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完美媽媽 玩具 睡眠 服裝 讀書 CC爸媽 2019-09-01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三次飛躍(第12周)

基本信號:

  • 依然沒事哭鬧;
  • 依然求關注,更黏媽媽;
  • 對陌生人的靠近表現出膽怯;
  • 睡眠不好,夜奶次數增多,睡眠規律被打破;

學習技能:

第三次飛躍,出現在第12周左右,也就是寶寶將近三個月的時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寶寶開始能夠意識到不論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可以發生連續的漸變式的變化,比如聲調可以從高到低過渡、光線可以從明到暗轉變等等。

寶寶之前的動作更加平穩流暢,視力幾乎接近於成人,寶寶將學會以下本領:

  • 豎抱時頭部可以自己直立;頭和眼睛能更流暢的跟隨目標“左右”移動;
  • 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換尿布時喜歡用力翹起小屁股 ;
  • 可以用兩隻手抓住玩具,可以搖撥浪鼓;
  • 什麼都往嘴裡放;
  • 可以翻轉小手,研究手心和手背;
  • 會觀察自己的小腳並可以把腳放進嘴裡;
  • 會觀察媽媽的臉、眼睛、嘴巴、頭髮和衣服;
  • 能辨認出大小聲、可以發出元音,並用他們來“聊天”;
  • 會用唾液吹泡泡;
  • 對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不同的行為表達;
  • 長時間玩一個玩具會煩。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三次飛躍(第12周)

基本信號:

  • 依然沒事哭鬧;
  • 依然求關注,更黏媽媽;
  • 對陌生人的靠近表現出膽怯;
  • 睡眠不好,夜奶次數增多,睡眠規律被打破;

學習技能:

第三次飛躍,出現在第12周左右,也就是寶寶將近三個月的時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寶寶開始能夠意識到不論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可以發生連續的漸變式的變化,比如聲調可以從高到低過渡、光線可以從明到暗轉變等等。

寶寶之前的動作更加平穩流暢,視力幾乎接近於成人,寶寶將學會以下本領:

  • 豎抱時頭部可以自己直立;頭和眼睛能更流暢的跟隨目標“左右”移動;
  • 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換尿布時喜歡用力翹起小屁股 ;
  • 可以用兩隻手抓住玩具,可以搖撥浪鼓;
  • 什麼都往嘴裡放;
  • 可以翻轉小手,研究手心和手背;
  • 會觀察自己的小腳並可以把腳放進嘴裡;
  • 會觀察媽媽的臉、眼睛、嘴巴、頭髮和衣服;
  • 能辨認出大小聲、可以發出元音,並用他們來“聊天”;
  • 會用唾液吹泡泡;
  • 對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不同的行為表達;
  • 長時間玩一個玩具會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四次飛躍(第19周)

基本信號:

  • 每次飛躍期的固定搭配一定是有哭鬧的;
  • 不再滿足於橫抱,要求豎抱;
  • 睡眠少,睡不安穩;
  • 開始出現明顯的怕生,
  • 心情明顯起伏不定;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出生後第14至19周左右,第四次飛躍如期而至。成人世界裡的理所應當,對寶寶來說卻是新奇無比,比如跳起來為什麼還能落到地上?媽媽剛才在這裡,現在怎麼不見了?任何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

這個階段要Get的技能有:

  • 有意識的想往前爬,但還做不到;
  • 有意識的想通過抬起屁股移動身體,但還做不到;
  • 雙手撐著地可以短暫的獨坐一下;
  • 俯趴抬頭、可以用手臂支撐起前胸;
  • 可以用任意一隻手成功抓到玩具;
  • 媽媽說話的時候,會去觸摸媽媽的嘴巴;
  • 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用嘴巴感知世界;
  • 可以慢慢的掀開蓋在臉上的紗巾,或是找到被部分覆蓋的玩具;
  • 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
  • 能夠理解玩具的功能,比如拿起玩具電話會去撥號;
  • 對鏡子裡的自己做出反應,或驚奇或微笑;
  • 會拿起繪本看圖。
  • 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有迴應;
  • 可以理解一些名詞,比如問寶寶“你的玩具車在哪?”,他會朝玩具車的方向看;
  • 對於表揚和批評有了初步的不同迴應;
  • 誇張他的行為,例如,媽媽如果迴應了他的咳嗽聲,他會繼續咳嗽然後笑
  • 有自己依戀的玩具,比如一條毯子或一個毛絨玩具。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三次飛躍(第12周)

基本信號:

  • 依然沒事哭鬧;
  • 依然求關注,更黏媽媽;
  • 對陌生人的靠近表現出膽怯;
  • 睡眠不好,夜奶次數增多,睡眠規律被打破;

學習技能:

第三次飛躍,出現在第12周左右,也就是寶寶將近三個月的時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寶寶開始能夠意識到不論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可以發生連續的漸變式的變化,比如聲調可以從高到低過渡、光線可以從明到暗轉變等等。

寶寶之前的動作更加平穩流暢,視力幾乎接近於成人,寶寶將學會以下本領:

  • 豎抱時頭部可以自己直立;頭和眼睛能更流暢的跟隨目標“左右”移動;
  • 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換尿布時喜歡用力翹起小屁股 ;
  • 可以用兩隻手抓住玩具,可以搖撥浪鼓;
  • 什麼都往嘴裡放;
  • 可以翻轉小手,研究手心和手背;
  • 會觀察自己的小腳並可以把腳放進嘴裡;
  • 會觀察媽媽的臉、眼睛、嘴巴、頭髮和衣服;
  • 能辨認出大小聲、可以發出元音,並用他們來“聊天”;
  • 會用唾液吹泡泡;
  • 對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不同的行為表達;
  • 長時間玩一個玩具會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四次飛躍(第19周)

基本信號:

  • 每次飛躍期的固定搭配一定是有哭鬧的;
  • 不再滿足於橫抱,要求豎抱;
  • 睡眠少,睡不安穩;
  • 開始出現明顯的怕生,
  • 心情明顯起伏不定;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出生後第14至19周左右,第四次飛躍如期而至。成人世界裡的理所應當,對寶寶來說卻是新奇無比,比如跳起來為什麼還能落到地上?媽媽剛才在這裡,現在怎麼不見了?任何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

這個階段要Get的技能有:

  • 有意識的想往前爬,但還做不到;
  • 有意識的想通過抬起屁股移動身體,但還做不到;
  • 雙手撐著地可以短暫的獨坐一下;
  • 俯趴抬頭、可以用手臂支撐起前胸;
  • 可以用任意一隻手成功抓到玩具;
  • 媽媽說話的時候,會去觸摸媽媽的嘴巴;
  • 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用嘴巴感知世界;
  • 可以慢慢的掀開蓋在臉上的紗巾,或是找到被部分覆蓋的玩具;
  • 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
  • 能夠理解玩具的功能,比如拿起玩具電話會去撥號;
  • 對鏡子裡的自己做出反應,或驚奇或微笑;
  • 會拿起繪本看圖。
  • 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有迴應;
  • 可以理解一些名詞,比如問寶寶“你的玩具車在哪?”,他會朝玩具車的方向看;
  • 對於表揚和批評有了初步的不同迴應;
  • 誇張他的行為,例如,媽媽如果迴應了他的咳嗽聲,他會繼續咳嗽然後笑
  • 有自己依戀的玩具,比如一條毯子或一個毛絨玩具。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五次飛躍(第23周)

基本信號:

  • 哭鬧、壞脾氣;
  • 需要更多陪伴關注和身體接觸;
  • 睡眠少;食慾差;
  • 不喜歡被改變,比如牴觸換衣服、換尿布;
  • 比之前更“認生”;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五次飛躍,出現在第22.5周至第26.5周,也就是寶寶五個半月至六個半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還不太清楚“客體永存”的概念,他會以為看不到媽媽就是媽媽不見了,寶寶的“分離焦慮”也將慢慢出現。這一系列的新發現又讓寶寶陷入了不安,加之這個時期多數寶寶開始長牙。所以這個飛躍期顯得很棘手。這個時期會學習的有:

  • 扶著能站,有些寶寶出現走路邁步的動作;
  • 扶站時,雙腿出現跳躍動作(膝蓋彈跳)
  • 有爬的意識,通過爬的姿勢,身體能向前移動;
  • 用拇食指能捏起小物件
  • 掀開小手帕看看下面是什麼;
  • 試著把一個玩具放進另一個玩具裡;
  • 脫襪子,拽鞋帶;
  • 從餐椅上往下扔東西,並尋找掉落的物體;
  • 把食物放進媽媽嘴裡;
  • 看繪本或手裡玩具的時候,可以從一個目標看向另一個目標;
  • 觀察人或小動物的動作,比如爸爸倒立、小狗從地板這邊跑到那邊;
  • 對小物件感興趣,比如玩具上的小按鈕、衣服上的扣子;
  • 能明白一些簡短的指令,比如:不、走;
  • 專心的聽大人說話,樣子好像能聽懂一樣;
  • 聽到“拍手”的指令,會拍手;
  • 用舌頭的動作模仿類似mama、dada聲;
  • 跟著音樂晃身體。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三次飛躍(第12周)

基本信號:

  • 依然沒事哭鬧;
  • 依然求關注,更黏媽媽;
  • 對陌生人的靠近表現出膽怯;
  • 睡眠不好,夜奶次數增多,睡眠規律被打破;

學習技能:

第三次飛躍,出現在第12周左右,也就是寶寶將近三個月的時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寶寶開始能夠意識到不論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可以發生連續的漸變式的變化,比如聲調可以從高到低過渡、光線可以從明到暗轉變等等。

寶寶之前的動作更加平穩流暢,視力幾乎接近於成人,寶寶將學會以下本領:

  • 豎抱時頭部可以自己直立;頭和眼睛能更流暢的跟隨目標“左右”移動;
  • 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換尿布時喜歡用力翹起小屁股 ;
  • 可以用兩隻手抓住玩具,可以搖撥浪鼓;
  • 什麼都往嘴裡放;
  • 可以翻轉小手,研究手心和手背;
  • 會觀察自己的小腳並可以把腳放進嘴裡;
  • 會觀察媽媽的臉、眼睛、嘴巴、頭髮和衣服;
  • 能辨認出大小聲、可以發出元音,並用他們來“聊天”;
  • 會用唾液吹泡泡;
  • 對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不同的行為表達;
  • 長時間玩一個玩具會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四次飛躍(第19周)

基本信號:

  • 每次飛躍期的固定搭配一定是有哭鬧的;
  • 不再滿足於橫抱,要求豎抱;
  • 睡眠少,睡不安穩;
  • 開始出現明顯的怕生,
  • 心情明顯起伏不定;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出生後第14至19周左右,第四次飛躍如期而至。成人世界裡的理所應當,對寶寶來說卻是新奇無比,比如跳起來為什麼還能落到地上?媽媽剛才在這裡,現在怎麼不見了?任何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

這個階段要Get的技能有:

  • 有意識的想往前爬,但還做不到;
  • 有意識的想通過抬起屁股移動身體,但還做不到;
  • 雙手撐著地可以短暫的獨坐一下;
  • 俯趴抬頭、可以用手臂支撐起前胸;
  • 可以用任意一隻手成功抓到玩具;
  • 媽媽說話的時候,會去觸摸媽媽的嘴巴;
  • 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用嘴巴感知世界;
  • 可以慢慢的掀開蓋在臉上的紗巾,或是找到被部分覆蓋的玩具;
  • 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
  • 能夠理解玩具的功能,比如拿起玩具電話會去撥號;
  • 對鏡子裡的自己做出反應,或驚奇或微笑;
  • 會拿起繪本看圖。
  • 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有迴應;
  • 可以理解一些名詞,比如問寶寶“你的玩具車在哪?”,他會朝玩具車的方向看;
  • 對於表揚和批評有了初步的不同迴應;
  • 誇張他的行為,例如,媽媽如果迴應了他的咳嗽聲,他會繼續咳嗽然後笑
  • 有自己依戀的玩具,比如一條毯子或一個毛絨玩具。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五次飛躍(第23周)

基本信號:

  • 哭鬧、壞脾氣;
  • 需要更多陪伴關注和身體接觸;
  • 睡眠少;食慾差;
  • 不喜歡被改變,比如牴觸換衣服、換尿布;
  • 比之前更“認生”;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五次飛躍,出現在第22.5周至第26.5周,也就是寶寶五個半月至六個半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還不太清楚“客體永存”的概念,他會以為看不到媽媽就是媽媽不見了,寶寶的“分離焦慮”也將慢慢出現。這一系列的新發現又讓寶寶陷入了不安,加之這個時期多數寶寶開始長牙。所以這個飛躍期顯得很棘手。這個時期會學習的有:

  • 扶著能站,有些寶寶出現走路邁步的動作;
  • 扶站時,雙腿出現跳躍動作(膝蓋彈跳)
  • 有爬的意識,通過爬的姿勢,身體能向前移動;
  • 用拇食指能捏起小物件
  • 掀開小手帕看看下面是什麼;
  • 試著把一個玩具放進另一個玩具裡;
  • 脫襪子,拽鞋帶;
  • 從餐椅上往下扔東西,並尋找掉落的物體;
  • 把食物放進媽媽嘴裡;
  • 看繪本或手裡玩具的時候,可以從一個目標看向另一個目標;
  • 觀察人或小動物的動作,比如爸爸倒立、小狗從地板這邊跑到那邊;
  • 對小物件感興趣,比如玩具上的小按鈕、衣服上的扣子;
  • 能明白一些簡短的指令,比如:不、走;
  • 專心的聽大人說話,樣子好像能聽懂一樣;
  • 聽到“拍手”的指令,會拍手;
  • 用舌頭的動作模仿類似mama、dada聲;
  • 跟著音樂晃身體。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六次飛躍(第34周)

基本信號:

  • 經常哭鬧、突然發脾氣,陰晴不定;
  • 比從前更加粘著媽媽,出現分離焦慮;
  • 睡眠不佳,開始做“噩夢”;
  • 不讓換尿布;
  • 依戀他的“陪伴娃娃”、吃手指、更像小嬰兒

學習技能:

第六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33.5周至37.5周,大約是第8-9個月期間。這次飛躍通常持續四周,也有些寶寶會將它縮短到三週,亦或延長到六週。

這個階段寶寶會學會分類:比如他會知道書裡貓咪、電視裡的貓咪、街上跑的貓咪都是貓;黑色的貓、白色的貓、也都是貓。(當然他不會一下認識這麼多。)這次飛躍,他會掌握如下:

  • 識別一個分類,比如動物類、食物類;
  • 知道了動物或物體的名字,比如牙刷、襪子、貓,當媽媽問“小貓在哪裡?”,寶寶會尋找或指向那裡;
  • 有時會重複媽媽的發音,比如“dada、mama”。
  • 會將不同的人和他的聲音、舉止聯繫起來;
  • 可以在不同環境下識別出同一個人;
  • 在房間裡看到一個人,然後從鏡子裡把他找出來。
  • 會因為媽媽關注別的寶寶而產生嫉妒心;
  • 當最喜歡的娃娃掉地上了,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它;
  • 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會討好媽媽;
  • 看到別的寶寶哭,自己也會哭;
  • 學會了角色轉化,比如用奶瓶喂媽媽。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三次飛躍(第12周)

基本信號:

  • 依然沒事哭鬧;
  • 依然求關注,更黏媽媽;
  • 對陌生人的靠近表現出膽怯;
  • 睡眠不好,夜奶次數增多,睡眠規律被打破;

學習技能:

第三次飛躍,出現在第12周左右,也就是寶寶將近三個月的時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寶寶開始能夠意識到不論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可以發生連續的漸變式的變化,比如聲調可以從高到低過渡、光線可以從明到暗轉變等等。

寶寶之前的動作更加平穩流暢,視力幾乎接近於成人,寶寶將學會以下本領:

  • 豎抱時頭部可以自己直立;頭和眼睛能更流暢的跟隨目標“左右”移動;
  • 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換尿布時喜歡用力翹起小屁股 ;
  • 可以用兩隻手抓住玩具,可以搖撥浪鼓;
  • 什麼都往嘴裡放;
  • 可以翻轉小手,研究手心和手背;
  • 會觀察自己的小腳並可以把腳放進嘴裡;
  • 會觀察媽媽的臉、眼睛、嘴巴、頭髮和衣服;
  • 能辨認出大小聲、可以發出元音,並用他們來“聊天”;
  • 會用唾液吹泡泡;
  • 對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不同的行為表達;
  • 長時間玩一個玩具會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四次飛躍(第19周)

基本信號:

  • 每次飛躍期的固定搭配一定是有哭鬧的;
  • 不再滿足於橫抱,要求豎抱;
  • 睡眠少,睡不安穩;
  • 開始出現明顯的怕生,
  • 心情明顯起伏不定;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出生後第14至19周左右,第四次飛躍如期而至。成人世界裡的理所應當,對寶寶來說卻是新奇無比,比如跳起來為什麼還能落到地上?媽媽剛才在這裡,現在怎麼不見了?任何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

這個階段要Get的技能有:

  • 有意識的想往前爬,但還做不到;
  • 有意識的想通過抬起屁股移動身體,但還做不到;
  • 雙手撐著地可以短暫的獨坐一下;
  • 俯趴抬頭、可以用手臂支撐起前胸;
  • 可以用任意一隻手成功抓到玩具;
  • 媽媽說話的時候,會去觸摸媽媽的嘴巴;
  • 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用嘴巴感知世界;
  • 可以慢慢的掀開蓋在臉上的紗巾,或是找到被部分覆蓋的玩具;
  • 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
  • 能夠理解玩具的功能,比如拿起玩具電話會去撥號;
  • 對鏡子裡的自己做出反應,或驚奇或微笑;
  • 會拿起繪本看圖。
  • 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有迴應;
  • 可以理解一些名詞,比如問寶寶“你的玩具車在哪?”,他會朝玩具車的方向看;
  • 對於表揚和批評有了初步的不同迴應;
  • 誇張他的行為,例如,媽媽如果迴應了他的咳嗽聲,他會繼續咳嗽然後笑
  • 有自己依戀的玩具,比如一條毯子或一個毛絨玩具。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五次飛躍(第23周)

基本信號:

  • 哭鬧、壞脾氣;
  • 需要更多陪伴關注和身體接觸;
  • 睡眠少;食慾差;
  • 不喜歡被改變,比如牴觸換衣服、換尿布;
  • 比之前更“認生”;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五次飛躍,出現在第22.5周至第26.5周,也就是寶寶五個半月至六個半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還不太清楚“客體永存”的概念,他會以為看不到媽媽就是媽媽不見了,寶寶的“分離焦慮”也將慢慢出現。這一系列的新發現又讓寶寶陷入了不安,加之這個時期多數寶寶開始長牙。所以這個飛躍期顯得很棘手。這個時期會學習的有:

  • 扶著能站,有些寶寶出現走路邁步的動作;
  • 扶站時,雙腿出現跳躍動作(膝蓋彈跳)
  • 有爬的意識,通過爬的姿勢,身體能向前移動;
  • 用拇食指能捏起小物件
  • 掀開小手帕看看下面是什麼;
  • 試著把一個玩具放進另一個玩具裡;
  • 脫襪子,拽鞋帶;
  • 從餐椅上往下扔東西,並尋找掉落的物體;
  • 把食物放進媽媽嘴裡;
  • 看繪本或手裡玩具的時候,可以從一個目標看向另一個目標;
  • 觀察人或小動物的動作,比如爸爸倒立、小狗從地板這邊跑到那邊;
  • 對小物件感興趣,比如玩具上的小按鈕、衣服上的扣子;
  • 能明白一些簡短的指令,比如:不、走;
  • 專心的聽大人說話,樣子好像能聽懂一樣;
  • 聽到“拍手”的指令,會拍手;
  • 用舌頭的動作模仿類似mama、dada聲;
  • 跟著音樂晃身體。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六次飛躍(第34周)

基本信號:

  • 經常哭鬧、突然發脾氣,陰晴不定;
  • 比從前更加粘著媽媽,出現分離焦慮;
  • 睡眠不佳,開始做“噩夢”;
  • 不讓換尿布;
  • 依戀他的“陪伴娃娃”、吃手指、更像小嬰兒

學習技能:

第六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33.5周至37.5周,大約是第8-9個月期間。這次飛躍通常持續四周,也有些寶寶會將它縮短到三週,亦或延長到六週。

這個階段寶寶會學會分類:比如他會知道書裡貓咪、電視裡的貓咪、街上跑的貓咪都是貓;黑色的貓、白色的貓、也都是貓。(當然他不會一下認識這麼多。)這次飛躍,他會掌握如下:

  • 識別一個分類,比如動物類、食物類;
  • 知道了動物或物體的名字,比如牙刷、襪子、貓,當媽媽問“小貓在哪裡?”,寶寶會尋找或指向那裡;
  • 有時會重複媽媽的發音,比如“dada、mama”。
  • 會將不同的人和他的聲音、舉止聯繫起來;
  • 可以在不同環境下識別出同一個人;
  • 在房間裡看到一個人,然後從鏡子裡把他找出來。
  • 會因為媽媽關注別的寶寶而產生嫉妒心;
  • 當最喜歡的娃娃掉地上了,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它;
  • 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會討好媽媽;
  • 看到別的寶寶哭,自己也會哭;
  • 學會了角色轉化,比如用奶瓶喂媽媽。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七次飛躍(第42周)

基本信號:

寶寶在大腦飛躍期間,依然全程出現如下表現:

  • 哭鬧、壞脾氣、喜怒無常;
  • 閒不下來;
  • 變的淘氣、四處抓拿;
  • 睡眠少或不安穩、做噩夢驚醒。

學習技能:

第七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41.5周至46.5周,即第九個半月至第十個半月期間。

在寶寶想操作兩個物體的時候,動手行動前,他會先觀察思考這兩個物體的關係,諸如把一個放在另一個裡面?還是把兩個東西摞起來?亦或是把它倆對接?

舉例來說:當寶寶想把兩塊積木摞起來,他會先拿起一塊來對準另一塊積木;如果寶寶想把小木棍插進小洞,他會先比較小木棍和小洞的形狀是否匹配。

如果媽媽注意觀察,會發現你的寶寶原來已經明白了很多事情。

寶寶的大腦經過第七次飛躍後,他會掌握如下技能。

注意,寶寶越大,不同孩子之間的差異就會越大,可能別的寶寶十個月會的事情,你的寶寶一歲多才能做到,反之,你的寶寶十個月會的技能,別人家的寶寶要幾個月之後才能做到,媽媽們不要因為這些產生焦慮。(以下是從此月齡段開始,至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逐步完成的項目,由於這些項目同屬“次序”概念,故在此全部列出:

  • 有意識的看書並根據不同圖片有所發音;
  • 可以根據命名依次指認不同的人或物,不論是實物或圖片均可。比如能指出自己和媽媽的五官,並要求媽媽命名。當被問道“貓怎麼叫”時,回答“喵”;
  • 體驗“同時”和“接下來”的概念。當你開燈時,會看向燈;會拿起鑰匙插進鎖眼;
  • 找到能推的物體協助自己學走路;找到能扶著的物體,以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被抱著的時候,會用手指指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 行動前會看看是否可以自主到達下一個可以扶著的物體;
  • 重複一個喜愛的遊戲;
  • 用各種方式誘導媽媽和自己做遊戲,比如假裝自己做不到、或通過嬰兒語的呼喚;
  • 學會藏貓貓,自己把東西藏起來,當媽媽找到的時候自己特別開心;
  • 聽兒歌時會模仿一兩個之前做過的動作,搖晃身體或跳跳(不會跳離地面);
  • 媽媽收起玩具時,會一件件的把玩具遞給媽媽;拿起用過的尿不溼走向垃圾桶並扔進去;
  • 自己把襪子拉下來;可以做出自己穿鞋穿襪的動作(只是動作,並非能穿上);
  • 媽媽給自己穿衣時,知道配合,比如伸袖子或把衣服拽下來;
  • 吃冒熱氣的東西之前會吹吹。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三次飛躍(第12周)

基本信號:

  • 依然沒事哭鬧;
  • 依然求關注,更黏媽媽;
  • 對陌生人的靠近表現出膽怯;
  • 睡眠不好,夜奶次數增多,睡眠規律被打破;

學習技能:

第三次飛躍,出現在第12周左右,也就是寶寶將近三個月的時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寶寶開始能夠意識到不論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可以發生連續的漸變式的變化,比如聲調可以從高到低過渡、光線可以從明到暗轉變等等。

寶寶之前的動作更加平穩流暢,視力幾乎接近於成人,寶寶將學會以下本領:

  • 豎抱時頭部可以自己直立;頭和眼睛能更流暢的跟隨目標“左右”移動;
  • 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換尿布時喜歡用力翹起小屁股 ;
  • 可以用兩隻手抓住玩具,可以搖撥浪鼓;
  • 什麼都往嘴裡放;
  • 可以翻轉小手,研究手心和手背;
  • 會觀察自己的小腳並可以把腳放進嘴裡;
  • 會觀察媽媽的臉、眼睛、嘴巴、頭髮和衣服;
  • 能辨認出大小聲、可以發出元音,並用他們來“聊天”;
  • 會用唾液吹泡泡;
  • 對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不同的行為表達;
  • 長時間玩一個玩具會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四次飛躍(第19周)

基本信號:

  • 每次飛躍期的固定搭配一定是有哭鬧的;
  • 不再滿足於橫抱,要求豎抱;
  • 睡眠少,睡不安穩;
  • 開始出現明顯的怕生,
  • 心情明顯起伏不定;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出生後第14至19周左右,第四次飛躍如期而至。成人世界裡的理所應當,對寶寶來說卻是新奇無比,比如跳起來為什麼還能落到地上?媽媽剛才在這裡,現在怎麼不見了?任何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

這個階段要Get的技能有:

  • 有意識的想往前爬,但還做不到;
  • 有意識的想通過抬起屁股移動身體,但還做不到;
  • 雙手撐著地可以短暫的獨坐一下;
  • 俯趴抬頭、可以用手臂支撐起前胸;
  • 可以用任意一隻手成功抓到玩具;
  • 媽媽說話的時候,會去觸摸媽媽的嘴巴;
  • 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用嘴巴感知世界;
  • 可以慢慢的掀開蓋在臉上的紗巾,或是找到被部分覆蓋的玩具;
  • 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
  • 能夠理解玩具的功能,比如拿起玩具電話會去撥號;
  • 對鏡子裡的自己做出反應,或驚奇或微笑;
  • 會拿起繪本看圖。
  • 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有迴應;
  • 可以理解一些名詞,比如問寶寶“你的玩具車在哪?”,他會朝玩具車的方向看;
  • 對於表揚和批評有了初步的不同迴應;
  • 誇張他的行為,例如,媽媽如果迴應了他的咳嗽聲,他會繼續咳嗽然後笑
  • 有自己依戀的玩具,比如一條毯子或一個毛絨玩具。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五次飛躍(第23周)

基本信號:

  • 哭鬧、壞脾氣;
  • 需要更多陪伴關注和身體接觸;
  • 睡眠少;食慾差;
  • 不喜歡被改變,比如牴觸換衣服、換尿布;
  • 比之前更“認生”;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五次飛躍,出現在第22.5周至第26.5周,也就是寶寶五個半月至六個半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還不太清楚“客體永存”的概念,他會以為看不到媽媽就是媽媽不見了,寶寶的“分離焦慮”也將慢慢出現。這一系列的新發現又讓寶寶陷入了不安,加之這個時期多數寶寶開始長牙。所以這個飛躍期顯得很棘手。這個時期會學習的有:

  • 扶著能站,有些寶寶出現走路邁步的動作;
  • 扶站時,雙腿出現跳躍動作(膝蓋彈跳)
  • 有爬的意識,通過爬的姿勢,身體能向前移動;
  • 用拇食指能捏起小物件
  • 掀開小手帕看看下面是什麼;
  • 試著把一個玩具放進另一個玩具裡;
  • 脫襪子,拽鞋帶;
  • 從餐椅上往下扔東西,並尋找掉落的物體;
  • 把食物放進媽媽嘴裡;
  • 看繪本或手裡玩具的時候,可以從一個目標看向另一個目標;
  • 觀察人或小動物的動作,比如爸爸倒立、小狗從地板這邊跑到那邊;
  • 對小物件感興趣,比如玩具上的小按鈕、衣服上的扣子;
  • 能明白一些簡短的指令,比如:不、走;
  • 專心的聽大人說話,樣子好像能聽懂一樣;
  • 聽到“拍手”的指令,會拍手;
  • 用舌頭的動作模仿類似mama、dada聲;
  • 跟著音樂晃身體。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六次飛躍(第34周)

基本信號:

  • 經常哭鬧、突然發脾氣,陰晴不定;
  • 比從前更加粘著媽媽,出現分離焦慮;
  • 睡眠不佳,開始做“噩夢”;
  • 不讓換尿布;
  • 依戀他的“陪伴娃娃”、吃手指、更像小嬰兒

學習技能:

第六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33.5周至37.5周,大約是第8-9個月期間。這次飛躍通常持續四周,也有些寶寶會將它縮短到三週,亦或延長到六週。

這個階段寶寶會學會分類:比如他會知道書裡貓咪、電視裡的貓咪、街上跑的貓咪都是貓;黑色的貓、白色的貓、也都是貓。(當然他不會一下認識這麼多。)這次飛躍,他會掌握如下:

  • 識別一個分類,比如動物類、食物類;
  • 知道了動物或物體的名字,比如牙刷、襪子、貓,當媽媽問“小貓在哪裡?”,寶寶會尋找或指向那裡;
  • 有時會重複媽媽的發音,比如“dada、mama”。
  • 會將不同的人和他的聲音、舉止聯繫起來;
  • 可以在不同環境下識別出同一個人;
  • 在房間裡看到一個人,然後從鏡子裡把他找出來。
  • 會因為媽媽關注別的寶寶而產生嫉妒心;
  • 當最喜歡的娃娃掉地上了,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它;
  • 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會討好媽媽;
  • 看到別的寶寶哭,自己也會哭;
  • 學會了角色轉化,比如用奶瓶喂媽媽。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七次飛躍(第42周)

基本信號:

寶寶在大腦飛躍期間,依然全程出現如下表現:

  • 哭鬧、壞脾氣、喜怒無常;
  • 閒不下來;
  • 變的淘氣、四處抓拿;
  • 睡眠少或不安穩、做噩夢驚醒。

學習技能:

第七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41.5周至46.5周,即第九個半月至第十個半月期間。

在寶寶想操作兩個物體的時候,動手行動前,他會先觀察思考這兩個物體的關係,諸如把一個放在另一個裡面?還是把兩個東西摞起來?亦或是把它倆對接?

舉例來說:當寶寶想把兩塊積木摞起來,他會先拿起一塊來對準另一塊積木;如果寶寶想把小木棍插進小洞,他會先比較小木棍和小洞的形狀是否匹配。

如果媽媽注意觀察,會發現你的寶寶原來已經明白了很多事情。

寶寶的大腦經過第七次飛躍後,他會掌握如下技能。

注意,寶寶越大,不同孩子之間的差異就會越大,可能別的寶寶十個月會的事情,你的寶寶一歲多才能做到,反之,你的寶寶十個月會的技能,別人家的寶寶要幾個月之後才能做到,媽媽們不要因為這些產生焦慮。(以下是從此月齡段開始,至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逐步完成的項目,由於這些項目同屬“次序”概念,故在此全部列出:

  • 有意識的看書並根據不同圖片有所發音;
  • 可以根據命名依次指認不同的人或物,不論是實物或圖片均可。比如能指出自己和媽媽的五官,並要求媽媽命名。當被問道“貓怎麼叫”時,回答“喵”;
  • 體驗“同時”和“接下來”的概念。當你開燈時,會看向燈;會拿起鑰匙插進鎖眼;
  • 找到能推的物體協助自己學走路;找到能扶著的物體,以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被抱著的時候,會用手指指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 行動前會看看是否可以自主到達下一個可以扶著的物體;
  • 重複一個喜愛的遊戲;
  • 用各種方式誘導媽媽和自己做遊戲,比如假裝自己做不到、或通過嬰兒語的呼喚;
  • 學會藏貓貓,自己把東西藏起來,當媽媽找到的時候自己特別開心;
  • 聽兒歌時會模仿一兩個之前做過的動作,搖晃身體或跳跳(不會跳離地面);
  • 媽媽收起玩具時,會一件件的把玩具遞給媽媽;拿起用過的尿不溼走向垃圾桶並扔進去;
  • 自己把襪子拉下來;可以做出自己穿鞋穿襪的動作(只是動作,並非能穿上);
  • 媽媽給自己穿衣時,知道配合,比如伸袖子或把衣服拽下來;
  • 吃冒熱氣的東西之前會吹吹。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八次飛躍(第51周)

基本信號:

  • 極容易哭鬧、極粘人、總要求媽媽抱;
  • 認生的程度增加,甚至有生人靠近就會大哭;
  • 時而淘氣惡作劇,時而無故發脾氣;
  • 嫉妒媽媽親近其他人;
  • 睡眠少,時有噩夢;
  • 食慾下降;
  • 偶有返嬰行為。

學習技能:

第八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50.5周至54.5周,即第十一個半月至第十二個半月期間,寶寶將迎來生命中的第一個生日,小嬰兒正式晉升為幼兒啦!

這次飛躍之後,寶寶會更專注大人說話,會自己專注玩玩具,媽媽們會驚喜於寶寶獨立而又快樂的心態,甚至發現孩子有心眼兒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學會達到同一目的可以通過不用順序,比如吃飯時,吃完這口飯後要不要再吃點別的?接下來喝口水?吃下一口飯是用勺子還是用手?這些事情的順序可以不同,但不管先做哪一件事,這都叫做“吃飯”。

雖然這對成人來說是順其自然的事,但對寶寶來說理解這個概念卻並不容易,因為他們小腦袋之前的認知模式是單純而固定的次序。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通過觀察家庭成員的行為理解某件事,比如媽媽端來西瓜,他便知道水果時間到了,也期待自己能吃到一點。

以下是第八次飛躍後,寶寶在未來幾個月裡將逐步學會的新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拿出掃把開始掃地;
  • 走進洗手間去清潔馬桶;
  • 給媽媽拿衣服鞋子表示要出門;
  • 拿出自己的衣服要穿上;
  • 準備吃飯的時候,拿起自己的碗和勺;
  • 用語言或手勢告訴你該吃飯了;
  • 把勺子放進碗裡開心的攪拌;

(還有很多類似以上的家務活動,不一一列明)

  • 在指導下可以正確的把不同形狀的積木放進相應形狀的洞裡;
  • 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可以嘗試使用便盆;
  • 仿照自己吃飯的過程去喂玩具娃娃吃飯;
  • 至少獨自搭起三塊積木;
  • 完成打電話的全過程;
  • 專注看卡通節目;
  • 表達繪本里的事情,比如,看到書中的汽車,會發出“嘀嘀嗚嗚”的聲音;
  • 專心觀察大孩子是怎麼玩玩具的;
  • 觀察家庭成員類似穿衣、吃飯、打電話等行為。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三次飛躍(第12周)

基本信號:

  • 依然沒事哭鬧;
  • 依然求關注,更黏媽媽;
  • 對陌生人的靠近表現出膽怯;
  • 睡眠不好,夜奶次數增多,睡眠規律被打破;

學習技能:

第三次飛躍,出現在第12周左右,也就是寶寶將近三個月的時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寶寶開始能夠意識到不論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可以發生連續的漸變式的變化,比如聲調可以從高到低過渡、光線可以從明到暗轉變等等。

寶寶之前的動作更加平穩流暢,視力幾乎接近於成人,寶寶將學會以下本領:

  • 豎抱時頭部可以自己直立;頭和眼睛能更流暢的跟隨目標“左右”移動;
  • 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換尿布時喜歡用力翹起小屁股 ;
  • 可以用兩隻手抓住玩具,可以搖撥浪鼓;
  • 什麼都往嘴裡放;
  • 可以翻轉小手,研究手心和手背;
  • 會觀察自己的小腳並可以把腳放進嘴裡;
  • 會觀察媽媽的臉、眼睛、嘴巴、頭髮和衣服;
  • 能辨認出大小聲、可以發出元音,並用他們來“聊天”;
  • 會用唾液吹泡泡;
  • 對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不同的行為表達;
  • 長時間玩一個玩具會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四次飛躍(第19周)

基本信號:

  • 每次飛躍期的固定搭配一定是有哭鬧的;
  • 不再滿足於橫抱,要求豎抱;
  • 睡眠少,睡不安穩;
  • 開始出現明顯的怕生,
  • 心情明顯起伏不定;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出生後第14至19周左右,第四次飛躍如期而至。成人世界裡的理所應當,對寶寶來說卻是新奇無比,比如跳起來為什麼還能落到地上?媽媽剛才在這裡,現在怎麼不見了?任何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

這個階段要Get的技能有:

  • 有意識的想往前爬,但還做不到;
  • 有意識的想通過抬起屁股移動身體,但還做不到;
  • 雙手撐著地可以短暫的獨坐一下;
  • 俯趴抬頭、可以用手臂支撐起前胸;
  • 可以用任意一隻手成功抓到玩具;
  • 媽媽說話的時候,會去觸摸媽媽的嘴巴;
  • 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用嘴巴感知世界;
  • 可以慢慢的掀開蓋在臉上的紗巾,或是找到被部分覆蓋的玩具;
  • 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
  • 能夠理解玩具的功能,比如拿起玩具電話會去撥號;
  • 對鏡子裡的自己做出反應,或驚奇或微笑;
  • 會拿起繪本看圖。
  • 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有迴應;
  • 可以理解一些名詞,比如問寶寶“你的玩具車在哪?”,他會朝玩具車的方向看;
  • 對於表揚和批評有了初步的不同迴應;
  • 誇張他的行為,例如,媽媽如果迴應了他的咳嗽聲,他會繼續咳嗽然後笑
  • 有自己依戀的玩具,比如一條毯子或一個毛絨玩具。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五次飛躍(第23周)

基本信號:

  • 哭鬧、壞脾氣;
  • 需要更多陪伴關注和身體接觸;
  • 睡眠少;食慾差;
  • 不喜歡被改變,比如牴觸換衣服、換尿布;
  • 比之前更“認生”;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五次飛躍,出現在第22.5周至第26.5周,也就是寶寶五個半月至六個半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還不太清楚“客體永存”的概念,他會以為看不到媽媽就是媽媽不見了,寶寶的“分離焦慮”也將慢慢出現。這一系列的新發現又讓寶寶陷入了不安,加之這個時期多數寶寶開始長牙。所以這個飛躍期顯得很棘手。這個時期會學習的有:

  • 扶著能站,有些寶寶出現走路邁步的動作;
  • 扶站時,雙腿出現跳躍動作(膝蓋彈跳)
  • 有爬的意識,通過爬的姿勢,身體能向前移動;
  • 用拇食指能捏起小物件
  • 掀開小手帕看看下面是什麼;
  • 試著把一個玩具放進另一個玩具裡;
  • 脫襪子,拽鞋帶;
  • 從餐椅上往下扔東西,並尋找掉落的物體;
  • 把食物放進媽媽嘴裡;
  • 看繪本或手裡玩具的時候,可以從一個目標看向另一個目標;
  • 觀察人或小動物的動作,比如爸爸倒立、小狗從地板這邊跑到那邊;
  • 對小物件感興趣,比如玩具上的小按鈕、衣服上的扣子;
  • 能明白一些簡短的指令,比如:不、走;
  • 專心的聽大人說話,樣子好像能聽懂一樣;
  • 聽到“拍手”的指令,會拍手;
  • 用舌頭的動作模仿類似mama、dada聲;
  • 跟著音樂晃身體。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六次飛躍(第34周)

基本信號:

  • 經常哭鬧、突然發脾氣,陰晴不定;
  • 比從前更加粘著媽媽,出現分離焦慮;
  • 睡眠不佳,開始做“噩夢”;
  • 不讓換尿布;
  • 依戀他的“陪伴娃娃”、吃手指、更像小嬰兒

學習技能:

第六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33.5周至37.5周,大約是第8-9個月期間。這次飛躍通常持續四周,也有些寶寶會將它縮短到三週,亦或延長到六週。

這個階段寶寶會學會分類:比如他會知道書裡貓咪、電視裡的貓咪、街上跑的貓咪都是貓;黑色的貓、白色的貓、也都是貓。(當然他不會一下認識這麼多。)這次飛躍,他會掌握如下:

  • 識別一個分類,比如動物類、食物類;
  • 知道了動物或物體的名字,比如牙刷、襪子、貓,當媽媽問“小貓在哪裡?”,寶寶會尋找或指向那裡;
  • 有時會重複媽媽的發音,比如“dada、mama”。
  • 會將不同的人和他的聲音、舉止聯繫起來;
  • 可以在不同環境下識別出同一個人;
  • 在房間裡看到一個人,然後從鏡子裡把他找出來。
  • 會因為媽媽關注別的寶寶而產生嫉妒心;
  • 當最喜歡的娃娃掉地上了,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它;
  • 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會討好媽媽;
  • 看到別的寶寶哭,自己也會哭;
  • 學會了角色轉化,比如用奶瓶喂媽媽。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七次飛躍(第42周)

基本信號:

寶寶在大腦飛躍期間,依然全程出現如下表現:

  • 哭鬧、壞脾氣、喜怒無常;
  • 閒不下來;
  • 變的淘氣、四處抓拿;
  • 睡眠少或不安穩、做噩夢驚醒。

學習技能:

第七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41.5周至46.5周,即第九個半月至第十個半月期間。

在寶寶想操作兩個物體的時候,動手行動前,他會先觀察思考這兩個物體的關係,諸如把一個放在另一個裡面?還是把兩個東西摞起來?亦或是把它倆對接?

舉例來說:當寶寶想把兩塊積木摞起來,他會先拿起一塊來對準另一塊積木;如果寶寶想把小木棍插進小洞,他會先比較小木棍和小洞的形狀是否匹配。

如果媽媽注意觀察,會發現你的寶寶原來已經明白了很多事情。

寶寶的大腦經過第七次飛躍後,他會掌握如下技能。

注意,寶寶越大,不同孩子之間的差異就會越大,可能別的寶寶十個月會的事情,你的寶寶一歲多才能做到,反之,你的寶寶十個月會的技能,別人家的寶寶要幾個月之後才能做到,媽媽們不要因為這些產生焦慮。(以下是從此月齡段開始,至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逐步完成的項目,由於這些項目同屬“次序”概念,故在此全部列出:

  • 有意識的看書並根據不同圖片有所發音;
  • 可以根據命名依次指認不同的人或物,不論是實物或圖片均可。比如能指出自己和媽媽的五官,並要求媽媽命名。當被問道“貓怎麼叫”時,回答“喵”;
  • 體驗“同時”和“接下來”的概念。當你開燈時,會看向燈;會拿起鑰匙插進鎖眼;
  • 找到能推的物體協助自己學走路;找到能扶著的物體,以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被抱著的時候,會用手指指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 行動前會看看是否可以自主到達下一個可以扶著的物體;
  • 重複一個喜愛的遊戲;
  • 用各種方式誘導媽媽和自己做遊戲,比如假裝自己做不到、或通過嬰兒語的呼喚;
  • 學會藏貓貓,自己把東西藏起來,當媽媽找到的時候自己特別開心;
  • 聽兒歌時會模仿一兩個之前做過的動作,搖晃身體或跳跳(不會跳離地面);
  • 媽媽收起玩具時,會一件件的把玩具遞給媽媽;拿起用過的尿不溼走向垃圾桶並扔進去;
  • 自己把襪子拉下來;可以做出自己穿鞋穿襪的動作(只是動作,並非能穿上);
  • 媽媽給自己穿衣時,知道配合,比如伸袖子或把衣服拽下來;
  • 吃冒熱氣的東西之前會吹吹。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八次飛躍(第51周)

基本信號:

  • 極容易哭鬧、極粘人、總要求媽媽抱;
  • 認生的程度增加,甚至有生人靠近就會大哭;
  • 時而淘氣惡作劇,時而無故發脾氣;
  • 嫉妒媽媽親近其他人;
  • 睡眠少,時有噩夢;
  • 食慾下降;
  • 偶有返嬰行為。

學習技能:

第八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50.5周至54.5周,即第十一個半月至第十二個半月期間,寶寶將迎來生命中的第一個生日,小嬰兒正式晉升為幼兒啦!

這次飛躍之後,寶寶會更專注大人說話,會自己專注玩玩具,媽媽們會驚喜於寶寶獨立而又快樂的心態,甚至發現孩子有心眼兒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學會達到同一目的可以通過不用順序,比如吃飯時,吃完這口飯後要不要再吃點別的?接下來喝口水?吃下一口飯是用勺子還是用手?這些事情的順序可以不同,但不管先做哪一件事,這都叫做“吃飯”。

雖然這對成人來說是順其自然的事,但對寶寶來說理解這個概念卻並不容易,因為他們小腦袋之前的認知模式是單純而固定的次序。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通過觀察家庭成員的行為理解某件事,比如媽媽端來西瓜,他便知道水果時間到了,也期待自己能吃到一點。

以下是第八次飛躍後,寶寶在未來幾個月裡將逐步學會的新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拿出掃把開始掃地;
  • 走進洗手間去清潔馬桶;
  • 給媽媽拿衣服鞋子表示要出門;
  • 拿出自己的衣服要穿上;
  • 準備吃飯的時候,拿起自己的碗和勺;
  • 用語言或手勢告訴你該吃飯了;
  • 把勺子放進碗裡開心的攪拌;

(還有很多類似以上的家務活動,不一一列明)

  • 在指導下可以正確的把不同形狀的積木放進相應形狀的洞裡;
  • 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可以嘗試使用便盆;
  • 仿照自己吃飯的過程去喂玩具娃娃吃飯;
  • 至少獨自搭起三塊積木;
  • 完成打電話的全過程;
  • 專注看卡通節目;
  • 表達繪本里的事情,比如,看到書中的汽車,會發出“嘀嘀嗚嗚”的聲音;
  • 專心觀察大孩子是怎麼玩玩具的;
  • 觀察家庭成員類似穿衣、吃飯、打電話等行為。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九次飛躍(第60周)

基本信號:

  • 哭鬧、煩躁、發脾氣;
  • 喜怒無常,這一秒笑下一秒哭;
  • 撒嬌、淘氣、惡作劇;
  • 嫉妒媽媽親近別的寶寶;
  • 睡眠不佳、會做噩夢;
  • 喜歡抱他的陪伴玩具;
  • 抵抗穿衣服、換尿布。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九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59.5周至64.5周,即第十三個半月至第十五個月期間,這次飛躍的主題是“原則”。

經過上一次飛躍,你的寶寶對於日常的程序,例如吃飯、購物、洗碗、掃地,都已經習以為常了,而且他會找機會給你展示他也可以做到這些。

第九個飛躍期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建立規則。這次飛躍對於你的學步期寶寶來說非常複雜也非常關鍵。

因此,父母在這個關鍵的時期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原則,否則你就欠了孩子的,因為社會上的人們只會評判而不會去教你的孩子。

寶寶通過以下這些方式來探索“原則”的世界,並將逐漸學會這些新的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自主選擇、要求主動權、發言權;
  • 清楚玩具的所有權;
  • 認真觀察成人和其他孩子;
  • 模仿可愛的動作和進攻性行為;
  • 模仿肢體大動作,比如翻跟頭和爬高;
  • 模仿奇怪的動作,比如駝揹走路,踮腳走路;
  • 模仿他在書裡或電視上看到的東西;
  • 爬到障礙物下面或後面,然後再出來;
  • 嘗試“是”和“不”的意思;
  • 戲弄媽媽,比如故意不聽話;
  • 嘗試斜坡、臺階等不同的空間;
  • 表現出自己的喜好和做事方式,比如不讓媽媽餵飯;
  • 嘗試用其他手段實現目前無法達成的目的,比如,媽媽不給的東西,找奶奶要;
  • 有時會承認自己是小孩,要求幫助且會服從,比如過馬路的時候,媽媽牽著他的手,一般情況下他不會掙脫。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三次飛躍(第12周)

基本信號:

  • 依然沒事哭鬧;
  • 依然求關注,更黏媽媽;
  • 對陌生人的靠近表現出膽怯;
  • 睡眠不好,夜奶次數增多,睡眠規律被打破;

學習技能:

第三次飛躍,出現在第12周左右,也就是寶寶將近三個月的時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寶寶開始能夠意識到不論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可以發生連續的漸變式的變化,比如聲調可以從高到低過渡、光線可以從明到暗轉變等等。

寶寶之前的動作更加平穩流暢,視力幾乎接近於成人,寶寶將學會以下本領:

  • 豎抱時頭部可以自己直立;頭和眼睛能更流暢的跟隨目標“左右”移動;
  • 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換尿布時喜歡用力翹起小屁股 ;
  • 可以用兩隻手抓住玩具,可以搖撥浪鼓;
  • 什麼都往嘴裡放;
  • 可以翻轉小手,研究手心和手背;
  • 會觀察自己的小腳並可以把腳放進嘴裡;
  • 會觀察媽媽的臉、眼睛、嘴巴、頭髮和衣服;
  • 能辨認出大小聲、可以發出元音,並用他們來“聊天”;
  • 會用唾液吹泡泡;
  • 對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不同的行為表達;
  • 長時間玩一個玩具會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四次飛躍(第19周)

基本信號:

  • 每次飛躍期的固定搭配一定是有哭鬧的;
  • 不再滿足於橫抱,要求豎抱;
  • 睡眠少,睡不安穩;
  • 開始出現明顯的怕生,
  • 心情明顯起伏不定;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出生後第14至19周左右,第四次飛躍如期而至。成人世界裡的理所應當,對寶寶來說卻是新奇無比,比如跳起來為什麼還能落到地上?媽媽剛才在這裡,現在怎麼不見了?任何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

這個階段要Get的技能有:

  • 有意識的想往前爬,但還做不到;
  • 有意識的想通過抬起屁股移動身體,但還做不到;
  • 雙手撐著地可以短暫的獨坐一下;
  • 俯趴抬頭、可以用手臂支撐起前胸;
  • 可以用任意一隻手成功抓到玩具;
  • 媽媽說話的時候,會去觸摸媽媽的嘴巴;
  • 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用嘴巴感知世界;
  • 可以慢慢的掀開蓋在臉上的紗巾,或是找到被部分覆蓋的玩具;
  • 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
  • 能夠理解玩具的功能,比如拿起玩具電話會去撥號;
  • 對鏡子裡的自己做出反應,或驚奇或微笑;
  • 會拿起繪本看圖。
  • 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有迴應;
  • 可以理解一些名詞,比如問寶寶“你的玩具車在哪?”,他會朝玩具車的方向看;
  • 對於表揚和批評有了初步的不同迴應;
  • 誇張他的行為,例如,媽媽如果迴應了他的咳嗽聲,他會繼續咳嗽然後笑
  • 有自己依戀的玩具,比如一條毯子或一個毛絨玩具。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五次飛躍(第23周)

基本信號:

  • 哭鬧、壞脾氣;
  • 需要更多陪伴關注和身體接觸;
  • 睡眠少;食慾差;
  • 不喜歡被改變,比如牴觸換衣服、換尿布;
  • 比之前更“認生”;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五次飛躍,出現在第22.5周至第26.5周,也就是寶寶五個半月至六個半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還不太清楚“客體永存”的概念,他會以為看不到媽媽就是媽媽不見了,寶寶的“分離焦慮”也將慢慢出現。這一系列的新發現又讓寶寶陷入了不安,加之這個時期多數寶寶開始長牙。所以這個飛躍期顯得很棘手。這個時期會學習的有:

  • 扶著能站,有些寶寶出現走路邁步的動作;
  • 扶站時,雙腿出現跳躍動作(膝蓋彈跳)
  • 有爬的意識,通過爬的姿勢,身體能向前移動;
  • 用拇食指能捏起小物件
  • 掀開小手帕看看下面是什麼;
  • 試著把一個玩具放進另一個玩具裡;
  • 脫襪子,拽鞋帶;
  • 從餐椅上往下扔東西,並尋找掉落的物體;
  • 把食物放進媽媽嘴裡;
  • 看繪本或手裡玩具的時候,可以從一個目標看向另一個目標;
  • 觀察人或小動物的動作,比如爸爸倒立、小狗從地板這邊跑到那邊;
  • 對小物件感興趣,比如玩具上的小按鈕、衣服上的扣子;
  • 能明白一些簡短的指令,比如:不、走;
  • 專心的聽大人說話,樣子好像能聽懂一樣;
  • 聽到“拍手”的指令,會拍手;
  • 用舌頭的動作模仿類似mama、dada聲;
  • 跟著音樂晃身體。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六次飛躍(第34周)

基本信號:

  • 經常哭鬧、突然發脾氣,陰晴不定;
  • 比從前更加粘著媽媽,出現分離焦慮;
  • 睡眠不佳,開始做“噩夢”;
  • 不讓換尿布;
  • 依戀他的“陪伴娃娃”、吃手指、更像小嬰兒

學習技能:

第六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33.5周至37.5周,大約是第8-9個月期間。這次飛躍通常持續四周,也有些寶寶會將它縮短到三週,亦或延長到六週。

這個階段寶寶會學會分類:比如他會知道書裡貓咪、電視裡的貓咪、街上跑的貓咪都是貓;黑色的貓、白色的貓、也都是貓。(當然他不會一下認識這麼多。)這次飛躍,他會掌握如下:

  • 識別一個分類,比如動物類、食物類;
  • 知道了動物或物體的名字,比如牙刷、襪子、貓,當媽媽問“小貓在哪裡?”,寶寶會尋找或指向那裡;
  • 有時會重複媽媽的發音,比如“dada、mama”。
  • 會將不同的人和他的聲音、舉止聯繫起來;
  • 可以在不同環境下識別出同一個人;
  • 在房間裡看到一個人,然後從鏡子裡把他找出來。
  • 會因為媽媽關注別的寶寶而產生嫉妒心;
  • 當最喜歡的娃娃掉地上了,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它;
  • 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會討好媽媽;
  • 看到別的寶寶哭,自己也會哭;
  • 學會了角色轉化,比如用奶瓶喂媽媽。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七次飛躍(第42周)

基本信號:

寶寶在大腦飛躍期間,依然全程出現如下表現:

  • 哭鬧、壞脾氣、喜怒無常;
  • 閒不下來;
  • 變的淘氣、四處抓拿;
  • 睡眠少或不安穩、做噩夢驚醒。

學習技能:

第七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41.5周至46.5周,即第九個半月至第十個半月期間。

在寶寶想操作兩個物體的時候,動手行動前,他會先觀察思考這兩個物體的關係,諸如把一個放在另一個裡面?還是把兩個東西摞起來?亦或是把它倆對接?

舉例來說:當寶寶想把兩塊積木摞起來,他會先拿起一塊來對準另一塊積木;如果寶寶想把小木棍插進小洞,他會先比較小木棍和小洞的形狀是否匹配。

如果媽媽注意觀察,會發現你的寶寶原來已經明白了很多事情。

寶寶的大腦經過第七次飛躍後,他會掌握如下技能。

注意,寶寶越大,不同孩子之間的差異就會越大,可能別的寶寶十個月會的事情,你的寶寶一歲多才能做到,反之,你的寶寶十個月會的技能,別人家的寶寶要幾個月之後才能做到,媽媽們不要因為這些產生焦慮。(以下是從此月齡段開始,至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逐步完成的項目,由於這些項目同屬“次序”概念,故在此全部列出:

  • 有意識的看書並根據不同圖片有所發音;
  • 可以根據命名依次指認不同的人或物,不論是實物或圖片均可。比如能指出自己和媽媽的五官,並要求媽媽命名。當被問道“貓怎麼叫”時,回答“喵”;
  • 體驗“同時”和“接下來”的概念。當你開燈時,會看向燈;會拿起鑰匙插進鎖眼;
  • 找到能推的物體協助自己學走路;找到能扶著的物體,以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被抱著的時候,會用手指指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 行動前會看看是否可以自主到達下一個可以扶著的物體;
  • 重複一個喜愛的遊戲;
  • 用各種方式誘導媽媽和自己做遊戲,比如假裝自己做不到、或通過嬰兒語的呼喚;
  • 學會藏貓貓,自己把東西藏起來,當媽媽找到的時候自己特別開心;
  • 聽兒歌時會模仿一兩個之前做過的動作,搖晃身體或跳跳(不會跳離地面);
  • 媽媽收起玩具時,會一件件的把玩具遞給媽媽;拿起用過的尿不溼走向垃圾桶並扔進去;
  • 自己把襪子拉下來;可以做出自己穿鞋穿襪的動作(只是動作,並非能穿上);
  • 媽媽給自己穿衣時,知道配合,比如伸袖子或把衣服拽下來;
  • 吃冒熱氣的東西之前會吹吹。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八次飛躍(第51周)

基本信號:

  • 極容易哭鬧、極粘人、總要求媽媽抱;
  • 認生的程度增加,甚至有生人靠近就會大哭;
  • 時而淘氣惡作劇,時而無故發脾氣;
  • 嫉妒媽媽親近其他人;
  • 睡眠少,時有噩夢;
  • 食慾下降;
  • 偶有返嬰行為。

學習技能:

第八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50.5周至54.5周,即第十一個半月至第十二個半月期間,寶寶將迎來生命中的第一個生日,小嬰兒正式晉升為幼兒啦!

這次飛躍之後,寶寶會更專注大人說話,會自己專注玩玩具,媽媽們會驚喜於寶寶獨立而又快樂的心態,甚至發現孩子有心眼兒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學會達到同一目的可以通過不用順序,比如吃飯時,吃完這口飯後要不要再吃點別的?接下來喝口水?吃下一口飯是用勺子還是用手?這些事情的順序可以不同,但不管先做哪一件事,這都叫做“吃飯”。

雖然這對成人來說是順其自然的事,但對寶寶來說理解這個概念卻並不容易,因為他們小腦袋之前的認知模式是單純而固定的次序。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通過觀察家庭成員的行為理解某件事,比如媽媽端來西瓜,他便知道水果時間到了,也期待自己能吃到一點。

以下是第八次飛躍後,寶寶在未來幾個月裡將逐步學會的新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拿出掃把開始掃地;
  • 走進洗手間去清潔馬桶;
  • 給媽媽拿衣服鞋子表示要出門;
  • 拿出自己的衣服要穿上;
  • 準備吃飯的時候,拿起自己的碗和勺;
  • 用語言或手勢告訴你該吃飯了;
  • 把勺子放進碗裡開心的攪拌;

(還有很多類似以上的家務活動,不一一列明)

  • 在指導下可以正確的把不同形狀的積木放進相應形狀的洞裡;
  • 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可以嘗試使用便盆;
  • 仿照自己吃飯的過程去喂玩具娃娃吃飯;
  • 至少獨自搭起三塊積木;
  • 完成打電話的全過程;
  • 專注看卡通節目;
  • 表達繪本里的事情,比如,看到書中的汽車,會發出“嘀嘀嗚嗚”的聲音;
  • 專心觀察大孩子是怎麼玩玩具的;
  • 觀察家庭成員類似穿衣、吃飯、打電話等行為。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九次飛躍(第60周)

基本信號:

  • 哭鬧、煩躁、發脾氣;
  • 喜怒無常,這一秒笑下一秒哭;
  • 撒嬌、淘氣、惡作劇;
  • 嫉妒媽媽親近別的寶寶;
  • 睡眠不佳、會做噩夢;
  • 喜歡抱他的陪伴玩具;
  • 抵抗穿衣服、換尿布。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九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59.5周至64.5周,即第十三個半月至第十五個月期間,這次飛躍的主題是“原則”。

經過上一次飛躍,你的寶寶對於日常的程序,例如吃飯、購物、洗碗、掃地,都已經習以為常了,而且他會找機會給你展示他也可以做到這些。

第九個飛躍期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建立規則。這次飛躍對於你的學步期寶寶來說非常複雜也非常關鍵。

因此,父母在這個關鍵的時期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原則,否則你就欠了孩子的,因為社會上的人們只會評判而不會去教你的孩子。

寶寶通過以下這些方式來探索“原則”的世界,並將逐漸學會這些新的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自主選擇、要求主動權、發言權;
  • 清楚玩具的所有權;
  • 認真觀察成人和其他孩子;
  • 模仿可愛的動作和進攻性行為;
  • 模仿肢體大動作,比如翻跟頭和爬高;
  • 模仿奇怪的動作,比如駝揹走路,踮腳走路;
  • 模仿他在書裡或電視上看到的東西;
  • 爬到障礙物下面或後面,然後再出來;
  • 嘗試“是”和“不”的意思;
  • 戲弄媽媽,比如故意不聽話;
  • 嘗試斜坡、臺階等不同的空間;
  • 表現出自己的喜好和做事方式,比如不讓媽媽餵飯;
  • 嘗試用其他手段實現目前無法達成的目的,比如,媽媽不給的東西,找奶奶要;
  • 有時會承認自己是小孩,要求幫助且會服從,比如過馬路的時候,媽媽牽著他的手,一般情況下他不會掙脫。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十次飛躍(第71周)

基本信號:

我們最後一次溫習寶寶的飛躍期表現吧,媽媽首要做的也就是兩件事:陪伴和關注。

  • 哭鬧、煩躁、喜怒無常、發脾氣;
  • 粘人、撒嬌、依賴媽媽或陪伴娃娃;
  • 淘氣;
  • 嫉妒;
  • 警惕陌生人;
  • 睡眠不佳、做噩夢甚至說夢話;
  • 沒食慾;
  • 發呆、白日夢;
  • 孩子氣。

學習技能:

第十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70.5周至75.5周,大約第十六個月至第十七個多月期間

經過了上一次飛躍,孩子已經開始理解什麼是“原則”了,為了探究不同做法帶來的影響,會不斷改變事情的處理程序。

比如:開始有計劃、會表演、學會攻擊、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惡作劇、嘗試用“是”或“不是”,學習合作、求關注等等。

現在,孩子也開始理解一些重要的東西,他可以選擇他是否要成為的樣子:誠實?樂於助人?小心謹慎?有耐心?……

孩子開始不那麼機械的運用原則,而是學著如何根據各種不同環境改善做事的方法。

以下是第十次飛躍後,寶寶將逐步學會的新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脫口而出“不”;
  • 通過做被禁止的事情來試探你;
  • 模仿電視裡的行為;
  • 會“說謊”了;
  • 我能控制我的身體、我可以自己做事情、我可以自己決定、我需要權力;
  • 返回原地找人;
  • 知道媽媽和爸爸是不同的;
  • 能判斷相似和不同;
  • 安慰別人;
  • 非常會模仿;
  • 有想像力;
  • 對蜜蜂、螞蟻、瓢蟲興趣濃厚;
  • 嘗試給植物澆水、喂小動物;
  • 理解核心家庭成員各自獨立卻又同屬一家;
  • 理解別人也有自己的核心家庭,自己家庭和其他小朋友的家庭不同;
  • 想去親友家、並給親友打電話,提醒你該去親友家串門了;
  • 能認出自己家的房子;
  • 可以指出去公園或回家的路;
  • 知道每件衣服、包、鞋子分別是誰的;
  • 知道每件玩具屬於誰、知道哪裡禁止入內;
  • 不再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
  • 藏起東西堅持不讓扔掉;
  • 不喜歡混亂,想要每件東西都放到正確的位置(秩序敏感期);
  • 喜歡拼圖玩具,精細動作加強,堅持細節,關注小物件;
  • 按自己的規則編遊戲;
  • 開始學著畫圓形、方形;
  • 用繪畫表達現實中的事物,畫自己、畫父母、畫船、畫樹;
  • 能長時間聽音樂,喜歡玩電子琴;
  • 記得過去的體驗;
  • 製作計劃,如果你承諾給他一些事情卻忘記了,他會鬧脾氣
  • 可能會害怕電動牙刷;
  • 忙於實驗一些基本物理現象,比如物體掉落、水中浮力等;
  • 通過混合沙子和水來模仿和水泥;
  • 可以用字詞製造簡單句子;
  • 指手畫腳、可以用肢體語言交流;
  • 愛看書,聚精會神聽完短故事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三次飛躍(第12周)

基本信號:

  • 依然沒事哭鬧;
  • 依然求關注,更黏媽媽;
  • 對陌生人的靠近表現出膽怯;
  • 睡眠不好,夜奶次數增多,睡眠規律被打破;

學習技能:

第三次飛躍,出現在第12周左右,也就是寶寶將近三個月的時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寶寶開始能夠意識到不論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可以發生連續的漸變式的變化,比如聲調可以從高到低過渡、光線可以從明到暗轉變等等。

寶寶之前的動作更加平穩流暢,視力幾乎接近於成人,寶寶將學會以下本領:

  • 豎抱時頭部可以自己直立;頭和眼睛能更流暢的跟隨目標“左右”移動;
  • 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換尿布時喜歡用力翹起小屁股 ;
  • 可以用兩隻手抓住玩具,可以搖撥浪鼓;
  • 什麼都往嘴裡放;
  • 可以翻轉小手,研究手心和手背;
  • 會觀察自己的小腳並可以把腳放進嘴裡;
  • 會觀察媽媽的臉、眼睛、嘴巴、頭髮和衣服;
  • 能辨認出大小聲、可以發出元音,並用他們來“聊天”;
  • 會用唾液吹泡泡;
  • 對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不同的行為表達;
  • 長時間玩一個玩具會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四次飛躍(第19周)

基本信號:

  • 每次飛躍期的固定搭配一定是有哭鬧的;
  • 不再滿足於橫抱,要求豎抱;
  • 睡眠少,睡不安穩;
  • 開始出現明顯的怕生,
  • 心情明顯起伏不定;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出生後第14至19周左右,第四次飛躍如期而至。成人世界裡的理所應當,對寶寶來說卻是新奇無比,比如跳起來為什麼還能落到地上?媽媽剛才在這裡,現在怎麼不見了?任何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

這個階段要Get的技能有:

  • 有意識的想往前爬,但還做不到;
  • 有意識的想通過抬起屁股移動身體,但還做不到;
  • 雙手撐著地可以短暫的獨坐一下;
  • 俯趴抬頭、可以用手臂支撐起前胸;
  • 可以用任意一隻手成功抓到玩具;
  • 媽媽說話的時候,會去觸摸媽媽的嘴巴;
  • 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用嘴巴感知世界;
  • 可以慢慢的掀開蓋在臉上的紗巾,或是找到被部分覆蓋的玩具;
  • 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
  • 能夠理解玩具的功能,比如拿起玩具電話會去撥號;
  • 對鏡子裡的自己做出反應,或驚奇或微笑;
  • 會拿起繪本看圖。
  • 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有迴應;
  • 可以理解一些名詞,比如問寶寶“你的玩具車在哪?”,他會朝玩具車的方向看;
  • 對於表揚和批評有了初步的不同迴應;
  • 誇張他的行為,例如,媽媽如果迴應了他的咳嗽聲,他會繼續咳嗽然後笑
  • 有自己依戀的玩具,比如一條毯子或一個毛絨玩具。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五次飛躍(第23周)

基本信號:

  • 哭鬧、壞脾氣;
  • 需要更多陪伴關注和身體接觸;
  • 睡眠少;食慾差;
  • 不喜歡被改變,比如牴觸換衣服、換尿布;
  • 比之前更“認生”;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五次飛躍,出現在第22.5周至第26.5周,也就是寶寶五個半月至六個半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還不太清楚“客體永存”的概念,他會以為看不到媽媽就是媽媽不見了,寶寶的“分離焦慮”也將慢慢出現。這一系列的新發現又讓寶寶陷入了不安,加之這個時期多數寶寶開始長牙。所以這個飛躍期顯得很棘手。這個時期會學習的有:

  • 扶著能站,有些寶寶出現走路邁步的動作;
  • 扶站時,雙腿出現跳躍動作(膝蓋彈跳)
  • 有爬的意識,通過爬的姿勢,身體能向前移動;
  • 用拇食指能捏起小物件
  • 掀開小手帕看看下面是什麼;
  • 試著把一個玩具放進另一個玩具裡;
  • 脫襪子,拽鞋帶;
  • 從餐椅上往下扔東西,並尋找掉落的物體;
  • 把食物放進媽媽嘴裡;
  • 看繪本或手裡玩具的時候,可以從一個目標看向另一個目標;
  • 觀察人或小動物的動作,比如爸爸倒立、小狗從地板這邊跑到那邊;
  • 對小物件感興趣,比如玩具上的小按鈕、衣服上的扣子;
  • 能明白一些簡短的指令,比如:不、走;
  • 專心的聽大人說話,樣子好像能聽懂一樣;
  • 聽到“拍手”的指令,會拍手;
  • 用舌頭的動作模仿類似mama、dada聲;
  • 跟著音樂晃身體。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六次飛躍(第34周)

基本信號:

  • 經常哭鬧、突然發脾氣,陰晴不定;
  • 比從前更加粘著媽媽,出現分離焦慮;
  • 睡眠不佳,開始做“噩夢”;
  • 不讓換尿布;
  • 依戀他的“陪伴娃娃”、吃手指、更像小嬰兒

學習技能:

第六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33.5周至37.5周,大約是第8-9個月期間。這次飛躍通常持續四周,也有些寶寶會將它縮短到三週,亦或延長到六週。

這個階段寶寶會學會分類:比如他會知道書裡貓咪、電視裡的貓咪、街上跑的貓咪都是貓;黑色的貓、白色的貓、也都是貓。(當然他不會一下認識這麼多。)這次飛躍,他會掌握如下:

  • 識別一個分類,比如動物類、食物類;
  • 知道了動物或物體的名字,比如牙刷、襪子、貓,當媽媽問“小貓在哪裡?”,寶寶會尋找或指向那裡;
  • 有時會重複媽媽的發音,比如“dada、mama”。
  • 會將不同的人和他的聲音、舉止聯繫起來;
  • 可以在不同環境下識別出同一個人;
  • 在房間裡看到一個人,然後從鏡子裡把他找出來。
  • 會因為媽媽關注別的寶寶而產生嫉妒心;
  • 當最喜歡的娃娃掉地上了,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它;
  • 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會討好媽媽;
  • 看到別的寶寶哭,自己也會哭;
  • 學會了角色轉化,比如用奶瓶喂媽媽。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七次飛躍(第42周)

基本信號:

寶寶在大腦飛躍期間,依然全程出現如下表現:

  • 哭鬧、壞脾氣、喜怒無常;
  • 閒不下來;
  • 變的淘氣、四處抓拿;
  • 睡眠少或不安穩、做噩夢驚醒。

學習技能:

第七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41.5周至46.5周,即第九個半月至第十個半月期間。

在寶寶想操作兩個物體的時候,動手行動前,他會先觀察思考這兩個物體的關係,諸如把一個放在另一個裡面?還是把兩個東西摞起來?亦或是把它倆對接?

舉例來說:當寶寶想把兩塊積木摞起來,他會先拿起一塊來對準另一塊積木;如果寶寶想把小木棍插進小洞,他會先比較小木棍和小洞的形狀是否匹配。

如果媽媽注意觀察,會發現你的寶寶原來已經明白了很多事情。

寶寶的大腦經過第七次飛躍後,他會掌握如下技能。

注意,寶寶越大,不同孩子之間的差異就會越大,可能別的寶寶十個月會的事情,你的寶寶一歲多才能做到,反之,你的寶寶十個月會的技能,別人家的寶寶要幾個月之後才能做到,媽媽們不要因為這些產生焦慮。(以下是從此月齡段開始,至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逐步完成的項目,由於這些項目同屬“次序”概念,故在此全部列出:

  • 有意識的看書並根據不同圖片有所發音;
  • 可以根據命名依次指認不同的人或物,不論是實物或圖片均可。比如能指出自己和媽媽的五官,並要求媽媽命名。當被問道“貓怎麼叫”時,回答“喵”;
  • 體驗“同時”和“接下來”的概念。當你開燈時,會看向燈;會拿起鑰匙插進鎖眼;
  • 找到能推的物體協助自己學走路;找到能扶著的物體,以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被抱著的時候,會用手指指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 行動前會看看是否可以自主到達下一個可以扶著的物體;
  • 重複一個喜愛的遊戲;
  • 用各種方式誘導媽媽和自己做遊戲,比如假裝自己做不到、或通過嬰兒語的呼喚;
  • 學會藏貓貓,自己把東西藏起來,當媽媽找到的時候自己特別開心;
  • 聽兒歌時會模仿一兩個之前做過的動作,搖晃身體或跳跳(不會跳離地面);
  • 媽媽收起玩具時,會一件件的把玩具遞給媽媽;拿起用過的尿不溼走向垃圾桶並扔進去;
  • 自己把襪子拉下來;可以做出自己穿鞋穿襪的動作(只是動作,並非能穿上);
  • 媽媽給自己穿衣時,知道配合,比如伸袖子或把衣服拽下來;
  • 吃冒熱氣的東西之前會吹吹。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八次飛躍(第51周)

基本信號:

  • 極容易哭鬧、極粘人、總要求媽媽抱;
  • 認生的程度增加,甚至有生人靠近就會大哭;
  • 時而淘氣惡作劇,時而無故發脾氣;
  • 嫉妒媽媽親近其他人;
  • 睡眠少,時有噩夢;
  • 食慾下降;
  • 偶有返嬰行為。

學習技能:

第八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50.5周至54.5周,即第十一個半月至第十二個半月期間,寶寶將迎來生命中的第一個生日,小嬰兒正式晉升為幼兒啦!

這次飛躍之後,寶寶會更專注大人說話,會自己專注玩玩具,媽媽們會驚喜於寶寶獨立而又快樂的心態,甚至發現孩子有心眼兒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學會達到同一目的可以通過不用順序,比如吃飯時,吃完這口飯後要不要再吃點別的?接下來喝口水?吃下一口飯是用勺子還是用手?這些事情的順序可以不同,但不管先做哪一件事,這都叫做“吃飯”。

雖然這對成人來說是順其自然的事,但對寶寶來說理解這個概念卻並不容易,因為他們小腦袋之前的認知模式是單純而固定的次序。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通過觀察家庭成員的行為理解某件事,比如媽媽端來西瓜,他便知道水果時間到了,也期待自己能吃到一點。

以下是第八次飛躍後,寶寶在未來幾個月裡將逐步學會的新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拿出掃把開始掃地;
  • 走進洗手間去清潔馬桶;
  • 給媽媽拿衣服鞋子表示要出門;
  • 拿出自己的衣服要穿上;
  • 準備吃飯的時候,拿起自己的碗和勺;
  • 用語言或手勢告訴你該吃飯了;
  • 把勺子放進碗裡開心的攪拌;

(還有很多類似以上的家務活動,不一一列明)

  • 在指導下可以正確的把不同形狀的積木放進相應形狀的洞裡;
  • 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可以嘗試使用便盆;
  • 仿照自己吃飯的過程去喂玩具娃娃吃飯;
  • 至少獨自搭起三塊積木;
  • 完成打電話的全過程;
  • 專注看卡通節目;
  • 表達繪本里的事情,比如,看到書中的汽車,會發出“嘀嘀嗚嗚”的聲音;
  • 專心觀察大孩子是怎麼玩玩具的;
  • 觀察家庭成員類似穿衣、吃飯、打電話等行為。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九次飛躍(第60周)

基本信號:

  • 哭鬧、煩躁、發脾氣;
  • 喜怒無常,這一秒笑下一秒哭;
  • 撒嬌、淘氣、惡作劇;
  • 嫉妒媽媽親近別的寶寶;
  • 睡眠不佳、會做噩夢;
  • 喜歡抱他的陪伴玩具;
  • 抵抗穿衣服、換尿布。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九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59.5周至64.5周,即第十三個半月至第十五個月期間,這次飛躍的主題是“原則”。

經過上一次飛躍,你的寶寶對於日常的程序,例如吃飯、購物、洗碗、掃地,都已經習以為常了,而且他會找機會給你展示他也可以做到這些。

第九個飛躍期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建立規則。這次飛躍對於你的學步期寶寶來說非常複雜也非常關鍵。

因此,父母在這個關鍵的時期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原則,否則你就欠了孩子的,因為社會上的人們只會評判而不會去教你的孩子。

寶寶通過以下這些方式來探索“原則”的世界,並將逐漸學會這些新的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自主選擇、要求主動權、發言權;
  • 清楚玩具的所有權;
  • 認真觀察成人和其他孩子;
  • 模仿可愛的動作和進攻性行為;
  • 模仿肢體大動作,比如翻跟頭和爬高;
  • 模仿奇怪的動作,比如駝揹走路,踮腳走路;
  • 模仿他在書裡或電視上看到的東西;
  • 爬到障礙物下面或後面,然後再出來;
  • 嘗試“是”和“不”的意思;
  • 戲弄媽媽,比如故意不聽話;
  • 嘗試斜坡、臺階等不同的空間;
  • 表現出自己的喜好和做事方式,比如不讓媽媽餵飯;
  • 嘗試用其他手段實現目前無法達成的目的,比如,媽媽不給的東西,找奶奶要;
  • 有時會承認自己是小孩,要求幫助且會服從,比如過馬路的時候,媽媽牽著他的手,一般情況下他不會掙脫。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十次飛躍(第71周)

基本信號:

我們最後一次溫習寶寶的飛躍期表現吧,媽媽首要做的也就是兩件事:陪伴和關注。

  • 哭鬧、煩躁、喜怒無常、發脾氣;
  • 粘人、撒嬌、依賴媽媽或陪伴娃娃;
  • 淘氣;
  • 嫉妒;
  • 警惕陌生人;
  • 睡眠不佳、做噩夢甚至說夢話;
  • 沒食慾;
  • 發呆、白日夢;
  • 孩子氣。

學習技能:

第十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70.5周至75.5周,大約第十六個月至第十七個多月期間

經過了上一次飛躍,孩子已經開始理解什麼是“原則”了,為了探究不同做法帶來的影響,會不斷改變事情的處理程序。

比如:開始有計劃、會表演、學會攻擊、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惡作劇、嘗試用“是”或“不是”,學習合作、求關注等等。

現在,孩子也開始理解一些重要的東西,他可以選擇他是否要成為的樣子:誠實?樂於助人?小心謹慎?有耐心?……

孩子開始不那麼機械的運用原則,而是學著如何根據各種不同環境改善做事的方法。

以下是第十次飛躍後,寶寶將逐步學會的新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脫口而出“不”;
  • 通過做被禁止的事情來試探你;
  • 模仿電視裡的行為;
  • 會“說謊”了;
  • 我能控制我的身體、我可以自己做事情、我可以自己決定、我需要權力;
  • 返回原地找人;
  • 知道媽媽和爸爸是不同的;
  • 能判斷相似和不同;
  • 安慰別人;
  • 非常會模仿;
  • 有想像力;
  • 對蜜蜂、螞蟻、瓢蟲興趣濃厚;
  • 嘗試給植物澆水、喂小動物;
  • 理解核心家庭成員各自獨立卻又同屬一家;
  • 理解別人也有自己的核心家庭,自己家庭和其他小朋友的家庭不同;
  • 想去親友家、並給親友打電話,提醒你該去親友家串門了;
  • 能認出自己家的房子;
  • 可以指出去公園或回家的路;
  • 知道每件衣服、包、鞋子分別是誰的;
  • 知道每件玩具屬於誰、知道哪裡禁止入內;
  • 不再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
  • 藏起東西堅持不讓扔掉;
  • 不喜歡混亂,想要每件東西都放到正確的位置(秩序敏感期);
  • 喜歡拼圖玩具,精細動作加強,堅持細節,關注小物件;
  • 按自己的規則編遊戲;
  • 開始學著畫圓形、方形;
  • 用繪畫表達現實中的事物,畫自己、畫父母、畫船、畫樹;
  • 能長時間聽音樂,喜歡玩電子琴;
  • 記得過去的體驗;
  • 製作計劃,如果你承諾給他一些事情卻忘記了,他會鬧脾氣
  • 可能會害怕電動牙刷;
  • 忙於實驗一些基本物理現象,比如物體掉落、水中浮力等;
  • 通過混合沙子和水來模仿和水泥;
  • 可以用字詞製造簡單句子;
  • 指手畫腳、可以用肢體語言交流;
  • 愛看書,聚精會神聽完短故事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結語:

10個飛躍期就介紹到這啦,內容比較範範,因為篇幅有限。

無論是從飛躍期來臨信號、還是從學到的新技能,都只節選了比較明顯的部分。

總的來說,每一次飛躍期都會讓寶寶學到一種新的技能——一套他從前不可能掌握的技能,這期間不要吝惜給予寶寶的鼓勵,越多越好!

由於寶寶偏好、性格、身體特性等的不同,沒有兩個表現完全相同的寶寶,請記住你的寶寶是獨一無二的。

當然,如果你以為幫助寶寶度過了生命中前十次最重要的WonderWeeks,就前途一片光明瞭,那你就太傻太天真了。

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度過了嬰兒期,還有幼兒期、童年期、甚至青春期都會有不同的飛躍。是不是突然覺得生無可戀?嗚嗚~~

"

為什麼寶寶有時像小天使般溫順友愛,有時卻像小惡魔般讓媽媽無助抓狂。

突然就有那麼一段時間,寶寶會非常煩躁不安,變得難以取悅。

是不是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母乳不夠了?

……

當所有可能都被否定之後,媽媽們徹底被挫敗感打倒了,到底又是為毛啊?

別急,當你試盡了所有招數,發現自家小主依然不買賬的時候,來看看,是不是因為到了飛躍期?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原以為自家寶寶的專屬翻臉,其實是每個孩子都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性現象。

一想到別人也如你一樣活在水深火熱中,是不是覺得安心不少,哈哈。

閱讀建議:本文接近一萬字,建議分月齡、選擇性閱讀,但是一定別忘了拉到最後看結語。)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神奇的飛躍期

“大腦飛躍期”,源自兒童心理髮展問題專家Hetty van de Rijt,Ph.D.和Frans Plooij,Ph.D.博士的著作《The Wonder Weeks》,書中說:“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兩年裡,大腦發育會出現十次呈跳躍式發展的高峰期。

飛躍期不同於猛漲期,猛漲期算是生理上的,而飛躍期則是大腦及心理層面的,二者不是一個概念。

每經過一個飛躍期,寶寶便會發展出新的技能,學會一項新的感知世界的形式,一次次的闖關升級,直到升級至成人版本。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飛躍期的表現

飛躍期,寶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哭鬧和粘人,甚至食慾、睡眠不好、莫名煩躁和難以取悅,都是飛躍期來臨的信號。

升級就升級吧,寶寶為什麼會煩躁呢?

因為在飛躍期每學會一項新技能,就意味著打破一項舊習慣,這中間的磨合看似簡單實則艱難。

當寶寶發現自己的新技能之後,會覺得,哎喲我去!原來我這麼牛逼閃閃,還能自己用勺子把食物放進嘴裡,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啦啦啦!

但當他大部分時間都失敗,而又不得正解的時候,就又會莫名煩躁和沮喪!

這種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改變,自然會讓他們覺得抓狂。

飛躍期的大致週期

這十次飛躍週期分別在大致第5、8、12、15、23、34、42、51、60、71 周。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不同的寶寶會有前後幾天的出入,一般越往後飛躍期持續的時間越長。也很好理解,因為需要掌握的技能越來越複雜嘛。

接下來,就重點看一下每個飛躍週期的具體表現吧!

因為微信篇幅有限,今天只撿重點說,不然10個飛躍期寫起來也得寫個三天三夜了。感興趣的媽咪可以直接去拜讀這本書。實在懶的話,我今後可以分別把每一個飛躍期總結出重點給你們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哈。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一次飛躍(第五週)

基本信號:

  • 大哭、尖叫,煩躁不安,渴望親近媽媽,吃奶就安靜,抱著就能睡,放下就嗞兒哇!

學習技能:

寶寶的身體在第五週左右,大腦神經系統開始第一次飛躍,你會發現月子裡的天使寶寶開始變樣了,老人們常說出了月子就開始調皮,原因也是在此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注視物體的時間變長,頻率增加;
  • 對周圍的聲音能立馬做出反應;
  • 第一次微笑或是比以前笑更多;
  • 嘴裡會發出聲音,更頻繁的表達;
  • 嗅覺和觸覺也更靈敏。

(注:以上並不一定同時出現,不同寶寶側重的點也不一樣,有的孩子愛發聲音,有的孩子愛盯東西,有的孩子愛撫觸,等等。)

第一次飛躍完成之後,寶寶的世界就會比月子裡更加豐富多彩了!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二次飛躍(第8周)

基本信號:

  • 要求更多關注,不願自己孤獨的躺在小床上,需要有人看著她、抱著她、跟他說話;
  • 不需要吃奶的時候也喜歡叼著奶嘴或乳頭,開始喜歡吸吮手指,不讓吃就大哭;
  • 喜歡黏媽媽,當準備放下他的時候,會用小手抓媽媽衣服或頭髮;

學習技能:

兩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通過聽、看、聞、觸、嘗來辨別各種形態,他能夠認出經常出現的形狀、形態、結構等,比如發現自己的手腳,發現自己會發出聲音。

這個階段要學習得技能有:

  • 控制自己的身體:伸胳膊踢腿,從仰臥變成側臥甚至俯臥
  • 開始嘗試用手抓玩具,學習觸摸、緊握、搖晃玩具;
  • 眼睛發現自己的手、腳;
  • 看家人來回走動;
  • 看窗外飄動的樹葉;
  • 能發現發光的物體;
  • 喜歡複雜的形狀和顏色組合,比如抽象畫,喜歡看大人的面部動作。
  • 喜歡聽大人聊天,喜歡發出a、o、e、m等音調;
  • 有意識發出喉音引起關注,會用喉音打斷別人聊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三次飛躍(第12周)

基本信號:

  • 依然沒事哭鬧;
  • 依然求關注,更黏媽媽;
  • 對陌生人的靠近表現出膽怯;
  • 睡眠不好,夜奶次數增多,睡眠規律被打破;

學習技能:

第三次飛躍,出現在第12周左右,也就是寶寶將近三個月的時候。有了前兩次的經驗,寶寶開始能夠意識到不論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都可以發生連續的漸變式的變化,比如聲調可以從高到低過渡、光線可以從明到暗轉變等等。

寶寶之前的動作更加平穩流暢,視力幾乎接近於成人,寶寶將學會以下本領:

  • 豎抱時頭部可以自己直立;頭和眼睛能更流暢的跟隨目標“左右”移動;
  • 可以從仰臥翻到俯臥;
  • 換尿布時喜歡用力翹起小屁股 ;
  • 可以用兩隻手抓住玩具,可以搖撥浪鼓;
  • 什麼都往嘴裡放;
  • 可以翻轉小手,研究手心和手背;
  • 會觀察自己的小腳並可以把腳放進嘴裡;
  • 會觀察媽媽的臉、眼睛、嘴巴、頭髮和衣服;
  • 能辨認出大小聲、可以發出元音,並用他們來“聊天”;
  • 會用唾液吹泡泡;
  • 對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不同的行為表達;
  • 長時間玩一個玩具會煩。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四次飛躍(第19周)

基本信號:

  • 每次飛躍期的固定搭配一定是有哭鬧的;
  • 不再滿足於橫抱,要求豎抱;
  • 睡眠少,睡不安穩;
  • 開始出現明顯的怕生,
  • 心情明顯起伏不定;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出生後第14至19周左右,第四次飛躍如期而至。成人世界裡的理所應當,對寶寶來說卻是新奇無比,比如跳起來為什麼還能落到地上?媽媽剛才在這裡,現在怎麼不見了?任何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可預知的。

這個階段要Get的技能有:

  • 有意識的想往前爬,但還做不到;
  • 有意識的想通過抬起屁股移動身體,但還做不到;
  • 雙手撐著地可以短暫的獨坐一下;
  • 俯趴抬頭、可以用手臂支撐起前胸;
  • 可以用任意一隻手成功抓到玩具;
  • 媽媽說話的時候,會去觸摸媽媽的嘴巴;
  • 什麼都喜歡往嘴裡放,用嘴巴感知世界;
  • 可以慢慢的掀開蓋在臉上的紗巾,或是找到被部分覆蓋的玩具;
  • 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
  • 能夠理解玩具的功能,比如拿起玩具電話會去撥號;
  • 對鏡子裡的自己做出反應,或驚奇或微笑;
  • 會拿起繪本看圖。
  • 別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有迴應;
  • 可以理解一些名詞,比如問寶寶“你的玩具車在哪?”,他會朝玩具車的方向看;
  • 對於表揚和批評有了初步的不同迴應;
  • 誇張他的行為,例如,媽媽如果迴應了他的咳嗽聲,他會繼續咳嗽然後笑
  • 有自己依戀的玩具,比如一條毯子或一個毛絨玩具。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五次飛躍(第23周)

基本信號:

  • 哭鬧、壞脾氣;
  • 需要更多陪伴關注和身體接觸;
  • 睡眠少;食慾差;
  • 不喜歡被改變,比如牴觸換衣服、換尿布;
  • 比之前更“認生”;
  • 頻繁的吃大拇指。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五次飛躍,出現在第22.5周至第26.5周,也就是寶寶五個半月至六個半月左右。

這時的寶寶還不太清楚“客體永存”的概念,他會以為看不到媽媽就是媽媽不見了,寶寶的“分離焦慮”也將慢慢出現。這一系列的新發現又讓寶寶陷入了不安,加之這個時期多數寶寶開始長牙。所以這個飛躍期顯得很棘手。這個時期會學習的有:

  • 扶著能站,有些寶寶出現走路邁步的動作;
  • 扶站時,雙腿出現跳躍動作(膝蓋彈跳)
  • 有爬的意識,通過爬的姿勢,身體能向前移動;
  • 用拇食指能捏起小物件
  • 掀開小手帕看看下面是什麼;
  • 試著把一個玩具放進另一個玩具裡;
  • 脫襪子,拽鞋帶;
  • 從餐椅上往下扔東西,並尋找掉落的物體;
  • 把食物放進媽媽嘴裡;
  • 看繪本或手裡玩具的時候,可以從一個目標看向另一個目標;
  • 觀察人或小動物的動作,比如爸爸倒立、小狗從地板這邊跑到那邊;
  • 對小物件感興趣,比如玩具上的小按鈕、衣服上的扣子;
  • 能明白一些簡短的指令,比如:不、走;
  • 專心的聽大人說話,樣子好像能聽懂一樣;
  • 聽到“拍手”的指令,會拍手;
  • 用舌頭的動作模仿類似mama、dada聲;
  • 跟著音樂晃身體。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六次飛躍(第34周)

基本信號:

  • 經常哭鬧、突然發脾氣,陰晴不定;
  • 比從前更加粘著媽媽,出現分離焦慮;
  • 睡眠不佳,開始做“噩夢”;
  • 不讓換尿布;
  • 依戀他的“陪伴娃娃”、吃手指、更像小嬰兒

學習技能:

第六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33.5周至37.5周,大約是第8-9個月期間。這次飛躍通常持續四周,也有些寶寶會將它縮短到三週,亦或延長到六週。

這個階段寶寶會學會分類:比如他會知道書裡貓咪、電視裡的貓咪、街上跑的貓咪都是貓;黑色的貓、白色的貓、也都是貓。(當然他不會一下認識這麼多。)這次飛躍,他會掌握如下:

  • 識別一個分類,比如動物類、食物類;
  • 知道了動物或物體的名字,比如牙刷、襪子、貓,當媽媽問“小貓在哪裡?”,寶寶會尋找或指向那裡;
  • 有時會重複媽媽的發音,比如“dada、mama”。
  • 會將不同的人和他的聲音、舉止聯繫起來;
  • 可以在不同環境下識別出同一個人;
  • 在房間裡看到一個人,然後從鏡子裡把他找出來。
  • 會因為媽媽關注別的寶寶而產生嫉妒心;
  • 當最喜歡的娃娃掉地上了,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安慰它;
  • 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會討好媽媽;
  • 看到別的寶寶哭,自己也會哭;
  • 學會了角色轉化,比如用奶瓶喂媽媽。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七次飛躍(第42周)

基本信號:

寶寶在大腦飛躍期間,依然全程出現如下表現:

  • 哭鬧、壞脾氣、喜怒無常;
  • 閒不下來;
  • 變的淘氣、四處抓拿;
  • 睡眠少或不安穩、做噩夢驚醒。

學習技能:

第七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41.5周至46.5周,即第九個半月至第十個半月期間。

在寶寶想操作兩個物體的時候,動手行動前,他會先觀察思考這兩個物體的關係,諸如把一個放在另一個裡面?還是把兩個東西摞起來?亦或是把它倆對接?

舉例來說:當寶寶想把兩塊積木摞起來,他會先拿起一塊來對準另一塊積木;如果寶寶想把小木棍插進小洞,他會先比較小木棍和小洞的形狀是否匹配。

如果媽媽注意觀察,會發現你的寶寶原來已經明白了很多事情。

寶寶的大腦經過第七次飛躍後,他會掌握如下技能。

注意,寶寶越大,不同孩子之間的差異就會越大,可能別的寶寶十個月會的事情,你的寶寶一歲多才能做到,反之,你的寶寶十個月會的技能,別人家的寶寶要幾個月之後才能做到,媽媽們不要因為這些產生焦慮。(以下是從此月齡段開始,至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逐步完成的項目,由於這些項目同屬“次序”概念,故在此全部列出:

  • 有意識的看書並根據不同圖片有所發音;
  • 可以根據命名依次指認不同的人或物,不論是實物或圖片均可。比如能指出自己和媽媽的五官,並要求媽媽命名。當被問道“貓怎麼叫”時,回答“喵”;
  • 體驗“同時”和“接下來”的概念。當你開燈時,會看向燈;會拿起鑰匙插進鎖眼;
  • 找到能推的物體協助自己學走路;找到能扶著的物體,以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被抱著的時候,會用手指指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 行動前會看看是否可以自主到達下一個可以扶著的物體;
  • 重複一個喜愛的遊戲;
  • 用各種方式誘導媽媽和自己做遊戲,比如假裝自己做不到、或通過嬰兒語的呼喚;
  • 學會藏貓貓,自己把東西藏起來,當媽媽找到的時候自己特別開心;
  • 聽兒歌時會模仿一兩個之前做過的動作,搖晃身體或跳跳(不會跳離地面);
  • 媽媽收起玩具時,會一件件的把玩具遞給媽媽;拿起用過的尿不溼走向垃圾桶並扔進去;
  • 自己把襪子拉下來;可以做出自己穿鞋穿襪的動作(只是動作,並非能穿上);
  • 媽媽給自己穿衣時,知道配合,比如伸袖子或把衣服拽下來;
  • 吃冒熱氣的東西之前會吹吹。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八次飛躍(第51周)

基本信號:

  • 極容易哭鬧、極粘人、總要求媽媽抱;
  • 認生的程度增加,甚至有生人靠近就會大哭;
  • 時而淘氣惡作劇,時而無故發脾氣;
  • 嫉妒媽媽親近其他人;
  • 睡眠少,時有噩夢;
  • 食慾下降;
  • 偶有返嬰行為。

學習技能:

第八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50.5周至54.5周,即第十一個半月至第十二個半月期間,寶寶將迎來生命中的第一個生日,小嬰兒正式晉升為幼兒啦!

這次飛躍之後,寶寶會更專注大人說話,會自己專注玩玩具,媽媽們會驚喜於寶寶獨立而又快樂的心態,甚至發現孩子有心眼兒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會學會達到同一目的可以通過不用順序,比如吃飯時,吃完這口飯後要不要再吃點別的?接下來喝口水?吃下一口飯是用勺子還是用手?這些事情的順序可以不同,但不管先做哪一件事,這都叫做“吃飯”。

雖然這對成人來說是順其自然的事,但對寶寶來說理解這個概念卻並不容易,因為他們小腦袋之前的認知模式是單純而固定的次序。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通過觀察家庭成員的行為理解某件事,比如媽媽端來西瓜,他便知道水果時間到了,也期待自己能吃到一點。

以下是第八次飛躍後,寶寶在未來幾個月裡將逐步學會的新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拿出掃把開始掃地;
  • 走進洗手間去清潔馬桶;
  • 給媽媽拿衣服鞋子表示要出門;
  • 拿出自己的衣服要穿上;
  • 準備吃飯的時候,拿起自己的碗和勺;
  • 用語言或手勢告訴你該吃飯了;
  • 把勺子放進碗裡開心的攪拌;

(還有很多類似以上的家務活動,不一一列明)

  • 在指導下可以正確的把不同形狀的積木放進相應形狀的洞裡;
  • 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可以嘗試使用便盆;
  • 仿照自己吃飯的過程去喂玩具娃娃吃飯;
  • 至少獨自搭起三塊積木;
  • 完成打電話的全過程;
  • 專注看卡通節目;
  • 表達繪本里的事情,比如,看到書中的汽車,會發出“嘀嘀嗚嗚”的聲音;
  • 專心觀察大孩子是怎麼玩玩具的;
  • 觀察家庭成員類似穿衣、吃飯、打電話等行為。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九次飛躍(第60周)

基本信號:

  • 哭鬧、煩躁、發脾氣;
  • 喜怒無常,這一秒笑下一秒哭;
  • 撒嬌、淘氣、惡作劇;
  • 嫉妒媽媽親近別的寶寶;
  • 睡眠不佳、會做噩夢;
  • 喜歡抱他的陪伴玩具;
  • 抵抗穿衣服、換尿布。

學習技能:

寶寶大腦的第九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59.5周至64.5周,即第十三個半月至第十五個月期間,這次飛躍的主題是“原則”。

經過上一次飛躍,你的寶寶對於日常的程序,例如吃飯、購物、洗碗、掃地,都已經習以為常了,而且他會找機會給你展示他也可以做到這些。

第九個飛躍期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建立規則。這次飛躍對於你的學步期寶寶來說非常複雜也非常關鍵。

因此,父母在這個關鍵的時期一定要幫助孩子建立原則,否則你就欠了孩子的,因為社會上的人們只會評判而不會去教你的孩子。

寶寶通過以下這些方式來探索“原則”的世界,並將逐漸學會這些新的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自主選擇、要求主動權、發言權;
  • 清楚玩具的所有權;
  • 認真觀察成人和其他孩子;
  • 模仿可愛的動作和進攻性行為;
  • 模仿肢體大動作,比如翻跟頭和爬高;
  • 模仿奇怪的動作,比如駝揹走路,踮腳走路;
  • 模仿他在書裡或電視上看到的東西;
  • 爬到障礙物下面或後面,然後再出來;
  • 嘗試“是”和“不”的意思;
  • 戲弄媽媽,比如故意不聽話;
  • 嘗試斜坡、臺階等不同的空間;
  • 表現出自己的喜好和做事方式,比如不讓媽媽餵飯;
  • 嘗試用其他手段實現目前無法達成的目的,比如,媽媽不給的東西,找奶奶要;
  • 有時會承認自己是小孩,要求幫助且會服從,比如過馬路的時候,媽媽牽著他的手,一般情況下他不會掙脫。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第十次飛躍(第71周)

基本信號:

我們最後一次溫習寶寶的飛躍期表現吧,媽媽首要做的也就是兩件事:陪伴和關注。

  • 哭鬧、煩躁、喜怒無常、發脾氣;
  • 粘人、撒嬌、依賴媽媽或陪伴娃娃;
  • 淘氣;
  • 嫉妒;
  • 警惕陌生人;
  • 睡眠不佳、做噩夢甚至說夢話;
  • 沒食慾;
  • 發呆、白日夢;
  • 孩子氣。

學習技能:

第十次飛躍發生在足月出生的第70.5周至75.5周,大約第十六個月至第十七個多月期間

經過了上一次飛躍,孩子已經開始理解什麼是“原則”了,為了探究不同做法帶來的影響,會不斷改變事情的處理程序。

比如:開始有計劃、會表演、學會攻擊、知道什麼是自己的、惡作劇、嘗試用“是”或“不是”,學習合作、求關注等等。

現在,孩子也開始理解一些重要的東西,他可以選擇他是否要成為的樣子:誠實?樂於助人?小心謹慎?有耐心?……

孩子開始不那麼機械的運用原則,而是學著如何根據各種不同環境改善做事的方法。

以下是第十次飛躍後,寶寶將逐步學會的新本領:

(還是要強調,以下這些本領並非每個寶寶馬上就能學會,不同的寶寶有快有慢,有的寶寶對於有些技能,甚至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都不會出現,媽媽們千萬不要產生焦慮,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學習速度。)

  • 脫口而出“不”;
  • 通過做被禁止的事情來試探你;
  • 模仿電視裡的行為;
  • 會“說謊”了;
  • 我能控制我的身體、我可以自己做事情、我可以自己決定、我需要權力;
  • 返回原地找人;
  • 知道媽媽和爸爸是不同的;
  • 能判斷相似和不同;
  • 安慰別人;
  • 非常會模仿;
  • 有想像力;
  • 對蜜蜂、螞蟻、瓢蟲興趣濃厚;
  • 嘗試給植物澆水、喂小動物;
  • 理解核心家庭成員各自獨立卻又同屬一家;
  • 理解別人也有自己的核心家庭,自己家庭和其他小朋友的家庭不同;
  • 想去親友家、並給親友打電話,提醒你該去親友家串門了;
  • 能認出自己家的房子;
  • 可以指出去公園或回家的路;
  • 知道每件衣服、包、鞋子分別是誰的;
  • 知道每件玩具屬於誰、知道哪裡禁止入內;
  • 不再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
  • 藏起東西堅持不讓扔掉;
  • 不喜歡混亂,想要每件東西都放到正確的位置(秩序敏感期);
  • 喜歡拼圖玩具,精細動作加強,堅持細節,關注小物件;
  • 按自己的規則編遊戲;
  • 開始學著畫圓形、方形;
  • 用繪畫表達現實中的事物,畫自己、畫父母、畫船、畫樹;
  • 能長時間聽音樂,喜歡玩電子琴;
  • 記得過去的體驗;
  • 製作計劃,如果你承諾給他一些事情卻忘記了,他會鬧脾氣
  • 可能會害怕電動牙刷;
  • 忙於實驗一些基本物理現象,比如物體掉落、水中浮力等;
  • 通過混合沙子和水來模仿和水泥;
  • 可以用字詞製造簡單句子;
  • 指手畫腳、可以用肢體語言交流;
  • 愛看書,聚精會神聽完短故事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結語:

10個飛躍期就介紹到這啦,內容比較範範,因為篇幅有限。

無論是從飛躍期來臨信號、還是從學到的新技能,都只節選了比較明顯的部分。

總的來說,每一次飛躍期都會讓寶寶學到一種新的技能——一套他從前不可能掌握的技能,這期間不要吝惜給予寶寶的鼓勵,越多越好!

由於寶寶偏好、性格、身體特性等的不同,沒有兩個表現完全相同的寶寶,請記住你的寶寶是獨一無二的。

當然,如果你以為幫助寶寶度過了生命中前十次最重要的WonderWeeks,就前途一片光明瞭,那你就太傻太天真了。

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度過了嬰兒期,還有幼兒期、童年期、甚至青春期都會有不同的飛躍。是不是突然覺得生無可戀?嗚嗚~~

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C媽說

寫這篇之前我一直猶豫,因為老實講,雖然篇幅很長,但是依舊連皮毛都沒講夠。

之所以依然想把它搬上臺面是因為,也許只是這飛躍期的冰山一角,就讓很多媽媽如蒙大赦,長出一口氣,原來我家孩子的無理取鬧、發脾氣是“正常”的。

我想,不管是敏感期、猛漲期、還是飛躍期,這些理論提出的最大正面影響,就是讓我們看到孩子成長的合理性,而不去做那些違反孩子天性的事兒。看完之後最大的所得,就是不那麼焦慮了。

能對寶寶的哭鬧少一些擔心和不耐煩,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體諒,幫助他們度過這些“生命之處容易困惑的時期"。

但是!這難道不是最大的啟發麼?我們非得確認孩子處在飛躍期、敏感期才能做到尊重他、包容他麼?

想確認自己孩子是正常的,一定要知道他是因為處在飛躍期,才肯相信麼?

想來,是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太脆弱了,只有通過各種“期”確認他是正常的,才能心安理得的允許他,不干涉他。

所以,雖然我寫了很多,還是建議大家,與其刻意記住每一個飛躍期,不如干脆忘記。

你只需在控制不住自己、忍不住對孩子的暴躁發飆的時候,把飛躍期當做自己的一個“藉口”,包容孩子,讓TA“自由”!

尊重孩子的每個行為,允許他們探索的願望。

本文參考文獻:《The Wonder Weeks》By:Hetty van de Rijt,Ph.D.and Frans Plooij,Ph.D.

“LESmom親子教育”

http://mp.weixin.qq.com/mp/getmasssendmsg?__biz=MzA3MDY0ODgyOQ==#wechat_webview_type=1&wechat_redirect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