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

前幾天我說我的頭條號“在作文裡成長”以後要更多關注青少年的作文寫作和青春成長。關於寫作,我前兩天寫了兩篇文章,主要談了談我認為的真正的文學所具有的特點。關於青少年青春成長,我的經驗稍遜一些,但說來也巧,前兩天源自清華大學的“水木社區”有家長髮了一篇孩子叛逆的帖子,版友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期間有幾位家長極力推薦一本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書。

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把那個帖子的200多條留言討論都看了,還翻看了這個論壇很多關於青春期的名帖,也去“知乎”查找了相關問答,也買回了那本著名的心理學書《影響力》,這兩天研讀了這本風靡全球三十年的心理學名著中關於青少年青春叛逆的內容。結合這些資料,我說說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問題吧。

有沒有覺得,我談這個問題至少是認真的?

"

前幾天我說我的頭條號“在作文裡成長”以後要更多關注青少年的作文寫作和青春成長。關於寫作,我前兩天寫了兩篇文章,主要談了談我認為的真正的文學所具有的特點。關於青少年青春成長,我的經驗稍遜一些,但說來也巧,前兩天源自清華大學的“水木社區”有家長髮了一篇孩子叛逆的帖子,版友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期間有幾位家長極力推薦一本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書。

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把那個帖子的200多條留言討論都看了,還翻看了這個論壇很多關於青春期的名帖,也去“知乎”查找了相關問答,也買回了那本著名的心理學書《影響力》,這兩天研讀了這本風靡全球三十年的心理學名著中關於青少年青春叛逆的內容。結合這些資料,我說說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問題吧。

有沒有覺得,我談這個問題至少是認真的?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

前幾天我說我的頭條號“在作文裡成長”以後要更多關注青少年的作文寫作和青春成長。關於寫作,我前兩天寫了兩篇文章,主要談了談我認為的真正的文學所具有的特點。關於青少年青春成長,我的經驗稍遜一些,但說來也巧,前兩天源自清華大學的“水木社區”有家長髮了一篇孩子叛逆的帖子,版友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期間有幾位家長極力推薦一本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書。

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把那個帖子的200多條留言討論都看了,還翻看了這個論壇很多關於青春期的名帖,也去“知乎”查找了相關問答,也買回了那本著名的心理學書《影響力》,這兩天研讀了這本風靡全球三十年的心理學名著中關於青少年青春叛逆的內容。結合這些資料,我說說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問題吧。

有沒有覺得,我談這個問題至少是認真的?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

前幾天我說我的頭條號“在作文裡成長”以後要更多關注青少年的作文寫作和青春成長。關於寫作,我前兩天寫了兩篇文章,主要談了談我認為的真正的文學所具有的特點。關於青少年青春成長,我的經驗稍遜一些,但說來也巧,前兩天源自清華大學的“水木社區”有家長髮了一篇孩子叛逆的帖子,版友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期間有幾位家長極力推薦一本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書。

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把那個帖子的200多條留言討論都看了,還翻看了這個論壇很多關於青春期的名帖,也去“知乎”查找了相關問答,也買回了那本著名的心理學書《影響力》,這兩天研讀了這本風靡全球三十年的心理學名著中關於青少年青春叛逆的內容。結合這些資料,我說說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問題吧。

有沒有覺得,我談這個問題至少是認真的?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說明:《影響力》這本書是翻譯引進的,挺薄,挺貴,裡面關於青春期叛逆的內容很少。這書與我沒關係,我並不推薦這本書。)

瀏覽了那麼多帖子,看到那麼多家長被青春期的子女折磨得死去活來,真心覺得當父母不易。真的是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有的家長說已經被孩子懟得生無可戀了;有的家長說吵得最激烈的時候,內心有著強烈的想抱著孩子一起去死的衝動,為了防止自己做這樣的傻事,甚至要從老家接來自己的父母幫助控制自己。

而孩子的問題,有的是男孩成天打遊戲,不學習,家長越說越打得歡;有的是10歲的女兒看很露骨媚俗的網絡言情小說,怎麼阻止都沒用;有的是孩子早戀。問題不一而足。

看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節目,看到著名作家麥家說起自己的兒子。麥家說,兒子上初二時,突然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整整3年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除了吃飯、上廁所,幾乎不離開一步,與他的交流也少得可憐。“語言衝突幾乎是只要交流就會發生,你無法想象這房門一關就是3年,上千個日子都沒打開過。你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以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否則他肯定會離家出走。”

這樣的境地下,麥家陷入了困境。他曾無數次反思,兒子的青春期為什麼會這麼“作”、這麼叛逆?他甚至檢討,會不會是自己的基因出了問題?“我覺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的青春期都是難過的,這是一個生命現象,某種意義上說,我的青春期一點也不比我的孩子好過。”麥家清晰地記得,他也是從14歲零8個月開始,連續17年沒有和父親說話,“去參軍也是為了避開他,寫信回家都只寫‘母親,你好’,從來不提父親。”

為了不重演自己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麥家選擇陪伴孩子。為了讓孩子繼續受教育,他和妻子想了不少方法,“我們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裡來,但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我,麥家,還是算了。”有一陣子,麥家還自掏腰包開了一家培訓機構,希望兒子能和同齡人在一起,但還是以失敗告終。“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這就是孩子的青春期,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

那些很聽話,不叛逆的孩子呢?

不叛逆的孩子也有很多,可能大部分成長的很順利,家長很省心,但也有出了問題的。那些看似很順從家長但最後卻出了大問題的孩子,有些是在該叛逆的青春期遭遇強勢家長,孩子無力叛逆,最後總爆發了。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7月11日殺死親生母親的北京大學才子吳謝宇。吳謝宇弒母后隱姓埋名逃亡將近四年,直到2019年4月21日,吳在重慶江北機場被警方抓獲。幾天之前的8月12日,吳謝宇已被報送福州市檢察院,近期準備起訴。

從方方面面披露的吳謝宇弒母的信息看,吳謝宇父親早逝,母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她對物質基本沒有要求和慾望,但是平時對兒子要求十分嚴苛,要求兒子必須成材。吳謝宇從童年時期開始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自律,一直是別人眼中的優秀學生,各方面表現堪稱完美。

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孩子,在考上北大後卻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用塑料紙和木炭將母親屍體層層包裹後將其藏於學校宿舍,並以母親名義向親朋好友借款144萬元,然後拿著借來的錢四處揮霍。他嫖娼、買彩票、找妓女做女友、去高端會所一晚上就花費一萬多元,借來的錢半年多時間就被揮霍一空。之後吳謝宇長居重慶,白天擔任教學機構的老師,晚上則在多個酒吧串場當“男模”。

誰能相信,做出這一系列荒唐事的青年,曾經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完美少年?

"

前幾天我說我的頭條號“在作文裡成長”以後要更多關注青少年的作文寫作和青春成長。關於寫作,我前兩天寫了兩篇文章,主要談了談我認為的真正的文學所具有的特點。關於青少年青春成長,我的經驗稍遜一些,但說來也巧,前兩天源自清華大學的“水木社區”有家長髮了一篇孩子叛逆的帖子,版友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期間有幾位家長極力推薦一本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書。

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把那個帖子的200多條留言討論都看了,還翻看了這個論壇很多關於青春期的名帖,也去“知乎”查找了相關問答,也買回了那本著名的心理學書《影響力》,這兩天研讀了這本風靡全球三十年的心理學名著中關於青少年青春叛逆的內容。結合這些資料,我說說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問題吧。

有沒有覺得,我談這個問題至少是認真的?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說明:《影響力》這本書是翻譯引進的,挺薄,挺貴,裡面關於青春期叛逆的內容很少。這書與我沒關係,我並不推薦這本書。)

瀏覽了那麼多帖子,看到那麼多家長被青春期的子女折磨得死去活來,真心覺得當父母不易。真的是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有的家長說已經被孩子懟得生無可戀了;有的家長說吵得最激烈的時候,內心有著強烈的想抱著孩子一起去死的衝動,為了防止自己做這樣的傻事,甚至要從老家接來自己的父母幫助控制自己。

而孩子的問題,有的是男孩成天打遊戲,不學習,家長越說越打得歡;有的是10歲的女兒看很露骨媚俗的網絡言情小說,怎麼阻止都沒用;有的是孩子早戀。問題不一而足。

看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節目,看到著名作家麥家說起自己的兒子。麥家說,兒子上初二時,突然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整整3年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除了吃飯、上廁所,幾乎不離開一步,與他的交流也少得可憐。“語言衝突幾乎是只要交流就會發生,你無法想象這房門一關就是3年,上千個日子都沒打開過。你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以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否則他肯定會離家出走。”

這樣的境地下,麥家陷入了困境。他曾無數次反思,兒子的青春期為什麼會這麼“作”、這麼叛逆?他甚至檢討,會不會是自己的基因出了問題?“我覺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的青春期都是難過的,這是一個生命現象,某種意義上說,我的青春期一點也不比我的孩子好過。”麥家清晰地記得,他也是從14歲零8個月開始,連續17年沒有和父親說話,“去參軍也是為了避開他,寫信回家都只寫‘母親,你好’,從來不提父親。”

為了不重演自己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麥家選擇陪伴孩子。為了讓孩子繼續受教育,他和妻子想了不少方法,“我們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裡來,但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我,麥家,還是算了。”有一陣子,麥家還自掏腰包開了一家培訓機構,希望兒子能和同齡人在一起,但還是以失敗告終。“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這就是孩子的青春期,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

那些很聽話,不叛逆的孩子呢?

不叛逆的孩子也有很多,可能大部分成長的很順利,家長很省心,但也有出了問題的。那些看似很順從家長但最後卻出了大問題的孩子,有些是在該叛逆的青春期遭遇強勢家長,孩子無力叛逆,最後總爆發了。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7月11日殺死親生母親的北京大學才子吳謝宇。吳謝宇弒母后隱姓埋名逃亡將近四年,直到2019年4月21日,吳在重慶江北機場被警方抓獲。幾天之前的8月12日,吳謝宇已被報送福州市檢察院,近期準備起訴。

從方方面面披露的吳謝宇弒母的信息看,吳謝宇父親早逝,母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她對物質基本沒有要求和慾望,但是平時對兒子要求十分嚴苛,要求兒子必須成材。吳謝宇從童年時期開始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自律,一直是別人眼中的優秀學生,各方面表現堪稱完美。

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孩子,在考上北大後卻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用塑料紙和木炭將母親屍體層層包裹後將其藏於學校宿舍,並以母親名義向親朋好友借款144萬元,然後拿著借來的錢四處揮霍。他嫖娼、買彩票、找妓女做女友、去高端會所一晚上就花費一萬多元,借來的錢半年多時間就被揮霍一空。之後吳謝宇長居重慶,白天擔任教學機構的老師,晚上則在多個酒吧串場當“男模”。

誰能相信,做出這一系列荒唐事的青年,曾經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完美少年?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的青春期是家長和孩子都必須直面的艱難階段,在這個階段,相當多的孩子都會叛逆。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呢?

《影響力》這本書分析說:

個性意識萌芽是青春期的特點。對青少年而言,這種萌芽意味著走出兒童的角色,擺脫與此角色相伴的家長控制,邁向成人一角,獲得隨之而來的一切權利和義務。青少年對義務想得比較少,他們更關注身為一個年輕成年人自己所應有的權利,這沒什麼出奇。更不奇怪的是,在這些時候對其施加父母的權威,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家長要是企圖控制他們,青少年不是陽奉陰違,就是公然對抗。

最能說明家長施壓造成青少年反叛的例子,大概要數所謂的“羅密歐與朱

麗葉效應”了。大家都知道,羅密歐・蒙太古與朱麗葉・凱普萊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人物,兩人相愛,兩個家族卻是世仇。為了反抗父母拆散他們的企圖,他們雙雙自殺殉情,用這種最極端的悲劇方式來聲張自由意志。

這對年輕人感情和行為的強烈程度,一直讓該劇的觀眾迷惑不解。他們這麼年輕,怎麼會在如此短的時間裡發展出非同一般的濃烈感情呢?浪漫的人或許會說他們之間是一種少有的理想愛情。可社會學家大概會說,這是父母的干涉及其帶來的逆反心理所致。興許羅密歐和朱麗葉最初的感情並沒有強烈到能超越家人設置的重重障礙的地步。相反,正是因為這些障礙的存在,它才發展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要是聽憑這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他們的濃情蜜意說不定只是初戀時短暫的衝動罷了。

有人對科羅拉多的140對少年情侶做了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家長干涉會令感情關係出現某些問題,如一方以更挑剔的眼光看待另一方,更多地報告另一方的負面行為,但干涉同時也讓情侶雙方覺得彼此更加相愛、更想結婚了。在研究過程中,隨著父母的干涉越來越多,愛的體驗也越來越強。而當干涉減少的時候,浪漫的感覺也慢慢冷卻。

"

前幾天我說我的頭條號“在作文裡成長”以後要更多關注青少年的作文寫作和青春成長。關於寫作,我前兩天寫了兩篇文章,主要談了談我認為的真正的文學所具有的特點。關於青少年青春成長,我的經驗稍遜一些,但說來也巧,前兩天源自清華大學的“水木社區”有家長髮了一篇孩子叛逆的帖子,版友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期間有幾位家長極力推薦一本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書。

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把那個帖子的200多條留言討論都看了,還翻看了這個論壇很多關於青春期的名帖,也去“知乎”查找了相關問答,也買回了那本著名的心理學書《影響力》,這兩天研讀了這本風靡全球三十年的心理學名著中關於青少年青春叛逆的內容。結合這些資料,我說說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問題吧。

有沒有覺得,我談這個問題至少是認真的?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說明:《影響力》這本書是翻譯引進的,挺薄,挺貴,裡面關於青春期叛逆的內容很少。這書與我沒關係,我並不推薦這本書。)

瀏覽了那麼多帖子,看到那麼多家長被青春期的子女折磨得死去活來,真心覺得當父母不易。真的是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有的家長說已經被孩子懟得生無可戀了;有的家長說吵得最激烈的時候,內心有著強烈的想抱著孩子一起去死的衝動,為了防止自己做這樣的傻事,甚至要從老家接來自己的父母幫助控制自己。

而孩子的問題,有的是男孩成天打遊戲,不學習,家長越說越打得歡;有的是10歲的女兒看很露骨媚俗的網絡言情小說,怎麼阻止都沒用;有的是孩子早戀。問題不一而足。

看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節目,看到著名作家麥家說起自己的兒子。麥家說,兒子上初二時,突然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整整3年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除了吃飯、上廁所,幾乎不離開一步,與他的交流也少得可憐。“語言衝突幾乎是只要交流就會發生,你無法想象這房門一關就是3年,上千個日子都沒打開過。你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以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否則他肯定會離家出走。”

這樣的境地下,麥家陷入了困境。他曾無數次反思,兒子的青春期為什麼會這麼“作”、這麼叛逆?他甚至檢討,會不會是自己的基因出了問題?“我覺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的青春期都是難過的,這是一個生命現象,某種意義上說,我的青春期一點也不比我的孩子好過。”麥家清晰地記得,他也是從14歲零8個月開始,連續17年沒有和父親說話,“去參軍也是為了避開他,寫信回家都只寫‘母親,你好’,從來不提父親。”

為了不重演自己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麥家選擇陪伴孩子。為了讓孩子繼續受教育,他和妻子想了不少方法,“我們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裡來,但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我,麥家,還是算了。”有一陣子,麥家還自掏腰包開了一家培訓機構,希望兒子能和同齡人在一起,但還是以失敗告終。“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這就是孩子的青春期,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

那些很聽話,不叛逆的孩子呢?

不叛逆的孩子也有很多,可能大部分成長的很順利,家長很省心,但也有出了問題的。那些看似很順從家長但最後卻出了大問題的孩子,有些是在該叛逆的青春期遭遇強勢家長,孩子無力叛逆,最後總爆發了。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7月11日殺死親生母親的北京大學才子吳謝宇。吳謝宇弒母后隱姓埋名逃亡將近四年,直到2019年4月21日,吳在重慶江北機場被警方抓獲。幾天之前的8月12日,吳謝宇已被報送福州市檢察院,近期準備起訴。

從方方面面披露的吳謝宇弒母的信息看,吳謝宇父親早逝,母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她對物質基本沒有要求和慾望,但是平時對兒子要求十分嚴苛,要求兒子必須成材。吳謝宇從童年時期開始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自律,一直是別人眼中的優秀學生,各方面表現堪稱完美。

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孩子,在考上北大後卻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用塑料紙和木炭將母親屍體層層包裹後將其藏於學校宿舍,並以母親名義向親朋好友借款144萬元,然後拿著借來的錢四處揮霍。他嫖娼、買彩票、找妓女做女友、去高端會所一晚上就花費一萬多元,借來的錢半年多時間就被揮霍一空。之後吳謝宇長居重慶,白天擔任教學機構的老師,晚上則在多個酒吧串場當“男模”。

誰能相信,做出這一系列荒唐事的青年,曾經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完美少年?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的青春期是家長和孩子都必須直面的艱難階段,在這個階段,相當多的孩子都會叛逆。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呢?

《影響力》這本書分析說:

個性意識萌芽是青春期的特點。對青少年而言,這種萌芽意味著走出兒童的角色,擺脫與此角色相伴的家長控制,邁向成人一角,獲得隨之而來的一切權利和義務。青少年對義務想得比較少,他們更關注身為一個年輕成年人自己所應有的權利,這沒什麼出奇。更不奇怪的是,在這些時候對其施加父母的權威,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家長要是企圖控制他們,青少年不是陽奉陰違,就是公然對抗。

最能說明家長施壓造成青少年反叛的例子,大概要數所謂的“羅密歐與朱

麗葉效應”了。大家都知道,羅密歐・蒙太古與朱麗葉・凱普萊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人物,兩人相愛,兩個家族卻是世仇。為了反抗父母拆散他們的企圖,他們雙雙自殺殉情,用這種最極端的悲劇方式來聲張自由意志。

這對年輕人感情和行為的強烈程度,一直讓該劇的觀眾迷惑不解。他們這麼年輕,怎麼會在如此短的時間裡發展出非同一般的濃烈感情呢?浪漫的人或許會說他們之間是一種少有的理想愛情。可社會學家大概會說,這是父母的干涉及其帶來的逆反心理所致。興許羅密歐和朱麗葉最初的感情並沒有強烈到能超越家人設置的重重障礙的地步。相反,正是因為這些障礙的存在,它才發展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要是聽憑這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他們的濃情蜜意說不定只是初戀時短暫的衝動罷了。

有人對科羅拉多的140對少年情侶做了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家長干涉會令感情關係出現某些問題,如一方以更挑剔的眼光看待另一方,更多地報告另一方的負面行為,但干涉同時也讓情侶雙方覺得彼此更加相愛、更想結婚了。在研究過程中,隨著父母的干涉越來越多,愛的體驗也越來越強。而當干涉減少的時候,浪漫的感覺也慢慢冷卻。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通過著名心理學家西奧迪尼的以上分析,我們知道,青春期的青少年之所以叛逆,是為了獲取更多成人的權利,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但在家長眼中,尤其在溺愛成性的中國家長眼中,子女還是個小屁孩,不聽話那是反了天了。雙方如此認識,家長和孩子的青春期大戰就必然發生。

面對青春期的叛逆,《影響力》的作者用大量的例子告訴我們,逆反心理和稀缺原理這兩個人類普遍的心理因素才是青少年青春期叛逆的心理學根源。

逆反心理是人類普遍的心理狀態,不管什麼事,有權勢的管理者越禁止,被管理者就越想幹。比如政府禁止人們買什麼,人們偏偏要偷著買,而且瘋狂囤積;政府逼著人們買什麼,人們偏不買(當然這是在美國)。那些有關“性”的書籍和影視,越是禁止青少年獲取,青少年越想獲取;一本書的封皮上寫上“本書僅限21歲以上的成人閱讀”,那麼這本書一定會被21歲以下的學生們熱捧。

稀缺原理就是中國人常說的“物以稀為貴”,越是稀少的東西越招人喜歡,越讓人覺得珍貴;而且曾經擁有的東西,突然變得越來越少,甚至被完全拿走,是最容易引發對抗的。

比如,一個國家在經濟和社會條件改善後,要是短期內出現劇烈逆轉,是最可能爆發革命的,而且此時揭竿而起的反倒不是一直受壓迫的最底層人,而是那些品嚐過美好生活的人,因為他們習以為常的經濟和社會進步突然之間可望不可求了,有了深深的失去感。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大革命大暴動基本上都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前後不一,是最容易教出反叛心理的孩子的。父母對孩子如果從小沒有規矩,總是在有意無意中給孩子一些自由,突然有一天又覺得好像賦予孩子的某項自由過火了,想要收走。可是,人類歷史上,到了手的自由,不經一戰是沒人會放棄的。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國家政治,也適用於家庭。父母想要都奪走已經賦予孩子的自由,孩子必然會反抗不休。

也就是說,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期待擁有更多自由和權利,家長賦予孩子能做某些事的權利本來就少,這點稀缺的權利孩子們朝思暮想左求右告才到手,如果家長不高興了還要收走,這必然引發孩子的對抗。

"

前幾天我說我的頭條號“在作文裡成長”以後要更多關注青少年的作文寫作和青春成長。關於寫作,我前兩天寫了兩篇文章,主要談了談我認為的真正的文學所具有的特點。關於青少年青春成長,我的經驗稍遜一些,但說來也巧,前兩天源自清華大學的“水木社區”有家長髮了一篇孩子叛逆的帖子,版友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期間有幾位家長極力推薦一本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書。

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把那個帖子的200多條留言討論都看了,還翻看了這個論壇很多關於青春期的名帖,也去“知乎”查找了相關問答,也買回了那本著名的心理學書《影響力》,這兩天研讀了這本風靡全球三十年的心理學名著中關於青少年青春叛逆的內容。結合這些資料,我說說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問題吧。

有沒有覺得,我談這個問題至少是認真的?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說明:《影響力》這本書是翻譯引進的,挺薄,挺貴,裡面關於青春期叛逆的內容很少。這書與我沒關係,我並不推薦這本書。)

瀏覽了那麼多帖子,看到那麼多家長被青春期的子女折磨得死去活來,真心覺得當父母不易。真的是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有的家長說已經被孩子懟得生無可戀了;有的家長說吵得最激烈的時候,內心有著強烈的想抱著孩子一起去死的衝動,為了防止自己做這樣的傻事,甚至要從老家接來自己的父母幫助控制自己。

而孩子的問題,有的是男孩成天打遊戲,不學習,家長越說越打得歡;有的是10歲的女兒看很露骨媚俗的網絡言情小說,怎麼阻止都沒用;有的是孩子早戀。問題不一而足。

看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節目,看到著名作家麥家說起自己的兒子。麥家說,兒子上初二時,突然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整整3年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除了吃飯、上廁所,幾乎不離開一步,與他的交流也少得可憐。“語言衝突幾乎是只要交流就會發生,你無法想象這房門一關就是3年,上千個日子都沒打開過。你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以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否則他肯定會離家出走。”

這樣的境地下,麥家陷入了困境。他曾無數次反思,兒子的青春期為什麼會這麼“作”、這麼叛逆?他甚至檢討,會不會是自己的基因出了問題?“我覺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的青春期都是難過的,這是一個生命現象,某種意義上說,我的青春期一點也不比我的孩子好過。”麥家清晰地記得,他也是從14歲零8個月開始,連續17年沒有和父親說話,“去參軍也是為了避開他,寫信回家都只寫‘母親,你好’,從來不提父親。”

為了不重演自己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麥家選擇陪伴孩子。為了讓孩子繼續受教育,他和妻子想了不少方法,“我們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裡來,但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我,麥家,還是算了。”有一陣子,麥家還自掏腰包開了一家培訓機構,希望兒子能和同齡人在一起,但還是以失敗告終。“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這就是孩子的青春期,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

那些很聽話,不叛逆的孩子呢?

不叛逆的孩子也有很多,可能大部分成長的很順利,家長很省心,但也有出了問題的。那些看似很順從家長但最後卻出了大問題的孩子,有些是在該叛逆的青春期遭遇強勢家長,孩子無力叛逆,最後總爆發了。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7月11日殺死親生母親的北京大學才子吳謝宇。吳謝宇弒母后隱姓埋名逃亡將近四年,直到2019年4月21日,吳在重慶江北機場被警方抓獲。幾天之前的8月12日,吳謝宇已被報送福州市檢察院,近期準備起訴。

從方方面面披露的吳謝宇弒母的信息看,吳謝宇父親早逝,母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她對物質基本沒有要求和慾望,但是平時對兒子要求十分嚴苛,要求兒子必須成材。吳謝宇從童年時期開始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自律,一直是別人眼中的優秀學生,各方面表現堪稱完美。

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孩子,在考上北大後卻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用塑料紙和木炭將母親屍體層層包裹後將其藏於學校宿舍,並以母親名義向親朋好友借款144萬元,然後拿著借來的錢四處揮霍。他嫖娼、買彩票、找妓女做女友、去高端會所一晚上就花費一萬多元,借來的錢半年多時間就被揮霍一空。之後吳謝宇長居重慶,白天擔任教學機構的老師,晚上則在多個酒吧串場當“男模”。

誰能相信,做出這一系列荒唐事的青年,曾經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完美少年?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的青春期是家長和孩子都必須直面的艱難階段,在這個階段,相當多的孩子都會叛逆。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呢?

《影響力》這本書分析說:

個性意識萌芽是青春期的特點。對青少年而言,這種萌芽意味著走出兒童的角色,擺脫與此角色相伴的家長控制,邁向成人一角,獲得隨之而來的一切權利和義務。青少年對義務想得比較少,他們更關注身為一個年輕成年人自己所應有的權利,這沒什麼出奇。更不奇怪的是,在這些時候對其施加父母的權威,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家長要是企圖控制他們,青少年不是陽奉陰違,就是公然對抗。

最能說明家長施壓造成青少年反叛的例子,大概要數所謂的“羅密歐與朱

麗葉效應”了。大家都知道,羅密歐・蒙太古與朱麗葉・凱普萊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人物,兩人相愛,兩個家族卻是世仇。為了反抗父母拆散他們的企圖,他們雙雙自殺殉情,用這種最極端的悲劇方式來聲張自由意志。

這對年輕人感情和行為的強烈程度,一直讓該劇的觀眾迷惑不解。他們這麼年輕,怎麼會在如此短的時間裡發展出非同一般的濃烈感情呢?浪漫的人或許會說他們之間是一種少有的理想愛情。可社會學家大概會說,這是父母的干涉及其帶來的逆反心理所致。興許羅密歐和朱麗葉最初的感情並沒有強烈到能超越家人設置的重重障礙的地步。相反,正是因為這些障礙的存在,它才發展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要是聽憑這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他們的濃情蜜意說不定只是初戀時短暫的衝動罷了。

有人對科羅拉多的140對少年情侶做了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家長干涉會令感情關係出現某些問題,如一方以更挑剔的眼光看待另一方,更多地報告另一方的負面行為,但干涉同時也讓情侶雙方覺得彼此更加相愛、更想結婚了。在研究過程中,隨著父母的干涉越來越多,愛的體驗也越來越強。而當干涉減少的時候,浪漫的感覺也慢慢冷卻。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通過著名心理學家西奧迪尼的以上分析,我們知道,青春期的青少年之所以叛逆,是為了獲取更多成人的權利,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但在家長眼中,尤其在溺愛成性的中國家長眼中,子女還是個小屁孩,不聽話那是反了天了。雙方如此認識,家長和孩子的青春期大戰就必然發生。

面對青春期的叛逆,《影響力》的作者用大量的例子告訴我們,逆反心理和稀缺原理這兩個人類普遍的心理因素才是青少年青春期叛逆的心理學根源。

逆反心理是人類普遍的心理狀態,不管什麼事,有權勢的管理者越禁止,被管理者就越想幹。比如政府禁止人們買什麼,人們偏偏要偷著買,而且瘋狂囤積;政府逼著人們買什麼,人們偏不買(當然這是在美國)。那些有關“性”的書籍和影視,越是禁止青少年獲取,青少年越想獲取;一本書的封皮上寫上“本書僅限21歲以上的成人閱讀”,那麼這本書一定會被21歲以下的學生們熱捧。

稀缺原理就是中國人常說的“物以稀為貴”,越是稀少的東西越招人喜歡,越讓人覺得珍貴;而且曾經擁有的東西,突然變得越來越少,甚至被完全拿走,是最容易引發對抗的。

比如,一個國家在經濟和社會條件改善後,要是短期內出現劇烈逆轉,是最可能爆發革命的,而且此時揭竿而起的反倒不是一直受壓迫的最底層人,而是那些品嚐過美好生活的人,因為他們習以為常的經濟和社會進步突然之間可望不可求了,有了深深的失去感。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大革命大暴動基本上都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前後不一,是最容易教出反叛心理的孩子的。父母對孩子如果從小沒有規矩,總是在有意無意中給孩子一些自由,突然有一天又覺得好像賦予孩子的某項自由過火了,想要收走。可是,人類歷史上,到了手的自由,不經一戰是沒人會放棄的。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國家政治,也適用於家庭。父母想要都奪走已經賦予孩子的自由,孩子必然會反抗不休。

也就是說,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期待擁有更多自由和權利,家長賦予孩子能做某些事的權利本來就少,這點稀缺的權利孩子們朝思暮想左求右告才到手,如果家長不高興了還要收走,這必然引發孩子的對抗。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從青少年青春逆反的這兩個心理學根源來看,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

《朗讀者》播出後,麥家成了朋友中解決孩子青春期問題的“救星”。對此,麥家在受訪時感慨地表示,當初他可是沒少找朋友請教,“現在大家都來問我怎麼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說句老實話,我只能幫助自己,幫助不了他(兒子)——因為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說的話他都不聽啊!我是怎麼挺過這段時間的?就是當好旁觀者,你阻止不了他,但你還是守望著他,做一個麥田守望者。有教育專家告訴我,至少有70%的叛逆孩子,只要沒有被帶壞,最後還是要回頭,因為沒有一個人會永遠叛逆下去,有時候就要把問題交給時間。”

既然青春期叛逆帶有強烈的時間特點,是人生某一階段出現的一種現象,那麼家長能做的,恐怕就是靜靜地守望,靜靜地陪伴,避免激怒家裡的“小老虎”,避免讓局勢不可控。

心理學家既然說逆反心理是青春叛逆的心理根源,這是一個人人都有的心理,那麼,看來家長只有選擇順從孩子才能不激起孩子更大的逆反。這就要求家長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要有耐心。同時管束孩子時要有一定的技巧,即所謂的跟孩子鬥智鬥法。

有人說,要是你很想做什麼事情,有三種方法可選擇:自己做;出大價錢找人做;要不就故意禁止你家十幾歲的孩子做。

可見,要想做個好家長,也得動腦子,光靠家長的威嚴只會鬧得雞飛狗跳。

有些家長接受不了孩子的叛逆,且家長本身又很強勢,要麼父親很暴力,要麼母親很潑辣,他們寧願用盡成人世界裡一切潑辣的手段來降服自己的孩子,也不肯動動腦子。孩子畢竟只是個孩子,TA還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還要靠父母來養活。既然父母要使盡一切雷霆手段來對付孩子,孩子如果不想離家出走,不想跳樓輕生,那就只有屈服。

家長的這份強勢看似養出了一個低眉順目事事順從的孩子,可孩子的內心並不順從,TA只是惹不起父母罷了,等到TA能惹得起的時候,就會新仇舊恨一起算,在某個點上總爆發。

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當孩子叛逆的時候,家長要適當調整自己對孩子的心理預期,如果本來覺得孩子必須上清北的,一般985、211也要能接受;如果本來覺得孩子必須要上個本科學校的,孩子願意去上高職專科也行;或者,孩子完全不想上學了,只要TA還願意走出房門去接觸社會,家長就該樂呵呵地幫孩子尋找打工的機會或開個小店。

家長如果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偉大理想不放手,不接受叛逆期的現狀,不接納現實中的孩子,迎接家長的,只有更大的悲劇。

要相信時間。要相信人生很長。即便孩子在青春期走了彎路,誤了學業,只要孩子平安度過了青春期這個艱難的時段,只要健康成長了,未來總是可期的。

我見過那麼多因青春期叛逆而耽誤學業的青少年,他們當年被稱為問題少年,我也曾鄙視過他們。可是十多年後,當他們中的某些人帶著伴侶領著孩子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唯有對當年的鄙視感到慚愧。人生是那樣的多元,那樣的充滿無限可能,青春叛逆只是人生的小插曲罷了。

"

前幾天我說我的頭條號“在作文裡成長”以後要更多關注青少年的作文寫作和青春成長。關於寫作,我前兩天寫了兩篇文章,主要談了談我認為的真正的文學所具有的特點。關於青少年青春成長,我的經驗稍遜一些,但說來也巧,前兩天源自清華大學的“水木社區”有家長髮了一篇孩子叛逆的帖子,版友們討論得非常熱烈,期間有幾位家長極力推薦一本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書。

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把那個帖子的200多條留言討論都看了,還翻看了這個論壇很多關於青春期的名帖,也去“知乎”查找了相關問答,也買回了那本著名的心理學書《影響力》,這兩天研讀了這本風靡全球三十年的心理學名著中關於青少年青春叛逆的內容。結合這些資料,我說說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問題吧。

有沒有覺得,我談這個問題至少是認真的?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說明:《影響力》這本書是翻譯引進的,挺薄,挺貴,裡面關於青春期叛逆的內容很少。這書與我沒關係,我並不推薦這本書。)

瀏覽了那麼多帖子,看到那麼多家長被青春期的子女折磨得死去活來,真心覺得當父母不易。真的是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有的家長說已經被孩子懟得生無可戀了;有的家長說吵得最激烈的時候,內心有著強烈的想抱著孩子一起去死的衝動,為了防止自己做這樣的傻事,甚至要從老家接來自己的父母幫助控制自己。

而孩子的問題,有的是男孩成天打遊戲,不學習,家長越說越打得歡;有的是10歲的女兒看很露骨媚俗的網絡言情小說,怎麼阻止都沒用;有的是孩子早戀。問題不一而足。

看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節目,看到著名作家麥家說起自己的兒子。麥家說,兒子上初二時,突然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整整3年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除了吃飯、上廁所,幾乎不離開一步,與他的交流也少得可憐。“語言衝突幾乎是只要交流就會發生,你無法想象這房門一關就是3年,上千個日子都沒打開過。你不知道他在裡面做什麼,而且他絕對不允許你以任何方式進他的房間,否則他肯定會離家出走。”

這樣的境地下,麥家陷入了困境。他曾無數次反思,兒子的青春期為什麼會這麼“作”、這麼叛逆?他甚至檢討,會不會是自己的基因出了問題?“我覺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的青春期都是難過的,這是一個生命現象,某種意義上說,我的青春期一點也不比我的孩子好過。”麥家清晰地記得,他也是從14歲零8個月開始,連續17年沒有和父親說話,“去參軍也是為了避開他,寫信回家都只寫‘母親,你好’,從來不提父親。”

為了不重演自己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麥家選擇陪伴孩子。為了讓孩子繼續受教育,他和妻子想了不少方法,“我們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裡來,但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我,麥家,還是算了。”有一陣子,麥家還自掏腰包開了一家培訓機構,希望兒子能和同齡人在一起,但還是以失敗告終。“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這就是孩子的青春期,這就是青春期的孩子。

那些很聽話,不叛逆的孩子呢?

不叛逆的孩子也有很多,可能大部分成長的很順利,家長很省心,但也有出了問題的。那些看似很順從家長但最後卻出了大問題的孩子,有些是在該叛逆的青春期遭遇強勢家長,孩子無力叛逆,最後總爆發了。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7月11日殺死親生母親的北京大學才子吳謝宇。吳謝宇弒母后隱姓埋名逃亡將近四年,直到2019年4月21日,吳在重慶江北機場被警方抓獲。幾天之前的8月12日,吳謝宇已被報送福州市檢察院,近期準備起訴。

從方方面面披露的吳謝宇弒母的信息看,吳謝宇父親早逝,母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她對物質基本沒有要求和慾望,但是平時對兒子要求十分嚴苛,要求兒子必須成材。吳謝宇從童年時期開始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自律,一直是別人眼中的優秀學生,各方面表現堪稱完美。

但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孩子,在考上北大後卻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用塑料紙和木炭將母親屍體層層包裹後將其藏於學校宿舍,並以母親名義向親朋好友借款144萬元,然後拿著借來的錢四處揮霍。他嫖娼、買彩票、找妓女做女友、去高端會所一晚上就花費一萬多元,借來的錢半年多時間就被揮霍一空。之後吳謝宇長居重慶,白天擔任教學機構的老師,晚上則在多個酒吧串場當“男模”。

誰能相信,做出這一系列荒唐事的青年,曾經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完美少年?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的青春期是家長和孩子都必須直面的艱難階段,在這個階段,相當多的孩子都會叛逆。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呢?

《影響力》這本書分析說:

個性意識萌芽是青春期的特點。對青少年而言,這種萌芽意味著走出兒童的角色,擺脫與此角色相伴的家長控制,邁向成人一角,獲得隨之而來的一切權利和義務。青少年對義務想得比較少,他們更關注身為一個年輕成年人自己所應有的權利,這沒什麼出奇。更不奇怪的是,在這些時候對其施加父母的權威,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家長要是企圖控制他們,青少年不是陽奉陰違,就是公然對抗。

最能說明家長施壓造成青少年反叛的例子,大概要數所謂的“羅密歐與朱

麗葉效應”了。大家都知道,羅密歐・蒙太古與朱麗葉・凱普萊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人物,兩人相愛,兩個家族卻是世仇。為了反抗父母拆散他們的企圖,他們雙雙自殺殉情,用這種最極端的悲劇方式來聲張自由意志。

這對年輕人感情和行為的強烈程度,一直讓該劇的觀眾迷惑不解。他們這麼年輕,怎麼會在如此短的時間裡發展出非同一般的濃烈感情呢?浪漫的人或許會說他們之間是一種少有的理想愛情。可社會學家大概會說,這是父母的干涉及其帶來的逆反心理所致。興許羅密歐和朱麗葉最初的感情並沒有強烈到能超越家人設置的重重障礙的地步。相反,正是因為這些障礙的存在,它才發展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要是聽憑這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他們的濃情蜜意說不定只是初戀時短暫的衝動罷了。

有人對科羅拉多的140對少年情侶做了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家長干涉會令感情關係出現某些問題,如一方以更挑剔的眼光看待另一方,更多地報告另一方的負面行為,但干涉同時也讓情侶雙方覺得彼此更加相愛、更想結婚了。在研究過程中,隨著父母的干涉越來越多,愛的體驗也越來越強。而當干涉減少的時候,浪漫的感覺也慢慢冷卻。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通過著名心理學家西奧迪尼的以上分析,我們知道,青春期的青少年之所以叛逆,是為了獲取更多成人的權利,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但在家長眼中,尤其在溺愛成性的中國家長眼中,子女還是個小屁孩,不聽話那是反了天了。雙方如此認識,家長和孩子的青春期大戰就必然發生。

面對青春期的叛逆,《影響力》的作者用大量的例子告訴我們,逆反心理和稀缺原理這兩個人類普遍的心理因素才是青少年青春期叛逆的心理學根源。

逆反心理是人類普遍的心理狀態,不管什麼事,有權勢的管理者越禁止,被管理者就越想幹。比如政府禁止人們買什麼,人們偏偏要偷著買,而且瘋狂囤積;政府逼著人們買什麼,人們偏不買(當然這是在美國)。那些有關“性”的書籍和影視,越是禁止青少年獲取,青少年越想獲取;一本書的封皮上寫上“本書僅限21歲以上的成人閱讀”,那麼這本書一定會被21歲以下的學生們熱捧。

稀缺原理就是中國人常說的“物以稀為貴”,越是稀少的東西越招人喜歡,越讓人覺得珍貴;而且曾經擁有的東西,突然變得越來越少,甚至被完全拿走,是最容易引發對抗的。

比如,一個國家在經濟和社會條件改善後,要是短期內出現劇烈逆轉,是最可能爆發革命的,而且此時揭竿而起的反倒不是一直受壓迫的最底層人,而是那些品嚐過美好生活的人,因為他們習以為常的經濟和社會進步突然之間可望不可求了,有了深深的失去感。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大革命大暴動基本上都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前後不一,是最容易教出反叛心理的孩子的。父母對孩子如果從小沒有規矩,總是在有意無意中給孩子一些自由,突然有一天又覺得好像賦予孩子的某項自由過火了,想要收走。可是,人類歷史上,到了手的自由,不經一戰是沒人會放棄的。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國家政治,也適用於家庭。父母想要都奪走已經賦予孩子的自由,孩子必然會反抗不休。

也就是說,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期待擁有更多自由和權利,家長賦予孩子能做某些事的權利本來就少,這點稀缺的權利孩子們朝思暮想左求右告才到手,如果家長不高興了還要收走,這必然引發孩子的對抗。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從青少年青春逆反的這兩個心理學根源來看,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

《朗讀者》播出後,麥家成了朋友中解決孩子青春期問題的“救星”。對此,麥家在受訪時感慨地表示,當初他可是沒少找朋友請教,“現在大家都來問我怎麼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說句老實話,我只能幫助自己,幫助不了他(兒子)——因為很長一段時間裡,我說的話他都不聽啊!我是怎麼挺過這段時間的?就是當好旁觀者,你阻止不了他,但你還是守望著他,做一個麥田守望者。有教育專家告訴我,至少有70%的叛逆孩子,只要沒有被帶壞,最後還是要回頭,因為沒有一個人會永遠叛逆下去,有時候就要把問題交給時間。”

既然青春期叛逆帶有強烈的時間特點,是人生某一階段出現的一種現象,那麼家長能做的,恐怕就是靜靜地守望,靜靜地陪伴,避免激怒家裡的“小老虎”,避免讓局勢不可控。

心理學家既然說逆反心理是青春叛逆的心理根源,這是一個人人都有的心理,那麼,看來家長只有選擇順從孩子才能不激起孩子更大的逆反。這就要求家長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要有耐心。同時管束孩子時要有一定的技巧,即所謂的跟孩子鬥智鬥法。

有人說,要是你很想做什麼事情,有三種方法可選擇:自己做;出大價錢找人做;要不就故意禁止你家十幾歲的孩子做。

可見,要想做個好家長,也得動腦子,光靠家長的威嚴只會鬧得雞飛狗跳。

有些家長接受不了孩子的叛逆,且家長本身又很強勢,要麼父親很暴力,要麼母親很潑辣,他們寧願用盡成人世界裡一切潑辣的手段來降服自己的孩子,也不肯動動腦子。孩子畢竟只是個孩子,TA還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還要靠父母來養活。既然父母要使盡一切雷霆手段來對付孩子,孩子如果不想離家出走,不想跳樓輕生,那就只有屈服。

家長的這份強勢看似養出了一個低眉順目事事順從的孩子,可孩子的內心並不順從,TA只是惹不起父母罷了,等到TA能惹得起的時候,就會新仇舊恨一起算,在某個點上總爆發。

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當孩子叛逆的時候,家長要適當調整自己對孩子的心理預期,如果本來覺得孩子必須上清北的,一般985、211也要能接受;如果本來覺得孩子必須要上個本科學校的,孩子願意去上高職專科也行;或者,孩子完全不想上學了,只要TA還願意走出房門去接觸社會,家長就該樂呵呵地幫孩子尋找打工的機會或開個小店。

家長如果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偉大理想不放手,不接受叛逆期的現狀,不接納現實中的孩子,迎接家長的,只有更大的悲劇。

要相信時間。要相信人生很長。即便孩子在青春期走了彎路,誤了學業,只要孩子平安度過了青春期這個艱難的時段,只要健康成長了,未來總是可期的。

我見過那麼多因青春期叛逆而耽誤學業的青少年,他們當年被稱為問題少年,我也曾鄙視過他們。可是十多年後,當他們中的某些人帶著伴侶領著孩子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唯有對當年的鄙視感到慚愧。人生是那樣的多元,那樣的充滿無限可能,青春叛逆只是人生的小插曲罷了。

面對青春期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的叛逆,家長該怎麼辦?

作者簡介及文案代寫業務介紹:

本文筆者楊昇,高校教師,喜好寫作。公眾號發佈原創文章300多篇,閱讀量10萬+文章3篇,其中閱讀量1000萬+文章1篇。其原創文不但在全網的傳播有廣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報》全文轉載刊登,1篇文章被國務院內參《國是諮詢》選登。近幾年來擔任多家公司的公關顧問,在這些公司公關的艱難時刻,親自操刀高質量公關文幫助公司度過難關。

長期提供公關文、演講稿、廣告軟文、策劃文案等的代寫作。

合作聯繫微信(同QQ):36401867

特別申明:不接炒作的活。

推薦作者更多文章(點擊下面標題閱讀):

1. 一個西北五線小城的城鄉風貌

2. 父母和兒女,也是一段淺淺的緣分

3. 為什麼還不屈服於眼前的苟且?因為還有嚮往詩和遠方的心氣

4. 農村孩子啊,你知道現在城市孩子讀書有多用功嗎?

5. 掌握了“技能”的高職生比本碩博差在哪裡?

6. 你的農產品電商網店為什麼做不起來?

7. 金庸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8. 農民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