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人生第一份工作 傷仲永 親子教育私享會 2019-09-09
"

孩子學習好,是家長朋友們自豪的資本,一次次的高分,一張張的獎狀,讓很多家長朋友們慣性地認為,孩子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你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是好多父母曾經都掛在嘴邊的話語。不過,家長似乎將學習的定義理解錯誤了,如果僅僅是學習校園裡的書本知識,孩子的未來是會出問題的。天才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呢?小編今天看到一個神童的故事,想要分享給大家。

"

孩子學習好,是家長朋友們自豪的資本,一次次的高分,一張張的獎狀,讓很多家長朋友們慣性地認為,孩子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你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是好多父母曾經都掛在嘴邊的話語。不過,家長似乎將學習的定義理解錯誤了,如果僅僅是學習校園裡的書本知識,孩子的未來是會出問題的。天才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呢?小編今天看到一個神童的故事,想要分享給大家。

家庭教育:“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湖南省華容縣曾經有一名神童,叫做魏永康。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基本學完初中課程,13歲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進入中科院高能研究所,碩博連讀。魏康永從小就被人們稱為神童,這一段簡歷也能夠輕易證明他的資質遠遠超過了普通人。然而,魏康永後來的發展,卻令人出乎意料。

8歲開始,魏母就開始了陪讀人生。魏母愛子心切,加上這個兒子又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兒童,從那時起,她就不讓孩子做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了。比如說,給孩子洗衣、做飯、洗澡,甚至為了孩子不耽誤學習,魏母還要親自給兒子餵飯。很快,魏康永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17歲那年,魏康永離開了母親,獨自到中科院碩博連讀,離開母親的魏康永,從此失控了。他不知道如何穿衣服脫衣服,不會打掃衛生,不會做學習和生活的計劃。有一次,他因為忘記了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導致他失去攻讀博士的資格,最後,他連碩士學位都沒有拿到,就被學校退學了。

在孩子生命的前20年,好運眷顧了這一家人,但是自從魏康永被學校勸退後,好運也隨之而去。魏母重病纏身,魏父也因病離世,而那個神童,已經不知道去哪兒去了。每當別人問到魏母她兒子的時候,她都會覺得非常的無奈和難受,找藉口離開,小編覺得這個母親好苦,這個家庭也非常的悲劇。

"

孩子學習好,是家長朋友們自豪的資本,一次次的高分,一張張的獎狀,讓很多家長朋友們慣性地認為,孩子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你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是好多父母曾經都掛在嘴邊的話語。不過,家長似乎將學習的定義理解錯誤了,如果僅僅是學習校園裡的書本知識,孩子的未來是會出問題的。天才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呢?小編今天看到一個神童的故事,想要分享給大家。

家庭教育:“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湖南省華容縣曾經有一名神童,叫做魏永康。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基本學完初中課程,13歲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進入中科院高能研究所,碩博連讀。魏康永從小就被人們稱為神童,這一段簡歷也能夠輕易證明他的資質遠遠超過了普通人。然而,魏康永後來的發展,卻令人出乎意料。

8歲開始,魏母就開始了陪讀人生。魏母愛子心切,加上這個兒子又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兒童,從那時起,她就不讓孩子做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了。比如說,給孩子洗衣、做飯、洗澡,甚至為了孩子不耽誤學習,魏母還要親自給兒子餵飯。很快,魏康永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17歲那年,魏康永離開了母親,獨自到中科院碩博連讀,離開母親的魏康永,從此失控了。他不知道如何穿衣服脫衣服,不會打掃衛生,不會做學習和生活的計劃。有一次,他因為忘記了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導致他失去攻讀博士的資格,最後,他連碩士學位都沒有拿到,就被學校退學了。

在孩子生命的前20年,好運眷顧了這一家人,但是自從魏康永被學校勸退後,好運也隨之而去。魏母重病纏身,魏父也因病離世,而那個神童,已經不知道去哪兒去了。每當別人問到魏母她兒子的時候,她都會覺得非常的無奈和難受,找藉口離開,小編覺得這個母親好苦,這個家庭也非常的悲劇。

家庭教育:“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這個案例,和傷仲永的故事驚人的相似,而這僅僅是當今中國家庭教育問題的一個縮影。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是這種愛有的時候太狹隘了,那就是隻讓孩子學會了如何讀書,而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獨立去生活。

對孩子的愛,應該是適度的,應該是全面的。有幾個建議分享給大家:

1.別讓孩子享受特殊待遇。如果你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會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特點。在家裡,他們就是老大,任何事情都必須以他們的感受為中心,典型的小王子和小公主。這樣的孩子在進入社會的時候,可能表現出缺乏同情心,自私,冷漠,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工作和家庭。面對困難,易退縮,內心脆弱,很難做出成就。在家庭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孩子不能夠因為學習,什麼事情都不做。

2.對於孩子的需求不要過分滿足。孩子在學習期間,衣食住行以及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可以適當滿足,但是不能夠毫無無限制。過分滿足孩子的需求,會讓孩子養成過度任性的習慣,另外,這也會讓孩子變得貪婪,不懂得感恩,不會吃苦耐勞。只要是合理的,在父母的能力範圍內的需求,父母都是可以滿足的。同時,要告訴孩子,做任何事情,收穫和付出是匹配的,讓孩子學會感恩。

3.父母不要事事包辦。孩子總會長大,父母總會老去,父母不可能成為孩子永遠的雙手。家長務必也要教育孩子如何獨立生存。做家務是培養孩子生活能力的很好的方式,孩子除了學習,生活技能也是必須的。

"

孩子學習好,是家長朋友們自豪的資本,一次次的高分,一張張的獎狀,讓很多家長朋友們慣性地認為,孩子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你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是好多父母曾經都掛在嘴邊的話語。不過,家長似乎將學習的定義理解錯誤了,如果僅僅是學習校園裡的書本知識,孩子的未來是會出問題的。天才都是如此,更何況是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呢?小編今天看到一個神童的故事,想要分享給大家。

家庭教育:“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湖南省華容縣曾經有一名神童,叫做魏永康。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基本學完初中課程,13歲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進入中科院高能研究所,碩博連讀。魏康永從小就被人們稱為神童,這一段簡歷也能夠輕易證明他的資質遠遠超過了普通人。然而,魏康永後來的發展,卻令人出乎意料。

8歲開始,魏母就開始了陪讀人生。魏母愛子心切,加上這個兒子又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兒童,從那時起,她就不讓孩子做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了。比如說,給孩子洗衣、做飯、洗澡,甚至為了孩子不耽誤學習,魏母還要親自給兒子餵飯。很快,魏康永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17歲那年,魏康永離開了母親,獨自到中科院碩博連讀,離開母親的魏康永,從此失控了。他不知道如何穿衣服脫衣服,不會打掃衛生,不會做學習和生活的計劃。有一次,他因為忘記了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導致他失去攻讀博士的資格,最後,他連碩士學位都沒有拿到,就被學校退學了。

在孩子生命的前20年,好運眷顧了這一家人,但是自從魏康永被學校勸退後,好運也隨之而去。魏母重病纏身,魏父也因病離世,而那個神童,已經不知道去哪兒去了。每當別人問到魏母她兒子的時候,她都會覺得非常的無奈和難受,找藉口離開,小編覺得這個母親好苦,這個家庭也非常的悲劇。

家庭教育:“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這個案例,和傷仲永的故事驚人的相似,而這僅僅是當今中國家庭教育問題的一個縮影。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是這種愛有的時候太狹隘了,那就是隻讓孩子學會了如何讀書,而沒有教會孩子如何獨立去生活。

對孩子的愛,應該是適度的,應該是全面的。有幾個建議分享給大家:

1.別讓孩子享受特殊待遇。如果你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會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特點。在家裡,他們就是老大,任何事情都必須以他們的感受為中心,典型的小王子和小公主。這樣的孩子在進入社會的時候,可能表現出缺乏同情心,自私,冷漠,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社交、工作和家庭。面對困難,易退縮,內心脆弱,很難做出成就。在家庭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孩子不能夠因為學習,什麼事情都不做。

2.對於孩子的需求不要過分滿足。孩子在學習期間,衣食住行以及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可以適當滿足,但是不能夠毫無無限制。過分滿足孩子的需求,會讓孩子養成過度任性的習慣,另外,這也會讓孩子變得貪婪,不懂得感恩,不會吃苦耐勞。只要是合理的,在父母的能力範圍內的需求,父母都是可以滿足的。同時,要告訴孩子,做任何事情,收穫和付出是匹配的,讓孩子學會感恩。

3.父母不要事事包辦。孩子總會長大,父母總會老去,父母不可能成為孩子永遠的雙手。家長務必也要教育孩子如何獨立生存。做家務是培養孩子生活能力的很好的方式,孩子除了學習,生活技能也是必須的。

家庭教育:“只管學習,其他事都不用管”這句話害了多少孩子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成績優異,身體健康,是每一個父母對孩子最迫切的渴望。但是,孩子的成長需要適度的“空間”,另外,孩子除了學習,還有生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