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巴卓瑪返鄉記

不完美媽媽 西藏 獅泉河 札達 噶爾縣 拉薩 新華社客戶端 2019-05-19

新華社北京5月17電(記者陳尚才)5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強巴卓瑪返鄉記》的報道。

一年前,單身母親強巴卓瑪決心不在外面“漂”了,要回家鄉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楚魯鬆傑鄉謀一份新生活。雪山已經解封,孩子上學後,她僱車拉著鋪蓋返鄉了。透過後視鏡,她看到獅泉河鎮在身後遠去。對這個出走20年的遊子而言:外面的世界看夠了,憧憬的生活卻一直沒有眷顧她。

那時,強巴卓瑪一家還生活在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獅泉河鎮上。獅泉河是西藏之西的邊陲城鎮,城鎮的發展越來越好,但簡陋的出租屋將強巴卓瑪一家和城市的燈紅酒綠一分為二。

如今坐在家裡的火爐旁,看著太陽一點點西沉,強巴卓瑪回想起20年漂泊的點滴:1999年,19歲的她初中輟學回家,父母希望她選個好人家嫁了,再和她的7個兄弟姐妹一樣,放牧種田。雪山環抱的楚魯鬆傑,除了山就只有石頭,能供耕種和放牧的土地寸土寸金。強巴卓瑪明白,靠著幾畝薄田和牧場,啥時候能過上好日子?在大山待夠了的她決定外出闖一闖。

來到獅泉河不久,強巴卓瑪認識了她的另一半。剛開始,兩人相親相愛,生兒育女,日子過得安穩踏實。誰料,幾年後,她和丈夫分道揚鑣,留給她的是3個嗷嗷待哺的孩子。

月初領錢,月末還債。房租、水電費加上孩子的零用錢,生活沒有給這個瘦弱的母親任何喘息的機會。無力久了,人就消沉,今年還沒過就能知道明年的樣子。“再也不能這樣過下去了!”看著逐漸長大的3個孩子,強巴卓瑪在心裡一遍遍地對自己說。

三年間,強巴卓瑪開過茶館,經營過檯球廳,但始終都沒有“火”起來。原因很簡單,營業幾小時後,她就得關門去接送孩子,留不住“回頭客”,只能勉強不賺不賠,草草收場。

做生意不行,強巴卓瑪只能去打工。她每天按時起床,給孩子們做好早飯,提前送他們到學校,再慌慌張張地跑到商場,日復一日。時間長了,老闆不願意,結了工錢,把她打發走了。

強巴卓瑪又找了一份工作,到單位食堂幫廚。但幾個月後,掌勺的廚師對她說:還是先照顧孩子吧。

養育3個孩子,像是阻止她擺脫貧困的魔咒一樣,逃不掉,甩不開。

這樣的日子久了,人就得過且過。強巴卓瑪當初逃離家鄉,想要過上好日子的願景,似乎離她越來越遠。

2018年,強巴卓瑪38歲了。這一年,札達縣迎來了實現全縣脫貧的攻堅年。她的家鄉楚魯鬆傑定的目標是:年內實現所有建檔立卡戶基本脫貧,絕不讓一個人在小康路上掉隊。

“你回鄉來吧,我們幫你!”聽了來勸她的鄉幹部的話,強巴卓瑪毅然選擇返回家鄉。

針對強巴卓瑪家的實際情況,縣鄉兩級領導精準施策,決定聘任她到鄉食堂幫廚,並張羅著在鄉政府幫她開起了商店和甜茶館。

“幫廚年工資4.8萬,邊境政策性補貼一年2.5萬,商店和茶館半年收入1萬,總收入超過8萬。”強巴卓瑪說,“在政府幫助下,我家還蓋起了新房,生活一下有了盼頭。”

強巴卓瑪最牽掛的兒女們,也都有了妥善的安排。19歲大女兒白瑪曲珍留在獅泉河打工,14歲的二女兒次仁扎桑前往拉薩讀初一,小兒子益西旺扎到香孜鄉完小讀二年級。受益於“三包”政策,她幾乎不需要因為孩子上學花錢。

現在,只要得空,強巴卓瑪就會到鄉政府旁邊小康新村的建設工地去轉轉。她家已分得一套新房。按照她的規劃,今年入住後,她要在院裡搭兩間彩鋼房,專門經營商店兼茶館,預計生意肯定不錯。

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區,西藏積極探索出符合自身特點的“五位一體”扶貧辦法,2013年以來累計減貧約7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的35.2%下降到2018年的6%以下。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已經莊嚴承諾,2019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像強巴卓瑪一樣漂泊無依的貧苦生活,在西藏這片土地上再也不會出現。(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