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
"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我出生在一個缺衣少吃的年代,生活在偏僻的鄉村,關於童年的記憶更多的在吃上,尤其是母親製作的美味,真是難以忘懷。

五彩斑斕的夏季,當青玉米開始飽滿時,我最喜歡的吃法是母親用鍋蒸的玉米窩窩頭。當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便提出要求,我要吃清蒸玉米。

"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我出生在一個缺衣少吃的年代,生活在偏僻的鄉村,關於童年的記憶更多的在吃上,尤其是母親製作的美味,真是難以忘懷。

五彩斑斕的夏季,當青玉米開始飽滿時,我最喜歡的吃法是母親用鍋蒸的玉米窩窩頭。當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便提出要求,我要吃清蒸玉米。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母親弄一筐玉米,將青裡帶白的玉米葉剝淨,將粉紅的玉米纓摘淨,然後用擦板擦碎玉米粒,成粥狀,然後放蔥花,滴豆油,撒鹽,撒調料,攪拌均勻,把簾子坐在鍋裡,鋪上玉米葉,將黃澄澄的玉米粥盛放在玉米葉上,鍋裡燉菜。出鍋了,香氣四溢,捧著一個燙手的玉米窩頭,大嚼大咽,香氣在喉嚨裡打滾。母親笑盈盈的說:“別急,別急,餓死鬼託生的。下次成績提高了,我還犒勞你。”

一到冬天,看見村裡的孩子吃大餅子蘸糖稀,我就眼饞得不行,幾次央求母親熬糖稀,都沒有實現,因為實在費事,因為沒有原料。那年初一,我考了個全班第二,母親獎勵我,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父親弄回幾筐甜菜疙瘩,母親把甜菜洗淨切成絲,放鍋裡用水煮。灶火旺旺的,把甜菜的糖分煮出來,再用紗布把甜菜絲裡的糖分擠出來,擠出大半鍋糖水,再用小火慢慢熬,等到糖水變得粘稠起來,烘乾水分,糖稀就成了。

"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我出生在一個缺衣少吃的年代,生活在偏僻的鄉村,關於童年的記憶更多的在吃上,尤其是母親製作的美味,真是難以忘懷。

五彩斑斕的夏季,當青玉米開始飽滿時,我最喜歡的吃法是母親用鍋蒸的玉米窩窩頭。當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便提出要求,我要吃清蒸玉米。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母親弄一筐玉米,將青裡帶白的玉米葉剝淨,將粉紅的玉米纓摘淨,然後用擦板擦碎玉米粒,成粥狀,然後放蔥花,滴豆油,撒鹽,撒調料,攪拌均勻,把簾子坐在鍋裡,鋪上玉米葉,將黃澄澄的玉米粥盛放在玉米葉上,鍋裡燉菜。出鍋了,香氣四溢,捧著一個燙手的玉米窩頭,大嚼大咽,香氣在喉嚨裡打滾。母親笑盈盈的說:“別急,別急,餓死鬼託生的。下次成績提高了,我還犒勞你。”

一到冬天,看見村裡的孩子吃大餅子蘸糖稀,我就眼饞得不行,幾次央求母親熬糖稀,都沒有實現,因為實在費事,因為沒有原料。那年初一,我考了個全班第二,母親獎勵我,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父親弄回幾筐甜菜疙瘩,母親把甜菜洗淨切成絲,放鍋裡用水煮。灶火旺旺的,把甜菜的糖分煮出來,再用紗布把甜菜絲裡的糖分擠出來,擠出大半鍋糖水,再用小火慢慢熬,等到糖水變得粘稠起來,烘乾水分,糖稀就成了。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那色澤別提多美了,深褐紅黑,香味濃郁,舀一勺子,瀝瀝拉拉的,透過陽光有點發紅,吃到嘴裡甜美如蜜,清香回味,我一連氣能吃好幾勺。母親不許多吃,怕我齁著。母親將糖稀裝罈子裡封存起來,放在架起的木櫃下面,一罈子糖稀,讓我感覺生活富有,每頓飯特有盼頭。粘豆包蘸糖稀吃,是天地間的絕配,沒菜也能造個飽。用大饅頭,玉米麵餅子蘸著吃也不錯。

"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我出生在一個缺衣少吃的年代,生活在偏僻的鄉村,關於童年的記憶更多的在吃上,尤其是母親製作的美味,真是難以忘懷。

五彩斑斕的夏季,當青玉米開始飽滿時,我最喜歡的吃法是母親用鍋蒸的玉米窩窩頭。當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便提出要求,我要吃清蒸玉米。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母親弄一筐玉米,將青裡帶白的玉米葉剝淨,將粉紅的玉米纓摘淨,然後用擦板擦碎玉米粒,成粥狀,然後放蔥花,滴豆油,撒鹽,撒調料,攪拌均勻,把簾子坐在鍋裡,鋪上玉米葉,將黃澄澄的玉米粥盛放在玉米葉上,鍋裡燉菜。出鍋了,香氣四溢,捧著一個燙手的玉米窩頭,大嚼大咽,香氣在喉嚨裡打滾。母親笑盈盈的說:“別急,別急,餓死鬼託生的。下次成績提高了,我還犒勞你。”

一到冬天,看見村裡的孩子吃大餅子蘸糖稀,我就眼饞得不行,幾次央求母親熬糖稀,都沒有實現,因為實在費事,因為沒有原料。那年初一,我考了個全班第二,母親獎勵我,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父親弄回幾筐甜菜疙瘩,母親把甜菜洗淨切成絲,放鍋裡用水煮。灶火旺旺的,把甜菜的糖分煮出來,再用紗布把甜菜絲裡的糖分擠出來,擠出大半鍋糖水,再用小火慢慢熬,等到糖水變得粘稠起來,烘乾水分,糖稀就成了。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那色澤別提多美了,深褐紅黑,香味濃郁,舀一勺子,瀝瀝拉拉的,透過陽光有點發紅,吃到嘴裡甜美如蜜,清香回味,我一連氣能吃好幾勺。母親不許多吃,怕我齁著。母親將糖稀裝罈子裡封存起來,放在架起的木櫃下面,一罈子糖稀,讓我感覺生活富有,每頓飯特有盼頭。粘豆包蘸糖稀吃,是天地間的絕配,沒菜也能造個飽。用大饅頭,玉米麵餅子蘸著吃也不錯。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冬天的土豆沫糊很好吃。做土豆沫糊比較費事,一般都不愛做。那次我生病了,母親問我想吃點什麼,我脫口而出:土豆沫糊。母親二話沒說,便開始準備。她先打土豆皮,一個個土豆在她手裡旋轉,打滿一盆土豆,還要借個沫糊板,沫糊板渾身是篩子眼,母親用細嫩的手指將土豆按在板上,用力地飛快地擦來擦去,一個個圓圓的土豆便變成了沫糊泥,然後將一團團沫糊泥用紗布包住,擠出漿水,用擠乾的土豆泥包餡或做片兒湯。包出來的酸菜餡包子透亮,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做的片兒湯,滑溜,勁道。沒想到多少年後在城裡飯店點到了土豆沫糊水晶包,彷彿又吃出了當年的味道。

"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我出生在一個缺衣少吃的年代,生活在偏僻的鄉村,關於童年的記憶更多的在吃上,尤其是母親製作的美味,真是難以忘懷。

五彩斑斕的夏季,當青玉米開始飽滿時,我最喜歡的吃法是母親用鍋蒸的玉米窩窩頭。當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便提出要求,我要吃清蒸玉米。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母親弄一筐玉米,將青裡帶白的玉米葉剝淨,將粉紅的玉米纓摘淨,然後用擦板擦碎玉米粒,成粥狀,然後放蔥花,滴豆油,撒鹽,撒調料,攪拌均勻,把簾子坐在鍋裡,鋪上玉米葉,將黃澄澄的玉米粥盛放在玉米葉上,鍋裡燉菜。出鍋了,香氣四溢,捧著一個燙手的玉米窩頭,大嚼大咽,香氣在喉嚨裡打滾。母親笑盈盈的說:“別急,別急,餓死鬼託生的。下次成績提高了,我還犒勞你。”

一到冬天,看見村裡的孩子吃大餅子蘸糖稀,我就眼饞得不行,幾次央求母親熬糖稀,都沒有實現,因為實在費事,因為沒有原料。那年初一,我考了個全班第二,母親獎勵我,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父親弄回幾筐甜菜疙瘩,母親把甜菜洗淨切成絲,放鍋裡用水煮。灶火旺旺的,把甜菜的糖分煮出來,再用紗布把甜菜絲裡的糖分擠出來,擠出大半鍋糖水,再用小火慢慢熬,等到糖水變得粘稠起來,烘乾水分,糖稀就成了。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那色澤別提多美了,深褐紅黑,香味濃郁,舀一勺子,瀝瀝拉拉的,透過陽光有點發紅,吃到嘴裡甜美如蜜,清香回味,我一連氣能吃好幾勺。母親不許多吃,怕我齁著。母親將糖稀裝罈子裡封存起來,放在架起的木櫃下面,一罈子糖稀,讓我感覺生活富有,每頓飯特有盼頭。粘豆包蘸糖稀吃,是天地間的絕配,沒菜也能造個飽。用大饅頭,玉米麵餅子蘸著吃也不錯。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冬天的土豆沫糊很好吃。做土豆沫糊比較費事,一般都不愛做。那次我生病了,母親問我想吃點什麼,我脫口而出:土豆沫糊。母親二話沒說,便開始準備。她先打土豆皮,一個個土豆在她手裡旋轉,打滿一盆土豆,還要借個沫糊板,沫糊板渾身是篩子眼,母親用細嫩的手指將土豆按在板上,用力地飛快地擦來擦去,一個個圓圓的土豆便變成了沫糊泥,然後將一團團沫糊泥用紗布包住,擠出漿水,用擠乾的土豆泥包餡或做片兒湯。包出來的酸菜餡包子透亮,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做的片兒湯,滑溜,勁道。沒想到多少年後在城裡飯店點到了土豆沫糊水晶包,彷彿又吃出了當年的味道。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殺豬的年頭,母親會製作鹹臘肉。母親挑幾塊五花三層的肉,先在每塊肉的肉皮上噴少許白酒,這樣可使肉皮軟化,容易進鹽,容易煮軟,並能殺菌。然後將精鹽與花椒麵混合,抹遍每塊肉的內外,放入小缸裡蓋好,醃幾天。母親每天將肉塊上下翻動,以防鹽味不勻。肉起缸後,用尖刀在每塊肉上方的肉皮上戳一個小孔,用麻繩穿上,吊在屋簷下通風處晾兩三天。待肉表面的水分乾透時,將黃豆醬、白糖、五香面等混合成糊狀,將每一塊肉都塗上一層醬料,用線繩穿過臘肉,掛在倉房陰涼處風乾,鹹臘肉在照進的一米陽光中閃耀著醬紅色的誘人的光芒,在窗口吹進的微風中散發著撲鼻的醬香。

收小麥的季節,親朋來幫忙,母親忙做菜,切一塊臘肉,切成薄薄的片,紅紅的,半透明的,爆炒,燉豆角,出鍋的豆角帶著油旺旺的氣泡,有一種特殊的肉香。

"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我出生在一個缺衣少吃的年代,生活在偏僻的鄉村,關於童年的記憶更多的在吃上,尤其是母親製作的美味,真是難以忘懷。

五彩斑斕的夏季,當青玉米開始飽滿時,我最喜歡的吃法是母親用鍋蒸的玉米窩窩頭。當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時,便提出要求,我要吃清蒸玉米。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母親弄一筐玉米,將青裡帶白的玉米葉剝淨,將粉紅的玉米纓摘淨,然後用擦板擦碎玉米粒,成粥狀,然後放蔥花,滴豆油,撒鹽,撒調料,攪拌均勻,把簾子坐在鍋裡,鋪上玉米葉,將黃澄澄的玉米粥盛放在玉米葉上,鍋裡燉菜。出鍋了,香氣四溢,捧著一個燙手的玉米窩頭,大嚼大咽,香氣在喉嚨裡打滾。母親笑盈盈的說:“別急,別急,餓死鬼託生的。下次成績提高了,我還犒勞你。”

一到冬天,看見村裡的孩子吃大餅子蘸糖稀,我就眼饞得不行,幾次央求母親熬糖稀,都沒有實現,因為實在費事,因為沒有原料。那年初一,我考了個全班第二,母親獎勵我,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父親弄回幾筐甜菜疙瘩,母親把甜菜洗淨切成絲,放鍋裡用水煮。灶火旺旺的,把甜菜的糖分煮出來,再用紗布把甜菜絲裡的糖分擠出來,擠出大半鍋糖水,再用小火慢慢熬,等到糖水變得粘稠起來,烘乾水分,糖稀就成了。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那色澤別提多美了,深褐紅黑,香味濃郁,舀一勺子,瀝瀝拉拉的,透過陽光有點發紅,吃到嘴裡甜美如蜜,清香回味,我一連氣能吃好幾勺。母親不許多吃,怕我齁著。母親將糖稀裝罈子裡封存起來,放在架起的木櫃下面,一罈子糖稀,讓我感覺生活富有,每頓飯特有盼頭。粘豆包蘸糖稀吃,是天地間的絕配,沒菜也能造個飽。用大饅頭,玉米麵餅子蘸著吃也不錯。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冬天的土豆沫糊很好吃。做土豆沫糊比較費事,一般都不愛做。那次我生病了,母親問我想吃點什麼,我脫口而出:土豆沫糊。母親二話沒說,便開始準備。她先打土豆皮,一個個土豆在她手裡旋轉,打滿一盆土豆,還要借個沫糊板,沫糊板渾身是篩子眼,母親用細嫩的手指將土豆按在板上,用力地飛快地擦來擦去,一個個圓圓的土豆便變成了沫糊泥,然後將一團團沫糊泥用紗布包住,擠出漿水,用擠乾的土豆泥包餡或做片兒湯。包出來的酸菜餡包子透亮,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做的片兒湯,滑溜,勁道。沒想到多少年後在城裡飯店點到了土豆沫糊水晶包,彷彿又吃出了當年的味道。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殺豬的年頭,母親會製作鹹臘肉。母親挑幾塊五花三層的肉,先在每塊肉的肉皮上噴少許白酒,這樣可使肉皮軟化,容易進鹽,容易煮軟,並能殺菌。然後將精鹽與花椒麵混合,抹遍每塊肉的內外,放入小缸裡蓋好,醃幾天。母親每天將肉塊上下翻動,以防鹽味不勻。肉起缸後,用尖刀在每塊肉上方的肉皮上戳一個小孔,用麻繩穿上,吊在屋簷下通風處晾兩三天。待肉表面的水分乾透時,將黃豆醬、白糖、五香面等混合成糊狀,將每一塊肉都塗上一層醬料,用線繩穿過臘肉,掛在倉房陰涼處風乾,鹹臘肉在照進的一米陽光中閃耀著醬紅色的誘人的光芒,在窗口吹進的微風中散發著撲鼻的醬香。

收小麥的季節,親朋來幫忙,母親忙做菜,切一塊臘肉,切成薄薄的片,紅紅的,半透明的,爆炒,燉豆角,出鍋的豆角帶著油旺旺的氣泡,有一種特殊的肉香。

鄉情散文:母親做的那些美味,你還記得嗎?

母親的美味還有很多,烙的千層餅,烙的鍋出溜,做的手攆面,晾的各種小乾菜,醃的小鹹菜……

感謝母親,是她用勤勞和智慧將那些樸實無華的食物變為我們口中的美味,伴我們度過貧寒的年代,伴我們走過燦爛的年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