩了?

為什麼這個玩具明明是用來挖沙子的,孩子卻要拿來玩吃飯遊戲?

這些疑問,其實都要從孩子的遊戲心理說起了。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1

練習性遊戲

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拉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對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任何一種活動、任何一樣玩具或材料,只要他還在不厭其煩地重複進行和反覆擺弄,就意味著對他來說還有挑戰性。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2

象徵性遊戲

即模仿遊戲,出現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徵。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 “小醫院”、 “商店購物”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兒童遊戲在象徵性階段正是想象力發展、社會性發展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將教育要求內化為孩子“玩耍”需要的最好契機。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3

規則性遊戲

這類遊戲是從孩子六七歲開始出現,代表規則意識的萌芽。

家長要了解的是: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會選擇玩伴,變化玩的方式(選擇玩的時間,改變玩的空間和環境,約定協商玩的方法等),他們不再侷限於那些固有的遊戲,而更喜歡創造新的遊戲,拓展遊戲的空間。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這種不解和困惱,其實很多家長都有:

為什麼那麼多玩具孩子都不玩,只愛重複玩一個玩具?

為什麼孩子一遍一遍地重複要玩一個遊戲?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玩遊戲時不看指令卡總出錯,出錯了就不高興不想繼續玩了?

為什麼這個玩具明明是用來挖沙子的,孩子卻要拿來玩吃飯遊戲?

這些疑問,其實都要從孩子的遊戲心理說起了。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1

練習性遊戲

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拉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對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任何一種活動、任何一樣玩具或材料,只要他還在不厭其煩地重複進行和反覆擺弄,就意味著對他來說還有挑戰性。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2

象徵性遊戲

即模仿遊戲,出現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徵。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 “小醫院”、 “商店購物”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兒童遊戲在象徵性階段正是想象力發展、社會性發展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將教育要求內化為孩子“玩耍”需要的最好契機。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3

規則性遊戲

這類遊戲是從孩子六七歲開始出現,代表規則意識的萌芽。

家長要了解的是: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會選擇玩伴,變化玩的方式(選擇玩的時間,改變玩的空間和環境,約定協商玩的方法等),他們不再侷限於那些固有的遊戲,而更喜歡創造新的遊戲,拓展遊戲的空間。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孩子怎麼玩有那麼重要嗎?

學齡前的孩子,玩耍非常重要。

孩子的學習,大部分是從玩耍中產生的。

心理學家約翰•蒙尼,為了研究“玩耍”的意義,曾用猴子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把幾隻活潑可愛的小猴隔離開來,單獨關在一個籠子裡,不讓它們跟同伴有玩耍、嬉鬧的機會。

結果,這些被剝奪了玩耍機會的小猴子成年後,在性格、行為習慣上,顯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訥,有時還會表現得敏感、易怒、暴躁。

這個著名的實驗,給了教育家們極大的啟發意義:

玩耍對於孩子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1.5-3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如何玩,玩什麼,都將決定了孩子今後各項能力的發展。

遊戲,對孩子們來說,既是一種體力和精力的釋放,也是一個鍛鍊和學習的過程。在孩子和小夥伴盡情玩遊戲的時候,家長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讓孩子既能玩的痛快,又不失意義。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這種不解和困惱,其實很多家長都有:

為什麼那麼多玩具孩子都不玩,只愛重複玩一個玩具?

為什麼孩子一遍一遍地重複要玩一個遊戲?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玩遊戲時不看指令卡總出錯,出錯了就不高興不想繼續玩了?

為什麼這個玩具明明是用來挖沙子的,孩子卻要拿來玩吃飯遊戲?

這些疑問,其實都要從孩子的遊戲心理說起了。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1

練習性遊戲

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拉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對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任何一種活動、任何一樣玩具或材料,只要他還在不厭其煩地重複進行和反覆擺弄,就意味著對他來說還有挑戰性。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2

象徵性遊戲

即模仿遊戲,出現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徵。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 “小醫院”、 “商店購物”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兒童遊戲在象徵性階段正是想象力發展、社會性發展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將教育要求內化為孩子“玩耍”需要的最好契機。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3

規則性遊戲

這類遊戲是從孩子六七歲開始出現,代表規則意識的萌芽。

家長要了解的是: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會選擇玩伴,變化玩的方式(選擇玩的時間,改變玩的空間和環境,約定協商玩的方法等),他們不再侷限於那些固有的遊戲,而更喜歡創造新的遊戲,拓展遊戲的空間。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孩子怎麼玩有那麼重要嗎?

學齡前的孩子,玩耍非常重要。

孩子的學習,大部分是從玩耍中產生的。

心理學家約翰•蒙尼,為了研究“玩耍”的意義,曾用猴子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把幾隻活潑可愛的小猴隔離開來,單獨關在一個籠子裡,不讓它們跟同伴有玩耍、嬉鬧的機會。

結果,這些被剝奪了玩耍機會的小猴子成年後,在性格、行為習慣上,顯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訥,有時還會表現得敏感、易怒、暴躁。

這個著名的實驗,給了教育家們極大的啟發意義:

玩耍對於孩子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1.5-3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如何玩,玩什麼,都將決定了孩子今後各項能力的發展。

遊戲,對孩子們來說,既是一種體力和精力的釋放,也是一個鍛鍊和學習的過程。在孩子和小夥伴盡情玩遊戲的時候,家長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讓孩子既能玩的痛快,又不失意義。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1

尊重孩子對遊戲的自由選擇,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盡情玩耍

家長不要在孩子游戲的時候橫加干涉,武力鎮壓,責備孩子說:這個遊戲什麼玩意兒,一點意思都沒有,以後不許玩了。這種做法只會瞬間拉開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對於孩子喜歡的遊戲,家長要做的是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比如,你們玩這個遊戲,你跑步的速度變快了。以前你會被抓住,現在躲避的更靈敏了。

你的肯定不僅可以提高孩子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這種不解和困惱,其實很多家長都有:

為什麼那麼多玩具孩子都不玩,只愛重複玩一個玩具?

為什麼孩子一遍一遍地重複要玩一個遊戲?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玩遊戲時不看指令卡總出錯,出錯了就不高興不想繼續玩了?

為什麼這個玩具明明是用來挖沙子的,孩子卻要拿來玩吃飯遊戲?

這些疑問,其實都要從孩子的遊戲心理說起了。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1

練習性遊戲

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拉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對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任何一種活動、任何一樣玩具或材料,只要他還在不厭其煩地重複進行和反覆擺弄,就意味著對他來說還有挑戰性。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2

象徵性遊戲

即模仿遊戲,出現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徵。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 “小醫院”、 “商店購物”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兒童遊戲在象徵性階段正是想象力發展、社會性發展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將教育要求內化為孩子“玩耍”需要的最好契機。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3

規則性遊戲

這類遊戲是從孩子六七歲開始出現,代表規則意識的萌芽。

家長要了解的是: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會選擇玩伴,變化玩的方式(選擇玩的時間,改變玩的空間和環境,約定協商玩的方法等),他們不再侷限於那些固有的遊戲,而更喜歡創造新的遊戲,拓展遊戲的空間。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孩子怎麼玩有那麼重要嗎?

學齡前的孩子,玩耍非常重要。

孩子的學習,大部分是從玩耍中產生的。

心理學家約翰•蒙尼,為了研究“玩耍”的意義,曾用猴子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把幾隻活潑可愛的小猴隔離開來,單獨關在一個籠子裡,不讓它們跟同伴有玩耍、嬉鬧的機會。

結果,這些被剝奪了玩耍機會的小猴子成年後,在性格、行為習慣上,顯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訥,有時還會表現得敏感、易怒、暴躁。

這個著名的實驗,給了教育家們極大的啟發意義:

玩耍對於孩子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1.5-3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如何玩,玩什麼,都將決定了孩子今後各項能力的發展。

遊戲,對孩子們來說,既是一種體力和精力的釋放,也是一個鍛鍊和學習的過程。在孩子和小夥伴盡情玩遊戲的時候,家長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讓孩子既能玩的痛快,又不失意義。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1

尊重孩子對遊戲的自由選擇,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盡情玩耍

家長不要在孩子游戲的時候橫加干涉,武力鎮壓,責備孩子說:這個遊戲什麼玩意兒,一點意思都沒有,以後不許玩了。這種做法只會瞬間拉開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對於孩子喜歡的遊戲,家長要做的是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比如,你們玩這個遊戲,你跑步的速度變快了。以前你會被抓住,現在躲避的更靈敏了。

你的肯定不僅可以提高孩子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2

對孩子進行啟發性的提問

比如,可以問問孩子,你是不是很喜歡玩一個人追,大家一起躲的遊戲呀?不過,這個遊戲你們已經玩了很久了。你想想看,有沒有比這個遊戲更棒,更好玩的遊戲呢?

或者你們大家也可以一起商量一下,說不定可以想到更有趣的玩法哦!

用這種方法來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如果孩子們真的想到了不一樣的新玩法,家長不要忘記鼓勵他們。

當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遇到麻煩、困難,媽媽也不要上來就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引導孩子,比如問問孩子:你覺得該怎麼辦呢?你這個想法不錯呀,你要不要自己試試看?沒關係,不行我們還可以重來一次,再想想別的辦法。

多多啟發孩子自己動腦去解決問題,媽媽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去嘗試,多試幾次,失敗也沒關係,最終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自己動手。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這種不解和困惱,其實很多家長都有:

為什麼那麼多玩具孩子都不玩,只愛重複玩一個玩具?

為什麼孩子一遍一遍地重複要玩一個遊戲?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玩遊戲時不看指令卡總出錯,出錯了就不高興不想繼續玩了?

為什麼這個玩具明明是用來挖沙子的,孩子卻要拿來玩吃飯遊戲?

這些疑問,其實都要從孩子的遊戲心理說起了。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1

練習性遊戲

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拉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對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任何一種活動、任何一樣玩具或材料,只要他還在不厭其煩地重複進行和反覆擺弄,就意味著對他來說還有挑戰性。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2

象徵性遊戲

即模仿遊戲,出現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徵。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 “小醫院”、 “商店購物”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兒童遊戲在象徵性階段正是想象力發展、社會性發展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將教育要求內化為孩子“玩耍”需要的最好契機。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3

規則性遊戲

這類遊戲是從孩子六七歲開始出現,代表規則意識的萌芽。

家長要了解的是: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會選擇玩伴,變化玩的方式(選擇玩的時間,改變玩的空間和環境,約定協商玩的方法等),他們不再侷限於那些固有的遊戲,而更喜歡創造新的遊戲,拓展遊戲的空間。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孩子怎麼玩有那麼重要嗎?

學齡前的孩子,玩耍非常重要。

孩子的學習,大部分是從玩耍中產生的。

心理學家約翰•蒙尼,為了研究“玩耍”的意義,曾用猴子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把幾隻活潑可愛的小猴隔離開來,單獨關在一個籠子裡,不讓它們跟同伴有玩耍、嬉鬧的機會。

結果,這些被剝奪了玩耍機會的小猴子成年後,在性格、行為習慣上,顯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訥,有時還會表現得敏感、易怒、暴躁。

這個著名的實驗,給了教育家們極大的啟發意義:

玩耍對於孩子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1.5-3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如何玩,玩什麼,都將決定了孩子今後各項能力的發展。

遊戲,對孩子們來說,既是一種體力和精力的釋放,也是一個鍛鍊和學習的過程。在孩子和小夥伴盡情玩遊戲的時候,家長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讓孩子既能玩的痛快,又不失意義。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1

尊重孩子對遊戲的自由選擇,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盡情玩耍

家長不要在孩子游戲的時候橫加干涉,武力鎮壓,責備孩子說:這個遊戲什麼玩意兒,一點意思都沒有,以後不許玩了。這種做法只會瞬間拉開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對於孩子喜歡的遊戲,家長要做的是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比如,你們玩這個遊戲,你跑步的速度變快了。以前你會被抓住,現在躲避的更靈敏了。

你的肯定不僅可以提高孩子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2

對孩子進行啟發性的提問

比如,可以問問孩子,你是不是很喜歡玩一個人追,大家一起躲的遊戲呀?不過,這個遊戲你們已經玩了很久了。你想想看,有沒有比這個遊戲更棒,更好玩的遊戲呢?

或者你們大家也可以一起商量一下,說不定可以想到更有趣的玩法哦!

用這種方法來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如果孩子們真的想到了不一樣的新玩法,家長不要忘記鼓勵他們。

當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遇到麻煩、困難,媽媽也不要上來就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引導孩子,比如問問孩子:你覺得該怎麼辦呢?你這個想法不錯呀,你要不要自己試試看?沒關係,不行我們還可以重來一次,再想想別的辦法。

多多啟發孩子自己動腦去解決問題,媽媽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去嘗試,多試幾次,失敗也沒關係,最終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自己動手。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3

家長可以作為孩子的顧問,對孩子的遊戲進行合理的指導而非干涉

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們把一個人追,所有人躲的遊戲,變成分為兩組,來比賽跑步或者蹦蹦跳,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當孩子們跑步比賽玩久了,家長可以再指導他們變個花樣,比如,1,2,3,木頭人的遊戲,讓一個人去那些抓忍不住動了的人,是不是更有趣。

同樣都是跑來跑去的遊戲,但是變換了形式孩子們也會玩的更加嗨皮。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這種不解和困惱,其實很多家長都有:

為什麼那麼多玩具孩子都不玩,只愛重複玩一個玩具?

為什麼孩子一遍一遍地重複要玩一個遊戲?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玩遊戲時不看指令卡總出錯,出錯了就不高興不想繼續玩了?

為什麼這個玩具明明是用來挖沙子的,孩子卻要拿來玩吃飯遊戲?

這些疑問,其實都要從孩子的遊戲心理說起了。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1

練習性遊戲

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拉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對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任何一種活動、任何一樣玩具或材料,只要他還在不厭其煩地重複進行和反覆擺弄,就意味著對他來說還有挑戰性。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2

象徵性遊戲

即模仿遊戲,出現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徵。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 “小醫院”、 “商店購物”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兒童遊戲在象徵性階段正是想象力發展、社會性發展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將教育要求內化為孩子“玩耍”需要的最好契機。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3

規則性遊戲

這類遊戲是從孩子六七歲開始出現,代表規則意識的萌芽。

家長要了解的是: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會選擇玩伴,變化玩的方式(選擇玩的時間,改變玩的空間和環境,約定協商玩的方法等),他們不再侷限於那些固有的遊戲,而更喜歡創造新的遊戲,拓展遊戲的空間。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孩子怎麼玩有那麼重要嗎?

學齡前的孩子,玩耍非常重要。

孩子的學習,大部分是從玩耍中產生的。

心理學家約翰•蒙尼,為了研究“玩耍”的意義,曾用猴子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把幾隻活潑可愛的小猴隔離開來,單獨關在一個籠子裡,不讓它們跟同伴有玩耍、嬉鬧的機會。

結果,這些被剝奪了玩耍機會的小猴子成年後,在性格、行為習慣上,顯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訥,有時還會表現得敏感、易怒、暴躁。

這個著名的實驗,給了教育家們極大的啟發意義:

玩耍對於孩子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1.5-3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如何玩,玩什麼,都將決定了孩子今後各項能力的發展。

遊戲,對孩子們來說,既是一種體力和精力的釋放,也是一個鍛鍊和學習的過程。在孩子和小夥伴盡情玩遊戲的時候,家長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讓孩子既能玩的痛快,又不失意義。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1

尊重孩子對遊戲的自由選擇,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盡情玩耍

家長不要在孩子游戲的時候橫加干涉,武力鎮壓,責備孩子說:這個遊戲什麼玩意兒,一點意思都沒有,以後不許玩了。這種做法只會瞬間拉開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對於孩子喜歡的遊戲,家長要做的是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比如,你們玩這個遊戲,你跑步的速度變快了。以前你會被抓住,現在躲避的更靈敏了。

你的肯定不僅可以提高孩子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2

對孩子進行啟發性的提問

比如,可以問問孩子,你是不是很喜歡玩一個人追,大家一起躲的遊戲呀?不過,這個遊戲你們已經玩了很久了。你想想看,有沒有比這個遊戲更棒,更好玩的遊戲呢?

或者你們大家也可以一起商量一下,說不定可以想到更有趣的玩法哦!

用這種方法來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如果孩子們真的想到了不一樣的新玩法,家長不要忘記鼓勵他們。

當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遇到麻煩、困難,媽媽也不要上來就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引導孩子,比如問問孩子:你覺得該怎麼辦呢?你這個想法不錯呀,你要不要自己試試看?沒關係,不行我們還可以重來一次,再想想別的辦法。

多多啟發孩子自己動腦去解決問題,媽媽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去嘗試,多試幾次,失敗也沒關係,最終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自己動手。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3

家長可以作為孩子的顧問,對孩子的遊戲進行合理的指導而非干涉

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們把一個人追,所有人躲的遊戲,變成分為兩組,來比賽跑步或者蹦蹦跳,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當孩子們跑步比賽玩久了,家長可以再指導他們變個花樣,比如,1,2,3,木頭人的遊戲,讓一個人去那些抓忍不住動了的人,是不是更有趣。

同樣都是跑來跑去的遊戲,但是變換了形式孩子們也會玩的更加嗨皮。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4

給孩子其他更好的選擇

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玩多種遊戲的機會。

比如,給孩子帶小桶,小鏟子,讓孩子們一起挖沙子,或者互相配合,運送沙子,修建沙子城堡,挖隧道;給孩子帶球,讓孩子們一起踢球,或者玩和球相關的其他遊戲;給孩子帶一些粉筆,引導孩子們在廣場上自由畫畫或者集體創作一副畫;用粉筆在廣場上畫出彎彎曲曲的賽道,讓孩子們沿著賽道跑步或者騎車比賽等等。

這些五花八門的活動也會讓孩子們覺得新奇有趣,提高他的遊戲興趣。

"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奶奶正在陪著孩子玩,本來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我觀察到了值得思考的一幕:

小明是個三歲半的男寶寶,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最喜歡舞槍弄棒的,還喜歡玩各種車,家裡地板上全是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汽車玩具。

小明奶奶是個退休老教師,最大的愛好就是“熱心腸”和“好為人師”。

懵懂的小明一會兒又去擺弄玩具汽車,拿著汽車在空中對著開,嘴裡還“喂唔喂唔”地配著音,玩得不亦樂乎。熱心腸的奶奶又顛顛兒地來了:“乖孫,汽車是在地上跑的,在空中飛的那是飛機。”隨即將汽車放到地上,“看,汽車得這麼玩才對。”

小明自己在搭積木,似乎是想搭一個高高的高樓,總是搭到一半就塌掉了。奶奶在旁邊看了一眼還是沒忍住自己上手,“來,奶奶教你搭高樓,你那樣搭的不對。”小明看奶奶奪走了自己手中的積木,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我忍不住對她說:小明奶奶,玩玩具的是小明,不是你!孩子沒有尋求你的幫助,自己玩得好好的,你總是去幹涉他做什麼呢?

小明奶奶很委屈:小明總是重複玩一個遊戲,還總不會搭積木,我只是想教教他嘛。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這種不解和困惱,其實很多家長都有:

為什麼那麼多玩具孩子都不玩,只愛重複玩一個玩具?

為什麼孩子一遍一遍地重複要玩一個遊戲?

為什麼有時候孩子玩遊戲時不看指令卡總出錯,出錯了就不高興不想繼續玩了?

為什麼這個玩具明明是用來挖沙子的,孩子卻要拿來玩吃飯遊戲?

這些疑問,其實都要從孩子的遊戲心理說起了。瑞士著名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兒童的遊戲要經歷三個階段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1

練習性遊戲

在孩子出生後的兩年內出現,這類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對各種動作的重複再現。比如:一次次地把剛壘高的積木推倒重來,一遍遍地拉著小車來回走,樂此不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對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任何一種活動、任何一樣玩具或材料,只要他還在不厭其煩地重複進行和反覆擺弄,就意味著對他來說還有挑戰性。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2

象徵性遊戲

即模仿遊戲,出現在幼兒園時期或者說學前階段,所獲得的最主要的認知發展能力就是學會使用不同的象徵。兒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動,如“過家家”、 “小醫院”、 “商店購物”等,裝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家長要了解的是:

兒童遊戲在象徵性階段正是想象力發展、社會性發展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將教育要求內化為孩子“玩耍”需要的最好契機。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階段3

規則性遊戲

這類遊戲是從孩子六七歲開始出現,代表規則意識的萌芽。

家長要了解的是: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已經會選擇玩伴,變化玩的方式(選擇玩的時間,改變玩的空間和環境,約定協商玩的方法等),他們不再侷限於那些固有的遊戲,而更喜歡創造新的遊戲,拓展遊戲的空間。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孩子怎麼玩有那麼重要嗎?

學齡前的孩子,玩耍非常重要。

孩子的學習,大部分是從玩耍中產生的。

心理學家約翰•蒙尼,為了研究“玩耍”的意義,曾用猴子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把幾隻活潑可愛的小猴隔離開來,單獨關在一個籠子裡,不讓它們跟同伴有玩耍、嬉鬧的機會。

結果,這些被剝奪了玩耍機會的小猴子成年後,在性格、行為習慣上,顯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訥,有時還會表現得敏感、易怒、暴躁。

這個著名的實驗,給了教育家們極大的啟發意義:

玩耍對於孩子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尤其1.5-3歲,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如何玩,玩什麼,都將決定了孩子今後各項能力的發展。

遊戲,對孩子們來說,既是一種體力和精力的釋放,也是一個鍛鍊和學習的過程。在孩子和小夥伴盡情玩遊戲的時候,家長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讓孩子既能玩的痛快,又不失意義。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1

尊重孩子對遊戲的自由選擇,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盡情玩耍

家長不要在孩子游戲的時候橫加干涉,武力鎮壓,責備孩子說:這個遊戲什麼玩意兒,一點意思都沒有,以後不許玩了。這種做法只會瞬間拉開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對於孩子喜歡的遊戲,家長要做的是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比如,你們玩這個遊戲,你跑步的速度變快了。以前你會被抓住,現在躲避的更靈敏了。

你的肯定不僅可以提高孩子游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2

對孩子進行啟發性的提問

比如,可以問問孩子,你是不是很喜歡玩一個人追,大家一起躲的遊戲呀?不過,這個遊戲你們已經玩了很久了。你想想看,有沒有比這個遊戲更棒,更好玩的遊戲呢?

或者你們大家也可以一起商量一下,說不定可以想到更有趣的玩法哦!

用這種方法來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如果孩子們真的想到了不一樣的新玩法,家長不要忘記鼓勵他們。

當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遇到麻煩、困難,媽媽也不要上來就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引導孩子,比如問問孩子:你覺得該怎麼辦呢?你這個想法不錯呀,你要不要自己試試看?沒關係,不行我們還可以重來一次,再想想別的辦法。

多多啟發孩子自己動腦去解決問題,媽媽要做的就是鼓勵他去嘗試,多試幾次,失敗也沒關係,最終讓孩子學會自己思考,自己動手。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3

家長可以作為孩子的顧問,對孩子的遊戲進行合理的指導而非干涉

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如果你們把一個人追,所有人躲的遊戲,變成分為兩組,來比賽跑步或者蹦蹦跳,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當孩子們跑步比賽玩久了,家長可以再指導他們變個花樣,比如,1,2,3,木頭人的遊戲,讓一個人去那些抓忍不住動了的人,是不是更有趣。

同樣都是跑來跑去的遊戲,但是變換了形式孩子們也會玩的更加嗨皮。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4

給孩子其他更好的選擇

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玩多種遊戲的機會。

比如,給孩子帶小桶,小鏟子,讓孩子們一起挖沙子,或者互相配合,運送沙子,修建沙子城堡,挖隧道;給孩子帶球,讓孩子們一起踢球,或者玩和球相關的其他遊戲;給孩子帶一些粉筆,引導孩子們在廣場上自由畫畫或者集體創作一副畫;用粉筆在廣場上畫出彎彎曲曲的賽道,讓孩子們沿著賽道跑步或者騎車比賽等等。

這些五花八門的活動也會讓孩子們覺得新奇有趣,提高他的遊戲興趣。

陪孩子玩也大有學問,這些坑千萬別踩

陪孩子玩也是一門學問,在選擇和開展遊戲時,我們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選擇適合於孩子所處年齡段的遊戲。

假如孩子總是粗心,父母可以和孩子玩“找不同”;如果孩子坐不住,父母可以和孩子玩拼圖;對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比如在醫院遊戲中當醫生,讓他學會照顧別人。

這樣的陪伴和玩耍,才真正的有意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