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

先說說為什麼寫這篇文章。C爸的同事們都患有一種職業病,叫做“潔癖”。他們睜開兩眼就自動戴上隱形顯微鏡,瞅哪哪都是細菌,看啥啥啥沒秩序

從戀愛到結婚,我還是非常欣賞C爸這一良好品質,因為這樣的他,從來就與傳統“邋遢”、“不修邊幅”等等男士形象拉不上半毛錢的關係。輪不到我挑剔,他已經把家裡以及我們行動的所到之處都處理的乾乾淨淨,作為一個邋遢的妻子,我真心覺得很受用。有了CC之後,這一作風自然是要順利成章的發揮到CC身上,但是大概是因為媽媽太邋遢,中和父母養育習慣之後,非常遺憾,CC沒有成功的被遺傳為一個“潔癖”。但是對於大多數雙醫生(醫護)組合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

先說說為什麼寫這篇文章。C爸的同事們都患有一種職業病,叫做“潔癖”。他們睜開兩眼就自動戴上隱形顯微鏡,瞅哪哪都是細菌,看啥啥啥沒秩序

從戀愛到結婚,我還是非常欣賞C爸這一良好品質,因為這樣的他,從來就與傳統“邋遢”、“不修邊幅”等等男士形象拉不上半毛錢的關係。輪不到我挑剔,他已經把家裡以及我們行動的所到之處都處理的乾乾淨淨,作為一個邋遢的妻子,我真心覺得很受用。有了CC之後,這一作風自然是要順利成章的發揮到CC身上,但是大概是因為媽媽太邋遢,中和父母養育習慣之後,非常遺憾,CC沒有成功的被遺傳為一個“潔癖”。但是對於大多數雙醫生(醫護)組合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豆豆,1歲半,豆爸是C爸同事也是位醫生,豆媽是位護士,不難想象,這對組合簡直就是“潔癖動霸tua”,這麼說吧,每次去他家做客都覺得是在參觀樣板間。

“豆豆,不要摸欄杆,上面都是細菌!”

“玩具那麼髒不要往嘴裡塞,爸爸給用酒精擦一遍在玩”

“哦,天!你的口水,真是不忍直視,你太髒了”

“納尼?沙子那麼髒你還玩?”

以上就是這對父母的口頭禪。

在這種真空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小豆豆,自然就成了名符其實的“淨二代”,他想玩某個玩具總會先用眼神徵求父母的同意;可以放進嘴的東西也都是經過父母消毒;可是這麼幹淨的小寶寶卻三天兩頭的住院,被告知免疫能力低。

豆媽說,你說豆豆是不是會投胎,她這麼體弱多病要不是投在醫生人家,真是分分鐘能把父母逼出狂躁症。因為跟豆媽太熟,所以我毫不留情的、很不負責任的告訴了她:“我看豆豆是投錯了胎投胎給了一對病號,你不知道麼?帶孩子太乾淨是病!得治!”

"

先說說為什麼寫這篇文章。C爸的同事們都患有一種職業病,叫做“潔癖”。他們睜開兩眼就自動戴上隱形顯微鏡,瞅哪哪都是細菌,看啥啥啥沒秩序

從戀愛到結婚,我還是非常欣賞C爸這一良好品質,因為這樣的他,從來就與傳統“邋遢”、“不修邊幅”等等男士形象拉不上半毛錢的關係。輪不到我挑剔,他已經把家裡以及我們行動的所到之處都處理的乾乾淨淨,作為一個邋遢的妻子,我真心覺得很受用。有了CC之後,這一作風自然是要順利成章的發揮到CC身上,但是大概是因為媽媽太邋遢,中和父母養育習慣之後,非常遺憾,CC沒有成功的被遺傳為一個“潔癖”。但是對於大多數雙醫生(醫護)組合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豆豆,1歲半,豆爸是C爸同事也是位醫生,豆媽是位護士,不難想象,這對組合簡直就是“潔癖動霸tua”,這麼說吧,每次去他家做客都覺得是在參觀樣板間。

“豆豆,不要摸欄杆,上面都是細菌!”

“玩具那麼髒不要往嘴裡塞,爸爸給用酒精擦一遍在玩”

“哦,天!你的口水,真是不忍直視,你太髒了”

“納尼?沙子那麼髒你還玩?”

以上就是這對父母的口頭禪。

在這種真空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小豆豆,自然就成了名符其實的“淨二代”,他想玩某個玩具總會先用眼神徵求父母的同意;可以放進嘴的東西也都是經過父母消毒;可是這麼幹淨的小寶寶卻三天兩頭的住院,被告知免疫能力低。

豆媽說,你說豆豆是不是會投胎,她這麼體弱多病要不是投在醫生人家,真是分分鐘能把父母逼出狂躁症。因為跟豆媽太熟,所以我毫不留情的、很不負責任的告訴了她:“我看豆豆是投錯了胎投胎給了一對病號,你不知道麼?帶孩子太乾淨是病!得治!”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帶孩子太乾淨是病!得治!

其實不僅僅是醫生,大部分父母有了孩子之後,都會變得草木皆兵。

母乳的時候奶頭擦了又擦;

帶娃出門被小區大媽摸手摸臉轉身回家用水衝了又衝;

有感冒的小朋友分分鐘帶娃閃人,恨不得用消毒液問候了人家全家;

餐廳的公共兒童座椅或是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地方都會被隨身攜帶的消毒溼巾洗刷刷;

帶孩子講究點不是壞事,但是過分乾淨,卻適得其反。

你不知道的“衛生假說”

20世紀80年代以來,氣喘和過敏性體質的孩子有明顯上升的趨勢,10 年來我國兒童哮喘發病率上升了64.84% ,西方國家增長趨勢更甚。當這種趨勢無法單純地以基因改變或診斷工具的進步來獲得完美解釋時,有些學者開始研究人的生活環境和過敏性疾病之間的關係,從而發展成了“衛生假說”

依據“衛生假說”的觀點,兒童早期得到愈多感染,則日後發展出過敏性疾病的機會愈低。也就是說在嬰幼兒時期,需要給寶寶提供一定的接觸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機會,只有孩子接觸到細菌時,身體才會分泌一些對抗和排斥細菌的細胞因子;只有多次接觸,幼小的免疫系統才能越來越強大,免疫系統對傳染病原可以形成免疫記憶,如果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所謂用進廢退,如果對孩子過度保護,抵抗力反而減弱,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

先說說為什麼寫這篇文章。C爸的同事們都患有一種職業病,叫做“潔癖”。他們睜開兩眼就自動戴上隱形顯微鏡,瞅哪哪都是細菌,看啥啥啥沒秩序

從戀愛到結婚,我還是非常欣賞C爸這一良好品質,因為這樣的他,從來就與傳統“邋遢”、“不修邊幅”等等男士形象拉不上半毛錢的關係。輪不到我挑剔,他已經把家裡以及我們行動的所到之處都處理的乾乾淨淨,作為一個邋遢的妻子,我真心覺得很受用。有了CC之後,這一作風自然是要順利成章的發揮到CC身上,但是大概是因為媽媽太邋遢,中和父母養育習慣之後,非常遺憾,CC沒有成功的被遺傳為一個“潔癖”。但是對於大多數雙醫生(醫護)組合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豆豆,1歲半,豆爸是C爸同事也是位醫生,豆媽是位護士,不難想象,這對組合簡直就是“潔癖動霸tua”,這麼說吧,每次去他家做客都覺得是在參觀樣板間。

“豆豆,不要摸欄杆,上面都是細菌!”

“玩具那麼髒不要往嘴裡塞,爸爸給用酒精擦一遍在玩”

“哦,天!你的口水,真是不忍直視,你太髒了”

“納尼?沙子那麼髒你還玩?”

以上就是這對父母的口頭禪。

在這種真空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小豆豆,自然就成了名符其實的“淨二代”,他想玩某個玩具總會先用眼神徵求父母的同意;可以放進嘴的東西也都是經過父母消毒;可是這麼幹淨的小寶寶卻三天兩頭的住院,被告知免疫能力低。

豆媽說,你說豆豆是不是會投胎,她這麼體弱多病要不是投在醫生人家,真是分分鐘能把父母逼出狂躁症。因為跟豆媽太熟,所以我毫不留情的、很不負責任的告訴了她:“我看豆豆是投錯了胎投胎給了一對病號,你不知道麼?帶孩子太乾淨是病!得治!”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帶孩子太乾淨是病!得治!

其實不僅僅是醫生,大部分父母有了孩子之後,都會變得草木皆兵。

母乳的時候奶頭擦了又擦;

帶娃出門被小區大媽摸手摸臉轉身回家用水衝了又衝;

有感冒的小朋友分分鐘帶娃閃人,恨不得用消毒液問候了人家全家;

餐廳的公共兒童座椅或是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地方都會被隨身攜帶的消毒溼巾洗刷刷;

帶孩子講究點不是壞事,但是過分乾淨,卻適得其反。

你不知道的“衛生假說”

20世紀80年代以來,氣喘和過敏性體質的孩子有明顯上升的趨勢,10 年來我國兒童哮喘發病率上升了64.84% ,西方國家增長趨勢更甚。當這種趨勢無法單純地以基因改變或診斷工具的進步來獲得完美解釋時,有些學者開始研究人的生活環境和過敏性疾病之間的關係,從而發展成了“衛生假說”

依據“衛生假說”的觀點,兒童早期得到愈多感染,則日後發展出過敏性疾病的機會愈低。也就是說在嬰幼兒時期,需要給寶寶提供一定的接觸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機會,只有孩子接觸到細菌時,身體才會分泌一些對抗和排斥細菌的細胞因子;只有多次接觸,幼小的免疫系統才能越來越強大,免疫系統對傳染病原可以形成免疫記憶,如果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所謂用進廢退,如果對孩子過度保護,抵抗力反而減弱,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我有病?怎麼治?

C媽知道,你又糾結了!到底是要我們乾淨還是不要乾淨?我們當然不是要寶寶們回到不乾淨的環境中去,只是提醒媽媽們不要被過多抗菌產品誤導,對有益健康的細菌沒必要“趕盡殺絕”。

勤洗手、多通風、人多不去湊熱鬧(流感季節)!響應國家的大口號真的就夠了,不要過度保護,把孩子當成正常人來看。

藥方1

慎用除菌肥皂/洗手液

有了孩子之後,大部分家庭都會囤很多除菌肥皂,除菌洗衣液……其實,平時洗手清水或是普通肥皂就夠了,除菌類的洗護用品只需要在傳染性疾病流行時使用。

藥方2

不用消毒液

日常家中清潔用清水清掃擦拭地面、桌面即可,不需要用消毒液或含有殺菌成分的清潔劑。如果把家打造成“無菌”世界,那麼一旦邁出家門,進入外面的“菌世界”,寶寶們就會因為體抗力太差而容易生病。

藥方3

玩具/公共用品不需要酒精消毒

能與環境中的微生物和諧共存是最理想的狀態,不要剝奪孩子提高免疫系統鍛鍊的機會。玩具沒必要用酒精擦,玩髒了以後,只需要用流動的水清洗就好。公共餐椅、換尿布臺也不需要酒精消毒,只要記得飯前、飯後、玩完公共玩具後給寶寶洗手。

"

先說說為什麼寫這篇文章。C爸的同事們都患有一種職業病,叫做“潔癖”。他們睜開兩眼就自動戴上隱形顯微鏡,瞅哪哪都是細菌,看啥啥啥沒秩序

從戀愛到結婚,我還是非常欣賞C爸這一良好品質,因為這樣的他,從來就與傳統“邋遢”、“不修邊幅”等等男士形象拉不上半毛錢的關係。輪不到我挑剔,他已經把家裡以及我們行動的所到之處都處理的乾乾淨淨,作為一個邋遢的妻子,我真心覺得很受用。有了CC之後,這一作風自然是要順利成章的發揮到CC身上,但是大概是因為媽媽太邋遢,中和父母養育習慣之後,非常遺憾,CC沒有成功的被遺傳為一個“潔癖”。但是對於大多數雙醫生(醫護)組合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豆豆,1歲半,豆爸是C爸同事也是位醫生,豆媽是位護士,不難想象,這對組合簡直就是“潔癖動霸tua”,這麼說吧,每次去他家做客都覺得是在參觀樣板間。

“豆豆,不要摸欄杆,上面都是細菌!”

“玩具那麼髒不要往嘴裡塞,爸爸給用酒精擦一遍在玩”

“哦,天!你的口水,真是不忍直視,你太髒了”

“納尼?沙子那麼髒你還玩?”

以上就是這對父母的口頭禪。

在這種真空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小豆豆,自然就成了名符其實的“淨二代”,他想玩某個玩具總會先用眼神徵求父母的同意;可以放進嘴的東西也都是經過父母消毒;可是這麼幹淨的小寶寶卻三天兩頭的住院,被告知免疫能力低。

豆媽說,你說豆豆是不是會投胎,她這麼體弱多病要不是投在醫生人家,真是分分鐘能把父母逼出狂躁症。因為跟豆媽太熟,所以我毫不留情的、很不負責任的告訴了她:“我看豆豆是投錯了胎投胎給了一對病號,你不知道麼?帶孩子太乾淨是病!得治!”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帶孩子太乾淨是病!得治!

其實不僅僅是醫生,大部分父母有了孩子之後,都會變得草木皆兵。

母乳的時候奶頭擦了又擦;

帶娃出門被小區大媽摸手摸臉轉身回家用水衝了又衝;

有感冒的小朋友分分鐘帶娃閃人,恨不得用消毒液問候了人家全家;

餐廳的公共兒童座椅或是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地方都會被隨身攜帶的消毒溼巾洗刷刷;

帶孩子講究點不是壞事,但是過分乾淨,卻適得其反。

你不知道的“衛生假說”

20世紀80年代以來,氣喘和過敏性體質的孩子有明顯上升的趨勢,10 年來我國兒童哮喘發病率上升了64.84% ,西方國家增長趨勢更甚。當這種趨勢無法單純地以基因改變或診斷工具的進步來獲得完美解釋時,有些學者開始研究人的生活環境和過敏性疾病之間的關係,從而發展成了“衛生假說”

依據“衛生假說”的觀點,兒童早期得到愈多感染,則日後發展出過敏性疾病的機會愈低。也就是說在嬰幼兒時期,需要給寶寶提供一定的接觸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機會,只有孩子接觸到細菌時,身體才會分泌一些對抗和排斥細菌的細胞因子;只有多次接觸,幼小的免疫系統才能越來越強大,免疫系統對傳染病原可以形成免疫記憶,如果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所謂用進廢退,如果對孩子過度保護,抵抗力反而減弱,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我有病?怎麼治?

C媽知道,你又糾結了!到底是要我們乾淨還是不要乾淨?我們當然不是要寶寶們回到不乾淨的環境中去,只是提醒媽媽們不要被過多抗菌產品誤導,對有益健康的細菌沒必要“趕盡殺絕”。

勤洗手、多通風、人多不去湊熱鬧(流感季節)!響應國家的大口號真的就夠了,不要過度保護,把孩子當成正常人來看。

藥方1

慎用除菌肥皂/洗手液

有了孩子之後,大部分家庭都會囤很多除菌肥皂,除菌洗衣液……其實,平時洗手清水或是普通肥皂就夠了,除菌類的洗護用品只需要在傳染性疾病流行時使用。

藥方2

不用消毒液

日常家中清潔用清水清掃擦拭地面、桌面即可,不需要用消毒液或含有殺菌成分的清潔劑。如果把家打造成“無菌”世界,那麼一旦邁出家門,進入外面的“菌世界”,寶寶們就會因為體抗力太差而容易生病。

藥方3

玩具/公共用品不需要酒精消毒

能與環境中的微生物和諧共存是最理想的狀態,不要剝奪孩子提高免疫系統鍛鍊的機會。玩具沒必要用酒精擦,玩髒了以後,只需要用流動的水清洗就好。公共餐椅、換尿布臺也不需要酒精消毒,只要記得飯前、飯後、玩完公共玩具後給寶寶洗手。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藥方4

瓶、安撫奶嘴、餐具無需每次消毒

寶寶入口的器皿只需要第一次的時候消毒就可以了,最好用蒸汽或是熱水。之後每天只需正常的清洗晾乾,一定要晾乾,潮溼環境容易滋生細菌。

藥方5

慎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對細菌有作用,對病毒毫無作用。感冒、發燒、中耳炎等小兒常見病大部分都是由病毒引起,所以要慎用抗生素。大部分的媽媽知道不能濫用抗生素之後變得格外警惕,很多醫生已經確診寶寶是細菌感染,媽媽們卻還是拒用抗生素。在這裡,C爸插句嘴,對於抗生素,不要“濫用”,但是不要完全不用。

"

先說說為什麼寫這篇文章。C爸的同事們都患有一種職業病,叫做“潔癖”。他們睜開兩眼就自動戴上隱形顯微鏡,瞅哪哪都是細菌,看啥啥啥沒秩序

從戀愛到結婚,我還是非常欣賞C爸這一良好品質,因為這樣的他,從來就與傳統“邋遢”、“不修邊幅”等等男士形象拉不上半毛錢的關係。輪不到我挑剔,他已經把家裡以及我們行動的所到之處都處理的乾乾淨淨,作為一個邋遢的妻子,我真心覺得很受用。有了CC之後,這一作風自然是要順利成章的發揮到CC身上,但是大概是因為媽媽太邋遢,中和父母養育習慣之後,非常遺憾,CC沒有成功的被遺傳為一個“潔癖”。但是對於大多數雙醫生(醫護)組合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豆豆,1歲半,豆爸是C爸同事也是位醫生,豆媽是位護士,不難想象,這對組合簡直就是“潔癖動霸tua”,這麼說吧,每次去他家做客都覺得是在參觀樣板間。

“豆豆,不要摸欄杆,上面都是細菌!”

“玩具那麼髒不要往嘴裡塞,爸爸給用酒精擦一遍在玩”

“哦,天!你的口水,真是不忍直視,你太髒了”

“納尼?沙子那麼髒你還玩?”

以上就是這對父母的口頭禪。

在這種真空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小豆豆,自然就成了名符其實的“淨二代”,他想玩某個玩具總會先用眼神徵求父母的同意;可以放進嘴的東西也都是經過父母消毒;可是這麼幹淨的小寶寶卻三天兩頭的住院,被告知免疫能力低。

豆媽說,你說豆豆是不是會投胎,她這麼體弱多病要不是投在醫生人家,真是分分鐘能把父母逼出狂躁症。因為跟豆媽太熟,所以我毫不留情的、很不負責任的告訴了她:“我看豆豆是投錯了胎投胎給了一對病號,你不知道麼?帶孩子太乾淨是病!得治!”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帶孩子太乾淨是病!得治!

其實不僅僅是醫生,大部分父母有了孩子之後,都會變得草木皆兵。

母乳的時候奶頭擦了又擦;

帶娃出門被小區大媽摸手摸臉轉身回家用水衝了又衝;

有感冒的小朋友分分鐘帶娃閃人,恨不得用消毒液問候了人家全家;

餐廳的公共兒童座椅或是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地方都會被隨身攜帶的消毒溼巾洗刷刷;

帶孩子講究點不是壞事,但是過分乾淨,卻適得其反。

你不知道的“衛生假說”

20世紀80年代以來,氣喘和過敏性體質的孩子有明顯上升的趨勢,10 年來我國兒童哮喘發病率上升了64.84% ,西方國家增長趨勢更甚。當這種趨勢無法單純地以基因改變或診斷工具的進步來獲得完美解釋時,有些學者開始研究人的生活環境和過敏性疾病之間的關係,從而發展成了“衛生假說”

依據“衛生假說”的觀點,兒童早期得到愈多感染,則日後發展出過敏性疾病的機會愈低。也就是說在嬰幼兒時期,需要給寶寶提供一定的接觸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機會,只有孩子接觸到細菌時,身體才會分泌一些對抗和排斥細菌的細胞因子;只有多次接觸,幼小的免疫系統才能越來越強大,免疫系統對傳染病原可以形成免疫記憶,如果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所謂用進廢退,如果對孩子過度保護,抵抗力反而減弱,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我有病?怎麼治?

C媽知道,你又糾結了!到底是要我們乾淨還是不要乾淨?我們當然不是要寶寶們回到不乾淨的環境中去,只是提醒媽媽們不要被過多抗菌產品誤導,對有益健康的細菌沒必要“趕盡殺絕”。

勤洗手、多通風、人多不去湊熱鬧(流感季節)!響應國家的大口號真的就夠了,不要過度保護,把孩子當成正常人來看。

藥方1

慎用除菌肥皂/洗手液

有了孩子之後,大部分家庭都會囤很多除菌肥皂,除菌洗衣液……其實,平時洗手清水或是普通肥皂就夠了,除菌類的洗護用品只需要在傳染性疾病流行時使用。

藥方2

不用消毒液

日常家中清潔用清水清掃擦拭地面、桌面即可,不需要用消毒液或含有殺菌成分的清潔劑。如果把家打造成“無菌”世界,那麼一旦邁出家門,進入外面的“菌世界”,寶寶們就會因為體抗力太差而容易生病。

藥方3

玩具/公共用品不需要酒精消毒

能與環境中的微生物和諧共存是最理想的狀態,不要剝奪孩子提高免疫系統鍛鍊的機會。玩具沒必要用酒精擦,玩髒了以後,只需要用流動的水清洗就好。公共餐椅、換尿布臺也不需要酒精消毒,只要記得飯前、飯後、玩完公共玩具後給寶寶洗手。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藥方4

瓶、安撫奶嘴、餐具無需每次消毒

寶寶入口的器皿只需要第一次的時候消毒就可以了,最好用蒸汽或是熱水。之後每天只需正常的清洗晾乾,一定要晾乾,潮溼環境容易滋生細菌。

藥方5

慎用抗生素

抗生素只對細菌有作用,對病毒毫無作用。感冒、發燒、中耳炎等小兒常見病大部分都是由病毒引起,所以要慎用抗生素。大部分的媽媽知道不能濫用抗生素之後變得格外警惕,很多醫生已經確診寶寶是細菌感染,媽媽們卻還是拒用抗生素。在這裡,C爸插句嘴,對於抗生素,不要“濫用”,但是不要完全不用。

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

C媽說

寫這篇文章的起因是醫生的職業潔癖,但是現在想想,這種過度保護,其實和職業無關,是每個新手媽媽的必經之路,原本邋遢如我,最初養孩子,對清潔問題也會格外警醒幾分。只是育兒路上,經驗越來越豐富,心態也越來越放鬆,對很多細枝末節也都不在錙銖必較。不用“太乾淨”,父母的工作會減下來不少,寶寶的適應能力卻會變得更強,不管今後他們走到哪裡,面對何種新環境,都不會輕易的引起不適。科學家認為,和諧而健康的家庭,處處充滿愛和細菌!聽到這裡,能讓你焦慮的心變得不再那麼焦慮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