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但就算是迪士尼裡的公主,也不意味著成長可以一帆風順。

在幼兒園裡,柔柔被欺負。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但就算是迪士尼裡的公主,也不意味著成長可以一帆風順。

在幼兒園裡,柔柔被欺負。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甚至是孤立。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但就算是迪士尼裡的公主,也不意味著成長可以一帆風順。

在幼兒園裡,柔柔被欺負。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甚至是孤立。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隨著真實記錄的故事推進,小公主又墜入了“數學”的魔咒。面對老師和父親如唐僧般的習題講解,柔柔一臉茫然,然後開始抹淚:“這些數學公式就像森林裡的毒蛇。”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但就算是迪士尼裡的公主,也不意味著成長可以一帆風順。

在幼兒園裡,柔柔被欺負。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甚至是孤立。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隨著真實記錄的故事推進,小公主又墜入了“數學”的魔咒。面對老師和父親如唐僧般的習題講解,柔柔一臉茫然,然後開始抹淚:“這些數學公式就像森林裡的毒蛇。”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柔柔夢想著成為一位公主,但這條路上也會佈滿荊棘。

她想學芭蕾,爸媽給她報了班,老師坐在她身上幫她壓腿,她疼痛流淚,大呼難受,媽媽在一旁以自己是這麼過來的鼓勵她堅持,爸爸在旁邊一言不發。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但就算是迪士尼裡的公主,也不意味著成長可以一帆風順。

在幼兒園裡,柔柔被欺負。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甚至是孤立。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隨著真實記錄的故事推進,小公主又墜入了“數學”的魔咒。面對老師和父親如唐僧般的習題講解,柔柔一臉茫然,然後開始抹淚:“這些數學公式就像森林裡的毒蛇。”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柔柔夢想著成為一位公主,但這條路上也會佈滿荊棘。

她想學芭蕾,爸媽給她報了班,老師坐在她身上幫她壓腿,她疼痛流淚,大呼難受,媽媽在一旁以自己是這麼過來的鼓勵她堅持,爸爸在旁邊一言不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這種方式放到現在,肯定不被推崇。其實她爹媽當時心裡肯定也難受,但是對這種鑽心疼痛能理解多少,值得商榷。

後來,柔柔被送到了美國。14歲的年紀,一個人住進有文化差異的寄宿家庭。有國內紮實的基礎教育做支撐,學業方面她非常出類拔萃。

但“人生的功課”再次壓向了柔柔,直到她一再被寄宿家庭要求搬離。這讓柔柔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成長總會伴隨陣痛,但我們都要長大。

暑假柔柔回國,重返幼兒園做義工,認識到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的。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柔柔天生數學就差,怎麼也學不好。要不是因為有私立中學這條路,估計連中考都通不過,高考就更別提了。

可是,當她去到美國著名的教會中學,一學期有五門課得到NO.1,五次上臺領獎開創了學校的歷史。當然,這裡面肯定不包括數學。

那麼,在這樣伴隨時代的變化中,我們作為父母,作為教育者,能從中得到什麼有意義的反思呢?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在於認識和了解孩子,然後才是引導。對於引導,也是引導他認識和了解他本身,然後才是找到適合他自己的發展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裡,有過這樣一句話:“你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句話用在教育上,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3

當生命遇到熱愛,即是人生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但就算是迪士尼裡的公主,也不意味著成長可以一帆風順。

在幼兒園裡,柔柔被欺負。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甚至是孤立。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隨著真實記錄的故事推進,小公主又墜入了“數學”的魔咒。面對老師和父親如唐僧般的習題講解,柔柔一臉茫然,然後開始抹淚:“這些數學公式就像森林裡的毒蛇。”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柔柔夢想著成為一位公主,但這條路上也會佈滿荊棘。

她想學芭蕾,爸媽給她報了班,老師坐在她身上幫她壓腿,她疼痛流淚,大呼難受,媽媽在一旁以自己是這麼過來的鼓勵她堅持,爸爸在旁邊一言不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這種方式放到現在,肯定不被推崇。其實她爹媽當時心裡肯定也難受,但是對這種鑽心疼痛能理解多少,值得商榷。

後來,柔柔被送到了美國。14歲的年紀,一個人住進有文化差異的寄宿家庭。有國內紮實的基礎教育做支撐,學業方面她非常出類拔萃。

但“人生的功課”再次壓向了柔柔,直到她一再被寄宿家庭要求搬離。這讓柔柔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成長總會伴隨陣痛,但我們都要長大。

暑假柔柔回國,重返幼兒園做義工,認識到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的。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柔柔天生數學就差,怎麼也學不好。要不是因為有私立中學這條路,估計連中考都通不過,高考就更別提了。

可是,當她去到美國著名的教會中學,一學期有五門課得到NO.1,五次上臺領獎開創了學校的歷史。當然,這裡面肯定不包括數學。

那麼,在這樣伴隨時代的變化中,我們作為父母,作為教育者,能從中得到什麼有意義的反思呢?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在於認識和了解孩子,然後才是引導。對於引導,也是引導他認識和了解他本身,然後才是找到適合他自己的發展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裡,有過這樣一句話:“你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句話用在教育上,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3

當生命遇到熱愛,即是人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孩子的苦惱,很多是大人看不到的;

孩子熱愛的事物,很多是被大人所忽略的。

現在的孩子,充分享受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擺脫了物質匱乏的困境,但與此同時,仍然存在著巨大的衝突,最主要的就是代際間的觀念差,還有父輩精神和心理關懷的缺失。

物質豐盈並不代表著精神充實,有時還恰恰相反。

《小歡喜》裡,季楊楊高考得到593的高分,父親想讓他進北理工,也算國內A類,但他最後選擇去德國慕尼黑大學(國際排名34名,相當於德國的清華)。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但就算是迪士尼裡的公主,也不意味著成長可以一帆風順。

在幼兒園裡,柔柔被欺負。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甚至是孤立。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隨著真實記錄的故事推進,小公主又墜入了“數學”的魔咒。面對老師和父親如唐僧般的習題講解,柔柔一臉茫然,然後開始抹淚:“這些數學公式就像森林裡的毒蛇。”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柔柔夢想著成為一位公主,但這條路上也會佈滿荊棘。

她想學芭蕾,爸媽給她報了班,老師坐在她身上幫她壓腿,她疼痛流淚,大呼難受,媽媽在一旁以自己是這麼過來的鼓勵她堅持,爸爸在旁邊一言不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這種方式放到現在,肯定不被推崇。其實她爹媽當時心裡肯定也難受,但是對這種鑽心疼痛能理解多少,值得商榷。

後來,柔柔被送到了美國。14歲的年紀,一個人住進有文化差異的寄宿家庭。有國內紮實的基礎教育做支撐,學業方面她非常出類拔萃。

但“人生的功課”再次壓向了柔柔,直到她一再被寄宿家庭要求搬離。這讓柔柔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成長總會伴隨陣痛,但我們都要長大。

暑假柔柔回國,重返幼兒園做義工,認識到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的。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柔柔天生數學就差,怎麼也學不好。要不是因為有私立中學這條路,估計連中考都通不過,高考就更別提了。

可是,當她去到美國著名的教會中學,一學期有五門課得到NO.1,五次上臺領獎開創了學校的歷史。當然,這裡面肯定不包括數學。

那麼,在這樣伴隨時代的變化中,我們作為父母,作為教育者,能從中得到什麼有意義的反思呢?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在於認識和了解孩子,然後才是引導。對於引導,也是引導他認識和了解他本身,然後才是找到適合他自己的發展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裡,有過這樣一句話:“你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句話用在教育上,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3

當生命遇到熱愛,即是人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孩子的苦惱,很多是大人看不到的;

孩子熱愛的事物,很多是被大人所忽略的。

現在的孩子,充分享受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擺脫了物質匱乏的困境,但與此同時,仍然存在著巨大的衝突,最主要的就是代際間的觀念差,還有父輩精神和心理關懷的缺失。

物質豐盈並不代表著精神充實,有時還恰恰相反。

《小歡喜》裡,季楊楊高考得到593的高分,父親想讓他進北理工,也算國內A類,但他最後選擇去德國慕尼黑大學(國際排名34名,相當於德國的清華)。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季楊楊一直非常喜歡賽車,德國的“汽車工業”是世界頂級的。他舅舅也因從事汽車行業常年在德國出差,可以幫助推薦到熟識的公司實習。

學喜歡的專業,做喜歡的事,是非常幸福的。

比如,現在很多學霸父母都對培養出學渣孩子百思不解、各種抓狂和強力糾偏,但實際上,這種“自以為是”的引導教育是掠奪和毀滅式的,忽略了“適合”這個根本。

正如那個被多次引用的例子:一人新買一個院子,把所有花木統統清空,栽上自認為最好的。而同樣是新來的鄰居,卻花了較長時間認識原有院子,哪些是芍藥,哪些是牡丹,再加以整理修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我們不能破壞,應該更好地去認識瞭解他,再引導他去認識瞭解自身。

這兒的前提,是我們首先要認識瞭解自己。

想其所想,是心靈教育的開始,當生命遇到熱愛,即是孩子的人生。

4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但就算是迪士尼裡的公主,也不意味著成長可以一帆風順。

在幼兒園裡,柔柔被欺負。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甚至是孤立。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隨著真實記錄的故事推進,小公主又墜入了“數學”的魔咒。面對老師和父親如唐僧般的習題講解,柔柔一臉茫然,然後開始抹淚:“這些數學公式就像森林裡的毒蛇。”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柔柔夢想著成為一位公主,但這條路上也會佈滿荊棘。

她想學芭蕾,爸媽給她報了班,老師坐在她身上幫她壓腿,她疼痛流淚,大呼難受,媽媽在一旁以自己是這麼過來的鼓勵她堅持,爸爸在旁邊一言不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這種方式放到現在,肯定不被推崇。其實她爹媽當時心裡肯定也難受,但是對這種鑽心疼痛能理解多少,值得商榷。

後來,柔柔被送到了美國。14歲的年紀,一個人住進有文化差異的寄宿家庭。有國內紮實的基礎教育做支撐,學業方面她非常出類拔萃。

但“人生的功課”再次壓向了柔柔,直到她一再被寄宿家庭要求搬離。這讓柔柔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成長總會伴隨陣痛,但我們都要長大。

暑假柔柔回國,重返幼兒園做義工,認識到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的。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柔柔天生數學就差,怎麼也學不好。要不是因為有私立中學這條路,估計連中考都通不過,高考就更別提了。

可是,當她去到美國著名的教會中學,一學期有五門課得到NO.1,五次上臺領獎開創了學校的歷史。當然,這裡面肯定不包括數學。

那麼,在這樣伴隨時代的變化中,我們作為父母,作為教育者,能從中得到什麼有意義的反思呢?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在於認識和了解孩子,然後才是引導。對於引導,也是引導他認識和了解他本身,然後才是找到適合他自己的發展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裡,有過這樣一句話:“你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句話用在教育上,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3

當生命遇到熱愛,即是人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孩子的苦惱,很多是大人看不到的;

孩子熱愛的事物,很多是被大人所忽略的。

現在的孩子,充分享受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擺脫了物質匱乏的困境,但與此同時,仍然存在著巨大的衝突,最主要的就是代際間的觀念差,還有父輩精神和心理關懷的缺失。

物質豐盈並不代表著精神充實,有時還恰恰相反。

《小歡喜》裡,季楊楊高考得到593的高分,父親想讓他進北理工,也算國內A類,但他最後選擇去德國慕尼黑大學(國際排名34名,相當於德國的清華)。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季楊楊一直非常喜歡賽車,德國的“汽車工業”是世界頂級的。他舅舅也因從事汽車行業常年在德國出差,可以幫助推薦到熟識的公司實習。

學喜歡的專業,做喜歡的事,是非常幸福的。

比如,現在很多學霸父母都對培養出學渣孩子百思不解、各種抓狂和強力糾偏,但實際上,這種“自以為是”的引導教育是掠奪和毀滅式的,忽略了“適合”這個根本。

正如那個被多次引用的例子:一人新買一個院子,把所有花木統統清空,栽上自認為最好的。而同樣是新來的鄰居,卻花了較長時間認識原有院子,哪些是芍藥,哪些是牡丹,再加以整理修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我們不能破壞,應該更好地去認識瞭解他,再引導他去認識瞭解自身。

這兒的前提,是我們首先要認識瞭解自己。

想其所想,是心靈教育的開始,當生命遇到熱愛,即是孩子的人生。

4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孩子永遠是讓大人們捉摸不透的物種。

李躍兒老師2004年創辦了主張個性教育的幼兒園芭學園,“孩子是腳,教育是鞋”的教育理念在電影《零零後》裡的兩個孩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證。

如果我們的眼睛只看到池亦洋、柔柔輝煌的結果,只看到那些優秀的模範,就會忽視自己的孩子:

  • 作為一個“人”的不一樣;
  • 作為一個“人”的不完美;
  • 作為一個孩子的生命價值。


當我們這樣做時,孩子也會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感到對家長和人類犯下了天大的錯。最後,他們可能靈陪著對自己感到失望的家長度過一生。

當他們有了孩子,他們可能再用父母養育自己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孩子,或者放任自己的孩子。

201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少年時代》也是講述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曆程,及其父母親各個方面的變化。

"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文丨噠噠兔 編輯丨金雀兒

推薦丨布穀學習(ID: iBookgood)

人生有三個必修階段:

一是接受自己的父親平庸;

二是接受自己平庸;

三是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

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想、不肯、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太習慣把孩子塑造成一個“高大全”的模範兒童了,看起來完美無缺,毫無瑕疵。

倘若我們從第三者的視角去旁觀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哪些成長的祕密?

在最近上映的《零零後》這部教育紀錄片中,讓我們認識到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童年人格建構的重要性,看到父母建立良好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或許能告訴你那些養育的“不標準答案”。

池亦洋和柔柔的故事,給80%的普通孩子和沒有生出優秀孩子的父母以希望。

這部紀錄片可以是一盞燈,照亮並非天生優秀的孩子生命中的黑暗;

可以是一道特殊的陽光,穿透那些黑暗的角落,殺死那裡的黴菌,讓那個角落明亮起來,散發出陽光的味道。

對家長來說,它是一部安全參照點。

用導演張同道的話說:“這是用12年,寫給年輕父母的一封家書。”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1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2006年,導演張同道將攝影機扛進了一個叫芭學園的幼兒園,如今2019年,長達12年的拍攝過去。

幼兒園裡的啼哭與歡笑、成長的煩惱、初戀的懵懂、人生的功課、未來的抉擇......鏡頭記錄了無數孩子成長的珍貴瞬間。

紀錄片《零零後》的主角男孩池亦洋、女孩柔柔就是在這所幼兒園裡長大的,那時他們5歲。

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他拿著搶來的棍子,披著紅披風,“大鬧”幼兒園。活脫脫像一隻剛翻出五指山的“孫猴子”,不接受任何管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搶東西,欺負小夥伴,霸道、倔強......嘴裡大聲喊著:“我要把你們打成肉泥。”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池亦洋絕對就是家長眼中的問題孩子,甚至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

但沒有人發現,“孫猴子”的內心裡藏著一個“英雄夢”。

經過一次次的調皮搗蛋,幼兒園裡所有家長群情激憤,他們集體抗議,希望開除池亦洋。

家長們的要求卻被幼兒園園長大李老師拒絕了,她說:“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縱容。

“如何既保持池亦洋身上那種男性的陽剛之美,同時讓他自我約束不逾矩”,這成為幼兒園大李老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欺負小朋友被關禁閉,大李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疏導。

畫面中,大李老師每一次解說孩子們動作的心理意圖時,作為大人的我們才開始明白,憑藉身體和年齡的優勢,居高臨下地俯視這一代新生力量是多麼野蠻的傲慢!

很快,池亦洋的故事達到了另一個小高潮。

幼兒園裡再起爭執,又有池亦洋,讓人意外的是,他沒有拿起棍棒,他竟學著老師的模樣成了調解夥伴之間矛盾的“孩子王”。

小學階段的池亦洋學習非常不在狀態,經常做不完作業。很多數學題不會解,時常在夜深人靜時流下痛苦的淚水。

可學校老師不重過程只看結果,他的父母更是毫不知情。

放到今天來看,他的父母一定會更多參與解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之難。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有一次,池亦洋在家裡因為作業不會做而大哭,他邊哭邊說:“所有的作業都不會做!本來五分鐘就能做完的作業到現在還沒有做完!”

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能夠清楚地發現自己遇到的困境,並明確表達出自己面對困境的感受和想法,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學階段,池亦洋接觸到橄欖球。腦力配合體力,池亦洋在橄欖球的高強度對抗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16年暑假,池亦洋入選國家隊,代表中國出征世界橄欖球青年錦標賽,開幕式上他莊嚴地唱起《義勇軍進行曲》,熱血、激昂。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鏡頭切回幼兒園,池亦洋帶領一群小男孩,在芭學園的小操場上高唱國歌。那時的他們歌詞不熟,也無法領悟其中深意。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沒出息地從眼角流出。我的心沒有感到要流淚,但是眼淚一直在流。

10年,一個男孩完成了人生第一階段的蛻變。池亦洋對“英雄”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孩子行與不行,標準是什麼?僅僅用分數去評價,是有偏差的。

大李老師說:“我們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一環,是觀察孩子。”

在池亦洋迅速膨脹、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是大李老師網開一面,令他適可而止,為他成為代表中國出戰的橄欖球國青隊員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大李老師,就不會有池亦洋的後來,甚至可能會成為輟學少年。

大李老師在池亦洋被眾多家長投訴時,對其他老師們說過一句話:“我們可以放棄他,但那樣的話他就更沒地方去了。而且,我們也要反思我們自己,我們雖然討厭看到他搗蛋的缺點,卻樂意看到他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優點。”

我們只看到了表面,只看到了孩子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會反思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這部紀錄片,可以給更多老師和家長提醒教育孩子的廣角認知。

所有的孩子,在風光和成功時流露出的微笑是一樣的,心情和狀態也是差不多的,但是在遇到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態度和狀態卻千差萬別。

請蹲下身來,多去看看你身邊那個孩子。

2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要成績還是留天性?選當下還是等未來?紀錄片中的另一個家庭柔柔家爹媽脣槍舌戰,各執一詞。

作為父母,我們的出發點總是想讓孩子實現迭代式的突破甚至飛躍,這也是當下很多家庭中的現狀。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女孩柔柔跟男孩池亦洋似乎是互為鏡像的兩種成長。

他們在同一所幼兒園裡長大,性格截然不同,境遇也正好相反。

柔柔被媽媽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樣,是一個浪漫且極具想象力的孩子。

一句“呼吸風景”,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但就算是迪士尼裡的公主,也不意味著成長可以一帆風順。

在幼兒園裡,柔柔被欺負。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甚至是孤立。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隨著真實記錄的故事推進,小公主又墜入了“數學”的魔咒。面對老師和父親如唐僧般的習題講解,柔柔一臉茫然,然後開始抹淚:“這些數學公式就像森林裡的毒蛇。”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柔柔夢想著成為一位公主,但這條路上也會佈滿荊棘。

她想學芭蕾,爸媽給她報了班,老師坐在她身上幫她壓腿,她疼痛流淚,大呼難受,媽媽在一旁以自己是這麼過來的鼓勵她堅持,爸爸在旁邊一言不發。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這種方式放到現在,肯定不被推崇。其實她爹媽當時心裡肯定也難受,但是對這種鑽心疼痛能理解多少,值得商榷。

後來,柔柔被送到了美國。14歲的年紀,一個人住進有文化差異的寄宿家庭。有國內紮實的基礎教育做支撐,學業方面她非常出類拔萃。

但“人生的功課”再次壓向了柔柔,直到她一再被寄宿家庭要求搬離。這讓柔柔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成長總會伴隨陣痛,但我們都要長大。

暑假柔柔回國,重返幼兒園做義工,認識到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的。

應試教育與生命教育,哪個更重要?

柔柔天生數學就差,怎麼也學不好。要不是因為有私立中學這條路,估計連中考都通不過,高考就更別提了。

可是,當她去到美國著名的教會中學,一學期有五門課得到NO.1,五次上臺領獎開創了學校的歷史。當然,這裡面肯定不包括數學。

那麼,在這樣伴隨時代的變化中,我們作為父母,作為教育者,能從中得到什麼有意義的反思呢?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在於認識和了解孩子,然後才是引導。對於引導,也是引導他認識和了解他本身,然後才是找到適合他自己的發展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裡,有過這樣一句話:“你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句話用在教育上,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3

當生命遇到熱愛,即是人生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孩子的苦惱,很多是大人看不到的;

孩子熱愛的事物,很多是被大人所忽略的。

現在的孩子,充分享受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擺脫了物質匱乏的困境,但與此同時,仍然存在著巨大的衝突,最主要的就是代際間的觀念差,還有父輩精神和心理關懷的缺失。

物質豐盈並不代表著精神充實,有時還恰恰相反。

《小歡喜》裡,季楊楊高考得到593的高分,父親想讓他進北理工,也算國內A類,但他最後選擇去德國慕尼黑大學(國際排名34名,相當於德國的清華)。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因為季楊楊一直非常喜歡賽車,德國的“汽車工業”是世界頂級的。他舅舅也因從事汽車行業常年在德國出差,可以幫助推薦到熟識的公司實習。

學喜歡的專業,做喜歡的事,是非常幸福的。

比如,現在很多學霸父母都對培養出學渣孩子百思不解、各種抓狂和強力糾偏,但實際上,這種“自以為是”的引導教育是掠奪和毀滅式的,忽略了“適合”這個根本。

正如那個被多次引用的例子:一人新買一個院子,把所有花木統統清空,栽上自認為最好的。而同樣是新來的鄰居,卻花了較長時間認識原有院子,哪些是芍藥,哪些是牡丹,再加以整理修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我們不能破壞,應該更好地去認識瞭解他,再引導他去認識瞭解自身。

這兒的前提,是我們首先要認識瞭解自己。

想其所想,是心靈教育的開始,當生命遇到熱愛,即是孩子的人生。

4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孩子永遠是讓大人們捉摸不透的物種。

李躍兒老師2004年創辦了主張個性教育的幼兒園芭學園,“孩子是腳,教育是鞋”的教育理念在電影《零零後》裡的兩個孩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證。

如果我們的眼睛只看到池亦洋、柔柔輝煌的結果,只看到那些優秀的模範,就會忽視自己的孩子:

  • 作為一個“人”的不一樣;
  • 作為一個“人”的不完美;
  • 作為一個孩子的生命價值。


當我們這樣做時,孩子也會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感到對家長和人類犯下了天大的錯。最後,他們可能靈陪著對自己感到失望的家長度過一生。

當他們有了孩子,他們可能再用父母養育自己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孩子,或者放任自己的孩子。

201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少年時代》也是講述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成長曆程,及其父母親各個方面的變化。

紀錄片《零零後》: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過平凡的一生嗎?


《少年時代》


電影其中有一段父子的對話我很喜歡。

梅森向父親提問:

“所以,這有什麼意義?”

“什麼的意義?”

“任何事情,所有事情。”

對於兒子提出如此“宏大”的一個問題,父親也無法解答,於是他答道:

“我也不知道,任何人都不知道。生活中我們其實都在即興表演,不是嗎?不過好的事情是,你開始用心感受了,而且你要一直感受下去。等你長大一些之後,你的感覺就會漸漸麻木,你的外殼也會越來越硬。”

每個人或許都曾有過和梅森一樣的疑問,卻也無法得到解答。

父親這個人對於梅森來說更像是一個摯友,鼓勵、支持、引導著梅森前進。

媽媽奧利維亞里是一位嚴肅自律的獨立女性,對教育孩子有強烈的責任感。她與孩子之間的對話常常是:“你要好好想想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要對自己負責任。”

其實總結起來,不管是電影中關於梅森成長的故事,還是《零零後》中池亦洋、柔柔的故事,都很瑣碎,瑣碎到你可能會覺得過於平淡。

可是一個人的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大多數人的成長軌跡有時是很平庸的,沒有大起大落,沒有萬眾矚目,我們不甘於這種平庸,卻經常忘記這才是生活。

我們總以為能把握住時間,但最終都是時間把握了我們。

布穀老師說:

從幼兒園共同的起點出發,家長們為孩子選擇了迥然相異的道路:

  • 有的進入公立學校,迴歸主流教育體系;
  • 有的選擇私立學校,保留隨時迴歸的可能,卻又保存一定寬鬆度;
  • 有的選擇家庭學校,為孩子個性發育提供最大的空間;
  • 有的對於繞道現行教育體制,求學海外。


他們用具體選擇,對於中國教育作出獨立的思考,並付諸行動,而孩子們則如同播撒在,不同土壤的種子開出多樣的花。

大家看過這篇文章後,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周圍所見,自己曾經對孩子同類問題的態度和行為。

其實不難看到,我們作為教育者,因為有了孩子而得到的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機會,是孩子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作者簡介:噠噠兔,實驗中學語文教師,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希望通過溫暖的教育觀點,幫助更多父母成長,也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