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見了人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為什麼不該逼孩子打招呼?'

不完美媽媽 胡蝶育兒園 2019-08-25
"

帶著童童出去玩,路上遇到同事。我先跟同事打過招呼,對童童說:“快叫張叔叔好!”童童見這個張叔叔留著濃密的絡腮鬍子,有點害怕他的樣子,便膽怯地往我身後縮。

我尷尬地衝同事笑笑:“這孩子,怕生。太沒禮貌了。”又扭頭對童童說:“怎麼這麼沒禮貌呢?媽媽平時怎麼教你的啊?”可是,任憑我怎麼說,她就是不肯問聲好,她也被逼迫得快哭了。同事見狀擺擺手:“沒關係,孩子還小嘛。”

"

帶著童童出去玩,路上遇到同事。我先跟同事打過招呼,對童童說:“快叫張叔叔好!”童童見這個張叔叔留著濃密的絡腮鬍子,有點害怕他的樣子,便膽怯地往我身後縮。

我尷尬地衝同事笑笑:“這孩子,怕生。太沒禮貌了。”又扭頭對童童說:“怎麼這麼沒禮貌呢?媽媽平時怎麼教你的啊?”可是,任憑我怎麼說,她就是不肯問聲好,她也被逼迫得快哭了。同事見狀擺擺手:“沒關係,孩子還小嘛。”

孩子見了人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為什麼不該逼孩子打招呼?


等同事走遠,我嚴厲地說:“童童!你剛才的行為很不禮貌喲!見了人要禮貌地問好,你都忘了嗎?以後要是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啊?”

童童委屈地說:“媽媽,我害怕那個叔叔,他長得像動畫片裡的壞人。”聽罷,我愣住了,才忽然明白,是自己對孩子太武斷了,只是單純地把孩子的不打招呼定義為沒禮貌,卻忽略了孩子這種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別的原因。

其實,像童童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而中國式家長的典型特徵之一就是,帶孩子出去遇到熟人時,很希望孩子大方、熱情地同人問候。好像孩子不這樣做,就顯得沒有家教,家長面子上過不去。

"

帶著童童出去玩,路上遇到同事。我先跟同事打過招呼,對童童說:“快叫張叔叔好!”童童見這個張叔叔留著濃密的絡腮鬍子,有點害怕他的樣子,便膽怯地往我身後縮。

我尷尬地衝同事笑笑:“這孩子,怕生。太沒禮貌了。”又扭頭對童童說:“怎麼這麼沒禮貌呢?媽媽平時怎麼教你的啊?”可是,任憑我怎麼說,她就是不肯問聲好,她也被逼迫得快哭了。同事見狀擺擺手:“沒關係,孩子還小嘛。”

孩子見了人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為什麼不該逼孩子打招呼?


等同事走遠,我嚴厲地說:“童童!你剛才的行為很不禮貌喲!見了人要禮貌地問好,你都忘了嗎?以後要是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啊?”

童童委屈地說:“媽媽,我害怕那個叔叔,他長得像動畫片裡的壞人。”聽罷,我愣住了,才忽然明白,是自己對孩子太武斷了,只是單純地把孩子的不打招呼定義為沒禮貌,卻忽略了孩子這種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別的原因。

其實,像童童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而中國式家長的典型特徵之一就是,帶孩子出去遇到熟人時,很希望孩子大方、熱情地同人問候。好像孩子不這樣做,就顯得沒有家教,家長面子上過不去。

孩子見了人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為什麼不該逼孩子打招呼?


但是,孩子打不打招呼,並不完全關乎禮貌與否。畢竟孩子也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感情和心情。比如像童童一樣,害怕那個張叔叔。家長忽略了,家長跟那人熟悉,但孩子卻對他很陌生,所以沒有那種一見面就說話的感情基礎,這是正常的。

其實,孩子遇到人不願打招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那會有他自己的小情緒。可能在此之前,他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比如有的家長正批評孩子,見到熟人來了,就立馬換做一副笑臉與人寒暄,而且寒暄後,還要求孩子也能立馬換一副笑臉與人禮貌問候。這是孩子做不到的,因為孩子不懂得應變。當大人有情緒時,也不願敷衍別人去交流,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長要理解孩子。

當然,也不能就此完全放任對孩子禮儀的教育引導。平時就要進行這方面的引導鋪墊;事後也可對孩子進行禮貌行為的教導。但是不能責怪,而是以平等、和平的形式進行溝通。

"

帶著童童出去玩,路上遇到同事。我先跟同事打過招呼,對童童說:“快叫張叔叔好!”童童見這個張叔叔留著濃密的絡腮鬍子,有點害怕他的樣子,便膽怯地往我身後縮。

我尷尬地衝同事笑笑:“這孩子,怕生。太沒禮貌了。”又扭頭對童童說:“怎麼這麼沒禮貌呢?媽媽平時怎麼教你的啊?”可是,任憑我怎麼說,她就是不肯問聲好,她也被逼迫得快哭了。同事見狀擺擺手:“沒關係,孩子還小嘛。”

孩子見了人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為什麼不該逼孩子打招呼?


等同事走遠,我嚴厲地說:“童童!你剛才的行為很不禮貌喲!見了人要禮貌地問好,你都忘了嗎?以後要是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啊?”

童童委屈地說:“媽媽,我害怕那個叔叔,他長得像動畫片裡的壞人。”聽罷,我愣住了,才忽然明白,是自己對孩子太武斷了,只是單純地把孩子的不打招呼定義為沒禮貌,卻忽略了孩子這種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別的原因。

其實,像童童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而中國式家長的典型特徵之一就是,帶孩子出去遇到熟人時,很希望孩子大方、熱情地同人問候。好像孩子不這樣做,就顯得沒有家教,家長面子上過不去。

孩子見了人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為什麼不該逼孩子打招呼?


但是,孩子打不打招呼,並不完全關乎禮貌與否。畢竟孩子也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感情和心情。比如像童童一樣,害怕那個張叔叔。家長忽略了,家長跟那人熟悉,但孩子卻對他很陌生,所以沒有那種一見面就說話的感情基礎,這是正常的。

其實,孩子遇到人不願打招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那會有他自己的小情緒。可能在此之前,他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比如有的家長正批評孩子,見到熟人來了,就立馬換做一副笑臉與人寒暄,而且寒暄後,還要求孩子也能立馬換一副笑臉與人禮貌問候。這是孩子做不到的,因為孩子不懂得應變。當大人有情緒時,也不願敷衍別人去交流,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長要理解孩子。

當然,也不能就此完全放任對孩子禮儀的教育引導。平時就要進行這方面的引導鋪墊;事後也可對孩子進行禮貌行為的教導。但是不能責怪,而是以平等、和平的形式進行溝通。

孩子見了人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嗎?為什麼不該逼孩子打招呼?


總之,當孩子遇到人,打不打招呼都是孩子的自由,在孩子自願的基礎上去引導。而不是強迫孩子打招呼。而且,孩子打不打招呼,也不能與講不講禮貌劃等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