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暴露的教育真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這3件事

最近一部以高考為主題的電視劇《少年派》,因劇情鮮活的還原了現實家庭場景,而引發眾多家長和孩子的共鳴,也備受熱議。

《少年派》暴露的教育真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這3件事

閆妮飾演的王勝男(媽媽),360度無死角的演繹了一位作為女兒操碎了心的母親的形象。然而她費盡心機“嚴加管教”的女兒,卻沒有成為懂事乖巧的孩子,甚至出現了各種叛逆的行為。

在經歷了種種生活危機後,激進的王勝男也學會了反思,學會了與女兒溝通,彼此間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初為人母的她,也有所成長,最終陪女兒順利渡過高考,考取了534分的成績。

劇情中過於真實的情節,戳中了不少家長的心。

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不管從經濟和精神上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但不知不覺中,卻與自己所設想的結果背道而馳。

看著孩子的學習下降、嚴重偏科、性格叛逆等諸多問題,最終無計可施而感到筋疲力盡。

家長們不禁自問:“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還是沒讓我的孩子變好呢?”

其實,我們在關注孩子成績的同時,可能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

01

成長之路漫長

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不少家長進入了一個誤區:以前成績不管也差不多,管了成績就肯定上去。

孩子的小學成績很好,就放任孩子“自由”,只要考試成績能達到滿意的標準就可以了。

然而到了初中,孩子成績跟不上,家長才開始操心。甚至把原因歸結於老師沒教好、孩子不認真上課。

以前不是學的挺好的嗎,為什麼現在不行?

老師沒有好好教嗎,這麼簡單題目的都不會做?!

初中都學不好,你以後怎麼考高中,怎麼上大學?!

別為自己找藉口,你就是不想學!!

如果這是老闆對你說的話,或許你早就辭職不幹了。但是孩子只能默默承受家長的責難,畢竟試卷上的分數,他們沒理由為自己辯解。

也許你耐心一點,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想法,瞭解成績下降的真實原因,自然而然就可以找到解決辦法了。

在耐心教育這一點,做的比較好的非吳尊莫屬。

他對兩個孩子的性格非常瞭解,不管什麼情況下都耐心安撫,把他們當成大人一樣溝通。孩子表現好,也會毫不吝惜的鼓勵孩子。


《少年派》暴露的教育真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這3件事

有位園長曾說:每一朵花最初都是草,只要我們心存期待,方法得當,多些耐心與信心,相信:“莫疑春歸無覓處,靜待花開會有時”。

用愛與智慧耐心等待,相信我們一定會聽到那美麗的花兒開放的聲音。

所以,別等到問題出現了才關注孩子,也別過分苛責孩子做得不夠優秀。


02

放手讓孩子成長

學會獨立更加重要


《少年派》中王勝男歷經了種種生活磨難之後,反思了自己以往錯誤的心態:

“最初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就是一個健康普通的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要求越來越高,胃口月越來越大,得隴望蜀貪心不足。”


《少年派》暴露的教育真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這3件事

對孩子的期望越高,期待的回報就越高,隨之干涉的就越多。

有很多父母,為了本該屬於孩子的責任跟孩子較勁,包括吃飯,睡覺,按時起床,更不用說做作業了。

長此以往,孩子也樂於享受現成的成果,讓自己變成一個不負責任的人,好讓父母替他們承擔一切。

這種家庭的父母就像王勝男一樣,辛苦不算,還費力不討好。他們既焦慮,又自責,榨乾了自己的每一分時間精力,仍然覺得不夠。

然而他們做得越多,反倒錯得越多,對孩子越發感到愧疚。然而這種做法,隱形中對孩子宣告:你沒有資格承擔什麼。

其實,你不妨告訴自己:“停下吧,為孩子做得夠多了”。

在成長這條路上,不僅是孩子在成長,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長,該放手的時候就對孩子放手。

畢竟,未來是要孩子一個人走,有些事情總要讓孩子自己去親自經歷,甚至是親自去犯錯,才會成長。到那時,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比你想象的更優秀。


03

提高孩子抗壓能力

及時給孩子提供幫助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對數千個樣本分析後得出結論:

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很高的IQ,而是堅韌的品格、頑強的毅力,是抗壓和抗挫折能力。

當然,要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並不是意味著刻意讓孩子去吃苦頭。

實際上,孩子的抗壓能力差,歸根結底是因為遇到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對於我們大人而言,同樣如此,困難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孤立無援。

一些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回家卻不敢告訴父母,因為告訴父母不僅的不到幫助,還會遭受父母的批評。

這樣的案例有很多。4月份,上海一17歲的男孩跳橋自殺,其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學校發生矛盾,遭到媽媽的批評。


《少年派》暴露的教育真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這3件事

我們無法知曉一個17歲的孩子,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委屈讓他毅然決然地選擇死亡。但如果媽媽能聽他好好說完,也許就能挽救這場悲劇。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多少家長傾注了所有心血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卻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狠狠澆上一盆涼水。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大的靠山,我們的信任和幫助,能幫助孩子渡過人生的一道道關卡,也是孩子在歷經黑暗的一道曙光。

當然,我們給與的幫助應該是恰當而有節制的,對於孩子提出無原則的要求,要堅定的說“不”。

有所節制,有所支持,才能讓孩子身披堅硬的鎧甲,迎接人生的挑戰。

《少年派》暴露的教育真相:比成績更重要的,是這3件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