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將開始,這幾個“錦囊”送給考生及家長

不完美媽媽 高考 家庭教育 哲學 家學寶 2019-06-08

◆◆ 關注「家學寶」 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高考即將開始,這幾個“錦囊”送給考生及家長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狄奧根尼的木桶

在上期的文章中,我們主要就在中高考前,考生和家長可以做哪些準備入手,介紹瞭如何在考前調整作息,提前熟悉考場環境,家長陪考時需注意些什麼等生活和作息上的小細節。(點擊查看:六月中高考來臨,做好這幾點,助孩子發揮出120%水平)

然而,要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除了實力和健康的身體,心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考前最後關頭,拼的就是心態了。

本文將以考生和家長可以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為話題,一起來聊一下考試前的心態建設。


1

考生篇:

進行積極心理暗示,合理看待考試


中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挑戰,並不是最後一個挑戰,如果家中有焦慮的考生,家長對孩子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

假設我擁有一種魔法可以幫助你在這次考試中取得成功,但是作為代價這會是你餘下的人生中最後一次成功。你願意接受嗎?

大多數考生對這個問題都選擇不接受。儘管他們面對中高考時十分緊張,甚至感到恐懼,聽到中高考會出現心悸等生理症狀,但在他們內心深處知道中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次階段性的“危機”。

所謂“危機”有危險的成分(沒有考上理想學校,人生道路偏出軌跡),也有著機遇(獲得成長,在今後的挑戰中變得更有自信)。這其中蘊含著哲學的思想,老子的“禍福相依”,尼采的“殺不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大”皆是此理。

高考即將開始,這幾個“錦囊”送給考生及家長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把中高考當作人生的終點,自然顧慮重重,患得患失,緊張得無法自已。

但是如果自己有著更加長遠的目標,把中高考僅僅當作人生中的一次挑戰,即使考試失利,也不會動搖自己的目標,並持之以恆地為之而努力,相信以這樣的心態參加考試自己會輕鬆很多,臨場也能發揮地更好。

美國有句諺語: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時,整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在擁有了這樣的心態之後,相信考生也能樹立更適合自己的目標,以更平常的心態面對考試。

但是,面對這樣重大的考試難免心裡還是會有一些膽怯,考試也可以用一些積極的暗示來鼓勵自己。

首先可以通過積極暗示的語言來強化自信心,比如鼓勵自己“我行,我一定能行”、“我最近的狀態不錯,進步也很大”、“我該做的都做了,難道還會發揮不出正常的水平嗎”等。

可能初次進行這樣鼓勵的話,有點難為情,覺得這樣自言自語的時候有點傻。但是嘗試過後,就會發現,這樣的做法會使自己的心情更加的樂觀積極,思維和行動的效率也會有提高。

其次還可以在想象中預演,考生可以在一個比較安靜和安全的環境中將自己徹底的進行放鬆,並將希望達到的目標在腦海中進行清晰細膩的預演。

比如想象一下自己考入理想的學府,想象自己在校園中徜徉,想象著自己在實驗室中做實驗,要告訴自己這就是自己的理想,自己願意為了這個理想去奮鬥,有了這樣的遇事之後,人就會有前進的動力。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自我實現預言”。

最後,別忘了調整和優化情緒。

當複習狀態不佳的時候,無需著急,換個角度看問題,並不是自己的實力下降,而是可能有些累了,休息之後就會恢復。

因為到了最後階段,其實大局已定,相信自己的該有的實力。


2

家長篇:

營造寬鬆環境,做到關注而不管住


臨近考試的孩子通常是比較敏感的,如果此時家長沒有營造一個比較寬鬆的家庭環境,那麼可能更容易讓孩子感到緊張。因此,家長此時也需要做出一些改變,積極關注孩子的需求,引導孩子調整情緒,樹立自信心,正確看待考試,來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關鍵的最後幾天。

以下的“四多四少”或許可以更好地幫助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問題。

首先,要多問少言。

多問,是隻問需求,少言,是少一些大道理的教育。此時的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學習和備考中,很容易忽略自己情感上的需求,這時,父母可以簡單地詢問,並表達自己理解孩子的心情,能夠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敞開心胸,將給孩子更多安全感。

如果父母說很多關於考試之前心態準備的大道理,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厭煩,而如果本來出於好心安慰孩子就算考得不好也沒有關係,則反而會讓孩子的自信心下降。

第二,要多聽少辯。

傾聽是多聽聽孩子的需要,理解孩子需求,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情緒,理解孩子的緊張和焦慮。

過多的辯解和說教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增加緊張情緒。相信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

第三,要多笑少怒。

表情很容易透露我們真實的情緒,以笑臉相迎,用積極鼓勵的話語提高孩子自信,例如:

“這段時間來你一直都發揮很穩定,相信這次也可以。”

“發揮出你平時的水平就可以了,爸爸媽媽都支持你!”……

父母的不穩定情緒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害怕,因此不要讓孩子感覺到我們比他還脆弱。

最後,要多看少管。

看是為了觀察孩子在做什麼,從看和觀察中,可以發現孩子的需求,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但如若一切正常,那麼父母就止於看,而不管。

要相信孩子的自主安排能力,不干涉他們的活動自由。


高考即將開始,這幾個“錦囊”送給考生及家長

(圖片來自網絡)



總得來說,父母要在這個時候做一個陪伴者,陪孩子一起度過這段旅程,一個好的陪伴者扮演著支持者的角色,這種支持讓孩子感受到“我隨時在這裡”的安全感。


3

保持適度壓力,擁有良好睡眠


如果考前過度緊張、失眠,不是特別建議直接使用安眠藥,安眠藥中含有一種成分會抑制快速眼動睡眠(REM睡眠,有關REM睡眠的介紹會很長,在此不做贅述,有不少研究證明REM睡眠與人的記憶整合存在很大關係)。

或許,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安慰劑效應,安慰劑效應又稱為偽藥效應,原指病人雖然服用了沒有任何作用的藥物,但是因為相信藥物治療有效,所以狀況發生好轉的現象。

這並不是一種單純的心理作用,而是經過大量事實得以證明:

在二戰時期,美軍在北非戰場上後勤無法跟上,醫用的鎮定劑很快就用完了,當傷病員忍受著疼痛不斷哀嚎時,當時的軍醫不忍心,只能死馬當活馬醫,給他們注射了生理鹽水並騙他們這是強力的鎮痛劑。


結果卻發現那些傷員在注射之後奇蹟般地止住了疼痛。


高考即將開始,這幾個“錦囊”送給考生及家長

(圖片來自網絡)



考生在面臨重大壓力時,身體也會出現各類症狀。如筆者之前遇到一位考生S前來諮詢,因為成績出現下滑,而出現了午睡睡不著的情況(在中國很多地區仍保留著中午午休的習慣)。

而S覺得自己午睡無法入睡影響了下午及晚上的學習狀態,從而惡性循環,成績繼續下降。為此他很焦慮,甚至出現了頭疼,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其實,S糾結的一個繩結即為午睡無法入睡,但午休僅僅是一個個人習慣,在部分快節奏地區(如上海),以及在國外是沒有中午回去睡覺的習慣。

因此,午睡可能能讓自己下午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但是並不是必要的。

比起午睡睡不著,更嚴重的是S對睡不著的焦慮感。

擔心害怕自己的成績會下降,越是這樣擔心焦慮的話,會越睡不著。然而短時間內想要破除S午睡的魔咒十分困難,於是筆者便採用了安慰劑療法。給了他一片維生素片謊稱是能夠安神,助睡眠的藥,當S相信藥的效果後,他的午睡問題也就得以解決了,從而打開了他的心結,幫助S以一個良好的心態迎接考試。

家長在遇到孩子緊張、心神不寧的時候也可以嘗試一下使用安慰劑效應,做好鋪墊謊稱在醫院有好友可以開出安神助眠,提高注意力的特效藥,其實是無害的維生素片。安慰劑效應能有效地給與孩子暗示,讓自己迅速安定下來,進入複習狀態,從而考出理想的成績。

在使用安慰劑效應時,家長需要保持一副淡定,堅信的樣子。如果家長在孩子使用安慰劑之後患得患失,焦慮不安,不斷詢問狀態,反而會引起孩子懷疑,從而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最後,祝願每個考生都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用自信的腳步越過這座山,回頭看時,能報以微笑 :)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