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1.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他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1.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他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劇中的母親宋倩對英子的關愛和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同時宋倩希望女兒完全按照她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潛意識裡她希望通過一種自我犧牲去贏得英子的服從和妥協,她要求女兒百分百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英子與她的要求有所偏差,她就會覺得是對自己的背叛,甚至是無法接受。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經過研究發現,這樣的父母有三個共同的地方: 第一,對孩 子控制的慾望非常高,他們希望儘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們遇到麻煩。劇中,宋情詳細制訂了高三的學習課程表,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表格去複習,第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劇中宋倩對女兒英子的要求就是希望她高考能考上清華,並將這個目標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當英子想要表達不同意見,馬上就被她否決。在這個家庭中,英子完全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即使她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被母親注意並採納。

這樣的父母不只剝奪了孩子白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基本感受也視而不見,他慢慢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他們這祥會導致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令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身上解決,而是從別人対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1.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他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劇中的母親宋倩對英子的關愛和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同時宋倩希望女兒完全按照她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潛意識裡她希望通過一種自我犧牲去贏得英子的服從和妥協,她要求女兒百分百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英子與她的要求有所偏差,她就會覺得是對自己的背叛,甚至是無法接受。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經過研究發現,這樣的父母有三個共同的地方: 第一,對孩 子控制的慾望非常高,他們希望儘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們遇到麻煩。劇中,宋情詳細制訂了高三的學習課程表,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表格去複習,第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劇中宋倩對女兒英子的要求就是希望她高考能考上清華,並將這個目標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當英子想要表達不同意見,馬上就被她否決。在這個家庭中,英子完全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即使她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被母親注意並採納。

這樣的父母不只剝奪了孩子白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基本感受也視而不見,他慢慢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他們這祥會導致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令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身上解決,而是從別人対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2. 太聽話的孩子容易 “被動攻擊”

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的經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做選擇。”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選擇,那就無異於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1.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他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劇中的母親宋倩對英子的關愛和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同時宋倩希望女兒完全按照她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潛意識裡她希望通過一種自我犧牲去贏得英子的服從和妥協,她要求女兒百分百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英子與她的要求有所偏差,她就會覺得是對自己的背叛,甚至是無法接受。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經過研究發現,這樣的父母有三個共同的地方: 第一,對孩 子控制的慾望非常高,他們希望儘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們遇到麻煩。劇中,宋情詳細制訂了高三的學習課程表,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表格去複習,第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劇中宋倩對女兒英子的要求就是希望她高考能考上清華,並將這個目標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當英子想要表達不同意見,馬上就被她否決。在這個家庭中,英子完全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即使她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被母親注意並採納。

這樣的父母不只剝奪了孩子白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基本感受也視而不見,他慢慢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他們這祥會導致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令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身上解決,而是從別人対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2. 太聽話的孩子容易 “被動攻擊”

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的經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做選擇。”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選擇,那就無異於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喬英子無法面對父母離婚,而自己怎樣都無力改變這樣的殘酷事實,只能從悄悄前往父親的家中玩樂高, 這是她苦悶生活的唯一樂趣, 在被母親發現後斷然放棄 ; 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的她,進入高三後成績漸漸下降,向來嚴格的母親對她的要求就是隻能第一不能第二; 她懂得體諒母親宋倩獨自照顧自己的辛苦,卻無力化解母親過度焦慮帶來的無形壓力; 她無力反抗母親的高壓政策和嚴苛的監督與要求,也不能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南大天文系。

終於,在報名南大各令營玻媽媽拒絕,在聽說學長丁一跳樓自殺之後,喬英子開始連續失眠,還有“忘年交”劉靜阿姨患有乳腺癌的消息,猶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她,從而對自己進行自我攻擊,選擇離家出走。

《小歡喜》中上一屆學長丁一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刻苦學習,終於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卻在臥室的牆上寫滿 “我恨”的字跡,看上去觸目驚心,因為父母的強勢,他雖然考上清華,讀的卻是自己不喜歡的金融專業,最後患了抑鬱,不得不休學,甚至跳樓自殺。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1.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他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劇中的母親宋倩對英子的關愛和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同時宋倩希望女兒完全按照她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潛意識裡她希望通過一種自我犧牲去贏得英子的服從和妥協,她要求女兒百分百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英子與她的要求有所偏差,她就會覺得是對自己的背叛,甚至是無法接受。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經過研究發現,這樣的父母有三個共同的地方: 第一,對孩 子控制的慾望非常高,他們希望儘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們遇到麻煩。劇中,宋情詳細制訂了高三的學習課程表,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表格去複習,第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劇中宋倩對女兒英子的要求就是希望她高考能考上清華,並將這個目標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當英子想要表達不同意見,馬上就被她否決。在這個家庭中,英子完全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即使她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被母親注意並採納。

這樣的父母不只剝奪了孩子白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基本感受也視而不見,他慢慢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他們這祥會導致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令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身上解決,而是從別人対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2. 太聽話的孩子容易 “被動攻擊”

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的經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做選擇。”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選擇,那就無異於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喬英子無法面對父母離婚,而自己怎樣都無力改變這樣的殘酷事實,只能從悄悄前往父親的家中玩樂高, 這是她苦悶生活的唯一樂趣, 在被母親發現後斷然放棄 ; 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的她,進入高三後成績漸漸下降,向來嚴格的母親對她的要求就是隻能第一不能第二; 她懂得體諒母親宋倩獨自照顧自己的辛苦,卻無力化解母親過度焦慮帶來的無形壓力; 她無力反抗母親的高壓政策和嚴苛的監督與要求,也不能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南大天文系。

終於,在報名南大各令營玻媽媽拒絕,在聽說學長丁一跳樓自殺之後,喬英子開始連續失眠,還有“忘年交”劉靜阿姨患有乳腺癌的消息,猶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她,從而對自己進行自我攻擊,選擇離家出走。

《小歡喜》中上一屆學長丁一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刻苦學習,終於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卻在臥室的牆上寫滿 “我恨”的字跡,看上去觸目驚心,因為父母的強勢,他雖然考上清華,讀的卻是自己不喜歡的金融專業,最後患了抑鬱,不得不休學,甚至跳樓自殺。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張悅然在《櫻桃之遠》裡寫道:“孩子是最堅忍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洩反抗折磨,他們只能伸著冰涼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總是想,孩子是可憐又可敬的。” 懂事的孩子,最終被“懂事”這一標籤傷害的體無完膚。

懂事的孩子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這樣的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成長一去不復返,許多大人都忘記世界上除了成熟懂事,還有“委屈”和“不快樂”。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1.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他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劇中的母親宋倩對英子的關愛和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同時宋倩希望女兒完全按照她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潛意識裡她希望通過一種自我犧牲去贏得英子的服從和妥協,她要求女兒百分百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英子與她的要求有所偏差,她就會覺得是對自己的背叛,甚至是無法接受。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經過研究發現,這樣的父母有三個共同的地方: 第一,對孩 子控制的慾望非常高,他們希望儘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們遇到麻煩。劇中,宋情詳細制訂了高三的學習課程表,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表格去複習,第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劇中宋倩對女兒英子的要求就是希望她高考能考上清華,並將這個目標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當英子想要表達不同意見,馬上就被她否決。在這個家庭中,英子完全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即使她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被母親注意並採納。

這樣的父母不只剝奪了孩子白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基本感受也視而不見,他慢慢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他們這祥會導致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令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身上解決,而是從別人対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2. 太聽話的孩子容易 “被動攻擊”

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的經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做選擇。”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選擇,那就無異於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喬英子無法面對父母離婚,而自己怎樣都無力改變這樣的殘酷事實,只能從悄悄前往父親的家中玩樂高, 這是她苦悶生活的唯一樂趣, 在被母親發現後斷然放棄 ; 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的她,進入高三後成績漸漸下降,向來嚴格的母親對她的要求就是隻能第一不能第二; 她懂得體諒母親宋倩獨自照顧自己的辛苦,卻無力化解母親過度焦慮帶來的無形壓力; 她無力反抗母親的高壓政策和嚴苛的監督與要求,也不能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南大天文系。

終於,在報名南大各令營玻媽媽拒絕,在聽說學長丁一跳樓自殺之後,喬英子開始連續失眠,還有“忘年交”劉靜阿姨患有乳腺癌的消息,猶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她,從而對自己進行自我攻擊,選擇離家出走。

《小歡喜》中上一屆學長丁一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刻苦學習,終於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卻在臥室的牆上寫滿 “我恨”的字跡,看上去觸目驚心,因為父母的強勢,他雖然考上清華,讀的卻是自己不喜歡的金融專業,最後患了抑鬱,不得不休學,甚至跳樓自殺。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張悅然在《櫻桃之遠》裡寫道:“孩子是最堅忍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洩反抗折磨,他們只能伸著冰涼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總是想,孩子是可憐又可敬的。” 懂事的孩子,最終被“懂事”這一標籤傷害的體無完膚。

懂事的孩子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這樣的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成長一去不復返,許多大人都忘記世界上除了成熟懂事,還有“委屈”和“不快樂”。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3. 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充滿力量的

《美國往事》中有一段臺詞:

“當我對世事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就願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1.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他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劇中的母親宋倩對英子的關愛和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同時宋倩希望女兒完全按照她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潛意識裡她希望通過一種自我犧牲去贏得英子的服從和妥協,她要求女兒百分百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英子與她的要求有所偏差,她就會覺得是對自己的背叛,甚至是無法接受。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經過研究發現,這樣的父母有三個共同的地方: 第一,對孩 子控制的慾望非常高,他們希望儘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們遇到麻煩。劇中,宋情詳細制訂了高三的學習課程表,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表格去複習,第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劇中宋倩對女兒英子的要求就是希望她高考能考上清華,並將這個目標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當英子想要表達不同意見,馬上就被她否決。在這個家庭中,英子完全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即使她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被母親注意並採納。

這樣的父母不只剝奪了孩子白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基本感受也視而不見,他慢慢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他們這祥會導致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令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身上解決,而是從別人対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2. 太聽話的孩子容易 “被動攻擊”

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的經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做選擇。”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選擇,那就無異於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喬英子無法面對父母離婚,而自己怎樣都無力改變這樣的殘酷事實,只能從悄悄前往父親的家中玩樂高, 這是她苦悶生活的唯一樂趣, 在被母親發現後斷然放棄 ; 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的她,進入高三後成績漸漸下降,向來嚴格的母親對她的要求就是隻能第一不能第二; 她懂得體諒母親宋倩獨自照顧自己的辛苦,卻無力化解母親過度焦慮帶來的無形壓力; 她無力反抗母親的高壓政策和嚴苛的監督與要求,也不能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南大天文系。

終於,在報名南大各令營玻媽媽拒絕,在聽說學長丁一跳樓自殺之後,喬英子開始連續失眠,還有“忘年交”劉靜阿姨患有乳腺癌的消息,猶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她,從而對自己進行自我攻擊,選擇離家出走。

《小歡喜》中上一屆學長丁一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刻苦學習,終於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卻在臥室的牆上寫滿 “我恨”的字跡,看上去觸目驚心,因為父母的強勢,他雖然考上清華,讀的卻是自己不喜歡的金融專業,最後患了抑鬱,不得不休學,甚至跳樓自殺。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張悅然在《櫻桃之遠》裡寫道:“孩子是最堅忍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洩反抗折磨,他們只能伸著冰涼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總是想,孩子是可憐又可敬的。” 懂事的孩子,最終被“懂事”這一標籤傷害的體無完膚。

懂事的孩子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這樣的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成長一去不復返,許多大人都忘記世界上除了成熟懂事,還有“委屈”和“不快樂”。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3. 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充滿力量的

《美國往事》中有一段臺詞:

“當我對世事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就願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夢想之於我們,是黑暗生活中的一道光亮,是茫茫無邊大海中的一種指引,所謂夢想和信念的力量就是當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便會不顧一切朝著它狂奔而去。

劇中喬英子因為父母離異,學習的壓力過大,去南大讀天文可以說是她的一個夢想,一個希望,是茫然和無助生活中的唯一救贖。

可是,母親看不到這一點,執意要求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報考清華,從而導致她們之間的衝突白灼化,英子離家出走和跳海自殺,直到後來被診斷為中度抑鬱,宋倩才放棄對她的嚴苛要求,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她希望英子健康就好,南大也罷,清華也罷,都比不上孩子健健康康地活著。

我們這一代人,常常遵循這樣一條路,小時候父母安排好一切,聽他們的話做一個乖孩子,在學校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高考後聽從他們的話選擇最熱門的專業 ,大學畢業後又進入最炙熱的行業,過著朝九晚六和循規蹈矩的生活。

可是,經常會有種不開心的感覺,或許這一直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工作起來似乎總是缺乏一種熱情。身邊常常有朋友這樣說,活了三十多歲,感覺像是沒有真正活過一般。

知名演員劉敏濤在結婚六年後也產生疑問:自己從小循規蹈矩,一直按照父母規劃的那條路去走,選擇演藝事業,做最好的學生 ,做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可是這樣的懂事乖巧並沒有給她帶來期待中的幸福,而是讓她的中年生活蒼白而乏味,當她意識到這一問題後,開始“中年叛逆”並果斷選擇離婚,之後演了幾部製作精良的電視劇,挑戰以前不敢扮演的角色,從而一舉翻紅。

太過於懂事的“笨孩子”往往會有一種通病:缺乏激情,缺乏一種生命的活力。因為他們努力學習也罷,努力工作也罷,這種刻意的努力,是一種強迫性的努力,都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某種期待。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1.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他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劇中的母親宋倩對英子的關愛和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同時宋倩希望女兒完全按照她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潛意識裡她希望通過一種自我犧牲去贏得英子的服從和妥協,她要求女兒百分百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英子與她的要求有所偏差,她就會覺得是對自己的背叛,甚至是無法接受。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經過研究發現,這樣的父母有三個共同的地方: 第一,對孩 子控制的慾望非常高,他們希望儘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們遇到麻煩。劇中,宋情詳細制訂了高三的學習課程表,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表格去複習,第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劇中宋倩對女兒英子的要求就是希望她高考能考上清華,並將這個目標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當英子想要表達不同意見,馬上就被她否決。在這個家庭中,英子完全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即使她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被母親注意並採納。

這樣的父母不只剝奪了孩子白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基本感受也視而不見,他慢慢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他們這祥會導致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令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身上解決,而是從別人対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2. 太聽話的孩子容易 “被動攻擊”

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的經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做選擇。”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選擇,那就無異於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喬英子無法面對父母離婚,而自己怎樣都無力改變這樣的殘酷事實,只能從悄悄前往父親的家中玩樂高, 這是她苦悶生活的唯一樂趣, 在被母親發現後斷然放棄 ; 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的她,進入高三後成績漸漸下降,向來嚴格的母親對她的要求就是隻能第一不能第二; 她懂得體諒母親宋倩獨自照顧自己的辛苦,卻無力化解母親過度焦慮帶來的無形壓力; 她無力反抗母親的高壓政策和嚴苛的監督與要求,也不能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南大天文系。

終於,在報名南大各令營玻媽媽拒絕,在聽說學長丁一跳樓自殺之後,喬英子開始連續失眠,還有“忘年交”劉靜阿姨患有乳腺癌的消息,猶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她,從而對自己進行自我攻擊,選擇離家出走。

《小歡喜》中上一屆學長丁一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刻苦學習,終於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卻在臥室的牆上寫滿 “我恨”的字跡,看上去觸目驚心,因為父母的強勢,他雖然考上清華,讀的卻是自己不喜歡的金融專業,最後患了抑鬱,不得不休學,甚至跳樓自殺。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張悅然在《櫻桃之遠》裡寫道:“孩子是最堅忍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洩反抗折磨,他們只能伸著冰涼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總是想,孩子是可憐又可敬的。” 懂事的孩子,最終被“懂事”這一標籤傷害的體無完膚。

懂事的孩子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這樣的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成長一去不復返,許多大人都忘記世界上除了成熟懂事,還有“委屈”和“不快樂”。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3. 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充滿力量的

《美國往事》中有一段臺詞:

“當我對世事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就願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夢想之於我們,是黑暗生活中的一道光亮,是茫茫無邊大海中的一種指引,所謂夢想和信念的力量就是當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便會不顧一切朝著它狂奔而去。

劇中喬英子因為父母離異,學習的壓力過大,去南大讀天文可以說是她的一個夢想,一個希望,是茫然和無助生活中的唯一救贖。

可是,母親看不到這一點,執意要求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報考清華,從而導致她們之間的衝突白灼化,英子離家出走和跳海自殺,直到後來被診斷為中度抑鬱,宋倩才放棄對她的嚴苛要求,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她希望英子健康就好,南大也罷,清華也罷,都比不上孩子健健康康地活著。

我們這一代人,常常遵循這樣一條路,小時候父母安排好一切,聽他們的話做一個乖孩子,在學校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高考後聽從他們的話選擇最熱門的專業 ,大學畢業後又進入最炙熱的行業,過著朝九晚六和循規蹈矩的生活。

可是,經常會有種不開心的感覺,或許這一直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工作起來似乎總是缺乏一種熱情。身邊常常有朋友這樣說,活了三十多歲,感覺像是沒有真正活過一般。

知名演員劉敏濤在結婚六年後也產生疑問:自己從小循規蹈矩,一直按照父母規劃的那條路去走,選擇演藝事業,做最好的學生 ,做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可是這樣的懂事乖巧並沒有給她帶來期待中的幸福,而是讓她的中年生活蒼白而乏味,當她意識到這一問題後,開始“中年叛逆”並果斷選擇離婚,之後演了幾部製作精良的電視劇,挑戰以前不敢扮演的角色,從而一舉翻紅。

太過於懂事的“笨孩子”往往會有一種通病:缺乏激情,缺乏一種生命的活力。因為他們努力學習也罷,努力工作也罷,這種刻意的努力,是一種強迫性的努力,都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某種期待。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4.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1.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他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劇中的母親宋倩對英子的關愛和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同時宋倩希望女兒完全按照她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潛意識裡她希望通過一種自我犧牲去贏得英子的服從和妥協,她要求女兒百分百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英子與她的要求有所偏差,她就會覺得是對自己的背叛,甚至是無法接受。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經過研究發現,這樣的父母有三個共同的地方: 第一,對孩 子控制的慾望非常高,他們希望儘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們遇到麻煩。劇中,宋情詳細制訂了高三的學習課程表,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表格去複習,第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劇中宋倩對女兒英子的要求就是希望她高考能考上清華,並將這個目標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當英子想要表達不同意見,馬上就被她否決。在這個家庭中,英子完全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即使她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被母親注意並採納。

這樣的父母不只剝奪了孩子白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基本感受也視而不見,他慢慢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他們這祥會導致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令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身上解決,而是從別人対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2. 太聽話的孩子容易 “被動攻擊”

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的經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做選擇。”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選擇,那就無異於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喬英子無法面對父母離婚,而自己怎樣都無力改變這樣的殘酷事實,只能從悄悄前往父親的家中玩樂高, 這是她苦悶生活的唯一樂趣, 在被母親發現後斷然放棄 ; 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的她,進入高三後成績漸漸下降,向來嚴格的母親對她的要求就是隻能第一不能第二; 她懂得體諒母親宋倩獨自照顧自己的辛苦,卻無力化解母親過度焦慮帶來的無形壓力; 她無力反抗母親的高壓政策和嚴苛的監督與要求,也不能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南大天文系。

終於,在報名南大各令營玻媽媽拒絕,在聽說學長丁一跳樓自殺之後,喬英子開始連續失眠,還有“忘年交”劉靜阿姨患有乳腺癌的消息,猶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她,從而對自己進行自我攻擊,選擇離家出走。

《小歡喜》中上一屆學長丁一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刻苦學習,終於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卻在臥室的牆上寫滿 “我恨”的字跡,看上去觸目驚心,因為父母的強勢,他雖然考上清華,讀的卻是自己不喜歡的金融專業,最後患了抑鬱,不得不休學,甚至跳樓自殺。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張悅然在《櫻桃之遠》裡寫道:“孩子是最堅忍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洩反抗折磨,他們只能伸著冰涼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總是想,孩子是可憐又可敬的。” 懂事的孩子,最終被“懂事”這一標籤傷害的體無完膚。

懂事的孩子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這樣的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成長一去不復返,許多大人都忘記世界上除了成熟懂事,還有“委屈”和“不快樂”。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3. 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充滿力量的

《美國往事》中有一段臺詞:

“當我對世事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就願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夢想之於我們,是黑暗生活中的一道光亮,是茫茫無邊大海中的一種指引,所謂夢想和信念的力量就是當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便會不顧一切朝著它狂奔而去。

劇中喬英子因為父母離異,學習的壓力過大,去南大讀天文可以說是她的一個夢想,一個希望,是茫然和無助生活中的唯一救贖。

可是,母親看不到這一點,執意要求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報考清華,從而導致她們之間的衝突白灼化,英子離家出走和跳海自殺,直到後來被診斷為中度抑鬱,宋倩才放棄對她的嚴苛要求,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她希望英子健康就好,南大也罷,清華也罷,都比不上孩子健健康康地活著。

我們這一代人,常常遵循這樣一條路,小時候父母安排好一切,聽他們的話做一個乖孩子,在學校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高考後聽從他們的話選擇最熱門的專業 ,大學畢業後又進入最炙熱的行業,過著朝九晚六和循規蹈矩的生活。

可是,經常會有種不開心的感覺,或許這一直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工作起來似乎總是缺乏一種熱情。身邊常常有朋友這樣說,活了三十多歲,感覺像是沒有真正活過一般。

知名演員劉敏濤在結婚六年後也產生疑問:自己從小循規蹈矩,一直按照父母規劃的那條路去走,選擇演藝事業,做最好的學生 ,做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可是這樣的懂事乖巧並沒有給她帶來期待中的幸福,而是讓她的中年生活蒼白而乏味,當她意識到這一問題後,開始“中年叛逆”並果斷選擇離婚,之後演了幾部製作精良的電視劇,挑戰以前不敢扮演的角色,從而一舉翻紅。

太過於懂事的“笨孩子”往往會有一種通病:缺乏激情,缺乏一種生命的活力。因為他們努力學習也罷,努力工作也罷,這種刻意的努力,是一種強迫性的努力,都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某種期待。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4.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並與之建立深度的情感鏈接。

1)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孩子一定程度上的叛逆心理師非常正常的,以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之路;

2)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正常情況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懂得在大事上掌控好方向,小事上適度放手;

3) 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的叛逆行為如離家出走,早戀等大動干戈,要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適當反思是不是對孩子控制過於嚴格;

4)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要再把“乖”、“很聽話”還當做優點來看待。抑鬱症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本來向外的憤怒不能表達,轉而指向自己。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達憤怒,而好孩子則容易將憤怒憋在心裡,轉而攻擊自己。

每一對父母都應該明白,我們終其一生的職責就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就是愛與自由。

"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近日,《小歡喜》最新更新的劇集中,喬英子因為不堪失眠的折磨和高考的重壓,她離家出走,在深圳的海邊選擇跳海,在父母的追問下,她哭道:“我就是要逃離你。”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她說:“我知道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上課,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沒有變成你們心中的樣子!

這一刻,英子是絕望的,與其說她對父母失望,不如說她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失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最後,父母帶英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被確認患了中度抑鬱症,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父母才發現,原來她曾有過多次自殘和失眠的經歷,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竟然是宋情和喬衛東沒有妥善處理好離婚問題,以及離婚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宋倩和喬衛東離婚後的相處中,他們多次在女兒面前相互詆譭,這樣給孩子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英子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走到離婚這一步。

英子因為單親家庭的不易,體諒媽媽的辛苦,她經常壓抑自己的內心需求,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 更多地站在父母的立場去考慮。懂事的孩子總是過早地懂得世事艱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取悅他人,成為人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1. 以“愛”之名,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發表演講時說:“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聲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他們可能已經知道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劇中的母親宋倩對英子的關愛和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同時宋倩希望女兒完全按照她希望的方向去努力,潛意識裡她希望通過一種自我犧牲去贏得英子的服從和妥協,她要求女兒百分百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英子與她的要求有所偏差,她就會覺得是對自己的背叛,甚至是無法接受。

多少父母以愛的名義忽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綁架,經過研究發現,這樣的父母有三個共同的地方: 第一,對孩 子控制的慾望非常高,他們希望儘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以防止他們遇到麻煩。劇中,宋情詳細制訂了高三的學習課程表,要求她嚴格按照這個表格去複習,第二,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第三,他們不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他們認為孩子最好的優點就是聽話。

劇中宋倩對女兒英子的要求就是希望她高考能考上清華,並將這個目標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當英子想要表達不同意見,馬上就被她否決。在這個家庭中,英子完全發不出自己的聲音,即使她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被母親注意並採納。

這樣的父母不只剝奪了孩子白我探索的機會,他們對孩子的基本感受也視而不見,他慢慢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他們這祥會導致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令他們無法從自己的身上解決,而是從別人対自己的定義中尋找答案,結果就是他們迷失了自己。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2. 太聽話的孩子容易 “被動攻擊”

國內知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的經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做選擇,總是忍不住替孩子做選擇。”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選擇,那就無異於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喬英子無法面對父母離婚,而自己怎樣都無力改變這樣的殘酷事實,只能從悄悄前往父親的家中玩樂高, 這是她苦悶生活的唯一樂趣, 在被母親發現後斷然放棄 ; 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的她,進入高三後成績漸漸下降,向來嚴格的母親對她的要求就是隻能第一不能第二; 她懂得體諒母親宋倩獨自照顧自己的辛苦,卻無力化解母親過度焦慮帶來的無形壓力; 她無力反抗母親的高壓政策和嚴苛的監督與要求,也不能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南大天文系。

終於,在報名南大各令營玻媽媽拒絕,在聽說學長丁一跳樓自殺之後,喬英子開始連續失眠,還有“忘年交”劉靜阿姨患有乳腺癌的消息,猶如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她,從而對自己進行自我攻擊,選擇離家出走。

《小歡喜》中上一屆學長丁一在父母的嚴格要求下,刻苦學習,終於在高考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卻在臥室的牆上寫滿 “我恨”的字跡,看上去觸目驚心,因為父母的強勢,他雖然考上清華,讀的卻是自己不喜歡的金融專業,最後患了抑鬱,不得不休學,甚至跳樓自殺。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張悅然在《櫻桃之遠》裡寫道:“孩子是最堅忍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抵制痛苦,也不懂得用宣洩反抗折磨,他們只能伸著冰涼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總是想,孩子是可憐又可敬的。” 懂事的孩子,最終被“懂事”這一標籤傷害的體無完膚。

懂事的孩子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太貴;明明想做的事情,卻說不去,這樣的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成長一去不復返,許多大人都忘記世界上除了成熟懂事,還有“委屈”和“不快樂”。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3. 每個人只有為自己而活的時候,才充滿力量的

《美國往事》中有一段臺詞:

“當我對世事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就願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夢想之於我們,是黑暗生活中的一道光亮,是茫茫無邊大海中的一種指引,所謂夢想和信念的力量就是當我們意識到它的存在,便會不顧一切朝著它狂奔而去。

劇中喬英子因為父母離異,學習的壓力過大,去南大讀天文可以說是她的一個夢想,一個希望,是茫然和無助生活中的唯一救贖。

可是,母親看不到這一點,執意要求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報考清華,從而導致她們之間的衝突白灼化,英子離家出走和跳海自殺,直到後來被診斷為中度抑鬱,宋倩才放棄對她的嚴苛要求,態度開始發生變化。她希望英子健康就好,南大也罷,清華也罷,都比不上孩子健健康康地活著。

我們這一代人,常常遵循這樣一條路,小時候父母安排好一切,聽他們的話做一個乖孩子,在學校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學生,高考後聽從他們的話選擇最熱門的專業 ,大學畢業後又進入最炙熱的行業,過著朝九晚六和循規蹈矩的生活。

可是,經常會有種不開心的感覺,或許這一直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工作起來似乎總是缺乏一種熱情。身邊常常有朋友這樣說,活了三十多歲,感覺像是沒有真正活過一般。

知名演員劉敏濤在結婚六年後也產生疑問:自己從小循規蹈矩,一直按照父母規劃的那條路去走,選擇演藝事業,做最好的學生 ,做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可是這樣的懂事乖巧並沒有給她帶來期待中的幸福,而是讓她的中年生活蒼白而乏味,當她意識到這一問題後,開始“中年叛逆”並果斷選擇離婚,之後演了幾部製作精良的電視劇,挑戰以前不敢扮演的角色,從而一舉翻紅。

太過於懂事的“笨孩子”往往會有一種通病:缺乏激情,缺乏一種生命的活力。因為他們努力學習也罷,努力工作也罷,這種刻意的努力,是一種強迫性的努力,都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某種期待。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4.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並與之建立深度的情感鏈接。

1)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孩子一定程度上的叛逆心理師非常正常的,以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之路;

2)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正常情況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懂得在大事上掌控好方向,小事上適度放手;

3) 不要對孩子偶爾出現的叛逆行為如離家出走,早戀等大動干戈,要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適當反思是不是對孩子控制過於嚴格;

4)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要再把“乖”、“很聽話”還當做優點來看待。抑鬱症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是本來向外的憤怒不能表達,轉而指向自己。叛逆的孩子容易向外表達憤怒,而好孩子則容易將憤怒憋在心裡,轉而攻擊自己。

每一對父母都應該明白,我們終其一生的職責就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就是愛與自由。

“媽媽對我這麼好,我怎麼能不聽她的話”:懂事是一種最深的絕望

#中年女人如何應對婚姻危機#

文 | 四月文藝

圖 | 百度

部分觀點來自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如有侵權請聯繫刪文

我是四月文藝,請關注我的頭條號,讓我們一起關注當代明星,在她們的人生中找到對抗歲月的智慧與方式,讓我們學會與自己獨處,在紛繁的世界中,以自己喜愛的方式過一生。讓我們在美好的事物中修行,將日子過成一首行雲流水的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