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

“不過生日不過年,春節不做年夜飯,

上一頓小豆腐、鹹雞蛋,

下一頓胡蘿蔔大蔥和大蒜”……

這種節儉的生活對一般人來說很難,

但對於今年88歲的青島老人耿秋萍來說,

這是一個堅持了25年的習慣——

25年來,

耿秋萍跟老伴及三個兒子堅持助學,

先後資助了53名貧困孩子!

“只要挪得動,就一直做下去”

“我跟你們說,只要還能挪得動,這事兒我會一直做下去!”在位於西海岸新區人民路的家中,88歲的耿秋萍老人跟青報君說。自1994年以來,耿秋萍跟老伴及三個兒子助學不輟25載,先後捐助了53名貧困孩子。

"

“不過生日不過年,春節不做年夜飯,

上一頓小豆腐、鹹雞蛋,

下一頓胡蘿蔔大蔥和大蒜”……

這種節儉的生活對一般人來說很難,

但對於今年88歲的青島老人耿秋萍來說,

這是一個堅持了25年的習慣——

25年來,

耿秋萍跟老伴及三個兒子堅持助學,

先後資助了53名貧困孩子!

“只要挪得動,就一直做下去”

“我跟你們說,只要還能挪得動,這事兒我會一直做下去!”在位於西海岸新區人民路的家中,88歲的耿秋萍老人跟青報君說。自1994年以來,耿秋萍跟老伴及三個兒子助學不輟25載,先後捐助了53名貧困孩子。

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耿秋萍1999年至2011年聯繫資助的部分學生照片,貼滿了臥室的一面牆。邢志峰 攝

1991年,從原膠南市外貿公司退休後,耿秋萍就跟老伴臧興望“痴迷”上了一件事——捐資助學。兩人的退休金不高,起初只是通過買文具等形式獻愛心。

1994年5月,他們拿出兩個月工資共680元,送到了原膠南市市美鄉中心小學,正式開始“愛心長跑”。

"

“不過生日不過年,春節不做年夜飯,

上一頓小豆腐、鹹雞蛋,

下一頓胡蘿蔔大蔥和大蒜”……

這種節儉的生活對一般人來說很難,

但對於今年88歲的青島老人耿秋萍來說,

這是一個堅持了25年的習慣——

25年來,

耿秋萍跟老伴及三個兒子堅持助學,

先後資助了53名貧困孩子!

“只要挪得動,就一直做下去”

“我跟你們說,只要還能挪得動,這事兒我會一直做下去!”在位於西海岸新區人民路的家中,88歲的耿秋萍老人跟青報君說。自1994年以來,耿秋萍跟老伴及三個兒子助學不輟25載,先後捐助了53名貧困孩子。

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耿秋萍1999年至2011年聯繫資助的部分學生照片,貼滿了臥室的一面牆。邢志峰 攝

1991年,從原膠南市外貿公司退休後,耿秋萍就跟老伴臧興望“痴迷”上了一件事——捐資助學。兩人的退休金不高,起初只是通過買文具等形式獻愛心。

1994年5月,他們拿出兩個月工資共680元,送到了原膠南市市美鄉中心小學,正式開始“愛心長跑”。

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耿秋萍和兒子的午飯很簡單,一人一碗麵條一碗青菜。邢志峰 攝

捐助貧困學子的錢,都是老兩口從生活費中“摳”出來的。“不過生日不過年,春節不做年夜飯,上一頓小豆腐、鹹雞蛋,下一頓胡蘿蔔大蔥和大蒜。”親朋們把他們的簡樸生活編成了順口溜。

"

“不過生日不過年,春節不做年夜飯,

上一頓小豆腐、鹹雞蛋,

下一頓胡蘿蔔大蔥和大蒜”……

這種節儉的生活對一般人來說很難,

但對於今年88歲的青島老人耿秋萍來說,

這是一個堅持了25年的習慣——

25年來,

耿秋萍跟老伴及三個兒子堅持助學,

先後資助了53名貧困孩子!

“只要挪得動,就一直做下去”

“我跟你們說,只要還能挪得動,這事兒我會一直做下去!”在位於西海岸新區人民路的家中,88歲的耿秋萍老人跟青報君說。自1994年以來,耿秋萍跟老伴及三個兒子助學不輟25載,先後捐助了53名貧困孩子。

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耿秋萍1999年至2011年聯繫資助的部分學生照片,貼滿了臥室的一面牆。邢志峰 攝

1991年,從原膠南市外貿公司退休後,耿秋萍就跟老伴臧興望“痴迷”上了一件事——捐資助學。兩人的退休金不高,起初只是通過買文具等形式獻愛心。

1994年5月,他們拿出兩個月工資共680元,送到了原膠南市市美鄉中心小學,正式開始“愛心長跑”。

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耿秋萍和兒子的午飯很簡單,一人一碗麵條一碗青菜。邢志峰 攝

捐助貧困學子的錢,都是老兩口從生活費中“摳”出來的。“不過生日不過年,春節不做年夜飯,上一頓小豆腐、鹹雞蛋,下一頓胡蘿蔔大蔥和大蒜。”親朋們把他們的簡樸生活編成了順口溜。

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知足最好”這是耿秋萍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邢志峰 攝

從1994年捐助第一批貧困生起,耿秋萍與老伴省吃儉用,累計出資5萬多元,先後資助了53個面臨失學的孩子。18年前,孫善民是原膠南市隱珠鎮鄭家河巖村的一名中學生,因家庭貧困、父親生病,一度想退學。耿秋萍知道後就開始結對資助,孫善民考上山東理工大學後,耿秋萍又聯繫康大集團等企業,把孫善明一直供上了研究生。如今,孫善民已成為上海一家航空設計研究所的飛機設計工程師。

"

“不過生日不過年,春節不做年夜飯,

上一頓小豆腐、鹹雞蛋,

下一頓胡蘿蔔大蔥和大蒜”……

這種節儉的生活對一般人來說很難,

但對於今年88歲的青島老人耿秋萍來說,

這是一個堅持了25年的習慣——

25年來,

耿秋萍跟老伴及三個兒子堅持助學,

先後資助了53名貧困孩子!

“只要挪得動,就一直做下去”

“我跟你們說,只要還能挪得動,這事兒我會一直做下去!”在位於西海岸新區人民路的家中,88歲的耿秋萍老人跟青報君說。自1994年以來,耿秋萍跟老伴及三個兒子助學不輟25載,先後捐助了53名貧困孩子。

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耿秋萍1999年至2011年聯繫資助的部分學生照片,貼滿了臥室的一面牆。邢志峰 攝

1991年,從原膠南市外貿公司退休後,耿秋萍就跟老伴臧興望“痴迷”上了一件事——捐資助學。兩人的退休金不高,起初只是通過買文具等形式獻愛心。

1994年5月,他們拿出兩個月工資共680元,送到了原膠南市市美鄉中心小學,正式開始“愛心長跑”。

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耿秋萍和兒子的午飯很簡單,一人一碗麵條一碗青菜。邢志峰 攝

捐助貧困學子的錢,都是老兩口從生活費中“摳”出來的。“不過生日不過年,春節不做年夜飯,上一頓小豆腐、鹹雞蛋,下一頓胡蘿蔔大蔥和大蒜。”親朋們把他們的簡樸生活編成了順口溜。

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知足最好”這是耿秋萍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邢志峰 攝

從1994年捐助第一批貧困生起,耿秋萍與老伴省吃儉用,累計出資5萬多元,先後資助了53個面臨失學的孩子。18年前,孫善民是原膠南市隱珠鎮鄭家河巖村的一名中學生,因家庭貧困、父親生病,一度想退學。耿秋萍知道後就開始結對資助,孫善民考上山東理工大學後,耿秋萍又聯繫康大集團等企業,把孫善明一直供上了研究生。如今,孫善民已成為上海一家航空設計研究所的飛機設計工程師。

這件事,青島88歲老人堅持了25年,感動無數青島人……

耿秋萍與兒子臧家春一起翻看2018年捐資助學資料。邢志峰 攝

14年前,耿秋萍的老伴臧興望因病去世。臨終前,臧興望告訴三個兒子:“這事兒不能停,要常跟你媽去看那些貧困孩子……”。如今,耿秋萍的大兒子臧家川負責整理過往的資助資料,老三臧家偉負責打印資助明細表。老二臧家春則陪在母親身邊,協助母親為貧困學生登記造冊,跟母親一起走訪、發放助學金。

更難得的是,

他們的善行猶如燈塔,

號召著更多人加入助學隊伍!

耿秋萍一家還積極倡導親朋好友出錢、出物與貧困生結對。為此,他們買來相機,拍攝記錄幾百名學生艱辛的求學歷程,並登記造冊,廣泛徵尋資助人。

在他們一家的帶動下,先後有1500多名愛心人士加入了助學團隊,累計捐款110多萬元,資助900多名貧困學生。

53名孩子,

是53個貧困家庭的希望,

耿秋萍一家25年的堅守,

捐助的金額是小,

傳遞的則是不求回報的善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