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深圳 張雅蓮 玩具 成長兔英語 2019-07-27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對於焦慮依附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被關注,他們會一直“施暴”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

甚至,在成年後的個人感情生活中,會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要時時掌控另一半的動向,不停地問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道:“在人的攻擊行為背後,是對愛的強烈渴望——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寬容自己所有的攻擊,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能把自己從無盡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焦慮依附性的孩子,需要陪伴者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去面對他們,多說一些溫柔的話,注重孩子的感受,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重視、不改變孩子打人的行為,必定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他們不僅社交能力弱,更會去傷害別人,甚至,危及到別人的人生安全。

小時候,孩子只是打人。

成年後,他們卻成了施暴者。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對於焦慮依附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被關注,他們會一直“施暴”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

甚至,在成年後的個人感情生活中,會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要時時掌控另一半的動向,不停地問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道:“在人的攻擊行為背後,是對愛的強烈渴望——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寬容自己所有的攻擊,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能把自己從無盡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焦慮依附性的孩子,需要陪伴者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去面對他們,多說一些溫柔的話,注重孩子的感受,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重視、不改變孩子打人的行為,必定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他們不僅社交能力弱,更會去傷害別人,甚至,危及到別人的人生安全。

小時候,孩子只是打人。

成年後,他們卻成了施暴者。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班杜拉有一個社會學習理論,意思是指人的攻擊行為來源,是因為一部人的身上在X染色體上帶有一個戰士基因。

而它有兩種變形,一種是戰士基因的H型,一種是戰士基因的L型。H型是安全的。L型代表的卻是高暴力,自我管束差。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說:“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對於焦慮依附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被關注,他們會一直“施暴”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

甚至,在成年後的個人感情生活中,會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要時時掌控另一半的動向,不停地問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道:“在人的攻擊行為背後,是對愛的強烈渴望——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寬容自己所有的攻擊,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能把自己從無盡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焦慮依附性的孩子,需要陪伴者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去面對他們,多說一些溫柔的話,注重孩子的感受,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重視、不改變孩子打人的行為,必定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他們不僅社交能力弱,更會去傷害別人,甚至,危及到別人的人生安全。

小時候,孩子只是打人。

成年後,他們卻成了施暴者。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班杜拉有一個社會學習理論,意思是指人的攻擊行為來源,是因為一部人的身上在X染色體上帶有一個戰士基因。

而它有兩種變形,一種是戰士基因的H型,一種是戰士基因的L型。H型是安全的。L型代表的卻是高暴力,自我管束差。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說:“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這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避免讓孩子成為一個“危險分子”。

態度上堅決制止

《育兒大師》裡有一期節目,兩個家庭被安排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目的是讓育兒師解決孩子分享的問題。

兩個男孩子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叫小花的男孩,常常是一言不發就動手打另一個叫聖恩的男孩。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對於焦慮依附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被關注,他們會一直“施暴”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

甚至,在成年後的個人感情生活中,會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要時時掌控另一半的動向,不停地問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道:“在人的攻擊行為背後,是對愛的強烈渴望——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寬容自己所有的攻擊,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能把自己從無盡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焦慮依附性的孩子,需要陪伴者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去面對他們,多說一些溫柔的話,注重孩子的感受,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重視、不改變孩子打人的行為,必定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他們不僅社交能力弱,更會去傷害別人,甚至,危及到別人的人生安全。

小時候,孩子只是打人。

成年後,他們卻成了施暴者。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班杜拉有一個社會學習理論,意思是指人的攻擊行為來源,是因為一部人的身上在X染色體上帶有一個戰士基因。

而它有兩種變形,一種是戰士基因的H型,一種是戰士基因的L型。H型是安全的。L型代表的卻是高暴力,自我管束差。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說:“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這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避免讓孩子成為一個“危險分子”。

態度上堅決制止

《育兒大師》裡有一期節目,兩個家庭被安排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目的是讓育兒師解決孩子分享的問題。

兩個男孩子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叫小花的男孩,常常是一言不發就動手打另一個叫聖恩的男孩。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每次小花打人的時候,小花媽媽只是不痛不癢地說:“你不可以打人,你需要道歉。”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對於焦慮依附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被關注,他們會一直“施暴”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

甚至,在成年後的個人感情生活中,會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要時時掌控另一半的動向,不停地問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道:“在人的攻擊行為背後,是對愛的強烈渴望——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寬容自己所有的攻擊,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能把自己從無盡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焦慮依附性的孩子,需要陪伴者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去面對他們,多說一些溫柔的話,注重孩子的感受,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重視、不改變孩子打人的行為,必定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他們不僅社交能力弱,更會去傷害別人,甚至,危及到別人的人生安全。

小時候,孩子只是打人。

成年後,他們卻成了施暴者。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班杜拉有一個社會學習理論,意思是指人的攻擊行為來源,是因為一部人的身上在X染色體上帶有一個戰士基因。

而它有兩種變形,一種是戰士基因的H型,一種是戰士基因的L型。H型是安全的。L型代表的卻是高暴力,自我管束差。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說:“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這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避免讓孩子成為一個“危險分子”。

態度上堅決制止

《育兒大師》裡有一期節目,兩個家庭被安排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目的是讓育兒師解決孩子分享的問題。

兩個男孩子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叫小花的男孩,常常是一言不發就動手打另一個叫聖恩的男孩。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每次小花打人的時候,小花媽媽只是不痛不癢地說:“你不可以打人,你需要道歉。”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結果可想而知,小花沒有任何改變。

無奈之下,聖恩爸爸為了讓自家孩子,只能教他以暴制暴。

育兒師張雅蓮說,當孩子打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去制止孩子,並且,態度堅決地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不可以隨便打人。

前不久,在訪談節目《你好爸爸》中包貝爾說,餃子兩歲多的時候去動物園玩,到了關門的時間,餃子還是不願意回家,阿姨打算抱走,餃子不樂意就伸手打了阿姨。

這時候,旁邊的包貝爾甩手給了餃子一巴掌。

他用這種“以牙還牙”的方式讓她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而且,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你要尊重阿姨。

被問及餃子是否會懂得這麼多?

包貝爾堅定地說:“我不管她懂不懂,反正看到這件事,我一定是要制止的。”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對於焦慮依附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被關注,他們會一直“施暴”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

甚至,在成年後的個人感情生活中,會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要時時掌控另一半的動向,不停地問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道:“在人的攻擊行為背後,是對愛的強烈渴望——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寬容自己所有的攻擊,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能把自己從無盡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焦慮依附性的孩子,需要陪伴者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去面對他們,多說一些溫柔的話,注重孩子的感受,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重視、不改變孩子打人的行為,必定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他們不僅社交能力弱,更會去傷害別人,甚至,危及到別人的人生安全。

小時候,孩子只是打人。

成年後,他們卻成了施暴者。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班杜拉有一個社會學習理論,意思是指人的攻擊行為來源,是因為一部人的身上在X染色體上帶有一個戰士基因。

而它有兩種變形,一種是戰士基因的H型,一種是戰士基因的L型。H型是安全的。L型代表的卻是高暴力,自我管束差。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說:“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這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避免讓孩子成為一個“危險分子”。

態度上堅決制止

《育兒大師》裡有一期節目,兩個家庭被安排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目的是讓育兒師解決孩子分享的問題。

兩個男孩子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叫小花的男孩,常常是一言不發就動手打另一個叫聖恩的男孩。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每次小花打人的時候,小花媽媽只是不痛不癢地說:“你不可以打人,你需要道歉。”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結果可想而知,小花沒有任何改變。

無奈之下,聖恩爸爸為了讓自家孩子,只能教他以暴制暴。

育兒師張雅蓮說,當孩子打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去制止孩子,並且,態度堅決地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不可以隨便打人。

前不久,在訪談節目《你好爸爸》中包貝爾說,餃子兩歲多的時候去動物園玩,到了關門的時間,餃子還是不願意回家,阿姨打算抱走,餃子不樂意就伸手打了阿姨。

這時候,旁邊的包貝爾甩手給了餃子一巴掌。

他用這種“以牙還牙”的方式讓她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而且,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你要尊重阿姨。

被問及餃子是否會懂得這麼多?

包貝爾堅定地說:“我不管她懂不懂,反正看到這件事,我一定是要制止的。”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儘管包貝爾的方式有一些粗暴,可評論區很多人都站隊包貝爾,因為孩子打人是不對,錯了就要受到懲罰,這是規矩。

孩子打了人,一句簡單的道歉,並不足以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設置一些懲罰措施,比如,讓孩子在“冷靜角”反思自己的錯誤,或者是剝奪孩子每天可以享受的某件事的機會。

比如,孩子每天有二十分鐘看電視的時間,如果他發生了打人的行為,這個看電視的機會就要被收回。

生活上不給孩子玩暴力電玩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用暴力解決問題

今年3月,新加坡的研究團隊在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很重要的論文研究,。針對3000多個孩子進行了研究,他們主要是小學三、四年級,以及初一、二年級,瞭解他們平常玩電動遊戲,以及每天玩的時間,研究持續三年之久。

觀察這三年裡,孩子們對衝動的控制,暴戾,以及同理心的程度。

結論是:兒童暴力電玩,會增長孩子暴戾情緒,讓孩子有暴戾行為,比如打人。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對於焦慮依附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被關注,他們會一直“施暴”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

甚至,在成年後的個人感情生活中,會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要時時掌控另一半的動向,不停地問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道:“在人的攻擊行為背後,是對愛的強烈渴望——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寬容自己所有的攻擊,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能把自己從無盡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焦慮依附性的孩子,需要陪伴者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去面對他們,多說一些溫柔的話,注重孩子的感受,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重視、不改變孩子打人的行為,必定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他們不僅社交能力弱,更會去傷害別人,甚至,危及到別人的人生安全。

小時候,孩子只是打人。

成年後,他們卻成了施暴者。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班杜拉有一個社會學習理論,意思是指人的攻擊行為來源,是因為一部人的身上在X染色體上帶有一個戰士基因。

而它有兩種變形,一種是戰士基因的H型,一種是戰士基因的L型。H型是安全的。L型代表的卻是高暴力,自我管束差。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說:“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這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避免讓孩子成為一個“危險分子”。

態度上堅決制止

《育兒大師》裡有一期節目,兩個家庭被安排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目的是讓育兒師解決孩子分享的問題。

兩個男孩子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叫小花的男孩,常常是一言不發就動手打另一個叫聖恩的男孩。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每次小花打人的時候,小花媽媽只是不痛不癢地說:“你不可以打人,你需要道歉。”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結果可想而知,小花沒有任何改變。

無奈之下,聖恩爸爸為了讓自家孩子,只能教他以暴制暴。

育兒師張雅蓮說,當孩子打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去制止孩子,並且,態度堅決地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不可以隨便打人。

前不久,在訪談節目《你好爸爸》中包貝爾說,餃子兩歲多的時候去動物園玩,到了關門的時間,餃子還是不願意回家,阿姨打算抱走,餃子不樂意就伸手打了阿姨。

這時候,旁邊的包貝爾甩手給了餃子一巴掌。

他用這種“以牙還牙”的方式讓她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而且,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你要尊重阿姨。

被問及餃子是否會懂得這麼多?

包貝爾堅定地說:“我不管她懂不懂,反正看到這件事,我一定是要制止的。”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儘管包貝爾的方式有一些粗暴,可評論區很多人都站隊包貝爾,因為孩子打人是不對,錯了就要受到懲罰,這是規矩。

孩子打了人,一句簡單的道歉,並不足以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設置一些懲罰措施,比如,讓孩子在“冷靜角”反思自己的錯誤,或者是剝奪孩子每天可以享受的某件事的機會。

比如,孩子每天有二十分鐘看電視的時間,如果他發生了打人的行為,這個看電視的機會就要被收回。

生活上不給孩子玩暴力電玩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用暴力解決問題

今年3月,新加坡的研究團隊在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很重要的論文研究,。針對3000多個孩子進行了研究,他們主要是小學三、四年級,以及初一、二年級,瞭解他們平常玩電動遊戲,以及每天玩的時間,研究持續三年之久。

觀察這三年裡,孩子們對衝動的控制,暴戾,以及同理心的程度。

結論是:兒童暴力電玩,會增長孩子暴戾情緒,讓孩子有暴戾行為,比如打人。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而且,年齡越小,性格越溫柔的孩子,受暴力電玩的影響越大。

這件事我深有體會,有一段時間,言寶用Ipad玩一款打殭屍的遊戲,他玩得很上癮。

有時,跟我要Ipad,我說等一會,她會生氣地跑過來打我說:“壞媽媽。”

後來有一段時間,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會拿著玩具槍對著別人的腦袋,被制止還很不服氣地說:“我在玩遊戲,他是殭屍。”

俗話說:“子不教,父子過”。

同理,平時家庭成員之間也需要注意處理事情的方式,不要用爭吵、打架等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

否則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習得家長的暴力解決方式。

孩子的成長之路,可能會出現很多小問題。需要家長予以重視,溫柔地教導,合理地引導,這些小問題最終都會煙消雲散,而我們的孩子也將會會變得更好。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對於焦慮依附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被關注,他們會一直“施暴”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

甚至,在成年後的個人感情生活中,會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要時時掌控另一半的動向,不停地問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道:“在人的攻擊行為背後,是對愛的強烈渴望——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寬容自己所有的攻擊,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能把自己從無盡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焦慮依附性的孩子,需要陪伴者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去面對他們,多說一些溫柔的話,注重孩子的感受,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重視、不改變孩子打人的行為,必定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他們不僅社交能力弱,更會去傷害別人,甚至,危及到別人的人生安全。

小時候,孩子只是打人。

成年後,他們卻成了施暴者。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班杜拉有一個社會學習理論,意思是指人的攻擊行為來源,是因為一部人的身上在X染色體上帶有一個戰士基因。

而它有兩種變形,一種是戰士基因的H型,一種是戰士基因的L型。H型是安全的。L型代表的卻是高暴力,自我管束差。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說:“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這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避免讓孩子成為一個“危險分子”。

態度上堅決制止

《育兒大師》裡有一期節目,兩個家庭被安排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目的是讓育兒師解決孩子分享的問題。

兩個男孩子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叫小花的男孩,常常是一言不發就動手打另一個叫聖恩的男孩。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每次小花打人的時候,小花媽媽只是不痛不癢地說:“你不可以打人,你需要道歉。”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結果可想而知,小花沒有任何改變。

無奈之下,聖恩爸爸為了讓自家孩子,只能教他以暴制暴。

育兒師張雅蓮說,當孩子打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去制止孩子,並且,態度堅決地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不可以隨便打人。

前不久,在訪談節目《你好爸爸》中包貝爾說,餃子兩歲多的時候去動物園玩,到了關門的時間,餃子還是不願意回家,阿姨打算抱走,餃子不樂意就伸手打了阿姨。

這時候,旁邊的包貝爾甩手給了餃子一巴掌。

他用這種“以牙還牙”的方式讓她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而且,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你要尊重阿姨。

被問及餃子是否會懂得這麼多?

包貝爾堅定地說:“我不管她懂不懂,反正看到這件事,我一定是要制止的。”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儘管包貝爾的方式有一些粗暴,可評論區很多人都站隊包貝爾,因為孩子打人是不對,錯了就要受到懲罰,這是規矩。

孩子打了人,一句簡單的道歉,並不足以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設置一些懲罰措施,比如,讓孩子在“冷靜角”反思自己的錯誤,或者是剝奪孩子每天可以享受的某件事的機會。

比如,孩子每天有二十分鐘看電視的時間,如果他發生了打人的行為,這個看電視的機會就要被收回。

生活上不給孩子玩暴力電玩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用暴力解決問題

今年3月,新加坡的研究團隊在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很重要的論文研究,。針對3000多個孩子進行了研究,他們主要是小學三、四年級,以及初一、二年級,瞭解他們平常玩電動遊戲,以及每天玩的時間,研究持續三年之久。

觀察這三年裡,孩子們對衝動的控制,暴戾,以及同理心的程度。

結論是:兒童暴力電玩,會增長孩子暴戾情緒,讓孩子有暴戾行為,比如打人。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而且,年齡越小,性格越溫柔的孩子,受暴力電玩的影響越大。

這件事我深有體會,有一段時間,言寶用Ipad玩一款打殭屍的遊戲,他玩得很上癮。

有時,跟我要Ipad,我說等一會,她會生氣地跑過來打我說:“壞媽媽。”

後來有一段時間,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會拿著玩具槍對著別人的腦袋,被制止還很不服氣地說:“我在玩遊戲,他是殭屍。”

俗話說:“子不教,父子過”。

同理,平時家庭成員之間也需要注意處理事情的方式,不要用爭吵、打架等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

否則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習得家長的暴力解決方式。

孩子的成長之路,可能會出現很多小問題。需要家長予以重視,溫柔地教導,合理地引導,這些小問題最終都會煙消雲散,而我們的孩子也將會會變得更好。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有人說,每一個熊孩子,都有一個上天的老子。

願我們都不是那個“上天的老子”,我們的孩子也不是“熊孩子”。

成長兔育兒(ID: ibabyfs),親子、育兒、啟蒙、家庭,關注0-6歲寶寶成長話題,與400萬媽媽共同分享。

作者簡介:多多黛,80後女子。專注兒童心理學和家庭教育,已出版《讓女孩像女孩那樣長大》。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對於焦慮依附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被關注,他們會一直“施暴”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

甚至,在成年後的個人感情生活中,會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要時時掌控另一半的動向,不停地問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道:“在人的攻擊行為背後,是對愛的強烈渴望——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寬容自己所有的攻擊,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能把自己從無盡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焦慮依附性的孩子,需要陪伴者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去面對他們,多說一些溫柔的話,注重孩子的感受,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重視、不改變孩子打人的行為,必定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他們不僅社交能力弱,更會去傷害別人,甚至,危及到別人的人生安全。

小時候,孩子只是打人。

成年後,他們卻成了施暴者。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班杜拉有一個社會學習理論,意思是指人的攻擊行為來源,是因為一部人的身上在X染色體上帶有一個戰士基因。

而它有兩種變形,一種是戰士基因的H型,一種是戰士基因的L型。H型是安全的。L型代表的卻是高暴力,自我管束差。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說:“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這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避免讓孩子成為一個“危險分子”。

態度上堅決制止

《育兒大師》裡有一期節目,兩個家庭被安排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目的是讓育兒師解決孩子分享的問題。

兩個男孩子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叫小花的男孩,常常是一言不發就動手打另一個叫聖恩的男孩。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每次小花打人的時候,小花媽媽只是不痛不癢地說:“你不可以打人,你需要道歉。”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結果可想而知,小花沒有任何改變。

無奈之下,聖恩爸爸為了讓自家孩子,只能教他以暴制暴。

育兒師張雅蓮說,當孩子打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去制止孩子,並且,態度堅決地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不可以隨便打人。

前不久,在訪談節目《你好爸爸》中包貝爾說,餃子兩歲多的時候去動物園玩,到了關門的時間,餃子還是不願意回家,阿姨打算抱走,餃子不樂意就伸手打了阿姨。

這時候,旁邊的包貝爾甩手給了餃子一巴掌。

他用這種“以牙還牙”的方式讓她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而且,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你要尊重阿姨。

被問及餃子是否會懂得這麼多?

包貝爾堅定地說:“我不管她懂不懂,反正看到這件事,我一定是要制止的。”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儘管包貝爾的方式有一些粗暴,可評論區很多人都站隊包貝爾,因為孩子打人是不對,錯了就要受到懲罰,這是規矩。

孩子打了人,一句簡單的道歉,並不足以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設置一些懲罰措施,比如,讓孩子在“冷靜角”反思自己的錯誤,或者是剝奪孩子每天可以享受的某件事的機會。

比如,孩子每天有二十分鐘看電視的時間,如果他發生了打人的行為,這個看電視的機會就要被收回。

生活上不給孩子玩暴力電玩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用暴力解決問題

今年3月,新加坡的研究團隊在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很重要的論文研究,。針對3000多個孩子進行了研究,他們主要是小學三、四年級,以及初一、二年級,瞭解他們平常玩電動遊戲,以及每天玩的時間,研究持續三年之久。

觀察這三年裡,孩子們對衝動的控制,暴戾,以及同理心的程度。

結論是:兒童暴力電玩,會增長孩子暴戾情緒,讓孩子有暴戾行為,比如打人。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而且,年齡越小,性格越溫柔的孩子,受暴力電玩的影響越大。

這件事我深有體會,有一段時間,言寶用Ipad玩一款打殭屍的遊戲,他玩得很上癮。

有時,跟我要Ipad,我說等一會,她會生氣地跑過來打我說:“壞媽媽。”

後來有一段時間,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會拿著玩具槍對著別人的腦袋,被制止還很不服氣地說:“我在玩遊戲,他是殭屍。”

俗話說:“子不教,父子過”。

同理,平時家庭成員之間也需要注意處理事情的方式,不要用爭吵、打架等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

否則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習得家長的暴力解決方式。

孩子的成長之路,可能會出現很多小問題。需要家長予以重視,溫柔地教導,合理地引導,這些小問題最終都會煙消雲散,而我們的孩子也將會會變得更好。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有人說,每一個熊孩子,都有一個上天的老子。

願我們都不是那個“上天的老子”,我們的孩子也不是“熊孩子”。

成長兔育兒(ID: ibabyfs),親子、育兒、啟蒙、家庭,關注0-6歲寶寶成長話題,與400萬媽媽共同分享。

作者簡介:多多黛,80後女子。專注兒童心理學和家庭教育,已出版《讓女孩像女孩那樣長大》。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0元】領【398元】英語啟蒙入門課

打卡就送《雙語閱讀遊戲寶盒》 !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從幼兒園回來的路上,言寶說他今天被許志飛打了。

我問他打了哪裡,疼不疼?他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倒不是很疼。但是,他很討厭,總是打小朋友,我們都不喜歡他。”

第二天去幼兒園,我告知老師我家孩子被打的情況。

老師也是一臉的無奈,說這個孩子的確特別喜歡動手,和他父母溝通過很多次,但是,他們的理由是:孩子還小,打打鬧鬧很正常。

孩子還小,這四個字簡直是熊家長給孩子的“金剛鐵布衫”。

前段時間,深圳某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家長聯名請求學校勸退一名學生,因為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打同學,班上一共有47個學生,其中有45個學生被打。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老師對這名打人的同學也束手無策。

這名孩子的家長竟說“我的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很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去打同學,和父母的不重視有很大的關係。

自己孩子這麼愛打人,真的能如家長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當然不是!

孩子愛打人,這事非同小可。

有研究表明,孩子三歲的時候打人,你不制止,他六歲的時候,依舊會打人。六歲的時候不制止,可能打人這個習慣,會伴隨他一生。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凡事有因有果,只有瞭解孩子愛打人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打人都是有不同的原因。

打人,是孩子成長新的里程碑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解鎖新功能的過程,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慢慢長成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在這個過程,每get到一個新技能,他們都會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一週歲左右大的孩子,他們手的功能發展越來越好,當他們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的事,這種新技能刺激著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會樂此不疲去重複這些事,包括打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打人是沒有任何惡意的,純粹是為了好玩。這個時期的打人,家長並不需要過分的關注。

打人,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等孩子到兩三歲週歲左右,他們可能會把打人當成一種溝通方式。

當嘴巴表達不了內心的想法,他們可能會選擇簡單直接的方式——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有人搶了自己的玩具,他表達不清楚內心想要回自己玩具店的想法,孩子會去打別人。

一旦這個方法奏效,即使家長告知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依舊會在心裡內化,打人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及時的干預、制止。讓他們明白,打人並不是對的表達方式。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打人,是孩子緩解內心焦慮的一種方式

孩子打人只是一個行為,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的依附理論指出,有焦慮依附性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的行為。

當孩子依戀的陪伴者離開了,他會因生氣而大哭。當他們回來了,他雖然會很高興,但第一個動作卻是去打這個親密的陪伴者。

有一段時間,我媽總跟我抱怨,說自己拼了老命去照顧侄兒小寶,可小寶卻絲毫不懂得“感恩”,總是會打奶奶。

後來,我發現小寶打人的行為只限於奶奶,不會對其他人動手。

而且每一次打奶奶,都是因為奶奶“偷偷”把他丟給爺爺,去上街買菜,或者是去做別的事。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對於焦慮依附性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如果不被關注,他們會一直“施暴”自己最在意的那個人。

甚至,在成年後的個人感情生活中,會是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要時時掌控另一半的動向,不停地問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

李雪在《遇見一個人》裡寫道:“在人的攻擊行為背後,是對愛的強烈渴望——渴望有一個人能夠寬容自己所有的攻擊,能夠無條件地愛自己,能把自己從無盡的痛苦中拯救出來。

焦慮依附性的孩子,需要陪伴者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去面對他們,多說一些溫柔的話,注重孩子的感受,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家長不重視、不改變孩子打人的行為,必定會養出一個熊孩子。他們不僅社交能力弱,更會去傷害別人,甚至,危及到別人的人生安全。

小時候,孩子只是打人。

成年後,他們卻成了施暴者。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班杜拉有一個社會學習理論,意思是指人的攻擊行為來源,是因為一部人的身上在X染色體上帶有一個戰士基因。

而它有兩種變形,一種是戰士基因的H型,一種是戰士基因的L型。H型是安全的。L型代表的卻是高暴力,自我管束差。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說:“一個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制止,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這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避免讓孩子成為一個“危險分子”。

態度上堅決制止

《育兒大師》裡有一期節目,兩個家庭被安排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目的是讓育兒師解決孩子分享的問題。

兩個男孩子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叫小花的男孩,常常是一言不發就動手打另一個叫聖恩的男孩。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每次小花打人的時候,小花媽媽只是不痛不癢地說:“你不可以打人,你需要道歉。”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結果可想而知,小花沒有任何改變。

無奈之下,聖恩爸爸為了讓自家孩子,只能教他以暴制暴。

育兒師張雅蓮說,當孩子打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去制止孩子,並且,態度堅決地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不可以隨便打人。

前不久,在訪談節目《你好爸爸》中包貝爾說,餃子兩歲多的時候去動物園玩,到了關門的時間,餃子還是不願意回家,阿姨打算抱走,餃子不樂意就伸手打了阿姨。

這時候,旁邊的包貝爾甩手給了餃子一巴掌。

他用這種“以牙還牙”的方式讓她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而且,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你要尊重阿姨。

被問及餃子是否會懂得這麼多?

包貝爾堅定地說:“我不管她懂不懂,反正看到這件事,我一定是要制止的。”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儘管包貝爾的方式有一些粗暴,可評論區很多人都站隊包貝爾,因為孩子打人是不對,錯了就要受到懲罰,這是規矩。

孩子打了人,一句簡單的道歉,並不足以讓孩子認識到錯誤。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設置一些懲罰措施,比如,讓孩子在“冷靜角”反思自己的錯誤,或者是剝奪孩子每天可以享受的某件事的機會。

比如,孩子每天有二十分鐘看電視的時間,如果他發生了打人的行為,這個看電視的機會就要被收回。

生活上不給孩子玩暴力電玩

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用暴力解決問題

今年3月,新加坡的研究團隊在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篇很重要的論文研究,。針對3000多個孩子進行了研究,他們主要是小學三、四年級,以及初一、二年級,瞭解他們平常玩電動遊戲,以及每天玩的時間,研究持續三年之久。

觀察這三年裡,孩子們對衝動的控制,暴戾,以及同理心的程度。

結論是:兒童暴力電玩,會增長孩子暴戾情緒,讓孩子有暴戾行為,比如打人。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而且,年齡越小,性格越溫柔的孩子,受暴力電玩的影響越大。

這件事我深有體會,有一段時間,言寶用Ipad玩一款打殭屍的遊戲,他玩得很上癮。

有時,跟我要Ipad,我說等一會,她會生氣地跑過來打我說:“壞媽媽。”

後來有一段時間,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會拿著玩具槍對著別人的腦袋,被制止還很不服氣地說:“我在玩遊戲,他是殭屍。”

俗話說:“子不教,父子過”。

同理,平時家庭成員之間也需要注意處理事情的方式,不要用爭吵、打架等暴力方式去解決問題。

否則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習得家長的暴力解決方式。

孩子的成長之路,可能會出現很多小問題。需要家長予以重視,溫柔地教導,合理地引導,這些小問題最終都會煙消雲散,而我們的孩子也將會會變得更好。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有人說,每一個熊孩子,都有一個上天的老子。

願我們都不是那個“上天的老子”,我們的孩子也不是“熊孩子”。

成長兔育兒(ID: ibabyfs),親子、育兒、啟蒙、家庭,關注0-6歲寶寶成長話題,與400萬媽媽共同分享。

作者簡介:多多黛,80後女子。專注兒童心理學和家庭教育,已出版《讓女孩像女孩那樣長大》。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0元】領【398元】英語啟蒙入門課

打卡就送《雙語閱讀遊戲寶盒》 !

全班47個學生45個被打!孩子愛打人,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10月上千詞彙 ‖ 3歲會6語言 ‖ 啟蒙必知

不亂生孩子 ‖ 馬伊琍育兒 ‖ 深夜幼兒園

3次叛逆期 ‖ 狠心的父母 ‖ 陪孩子到7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