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斯坦福大學 心理學 文章 尼莫媽媽日記 2019-08-23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幼兒園一群孩子在拼萬能工匠,剛開始老師只是讓孩子拼簡單桌子圖案,後來越來越難,有些孩子看到難了就開始抗議:老師,太難了,我不會!有些孩子直接選擇放棄,有些甚至把工具都拆了,只有少部分孩子會說,老師,我拼好了,拼成一個停車場出來了,當那少部分孩子能夠完成的時候,顯得特別興奮和開心,臉上也是露出勝利的表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有少部分孩子能夠做到?而其他孩子做不到?

是因為智商的差距嗎?

智商並非根本原因,且智商並非不可改變,這只是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兩類孩子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且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智商出現不同。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幼兒園一群孩子在拼萬能工匠,剛開始老師只是讓孩子拼簡單桌子圖案,後來越來越難,有些孩子看到難了就開始抗議:老師,太難了,我不會!有些孩子直接選擇放棄,有些甚至把工具都拆了,只有少部分孩子會說,老師,我拼好了,拼成一個停車場出來了,當那少部分孩子能夠完成的時候,顯得特別興奮和開心,臉上也是露出勝利的表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有少部分孩子能夠做到?而其他孩子做不到?

是因為智商的差距嗎?

智商並非根本原因,且智商並非不可改變,這只是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兩類孩子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且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智商出現不同。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孩子思維模式的差異可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公佈首屆獲獎名單,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摘獲一丹教育研究獎。她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有研究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加有學習能力,在處理困難上比擁有固定思維的孩子更勝一籌。

​​斯坦福大學著名教育學教授Carol Dweck做了一系列實驗,想揭開一個謎題:為什麼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或難題以後開始抱怨、逃避,甚至裝作無所事事,有些孩子卻一個勁兒的往前衝,對打敗他們的難題感到感到興奮、著迷?

通過大量的研究,Dweck教授發現,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起作用。一個孩子認為成功、能力、品質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得來的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而後者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各個領域訪談成功人士以後,Dweck教授指出,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是在任何領域通往成功的基礎,這些人能夠主動挑戰更高的要求,不斷突破能力的天花板,從而不斷進步。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幼兒園一群孩子在拼萬能工匠,剛開始老師只是讓孩子拼簡單桌子圖案,後來越來越難,有些孩子看到難了就開始抗議:老師,太難了,我不會!有些孩子直接選擇放棄,有些甚至把工具都拆了,只有少部分孩子會說,老師,我拼好了,拼成一個停車場出來了,當那少部分孩子能夠完成的時候,顯得特別興奮和開心,臉上也是露出勝利的表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有少部分孩子能夠做到?而其他孩子做不到?

是因為智商的差距嗎?

智商並非根本原因,且智商並非不可改變,這只是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兩類孩子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且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智商出現不同。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孩子思維模式的差異可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公佈首屆獲獎名單,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摘獲一丹教育研究獎。她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有研究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加有學習能力,在處理困難上比擁有固定思維的孩子更勝一籌。

​​斯坦福大學著名教育學教授Carol Dweck做了一系列實驗,想揭開一個謎題:為什麼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或難題以後開始抱怨、逃避,甚至裝作無所事事,有些孩子卻一個勁兒的往前衝,對打敗他們的難題感到感到興奮、著迷?

通過大量的研究,Dweck教授發現,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起作用。一個孩子認為成功、能力、品質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得來的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而後者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各個領域訪談成功人士以後,Dweck教授指出,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是在任何領域通往成功的基礎,這些人能夠主動挑戰更高的要求,不斷突破能力的天花板,從而不斷進步。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困難的能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學習能力優秀,各方面能力突出是因為孩子的思維模式,家長從小要培養孩子擁有解決困難的能力,並不是一有困難就幫孩子解決,要讓孩子親身經歷,自己解決,家長是起到引導,輔助的作用,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獲得成就感,那麼下次孩子就會更加想要挑戰來獲得這種成就感。

就像孩子在解一道題,孩子不知道怎麼做來問家長,家長是直接告訴答案好呢還是引導孩子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完成好?答案肯定是後者比較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孩子根本不用經過思考,而引導是告訴孩子怎麼做,這個過程孩子就收穫了經驗和獲得成就感,因為孩子靠自己的思考把這道題解出來了。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幼兒園一群孩子在拼萬能工匠,剛開始老師只是讓孩子拼簡單桌子圖案,後來越來越難,有些孩子看到難了就開始抗議:老師,太難了,我不會!有些孩子直接選擇放棄,有些甚至把工具都拆了,只有少部分孩子會說,老師,我拼好了,拼成一個停車場出來了,當那少部分孩子能夠完成的時候,顯得特別興奮和開心,臉上也是露出勝利的表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有少部分孩子能夠做到?而其他孩子做不到?

是因為智商的差距嗎?

智商並非根本原因,且智商並非不可改變,這只是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兩類孩子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且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智商出現不同。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孩子思維模式的差異可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公佈首屆獲獎名單,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摘獲一丹教育研究獎。她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有研究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加有學習能力,在處理困難上比擁有固定思維的孩子更勝一籌。

​​斯坦福大學著名教育學教授Carol Dweck做了一系列實驗,想揭開一個謎題:為什麼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或難題以後開始抱怨、逃避,甚至裝作無所事事,有些孩子卻一個勁兒的往前衝,對打敗他們的難題感到感到興奮、著迷?

通過大量的研究,Dweck教授發現,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起作用。一個孩子認為成功、能力、品質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得來的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而後者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各個領域訪談成功人士以後,Dweck教授指出,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是在任何領域通往成功的基礎,這些人能夠主動挑戰更高的要求,不斷突破能力的天花板,從而不斷進步。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困難的能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學習能力優秀,各方面能力突出是因為孩子的思維模式,家長從小要培養孩子擁有解決困難的能力,並不是一有困難就幫孩子解決,要讓孩子親身經歷,自己解決,家長是起到引導,輔助的作用,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獲得成就感,那麼下次孩子就會更加想要挑戰來獲得這種成就感。

就像孩子在解一道題,孩子不知道怎麼做來問家長,家長是直接告訴答案好呢還是引導孩子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完成好?答案肯定是後者比較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孩子根本不用經過思考,而引導是告訴孩子怎麼做,這個過程孩子就收穫了經驗和獲得成就感,因為孩子靠自己的思考把這道題解出來了。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研究發現:在幼年的時候父母的誇獎和批評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weck教授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給兩組孩子們一道簡單的題,他們做出來以後,一組孩子被誇聰明,一組孩子被誇努力。這麼簡單的區別,卻讓孩子產生了非常不一樣的行為結果。

被誇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試驗中相對更加不願意選擇更難的題目,為了維護聰明的形象,他們喜歡選擇那些簡單的題目讓他們繼續成功;而且,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放棄,因為他們覺得難題超越了自己的聰明程度,聰明程度又不是立刻可以改變的;甚至,他們更容易撒謊,謊稱自己解出了難題。

所以家長在誇張孩子的時候也要講究一個度,不要一直誇一個孩子好棒好棒好棒,孩子不知道他棒在哪裡,而是讓孩子繼續保持,繼續努力,向更好的空間前進。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幼兒園一群孩子在拼萬能工匠,剛開始老師只是讓孩子拼簡單桌子圖案,後來越來越難,有些孩子看到難了就開始抗議:老師,太難了,我不會!有些孩子直接選擇放棄,有些甚至把工具都拆了,只有少部分孩子會說,老師,我拼好了,拼成一個停車場出來了,當那少部分孩子能夠完成的時候,顯得特別興奮和開心,臉上也是露出勝利的表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有少部分孩子能夠做到?而其他孩子做不到?

是因為智商的差距嗎?

智商並非根本原因,且智商並非不可改變,這只是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兩類孩子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且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智商出現不同。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孩子思維模式的差異可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公佈首屆獲獎名單,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摘獲一丹教育研究獎。她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有研究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加有學習能力,在處理困難上比擁有固定思維的孩子更勝一籌。

​​斯坦福大學著名教育學教授Carol Dweck做了一系列實驗,想揭開一個謎題:為什麼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或難題以後開始抱怨、逃避,甚至裝作無所事事,有些孩子卻一個勁兒的往前衝,對打敗他們的難題感到感到興奮、著迷?

通過大量的研究,Dweck教授發現,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起作用。一個孩子認為成功、能力、品質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得來的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而後者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各個領域訪談成功人士以後,Dweck教授指出,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是在任何領域通往成功的基礎,這些人能夠主動挑戰更高的要求,不斷突破能力的天花板,從而不斷進步。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困難的能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學習能力優秀,各方面能力突出是因為孩子的思維模式,家長從小要培養孩子擁有解決困難的能力,並不是一有困難就幫孩子解決,要讓孩子親身經歷,自己解決,家長是起到引導,輔助的作用,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獲得成就感,那麼下次孩子就會更加想要挑戰來獲得這種成就感。

就像孩子在解一道題,孩子不知道怎麼做來問家長,家長是直接告訴答案好呢還是引導孩子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完成好?答案肯定是後者比較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孩子根本不用經過思考,而引導是告訴孩子怎麼做,這個過程孩子就收穫了經驗和獲得成就感,因為孩子靠自己的思考把這道題解出來了。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研究發現:在幼年的時候父母的誇獎和批評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weck教授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給兩組孩子們一道簡單的題,他們做出來以後,一組孩子被誇聰明,一組孩子被誇努力。這麼簡單的區別,卻讓孩子產生了非常不一樣的行為結果。

被誇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試驗中相對更加不願意選擇更難的題目,為了維護聰明的形象,他們喜歡選擇那些簡單的題目讓他們繼續成功;而且,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放棄,因為他們覺得難題超越了自己的聰明程度,聰明程度又不是立刻可以改變的;甚至,他們更容易撒謊,謊稱自己解出了難題。

所以家長在誇張孩子的時候也要講究一個度,不要一直誇一個孩子好棒好棒好棒,孩子不知道他棒在哪裡,而是讓孩子繼續保持,繼續努力,向更好的空間前進。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近些年有一個有趣的概念風靡全球,叫:Growth Mentality,即成長型思維。所謂的成長型思維,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各種問題、困難和挑戰。這在美國很多學校被廣泛應用。

成長型思維,是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偉克博士,經過實驗提出了這理論,把思維模式分成兩種:固定型和成長型。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不怕困難和挑戰,他們喜歡挑戰,相信自己能提升能力。

但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不會學習,只在乎眼前的成敗。會為了自我安慰,選擇逃避困難。

簡單來說,成長型思維,能讓孩子更主動去挑戰困難,從而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Carol Dweck教授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不過,雖然它總有機會被改造,但是儘可能早點開始。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幼兒園一群孩子在拼萬能工匠,剛開始老師只是讓孩子拼簡單桌子圖案,後來越來越難,有些孩子看到難了就開始抗議:老師,太難了,我不會!有些孩子直接選擇放棄,有些甚至把工具都拆了,只有少部分孩子會說,老師,我拼好了,拼成一個停車場出來了,當那少部分孩子能夠完成的時候,顯得特別興奮和開心,臉上也是露出勝利的表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有少部分孩子能夠做到?而其他孩子做不到?

是因為智商的差距嗎?

智商並非根本原因,且智商並非不可改變,這只是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兩類孩子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且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智商出現不同。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孩子思維模式的差異可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公佈首屆獲獎名單,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摘獲一丹教育研究獎。她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有研究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加有學習能力,在處理困難上比擁有固定思維的孩子更勝一籌。

​​斯坦福大學著名教育學教授Carol Dweck做了一系列實驗,想揭開一個謎題:為什麼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或難題以後開始抱怨、逃避,甚至裝作無所事事,有些孩子卻一個勁兒的往前衝,對打敗他們的難題感到感到興奮、著迷?

通過大量的研究,Dweck教授發現,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起作用。一個孩子認為成功、能力、品質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得來的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而後者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各個領域訪談成功人士以後,Dweck教授指出,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是在任何領域通往成功的基礎,這些人能夠主動挑戰更高的要求,不斷突破能力的天花板,從而不斷進步。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困難的能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學習能力優秀,各方面能力突出是因為孩子的思維模式,家長從小要培養孩子擁有解決困難的能力,並不是一有困難就幫孩子解決,要讓孩子親身經歷,自己解決,家長是起到引導,輔助的作用,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獲得成就感,那麼下次孩子就會更加想要挑戰來獲得這種成就感。

就像孩子在解一道題,孩子不知道怎麼做來問家長,家長是直接告訴答案好呢還是引導孩子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完成好?答案肯定是後者比較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孩子根本不用經過思考,而引導是告訴孩子怎麼做,這個過程孩子就收穫了經驗和獲得成就感,因為孩子靠自己的思考把這道題解出來了。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研究發現:在幼年的時候父母的誇獎和批評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weck教授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給兩組孩子們一道簡單的題,他們做出來以後,一組孩子被誇聰明,一組孩子被誇努力。這麼簡單的區別,卻讓孩子產生了非常不一樣的行為結果。

被誇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試驗中相對更加不願意選擇更難的題目,為了維護聰明的形象,他們喜歡選擇那些簡單的題目讓他們繼續成功;而且,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放棄,因為他們覺得難題超越了自己的聰明程度,聰明程度又不是立刻可以改變的;甚至,他們更容易撒謊,謊稱自己解出了難題。

所以家長在誇張孩子的時候也要講究一個度,不要一直誇一個孩子好棒好棒好棒,孩子不知道他棒在哪裡,而是讓孩子繼續保持,繼續努力,向更好的空間前進。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近些年有一個有趣的概念風靡全球,叫:Growth Mentality,即成長型思維。所謂的成長型思維,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各種問題、困難和挑戰。這在美國很多學校被廣泛應用。

成長型思維,是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偉克博士,經過實驗提出了這理論,把思維模式分成兩種:固定型和成長型。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不怕困難和挑戰,他們喜歡挑戰,相信自己能提升能力。

但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不會學習,只在乎眼前的成敗。會為了自我安慰,選擇逃避困難。

簡單來說,成長型思維,能讓孩子更主動去挑戰困難,從而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Carol Dweck教授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不過,雖然它總有機會被改造,但是儘可能早點開始。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1. 引導孩子積極挑戰困難

引導孩子積極的迎接挑戰,不用怕,不必事事為孩子包辦,讓孩子自己去經歷。

2. 用恰當的方式表揚孩子

表揚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學會倒垃圾了,家長應該說",你學會倒垃圾了,很不錯",孩子才會知道家長表揚孩子什麼,下次孩子就會更加積極的完成各項任務。

3讓孩子正確看待失敗

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是因為孩子怕輸,怕家長失望,怕自己那個贏的形象在父母心中就沒了,家長要引導好孩子,輸贏不重要,參與學習才是重要。

4 通過細節來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很多細節都能可以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告訴孩子一切皆有可能,讓孩子有信心去做各種事情,培養孩子好的心態。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幼兒園一群孩子在拼萬能工匠,剛開始老師只是讓孩子拼簡單桌子圖案,後來越來越難,有些孩子看到難了就開始抗議:老師,太難了,我不會!有些孩子直接選擇放棄,有些甚至把工具都拆了,只有少部分孩子會說,老師,我拼好了,拼成一個停車場出來了,當那少部分孩子能夠完成的時候,顯得特別興奮和開心,臉上也是露出勝利的表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有少部分孩子能夠做到?而其他孩子做不到?

是因為智商的差距嗎?

智商並非根本原因,且智商並非不可改變,這只是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兩類孩子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且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智商出現不同。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孩子思維模式的差異可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公佈首屆獲獎名單,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摘獲一丹教育研究獎。她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有研究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加有學習能力,在處理困難上比擁有固定思維的孩子更勝一籌。

​​斯坦福大學著名教育學教授Carol Dweck做了一系列實驗,想揭開一個謎題:為什麼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或難題以後開始抱怨、逃避,甚至裝作無所事事,有些孩子卻一個勁兒的往前衝,對打敗他們的難題感到感到興奮、著迷?

通過大量的研究,Dweck教授發現,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起作用。一個孩子認為成功、能力、品質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得來的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而後者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各個領域訪談成功人士以後,Dweck教授指出,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是在任何領域通往成功的基礎,這些人能夠主動挑戰更高的要求,不斷突破能力的天花板,從而不斷進步。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困難的能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學習能力優秀,各方面能力突出是因為孩子的思維模式,家長從小要培養孩子擁有解決困難的能力,並不是一有困難就幫孩子解決,要讓孩子親身經歷,自己解決,家長是起到引導,輔助的作用,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獲得成就感,那麼下次孩子就會更加想要挑戰來獲得這種成就感。

就像孩子在解一道題,孩子不知道怎麼做來問家長,家長是直接告訴答案好呢還是引導孩子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完成好?答案肯定是後者比較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孩子根本不用經過思考,而引導是告訴孩子怎麼做,這個過程孩子就收穫了經驗和獲得成就感,因為孩子靠自己的思考把這道題解出來了。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研究發現:在幼年的時候父母的誇獎和批評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weck教授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給兩組孩子們一道簡單的題,他們做出來以後,一組孩子被誇聰明,一組孩子被誇努力。這麼簡單的區別,卻讓孩子產生了非常不一樣的行為結果。

被誇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試驗中相對更加不願意選擇更難的題目,為了維護聰明的形象,他們喜歡選擇那些簡單的題目讓他們繼續成功;而且,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放棄,因為他們覺得難題超越了自己的聰明程度,聰明程度又不是立刻可以改變的;甚至,他們更容易撒謊,謊稱自己解出了難題。

所以家長在誇張孩子的時候也要講究一個度,不要一直誇一個孩子好棒好棒好棒,孩子不知道他棒在哪裡,而是讓孩子繼續保持,繼續努力,向更好的空間前進。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近些年有一個有趣的概念風靡全球,叫:Growth Mentality,即成長型思維。所謂的成長型思維,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各種問題、困難和挑戰。這在美國很多學校被廣泛應用。

成長型思維,是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偉克博士,經過實驗提出了這理論,把思維模式分成兩種:固定型和成長型。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不怕困難和挑戰,他們喜歡挑戰,相信自己能提升能力。

但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不會學習,只在乎眼前的成敗。會為了自我安慰,選擇逃避困難。

簡單來說,成長型思維,能讓孩子更主動去挑戰困難,從而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Carol Dweck教授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不過,雖然它總有機會被改造,但是儘可能早點開始。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1. 引導孩子積極挑戰困難

引導孩子積極的迎接挑戰,不用怕,不必事事為孩子包辦,讓孩子自己去經歷。

2. 用恰當的方式表揚孩子

表揚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學會倒垃圾了,家長應該說",你學會倒垃圾了,很不錯",孩子才會知道家長表揚孩子什麼,下次孩子就會更加積極的完成各項任務。

3讓孩子正確看待失敗

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是因為孩子怕輸,怕家長失望,怕自己那個贏的形象在父母心中就沒了,家長要引導好孩子,輸贏不重要,參與學習才是重要。

4 通過細節來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很多細節都能可以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告訴孩子一切皆有可能,讓孩子有信心去做各種事情,培養孩子好的心態。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 培養成長型思維的注意事項:

1、告訴孩子,努力和不斷挑戰難點能讓他變得越來越聰明

有科學研究發現,智商是可以被開發的,告訴孩子,每挑戰一個困難,離聰明就又更近一步,不斷的挑戰難點會讓孩子越來越自信,孩子的性格也會越來越堅韌。

2、多鼓勵孩子積極地自我鼓勵。從嬰兒期就開始運用正確的"稱讚"技巧來塑造思維模式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這樣稱讚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聰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寶寶最棒了!你好能幹啊」試圖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

Carol Dweck教授經過超過15年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稱讚孩子的天賦與能力對孩子有害無益,完全不利於孩子幼小的思維模式的健康成長。

3、 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告訴孩子,你可以做到的,沒事,別怕。

一旦得到了積極的心理暗示,你的行為將改變,從而充滿了自信,並獲得了動力。

要想孩子成為成長型思維,家長就應該給孩子足夠成長的空間。

"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幼兒園一群孩子在拼萬能工匠,剛開始老師只是讓孩子拼簡單桌子圖案,後來越來越難,有些孩子看到難了就開始抗議:老師,太難了,我不會!有些孩子直接選擇放棄,有些甚至把工具都拆了,只有少部分孩子會說,老師,我拼好了,拼成一個停車場出來了,當那少部分孩子能夠完成的時候,顯得特別興奮和開心,臉上也是露出勝利的表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為什麼有少部分孩子能夠做到?而其他孩子做不到?

是因為智商的差距嗎?

智商並非根本原因,且智商並非不可改變,這只是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兩類孩子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且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智商出現不同。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孩子思維模式的差異可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公佈首屆獲獎名單,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摘獲一丹教育研究獎。她提出了人的思維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有研究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更加有學習能力,在處理困難上比擁有固定思維的孩子更勝一籌。

​​斯坦福大學著名教育學教授Carol Dweck做了一系列實驗,想揭開一個謎題:為什麼有些孩子遇到困難或難題以後開始抱怨、逃避,甚至裝作無所事事,有些孩子卻一個勁兒的往前衝,對打敗他們的難題感到感到興奮、著迷?

通過大量的研究,Dweck教授發現,是不同的思維方式在起作用。一個孩子認為成功、能力、品質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得來的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前者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而後者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在各個領域訪談成功人士以後,Dweck教授指出,擁有成長型的思維是在任何領域通往成功的基礎,這些人能夠主動挑戰更高的要求,不斷突破能力的天花板,從而不斷進步。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有助於提高孩子解決困難的能力

有些孩子之所以學習能力優秀,各方面能力突出是因為孩子的思維模式,家長從小要培養孩子擁有解決困難的能力,並不是一有困難就幫孩子解決,要讓孩子親身經歷,自己解決,家長是起到引導,輔助的作用,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獲得成就感,那麼下次孩子就會更加想要挑戰來獲得這種成就感。

就像孩子在解一道題,孩子不知道怎麼做來問家長,家長是直接告訴答案好呢還是引導孩子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完成好?答案肯定是後者比較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孩子根本不用經過思考,而引導是告訴孩子怎麼做,這個過程孩子就收穫了經驗和獲得成就感,因為孩子靠自己的思考把這道題解出來了。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研究發現:在幼年的時候父母的誇獎和批評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weck教授做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給兩組孩子們一道簡單的題,他們做出來以後,一組孩子被誇聰明,一組孩子被誇努力。這麼簡單的區別,卻讓孩子產生了非常不一樣的行為結果。

被誇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試驗中相對更加不願意選擇更難的題目,為了維護聰明的形象,他們喜歡選擇那些簡單的題目讓他們繼續成功;而且,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放棄,因為他們覺得難題超越了自己的聰明程度,聰明程度又不是立刻可以改變的;甚至,他們更容易撒謊,謊稱自己解出了難題。

所以家長在誇張孩子的時候也要講究一個度,不要一直誇一個孩子好棒好棒好棒,孩子不知道他棒在哪裡,而是讓孩子繼續保持,繼續努力,向更好的空間前進。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近些年有一個有趣的概念風靡全球,叫:Growth Mentality,即成長型思維。所謂的成長型思維,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各種問題、困難和挑戰。這在美國很多學校被廣泛應用。

成長型思維,是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一種心智模式,被公認為近幾十年裡最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之一。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偉克博士,經過實驗提出了這理論,把思維模式分成兩種:固定型和成長型。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不怕困難和挑戰,他們喜歡挑戰,相信自己能提升能力。

但固定型思維的孩子,不會學習,只在乎眼前的成敗。會為了自我安慰,選擇逃避困難。

簡單來說,成長型思維,能讓孩子更主動去挑戰困難,從而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Carol Dweck教授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模式顯然是可以被教育和塑造的。不過,雖然它總有機會被改造,但是儘可能早點開始。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 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1. 引導孩子積極挑戰困難

引導孩子積極的迎接挑戰,不用怕,不必事事為孩子包辦,讓孩子自己去經歷。

2. 用恰當的方式表揚孩子

表揚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學會倒垃圾了,家長應該說",你學會倒垃圾了,很不錯",孩子才會知道家長表揚孩子什麼,下次孩子就會更加積極的完成各項任務。

3讓孩子正確看待失敗

有些孩子接受不了失敗,是因為孩子怕輸,怕家長失望,怕自己那個贏的形象在父母心中就沒了,家長要引導好孩子,輸贏不重要,參與學習才是重要。

4 通過細節來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很多細節都能可以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告訴孩子一切皆有可能,讓孩子有信心去做各種事情,培養孩子好的心態。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 培養成長型思維的注意事項:

1、告訴孩子,努力和不斷挑戰難點能讓他變得越來越聰明

有科學研究發現,智商是可以被開發的,告訴孩子,每挑戰一個困難,離聰明就又更近一步,不斷的挑戰難點會讓孩子越來越自信,孩子的性格也會越來越堅韌。

2、多鼓勵孩子積極地自我鼓勵。從嬰兒期就開始運用正確的"稱讚"技巧來塑造思維模式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這樣稱讚孩子「你好棒啊!你好聰明啊!你真是天才啊!寶寶最棒了!你好能幹啊」試圖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

Carol Dweck教授經過超過15年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稱讚孩子的天賦與能力對孩子有害無益,完全不利於孩子幼小的思維模式的健康成長。

3、 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告訴孩子,你可以做到的,沒事,別怕。

一旦得到了積極的心理暗示,你的行為將改變,從而充滿了自信,並獲得了動力。

要想孩子成為成長型思維,家長就應該給孩子足夠成長的空間。

“太難了我不做!”想讓孩子“迎難而上”,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