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家長邀答:我家孩子四年級了,平時瞧著挺機靈一孩子,可一直是班上墊底兒的差生,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每個週末都排得滿滿的,一年四季沒個空閒,一直在學學學,可這學習成績怎麼就是不見好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嗎?

答:謝邀。您的問題,答案就在於此:“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該補的課也補了!”掏了錢、報了班再把孩子送去就叫做“該補的課也補了”?這種做法,等同於一個人明明被頭疼病折磨得要死要活,可你卻給開了一大堆治腳疼的藥;更有甚者,明明是胃口不好胃上生病了,卻被切掉了子宮。孩子是後進生這個表象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學習困難這個結果背後的源頭原因是什麼?成績上不去這個靜態現象背後的動態原因是什麼?家長們需把這一連串問題全部弄得通通透透、清楚明白,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

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破開“一直是班上墊底兒差生”這個現狀的膠著狀態並循序漸進提升學習成績?實現“藥到病除”式的根治?家長只有綜合運用“望聞問切”等方法,真正的、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根據自家這個獨一無二的孩子的特殊“病灶”,針對性開出治本“良方”。

"

家長邀答:我家孩子四年級了,平時瞧著挺機靈一孩子,可一直是班上墊底兒的差生,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每個週末都排得滿滿的,一年四季沒個空閒,一直在學學學,可這學習成績怎麼就是不見好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嗎?

答:謝邀。您的問題,答案就在於此:“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該補的課也補了!”掏了錢、報了班再把孩子送去就叫做“該補的課也補了”?這種做法,等同於一個人明明被頭疼病折磨得要死要活,可你卻給開了一大堆治腳疼的藥;更有甚者,明明是胃口不好胃上生病了,卻被切掉了子宮。孩子是後進生這個表象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學習困難這個結果背後的源頭原因是什麼?成績上不去這個靜態現象背後的動態原因是什麼?家長們需把這一連串問題全部弄得通通透透、清楚明白,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

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破開“一直是班上墊底兒差生”這個現狀的膠著狀態並循序漸進提升學習成績?實現“藥到病除”式的根治?家長只有綜合運用“望聞問切”等方法,真正的、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根據自家這個獨一無二的孩子的特殊“病灶”,針對性開出治本“良方”。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一望”——望全面:為什麼不允許使用“差生”?為什麼要用“後進生”替代?

何為“望診”?

中醫的“望診”,當然是通過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望診之要義,重在“望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稱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輕淺的表現。反之,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稱為無神。有神則健,無神則病。

何為後進生學習困難的“望診”?

其核心要義重在“望神”。中醫“望神”的根本目的在於對病情和預後進行大概率預估,對學習困難後進生的“望診”,其意義也在於此。

一“望”:“望”孩子本人。

“望”孩子本人,即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事、瑣事,察其色,觀期形,望其態,主要目的是觀察並評估孩子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全面發展中,處於每一個維度的哪個位置。

比如“智”,通過仔細觀察,對孩子智商水平有個大略估計。是平均水平線左右?還是遠高於平均水平線?遠低於平均水平線?

常規來說,智力是孩綜合能力的綜合體現,包括的範圍相當廣泛,比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等。有必要嚴正提醒家長們的是,處於幼兒園小班大班、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初級中學高級中學等不同學齡段的孩子,智力各個側重面所能表現出來的差異較大,千萬別搞一刀切,也別動不動在網上或其他不正規渠道給孩子搞什麼智力測試然後“貼標籤”——這是宮鬥片中給仇人們挖坑的手段,好好的一個人,被強勢的對頭給貼上個“弱智”“臆症”等標籤,就只能生生被冤死。

家長們但凡真心愛自己的孩子,除非孩子確實先天不足且有明顯異常,遠低於平均水平線以下,就當機立斷去找最專業的機構求助;否則,家長們就別動不動給自家孩子貼上“弱智”“笨”“蠢”等等標籤。

二“望”:“望”孩子所生長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

“望”孩子所生長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換句話說,就是稱量一下家庭成員各自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全面發展中,處於每一個維度的哪個位置。世間所有職業都有資格證,唯獨“家長”這個職業不需要——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所以吧,家長們先掂量一下自己,尤其是“德”,身為家長,德居第一

是的,做人家“家長”反正不需要資格證,誰都可以做。但做得好或不好,卻是有天壤之別的。凡是做人家“家長”做得好的,哪怕智商一般、體育一般、審美一般、勞動一般,但只要“德”這一條遠遠優於他人,則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必然是好的。哪怕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但這個一般也只是暫時性的,長遠來看,整體發展也將必優於他人。

三“望”:“望”孩子所成長和學習的班級氛圍、學校教育生態環境。

“望”孩子所成長和學習的班級氛圍、學校教育生態環境,是家長們對孩子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掌握並“對症下藥”,排除、修正或強化環境影響力的重要判斷依據。

尤其對年齡小的孩子們而言,所交朋友、所處環境對孩子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力遠比家長們所能想象的更加嚴重。若孩子所交的親密小夥伴習慣和品行不好,或所在班級學習氛圍散慢差,或整個學校“風”不正、“氣”不順,都會對孩子的心性及學習有極大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下,果斷轉學,是唯一選擇。

反之亦然,若所交小夥伴為良朋諍友、所在班組積極向上、所在學校清正嚴明,但偏偏孩子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這個時候重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方法和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找原因了。

四“望”:“望”國家教育頂層設計

當然,“望一望”國家教育頂層設計,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診斷”也有極重要的參考意義。

比如說,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國家層面的教育頂層設計,最核心體現便是教材方面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學校層面的最終執行,核心體現便在於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這種轉變對非教育專業人士的普通家長而言,是很難把握和判斷的,但課堂教學與師生交流中有一些很細節化、人性化的改變,對普通家長來說頗具有參考和借鑑意義。

譬如“差生”,這個提法現在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後進生”或“學困生”。“差生”與“後進生”真的只是“貓兒叫了個咪咪”麼?絕對不是!

“差生”是什麼?字面意思:差的學生。

繼續追問:什麼是“差的學生”?反正“很差”就對了。

再追問:到底是什麼“很差”?哪兒哪兒都差唄!

換句話說,“差生”這個詞,是近乎於“法律判決書”性質的東西,具有結論意義的,是固定不變的狀態;最可恨的是,“差生”這個詞,它還包括“非黑即白”的錯誤認知,是有絕對歧視性的——“差生”?學習成績這一個單向指標不好,幾乎就能等於這個孩子的一切都是壞的!就跟那些年代的“四類分子”帽子一樣,一旦被扣到頭上,簡直就能是一輩子的事兒,不死不休,再怎麼努力都甩不掉。小學低年級如果是差生,高年級便是差生,初中高中也是差生,整個學生時代都是差生,甚至結束了學生時代之後依舊會被貼上“差生”標籤,受到更大範圍內的歧視。

“後進生”則不同,按字面意思理解,後進生即為“稍後進步的學生”。其寓義不言自明,這個學生,他只是學習成績這一個維度表現欠佳,而且這個“欠佳”不是結論,它是個動態描述,就像汽車在高速上跑一樣,這個動態數據隨時都處於變動狀態——這個孩子,他只是暫時落後,絕不是永久落後;他只是在某一段時間之內,學習成績和學習效能不盡如人意,絕不是全部的、永久的不盡如人意!

“差生”與“後進生”,對同一類人的兩個不同用詞,其之間的變化毫不誇張的說,幾乎能代表我們國家及整個教育界在教育觀念上的根本性轉變及迫切願望,是真實意義上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踐行,也是“以生為本、以人為本”的一面鏡子。

"

家長邀答:我家孩子四年級了,平時瞧著挺機靈一孩子,可一直是班上墊底兒的差生,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每個週末都排得滿滿的,一年四季沒個空閒,一直在學學學,可這學習成績怎麼就是不見好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嗎?

答:謝邀。您的問題,答案就在於此:“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該補的課也補了!”掏了錢、報了班再把孩子送去就叫做“該補的課也補了”?這種做法,等同於一個人明明被頭疼病折磨得要死要活,可你卻給開了一大堆治腳疼的藥;更有甚者,明明是胃口不好胃上生病了,卻被切掉了子宮。孩子是後進生這個表象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學習困難這個結果背後的源頭原因是什麼?成績上不去這個靜態現象背後的動態原因是什麼?家長們需把這一連串問題全部弄得通通透透、清楚明白,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

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破開“一直是班上墊底兒差生”這個現狀的膠著狀態並循序漸進提升學習成績?實現“藥到病除”式的根治?家長只有綜合運用“望聞問切”等方法,真正的、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根據自家這個獨一無二的孩子的特殊“病灶”,針對性開出治本“良方”。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一望”——望全面:為什麼不允許使用“差生”?為什麼要用“後進生”替代?

何為“望診”?

中醫的“望診”,當然是通過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望診之要義,重在“望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稱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輕淺的表現。反之,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稱為無神。有神則健,無神則病。

何為後進生學習困難的“望診”?

其核心要義重在“望神”。中醫“望神”的根本目的在於對病情和預後進行大概率預估,對學習困難後進生的“望診”,其意義也在於此。

一“望”:“望”孩子本人。

“望”孩子本人,即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事、瑣事,察其色,觀期形,望其態,主要目的是觀察並評估孩子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全面發展中,處於每一個維度的哪個位置。

比如“智”,通過仔細觀察,對孩子智商水平有個大略估計。是平均水平線左右?還是遠高於平均水平線?遠低於平均水平線?

常規來說,智力是孩綜合能力的綜合體現,包括的範圍相當廣泛,比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等。有必要嚴正提醒家長們的是,處於幼兒園小班大班、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初級中學高級中學等不同學齡段的孩子,智力各個側重面所能表現出來的差異較大,千萬別搞一刀切,也別動不動在網上或其他不正規渠道給孩子搞什麼智力測試然後“貼標籤”——這是宮鬥片中給仇人們挖坑的手段,好好的一個人,被強勢的對頭給貼上個“弱智”“臆症”等標籤,就只能生生被冤死。

家長們但凡真心愛自己的孩子,除非孩子確實先天不足且有明顯異常,遠低於平均水平線以下,就當機立斷去找最專業的機構求助;否則,家長們就別動不動給自家孩子貼上“弱智”“笨”“蠢”等等標籤。

二“望”:“望”孩子所生長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

“望”孩子所生長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換句話說,就是稱量一下家庭成員各自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全面發展中,處於每一個維度的哪個位置。世間所有職業都有資格證,唯獨“家長”這個職業不需要——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所以吧,家長們先掂量一下自己,尤其是“德”,身為家長,德居第一

是的,做人家“家長”反正不需要資格證,誰都可以做。但做得好或不好,卻是有天壤之別的。凡是做人家“家長”做得好的,哪怕智商一般、體育一般、審美一般、勞動一般,但只要“德”這一條遠遠優於他人,則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必然是好的。哪怕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但這個一般也只是暫時性的,長遠來看,整體發展也將必優於他人。

三“望”:“望”孩子所成長和學習的班級氛圍、學校教育生態環境。

“望”孩子所成長和學習的班級氛圍、學校教育生態環境,是家長們對孩子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掌握並“對症下藥”,排除、修正或強化環境影響力的重要判斷依據。

尤其對年齡小的孩子們而言,所交朋友、所處環境對孩子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力遠比家長們所能想象的更加嚴重。若孩子所交的親密小夥伴習慣和品行不好,或所在班級學習氛圍散慢差,或整個學校“風”不正、“氣”不順,都會對孩子的心性及學習有極大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下,果斷轉學,是唯一選擇。

反之亦然,若所交小夥伴為良朋諍友、所在班組積極向上、所在學校清正嚴明,但偏偏孩子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這個時候重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方法和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找原因了。

四“望”:“望”國家教育頂層設計

當然,“望一望”國家教育頂層設計,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診斷”也有極重要的參考意義。

比如說,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國家層面的教育頂層設計,最核心體現便是教材方面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學校層面的最終執行,核心體現便在於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這種轉變對非教育專業人士的普通家長而言,是很難把握和判斷的,但課堂教學與師生交流中有一些很細節化、人性化的改變,對普通家長來說頗具有參考和借鑑意義。

譬如“差生”,這個提法現在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後進生”或“學困生”。“差生”與“後進生”真的只是“貓兒叫了個咪咪”麼?絕對不是!

“差生”是什麼?字面意思:差的學生。

繼續追問:什麼是“差的學生”?反正“很差”就對了。

再追問:到底是什麼“很差”?哪兒哪兒都差唄!

換句話說,“差生”這個詞,是近乎於“法律判決書”性質的東西,具有結論意義的,是固定不變的狀態;最可恨的是,“差生”這個詞,它還包括“非黑即白”的錯誤認知,是有絕對歧視性的——“差生”?學習成績這一個單向指標不好,幾乎就能等於這個孩子的一切都是壞的!就跟那些年代的“四類分子”帽子一樣,一旦被扣到頭上,簡直就能是一輩子的事兒,不死不休,再怎麼努力都甩不掉。小學低年級如果是差生,高年級便是差生,初中高中也是差生,整個學生時代都是差生,甚至結束了學生時代之後依舊會被貼上“差生”標籤,受到更大範圍內的歧視。

“後進生”則不同,按字面意思理解,後進生即為“稍後進步的學生”。其寓義不言自明,這個學生,他只是學習成績這一個維度表現欠佳,而且這個“欠佳”不是結論,它是個動態描述,就像汽車在高速上跑一樣,這個動態數據隨時都處於變動狀態——這個孩子,他只是暫時落後,絕不是永久落後;他只是在某一段時間之內,學習成績和學習效能不盡如人意,絕不是全部的、永久的不盡如人意!

“差生”與“後進生”,對同一類人的兩個不同用詞,其之間的變化毫不誇張的說,幾乎能代表我們國家及整個教育界在教育觀念上的根本性轉變及迫切願望,是真實意義上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踐行,也是“以生為本、以人為本”的一面鏡子。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二聞”——聽他人:孩子為什麼“後進”?

什麼是“聞診”?

中醫上的“聞診”,是通過聽聲音、嗅氣味對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有個初步分辨,進而判斷病情的虛實寒熱。

什麼是後進生學習困難的“聞診”?

此處的“聞”,是用其“聽”的意思,是通過聽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對孩子為什麼“後進”進行相對客觀的瞭解和甄別。

常規來說,所謂“後進生”,大約可分三類,一類是品德不好,一類是學習不好,再一類是品德和學習都不好。

如果把品德不好、學習不好、品德和學習這三類已知的靜態結果,從教育的角度重新進行動態歸併,則可為兩種,一種是沒教育好,另一種是生理性或心理性先天不足的。後一種需要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進行專業治療,而前一種,是“聞診”的重點人群。

通過“聽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對孩子品德及學習為何“後進”進行客觀瞭解和甄別,這個“他人”,至少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孩子自己的親密小夥伴,第二類是孩子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第三類是家庭人際交互中的重要他人,比如親戚朋友鄰居等。

第一類,家長們可以誠懇地邀請孩子的親密小夥伴常來家玩耍,親自動手做些“媽媽味兒”的美食,在氛圍輕鬆活潑的情形下與孩子及小夥伴們打成一片,像一個真正的孩子那樣去了解孩子。

第二類,與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的交流渠道相對較多,但家長一定要會抓機會。比如家長會、校園開放日、家校聯誼等活動,可以與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多聊聊,創建親切友好的人際互動關係,為之後幾年的互聯互通打下良好基礎——家長們不要生硬的只把老師當“教師匠”看待,用著的時候滿臉堆笑,用不著了冷若冰霜。老師也是家長,他們跟每一個普通家長一樣,也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喜怒哀樂、興趣愛好。家長對老師們的尊敬固然重要,但基於共同興趣愛好或共情於生活工作的真實與真誠,更能夠在人與人、心與心之間架起互聯互通的彩虹橋。

第三類,至於與親戚朋友鄰居或其他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建立良好互動關係,也是同樣道理,唯一個“真”字而已,“真心、真誠、真實”的三真原則,既是家長為自己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圈的法寶,更是家長為孩子創設“我家孩子人人幫帶”的、春風化雨式良性教育人際圈的法寶。

有一點需要強調:家長們與其他成年人討論孩子相關的時候,一定要避開孩子,尤其是牽涉到孩子負面表現行為的話題,絕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肆無忌憚地討論。這樣做,不只不會收集到有用信息,反倒會毀損家長和這些重要他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會導致孩子與家長及其他成年人人際關係的猜疑與疏離。

"

家長邀答:我家孩子四年級了,平時瞧著挺機靈一孩子,可一直是班上墊底兒的差生,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每個週末都排得滿滿的,一年四季沒個空閒,一直在學學學,可這學習成績怎麼就是不見好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嗎?

答:謝邀。您的問題,答案就在於此:“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該補的課也補了!”掏了錢、報了班再把孩子送去就叫做“該補的課也補了”?這種做法,等同於一個人明明被頭疼病折磨得要死要活,可你卻給開了一大堆治腳疼的藥;更有甚者,明明是胃口不好胃上生病了,卻被切掉了子宮。孩子是後進生這個表象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學習困難這個結果背後的源頭原因是什麼?成績上不去這個靜態現象背後的動態原因是什麼?家長們需把這一連串問題全部弄得通通透透、清楚明白,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

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破開“一直是班上墊底兒差生”這個現狀的膠著狀態並循序漸進提升學習成績?實現“藥到病除”式的根治?家長只有綜合運用“望聞問切”等方法,真正的、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根據自家這個獨一無二的孩子的特殊“病灶”,針對性開出治本“良方”。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一望”——望全面:為什麼不允許使用“差生”?為什麼要用“後進生”替代?

何為“望診”?

中醫的“望診”,當然是通過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望診之要義,重在“望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稱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輕淺的表現。反之,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稱為無神。有神則健,無神則病。

何為後進生學習困難的“望診”?

其核心要義重在“望神”。中醫“望神”的根本目的在於對病情和預後進行大概率預估,對學習困難後進生的“望診”,其意義也在於此。

一“望”:“望”孩子本人。

“望”孩子本人,即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事、瑣事,察其色,觀期形,望其態,主要目的是觀察並評估孩子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全面發展中,處於每一個維度的哪個位置。

比如“智”,通過仔細觀察,對孩子智商水平有個大略估計。是平均水平線左右?還是遠高於平均水平線?遠低於平均水平線?

常規來說,智力是孩綜合能力的綜合體現,包括的範圍相當廣泛,比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等。有必要嚴正提醒家長們的是,處於幼兒園小班大班、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初級中學高級中學等不同學齡段的孩子,智力各個側重面所能表現出來的差異較大,千萬別搞一刀切,也別動不動在網上或其他不正規渠道給孩子搞什麼智力測試然後“貼標籤”——這是宮鬥片中給仇人們挖坑的手段,好好的一個人,被強勢的對頭給貼上個“弱智”“臆症”等標籤,就只能生生被冤死。

家長們但凡真心愛自己的孩子,除非孩子確實先天不足且有明顯異常,遠低於平均水平線以下,就當機立斷去找最專業的機構求助;否則,家長們就別動不動給自家孩子貼上“弱智”“笨”“蠢”等等標籤。

二“望”:“望”孩子所生長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

“望”孩子所生長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換句話說,就是稱量一下家庭成員各自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全面發展中,處於每一個維度的哪個位置。世間所有職業都有資格證,唯獨“家長”這個職業不需要——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所以吧,家長們先掂量一下自己,尤其是“德”,身為家長,德居第一

是的,做人家“家長”反正不需要資格證,誰都可以做。但做得好或不好,卻是有天壤之別的。凡是做人家“家長”做得好的,哪怕智商一般、體育一般、審美一般、勞動一般,但只要“德”這一條遠遠優於他人,則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必然是好的。哪怕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但這個一般也只是暫時性的,長遠來看,整體發展也將必優於他人。

三“望”:“望”孩子所成長和學習的班級氛圍、學校教育生態環境。

“望”孩子所成長和學習的班級氛圍、學校教育生態環境,是家長們對孩子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掌握並“對症下藥”,排除、修正或強化環境影響力的重要判斷依據。

尤其對年齡小的孩子們而言,所交朋友、所處環境對孩子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力遠比家長們所能想象的更加嚴重。若孩子所交的親密小夥伴習慣和品行不好,或所在班級學習氛圍散慢差,或整個學校“風”不正、“氣”不順,都會對孩子的心性及學習有極大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下,果斷轉學,是唯一選擇。

反之亦然,若所交小夥伴為良朋諍友、所在班組積極向上、所在學校清正嚴明,但偏偏孩子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這個時候重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方法和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找原因了。

四“望”:“望”國家教育頂層設計

當然,“望一望”國家教育頂層設計,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診斷”也有極重要的參考意義。

比如說,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國家層面的教育頂層設計,最核心體現便是教材方面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學校層面的最終執行,核心體現便在於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這種轉變對非教育專業人士的普通家長而言,是很難把握和判斷的,但課堂教學與師生交流中有一些很細節化、人性化的改變,對普通家長來說頗具有參考和借鑑意義。

譬如“差生”,這個提法現在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後進生”或“學困生”。“差生”與“後進生”真的只是“貓兒叫了個咪咪”麼?絕對不是!

“差生”是什麼?字面意思:差的學生。

繼續追問:什麼是“差的學生”?反正“很差”就對了。

再追問:到底是什麼“很差”?哪兒哪兒都差唄!

換句話說,“差生”這個詞,是近乎於“法律判決書”性質的東西,具有結論意義的,是固定不變的狀態;最可恨的是,“差生”這個詞,它還包括“非黑即白”的錯誤認知,是有絕對歧視性的——“差生”?學習成績這一個單向指標不好,幾乎就能等於這個孩子的一切都是壞的!就跟那些年代的“四類分子”帽子一樣,一旦被扣到頭上,簡直就能是一輩子的事兒,不死不休,再怎麼努力都甩不掉。小學低年級如果是差生,高年級便是差生,初中高中也是差生,整個學生時代都是差生,甚至結束了學生時代之後依舊會被貼上“差生”標籤,受到更大範圍內的歧視。

“後進生”則不同,按字面意思理解,後進生即為“稍後進步的學生”。其寓義不言自明,這個學生,他只是學習成績這一個維度表現欠佳,而且這個“欠佳”不是結論,它是個動態描述,就像汽車在高速上跑一樣,這個動態數據隨時都處於變動狀態——這個孩子,他只是暫時落後,絕不是永久落後;他只是在某一段時間之內,學習成績和學習效能不盡如人意,絕不是全部的、永久的不盡如人意!

“差生”與“後進生”,對同一類人的兩個不同用詞,其之間的變化毫不誇張的說,幾乎能代表我們國家及整個教育界在教育觀念上的根本性轉變及迫切願望,是真實意義上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踐行,也是“以生為本、以人為本”的一面鏡子。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二聞”——聽他人:孩子為什麼“後進”?

什麼是“聞診”?

中醫上的“聞診”,是通過聽聲音、嗅氣味對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有個初步分辨,進而判斷病情的虛實寒熱。

什麼是後進生學習困難的“聞診”?

此處的“聞”,是用其“聽”的意思,是通過聽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對孩子為什麼“後進”進行相對客觀的瞭解和甄別。

常規來說,所謂“後進生”,大約可分三類,一類是品德不好,一類是學習不好,再一類是品德和學習都不好。

如果把品德不好、學習不好、品德和學習這三類已知的靜態結果,從教育的角度重新進行動態歸併,則可為兩種,一種是沒教育好,另一種是生理性或心理性先天不足的。後一種需要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進行專業治療,而前一種,是“聞診”的重點人群。

通過“聽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對孩子品德及學習為何“後進”進行客觀瞭解和甄別,這個“他人”,至少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孩子自己的親密小夥伴,第二類是孩子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第三類是家庭人際交互中的重要他人,比如親戚朋友鄰居等。

第一類,家長們可以誠懇地邀請孩子的親密小夥伴常來家玩耍,親自動手做些“媽媽味兒”的美食,在氛圍輕鬆活潑的情形下與孩子及小夥伴們打成一片,像一個真正的孩子那樣去了解孩子。

第二類,與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的交流渠道相對較多,但家長一定要會抓機會。比如家長會、校園開放日、家校聯誼等活動,可以與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多聊聊,創建親切友好的人際互動關係,為之後幾年的互聯互通打下良好基礎——家長們不要生硬的只把老師當“教師匠”看待,用著的時候滿臉堆笑,用不著了冷若冰霜。老師也是家長,他們跟每一個普通家長一樣,也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喜怒哀樂、興趣愛好。家長對老師們的尊敬固然重要,但基於共同興趣愛好或共情於生活工作的真實與真誠,更能夠在人與人、心與心之間架起互聯互通的彩虹橋。

第三類,至於與親戚朋友鄰居或其他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建立良好互動關係,也是同樣道理,唯一個“真”字而已,“真心、真誠、真實”的三真原則,既是家長為自己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圈的法寶,更是家長為孩子創設“我家孩子人人幫帶”的、春風化雨式良性教育人際圈的法寶。

有一點需要強調:家長們與其他成年人討論孩子相關的時候,一定要避開孩子,尤其是牽涉到孩子負面表現行為的話題,絕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肆無忌憚地討論。這樣做,不只不會收集到有用信息,反倒會毀損家長和這些重要他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會導致孩子與家長及其他成年人人際關係的猜疑與疏離。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3、“三問”——問孩子:自己為什麼“後進”?

什麼是“問診”?

中醫上的“問診”,是指詢問症狀。通過問診詳細瞭解患者既往病史及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還有主要痛苦所在、自覺症狀、飲食喜惡等等,並結合望、切、聞三診,綜合分析,作出判斷。

什麼是後進生學習困難的“問診”?

聖手中醫的“問診”,一般只問大小二便的性狀和次數等。同理,足夠好的家長,早就為孩子創設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孩子成長過程、學習過程中隨時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只需要通過與孩子的無阻礙交流便可尋根溯源妥善解決——好家長,只需要“問診”一途,便可百事通、百理順、百題解。

可惜的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生態環境中,家長與孩子可以實現“無阻礙交流”的不多,這就限制了通過“問診”一途直指病症源頭的可能性。

家長們應當怎麼做,才能拆除橫亙在“問診”路上的“牆”,真正實現親子關係的“無阻礙交流”?

是的,我所見的許多家庭中,原本應當親密依存、傾心相待的孩子與家長之間,總是隔著一道或硬或軟、或高或低的“牆”。因為被這堵看不見、摸不著的“牆”冷冷阻隔,橫亙在親子關係之間,孩子成長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家長便不能及時發現,更不能及時提供幫助;不能及時提供幫助,孩子便有可能被其他人及其他途徑信息給帶歪,而這種“歪”會在孩子行為中被家長進一步“放大”,如此這般,家長就對孩子越來越不滿意,孩子也越來越不願意跟家長交流,於是親子之間的“牆”便會越來越厚,惡性循環導致的“無阻礙溝通”便成了親子親密關係永遠不能醒的惡夢。

所以,要徹底拆除橫亙在“問診”路上的“牆”,真正實現親子關係的“無阻礙交流”,必須做到至少兩條:

第一,夫妻關係及家庭成員關係的和諧,是良性親子關係的根本前提和基石!

第二,家長們發自深心對孩子的“尊重”!把早已經脫離母體的孩子真正當作一個“完全的人”、一個“獨特的人”、一個“獨立意義的人”,才能夠徹底拆除親子關係之間那堵無形的牆,才能夠打開橫亙在親子關係之間的那把冷冰冰的鎖,從而通過“無阻礙問診”真正瞭解和理解孩子,找到“學習困難”的生理或心理原因,對症下藥,就能夠使“後進生”的“後進”現象既能得以實現短效提升,又能得以實現長效治本。

"

家長邀答:我家孩子四年級了,平時瞧著挺機靈一孩子,可一直是班上墊底兒的差生,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每個週末都排得滿滿的,一年四季沒個空閒,一直在學學學,可這學習成績怎麼就是不見好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嗎?

答:謝邀。您的問題,答案就在於此:“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該補的課也補了!”掏了錢、報了班再把孩子送去就叫做“該補的課也補了”?這種做法,等同於一個人明明被頭疼病折磨得要死要活,可你卻給開了一大堆治腳疼的藥;更有甚者,明明是胃口不好胃上生病了,卻被切掉了子宮。孩子是後進生這個表象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學習困難這個結果背後的源頭原因是什麼?成績上不去這個靜態現象背後的動態原因是什麼?家長們需把這一連串問題全部弄得通通透透、清楚明白,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

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破開“一直是班上墊底兒差生”這個現狀的膠著狀態並循序漸進提升學習成績?實現“藥到病除”式的根治?家長只有綜合運用“望聞問切”等方法,真正的、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根據自家這個獨一無二的孩子的特殊“病灶”,針對性開出治本“良方”。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一望”——望全面:為什麼不允許使用“差生”?為什麼要用“後進生”替代?

何為“望診”?

中醫的“望診”,當然是通過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望診之要義,重在“望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稱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輕淺的表現。反之,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稱為無神。有神則健,無神則病。

何為後進生學習困難的“望診”?

其核心要義重在“望神”。中醫“望神”的根本目的在於對病情和預後進行大概率預估,對學習困難後進生的“望診”,其意義也在於此。

一“望”:“望”孩子本人。

“望”孩子本人,即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事、瑣事,察其色,觀期形,望其態,主要目的是觀察並評估孩子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全面發展中,處於每一個維度的哪個位置。

比如“智”,通過仔細觀察,對孩子智商水平有個大略估計。是平均水平線左右?還是遠高於平均水平線?遠低於平均水平線?

常規來說,智力是孩綜合能力的綜合體現,包括的範圍相當廣泛,比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等。有必要嚴正提醒家長們的是,處於幼兒園小班大班、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初級中學高級中學等不同學齡段的孩子,智力各個側重面所能表現出來的差異較大,千萬別搞一刀切,也別動不動在網上或其他不正規渠道給孩子搞什麼智力測試然後“貼標籤”——這是宮鬥片中給仇人們挖坑的手段,好好的一個人,被強勢的對頭給貼上個“弱智”“臆症”等標籤,就只能生生被冤死。

家長們但凡真心愛自己的孩子,除非孩子確實先天不足且有明顯異常,遠低於平均水平線以下,就當機立斷去找最專業的機構求助;否則,家長們就別動不動給自家孩子貼上“弱智”“笨”“蠢”等等標籤。

二“望”:“望”孩子所生長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

“望”孩子所生長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換句話說,就是稱量一下家庭成員各自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全面發展中,處於每一個維度的哪個位置。世間所有職業都有資格證,唯獨“家長”這個職業不需要——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所以吧,家長們先掂量一下自己,尤其是“德”,身為家長,德居第一

是的,做人家“家長”反正不需要資格證,誰都可以做。但做得好或不好,卻是有天壤之別的。凡是做人家“家長”做得好的,哪怕智商一般、體育一般、審美一般、勞動一般,但只要“德”這一條遠遠優於他人,則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必然是好的。哪怕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但這個一般也只是暫時性的,長遠來看,整體發展也將必優於他人。

三“望”:“望”孩子所成長和學習的班級氛圍、學校教育生態環境。

“望”孩子所成長和學習的班級氛圍、學校教育生態環境,是家長們對孩子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掌握並“對症下藥”,排除、修正或強化環境影響力的重要判斷依據。

尤其對年齡小的孩子們而言,所交朋友、所處環境對孩子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力遠比家長們所能想象的更加嚴重。若孩子所交的親密小夥伴習慣和品行不好,或所在班級學習氛圍散慢差,或整個學校“風”不正、“氣”不順,都會對孩子的心性及學習有極大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下,果斷轉學,是唯一選擇。

反之亦然,若所交小夥伴為良朋諍友、所在班組積極向上、所在學校清正嚴明,但偏偏孩子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這個時候重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方法和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找原因了。

四“望”:“望”國家教育頂層設計

當然,“望一望”國家教育頂層設計,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診斷”也有極重要的參考意義。

比如說,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國家層面的教育頂層設計,最核心體現便是教材方面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學校層面的最終執行,核心體現便在於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這種轉變對非教育專業人士的普通家長而言,是很難把握和判斷的,但課堂教學與師生交流中有一些很細節化、人性化的改變,對普通家長來說頗具有參考和借鑑意義。

譬如“差生”,這個提法現在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後進生”或“學困生”。“差生”與“後進生”真的只是“貓兒叫了個咪咪”麼?絕對不是!

“差生”是什麼?字面意思:差的學生。

繼續追問:什麼是“差的學生”?反正“很差”就對了。

再追問:到底是什麼“很差”?哪兒哪兒都差唄!

換句話說,“差生”這個詞,是近乎於“法律判決書”性質的東西,具有結論意義的,是固定不變的狀態;最可恨的是,“差生”這個詞,它還包括“非黑即白”的錯誤認知,是有絕對歧視性的——“差生”?學習成績這一個單向指標不好,幾乎就能等於這個孩子的一切都是壞的!就跟那些年代的“四類分子”帽子一樣,一旦被扣到頭上,簡直就能是一輩子的事兒,不死不休,再怎麼努力都甩不掉。小學低年級如果是差生,高年級便是差生,初中高中也是差生,整個學生時代都是差生,甚至結束了學生時代之後依舊會被貼上“差生”標籤,受到更大範圍內的歧視。

“後進生”則不同,按字面意思理解,後進生即為“稍後進步的學生”。其寓義不言自明,這個學生,他只是學習成績這一個維度表現欠佳,而且這個“欠佳”不是結論,它是個動態描述,就像汽車在高速上跑一樣,這個動態數據隨時都處於變動狀態——這個孩子,他只是暫時落後,絕不是永久落後;他只是在某一段時間之內,學習成績和學習效能不盡如人意,絕不是全部的、永久的不盡如人意!

“差生”與“後進生”,對同一類人的兩個不同用詞,其之間的變化毫不誇張的說,幾乎能代表我們國家及整個教育界在教育觀念上的根本性轉變及迫切願望,是真實意義上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踐行,也是“以生為本、以人為本”的一面鏡子。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二聞”——聽他人:孩子為什麼“後進”?

什麼是“聞診”?

中醫上的“聞診”,是通過聽聲音、嗅氣味對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有個初步分辨,進而判斷病情的虛實寒熱。

什麼是後進生學習困難的“聞診”?

此處的“聞”,是用其“聽”的意思,是通過聽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對孩子為什麼“後進”進行相對客觀的瞭解和甄別。

常規來說,所謂“後進生”,大約可分三類,一類是品德不好,一類是學習不好,再一類是品德和學習都不好。

如果把品德不好、學習不好、品德和學習這三類已知的靜態結果,從教育的角度重新進行動態歸併,則可為兩種,一種是沒教育好,另一種是生理性或心理性先天不足的。後一種需要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進行專業治療,而前一種,是“聞診”的重點人群。

通過“聽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對孩子品德及學習為何“後進”進行客觀瞭解和甄別,這個“他人”,至少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孩子自己的親密小夥伴,第二類是孩子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第三類是家庭人際交互中的重要他人,比如親戚朋友鄰居等。

第一類,家長們可以誠懇地邀請孩子的親密小夥伴常來家玩耍,親自動手做些“媽媽味兒”的美食,在氛圍輕鬆活潑的情形下與孩子及小夥伴們打成一片,像一個真正的孩子那樣去了解孩子。

第二類,與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的交流渠道相對較多,但家長一定要會抓機會。比如家長會、校園開放日、家校聯誼等活動,可以與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多聊聊,創建親切友好的人際互動關係,為之後幾年的互聯互通打下良好基礎——家長們不要生硬的只把老師當“教師匠”看待,用著的時候滿臉堆笑,用不著了冷若冰霜。老師也是家長,他們跟每一個普通家長一樣,也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喜怒哀樂、興趣愛好。家長對老師們的尊敬固然重要,但基於共同興趣愛好或共情於生活工作的真實與真誠,更能夠在人與人、心與心之間架起互聯互通的彩虹橋。

第三類,至於與親戚朋友鄰居或其他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建立良好互動關係,也是同樣道理,唯一個“真”字而已,“真心、真誠、真實”的三真原則,既是家長為自己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圈的法寶,更是家長為孩子創設“我家孩子人人幫帶”的、春風化雨式良性教育人際圈的法寶。

有一點需要強調:家長們與其他成年人討論孩子相關的時候,一定要避開孩子,尤其是牽涉到孩子負面表現行為的話題,絕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肆無忌憚地討論。這樣做,不只不會收集到有用信息,反倒會毀損家長和這些重要他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會導致孩子與家長及其他成年人人際關係的猜疑與疏離。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3、“三問”——問孩子:自己為什麼“後進”?

什麼是“問診”?

中醫上的“問診”,是指詢問症狀。通過問診詳細瞭解患者既往病史及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還有主要痛苦所在、自覺症狀、飲食喜惡等等,並結合望、切、聞三診,綜合分析,作出判斷。

什麼是後進生學習困難的“問診”?

聖手中醫的“問診”,一般只問大小二便的性狀和次數等。同理,足夠好的家長,早就為孩子創設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孩子成長過程、學習過程中隨時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只需要通過與孩子的無阻礙交流便可尋根溯源妥善解決——好家長,只需要“問診”一途,便可百事通、百理順、百題解。

可惜的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生態環境中,家長與孩子可以實現“無阻礙交流”的不多,這就限制了通過“問診”一途直指病症源頭的可能性。

家長們應當怎麼做,才能拆除橫亙在“問診”路上的“牆”,真正實現親子關係的“無阻礙交流”?

是的,我所見的許多家庭中,原本應當親密依存、傾心相待的孩子與家長之間,總是隔著一道或硬或軟、或高或低的“牆”。因為被這堵看不見、摸不著的“牆”冷冷阻隔,橫亙在親子關係之間,孩子成長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家長便不能及時發現,更不能及時提供幫助;不能及時提供幫助,孩子便有可能被其他人及其他途徑信息給帶歪,而這種“歪”會在孩子行為中被家長進一步“放大”,如此這般,家長就對孩子越來越不滿意,孩子也越來越不願意跟家長交流,於是親子之間的“牆”便會越來越厚,惡性循環導致的“無阻礙溝通”便成了親子親密關係永遠不能醒的惡夢。

所以,要徹底拆除橫亙在“問診”路上的“牆”,真正實現親子關係的“無阻礙交流”,必須做到至少兩條:

第一,夫妻關係及家庭成員關係的和諧,是良性親子關係的根本前提和基石!

第二,家長們發自深心對孩子的“尊重”!把早已經脫離母體的孩子真正當作一個“完全的人”、一個“獨特的人”、一個“獨立意義的人”,才能夠徹底拆除親子關係之間那堵無形的牆,才能夠打開橫亙在親子關係之間的那把冷冰冰的鎖,從而通過“無阻礙問診”真正瞭解和理解孩子,找到“學習困難”的生理或心理原因,對症下藥,就能夠使“後進生”的“後進”現象既能得以實現短效提升,又能得以實現長效治本。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4、“四切”——診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真正幫助後進的孩子們迎頭趕上?

什麼是“切診”?

簡單說就是脈診+按診。所謂脈診就是人們常說的“號脈”,通過體察脈象變化進而辨別臟腑功能盛衰和氣血津精虛滯。按診嘛,就是通過觸摸按壓患者身體一定部位進一步瞭解疾病內在變化或體表反應。

什麼是後進生學習困難的“切診”?

“切診”既是通過與身體的直接接觸以判斷病灶的方法,也是望聞問切四診的綜合運用。當然,不論是“脈診”“按診”,都是要通過對病患身體的直接接觸才能得到準確預判。同理,對後進生學習困難的“切診”,也是家庭教育藝術的綜合引用——如何綜合引用?其根本指導思想只有一個字:愛!

人世間,唯愛不可辜負。來自父母的無差別、無條件、無功利的愛與溫暖是人間最美的溫泉,揹負重重壓力踽踽獨行的孩子得以浸泡其中的話,就像白胖胖的雲朵朵在藍天的懷抱裡打滾滾兒一樣,該有多麼舒展、愜意和自由?那麼,家長具體要怎麼做才能夠成為孩子的溫泉和藍天?從兩個層面入手:

第一,從改變學習困難的“心理源頭”入手

後進生之所以後進,深究其根本,在於“後進生”沒有最起碼的人生規劃意識。什麼是人生規劃意識?

《職業選擇》一書,通過對不同家庭背景生涯規劃對青少年個體社會化的作用、大學生職業選擇過程及其間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職業發展是一個與人身心發展相一致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我所理解的孩子們的人生規劃意識,起碼應當具備三個標準:

一是人生規劃意識啟蒙,著眼於所在學齡階段的個人短期目標;

二是人生規劃能力發展,兼顧家庭和社會的需要和利益;

三是人生規劃生涯探索,從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與未來生活出發,大概率定位個人與職業、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第二,從改變學習困難的“暫時結果”入手

就像最毒的蛇,它經常活動範圍之內必然會有一種剋制這種毒性的草藥,大自然的神奇就在於“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學習困難的學生,暫時性來看,他的成績落後於人,但從長遠來看的話呢,他就一定會落後於人嗎?學習成績這個單一指標落後於人,其他方面便一定落後於他人嗎?家庭們應當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改變學習困難這個“暫時結果”呢?

一是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核心策略叫做“相信”。

孩子相信自己行!

每一棵草葉都有屬於它的一顆露珠,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身上必然會有學習成績之外的其他閃光點。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找出這個閃光點,並將其虔誠地、隆重地放大給孩子看……“我能行!”這便是學習成績之外其他閃光點能夠帶給孩子最無堅不摧的利劍,能夠幫助他們披荊斬棘堅定前行——學習成績落後於人,其他方面也一定就落後於人嗎?其他方面越來越不落後於人,學習成績暫時性落後的自卑就會漸漸消減,行為與學習的正向帶動效應便會連環發生。

家長相信孩子行!

學習落後的孩子,他們成績的提升必然也會有適合於他們個性特徵的某一種高效方法,只不過因為他們年齡、心理和生理都不足夠成熟,他們自己不能夠找到這種方法,這個時候家長的閱歷、經歷以及智慧就起了關鍵作用。正如同那麼多生理或心理不健全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會閃閃發光活出精彩,不就是因為他們的母親從不曾放棄,堅定而執著地找到了適合於自己孩子的獨特教育方法嗎?

二是目標適中、準確引導。

許多家長經常拿別人家孩子為標準要求自家孩子,這是很不靠譜的一件事。孩子不是機床零件,可以批量加工成一模一樣的產品;孩子也絕不是家長手裡的橡皮泥,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兒;孩子更不是平均率,家長想要平均成績就能得個平均成績——年級考試排名,確實是以班級平均成績為標準,但平均成績具體到這一個班級的50個學生,必然是千差萬別的,有第一名的滿分,必然就會有最後一名的三五十分。

所以說,家長們心中“想要的那個孩子”與眼面前“真實的這個孩子”之間,必然是不相符的。明智的家長安然接受這種不相符,並根據這種不相符及時調整孩子的學習目標、成長目標,於是“想要的那個孩子”與眼面前“真實的這個孩子”越來越趨於一致,家長和孩子便會不因巨大落差與失望而壓力倍增、急怒失衡。反之,“想要的那個孩子”與眼面前“真實的這個孩子”之間落差越來越大,失望便會越來越大,親子關係的鴻溝也便跟著越來越大——家長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是全能的,就不可能預先計劃和掌控好一切,更何況眼面前這個“完全的人”、這個“獨特的人”、這個“獨立意義的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正如同每一個家長都不一樣。所以,每一個小孩子將來長成大孩子,必然會“大有大成、小有小成”各種不同。“目標適中、準確引導”,才是改變學習困難這個“暫時結果”的第二策略。

第三、不要操之過急

改變學習困難這個“暫時結果”的第三個策略,是“不要操之過急”。就像投資股票或基金,你能判斷的出五糧液、可口可樂10年之後賣的是什麼樣的產品?整體趨勢是什麼樣子?但是你無法判斷微軟或者蘋果10年之後用的是什麼產品來創收。孩子的成長便類似於信息科技行業,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

所以,在引正後進生前行的過程中,家長們除了要有“相信孩子一定行”的堅定信念之外,最需要的就是“慢慢來”的耐心了。家長只需要確定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整體趨勢是螺旋式前進或上升就足夠了,千萬別非得要個“精確”!非得要這一週、這一月、這一學期樣樣指標都符合家長心裡那個既定標準,非得要符合“別人家孩子”那個小眾標準。

小結:“飯碗教育”向“夢想教育”轉型

歐美的醫學統計顯示,我們每六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所影響。學習能力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肢體協調不佳以致缺乏社交能力等等。所以吧,小學生成為“後進生”,這真心不是一件“天塌了”的事。小學生的家庭教育目標,只能是這八個字:“以德為先,學習次之!”對小學生來說,一個漢字今天沒學會可以下次再學,一種壞了德行的行為不能被及時發現並掰正,下次只會變本加厲的更壞!如今這個時代,早已經不是家長們從小經歷並熟悉的那個時代了,“飯碗教育”真心落後了,符合孩子個性特徵的、興趣愛好的“夢想教育”,才是未來社會人才需求的核心燃點。

"

家長邀答:我家孩子四年級了,平時瞧著挺機靈一孩子,可一直是班上墊底兒的差生,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每個週末都排得滿滿的,一年四季沒個空閒,一直在學學學,可這學習成績怎麼就是不見好呢?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嗎?

答:謝邀。您的問題,答案就在於此:“補習班不知報了多少,該補的課也補了!”掏了錢、報了班再把孩子送去就叫做“該補的課也補了”?這種做法,等同於一個人明明被頭疼病折磨得要死要活,可你卻給開了一大堆治腳疼的藥;更有甚者,明明是胃口不好胃上生病了,卻被切掉了子宮。孩子是後進生這個表象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學習困難這個結果背後的源頭原因是什麼?成績上不去這個靜態現象背後的動態原因是什麼?家長們需把這一連串問題全部弄得通通透透、清楚明白,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

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破開“一直是班上墊底兒差生”這個現狀的膠著狀態並循序漸進提升學習成績?實現“藥到病除”式的根治?家長只有綜合運用“望聞問切”等方法,真正的、全面的瞭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夠根據自家這個獨一無二的孩子的特殊“病灶”,針對性開出治本“良方”。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一望”——望全面:為什麼不允許使用“差生”?為什麼要用“後進生”替代?

何為“望診”?

中醫的“望診”,當然是通過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望診之要義,重在“望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稱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輕淺的表現。反之,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稱為無神。有神則健,無神則病。

何為後進生學習困難的“望診”?

其核心要義重在“望神”。中醫“望神”的根本目的在於對病情和預後進行大概率預估,對學習困難後進生的“望診”,其意義也在於此。

一“望”:“望”孩子本人。

“望”孩子本人,即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事、瑣事,察其色,觀期形,望其態,主要目的是觀察並評估孩子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全面發展中,處於每一個維度的哪個位置。

比如“智”,通過仔細觀察,對孩子智商水平有個大略估計。是平均水平線左右?還是遠高於平均水平線?遠低於平均水平線?

常規來說,智力是孩綜合能力的綜合體現,包括的範圍相當廣泛,比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推理能力等等。有必要嚴正提醒家長們的是,處於幼兒園小班大班、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初級中學高級中學等不同學齡段的孩子,智力各個側重面所能表現出來的差異較大,千萬別搞一刀切,也別動不動在網上或其他不正規渠道給孩子搞什麼智力測試然後“貼標籤”——這是宮鬥片中給仇人們挖坑的手段,好好的一個人,被強勢的對頭給貼上個“弱智”“臆症”等標籤,就只能生生被冤死。

家長們但凡真心愛自己的孩子,除非孩子確實先天不足且有明顯異常,遠低於平均水平線以下,就當機立斷去找最專業的機構求助;否則,家長們就別動不動給自家孩子貼上“弱智”“笨”“蠢”等等標籤。

二“望”:“望”孩子所生長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

“望”孩子所生長生活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換句話說,就是稱量一下家庭成員各自在“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的全面發展中,處於每一個維度的哪個位置。世間所有職業都有資格證,唯獨“家長”這個職業不需要——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所以吧,家長們先掂量一下自己,尤其是“德”,身為家長,德居第一

是的,做人家“家長”反正不需要資格證,誰都可以做。但做得好或不好,卻是有天壤之別的。凡是做人家“家長”做得好的,哪怕智商一般、體育一般、審美一般、勞動一般,但只要“德”這一條遠遠優於他人,則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必然是好的。哪怕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但這個一般也只是暫時性的,長遠來看,整體發展也將必優於他人。

三“望”:“望”孩子所成長和學習的班級氛圍、學校教育生態環境。

“望”孩子所成長和學習的班級氛圍、學校教育生態環境,是家長們對孩子學習情況進行全面掌握並“對症下藥”,排除、修正或強化環境影響力的重要判斷依據。

尤其對年齡小的孩子們而言,所交朋友、所處環境對孩子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力遠比家長們所能想象的更加嚴重。若孩子所交的親密小夥伴習慣和品行不好,或所在班級學習氛圍散慢差,或整個學校“風”不正、“氣”不順,都會對孩子的心性及學習有極大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下,果斷轉學,是唯一選擇。

反之亦然,若所交小夥伴為良朋諍友、所在班組積極向上、所在學校清正嚴明,但偏偏孩子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這個時候重點就是在家庭教育方法和孩子的行為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找原因了。

四“望”:“望”國家教育頂層設計

當然,“望一望”國家教育頂層設計,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診斷”也有極重要的參考意義。

比如說,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國家層面的教育頂層設計,最核心體現便是教材方面大刀闊斧的全面改革;學校層面的最終執行,核心體現便在於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這種轉變對非教育專業人士的普通家長而言,是很難把握和判斷的,但課堂教學與師生交流中有一些很細節化、人性化的改變,對普通家長來說頗具有參考和借鑑意義。

譬如“差生”,這個提法現在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後進生”或“學困生”。“差生”與“後進生”真的只是“貓兒叫了個咪咪”麼?絕對不是!

“差生”是什麼?字面意思:差的學生。

繼續追問:什麼是“差的學生”?反正“很差”就對了。

再追問:到底是什麼“很差”?哪兒哪兒都差唄!

換句話說,“差生”這個詞,是近乎於“法律判決書”性質的東西,具有結論意義的,是固定不變的狀態;最可恨的是,“差生”這個詞,它還包括“非黑即白”的錯誤認知,是有絕對歧視性的——“差生”?學習成績這一個單向指標不好,幾乎就能等於這個孩子的一切都是壞的!就跟那些年代的“四類分子”帽子一樣,一旦被扣到頭上,簡直就能是一輩子的事兒,不死不休,再怎麼努力都甩不掉。小學低年級如果是差生,高年級便是差生,初中高中也是差生,整個學生時代都是差生,甚至結束了學生時代之後依舊會被貼上“差生”標籤,受到更大範圍內的歧視。

“後進生”則不同,按字面意思理解,後進生即為“稍後進步的學生”。其寓義不言自明,這個學生,他只是學習成績這一個維度表現欠佳,而且這個“欠佳”不是結論,它是個動態描述,就像汽車在高速上跑一樣,這個動態數據隨時都處於變動狀態——這個孩子,他只是暫時落後,絕不是永久落後;他只是在某一段時間之內,學習成績和學習效能不盡如人意,絕不是全部的、永久的不盡如人意!

“差生”與“後進生”,對同一類人的兩個不同用詞,其之間的變化毫不誇張的說,幾乎能代表我們國家及整個教育界在教育觀念上的根本性轉變及迫切願望,是真實意義上對“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踐行,也是“以生為本、以人為本”的一面鏡子。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二聞”——聽他人:孩子為什麼“後進”?

什麼是“聞診”?

中醫上的“聞診”,是通過聽聲音、嗅氣味對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有個初步分辨,進而判斷病情的虛實寒熱。

什麼是後進生學習困難的“聞診”?

此處的“聞”,是用其“聽”的意思,是通過聽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對孩子為什麼“後進”進行相對客觀的瞭解和甄別。

常規來說,所謂“後進生”,大約可分三類,一類是品德不好,一類是學習不好,再一類是品德和學習都不好。

如果把品德不好、學習不好、品德和學習這三類已知的靜態結果,從教育的角度重新進行動態歸併,則可為兩種,一種是沒教育好,另一種是生理性或心理性先天不足的。後一種需要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進行專業治療,而前一種,是“聞診”的重點人群。

通過“聽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對孩子品德及學習為何“後進”進行客觀瞭解和甄別,這個“他人”,至少包括三類人:第一類是孩子自己的親密小夥伴,第二類是孩子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第三類是家庭人際交互中的重要他人,比如親戚朋友鄰居等。

第一類,家長們可以誠懇地邀請孩子的親密小夥伴常來家玩耍,親自動手做些“媽媽味兒”的美食,在氛圍輕鬆活潑的情形下與孩子及小夥伴們打成一片,像一個真正的孩子那樣去了解孩子。

第二類,與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的交流渠道相對較多,但家長一定要會抓機會。比如家長會、校園開放日、家校聯誼等活動,可以與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多聊聊,創建親切友好的人際互動關係,為之後幾年的互聯互通打下良好基礎——家長們不要生硬的只把老師當“教師匠”看待,用著的時候滿臉堆笑,用不著了冷若冰霜。老師也是家長,他們跟每一個普通家長一樣,也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喜怒哀樂、興趣愛好。家長對老師們的尊敬固然重要,但基於共同興趣愛好或共情於生活工作的真實與真誠,更能夠在人與人、心與心之間架起互聯互通的彩虹橋。

第三類,至於與親戚朋友鄰居或其他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建立良好互動關係,也是同樣道理,唯一個“真”字而已,“真心、真誠、真實”的三真原則,既是家長為自己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圈的法寶,更是家長為孩子創設“我家孩子人人幫帶”的、春風化雨式良性教育人際圈的法寶。

有一點需要強調:家長們與其他成年人討論孩子相關的時候,一定要避開孩子,尤其是牽涉到孩子負面表現行為的話題,絕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肆無忌憚地討論。這樣做,不只不會收集到有用信息,反倒會毀損家長和這些重要他人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會導致孩子與家長及其他成年人人際關係的猜疑與疏離。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3、“三問”——問孩子:自己為什麼“後進”?

什麼是“問診”?

中醫上的“問診”,是指詢問症狀。通過問診詳細瞭解患者既往病史及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還有主要痛苦所在、自覺症狀、飲食喜惡等等,並結合望、切、聞三診,綜合分析,作出判斷。

什麼是後進生學習困難的“問診”?

聖手中醫的“問診”,一般只問大小二便的性狀和次數等。同理,足夠好的家長,早就為孩子創設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態環境,孩子成長過程、學習過程中隨時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只需要通過與孩子的無阻礙交流便可尋根溯源妥善解決——好家長,只需要“問診”一途,便可百事通、百理順、百題解。

可惜的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生態環境中,家長與孩子可以實現“無阻礙交流”的不多,這就限制了通過“問診”一途直指病症源頭的可能性。

家長們應當怎麼做,才能拆除橫亙在“問診”路上的“牆”,真正實現親子關係的“無阻礙交流”?

是的,我所見的許多家庭中,原本應當親密依存、傾心相待的孩子與家長之間,總是隔著一道或硬或軟、或高或低的“牆”。因為被這堵看不見、摸不著的“牆”冷冷阻隔,橫亙在親子關係之間,孩子成長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家長便不能及時發現,更不能及時提供幫助;不能及時提供幫助,孩子便有可能被其他人及其他途徑信息給帶歪,而這種“歪”會在孩子行為中被家長進一步“放大”,如此這般,家長就對孩子越來越不滿意,孩子也越來越不願意跟家長交流,於是親子之間的“牆”便會越來越厚,惡性循環導致的“無阻礙溝通”便成了親子親密關係永遠不能醒的惡夢。

所以,要徹底拆除橫亙在“問診”路上的“牆”,真正實現親子關係的“無阻礙交流”,必須做到至少兩條:

第一,夫妻關係及家庭成員關係的和諧,是良性親子關係的根本前提和基石!

第二,家長們發自深心對孩子的“尊重”!把早已經脫離母體的孩子真正當作一個“完全的人”、一個“獨特的人”、一個“獨立意義的人”,才能夠徹底拆除親子關係之間那堵無形的牆,才能夠打開橫亙在親子關係之間的那把冷冰冰的鎖,從而通過“無阻礙問診”真正瞭解和理解孩子,找到“學習困難”的生理或心理原因,對症下藥,就能夠使“後進生”的“後進”現象既能得以實現短效提升,又能得以實現長效治本。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4、“四切”——診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真正幫助後進的孩子們迎頭趕上?

什麼是“切診”?

簡單說就是脈診+按診。所謂脈診就是人們常說的“號脈”,通過體察脈象變化進而辨別臟腑功能盛衰和氣血津精虛滯。按診嘛,就是通過觸摸按壓患者身體一定部位進一步瞭解疾病內在變化或體表反應。

什麼是後進生學習困難的“切診”?

“切診”既是通過與身體的直接接觸以判斷病灶的方法,也是望聞問切四診的綜合運用。當然,不論是“脈診”“按診”,都是要通過對病患身體的直接接觸才能得到準確預判。同理,對後進生學習困難的“切診”,也是家庭教育藝術的綜合引用——如何綜合引用?其根本指導思想只有一個字:愛!

人世間,唯愛不可辜負。來自父母的無差別、無條件、無功利的愛與溫暖是人間最美的溫泉,揹負重重壓力踽踽獨行的孩子得以浸泡其中的話,就像白胖胖的雲朵朵在藍天的懷抱裡打滾滾兒一樣,該有多麼舒展、愜意和自由?那麼,家長具體要怎麼做才能夠成為孩子的溫泉和藍天?從兩個層面入手:

第一,從改變學習困難的“心理源頭”入手

後進生之所以後進,深究其根本,在於“後進生”沒有最起碼的人生規劃意識。什麼是人生規劃意識?

《職業選擇》一書,通過對不同家庭背景生涯規劃對青少年個體社會化的作用、大學生職業選擇過程及其間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職業發展是一個與人身心發展相一致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我所理解的孩子們的人生規劃意識,起碼應當具備三個標準:

一是人生規劃意識啟蒙,著眼於所在學齡階段的個人短期目標;

二是人生規劃能力發展,兼顧家庭和社會的需要和利益;

三是人生規劃生涯探索,從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與未來生活出發,大概率定位個人與職業、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第二,從改變學習困難的“暫時結果”入手

就像最毒的蛇,它經常活動範圍之內必然會有一種剋制這種毒性的草藥,大自然的神奇就在於“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學習困難的學生,暫時性來看,他的成績落後於人,但從長遠來看的話呢,他就一定會落後於人嗎?學習成績這個單一指標落後於人,其他方面便一定落後於他人嗎?家庭們應當注意哪些方面才能改變學習困難這個“暫時結果”呢?

一是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核心策略叫做“相信”。

孩子相信自己行!

每一棵草葉都有屬於它的一顆露珠,學習困難的學生,他們身上必然會有學習成績之外的其他閃光點。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找出這個閃光點,並將其虔誠地、隆重地放大給孩子看……“我能行!”這便是學習成績之外其他閃光點能夠帶給孩子最無堅不摧的利劍,能夠幫助他們披荊斬棘堅定前行——學習成績落後於人,其他方面也一定就落後於人嗎?其他方面越來越不落後於人,學習成績暫時性落後的自卑就會漸漸消減,行為與學習的正向帶動效應便會連環發生。

家長相信孩子行!

學習落後的孩子,他們成績的提升必然也會有適合於他們個性特徵的某一種高效方法,只不過因為他們年齡、心理和生理都不足夠成熟,他們自己不能夠找到這種方法,這個時候家長的閱歷、經歷以及智慧就起了關鍵作用。正如同那麼多生理或心理不健全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會閃閃發光活出精彩,不就是因為他們的母親從不曾放棄,堅定而執著地找到了適合於自己孩子的獨特教育方法嗎?

二是目標適中、準確引導。

許多家長經常拿別人家孩子為標準要求自家孩子,這是很不靠譜的一件事。孩子不是機床零件,可以批量加工成一模一樣的產品;孩子也絕不是家長手裡的橡皮泥,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兒;孩子更不是平均率,家長想要平均成績就能得個平均成績——年級考試排名,確實是以班級平均成績為標準,但平均成績具體到這一個班級的50個學生,必然是千差萬別的,有第一名的滿分,必然就會有最後一名的三五十分。

所以說,家長們心中“想要的那個孩子”與眼面前“真實的這個孩子”之間,必然是不相符的。明智的家長安然接受這種不相符,並根據這種不相符及時調整孩子的學習目標、成長目標,於是“想要的那個孩子”與眼面前“真實的這個孩子”越來越趨於一致,家長和孩子便會不因巨大落差與失望而壓力倍增、急怒失衡。反之,“想要的那個孩子”與眼面前“真實的這個孩子”之間落差越來越大,失望便會越來越大,親子關係的鴻溝也便跟著越來越大——家長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是全能的,就不可能預先計劃和掌控好一切,更何況眼面前這個“完全的人”、這個“獨特的人”、這個“獨立意義的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正如同每一個家長都不一樣。所以,每一個小孩子將來長成大孩子,必然會“大有大成、小有小成”各種不同。“目標適中、準確引導”,才是改變學習困難這個“暫時結果”的第二策略。

第三、不要操之過急

改變學習困難這個“暫時結果”的第三個策略,是“不要操之過急”。就像投資股票或基金,你能判斷的出五糧液、可口可樂10年之後賣的是什麼樣的產品?整體趨勢是什麼樣子?但是你無法判斷微軟或者蘋果10年之後用的是什麼產品來創收。孩子的成長便類似於信息科技行業,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

所以,在引正後進生前行的過程中,家長們除了要有“相信孩子一定行”的堅定信念之外,最需要的就是“慢慢來”的耐心了。家長只需要確定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整體趨勢是螺旋式前進或上升就足夠了,千萬別非得要個“精確”!非得要這一週、這一月、這一學期樣樣指標都符合家長心裡那個既定標準,非得要符合“別人家孩子”那個小眾標準。

小結:“飯碗教育”向“夢想教育”轉型

歐美的醫學統計顯示,我們每六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所影響。學習能力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肢體協調不佳以致缺乏社交能力等等。所以吧,小學生成為“後進生”,這真心不是一件“天塌了”的事。小學生的家庭教育目標,只能是這八個字:“以德為先,學習次之!”對小學生來說,一個漢字今天沒學會可以下次再學,一種壞了德行的行為不能被及時發現並掰正,下次只會變本加厲的更壞!如今這個時代,早已經不是家長們從小經歷並熟悉的那個時代了,“飯碗教育”真心落後了,符合孩子個性特徵的、興趣愛好的“夢想教育”,才是未來社會人才需求的核心燃點。

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華夏大語文教學研究。

原創版權: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plqiyu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