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服裝 體育 mom看世界 2019-08-29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從小到大,關於男孩和女孩,我們潛意識裡都認為存在著很多的不同,可這些不同真的是天生的嗎?

在我們的意識裡,男孩喜歡藍色,喜歡機器人,喜歡打鬥遊戲,有勇氣,有力量。女孩子呢,柔弱,溫順,喜歡粉色,喜歡玩過家家,洋娃娃。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男孩天生就有力量?女孩天生就柔弱?

1

最近,我在《遊戲力》看到這樣一個實驗,我發現,其實不是的: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有一個穿著紙尿褲的嬰兒在大桌子上爬行,有一半被試被告知這是女孩,有一半被試被告知這是男孩。研究者暗中觀察被試對待孩子的反應。

實驗結果表明:如果大人把孩子當成女孩,就會快點去抱她,也會和她有較多的互動。如果大人以為孩子是男孩,則會等待更長一點時間才去安撫,但是會更鼓勵他去探索和運動。

因為性別的刻板印象,大家對待孩子的態度截然不同:把更多更多的愛給了女孩,而把勇氣、探索的機會給了男孩。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從小到大,關於男孩和女孩,我們潛意識裡都認為存在著很多的不同,可這些不同真的是天生的嗎?

在我們的意識裡,男孩喜歡藍色,喜歡機器人,喜歡打鬥遊戲,有勇氣,有力量。女孩子呢,柔弱,溫順,喜歡粉色,喜歡玩過家家,洋娃娃。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男孩天生就有力量?女孩天生就柔弱?

1

最近,我在《遊戲力》看到這樣一個實驗,我發現,其實不是的: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有一個穿著紙尿褲的嬰兒在大桌子上爬行,有一半被試被告知這是女孩,有一半被試被告知這是男孩。研究者暗中觀察被試對待孩子的反應。

實驗結果表明:如果大人把孩子當成女孩,就會快點去抱她,也會和她有較多的互動。如果大人以為孩子是男孩,則會等待更長一點時間才去安撫,但是會更鼓勵他去探索和運動。

因為性別的刻板印象,大家對待孩子的態度截然不同:把更多更多的愛給了女孩,而把勇氣、探索的機會給了男孩。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而這一切,與孩子真正的性別並沒有關係。

其實,從實驗中可以看出來,男孩和女孩先天的差異並不大。但是因為刻板印象,所以,我們才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暗示:

因為她是女孩,所以她能......因為他是男孩,所以要更......

無形中就要求女孩子乖巧,對別人好,而忽視她們力量感的存在。而男孩子呢,不鼓勵他們去培養親密感,而對他們一再強調和灌輸男性的競爭、魄力、成就和實力。

這樣,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覺中就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讓孩子沒有辦法發揮全部的潛能,於是導致:

女孩,數理邏輯不強、很柔弱、不喜歡運動、沒有主見......男孩,社交能力不強、心思不細膩、不暖心、坐不住、不愛說話......

其實,親密的聯結和自信的力量,是每一位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

孩子之間之所以有區別,並不是來自於他們的性別差異,而是因為他們是不同的個體。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從小到大,關於男孩和女孩,我們潛意識裡都認為存在著很多的不同,可這些不同真的是天生的嗎?

在我們的意識裡,男孩喜歡藍色,喜歡機器人,喜歡打鬥遊戲,有勇氣,有力量。女孩子呢,柔弱,溫順,喜歡粉色,喜歡玩過家家,洋娃娃。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男孩天生就有力量?女孩天生就柔弱?

1

最近,我在《遊戲力》看到這樣一個實驗,我發現,其實不是的: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有一個穿著紙尿褲的嬰兒在大桌子上爬行,有一半被試被告知這是女孩,有一半被試被告知這是男孩。研究者暗中觀察被試對待孩子的反應。

實驗結果表明:如果大人把孩子當成女孩,就會快點去抱她,也會和她有較多的互動。如果大人以為孩子是男孩,則會等待更長一點時間才去安撫,但是會更鼓勵他去探索和運動。

因為性別的刻板印象,大家對待孩子的態度截然不同:把更多更多的愛給了女孩,而把勇氣、探索的機會給了男孩。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而這一切,與孩子真正的性別並沒有關係。

其實,從實驗中可以看出來,男孩和女孩先天的差異並不大。但是因為刻板印象,所以,我們才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暗示:

因為她是女孩,所以她能......因為他是男孩,所以要更......

無形中就要求女孩子乖巧,對別人好,而忽視她們力量感的存在。而男孩子呢,不鼓勵他們去培養親密感,而對他們一再強調和灌輸男性的競爭、魄力、成就和實力。

這樣,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覺中就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讓孩子沒有辦法發揮全部的潛能,於是導致:

女孩,數理邏輯不強、很柔弱、不喜歡運動、沒有主見......男孩,社交能力不強、心思不細膩、不暖心、坐不住、不愛說話......

其實,親密的聯結和自信的力量,是每一位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

孩子之間之所以有區別,並不是來自於他們的性別差異,而是因為他們是不同的個體。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2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都應該努力給男孩更多的關懷,女孩更多的力量。具體怎麼做呢?

1.加入洋娃娃遊戲。很多女孩子喜歡玩洋娃娃遊戲,我們可以加入其中,讓洋娃娃們變得更有活力一點,讓她們跳舞,給她們搭配不是那麼淑女的衣服,甚至說一些不那麼淑女的話,比如,“我是女孩,可我就是喜歡跑跑跳跳,你阻止不了我。”

目的:鼓勵女孩子積極冒險,大聲說話,堅持己見,有自己的想法。

2.加入打打殺殺的遊戲。這是很多男孩子喜歡玩的遊戲,我們可以在遊戲中引入一些現實的感受:“哎呦,真痛!”除此之外,還可以創造各種機會與孩子發生親密接觸:假如在中彈了,我們就可以倒在他們身上,假如有敵人,我們就緊緊縮在他們身後。

目的:尋找藉口來與他們發生身體接觸和情感聯結。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從小到大,關於男孩和女孩,我們潛意識裡都認為存在著很多的不同,可這些不同真的是天生的嗎?

在我們的意識裡,男孩喜歡藍色,喜歡機器人,喜歡打鬥遊戲,有勇氣,有力量。女孩子呢,柔弱,溫順,喜歡粉色,喜歡玩過家家,洋娃娃。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男孩天生就有力量?女孩天生就柔弱?

1

最近,我在《遊戲力》看到這樣一個實驗,我發現,其實不是的: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有一個穿著紙尿褲的嬰兒在大桌子上爬行,有一半被試被告知這是女孩,有一半被試被告知這是男孩。研究者暗中觀察被試對待孩子的反應。

實驗結果表明:如果大人把孩子當成女孩,就會快點去抱她,也會和她有較多的互動。如果大人以為孩子是男孩,則會等待更長一點時間才去安撫,但是會更鼓勵他去探索和運動。

因為性別的刻板印象,大家對待孩子的態度截然不同:把更多更多的愛給了女孩,而把勇氣、探索的機會給了男孩。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而這一切,與孩子真正的性別並沒有關係。

其實,從實驗中可以看出來,男孩和女孩先天的差異並不大。但是因為刻板印象,所以,我們才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暗示:

因為她是女孩,所以她能......因為他是男孩,所以要更......

無形中就要求女孩子乖巧,對別人好,而忽視她們力量感的存在。而男孩子呢,不鼓勵他們去培養親密感,而對他們一再強調和灌輸男性的競爭、魄力、成就和實力。

這樣,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覺中就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讓孩子沒有辦法發揮全部的潛能,於是導致:

女孩,數理邏輯不強、很柔弱、不喜歡運動、沒有主見......男孩,社交能力不強、心思不細膩、不暖心、坐不住、不愛說話......

其實,親密的聯結和自信的力量,是每一位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

孩子之間之所以有區別,並不是來自於他們的性別差異,而是因為他們是不同的個體。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2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都應該努力給男孩更多的關懷,女孩更多的力量。具體怎麼做呢?

1.加入洋娃娃遊戲。很多女孩子喜歡玩洋娃娃遊戲,我們可以加入其中,讓洋娃娃們變得更有活力一點,讓她們跳舞,給她們搭配不是那麼淑女的衣服,甚至說一些不那麼淑女的話,比如,“我是女孩,可我就是喜歡跑跑跳跳,你阻止不了我。”

目的:鼓勵女孩子積極冒險,大聲說話,堅持己見,有自己的想法。

2.加入打打殺殺的遊戲。這是很多男孩子喜歡玩的遊戲,我們可以在遊戲中引入一些現實的感受:“哎呦,真痛!”除此之外,還可以創造各種機會與孩子發生親密接觸:假如在中彈了,我們就可以倒在他們身上,假如有敵人,我們就緊緊縮在他們身後。

目的:尋找藉口來與他們發生身體接觸和情感聯結。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3.跟孩子玩一些溝通遊戲。比如,“幸運”與“不幸”的接龍遊戲,一個人用“幸運的是”開始講故事,而另一個人則用“不幸的是”接下去。

比如,玩“潦草的線”。一個人開始畫畫,畫出不像任何東西的潦草的線條,令外一個人將它完成,畫成某樣東西,兩個人輪流開始。

目的:利用非語言或者遊戲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表達內心感受。

4.情緒遊戲。比如,做一個臉部表情,或者從雜誌裡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表情,然後從表情說出感受。

讓孩子裝出可怕的、難過的、恐懼的表情,我們則相應地以另一個表情來回應,比如,安慰地,平靜地表情等等。

和孩子玩幻想遊戲,讓我們的角色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感受。不要拘謹,要誇張。

目的:幫助孩子認識情緒,並表達情緒。

5.“指定尖叫者”遊戲。幫助那些即便受傷也要強忍的孩子,比如,孩子受傷了,很疼,但是他強忍著極力否認疼痛。我們可以玩“指定尖叫者”遊戲,幫他尖叫。

目的:幫助孩子釋放壓抑的情緒。

6.男孩女孩,一起遊戲。鼓勵男孩和女孩一起玩,這樣的混合性別的遊戲既能給男孩提供聯結的機會,又能幫女孩提升自信和力量。

因為女孩不喜歡遊戲中只有死亡和破壞,而男孩而不希望遊戲中只是給娃娃梳妝打扮,為了一起玩,他們也會學習如何更有創意。

"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從小到大,關於男孩和女孩,我們潛意識裡都認為存在著很多的不同,可這些不同真的是天生的嗎?

在我們的意識裡,男孩喜歡藍色,喜歡機器人,喜歡打鬥遊戲,有勇氣,有力量。女孩子呢,柔弱,溫順,喜歡粉色,喜歡玩過家家,洋娃娃。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男孩天生就有力量?女孩天生就柔弱?

1

最近,我在《遊戲力》看到這樣一個實驗,我發現,其實不是的: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有一個穿著紙尿褲的嬰兒在大桌子上爬行,有一半被試被告知這是女孩,有一半被試被告知這是男孩。研究者暗中觀察被試對待孩子的反應。

實驗結果表明:如果大人把孩子當成女孩,就會快點去抱她,也會和她有較多的互動。如果大人以為孩子是男孩,則會等待更長一點時間才去安撫,但是會更鼓勵他去探索和運動。

因為性別的刻板印象,大家對待孩子的態度截然不同:把更多更多的愛給了女孩,而把勇氣、探索的機會給了男孩。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而這一切,與孩子真正的性別並沒有關係。

其實,從實驗中可以看出來,男孩和女孩先天的差異並不大。但是因為刻板印象,所以,我們才會有這樣一種心理暗示:

因為她是女孩,所以她能......因為他是男孩,所以要更......

無形中就要求女孩子乖巧,對別人好,而忽視她們力量感的存在。而男孩子呢,不鼓勵他們去培養親密感,而對他們一再強調和灌輸男性的競爭、魄力、成就和實力。

這樣,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覺中就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讓孩子沒有辦法發揮全部的潛能,於是導致:

女孩,數理邏輯不強、很柔弱、不喜歡運動、沒有主見......男孩,社交能力不強、心思不細膩、不暖心、坐不住、不愛說話......

其實,親密的聯結和自信的力量,是每一位孩子與生俱來的權利。

孩子之間之所以有區別,並不是來自於他們的性別差異,而是因為他們是不同的個體。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2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都應該努力給男孩更多的關懷,女孩更多的力量。具體怎麼做呢?

1.加入洋娃娃遊戲。很多女孩子喜歡玩洋娃娃遊戲,我們可以加入其中,讓洋娃娃們變得更有活力一點,讓她們跳舞,給她們搭配不是那麼淑女的衣服,甚至說一些不那麼淑女的話,比如,“我是女孩,可我就是喜歡跑跑跳跳,你阻止不了我。”

目的:鼓勵女孩子積極冒險,大聲說話,堅持己見,有自己的想法。

2.加入打打殺殺的遊戲。這是很多男孩子喜歡玩的遊戲,我們可以在遊戲中引入一些現實的感受:“哎呦,真痛!”除此之外,還可以創造各種機會與孩子發生親密接觸:假如在中彈了,我們就可以倒在他們身上,假如有敵人,我們就緊緊縮在他們身後。

目的:尋找藉口來與他們發生身體接觸和情感聯結。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3.跟孩子玩一些溝通遊戲。比如,“幸運”與“不幸”的接龍遊戲,一個人用“幸運的是”開始講故事,而另一個人則用“不幸的是”接下去。

比如,玩“潦草的線”。一個人開始畫畫,畫出不像任何東西的潦草的線條,令外一個人將它完成,畫成某樣東西,兩個人輪流開始。

目的:利用非語言或者遊戲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表達內心感受。

4.情緒遊戲。比如,做一個臉部表情,或者從雜誌裡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表情,然後從表情說出感受。

讓孩子裝出可怕的、難過的、恐懼的表情,我們則相應地以另一個表情來回應,比如,安慰地,平靜地表情等等。

和孩子玩幻想遊戲,讓我們的角色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感受。不要拘謹,要誇張。

目的:幫助孩子認識情緒,並表達情緒。

5.“指定尖叫者”遊戲。幫助那些即便受傷也要強忍的孩子,比如,孩子受傷了,很疼,但是他強忍著極力否認疼痛。我們可以玩“指定尖叫者”遊戲,幫他尖叫。

目的:幫助孩子釋放壓抑的情緒。

6.男孩女孩,一起遊戲。鼓勵男孩和女孩一起玩,這樣的混合性別的遊戲既能給男孩提供聯結的機會,又能幫女孩提升自信和力量。

因為女孩不喜歡遊戲中只有死亡和破壞,而男孩而不希望遊戲中只是給娃娃梳妝打扮,為了一起玩,他們也會學習如何更有創意。

千萬不要用性別來限制孩子,其實男孩更需要關懷,女孩更需要力量


3

除此之外,不要用性別來給孩子貼標籤,不要先入為主地把玩具分為“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

儘量提供各種各樣的玩具,讓孩子決定玩什麼遊戲。

就算男孩子玩娃娃,女孩子玩汽車,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當男孩在玩娃娃時,他是在體會愛與照顧別人,在學習如何表達情緒;而當一個女孩在玩汽車時,她也是在體驗力量和掌控的感覺。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都需要體會被關愛、被關注的感覺,也都需要我們給予勇氣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摒除性別的刻板印象,幫助男孩在保有力量的同時懂得聯結,幫助女孩在聯結的同時能擁有自己的力量。

不禁錮孩子的思想,行為,換一種思考方式,還孩子一個更加公平、多元、寬廣的未來。

參考書籍:勞倫斯·科恩《遊戲力》

推薦閱讀:

誰說女孩必須溫柔,男孩必須陽剛?優秀的孩子都是雌雄同體的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